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提速 工业提速 西安经济稳中求进



      今年的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呈现了过去一年在极为复杂的经济形势下,西安经济社会稳中求进的新突破。

  “提前完成”、“位居第一”、“超出”……在西安市市长董军向西安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振奋人心的词语频频闪现。

  报告指出,西安市2013年全年完成生产总值4884。1亿元,增长11。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500亿元。在15项主要经济指标中,西安市有8项增速位居15个副省级城市第一,综合经济实力稳步提升。

  “从报告中可以看出,稳中求进与转方式调结构的发展理念是2013年发展的主基调,而2014年,这一基调进一步深化。”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曾昭宁说。

  投资亮点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挑战,我们始终把稳增长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及时研判、主动作为,相继出台了加快发展服务业、旅游业和支持小微企业、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对于西安市2013年取得的成就,董军在报告中分析称。

  报告指出,2013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500亿元,增长26。5%,较2010年实现翻番,提前两年完成“十二五”目标。新增中小微企业1。6万户,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548。1亿元,占GDP比重达到52。2%。特别是在15项主要经济指标中,西安市有8项增速位居15个副省级城市第一,3项位居第二,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

  “西安的民间投资是一大亮点。”曾昭宁表示,“而且民间投资的增长为西安经济今后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数据显示,2013年,西安市民间投资完成2566。3亿元,增长21。6%,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50。8%。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项目带投资、以投资促发展,着力在优化投资结构、发挥民间资本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上下功夫。”董军说。

  在西安朝华管理学院院长单元庄看来,过去的一年,西安市的经济发展体现了西安的后发优势。“8项指标在副省级城市中位居第一,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补短突围

  “功成不必在我”,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化的这一理念,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西安市弥补短板突围的决心。

  董军在多个场合坦承,工业和县域经济是西安市经济发展的两大短板。

  计划经济时期拥有雄厚基础的西安工业,近年来成为全市经济的“短板”。对此,西安市明确提出坚持二、三产业并举,集中精力突破工业短板,为永续发展奠定坚实产业基础。

  “不断强化‘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致力于打基础、利长远,始终把强工业作为稳增长、调结构的重中之重,坚持创新驱动、政策撬动、项目带动和市场推动,工业突破取得明显成效。”董军在报告中指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265。6亿元,增长15。4%。

  在县域经济提升方面,2013年,西安市按照“一类一策”、“分类推进”的原则,加大对区县的支持力度,市财政专项列支2。4亿元用于3个副中心城市和3个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外围区县发展的速度明显加快,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一路领跑,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持续提升,形成了外围区县与中心城区竞相发展的良好格局。

  “事实上,县域经济不强的核心问题是西安区县的工业不强。”曾昭宁认为,“这是西安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投资洼地

  曾昭宁曾参与西安市“十二五”工业发展思路的课题研究,在他看来,西安工业主要以制造业为支柱产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远远高于陕西和全国的平均水平。”

 经济提速 工业提速 西安经济稳中求进
  单元庄表示,目前全球制造业正加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并呈现高技术化和高服务化趋势。与此同时,随着东部沿海地区要素成本持续上升,加快经济转型和结构升级的需求极为迫切,东部制造业也加快向西部地区转移。

  西安工业基础设施比较完善,要素成本优势明显,在区位、科教、人才、产业配套、人居环境以及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等方面具备综合优势,在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中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尤其在高端装备制造方面,“因此,以德国浦菲沃为代表的跨国航空产业巨头直接将落脚点选在了西安。一些以数控机床生产、精密零部件加工、通讯设备加工为主业的东南沿海企业也纷纷进驻西安的经济开发区和产业园区。”曾昭宁说。

  曾昭宁认为,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国内外厂商选择来西安开拓市场,“这对促进西安工业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有利条件。”

  单元庄则表示,“关天经济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四基地’中的‘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将西安工业以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为重点,打造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等若干规模和水平居世界前列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全面提升西安国际竞争力。”

  而“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将有助于西安工业统筹科技资源、加强军民融合、军地融合、促进军用国防科技创新体系民用化发展,打造军民融合和谐示范区,这将从根本上改善西安装备制造业军、民“两张皮”矛盾,为西安“十二五”期间城市化和工业化增添动力。

  在学者们看来,渭北工业区将是西安工业未来重要的增长极,而2013年的数据也支撑了这一点。数据显示,渭北工业区目前入区企业达到1204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13。2亿元,占全市工业比重达到22。5%。

  单元庄曾参与临潼区的渭北工业区规划的相关讨论,在他看来,资本是影响西安工业突围的一个重要因素。他说,渭北工业带的发展有两个制约要素,一是资本,二是土地。

  “我曾经做过一个调查,每年东部向中西部流动的产业资本达到25000亿左右。这还不包括国外的资本。”单元庄表示,西安要致力于打造吸引资本的“洼地”,成为东部资本西流的聚集地,“从而推动西安工业的发展。”

  对西部而言,发展中的挑战就是资金严重不足,渭北工业区发展要高度重视投资环境,“打造投资洼地的建设是当务之急。”单元庄表示。

  发力工业

  曾昭宁认为,“从内部讲,西安要重振老工业基地雄风,应着重处理城市建设与工业强市的关系,明确工业是其他建设的开源之本和财力支撑,真正把‘工业强市’战略落到实处,以此推进国际化大都市建设。”

  因此,曾昭宁建言,西安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坚持走西安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进一步加大实施“工业强市”的力度,工业发展的着力点为“四化”,即:工业结构高度化,军民产业融合化,工业发展集群化,工业布局合理化。提高工业在GDP中的比重,以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的优化促进工业总量的跨越式发展,以此带动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

  在2014年,西安市将对工业持续发力,“坚持把强工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主攻方向,以各级各类工业聚集区和重大工业项目为抓手,深入实施工业突破战略,力争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董军说,着力抓好196个市级重点工业项目,确保三星电子、比亚迪二期等70个项目年内建成投产,全市工业投资增长45%左右。强化对55户产值超10亿元重点企业的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0户。

  “这将成为西安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一个重要推力。”曾昭宁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9222.html

更多阅读

西安丝路软件 丝路角力 西安如何占先机?

     东、中部经济总量大,企业竞争力比我们强,我们如果未利用区位优势“笨鸟先飞”,那么将贻误战机。  今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中亚四国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新构想后,作为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的西安就一直沉浸在对自

工作稳步推进 资源储备提速 天地源稳步推进地产开发

     12月10日,天地源股份召开第七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华融信托6亿元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和西安天地源曲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向齐商银行西安分行申请1亿元委托贷款的议案。这是该公司继与北京银行、中建投信托签订战略合

西安浐灞丝路学校官网 丝路经济带 西安新使命

     西安作为西部大通道和亚欧大通道的重要交汇点,将“承担使命,树立丝绸之路起点城市新坐标”。  提起“古丝绸之路”,人们眼前便浮现出驼铃阵阵、商贾相望于道的繁忙景象。古老的丝绸之路架起了中国与世界联系的桥梁,西安作为

声明:《经济提速 工业提速 西安经济稳中求进》为网友情歌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