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为何纷纷染上“自残恶习”



近年来,以苏泊尔、大宝、中华牙膏、南孚电池、白加黑、舒蕾等一大批民族品牌在国家商务部批准之下陆续被外资所收购,致使中国部分行业已近乎沦陷。在如今全球竞争浪潮中,外资品牌对中国本土品牌采取“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买,买了之后就束之高阁”的传统策略,越来越多的国内品牌资产惨遭流失。

 中国品牌为何纷纷染上“自残恶习”

  这些被外资收购的民族品牌并非都是面临着市场业绩严重亏损、近乎倒闭的边缘局面,其中也不乏一些市场业绩表现良好的优质品牌。令人费解的是,这些优质品牌因何染上“自残恶习”的呢?

  首先,关联企业间体制诟病。由于关联企业间资金的不科学、不合理运作,致使资金链吃紧,这种背景下,忍痛割爱自有优质品牌也就顺理成章。

  东盛科技无奈将其子品牌“白加黑”转让给德国拜耳集团就是很明显的案例。“白加黑”等OTC品牌是东盛最具代表性的优良资产,这些品牌在2005年的销售额为3.308亿元人民币。但由于东盛科技被大股东东盛集团和二股东东盛药业占用金额一度达15.88亿元;另外存在累计未披露对外担保达9.56亿元,东盛资金链全线告急,无奈之下,在商务部批准后,东盛科技将“白加黑”等优质子品牌以10.72亿元人民币忍痛出售给德国拜耳集团,从而促成了迄今为止中国制药领域最大的一起外资并购案。

  其次,滑稽的企业竞争策略。一些企业往往在主观认为品牌业绩长时间无法突破的情况下选择引入外资,通过将大部分股权出售给外资品牌的方式进行合作经营。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品牌在此之前市场业绩并不亏损。

  近日原本属于丝宝集团的舒蕾、风影、顺爽和美涛四大护发品牌就因此委身外资拜尔斯道夫旗下。丝宝集团相关负责人称:如果公司不与拜尔斯道夫合作,也可以健康发展,但这样的话,公司的发展以及产品市场份额就不会有太大变化,选择出售控股权,目的就是借助拜尔斯道夫的力量,扩大丝宝四大品牌的市场份额,增强竞争力;如果不与它合作,丝宝的品牌就无法突破外资品牌的包围,发展会受到很大压制。丝宝会联合拜尔斯道夫加大投入,力争几年后重夺洗护发用品亚军地位,继续将品牌做大做强。但是,丝宝集团却忽略了外资收购中国本土品牌“买了之后就束之高阁”的策略,忽视了类似“红心”等一大批民族品牌被外资收购控股之后无助、无奈的局面。在此,笔者想提醒这位负责人:外资收购本土品牌的目的并非是助本土品牌做大做强,而是可能通过打压本土品牌达到其自身品牌占领中国市场的目的。

  此外,中国本土优质品牌被不合理贱卖也不排除部分地方政府不良的动机和商务部缺乏监管等原因。

  中国优质自有品牌要彻底避免自残恶习,就要从根本上祛除病根,包括关联企业财务科学合理公开化、企业科学的经营观念及策略、政府摆正位置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等等。如此,中国本土优质品牌才能在宽松平等的竞争环境中快速成长,也避免了收购控股之后被“束之高阁”的厄运。

    举例:

  洛阳轴承集团被德国FAG收购

  中华牙膏:被英国联合利华收购

  南孚电池:被摩根士丹利收购后转卖给美国吉利

  徐工集团被美国凯雷收购

  乐百士:被法国达能收购

  小护士:被法国欧莱雅收购

  乐凯:被美国柯达收购20%

  大大泡泡糖:被箭牌口香糖收购

  华润涂料:被美国威士伯公司

  双汇火腿肠:被美国高盛集团与香港罗特克斯收购

  大宝:被强生收购

  苏泊尔:被法国SEB收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52936.html

更多阅读

中国为何出汉奸? 中国穷人为何也要出国

任何事情都是两方面的。中国人为何恨汉奸?因为中国有汉奸。如果没汉奸,自然也没人恨汉奸。中国人为何非常痛恨汉奸?因为汉奸还不少。这大概也算中国特色。与世界上其他很多民族相比,类似汉奸之类的人物,中国是比较多的,或者说是比较严重的

牙膏品牌推荐华素牙膏 李克强总理向世界力推中国品牌

      据央视网报道,2013年11月访问中东欧的中国总理李克强,在外界看来俨然成了一位中国的“超级推销员”。欧洲媒体对他成功“推销”中国的高铁技术,赞叹不已。实际上,自今年3月出任国务院总理以来,李克强每次出访,都不辞辛劳地向世

因赛广告王建朝:陪伴中国品牌走向世界

      中国梦,是2013年年度关键词,也是每一个中国人共同的追求。  作为一个中国的广告人,你是否也有一个广告业的“中国梦”?梦想着有朝一日与中国的民族品牌一起走向世界?梦想着以自己的智慧和创意在世界上赢得荣耀与尊敬?梦想着在

声明:《中国品牌为何纷纷染上“自残恶习”》为网友梦回尘间几寸欢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