成熟男士的穿衣法则 《成熟法则》2二、欲求“雷区”



1.有意改变场面、时间、服装,反映出双重欲求

2.人越注重自己时,越会以“我们”为开场白

3.越被禁止的事,想做的欲求反而越强烈

4.想做得更好反而无为而治

5.在现实中感到欲求不满而怀念过去

6.若对动物过分关心会发生信任危机

|www.aihuau.com|4

1.有意改变场面、时间、服装,反映出双重欲求

人是充满矛盾的动物。一方面希望与邻居互相关怀、守望相助,认为那才是幸福的人生;而另一方面又常处心积虑地想踏着别人往上爬,以为那才是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的唯一生存之道。一方面很想安定地工作,以使自己及家人的生活稳定;但另一方面又想脱离现实的束缚,希望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当然,若坚持这两种对立、矛盾的欲求同时获得满足,人的行动、态度会失去一贯性,而成为社会无法认同的性格分裂者。因此,大部分的人会压抑其中一种欲求,通常是反社会、反道德的欲求,以保持一贯性人格。但是,当这两种欲求强烈到无法抑制时,人经常会改变自己,成为完全不同的人,以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

19世纪英国小说家史蒂文生曾著《杰克与海德尔》一书,这是描写人的双重性格的著名小说。让人崇敬的杰克博士,晚上服过某种药物之后,会一反白天的道貌岸然,变成凶恶的人。这个海德尔的角色,代表着他内心希望世人认同的性格,而以本能性的行为脱离既有的束缚。这些截然不同的欲求,都借着白天、晚上这种时间上的区分,以改变身份使其获得满足。

在现实的生活中,虽然没有那么方便的“改变药物”,但我们会经常借着在服装、行为、时间上的改变,来满足内心改变的愿望。反过来说,若有人常有意地改变自己,使自己成为完全不同的人,那么,此人的内心必然存在着两种对立的欲求,因而将现实生活的欲求不满,以另一种方式表现出来。

2.人越注重自己时,越会以“我们”为开场白

我们常看到有些学生以代表团体的名义,振振有词地演说“我们的要求是……”来争取他们应得的利益。有一位因团体交涉失败而吃亏的教授曾说:“他们所说的‘我们’,完全是语意不清,那并不包括教员们,也不代表全体学生,我想,这大概只是指一部分学生的意见而已吧!”

的确,以“我们”统称,并没有明确地指出其范围,而且,有借故逃避发言责任的嫌疑。“我的要求是……”这样说话时,责任必须由自己负担,但如果说成“我们的要求是……”则让人以为是大家的意见,“我”不必担负任何责任。

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报告指出,常在谈话中使用第一人称单数“I”(我)的人,独立心与自主性较强;而常使用第一人称复数“We”(我们)的人,则为无特殊个性、易埋没于团体的附合雷同型。后者是因担心完全表露出自己,使自己受伤,于是常借用“我们”的说法。其实,这时的“我们”是“我”的代称。

一般说来,大部分的人为了使自己的人际关系融洽,往往会适当地节制自我主张的表达,“我要……”、“我想……”这种自我主张的表达方式,通常在小孩身上比较常见。如果成人仍有明显的倾向,那么,别人会称他为孩子气或自我显示欲强的人。因此,在这种观念下,我们会下意识保护自己,而采用“我们”的说法。

此外,最近有许多广告,在广告词中常会强调:“我们公司是以……为目标”,或者“我们是为了……才推出这项产品”等。表面上看来,似乎是站在消费者大众的立场。其实不然,其最终目的仍然是公司企业本身的利益,而使用“我们……”大部分能获得很好的效果。所以,当我们面临“我们”这类复数情形的话时,应先确定一下“我们”所指定的对象。

 成熟男士的穿衣法则 《成熟法则》2二、欲求“雷区”
3.越被禁止的事,想做的欲求反而越强烈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那些父母越叮咛,越不听话的孩子,这种反应称为“幼儿性”行为。

多湖辉先生曾参加过一次防止少年犯罪讨论会,当时对少年吸烟、喝酒都有相当严重的限制,且未满18岁者,不可进入播映限制级电影的电影院。虽然如此,少年们私下遵守这些规定的并不多,这也就是那次会议讨论的主题,即如何改善少年的现况。

多湖辉认为,无论烟、酒还是限制出入场所的问题,都不应加以限制,而应任其自由发展。此话一出,语惊四座。他说:“人都有抗拒心理,其程度因人而异,但几乎没有例外的情形。当人的欲求被禁止时,想去实行它的愿望会变得更强。就像学校的校规或法令限制,学生及一定年龄以下的少年,不得进入某些游乐场所,或是不能喝酒、抽烟等行为,他们会因种种的限制、禁令反而加强这类的欲求。相反地,如果我们不过于强调这些限制,甚至完全解除限制,这些欲求反而不容易表现出来。”

我们反过来想,若人心里想做的事,简单地获得允许,或阻碍极少时,欲求反而会消失,人的心理就是这么复杂难懂!

4.想做得更好反而无为而治

在东方人传统的观念中,一般不鼓励个人在众人面前发表高论,认为谦虚才是美德。因此,欧美人大都认为东方人多缺乏自我主张,易给人阴沉的印象。这种处世态度之所以会给人不好的印象,是因对方不清楚自己内心在想什么,所以会感到不安。

人如果有支配、征服其他竞争者的欲求,反而会抑制这方面的欲求,而尽量避免在众人面前发言或有所行动。我们以开会讨论时的情况为例,越是想控制全局的人,越会坐在不显眼的角落,有时可能连一句话都不说。无论是有意或无意,都可能发生类似的行为。

固然,各国的风俗民情不尽相同。我们不能以心理学的解释,对所有情况做出说明,但是这种不表明态度的行为,确实成为妨碍沟通的原因。

在我们的社会中,这种不使自己明显地表露出来的被动形式,早已成为社会性的习惯。这种极度隐藏自己的表现,却是自己的欲求无法适应环境,而表露出的不安状态。

5.在现实中感到欲求不满而怀念过去

有一位著名的女演员在自传中写道:“我必须经常回顾我的过去,否则我根本活不下去。”这位长年从事演艺工作的女演员,在其有生之年经过多次结婚、离婚及其他动乱,对她来说,这些体验已成为她现在与未来生活极大的原动力。

只要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就与过去、现在、未来这三种时间要素分不开。我们应将过去的经验作为踏脚石,以磨炼自己有更好的表

现,这是非常重要的想法。但是,有不少人以缅怀过去治疗现在所遭遇的挫折,以此当做自我防卫的手段。

很多家庭主妇即有此种心理。每当对家庭不满时,就会回想过去新婚时期的生活:“那时候真好,丈夫温柔体贴,每天过着快乐而丰富多姿的生活,哪里像现在这么无趣!”越是回想,越觉得现在的自己很不幸,使得欲求不满一再累积,变成恶性循环。如果你的妻子或丈夫经常说:“那时候多好啊……”回忆一些过去的情形,你就应该特别注意,因为那是欲求不满的表现,也代表夫妻生活的危险信号。

当然,这种心理倾向并不限于女性。有些人因与上司相处不融洽,觉得每日按时上班的机械式生活很无趣,于是自立门户、自创公司。当他在经营上有不顺利或不上轨道的情形时,经常以缅怀过去的梦想,来支持现在的生活。

6.若对动物过分关心会发生信任危机

近年来,饲养宠物的风气颇盛,爱护动物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那些过分疼爱宠物的行为,实在是使人感到迷惑。其实,这种行为实际上可能象征着人们内心的某些问题。

人会将无法直接发泄出来的感情,发泄在适合的对象身上,以消除不满的状态,至于这个对象,不限于妻子、弟弟等“人”,也可能是动物。这是一种“替换”行为,即将无法满足的感情,借着宠爱动物的方式获得满足。

此外,替换行为不只会转向动物身上,也会以物品为对象。例如,母亲对夭折的孩子留下的遗物,经常显得过分关心依恋;又像无法得到情人的爱情时,经常会把不满转向对方身上的东西,诸如手帕、衣物等。严重者甚至对“物品”产生性欲,成为恋物狂或性倒错。

这种替换行为是不可取的解除欲求不满的方法,其背后隐藏着人的防卫机制,使人陷入不信任别人的危险,所以应尽量避免此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12375.html

更多阅读

《隋唐英雄》2月22日央视一套CCTV1开播 cctv1谁是终极英雄

我主演的古装大戏《隋唐英雄》(上、下部)在湖南卫视取得破5收视率夺冠后即将于2月22日起在CCTV1央视一套上午9:27三集连播,双休日8:30四集连播,蓝莓记得收看哦。陈慧儿:“不论你们信不信,反正慧儿是信了。”——

声明:《成熟男士的穿衣法则 《成熟法则》2二、欲求“雷区”》为网友今非昔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