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养生重在养肝 清明养生须以养肝为主

清明养生重在养肝 清明养生须以养肝为主

   防风保暖别惹上节气病

  太阳到达黄经15度时,是为清明节气。今年“清明”的准确时间是4月4日23时02分。我国古代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意思是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了。此时传统户外活动有踏青、扫墓、放风筝、荡秋千等,因此防风保暖是养生的必修课。在这个时节,女白领和毕业班的学生尤应注意养生防护,以免招惹上节气病。

爱华阅读配图

  清明时节仍需要“春捂”

  “清明时节雨纷纷”,其实在北方,清明时节降水稀少,干燥多风,是一年中沙尘天气最多的时段之一。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医堂主任医师汤毅介绍,此时还没进入气象意义上的春天,气温依然很低,平时总是手脚冰凉,怕冷的气虚、阳虚体质人群此时更要注意防风保暖,否则会出现腹泻,甚至气短、乏力、食欲不好、头痛、胸闷憋气、腰酸腿软等情况。这两类体质人群以年轻人居多,气虚体质人群多为办公室一族中的女性和初三、高三的毕业班学生。他们通常处于工作、学习压力大,平时缺乏运动,一天到晚没精神的状态,保养不当极易生病。

  至于保养的具体方法,首先还是“春捂”。如何“春捂”又不上火?汤毅介绍,清明时节,保暖的重点部位在后背,“背者胸中之府”,是阳气聚集的地方,督脉、各个经络中的阳经等都是从后背来循行的,所以保护好后背即是保护好了阳气,于养肝养阳的春季十分重要。

  少吃“苦”适当饮菊花茶

  清明一直流传着吃“苦”解热的说法。汤毅提醒,这个说法不是很准确,要因人而异。通常清明养生的总原则以养肝为主,而吃苦味食物不能养肝,对大多数人来说,此时过分强调清热,过度苦寒易致腹泻。

  今年清明,食材上建议选择“轻柔”一些的,例如稍有内热、干热的人群,口干但没到口苦的程度;有点头晕但程度不重,没到头痛的地步;眼睛不如以前清亮,但也没眼花得厉害等,建议这类人群适当用点菊花茶、决明子茶,适当清肝热,这样既能达到保肝养肝的目的,又不违反今年清明节偏冷的气候特点。

  扫墓祭奠控制哀思情绪

  我国北方在清明有踏青春游、插柳射柳、赏玉兰花、放风筝、荡秋千等习俗,但最广泛且重要的,还是扫墓祭奠。

  汤毅介绍,此时性格内向、体型偏瘦、经常爱失眠、不善交往的人要控制好哀思情绪,因为今年总是处于低温天气状态下,阴霾较盛,会加重压抑情绪,出现气郁体质。轻者会影响胃肠功能、睡眠功能,严重的会导致血淤,可能会加重原有的心脏病、高血脂、冠心病、高血压等病情。这类人群建议多去户外踏青,多与人沟通,亲近自然,或通过唱歌、跳舞等娱乐方式来缓解情绪。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908571/969108751.html

更多阅读

惊蛰养生重在养肝健脾 惊蛰养生重在护肝健脾

爱华阅读配图   今天(3月6日)就是惊蛰,惊蛰是一年中的第三个节气。这个时候人体内的肝阳之气容易渐升,相反的阴血会相对不足,尤其是那些老年人更易动怒,易出现眩晕、中风等疾病。所以惊蛰节气养生重在护肝健脾。  惊蛰节气特

惊蛰养生重在养肝健脾 春季健脾养肝养生汤有哪些

  肝属五行之木,春木旺,肝主事,春季护肝尤为重要。因此春季养生最不能忽视的就是养肝健脾。有哪些食材有健脾养肝的功效呢?爱华小编一一为你罗列!  春季养肝吃山药银耳  材料:山药、银耳、莲子、冰糖、枸杞。  做法:  1

清明养生重在养肝 清明节气多吃“三黑”养肝

   清明前后排毒强身  冬天因为天气的缘故,人们会减少运动量,体内积累了不少毒素。清明前后气温转暖,应该排毒强身。爱华阅读配图  首先是少吃油腻的肉食,多吃黄瓜、黑木耳、莲藕、白萝卜、酸奶等食物。在《本草纲目》中

清明养生重在养肝 立春养生重在养肝

 爱华阅读配图  2月4日就立春了。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又该如何顺应春季万物生发的特点来调养身体呢?  从立春日起,人体生理机能也发生变化。传统中医理论认为,立春后人体少阳经脉的经气

清明养生重在养肝 清明养生须以养肝为主

   防风保暖别惹上节气病  太阳到达黄经15度时,是为清明节气。今年“清明”的准确时间是4月4日23时02分。我国古代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意思是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

声明:《清明养生重在养肝 清明养生须以养肝为主》为网友无敌帅锅一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