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又要搞事情了,准备连载一部暂定名为《医生》的小说。
这些人物、故事都来自于现实生活,只是略做艺术加工。
希望通过《医生》这个系列来反应急诊的生与死和人间的冷与暖。
同时在跌宕起伏的故事中插叙一些基础的医学常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持续关注!
苏小花看着镜子里穿着粉红色工作服的自己,突然觉得有些坎坷不安。
“管它呢,水来土掩、兵来将挡!”长舒了一口气后,苏小花整理了一下护士帽决定开始自己新的工作。
“还不快一点,磨叽什么呢?”
一个风风火火满脸褶子的护士站在门口催促着,苏小花赶紧随手关上了更衣室的大门:“来了!”
催促苏小花的正是急诊科的老人,一个在急诊科工作了十一年之久的前辈:赵大胆。
大家都说急诊不是正常人能够呆的地方,不仅是因为临床工作繁忙,而且经常和要和病人吵架,被骂是小事,甚至还要面临无殴打的风险。
苏小花跟在赵大胆后面,快步的走进了办公室。
此刻,挂在办公室墙壁正中间的电子钟定格在七点四十五分钟。
她好奇的环视了这一屋子的人,有人像还没有睡醒一般,有人像根本没有洗脸一般,有人笔直的站着,有着依靠在墙壁上,有人闭着眼睛思考着,有人低声交流着,有着默默的玩弄着自己挂在脖子上的听诊器…….
这个从皖北地区跳槽过来的25岁姑娘在心理反复默念着自己早就背好的台词:“今天是第一次和大家见面,自我介绍时一定不能紧张。”
交班开始了,值夜班的医生在说着夜班病人的情况。
等到交班结束后,作为急诊科新进的工作人员,一定是要做自我介绍的。
事实上,护士长早在两天前就交代过了这件事。
但是,让苏小花如释负重的是急诊科刘主任并没有给她这个机会。
因为早交班还没有结束,办公室外面便出现了争吵的声音。
“你们一定要给我一个说法,为什么用了药反而更加不舒服了!”一个浑厚的声音传门外传来。
急诊科刘主任是一位已经工作三十年的老江湖了,永远是一副不愠不火的表情。
“好了,今天交班就这样吧。王朝一,看看外面是怎么回事?”
说完后,刘主任便拿起听诊器走了出去。
就这样,原本就不爱说话的苏小花躲过了一场让自己忐忑了两天的自我介绍。
因为刚加入到急诊这个大家庭,而自己在跳槽之前一直干的都是肾内科的专科护士,所以护士长特意做了安排,让赵大胆先带着她。
急诊走廊外在插着腰争吵着的是一位年约50岁左右的男性,他正拉着王医生的白大衣滔滔不绝的说着。
“急诊果然就是吵架的地方,上班第一天就遇见吵架,以后该怎么办?”苏小花匆匆瞥了一眼后就跟着赵大胆一起护理查房去了。
赵大胆似乎看出了这位急诊新兵的忐忑:“放心吧,以后你会习惯的。”
站在王医生面前的是患者的家属,他质疑道:“你这叫什么话,难道我花了钱,也看不好病吗?如果看不好的话,你们为什么不早说?”
作为一名已经在急诊工作了是一个年头的主治医生,一向淡定的王医生面对怎么也不能理解病情的家属也显的有些焦头烂额。
患者是一名78岁的老年男性,既往有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二十余年,这一次因为咳嗽、咳痰、胸闷气喘一周被家属送进医院。
一周前,患者在家中洗澡后出现咳嗽、咳痰,继而病情加重,并且持续发热、胸闷、气喘。
被送进抢救室的时候患者病情十分危重,不仅已经呈现嗜睡状态,而且氧合很差,经皮指脉氧只有80%左右。
经过检查后发现患者同时存在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而且已经处于休克状态。
“怎么能说没有治疗效果呢,现在休克已经基本上纠正了。只是这种慢性病的治疗需要一个过程,而且只能缓解,无论你去哪一家医院也不可能有人保证治愈下次不犯。”
“我们来的时候体温只有38℃,挂了水用了呼吸机之后,现在体温40℃,你怎么说?”这个大嗓门的家属是老人的儿子。
“王医生,2号床病人意识丧失了,你快过来看一下!”
其它病人病情出现了变化,面对赵大胆的召唤,他必须要第一时间赶过去处理。
“等我看过这个病人在说吧,你等一会!”
王朝一丢下话后转身便要离开,家属却不愿意让他离开:“我们也是抢救病人,也是花了钱的,你怎么能说走就走?”
见到王朝一离开后,这个原本就心存不满的家属嗓门愈发的加大了,似乎要双目喷火了。
但是王朝一没有理会他,而是麻利的关上了抢救室的大门。
亲手创立了急诊科的刘主任已经到了快要退休的年纪,在年轻医生的心目中她不仅医术高超,而且极有沟通能力。
见到愈发吵闹的家属,她中断了自己的查房接手了这件急诊科几乎每日都要发生的争吵。
“你是主任吗?看看你手下的人,都是什么态度,事情还没有结束就跑了。我要投诉他,必须要给我一个解释。”
“这里人多,我们去办公室里谈。”
为了避免造成不良的影响,刘主任将他带进了办公室。
“赵老师,会不会打起来啊?”一个实习生对着住院医生赵俊问道。
赵俊是急诊科的住院医生,已经工作了八年,虽然早就考过了中级,但是因为名额有限,所以一直没有能够被医院聘任中级职称。
“没有关系,我们主任肯定能够搞定他。最重要的是,我们并没有错,这个病就是这样。这个世界上又没有神药能够药到病除,疾病的缓解总归需要一个过程嘛。”
没有等刘主任结束谈话,赵俊就带着实习生去查看自己的病人去了。
急诊留观室里躺着几十个因为各种疾病而呻吟着的病人,赵俊必须要抢时间将自己该做的事情做了。
四十分钟后,刘主任方才打开办公室的大门。
神奇的一幕出现了,原本大喊大叫要投诉王朝一的家属不仅没有了争吵,反而握着刘主任的手一个劲的道谢。
抢救室里,王朝一也已经处理完了那个突发意识丧失的病人。
1号床上躺着的正是用着无创呼吸机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患者,除了依旧间断发热之外,老人的各项指标都在朝着好的一面改善着。
“这个病人来的时候二氧化碳潴留,二氧化碳分压81.4mmHg,现在已经降到了46.1mmHg;心衰指标BNP从980pg/ml下降到了120pg/ml。只是感染还没有得到控制。”王朝一向刘主任介绍着患者的病情。
事实上,刘主任早就知道了这些变化。
几十年来,刘主任一直有着自己的工作习惯,永远比别人早一个小时上班。
在正式工作之前,她已经知道了那些病情危重患者的各种检查结果和病情变化情况。
“主任,你是怎么安抚他的?”赵大胆好奇的问。
请继续关注!
让更多人了解更多一点!
我的微信公众号:最后一支多巴胺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