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山二高校长李建光 李建光的专业精神(1)



 文|苏小和 图|刘大伟

  IDG 资本的李建光,一个看上去有些另类的企业家,他似乎永远只关注资本,商业模式和效益,而对我们耳熟能详的国家情怀、政府态势以及民众关怀不屑一顾。他应该就是那种非常讲究专业精神的现代商人,心无旁骛,专注投资,一辈子只想把投资这件事做得好上加好。

  此情此景,这与我们所了解的任志强、王石、陈东升、刘晓光太不一样了。任志强有时候像一名学者,思考着他热爱的市场问题和法治问题,王石则像一名行为艺术家,他的兴趣似乎在高山峻岭之间,在绵延的沙漠之中。

  作为观察者,有时候我真的觉得任志强应该去做一名不错的体制内经济学家或法学家,王石应该去成为一名NGO 的领袖。

  我的意思是说,相比李建光,我们熟悉的其他企业家,可能是不专业的,或者说,如果所有的中国企业家都遵循李建光的商业之路,他们将没有机会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比如我们所了解的鲁冠球,他显然得益于浙江人精于商业的传统,他自己奉为经验的原则,竟然是从来不与政府争夺利益,政府做的他坚决不做。有人说,鲁冠球深谙中国政府之道,正是这种政治层面的亚文化心态,促使他的企业一直采取一种饶有趣味的差异化战略,这让鲁冠球一路顺风顺水,成为改革开放30 年为数极少的长青型企业家。

  比如我们所了解的陈东升,真正的经济学博士,董辅甸的高足,统领着泰康人寿、嘉德拍卖和宅急送三家公司,是国内为数极少的学院派企业家。他的工作一半是企业管理,一般则是对经济、对历史的深度思考。比如我们所了解的田溯宁,激情飞扬的海归学者,本是在亚信这样的私人企业里游刃有余,却热衷于中国国有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他用8 年的时间,将自由竞争和国际化企业方法引入中国电信领域,却不料最终被传统体制排挤,最后成了网通的局外人。而今天,网通似乎已经消失,田溯宁8年的奋斗,究竟带给中国企业什么样的意义,的确值得总结。

  我们所了解的刘永行,一个真正的私人企业家,但却拥有众多红色冠冕,他是人大代表,又是纳税大户,这确保他能在关键时刻躲过政府调控之手。

  而马云,这个互联网上的红人,真正将中国电子商务引入正途的企业家,本是在一个完全竞争的领域高歌猛进,却赢来了诸多政府领导对他的青睐,以至于马云看上去又红又蓝,就像香港市场上人气飙升的“紫筹股”。

  满世界看过去,似乎李建光是一个优美的例外。

  事实上,正如李建光所言,他同所有的中国人一样,曾经满怀家国忧患意识,曾经激情有加的游走在广场上,也曾经在人群里发出过愤怒的吼声。但一些偶然的事件出现之后,他的身上燃烧着的情绪突然冷落。一名1980 年代神采飞扬的北京大学毕业生,在经过多年的磨砺之后,俨然成为中国投资领域最有专业精神的商人,这种人生轨迹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都是另类的,稀少的。

  但正是这种另类与稀少,确保李建光成为一个以专业精神安身立命的人,成为一个独立思考的人,成为一个自由的人,也成为一个真正能为自己的国家为自己的时代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的人。

   

  企业制度没有好坏之分

   

  亚布力观点:我们专访的目的是为了全面呈现企业家的思想状态,让读者对我们企业家群体有一个更立体的了解。前面我们在采访刘积仁、冯仑、柳传志、田溯宁等人的时候,跟他们的访谈都非常深入。

  李建光:他们既是企业家也是哲学家。

  亚布力观点:我看了您的资料,也了解您企业的一些情况,应该说从专业性的角度来讲,对企业您更有发言权。

  李建光:在褒义的角度,只能说我们比较单纯,比较集中在自己的领域做事情。但这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也可以说我们见识有限。

  亚布力观点:其实您刚才说了一个很关键的词,“单纯”,但现实中我们发现中国企业最大的毛病就在于不单纯,而美国的企业在某种意义上,更关注于核心技术的研发、市场的开拓以及品牌的树立。

  李建光:是的。昨天晚上, 我与台湾著名制作人王伟中在一起聊天,中间他就讲到了美国的娱乐界。他说,在美国,做艺人经纪的公司就只能做艺人经纪,而不能同时做制作、发行等其它方面的关联产品。

  亚布力观点:也就是说它们的市场细分地很厉害。

  李建光:对,这里有严格的法律和工会约束。但在中国,娱乐界里的同一家公司既可以做艺人经纪,也可以做发行、推广,什么都可以做。关于这,我觉得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首先,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市场迅速扩大,企业所面临的机会、所能做出的选择也越来越多,这为企业的“不单纯”提供了外部条件。另外这也与行业的法规、管理等有很大的关系。

  亚布力观点: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讲,我们所谓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事实上采取的是一种拿来主义。在过去,我们并没有什么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清晰、公司的组织架构等等对我们来说也相当陌生。您作为资深投资人,您对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有着怎样的分析或判断?

  李建光:从我们的角度来讲,对于所谓的企业制度,我们很难去评价说哪种制度好,哪种制度不好。比如说,前几年,很多西方学者对我国国有企业超强的盈利能力非常感兴趣,但从传统经济学或者企业的角度来说,这与理论完全背道而驰。有人说,国有企业超强的盈利能力来源于政府给它的垄断资源,得益于政府对它的保护,但我们知道这并不是一个能被如此简单解释的问题。上个月我去了一趟台湾,感触很多,最主要的还是台湾以其有限的地理面积与贫乏的资源所创造出的大企业与大经济。但仔细分析,我们又会发现,台湾这些大企业的80% 以上都起步于所谓的家族企业,在后来迫于形势进行转型。从这个角度来讲,家族企业是好还是不好?而那些刚起步的公司,在中国这样一个没有多少年市场经济历史的环境中,是专注于自己的专业,还是应该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亚布力观点:也就是走多元化的道路。

  李建光:对。多元化在很多时候都受企业的青睐,因为通过多元化,企业可以在市场上快速做大,并成功实现融资,这在对外形象的宣传上也有很大的好处,更何况企业在最大程度上谋取私利与当时整体经济的发展阶段和所谓的市场规范是相匹配的。所以,我们也不能说多元化有什么不好。但站在投资人的角度,我当然希望中国也如美国一样,有着足够细分的市场,而我也努力明确方向,将焦点集中于这些拥有足够细分市场的项目。但这是不是最有效率的方法,我自己也很迷茫。

  我们的团队也经常讨论这些问题,比如说在选择投资对象时,我们是不是应该选择那些规规矩矩的人,而放弃那些在常人看来很坏,骗别人的钱的人。但在现实中,我们又经常发现,恰恰是那些别人都说他不好,或者以常人眼光来看,他所谓的规范性甚至说道德水平可能比一般人低一些的人,可以获得更大的价值。那这对投资人来说,究竟是投还是不投,这些都是我们常常在思考的问题。但我们的经济肯定会越来越规范,体量也会越来越大,遵守规则、降低企业本身乃至整个社会的成本也将会成为企业的必修课,只不过进入规范的现代企业阶段还需要一段时间。

  

  投资市场没有制胜秘诀

 光山二高校长李建光 李建光的专业精神(1)
  

  亚布力观点:您刚才的讲述,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比较学或者说是一个很好观察路径。比如IDG,它投资的地方很多,有中国大陆、香港、台湾、韩国等,那它在这些地方的投资情况大概是什么样的?

  李建光:IDG 是国际化的品牌,但始终坚持本土化团队管理。IDG 在中国的投资是历史最久、最成功的,而在韩国和越南,IDG 同样有独立的管理团队,分别管理着大约1 亿美元的基金。我们在韩国和越南也投资过一些项目,但在投资总额中占比较少的部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07020.html

更多阅读

魔鬼二高~关于《光山二高复习班招生简章》的感慨

昨日,《光山二高分校复习班招生简章》出台,里面先介绍了二高今年的高考情况,表示其分校金秋继续招收复习生,接下来便是具体安排内容,收费标准是最引人注目也是复习生最关心的一项内容:本一免费,本二、本三每期交费1300元,其余每期均正常交费

前世今生2副本奖励 李启红的前世今生(2)

    李启红执政的第二个特点,是在公共事业领域强化国有主导。2007年1月,李启红任中山市市长,上任后在资本市场上烧的第一把火就是重组中山公用,原来隶属于镇区的五家供水公司资产被吸收至上市公司中山公用。      这次调整,也是

潘金莲之前世今生 李启红的前世今生(1)

 李启红的前世今生  2010-07-12      李启红的家族财富备受关注。有媒体报道说,估计其家族财富超过20亿。这让已被双规的56岁女市长具有了标本意义。这种“一人当官,全家受益”的创富模式,使得财富的来源少了奋斗与劳作的色彩

翻身仗 李东生的低谷翻身仗(2)

 我是学理工的,没有机会系统的去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所以我走了一条捷径:就是通过阅读,借鉴某一个近代人物,去研究他的思想行为做法,来读中国的文化和管理,从中得到启发。这比去读社会学、政治学、人文学,来的更加简单易懂。《英才》:哪一个

李东生身价 李东生的低谷翻身仗(1)

 李东生不得不再次担当起翻盘手的重担,开始在通讯和家电领域挥戈出击……  采访|本刊记者 朱雪尘 胡祥宝/ 文|本刊记者 胡祥宝/图|本刊记者 梁海松    出处|《英才》杂志7月刊  过去三年国际化的巨亏压得李东生透不过气来,而2

声明:《光山二高校长李建光 李建光的专业精神(1)》为网友秀坚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