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纺织业 东莞大朗毛纺织业华丽转型



从不产一根羊毛的小镇,经过20多年的跨越发展,大朗人织就了“中国羊毛衫名镇”的神话,用五彩斑斓的彩线编织了一条通向国际的“彩虹”。走进大朗镇,你会看到毛织企业星罗棋布的繁荣景象,你会听到毛织产品驰名海内外的美誉,这正是全国综合实力首屈一指的毛织产品生产基地,是国际毛织产品的研发生产、流动集散、价格发现、质量认证、时尚展示、信息发布中心之一,是重要的毛织产品外贸采集基地。 

高度集聚的产业集群使大朗被列为全国首批“产业集群试点单位”、“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管理集群试点单位”,省创建区域国际品牌3个试点单位之一和首批15个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之一。目前,以大朗为中心的产业集群内,有近万家毛织企业,仅大朗就有3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毛织企业100多家,拥有先进电脑编织机4500台,形成了研发设计、生产加工、原料辅料、机械设备、物流贸易、人才培训、科技服务、信息咨询等一条龙产业配套。整个产业集群毛衣年销售量超过12亿件,在大朗集散的有8亿件。大朗生产的毛衣60%出口到意大利、美国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应对当前经济发展新形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朗镇以完善公共服务为着力点,着力推进品牌、公共服务体系、环保专业基地“三大建设”,提升现代化生产、研发设计、品质监管、营销策划、物流配送“五种能力”,通过引进、培育、转移相结合,优化发展环境,加快推进毛织产业实现“两大转变”,即加快推进毛织业“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从生产基地向现代毛纺商贸城转变”。在政府相关政策的扶持下,大朗毛织正在迅速发挥产业优势,又进一步扩大其在毛织产业贸易流通领域的影响,奠定了“大朗”品牌在国际毛织贸易界的地位。

关键词 推进“三大建设”

从香港制造到大朗制造,从加工基地到生产中心,从生产中心到贸易中心,大朗用毛线织出了一条辉煌灿烂的产业轨迹,织出了一个遐迩闻名的中国羊毛衫名镇,织出了一片毛织王国的瑰丽蓝图。历经20多年的风雨洗礼,大朗毛织业已经形成了规模庞大的产业集群,产品品质也得到了很大提高。近年来,为了推动毛织业的可持续发展,大朗镇致力于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坚持以品牌建设为突破口,着力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毛织专业园建设,为毛织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品牌建设增强竞争力

举产品品牌之剑,练企业之内功;举区域国际品牌之剑,强产业之体魄。在品牌建设方面,大朗掷之有力打出三张牌,即是引导企业争创品牌、大力创建区域国际品牌、积极引进知名品牌。

据了解,大朗镇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制定品牌建设专项财政支出预算,为有意愿创品牌的企业提供品牌的策划、运作和推广的一条龙服务,鼓励企业发展自主品牌,创建名牌、名标、国家免检产品,重点帮助具有自主品牌的强势企业加强策划推广,创建国家、国际一流品牌,抢占服装业的高端市场,使名牌、名标、国家免检产品由目前的17个增加到2010年的23个。

2006年,为推进大朗毛织国际区域品牌的创建,大朗镇政府邀请了清华大学、社科院、中科院等单位联合制定了《大朗品牌战略规划框架》,深化大朗未来5―10年的区域品牌发展战略,包括制定具体策略和计划,成立品牌推广中心,建立品牌决策机构、品牌管理机构、成员企业三级组织管理体系。用150万元启动资金,全面开展创建区域国际品牌工作。此外,还委托广州美术学院资深专家,完成了“大朗”图形商标设计制作。拨出100多万元专款,在国内的所有类别提出了“大朗毛织”商标注册申请,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大朗”图形商标进行国际注册,打通了通向世界经济贸易链条的通道。

大朗镇还积极转变招商引资观念,实行选商引资,重点引进拥有自主品牌、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强的知名企业,促进品牌集聚,力争知名企业到2010年增加到33个。

六平台“撑”企业谋发展

在实现“两大转变”并向国际市场迈进的征途中,公共平台的建设成为大朗毛织产业腾飞的重要基础,也成为提升大朗毛织的“研发设计能力、品质监管能力、市场营销能力”三大能力的必要铺垫。近年来,大朗镇委镇政府为企业搭建起研发设计、质量检测、人才培训、信息咨询、展销物流、融资服务等六大公共服务平台,为大朗毛织产业的升级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公共支撑体系。

研发设计平台。大朗镇努力办好中国(大朗)毛纺织产品研发中心、东莞市毛纺织技术创新中心、东莞市毛织服装设计师协会,指导企业开展研发设计,鼓励企业高级研发人员成为协会组织成员,并以此为纽带促进研发设计的经验交流和成果推广,实现中心、协会和企业的良性互动。该镇主动承接企业的发布会、订货会等展会,重点举办好一年一次的中国(大朗)毛织服装流行趋势发布会和毛织服装网上设计大赛,营造良好的研发设计氛围,推动规模以上毛织企业90%以上设立设计部或研发部。

质量检测平台。大朗镇还建设广东省质量监督毛织品检验站(东莞),加强与东莞标检研发中心有限公司的交流合作,加快建立健全企业标准化体系和质量检测体系,实现标准对接,建立和加强有关质监部门、权威质量检测单位的合作关系,打破质量贸易壁垒。提高质量检测机构的技术水平,为企业提供权威的原材料品质监管、成品品质监管等业务,力争2010年全镇毛织产品检测业务全部在镇内完成。

人才培训平台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支持发展民办培训机构,以大朗职中为基地办好毛织设计与管理专业,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到2010年培养毛织专业人才1500多人,其中学历班300多人、培训班1200多人。大力引进和建设科研工作站,重点建设好西安工程大学大朗研究生培养基地、研究生创新基金、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力争到2010年有20―30个研究生在大朗学习实践,完成8个课题研究。引导企业加强内部人才培训,加强产学研合作。

信息咨询平台建设。完善大朗毛织网站,把大朗毛织网打造成国内专业的毛织网络媒体、丰富的信息发布交流平台、高水平的创意展示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向毛织企业提供资讯查询、供求发布、企业推介、产品展示、展会公告、人才招聘、合作交流等信息服务。每年在大朗毛织网站举办2次毛织服装网络设计大赛,挖掘设计人才。建立健全“毛织驿站”,实现网络和手机的对接,打造毛织业的网上手机平台。通过企业员工加入协会、协会成员到企业调研挂职等形式,建立东莞市毛纺织行业协会与毛织企业的双向沟通渠道,为广大毛纺织企业提供更多、更新、更全面的信息服务。

展销物流平台建设。加快毛织商务片区建设,推进旧村旧厂改造,加快环境改造和配套升级,提高毛织贸易中心的企业入驻率,促使物流中心向电子物流平台提升,把6平方公里的毛织行业集中区域打造成知名的毛织产品集散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建立中国?大朗毛织贸易中心网站并设立供求专栏,立足大朗,面向国内外,建设电子贸易商城,实现毛织产品端对端的无间隔贸易。精心办好每年一届的中国(大朗)国际毛织产品交易会,推进“织交会”从形象展向贸易展转变,从政府全包向专业公司操办、市场化运作转变,从参观人数多向参展人数多、专业客商多转变。

融资服务平台建设。支持东莞市远大信用担保公司的发展,进一步壮大实力,为经济实力强、发展潜力大的毛织企业提供贷款融资服务,每年扶持20家以上毛织企业担保融资,重点帮助企业融资增加更新生产设备和开展研发设计的投入。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毛织企业进行改制,促进企业由民营、外资向股份合作制转变,建立科学的集资机制,提高企业资产集体成分,增强企业经济实力。

建设千亩毛织环保专业基地

大朗镇还着力推进环保专业基地建设,实行集中治污。目前,大朗已在富民工业园规划1000亩土地作为镇毛织环保专业基地的建设。专业基地将采取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相结合、以行政手段为主的方式把镇内从事洗水、印花的企业、工厂、工序全部迁入专业基地,实行统一供水、统一供气、统一供电、集中治污,建设生产、生活废水统一收集、输送管道。最大限度地减少毛织产业的污染,促进毛织产业集群向专业化分工、清洁生产、节约资源、循环经济发展。

建成后,将大力引进优势毛织企业进入毛织工业园区,形成强大的集聚效应。

关键词 提升五种能力

大朗镇着重提高毛织企业的现代化生产、研发设计、品质监管、营销策划、物流配送“五种能力”,推进毛织产业结构从加工制造环节主导的纺锤形向研发、服务协调发展的哑铃形转变,促进企业向产业链高端发展。

提升现代化生产能力。大朗镇鼓励企业加快设备更新,在政策、融资等方面支持企业购进先进电脑编织机,提高企业使用电脑织机生产的比例,促进生产向自动化和信息化转变,减少生产用工数量。力争到2010年,全镇电脑织机由现在的4500台套增加到6000台套,规模以上企业使用电脑织机生产达80%以上。此外,还加强生产配套管理,重点加强电脑编织机等先进生产设备的后续管理,培养先进生产设备特别是电脑编织机的维护和维修人才,发展先进设备后续管理的企业及个体工商户,为毛织企业生产的有序开展提供技术保障。

 毛纺织业 东莞大朗毛纺织业华丽转型
提升研发设计能力。引导毛织企业增加研发投入,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设立设计部或研发部,购入先进研发设备,建立和壮大企业研发人才队伍,发展数字设计,切实增强企业研发设计的力量。以大朗毛织网站为基础,建立全球化的毛织信息网络平台,通过平台发展远程设计,实现多种生产要素的远程调用,借以将世界最新的毛织创意设计和研发成果汇集大朗,促使先进研发设计成果在大朗转化为产品和经济效益。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实现与重点高校、科研机构的资源对接,重点建立与香港、广州、深圳的纺织服装(设计)协会、服装(设计)院校(系)的合作机制,加快与西安工程大学合作项目的落实,大力引进学校和研发机构的研究成果和人才。贯彻落实好人才落户政策,支持企业引进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提升品质监管能力。加强对毛织企业的生产监管,促使毛织企业加快采用有关标准组织生产,鼓励和支持毛织企业设立品检部门,在企业内部开展从原材料到成品的质量检测。规范企业内部品质监管,帮助和支持有条件的毛织企业申请国际质量体系(ISO)认证,建立长效的品质监管机制。

提升营销策划能力。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大力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大型知名展会,开展品牌营销;鼓励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国外市场,扩大客户群。鼓励企业引进高级营销管理人才和策划人才,支持和帮助有需要、有实力的企业建立营销队伍。

提升物流配送能力。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为企业搭桥引线,打通物流配送干道,减少中间贸易环节,降低贸易成本。引导企业通过开设专卖店、连锁店、加盟店等形式,大力开拓国内市场,建立国内市场物流配送大网络,增强毛织产品的配给能力。

关键词 优化产业结构

大朗镇通过引进、培育、转出相结合,推进毛织产业内部结构调整,促使企业经营重点向产业链高端转移。

引进名优企业。建立与国际毛织组织(IWTO)成员国家和准会员的联系,加快与国际接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使毛织业招商引资由被动向主动转变,由招商向选商转变,重点引进以信息和创意为基础的毛织研发设计企业、以信息化自动化为基础的知名品牌生产企业、具有全国乃至全球营销能力的毛织贸易企业、以信息发布和产品展示为主业的宣传推介企业,进一步延长毛织业产业链,壮大产业群。重点引进金融、法律咨询、会展物流、会计审计、信息评估等生产性服务业,扩大产业经济圈,为毛织业的发展提供完备的服务配套。

促进就地升级。针对大朗镇毛织企业小而分散、大而不强的现状,加强扶持培育,促进企业就地转型升级,促进企业做强做大。建立挂点联系制度,大力培育毛织业龙头企业,重点培育20家重点毛织企业,大力培育一批基础较好、实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的毛织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整个产业集群的辐射带动作用。力争到2010年,20家重点毛织企业工业总产值从2007年的21.1亿元增加到30亿元。推动市场有效竞争,鼓励引导强势工厂企业通过收购、合并、入资等方式兼并弱势工厂企业,支持企业向集团公司发展。该镇鼓励本土企业建立与国内国际名优企业的合作关系,支持购进研发技术,加快更新机械设备,加速研发成果转化,鼓励借势、借资、借脑发展。

转移低端工序。顺应全球产业转移和区域产业调整的趋势,坚持政府推进和企业主导相结合,大力实施产业有序梯度转移,将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劳动密集型工序转移出去,降低用工需求,提高用工效益。

目前,大朗已先后在广东省内建立了东莞大朗(信宜)产业转移工业园、东莞大朗(海丰)产业转移工业园,此外该镇还与江西赣州于都县、湖南的蓝山县、广西桂平市建立产业转移的联系。如东莞大朗(信宜)产业转移工业园,现已吸引了粤昌纺织有限公司、兴锋毛纺织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落户发展。

大朗鼓励本土毛织企业跨区域发展,将公司总部设在大朗,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大朗周边较成熟地区设立分厂或分公司,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实行跨区域资源调配,将劳动密集型工序、低附加值工序转移到周边地区生产,推进毛织产业从生产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从生产基地向现代毛纺商贸城转变。

关键词 优化发展环境

紧扣毛织行业的特点,大朗镇着力创建一流的市场环境、社会环境、行业环境,进一步优化经商环境,创造良好发展平台。

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公正公平的市场秩序,遏止无牌无证经营、行业内部恶性竞争等行为。敦促无牌经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办理营业执照,简化程序,提供便利,加快企业办理营业执照的进度。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查处整治,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对拒不办理营业执照、不符合安全生产或环保生产条件的,坚决进行整改取缔,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优胜劣汰。

强化协会影响。坚持化零为整,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组织和纽带作用,促进毛织产业集群内企业“抱团”发展,增强经济实力,提高抗风险能力,促进差异化发展。加强毛织行业协会、服装设计师协会的管理,发展协会会员,进一步增强协会实力,提高覆盖面。提高毛织行业协会的协调、应对、服务能力,加强协会成员的交流合作,形成合力,促进最新研发设计成果、先进生产设备的购进和推广,进一步开拓国内国际销售市场;团结镇内毛织企业,积极应对各类国际贸易摩擦,在协调市场、协调价格等行动中发挥作用,提高风险对抗能力,保护行业发展。提高服装设计师协会的影响力,进一步壮大协会的实力,在平衡分配的前提下,实行集中研发、全面推广,提高服装设计师协会的研发设计能力,促进研发设计成果在镇内毛织企业推广。

强化社会管理。以现代化城市的标准进一步细化社会管理,优化投资发展软环境。大力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食品安全整治、生产安全整治等行动,坚决打击违章违规违法行为,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提高商居环境质量,促进企业、人才、资金的集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71581.html

更多阅读

新农人物—张炎夏教授的华丽转型 华丽转型看杉杉

新农人物—张炎夏教授的华丽转型(人物简介)张炎夏原是上海大学教授,2004年开始弃文从农,自筹资金成立上海金廊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上海、江苏、安徽的个体农民签订稻谷种植承包合同,种植面积近8000亩,在粮食的种

大朗网上开店培训 现在目前网上开店买什么好啊!!

个人开店,市场最大的应该是服装,由于市场大,所以卖的人也多,竞争也很激烈可以去淘宝看看,那种商品最热,销量最好就说明市场比较大也可以去淘江湖做个调查,看下大家平时经常购买什么商品阿里妈妈的首页或者淘宝客中会列出一些销量比较大

声明:《毛纺织业 东莞大朗毛纺织业华丽转型》为网友饮霜成风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