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路在何方体会 中国经济发展 路在何方



衣食住行是人生存的最基本需求。住房一直在中国的老百姓心目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年轻人无不以拥有一套自己的住房为梦想。

上世纪90年代初,全国各企事业单位开始逐步取消福利分房,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也随之开始正式启动。从1991年至2008年的17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9.44%。

房地产行业对国民经济存在着巨大的拉动作用。我国建筑工程每年消耗25%的钢材、70%的水泥、70%的玻璃……。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国家相关机构放开住房贷款,取消实物分房,将房地产作为拉动内需的支柱产业来发展,使中国成功地摆脱了金融危机的影响,带领东亚国家顺利地走出经济危机。正是借着房地产行业的巨大需求牵引,我国一举而成为钢铁、水泥生产规模上的大国。

10年过后,尽管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在2008年一度销售面积大幅下滑之后,2009年以来,主要城市房地产成交量再次明显上升。上半年,杭州、深圳、天津成交面积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80.4%、148.9%、115.5%,苏州、重庆、青岛等城市亦超过或接近100%。房地产大有临危受命,再一次扛起“拉动内需”大旗之势。

中国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是今年来房地产发展的两个重要的宏观因素。不少专家、学者据此认为房地产市场在未来10~15年内仍会保持快速增长,因为要拉动内需,“没有比这(住房)更大的消费品了。”

不过,从世界范围内来看,没有任何一个主要国家将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日本基于其楼市、股市泡沫的打击,宁愿大力发展色情行业,也不将房地产行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这是为什么?

国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要依赖国民需求和相应的满足需求的生产力体系的不断升级、改善。需求水平在马斯洛需求层次体系上不断地循环上升,拉动生产力体系为满足需求的提高,而不断地谋求技术、制造水平的进步。生产力体系的不断进步,反过来又激发、推动崭新的市场需求形成,创造新的市场。在需求与满足需求的生产力体系不断的螺旋上升中,整个国民经济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在这个不断的螺旋式的循环上升中,很多的因素可以阻断需求的升级或生产力体系的升级,从而危及国民经济整体上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房地产行业的恶性发展就是这样一个危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首先,从需求层面上来看,我国当前经济的根本问题不是内需总规模的不足,而是内需结构极端不合理。近十年来的一系列改革,普通民众在子女教育,自身的医疗、保险,以及住房方面的开支负担越来越重,早已成为民众眼中的新“三座大山”。内需消费过度集中在子女教育,自身的医疗、保险,以及住房方面,压制了普通百姓对其他行业产品的消费需求。尤其是房价快速上涨,房价收入比已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早已透支了普通民众未来几十年的消费能力。

国家多年来一直说内需不振,其实如果考虑到普通民众在子女教育,自身的医疗、保险,以及住房方面的强制“被消费”,我国国民经济的总体内需消费规模已接近普通百姓承受的极限。政府在调控经济时,首先应当追求的是合理调整消费需求的结构,而不是强行拉动总体消费规模。

其次,房地产的快速扩张,使社会财富向最不擅长进行财富创造投资的两个团体集中,造成了社会财富使用上的低效,制约了整个中国国民经济创造财富能力的提升。

其中一个团体是房地产开发商。房地产开发商团体在获得从普通大众那里转移来的财富之后,将之继续用于哄抬土地、房产价格,将房地产泡沫越吹越大。亦即转移到开发商手中的这部分社会财富,除了开发商个人的奢侈消费以外,只不过是在用于泡沫的一轮又一轮的扩张,并没有从实质上增加社会财富。

另一个团体,就是各地方政府。各地方政府也有着哄抬地价的强烈动机。通过出让土地给开发商,地方政府间接地从普通大众那里集中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作为行政管理部门,地方政府对市场、经营完全是一知半解或完全是一窍不通。在获得大量的社会财富之后,要么是建设大量低效的市政政绩工程,要么是根据地方的局部利益,不顾中央的总体政策性规定,越俎代庖地推动生产建设性投资。近些年来,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的畸形、无序发展,与此不无关系。

可以说,房地产行业的畸形发展,最终降低了社会投资效率。

从生产力体系层面来看,将房地产行业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加以发展也是极端错误的。作为支柱产业的行业,其自身应具有带动相关行业升级换代的能力。房地产行业技术含量低,所需的原材料、设备均为低端产品。建筑用钢铁、水泥更是低技术含量要求的产品。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无法实现带动相关下游行业实现技术升级,提升生产力体系的重任。

房地产行业畸形发展所造成的规模空前的“被需求”,压制了普通民众对其他行业产品的需求,更制约了这些行业的生产力体系升级目标的实现。房地产行业的暴利,更吸引了大量的资金从一些对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的生产制造部门,向房地产行业转移。近一段时间以来,土地标王记录不断被央企刷新,就是明证。

作为制造大国,我国的经济结构的升级换代,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生产制造行业的升级换代来实现。我们知道,当前中国的生产制造行业,总体上处于国际价值分工链的底层,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不得不以价格竞争为主。由于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的不断上升,我们制造业的成本优势在丧失。在与外国生产制造企业的竞争中举步维艰,急需投资、技术研发实现生产力体系的升级换代。但现实是企业沉重的税收重负、利润积累的缺乏,无力进行大规模的研发和投资以实现这一转变。在这种情况下,社会财富的向房地产大规模转移意味着什么?答案不言而喻。

在这种情况下,还有各种各样所谓的专家、学者、名人,为房地产开发商造势,哄抬房价快速上涨,强行拉动所谓的“刚性需求”。一旦需求泡沫破裂,对中国经济意味着什么,同样也不言而喻。

“国强不在于大”。历史告诉我们,强大与否,不仅仅是看外表的规模,更要看内部的结构。将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不过是传统的注重GDP规模增长,而不关注GDP结构的改善的粗放式宏观经济增长模式的延续。如果我们继续片面地为了GDP规模的扩张,强行以房地产行业为支柱产业拉动内需,而忽视了需求结构的改善,以及以需求结构改善为基础,国民经济结构中生产力体系结构的改善与升级,那么从国家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来看,我们今天的所作所为,无异于“饮鸩止渴”,不过是以一个更长远、深刻的问题代替了一个“火烧眉毛”的问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47806.html

更多阅读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利弊 经济全球化的利弊辩论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带来机遇。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又给我国经济带来挑战。如今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和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发挥优势

中国经济发展历史 以历史眼光读中国经济

 文·隋福民      时下,由于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的增加、主权债务危机的不确定以及各国经济刺激政策的相继退出,人们对世界经济能否顺利复苏充满了疑惑。随之而来的,是对中国经济的思考。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尽管在2009年率先实现了

受益匪浅 英文 中国经济发展使美受益匪浅

 6月4日,中国商务部长薄熙来在北京与美国商务部长古铁雷斯就两国经贸热点议题举行会谈。  新华社华盛顿8月28日电专访:“中国经济发展使美国经济受益匪浅”——访美国律师杰弗里·格里姆森 记者胡芳 中国经济发展对美国经济产生了什

声明:《中国教育路在何方体会 中国经济发展 路在何方》为网友你的心有一道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