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 浅谈西方牛奶运动之后的倒奶运动



西方国家很早就意识到了牛奶对国民体质的重要性,通过政策引导、素质教育等等手段和措施,不断增强国民对牛奶的认识和饮用牛奶的习惯培养。经过几十年的坚持努力,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牛奶已经成为西方国家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品之一了。可如今,西方国家轰轰隆隆的倒奶运动让一项崇尚节俭的中国人大跌眼镜。                  

美国的三杯奶运动

美国人早就意识到了牛奶对人类体质的重要性,在20世纪30年代就开展了“三杯奶运动”,1946年又颁布了《国家学生午餐法》,旨在让学生少吃“垃圾食品”,改吃营养均衡的“营养午餐”,目标是减少青少年儿童营养不良的现象,增强青少年的身体素质,确保国家未来的发展。

为了在全国掀起饮奶运动,让国民自觉参与运动,养成每日三杯奶的习惯,美国政府、各奶业协会、乳品企业通力合作,通过各自的营销手段成功的使美国人加入了国家的牛奶运动,并在活动中逐渐养成每日三杯奶的饮用习惯。其中学生奶运动的推广尤为重要,为此美国政府颁布了《国家学生午餐计划法案》和《儿童营养法》等法令。法令中规定学生每份餐中必须包含240毫升液态奶。乳品协会并延长饮奶的学生年龄,以希望养成其终生饮奶习惯,这也达到了政府局部群体推广而普及全部的战略意义和初衷。在推广初期国家先将其与学生餐计划相结合。其中包括国家学生午餐计划、早餐计划、和夏季供餐计划。国家学生午餐计划始于1935年,至今日供午餐达2700万份,覆盖全国9.6万所学校。学生早餐计划始于1966年,每日达740万份,覆盖7.2万所学校。夏季供餐计划共有200万学生参加,覆盖3 .1万个基地。国家要求上述三项计划每餐中必须供应牛奶。而对于未在供餐计划中的学生,美国政府执行了特别牛奶计划,保证全国所有儿童的每日饮奶量。

对于社会大众,美国政府通过调动各界社会资源,进行国家营销,以刺激国民的饮奶需求,增加国民的每日饮奶量。其中包括“美国食品指南”明文规定公民一天应喝三杯牛奶。美国联邦政府特别制定了“美国金字塔饮食指引”,其影响着美国人的饮食选择,从学校供应的学生餐到政府对老人的饮食福利到其他社会大众的自行饮食选择,都要遵循、参考这个金字塔饮食指引。在这份金字塔饮食指引中,国家将食物分为四个层次,最下层的体积最大,其代表着建议国人每天吃最多份的食物(6-11 份);而最顶层的体积最小,是建议国人每天尽量少吃的食物。牛奶类则分列第三层,每天建议吃2-3份。

另外,美国参议院营养问题特别委员会还提交了据说人类有史以来最庞大的一份报告书,报告书长达5000页之多,在全美国引起轰动。这份报告不谈宗教的戒条,只将世界各国的研究报告和存在于人们身边的事实罗列,让医学告诉人们:不好的饮食习惯,就得以自己的健康和寿命作为偿付的代价。报告中特别提到牛奶,称其是人类健康长寿的最佳食物之一。

不光是通过法令强制执行、营养等相关协会的引导,美国的牛奶协会、乳品企业更是通过大规模的广告宣传、明星效应劝说、引导国民饮奶。“你喝牛奶了吗?”成为活动的广告标语,通过不同的表现,不同的人群,唤醒国民的饮奶意识,广告铺天盖地,国人周围充斥着“你今天喝牛奶了吗?”的大字招牌,并为此设计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形象,就是我们今天熟悉的牛奶胡子形象。活动在一年一年地延续,这一形象则深入人心,如今,乳品已成为美国人的家备食品,据统计,美国人年人均牛奶消费量在300公斤左右,平均每天喝奶0.83公斤。

通过这些战略的举措和持续的推广,逐渐养成了美国人每日饮奶甚至每餐有奶的良好习惯,使得美国人的身体素质大大增强,其美国大兵的印象也从侧面说明了美国人人高马大身体素质好。北京奥运会期间的中国男篮比赛,几乎每场都有点“虎头蛇尾”:对美国、对西班牙、对德国,虽然有胜有负,但都是第一节或第一二节打得“风起云涌”,第三四节就明显地“力不从心”了,问题就出在体能不足、耐力不够上。一叶而知秋,这也正是当前中国人的体质问题。这也说明“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还是任重道远的艰巨任务。

更为可贵的是美国政府和协会在推动牛奶运动的同时,不断提高推广的技术要求和标准,协助企业技术攻关,不断研制出适合儿童、中学生和高中生的各种牛奶创新产品。而且协助企业扩建奶源渠道、提高规模化生产、提高技术含量降低成本等等。在整个社会层面也不断推广出脱脂牛奶、补钙牛奶等等细分化产品,极大的推动了美国乳品行业的快速发展。这种社会普及运动、照顾重点群体和技术引导相结合的方式非常值得中国政府和企业深度调研和学习。

日本的小个子情结和高科技牛奶

日本一直是一个高度重视营养健康和食品安全的国度,可能与其资源有限、个子矮小、危机感重有很大的关系。过去中国人常称日本人为“倭人”,也是日本人自己的一块心病。

二战以来,日本通过推行“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的“牛奶运动”进行普及饮奶,并在学生营养餐中强制要求搭配牛奶。1954年,日本通过立法推行学生营养午餐加奶计划,即在学生午餐中另外提供200毫升的牛奶。20世纪60年代,为提高民族素质和人口质量,日本在全国掀起了“让一杯奶强壮一个民族”的运动。经过各方的宣传、引导,在当时的日本青少年中,每天喝一杯奶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经过几十年努力,如今日本的国民健康指数大大提高,几乎99%的小学生都达到了午餐饮用牛奶。如今,日本的人均奶品占有量已从当初的12公斤上升到现在的91公斤。平均身高比上一代增加11厘米,体重增加了8公斤,日本战后的一代人­­­——14岁人群的平均身高比上一代增长了10厘米,日本也成为全世界人均寿命最长的国家之一,并被国际公认为“人类体质发展的奇迹”。

最新统计表明:日本青少年的平均身高明显超过我国的青少年。在我国722所城乡中小学的调查中显示,中小学生平均身高比日本同龄学生矮1.94厘米,14岁的中小学生比日本同龄学生矮2.18厘米。这种提高和改善是与其饮食习惯息息相关的,值得我们借鉴和反思。

最近两年,“每日骨太”牛奶在日本很受欢迎,这个名字翻译成中文的意思就是“就是每天喝牛奶会让骨骼更强健”。为了帮助自己的小孩长得更高、防止老人骨质疏松,许多日本主妇每天都要给家人饮用这种牛奶。

众所周知,牛奶中富含丰富的钙质,每种牛奶都可以“骨太”,那么这种被命名为“每日骨太”的牛奶和普通牛奶又有什么不同呢?原来,日本乳品公司与新西兰乳品企业一起,对牛奶中的各种蛋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从牛奶中用物理方式分离出一组物质,将其命名为MBP(碱性牛奶蛋白,英文全称为Milk Basic Protein)。多年的人体跟踪实验证明,这种MBP能抑制破骨细胞的繁殖并同时促进造骨细胞的分裂,从而达到增强钙吸收并增加骨密度的效果。日本最大的乳品企业明治公司将MBP添加到牛奶中去,就形成了明治“每日骨太”牛奶。

这种技术和运动相结合的方式一直伴随着行业的发展和国民健康的受益,以运动推动技术投入和竞争,以技术推动运动的深入发展,相得益彰,互相促进。这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笔者把两者结合起来研究和思考的一个主要原因。

欧盟的牛奶运动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说过:“没有比这项投资更重要的了,那就是把牛奶送进儿童、青少年的嘴里。”而且其任上也极力推动牛奶行业的发展和普及,可见其重视程度。

上世纪50年代,法国促进牛奶消费协会提出“牛奶日”的想法,1961年这个设想被国际牛奶联合会采纳,并将每年5月第三周的周二定为“国际牛奶日”。到2000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再次提议,将牛奶日改为每年的6月1日。

欧洲各国通过各自的国家营销让几乎所有的母亲们都坚信,牛奶能够帮助他们孩子健康成长,于是,每日至少三杯牛奶成了母亲为孩子准备的必需品。

每年的“世界牛奶日”,各国都通过各种活动向国人介绍牛奶的知识,宣传牛奶的营养价值及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牛奶企业也在这一天做大量的宣传促销活动。有些企业在“牛奶日”这一天,将奶牛场开放,在企业张贴介绍牛奶生产和奶制品的图表和绘画,迎接各界人士前来参观。

其他国家的牛奶运动也开展的如火如荼,也非常重视牛奶的普及运动,但遗憾的是最终因为政府资源的匮乏、产业的规模以及技术的升级没有到位等等导致很多国家的运动效果远远没有美日两国的效果那么明显,但其战略的睿智和方向的正确是谁也无法置疑的。|!---page split---|

牛奶运动之后的反思

持续多年轰轰隆隆的牛奶运动,让西方人变得更加健壮,平均寿命也大大延长。但从这些国家的牛奶运动中,我们不难看出政府对消费者和国民的重视,特别是对青年人政策的倾斜,以及大型制造商的扶持等等。但针对弱小的奶农的政策扶持似乎没有,导致这些国家的奶牛处于食物链的最低端,丰收和减产都很难赚取高额利润,处于举步维艰的生存境遇中。9月份,欧洲农民用倾倒牛奶的方式抗议奶价下跌的“运动”愈演愈烈。欧洲各国爆发此起彼伏的倒奶活动,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西方的新运动:倒奶运动

法国奶农一天倒掉400万升鲜奶 

持续了近一周的法国奶农抗议活动于9月18日达到高潮。当日,法国一个奶农协会组织了大约1000名奶农和300名拖拉机手,来到当地著名的旅游胜地圣米歇尔山,倾倒了420万升牛奶。法国各地的奶农也同时展开“白色日”行动,把近400万升鲜奶泼到了田里。这只是近日持续不断的欧洲奶农抗议活动的几个最新案例而已。

今年夏季,法国鲜奶价格比去年同期下跌了近20%,而各种生产资料和人工成本却居高不下。欧盟去年底决定逐渐提高并于2014年完全取消鲜奶生产配额,这意味着欧盟鲜奶产量将进一步扩大,从而给价格带来更大下行压力。

比利时、德国、荷兰奶农倒奶抗议价格扭曲 

据新华社报道,比利时等欧洲多国奶农16日以倒牛奶的方式抗议奶价低迷,呼吁欧洲成立专门机构调节牛奶市场供需。

比利时南部地区农民16日出动大约300台拖拉机,向阿姆斯特丹北部一块农田里倾倒300万升牛奶,相当于这一地区一天的牛奶产量。德国奶农则打算在农业部位于西部城市波恩的办公大楼前倾倒7000升牛奶。要求欧盟减少牛奶生产配额,以缓解奶价继续下跌。

当地媒体报道,不少愤怒的奶农冲入超市,将货架上的奶制品取下塞到顾客手中,让他们免费食用。比利时、德国和荷兰农民还阻止货车运送牛奶,并把牛奶免费赠送给公众。这些奶农说,眼下奶价仅为生产成本的一半,产出越多亏损越大。他们把奶价低迷归咎于本国政府和欧洲联盟委员会所推行的自由化政策和牛奶配额制度。

“这是绝望之举。看看欧洲的牛奶生产者,你会发现我们正面临灾难,”欧洲牛奶委员会负责人罗穆亚尔德·沙伯在欧盟总部所在地布鲁塞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抗议者呼吁欧洲成立统一监管机构,以调节牛奶市场供需。

不过这种被媒体称为“浪费式的抗议”的运动并没有得到所有奶农们的响应。不少人拒绝参加。

欧洲各国忙应对

为了应对奶农的持续不断抗议活动,各国采取了诸多的尝试和措施。

 法国农业部长勒梅尔当天说,一周来法国各地奶农纷纷举行罢工,导致全国鲜奶产量下降了10%左右,但目前尚未造成牛奶加工业供货短缺问题。他表示,他将于21日召集银行和保险机构代表,就银行贷款利息问题商讨对策,以缓解奶农的资金紧张问题。

勒梅尔21日还将会见波兰农业部长,希望波兰能够赞成法国和德国关于鲜奶行业的提议。

法国政府日前宣布向畜牧业追加拨款3000万欧元,以帮助奶农应对危机。此外,法国农业部长勒梅尔还将在23号与银行、保险公司负责人会面,商讨如何进一步帮助奶农。此外,本月初法德曾向欧盟提议,应建立一个新的调控机制帮助欧盟奶农应对危机,例如允许奶农与奶制品加工企业达成长期的价格协议等。目前,法德的建议得到了欧盟27个成员国中18个国家的支持。

据悉,欧盟对农业实施了大规模补贴。不过,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奶价暴跌,牛奶产量一直居高不下,全欧洲奶农们都抱怨,如今的牛奶售价只有从前的一半。

负责欧盟农业政策的委员菲舍尔目前仍拒绝暂停提高牛奶生产配额,认为如果打破这一已经作出的决定,将会损及欧盟的信誉。

2003年,欧盟对牛奶、粮食等主要农产品都规定了各国的最高生产配额,通过限制农产品供应稳定市场价格。根据目前计划,欧盟牛奶生产配额从今年起每年提高1%,直至2015年3月31日完全取消。

抗议的新变种:波斯尼亚奶农携牛抗议 

9月22日,波斯尼亚的一些农民带着自家的奶牛,来到首都萨拉热窝市举行游行抗议活动,要求相关部门出台新的农业法规,切实保护农民的经济利益。|!---page split---|

当地时间9月22号,数十名波斯尼亚农民用卡车装着自家的奶牛,一起来到萨拉热窝市的最高人民法院附近举行抗议游行,要求相关部门能够尽快制定新的农业法规,来保护波斯尼亚本国的牛奶、蔬菜和水果等农产品,反对从周边邻国以及欧盟的一些国家进口牛奶、水果等食品。这些农民表示,由于波斯尼亚与相邻国家以及一些欧盟国家签订了一些低税进口的协议,使得他们的农产品在价格方面与进口农产品相比,失去了竞争力,农民们因此大约每年要承担数百万欧元的经济损失。据了解,这次农民游行在未来几天内仍将继续进行,而且还将有更多的农民,用卡车载着更多的奶牛赶来参与这次抗议活动。

欧洲倒奶运作的反思

无论是数千法国奶农把白花花的430万升鲜牛奶倾倒在一处旅游名胜地,还是荷兰奶农在阿姆斯特丹一块农田里倒掉12万升牛奶,德国奶农在联邦政府门前大街上泼掉数千万升牛奶,比利时奶农把300万升牛奶灌入水田等系列事件,都是抗议牛奶价格暴跌的疯狂之举,另千年来温饱问题难以解决的中国人为之咂舌。

在经济学家的眼里,或许这只是一次“看不见的手”失灵之后,市场行为人强行减少供给,以期抬升价格、重开利润空间的调整而已,从“成本-收益”的角度看,疯狂倒奶,依然是有利可图的,似乎无需大惊小怪。

这至少说明,支撑市场信用体系的商品质量,并没有因价格走底而出现问题,只有信用崩溃,才会导致市场死亡,才会越过倒奶而以杀牛终局。欧盟奶农,还在“持牛”观望,他们的市场还在,只要政府提高补贴降低生产成本,或他们暴殄天物式的倾奶能引发市场恐慌性需求,把价格拉回到他们预期的水平上,他们就会成为笑到最后的人。

但是,在我们所说的“两个只要”,均不见产生之时,那么,这类浪费式的倒奶行为,就不能再从经济学的框架,来分析它的市场合理属性。

在世贸谈判中,欧盟一直执行农产品高补贴,受尽穷国们的责骂。欧盟一面凭借发达的工业化水平,向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输出工业品,一面又以农产品高补贴,挡住了输入其市场的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农产品。这样的市场游戏,只会富益富,穷益穷。

农产品高补贴已经把欧洲逼入困境,这个困境当然不是经济学教科书上“囚徒困境”,却类似于“刺猬困境”,他们宁愿抱团死在一起,也不愿从长期以来通过执行农产品补贴建立政治票仓的举动中撤退。

他们的本质是什么呢?那就是个人主义基础上的自利主义,政治家要保护票仓,千方百计推崇补贴政策,不过问补贴的钱来源于何处;奶农们则越是抗议得“暴力”,越会成为新一轮政治交易的受益者。

而牛奶加工产业,自恃可以两头取暖,跟着市场需求走,以垄断锁定利润率,甚至说辞和观点截然相反,比如法国食品巨头达能集团日前表示,牛奶涨价将使其今年的经营-爱华网-成本多出近3亿欧元。面对这种局面,该集团采取了提高产品价格、建立自有农场等多种措施,多方节省开支,确保公司盈利。

达能集团日前表示,由于牛奶价格不断上涨,今年其经营成本将增加2.9亿欧元,预计明年成本增加规模也大致相当。为应对牛奶供应量下降、价格快速上升的局面,达能已将酸奶售价提升了10%,并表示可能会继续实行提价政策。此外,该集团还调整了产品结构,减少奶粉的产量;通过先进的软件,改善管理,减少运输费用。为确保牛奶供应,达能在沙特牛奶加工厂旁边建有世界上最大的农场,饲养的奶牛达到3万头。

被他们忽略掉的是处于金融和经济危机双重打击下的消费者和没有购买力的穷人,正如发达国家经常忽略掉的是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一样,自私自利是一切战争的罪恶来源,缺乏利他主义精神的时代,一切都朝着极端方向发展。

所以,无论怎么样,欧盟奶农倒奶,让人看到了超出经济学理论的大社会学隐喻。当年大aihuau.com萧条之时,美洲密西西比河一度成为“银河”,数千万升牛奶倾倒在河中,而全球数百万儿童和穷人却因饥饿而死。上世纪三十年代,资本家的商船在大西洋上疯狂倒掉大米、白糖时,也就是人类之间对立走向尖锐之时,战争的幕布由此扯开,世界进入人类相残的长久痛苦。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 浅谈西方牛奶运动之后的倒奶运动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这就是为什么欧盟奶农令世人心惊胆战的原因。我们或许正处在危机加深的年代。虽然和政府以及加工垄断者相比,西方的奶农也属于弱势群体,他们需要政府的扶持、保护和资助,但他们赤裸裸的自私自利和毫无慈善之心的行为,让我们无法理解之余,更增添了对人类初始的本能善恶的思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51554.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一个德国人眼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图解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

妙不可言...原文地址:一个德国人眼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图解)作者:毕竟是书生左:西方人 右:中国人 1、表达个人观点【点评】中国人在表达个人观点时,总喜欢拐弯抹角。“是”时不说“是”,却说“不是”。“不是”时不说“不是”,却总说“是”

转 浅谈伏羲女娲神话的演变与发展 伏羲女娲

浅谈伏羲女娲神话的演变与发展by 残蝶之庭[源地址 http://hi.baidu.com/jingmingweilan/item/750e12780864c912d0dcb3ab]【http://hi.baidu.com/jingmingweilan/item/750e12780864c912d0dcb3ab】指导老师:【屏蔽】【摘要】伏羲女

浅谈班级管理中后进生的转化 浅谈后进生转化措施

浅谈班级管理中后进生的转化周伟 的工作室浅谈班级管理后进生的转化怎样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要达到转化后进生这一目的,班主任必须认真分析班上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做到全面细致地掌

图解中西方文化差异组图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

一个德国人用图阐释中西文化巨大差异张 放下面那些图画都是一个德国人画的,看来他对中国文化还是颇有些研究的。至少他看到了问题的表面,这已经很不一般。之所以说他对中国与德国文化之间的差别的理解有些表面化,是因为他只看到表面,却

声明:《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 浅谈西方牛奶运动之后的倒奶运动》为网友缠指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