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勇峰 | 文
QQ、360、搜狗输入法、暴风影音、PPlive、迅雷…… 到2010年,中国超过1亿用户数的互联网客户端已有10家左右。如果不考虑重复,将用户数量排名前15位的客户端用户数累加起来,总量已经超过了中国的人口总数。 显然,近年来网民的爆炸式增长与资本对客户端市场的催肥,共同造就了这一奇迹。现在那些做客户端的公司们,没有上千万的注册用户以及上亿的下载量,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做客户端的。 据不完全统计,几年间有数亿美元前仆后继地投入到“互联网客户端”这一充满无尽想象力的市场。有投资分析人士甚至向《商业价值》杂志指出,如果包括许多互联网公司自身的客户端前端、后端投入在内,从2006年至今,这个市场投入的资本总量早已超过百亿元人民币。实际上,过去一年来,互联网客户端的玩家还在增加,又有数10款百万用户级“互联网客户端”在各种领域冒出头来。 当然,无比兴盛的表象背后,是许多客户端都面临着的盈利瓶颈,甚至商业模式的不确定。虽然很多业内人士开始认定在互联网领域,客户端正在从一种服务模式的改良演变成一次产业变革的大潮。但是也有几乎同样多的人将客户端的兴起视为一场泡沫和幻象。 那么,互联网客户端的真正价值到底在什么地方? 客户端的价值 靠导引流量赚广告模式的钱,是一种“有问题”的商业模式。增值服务的能力才是客户端长期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夏勇峰 | 文 2010年3月5日晚,腾讯QQ的同时在线人数达到了1亿人。由此回溯,2006年6月,这一数字才刚刚突破2000万;2005年2月,1000万。 在宽带普及以及网民数量迅速提升这一前提下,4年间用户数如火箭般蹿升的客户端,远不止腾讯一家。2009年底,推出仅一年多的360杀毒宣布用户数突破1亿,暴风影音也在去年10月达到月覆盖用户1.5亿人。就连听音乐的酷我音乐盒,日活跃用户也达到了600万之多。 中国网民数在2005年约为1.2亿人,2009年末却已达到3.6亿人。4年间,中国多出了2.4亿网民,每个人都对互联网有着自己的需求。从聊天到下载,从播放到听音乐,从杀毒到游戏到存储,海量网民在互联网时代的各种具体需求,带动了一个个客户端如吹气球般成长。 与此同时,客户端也越来越得到资本的重视,即便是一些功能型垂直领域的客户端,也一样能拿到钱。比如定位图像处理的可牛软件,即得到了来自经纬创投的千万元人民币投资;提供网络游戏加速功能的迅游软件,也在很早就得到投资,目前年盈利据说达到1000万元。 客户端为何能够如此快速的发展?这或许是因为客户端是真正符合Web2.0精神的应用模式。 “虽然通过一些技术手段,网站也可以实现一些客户端的效果,但就本质上来说,客户端和网站是完全不同的。”淘宝网副总裁路鹏认为,“浏览器像是一个单向通道,用户每次向网站提出一个请求,网站就给予对应的回复;而客户端的通道是双向的,不管是用户还是网络端,都可以主动向对方推送信息。” 技术的不同决定了模式的变化,客户端近年来发展出了与网站完全不同的提供服务的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与用户的关系,乃至商业模式。 客户端为何崛起 传统意义上说,客户端分为胖客户端和瘦客户端两种。“胖”与“瘦”最明确的区分标志,在于数据存储与处理的位置——胖客户端大部分的工作在终端上完成,瘦客户端则是在服务器上完成。2006年之后的客户端,逐渐从传统的单机软件(胖客户端),演变成为重视服务器与客户端联络的瘦客户端。在这一条从客户端到服务器的通道上,前者意味着终端、用户、个体;而后者则是公司、内容、服务。虽然看起来同以前一样,客户端软件好像仍然就是电脑桌面上那几个快捷方式,可是同10年前相比,其内核却早已发生改变。搜狗输入法、PPS、酷我音乐盒、谷歌金山词霸……利用互联网,这些新客户端为用户提供了网络存储与计算的能力,服务器端不断变强,而终端上的客户端却越来越“瘦”,甚至有些客户端本身只是用户与服务器信息交互的中转。
对客户端来说,互联网赋予它的力量,并不仅仅表现在通过“云端”的服务更紧密地连接用户。在客户端所提供的整体服务中,虽然大部分工作在服务器上进行,经由网络反馈回用户终端,但在终端本地的存储与计算,却是客户端真正有别于其他互联网应用的原点。摩尔定律的运转,使得人们能用越来越低廉的价格,换取性能越来越高的终端,客户端在本地占用的存储、计算乃至带宽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用户不太在乎的代价。但是,这些能力所带给客户端的价值却尤为重要。 比如提供影音娱乐服务的PPS网络电视,它采用了P2P技术,当用户浏览视频时,用户终端也成为了带宽的贡献者。与视频网站优酷、土豆相比,PPS通过每个用户所贡献的资源,能够用相对低得多的成本来提供面向更多用户的服务。 而客户端在用户本地的数据分析与存储,可以在用户在线时回传到服务器上。在绑定了用户之后,经由实时采集数据并分析,客户端就能不断强化自己对用户的理解力。然后,根据每个用户行为的不同,提供精准的个性化服务,而个性化服务带来的良好的用户体验,又能再次增加用户的黏度。比如,搜狗输入法就为注册会员提供“同步词库与外观”,提升体验;360软件管家则根据用户终端上软件的分析,与服务器上的软件版本相对应,随时提醒用户可供更新的软件;360云查杀,更是将整个木马库都放在服务器端,用户无需在本地进行升级,即可查杀最新的木马病毒。 除了客户端聚集客户能力创造出更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务模式之外,客户端的黏性也非常强大。其一旦被下载、安装,就相对Web服务具备天然的优势──大部分网站无法给浏览者留下太深刻的印象,一旦有更好的网站,用户就会产生迁移,基本上没有任何门槛可言。但是对于装在电脑里、尤其是快捷方式放在桌面上的客户端,只要不出太大问题,用户会一直使用。甚至有些满足用户关键需求的客户端,会直接从开机启动开始,就常驻在用户的电脑中——这使得用户在客户端上“在线”的时间,要远大于网站,这也是为什么网站采用点击量、PV来作为标准,而客户端采用装机量和同时在线人数作为衡量标准的原因。 如前所述,因为客户端连接用户是“双向通道”,在为用户服务的同时,客户端还可以进行主动的信息提醒与推送,而不需要先从用户发出请求。这使得客户端拥有更强大的流量引导能力和与用户主动互动的能力。 客户端为什么能崛起?以上这些能力,相信已经足以说明问题。其实,客户端就是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一种更能顺应潮流发挥这些技术优势应用模式。在此基础之上,真正优秀的客户端,会不断优化用户那端占用的存储与计算能力的用途,在实现其功用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对用户资源的占用。 流量之外的价值 看看那些客户端的下载量、装机量与同时在线人数,人们都会感叹客户端具有的影响力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发展到如此之大。按照正常的逻辑,以客户端所具有的这一系列强大的能力,理论上应该能给它们带来强大的商业价值。 如果只看腾讯一家公司,事实也确实如此。3月17日,腾讯公布了2009年财报,年收入124.4亿元,同比增长73.9%;净利润高达51.5亿元,同比增长85.2%。增长最快的依然是其互联网增值服务,收入约95.3亿元,同比增长了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