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日本式的复苏(1)



 文·祝乃娟

  

  “相信我,丰田车是安全的。”尽管丰田汽车公司社长丰田章男的这句话辞情恳切,但各界的反映却平淡如菊。市场对丰田的不信任,更加犹如一座冰山那样坚硬无情。

 丰田:日本式的复苏(1)
  2月份,丰田在美国的新车销售数量与史上最高的2007年同月相比减少了47%。美国本土厂商更是趁火打劫,洛杉矶附近的福特专卖店近日挂出广告横幅——由丰田汽车换购福特汽车的顾客将再获1千美元的优惠。2007年,丰田汽车公司超越通用,荣升全球最大汽车制造商。然而近4个月以来,福祸相依这句中国的老话,却在丰田汽车公司身上以戏剧般的事实呈现出来。由于接连曝出油门踏板、驾驶座脚垫、刹车等部件缺陷,丰田公司已先后宣布在全球范围内召回多款车辆约850万辆。就连以往与丰田公司有着密切关系的商务委员会主席洛克菲勒,也在2010年3月2日的华盛顿国会听证会上发出喟叹:“无法再像从前那般信任丰田了。”

  “超速”成长导致企业文化紊乱

  丰田汽车公司在大规模召回事件中跌跌撞撞,显得有些吃力。社长丰田章男奔走于各地,忙着辩解与道歉。很多人都发出“丰田到底怎么了”的疑问,这个疑问掺杂着半信半疑,甚至惊诧——2007年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制造商的丰田汽车公司怎么突然就陷入了如此窘境呢?

  丰田似乎也正是在不断走向“第一”的途中患上了大企业病。2007年,丰田汽车公司社长渡边捷昭在丰田获得惊人利润之后,就已经居安思危地发问,丰田攀上全球汽车之巅,却染上很多大企业病,决策缓慢;成本控制和精益生产方式达到极致之后,丰田汽车的未来在哪里?

  无可辩驳的是,大野耐一创设的那一套丰田生产方式是非常先进的,对于企业控制成本也是很有效的。自1970年代以来,丰田公司一直因为此受益。但是,患上大企业病的丰田却明显忽视了人的因素。

  大野耐一的丰田生产方式所重视的,正是人的因素的自动化。日本人认为这是比福特制更为先进的精髓所在。福特制是机器自动化,而丰田生产方式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人的因素的自动化。比如技能熟练的工人在流水线上发现问题就可以按下按钮,停止流水线,阻止次品产出。

  也许,一切都来得太快。丰田在2007年的势头谁也无法阻挡。在过去三年中,丰田雇佣了4万名员工,而他们对于公司文化知之甚少。瑞银集团驻东京的分析师Tatsuo Yoshida评论到:“这个问题(人员对公司文化没有很好的领悟)不会突然间暴露,但它类似一种代谢紊乱式的疾病,当你发现时却为时已晚。”

  事实上,近年来有很多观点和著作都讨论了,自1990年代以来日本逐步瓦解群体社会,而走向个体社会。这种社会特征对日本企业的影响就是日本大企业不再是一个可以保障终身的铁饭碗。此前的日本社会,一个人从名牌大学毕业,进入一家优秀的日本大企业,循序渐进,逐步升迁。无论对于自我实现,还是对于生活保障来说,这是一个理想的个人发展路径。人们求取安全,也感到安全。

  日本进入迷失的十年之后,这一切发生了改变。加之经济危机令人感到不安,如果企业利润不能保证,那么个人生活就不能得到保障。于是,一些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领悟出现了淡漠,急功近利。美日的管理方式本身就大相径庭,有时甚至出现冲突。而在问题漩涡的美国,丰田的生产工厂、经销商以及丰田自己的供应商加在一起,从事与丰田工作有关的人员有20万人。很难保证这些人都是地地道道的原汁原味的“丰田人”。

  丰田章男近日在中国接受采访时委婉地承认员工因素对丰田的影响。他说,造车先育人,这样一个理念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换句话说,正由于丰田的成长速度超过了人才的培养速度,才导致一些问题发生。的确,目前的一些表征的确反映出丰田具有决策力的员工们出现了认识偏差。丰田章男说,在他们造车的环节当中,生产出高品质的车辆,长久以来的优先顺序,是:第一位是产品安全,第二位是产品质量,第三是数量,第四是成本。最近一些年,在优先顺序上出了一些问题。

  这就像近年来流行的 “麦时尚”一样。“麦时尚”一词来自麦当劳的快餐理念,简单来说就是:一流的形象,二流的产品,三流的价格。在服装业,很多服装品牌走的都是“麦时尚”路线,并获得巨大成功。这些品牌让普通民众在能够接受的价格范围内打扮自己、体验知名品牌。比如ZARA这个城市白领的至爱,在近日公布的2010年福布斯富豪榜前十名中,ZARA的老板西班牙人阿曼西奥8226;奥特加以250亿美元身家名列第九。但是,汽车不同于服装。服装如果走麦时尚路线不成功充其量企业可以马上改换风格,而汽车如果走“麦时尚”路线,就会酿成大祸。尽管丰田并不是致力于三流的价格,但是,在一流的形象基本确立之后,产品逐渐滑向非一流。自从2006年以来,丰田的召回事件明显增多。巧合的是,这正是在丰田急速上升期发生的。

  同时,丰田似乎变得更加封闭。最主要的表现是,公司内部没有重视员工的建议。据美国媒体3月8日报道,丰田六名老员工曾在2006年向公司高层提交《安全备忘录》,警告称由于过分重视效率,致使成品车不良情况有所增加。备忘录中列举了一些详细数据,比如2001~2005年,丰田共召回500万辆汽车,超过其总产量的36%,这一数字明显高于其竞争对手。然而,丰田公司没有对此做出任何反应。

  

  3月2日,丰田章男从中国返回日本后在名古屋接受采访——据日本共同社说,这是他首次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此前他从未接受过日本国内报纸、电视或杂志等采访请求。丰田社长与媒体的沟通,是在出事之后。这不得不提示,丰田似乎只是把媒体当作危机代时的一种手段,而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与外界沟通似乎并无必要。也正是在近日,丰田开始在美国大报大投广告,在《华尔街日报》接连投放整版广告。

  “三及时”、“自动化”让丰田依旧强大

  不可否认的是,丰田依然是一家值得尊重和信赖的企业,因为丰田的精益生产方式依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当年,丰田创始人丰田喜一郎曾带着倔强的神情说:“我想用日本人的脑筋和手艺来创立日本的汽车工业。”日后的丰田用日本人精细的头脑和手艺不断改进着汽车制造,创立精益生产方式,直至“有路必有丰田车”的局面产生。

  事实上,丰田有能力走出这次的召回危机。日本制造业强大的生命力,不会因为几次大规模的召回事件就灰飞烟灭。

  严格的说,有多少汽车企业,就有多少汽车制造方式。制造方法表现的是汽车企业经营者的不同哲学和不同个性。1908~1913年确立的福特体制,代表着流水作业的大批量生产方式和大量销售方式。日本人早就认识到一味模仿美国的大批量生产是危险的,因此极力在大批量生产中融入人的因素。尤其是在1970年代石油危机后,丰田生产方式受到普遍重视。丰田生产方式是继泰罗制和福特制之后的一大创新。

  丰田生产方式也是流水线作业,两大支柱是“三及时”和“自动化”(这里更重视人的自动化)。“三及时”是在流水线上组装汽车的过程中,能将零件在需要的时间内不多不少地送到,这可以做到零库存,当然有利于企业很好地控制成本。“自动化”更包括人的因素的自动化。一位生产人员在达到一定业务水平之后,就可以同时负责几台机器,遇到异常情况则按下按钮以停下生产线。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丰田作为一个制造业大企业,对生产人员的培训也是值得称赞的。对车间一线人员的培训,并不只是简单地将工人们上相同的填鸭式课程,而是在把他们招聘进来,先进行一些实际的考试或者游戏,看看这些员工的个性和特征如何,然后再安排不同的流水线工作。

  这并不像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一些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出自很多招聘几天就能上岗、只需要初中文化程度就能操作的厂家。

  很多评论认为这次的丰田召回事件,是经济危机以来大力削减成本造成的。但其实,彻底杜绝浪费一直都是丰田最基本的思想。丰田生产方式的研究者大野耐一认为,三及时和自动化并存的生产现场,比其他任何地方的组织更加坚强有力。这些因素令丰田生产方式比福特体制更加饱满,并在1970年代的石油危机期间,以及21世纪之初的环保需求高涨的情况下,更好地适应了消费者需求。大野耐一也自豪地认为,只有日本人才能研究出小批量、多品种、成本低的生产方法。

  1979年,《丰田生产方式》这本书出版,详细地说明了丰田生产方式是怎么回事。在其后的近三十多年间,美国车企依然是美国车企,中国车企也依然是中国车企,谁也没有变成丰田。这足以说明日本车企的优良特质依然属于日本。

  人:日本制造业的关键

  具有强烈危机感的日本人天生喜欢琢磨,心思缜密使他们就天生适合制造业。

  丰田、松下、索尼、东芝等企业的定位都是世界顶尖的企业。它们的创始几乎都与一位特定的人物相关,并非政府大规模自上而下的发展规划与纲要,或是政府通过国企央企来推动的。它们都是来自民间的智慧之花结出的光芒果实。丰田的创立有丰田喜一郎(更早的有丰田佐吉),他的志向是制造日本自己的汽车;松下则是由松下幸之助创立;索尼则是与爱好机械的、拥有技术研发背景的井深大紧密联系在一起。

  很多日本大企业的理念中,人被摆在相当重要的位置。索尼的创立理念是“要充分发挥勤勉认真的技术人员的技能,建立一个自由豁达、轻松愉快的理想工厂”;东芝的理念则是通过健全的事业活动,尊重顾客、股东、员工以及所有的人。而据大野耐一所说,丰田汽车公司也重视员工。

  在制造业中,抓住“人”这一关键,就有可能占据制造业产业链的上端位置。在制造业的产业链中,核心是技术,而并不是廉价的土地、厂房以及人力资源,如果只是看到那些,那么也就只能成就一个世界工厂,而不能成为世界实验室。核心技术的开发则依赖于人的动能,这正是日本制造业企业长期把握一流地位的原因。其实也不是什么诀窍,但是其他地区比如近邻中国就是做不到。

  一个制造业企业如果要做大做强,需要先培养好内部的人。企业是把这些遴选进来的员工当作长远发展的必须品来培养的(这有别于中国的企业,尽管看起来重视人才,充其量不过是叶公好龙)。

  丰田汽车公司并非世界上首家汽车制造商。汽车在欧美诞生以后,日本人非常艳羡并想要雄心勃勃地赶上欧美。日本在20世纪初涉足汽车制造业。日本人在发觉福特大批量生产的危险后,自己发展出丰田的精益生产方式。这正好又在21世纪初暗合了全世界抵御地球暖化的努力与主题,日式的节能环保型汽车开始在竞争中击败笨重的美国汽车,通用、福特纷纷倒下。甚至,人们提起美国车就是油老虎,对日本车的第一印象便是省油。美国的IntelliChoice.com网站日前发布一项市场调查报告,公布了美国市场省钱效果最好(与同型号非混合动力车相比)的12款混合动力车型,丰田普锐斯蝉联第一名,而福特的翼虎则处于第三位。

  或许会有人认为,这些日本大企业的诞生是占了市场和行业先机。但不尽然。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可以证明,天生爱琢磨的日本人是怎样把玩制造业并从中赢利的。21世纪初,中国制造的廉价自行车大量涌入日本,日本自行车纷纷遭遇淘汰。但是,一家日本小企业却发现一些日本人骑车购物的需求很大,但普通自行车承载量太小,于是发明了颇为精致的载物自行车,一下子生意兴隆。中国的自行车制造商,一些忙于生产传统的廉价车,一些追随美国流行的山地车,很少有厂商苦心钻研市场并发展出自己的支柱性技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03824.html

更多阅读

雅芳:难堪的转身(1)

    继“贿赂门”、“传销门”、“退货门”之后,雅芳再度深陷“合同门”的漩涡之中。      记者/贺莉丹      愤怒的雅芳经销商      2010年6月15日,是雅芳与专卖店续签合同的日子。      新合同,让雅芳6000多

丰田:日本式的复苏(2)

 从1970年代应石油危机发展出精益生产方式,再到21世纪在以环保为主题的混合动力车市场,丰田一直领先对手。可以说,丰田具有日本制造业企业的优点,又有着自己在汽车制造业起步早的优势。  岛国心理羁绊国际之旅  韩国学者李御宁出

三亚:疯狂的楼市(1)

    仅仅以休假为主的三亚房价在短短一个月里面已经超越了美国的夏威夷,近在咫尺的巴厘岛房价也不足我们的三分之一。如果去海南旅游度假是去巴厘岛的数倍,相信国人不会再次选择三亚了,地产出现如此概念性的不切实际的炒作,那些先富

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 在误解中艰行 安利:坚持的力量(1)

在中国大陆,几乎没有那个行业像直销那样,曾经遭遇没顶之灾,之后又在全民的误解中艰难前行……     1992年,安利首次进入中国,其位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安利(中国)工厂,成为安利在亚洲最重要的生产基地。1995年,安利(中国)开始通过多层

丰田:遗失的精益化

编者按    对质量的严格控制曾是丰田汽车的看家法宝,被业界推崇到无以复加的“精益模式”也一度成为制造业的标尺。如今,丰田汽车召回事件不断在全球不同市场轮翻上演的同时,我们不禁要问:丰田怎么了?  丰田病了,而且病得不轻。扩

声明:《丰田:日本式的复苏(1)》为网友不愿为妞再战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