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一、如何预防糖尿病转肾病
- 二、糖尿病性肾病的症状
- 三、糖尿病肾病的危害有哪些
1、科学合理膳食
目前主张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即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0.8g/kg.d),必要时可适量输氨基酸和血浆,在胰岛素保证下可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以保证足够的热量,脂肪要选植物油。这是糖尿病肾病的预防措施之一。低蛋白饮食可减少DN患者尿蛋白排泄量,延缓肾功能恶化速度。早期DN患者蛋白摄入量应控制在正常低限[0.8-1.0g/(kg·d)]为宜;肾功能不全时蛋白摄入量应控制在0.6—0.8g/(kg·d)之间,并以动物类蛋白为主。为避免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在低蛋白饮食时应保证足够热量的摄入。有条件的患者可加用α-酮酸制剂。另外,DN患者还应适当减少饮食中的盐分,少吃含高嘌呤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啤酒等。
2、常查肾功能检查
所有糖尿病病人病程超过5年以上者,要经常查肾功能,尿蛋白定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并注意测量血压,做眼底检查。有条件者应做尿微量蛋白的测定,和β2微球蛋白的测定,以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如尿微球蛋白增加,要3-6个月内连测3次,以确定是否为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如果确定为微量蛋白的增加,并能排除其他引起其增加的因素,如泌尿系感染,运动,原发性高血压者应高度警惕,并注意努力控制血糖,使之尽可能接近正常,若血压>18.7/12Kpa,就应该积极降压,使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同时应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
3、有效控制血压
血压控制标准应低于130/80mmHg(或者低于125/75mmHg),少盐饮食,适当锻炼,积极补钙均对控制血压有益。
4.控制血糖
高血糖是造成DN各种病理变化的始动因素。强化血糖控制可以延缓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并延缓微量白蛋白尿向临床蛋白尿发展的进程。在药物的选择上并不强调必须使用胰岛素。临床上降糖药物的选择要根据患者并发症的情况、年龄等因素综合考虑选用药物的种类、剂量及强化血糖控制的目标值。为了尽可能地防止微量蛋白尿的发生,建议应尽早地强化血糖控制,使糖化血红蛋白(HbA1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