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钢铁杜双华座驾 租赁者杜双华



  如今,日照钢铁公司(以下简称“日钢”)的“国进民退”工程正进入收官阶段。

  此前在2009年9月6日,杜双华终于在山东钢铁集团(以下简称“山钢”)重组日钢协议书上签了字。半年之内,山钢将完成对日钢的注资、控股。由于日钢总资产价值350亿元,此次重组也被称为民企国有化第一大单。

  重组协议的达成,使得杜双华、日钢和数万职工面临着一场巨变。

  从民营到国有

  “如今,山钢与日钢的重组正在进行资产评估、清算,企业的生产经营一切照常运行。”对于企业的现状,日钢一位相关负责人说。

  根据重组协议,山钢将成立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双方以共同向其增资的方式进行资产重组,山钢以现金出资,占67%的股权;日钢以评估后的净资产入股,占33%的股权。对注册资本的注资将于重组协议签订后180日内完成。

  这意味着,日钢作为民营企业将进入倒计时,半年内作为民企的“日钢”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将是国有控股的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

  日钢轧钢车间的一位刘姓师傅告诉记者,即将到来的重组并未对企业产生大的影响。如今企业已走出经济危机阴影,生产都在逐步好转。2009年上半年,日钢生铁、粗钢、轧材产量均位列全国同行业前十大钢铁公司之列。

  根据日钢官方网站显示,2009年上半年日钢完成铁产量同比增长10.86%;钢产量同比增长10.09%;材产量同比增长20.87%;发电同比增长0.43%。

  日钢被称为是杜双华手中的“印钞机”,曾经取得过辉煌的业绩。日钢于2003年9月28日正式投产,第二年,日钢产量只有107万吨,销售收入25亿元。然而,到了2007年,日钢的产量就高达775万吨,增长了6倍,销售收入286亿元,是2004年的9倍多。日钢“爆炸式”的增长把杜双华送上了2008年胡润百富榜上第二富豪的宝座,身价350亿。

  日钢疯狂增长的利润来自于民企的高效率。

  据杜双华回忆,2003年3月中旬,企业刚刚开工建设就遭遇了日照30年不遇的大雪。到了年中,又遇到多达47场连阴雨,道路一片泥泞。大型车辆和工程机械无法使用,很多设备都得靠人拉肩扛。更大的问题是,当时“非典”疫情肆虐全国,各地交通管制,采购人员出不去、建设设备进不来。同时,在与莱钢的合作中,因合作方式和资本运营等方面未达成一致,企业尚未投产,莱钢就撤走了股份和技术人员。日钢不得不重新招聘技术人员,边干边学。

  即使如此,日钢从开工建设到投产仍然仅用了短短的181天。这几乎比国有企业建设同等规模钢厂缩短了一半时间。而企业选址日照,仅每年铁矿石和钢铁运费,就比在内地的钢铁企业多省出20亿元的利润。

  杜双华坦言:“建设初期大干快上,有些项目没有得到完整的立项、环保批复就仓促上马。从全局来看,我们不属于科学发展观的序列。只是一个特殊的团队在一个特殊的环境和一个特殊的年代,干了一项特殊的事业而已。”

  根据刚刚公布的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山钢的营业收入为1205.05亿元,日钢为471.87亿元,相加之后达1676.92亿元,合并后的新山钢的总收入将超过河北钢铁集团,居第二位,仅次于宝钢。

  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的一位分析师指出,日钢被纳入到国有序列,民营与国营两种不同企业文化融合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如果日钢的资产因变为国有而失去原有的效率,这次“国进民退”的重组将大大失色。

  从掌门人到租赁者

  日钢堪称杜双华手中的聚宝盆,山钢对其重组经历了漫长、复杂的博弈。从2006年起,各省都开始酝酿钢铁业内部整合,标志着钢铁业诸侯割据时代的来临。山东省也出台钢铁业规划,整合济钢、莱钢、日钢,组建山东钢铁集团,并计划通过限制落后产能在日照投建精品钢铁基地。

  时隔三年,山钢重组日钢才取得实质性进展。而杜双华同意合并,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山东省政府的让步。

  根据重组协议,山钢与日钢约定,在重组完成起至日照钢铁精品基地第一期投入运作为止的过渡期内,杜双华将租赁日钢继续“自主经营”。这意味着,杜双华名义上失去了对日钢的控股权,但在经营过渡期内实质上仍然执掌着企业的帅印。只不过,杜双华的身份将由掌门人变为租赁者,也将向山钢缴纳一定数额的租赁费用。

  正如杜双华所说,“这一次重组是民企国有化的最大一单,也是全国首例如此大额的国有资产租赁经营。”卖出去,紧接着又租回来的制度设计,反映出民企与政府曲折的博弈过程。

  企业的重组实质是员工权益和相关方利益链条的重组,虽然杜双华成了租赁者,但员工却成了国有职工。日钢现有职工24000人,其中在册的正式工12000多人,剩下的是通过劳务公司招聘的劳务工。

  日钢焦化厂的一位赵姓女士告诉记者,正是由于有了租赁期,日钢的管理层和员工并没有像其他被重组的企业那样人心惶惶,因为企业高管已明确表示,山钢集团承诺接收签约之日的全部在册员工,重组后的租赁期员工工作也一切照旧。

  不过,日钢员工普遍存有一种担忧,由于国企的工资严格按等级划分,重组后收入是否会下降成为不少员工关注的焦点。目前,山钢旗下济钢、莱钢最低工资基本维持在2000元左右,而日钢正式工的最低平均工资在3000元左右。

  但杜双华表示,对于员工来说,企业重组了,员工成了国有职工,工作将更加有保障,收入也将提高。而这段时间,合作客户都有顾虑,怕日钢一夜之间换了门头,在建项目白干了。租赁期内合作关系将继续延伸,合作合同依然存续有效。租赁期结束后,将有一个整体的业务交割,届时所有债权债务山钢也将全盘接收。

  据日钢的一位高管人士介绍,日钢各部门有4465个客户,目前各业务人员正逐一开展工作,做好解释宣传,打消合作者的疑虑以继续维系原有的合作。

  租赁期的到来毕竟标志着日钢民企时代的结束。杜双华指出,租赁期企业的思路不能等同以往。以前处处精打细算,能省下就省下,以后则不然。像项目的技改、设施的维护,还有脱硫工程、道路修复、分厂职工食堂、澡堂等,事关生产经营和职工福利的基础设施,都要配套齐全,绝不能凑合几年就完事。希望大家要大干过渡期、分享过渡期,这是从今天开始的新课题。过渡期结束后,要将一个经营有序、队伍稳定、设备完好的日钢交给山钢,这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日钢的租赁期可达数年之久。

  山钢对于日钢的并购,是为了在日照投建2000万吨的精品钢铁基地。由于日钢率先在日照投产,根据中国现行钢铁政策,不可能在同一城市审批两个千万吨级钢铁大厂。日钢成了整个山东省钢铁规划的绊脚石。

  而且,2009年10月20日,国家发改委官员公开表示,钢铁、水泥等六大产业产能过剩,将对其进行新一轮的抑制产能措施,有关部门将原则上不再批准扩大产能的项目。

 日照钢铁杜双华座驾 租赁者杜双华

  目前,中国钢铁产能6.6亿吨,市场需求4.7亿吨,产能过剩1.9亿吨,而同时在建钢铁项目产能还有5800万吨。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也曾表示,“即便是再好的钢铁企业,三年之内也不要再新建项目了。”

  如此看来,杜双华的经营租赁期可达数年之久。虽然日钢名义上进行了“国进民退”的重组,但实际上仍然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延续民营企业的运营机制。

  日钢的过渡期

  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过程,是一部“国退民进”和“国进民退”相互交织的历史。钢铁产业尤其如此。

  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所有钢铁企业均为国有性质。之后,中国放开对民营企业进入钢铁行业的限制,由此唐山诞生了一大批中小民营钢企,许多大型民营钢铁企业也是这一时期成长起来。杜双华的京华创新集团正是在1991年创办的。

  然而,民营钢企只经历了十多年的繁荣期。钢铁业是一个政策依赖性强、资金需求大的产业。如今,随着钢铁行业不断经受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大整合,民营钢企不仅数量越来越少,规模比之整合后的国有企业来说,差距也是越来越大。

  杜双华之所以无奈接受“招安”,业内专家普遍认为,钢铁业是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的一个产业,无论是企业用地、银行贷款、新建项目审批以及水电保障,都需要当地政府的支持。企业无法脱离政府的支持而独立发展。

  杜双华虽然暂时在数年内掌控着日钢的经营权,但租赁期的结束却是早晚的事情。当初,杜双华创业可以一点一滴慢慢积累,但如今杜双华要想按部就班地重新在钢铁行业东山再起却几无可能。

  按照重组协议,山钢与日钢将是股份制合作,杜双华并不能从中获得大量现金。按照现有的钢铁产业政策,不但钢铁厂的门槛大大提高,新批钢铁项目更是难上加难。

  杜双华意识到日钢的租赁期也是他的转型筹备期。据一位权威知情人士透露:“杜双华正准备借过渡期全力转型。他也在关注中国钢铁业随时存在的收购机会。”

  2007年9月,日钢就曾与巴西淡水河谷签订了港口建设物流建设合作意向书。当年10月,还与力拓公司签署了合作建设备忘录。日钢还投资14亿元美元购买了8艘矿船,并在国内定制了12条矿船,准备经营铁矿石运销贸易。

  如今,杜双华与当地政府关系随着山钢重组日钢而逐渐融洽,杜双华的二次创业也将得到更多的政府支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84640.html

更多阅读

看百位大陆明星豪华座驾组图 征服新大陆豪华版

来看看国内100位明星的座驾,他们分别来自影视演员、歌手、主持人、运动员,透过他们的爱车,我们或许可以从另一个侧面来了解明星的生活态度与品位。我相信,这是迄今为止最全面最完整的一次明星爱车大普查。(一)影视演员1、章子怡 宝马 法拉

声明:《日照钢铁杜双华座驾 租赁者杜双华》为网友搖曳紅塵中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