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韩民国驻中国大使馆 大韩民国大在何处?

大韩民国中的大韩两个字来源于大韩帝国,而大韩两个字,则来源于中国传统。

很多人不知道在哪看了网文,说什么中国明朝以前国号没有加大字的,有的还引用了明朝人的说法自以为得计,其实古人里面也有很多人历史不好道听途说的==至于说很多野史笔记,可信度等于今日的地摊文学,《揭秘xx海》之类的。。。。

这个国号里面带大字,更早的懒得找,反正从唐大诏令集来说,历代皇帝即位赦文多有我大唐的字样,例如说:

太宗即位赦
诏曰惟天为大七政所以授时惟辟奉天三才所以育物故能弥纶宇宙经纬乾坤大庇生民阐鸿烈我大唐诞膺嘉运载协休期丕受龙图

大韩民国驻中国大使馆 大韩民国大在何处?
中宗即位赦
门下天地盈虚四时有消息之度皇王兴替五运有迁革之期称号斯殊骊騵亦异受明命者罔不由兹我大唐髙祖神尧皇帝圣期首出天与神器

睿宗即位赦
门下朕闻自古帝王光膺图箓则尊尊亲亲之义着于典制朕谅在至公葢非获已我大唐乘时抚运累圣重光当四海之乐推受三灵之眷命大行皇帝

如果说唐代的记录还不足以证明是国号的话,宋代可就是在开国之初明文规定大宋为国号了。 温阁老在 这个答案中给予了明确的证据。


《宋会要辑稿·礼五四·改元诏》:太祖建隆元年正月五日,诏曰:「五运推移,上帝于焉眷命;三灵改卜,王者所以膺图。朕早练龙韬,常提虎旅。当周邦末造,从二帝以征行;洎乔岳缠哀,翊嗣君而纂位。罄一心而事帝,谅四海以皆闻。一昨北虏侵疆,边民受弊,朕长驱禁旅,克日平戎。六师纔发于近郊,万众喧哗而莫遏。拥回京阙,推戴眇躬。幼主以历数有归,寻行禅让。兆庶不可以无主,万几不可以暂停,勉徇群心,已登大宝。宜改显德七年为建隆元年,改国号为大宋。」

元朝的建国号诏中也有很明显的一句:

诞膺景命,奄四海以宅尊;必有美名,绍百王而纪统。肇从隆古,匪独我家。且唐之为言荡也,尧以之而著称;虞之为言乐也,舜因之而作号。驯至禹兴而汤造,互名夏大以殷中。世降以还,事殊非古。虽乘时而有国,不以利而制称。为秦为汉者,著从初起之地名;曰隋曰唐者,因即所封之爵邑。是皆徇百姓见闻之狃习,要一时经制之权宜,概以至公,不无少贬。
我太祖圣武皇帝,握乾符而起朔土,以神武而膺帝图,四震天声,大恢土宇,舆图之广,历古所无。顷者耆宿诣庭,奏章申请,谓既成于大业,宜早定于鸿名。在古制以当然,于朕心乎何有。可建国号曰大元,盖取《易经》“乾元”之义。兹大冶流形于庶品,孰名资始之功;予一人底宁于万邦,尤切体仁之要。事从因革,道协天人。於戏!称义而名,固匪为之溢美;孚休惟永,尚不负于投艰。嘉与敷天,共隆大号 。

至于我大萌的国号自然也是带大字的,明太祖实录卷二十九载:

丙子诏告天下曰朕惟中国之君自宋运既终天命真人起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传及子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海内土疆豪杰分争朕本淮右庶民荷上天眷顾祖宗之灵遂乘逐鹿之秋致英贤于左右凡两淮两浙江东江西湖湘汉沔闽广山东及西南诸部蛮夷各处寇攘屡命大将军与诸将校奋扬威武已皆戡定民安田里今文武大臣百司众庶合辞劝进尊朕为皇帝以主黔黎勉徇舆情于吴二年正月四日告祭天地于钟山之阳即皇帝位于南郊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以是年为洪武元年追尊四代考妣为皇帝皇后建大社大稷于京师立妃马氏为皇后长子标为皇太子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至于大清的国号见于清史稿太宗本纪二:

崇德元年夏四月乙酉,祭告天地,行受尊号礼,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清,改元崇德,群臣上尊号曰宽温仁圣皇帝,受朝贺。

得到了朋友的帮助,大清这个词来自于音译,不得不说真是信雅达。。。。

既然知道了中国有王朝名号叫“大x”的传统,那么大韩两个字的来源就很好理解了。大韩帝国的前身是朝鲜王国。朝鲜半岛从中国的唐代开始,经历了新罗高丽两朝,在中国的明太祖年间,朝鲜代替了高丽,成为了朝鲜半岛的新主人,但是和前代不同的是,朝鲜王朝的儒学化程度加深,完全尊奉了程朱理学。我们知道,程朱理学是在宋朝产生的,特别是朱熹生活的南宋,因为赵构“自弃中原”,搞右倾投降主义政策,让女真人欺负到自己头上,士大夫都感觉十分憋屈,特别是朱熹,这个人是个老愤青,经常搞大新闻,一下子说什么:“若欲恢复中原,须先罢科举三十年。”,一下子又说什么:“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如上领衫,靴鞋之类,先王冠服扫地尽矣。”反正就是特别看不惯夷狄,所以程朱这个脉络特别讲究华夷之辨,不像心学一脉一样看得开,像陆九渊就说“东海有圣人焉,此心同,此理同,西海有圣人焉,此心同,此理同……”,这句话对王阳明的思想和明代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是有很大影响的。后来满清入主中原,朝鲜虽然也是满清的藩属,但是心中一直很不高兴,觉得满清取代明朝是文明沦丧天崩地裂,自己代表了大明留下来的的华夏文明,整个朝鲜王室和两班贵族简直就是一大票世袭明粉皇汉。满清同光中兴以后,看到列强满世界欺负人,心中也很羡慕,也想要欺负人,扩张一下,但是我大清周边一圈,不是欺负不动,就是已经被别的列强先下手了,只剩下朝鲜,其他列强暂时还没有大规模插手,于是满清朝廷就派了袁世凯监管朝鲜,控制朝鲜的内政外交,逼迫朝鲜签订不平等条约,甚至想要逐步的吞并朝鲜。(插一段在评论区里发表的补充:壬午兵乱之后,清廷意图对朝鲜加强控制,一来是列强对朝鲜虎视眈眈,例如说俄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对朝鲜的欲望很大。如果朝鲜被列强控制,对于满清的国防是十分不利的。第二,同光中兴之后,中国的洋务运动有了一点成效,即使中国国内这点孱弱的资本也是有扩张需求的。袁世凯抵达朝鲜以后,大力鼓励中国资本进入朝鲜,中国对朝输出额从袁世凯上任之年大大落后于日本的状况(中国:313,342洋元,日本:1,377,392洋元)有所改变,到了1892年己接近日本的输出额(中国:2,055,555洋元,日本:2,555,675洋元)。在朝鲜的华商人数也急剧增加,特别是在汉城,从1889年的与同本的均等(中国:600人,日本: 600人)到1893年则远超日商人数的百分之五十(中国:1,254人,日本;828人)。以与各国(尤其是日本)相抗衡,同时籍经济力的发展,来加强中国的宗主权。另外中国当时有好几种处理朝鲜的声音,其中袁世凯想要仿周制设监国,冯如璋希望仿蒙古,西藏例,设置办事大臣,张謇则希望仿汉代玄菟郡,乐浪郡例,废朝鲜为郡县。朝鲜对其他国家的借款,清廷也想尽办给予资助,以保证自己对朝鲜的独家控制。)朝鲜本来就觉得鸭绿江北尽是夷狄,现在夷狄还想来吞并我们,还想灭亡华夏最后一块土地,就更加不高兴了。后来甲午一战,满清败北,日本为了日后名正言顺的控制朝鲜,强令清政府放弃朝鲜的宗主权,老佛爷当然是什么都答应了,于是朝鲜就成了一个名义上的“独立国家”。很快朝鲜国王将自己的地位升格为大君主,用自己的年号(朝鲜半岛从中国的唐代开始使用中国年号,但是到了清朝,朝鲜极力排斥我大清的年号,只要有可能的场合,就偷偷使用明朝崇祯或者天启年号,到了这时,地位升高了,就开始使用自己的年号),君主自称朕,命令称诏。虽然这只是在几大强国缝隙里面短暂的自主,但是朝鲜的这帮明粉皇汉却十分高兴,很快就不满足于大君主称号,要求朝鲜高宗称帝。
先是有人向朝鲜高宗上书,说:“……苟有其位必有是名,陛下奚独不然哉?今君主之号虽是尊尚之称,诸夏万古之未曾有也,抑或各国书不同文遂失其真,而然□臣不敢知,惟我东虽曰偏小,绝长补短足为万乘之国也。陛下圣德大业宜承大明之统绪,则顾今之日岂以堂堂万乘之国止有君主之号乎?……”
陛下啊,大君主这个称号呢,虽然是尊称,但是我华夏历史上从来没有过这个称号啊!陛下如此圣德,应该赶紧继承大明的帝统,不要再使用大君主称号啦!

然后马上有人跟进,说:“……今陛下巍荡之德与天同大,通达之道与天同谛,以大而言皇也,以谛而言帝也,以义袭尧舜之圣德,接汉唐宋明之统,惟今日尊大皇帝位号……”
陛下赶紧继承汉唐宋明的大统,当大皇帝!高宗回复说:“此非尔等所宜请也。”这不是你们应该干预的事情。


大臣们继续为劝进大业找理由:“……伏念臣以皇朝边裔,夙抱尊周之大义,深感正统之靡定,而皇风不振,只激志士之愤,熙云相接,徒切一国之恸于兹二百有余年,何图今日进大号而即宝位,应行节目复睹皇明礼制,其所欣感庆抃之心惟均,呜呼至哉!臣敢以大一统之义仰陈之。尧之所以传舜,舜之所以传禹,禹之所以传汤,汤之所以传于文武,以及延于汉唐宋明莫不尊其号而正其统,尊其号者即三皇五帝之合以称是也,正其统者即唐承汉统明承宋统是也,故正统策号自汉以来相承之大典无可容措于其间,猗我邦衣冠文物典章制度悉遵皇明遗制,粲然具备而设坛追享,□大义于天下,兹岂非溯其源而接其统者乎?祖宗朝圣继神,承重熙絜恰式至于今,使之对扬天心,标准斯民亦不越乎此矣。今我陛下洪功盛烈,卓冠古今,承神明之祐,恢中兴之基,梯航交聘,万国同列,实天命人心将有待于今日也。伏愿陛下顺天人之义,即帝位之日望拜北苑,受禅明统,诞敷文德,克光前烈,则列圣在天之灵亦当阴豫默祐于冥冥之中,而是天眷宥,密景命过续之会耳。伏乞圣明俯垂鉴谅,正大统,合尊号,亟臻受禅之仪,则非但臣一人之言,其将永有辞于天下万国矣……批曰:惟尔宜有此言也”
陛下,我东士人偏居海东,已经两百多年没有见到过大明礼制了,陛下现在称帝,全国感奋啊!只要陛下在称帝的时候,对着北方拜倒,表明是从大明处受禅帝位,不但微臣心满意足,全天下都会满意啦!然后高宗说:恩,你确实应该说这种话。

三请三让的中国传统闹剧演完了,高宗开始咨询国号应该叫什么:“……宜用定有天下之号也,大臣之议何如?舜泽曰:国家因箕子旧封朝鲜之名,仍以为号,未始为切,当今于邦旧命新之日,定有天下之号,应合典则矣。秉世曰:天命维新,百庆皆新,有天下之号亦宜新定,自今伊始,万亿年卜世祈永之本实在于此矣。上曰:我邦乃三韩之地,而国初受命统合为一,今定有天下之号曰大韩未为不可,且每尝见各国文字不曰朝鲜而曰韩者,抑有符验于前,而有俟于今日,无待明于天下而天下皆知大韩之号矣。舜泽曰:自三代以来有天下之号未有承袭于前者矣,而朝鲜乃箕子旧封之号也,堂堂帝国不宜因仍其号矣。且大韩之号稽之帝统之国无袭旧矣。圣旨切当无敢赞辞矣。秉世曰:各国人之以朝鲜称韩者,其祥已兆于平昔,而正待天命维新之日矣。且韩字偏旁因朝字偏旁,亦奇合而不偶矣。此万世开太平之应也。臣不胜钦仰赞颂矣。上曰:有天下之号既定,圜丘坛告由荼文及颁诏文并以大韩书之可也”
你们这些大臣说说看,叫什么好?大臣A:国号要合乎典籍。大臣B:新国号是万世之本。高宗:我看叫大韩好了。大臣A:陛下圣明。大臣B:陛下圣明。

终于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朝鲜大君主即皇帝位为大韩皇帝,颁即位赦书:“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惟檀箕以来疆土分张,各据一隅互相争雄,及高丽时,吞并马韩,辰韩,弁韩,是谓统合三韩,及我太祖龙兴之初,舆图以外拓地甚广,北尽靺鞨之界而□革□丝出焉,南收耽罗之国而桔柚海错贡焉,幅员四千里建一统之业,礼乐法度祖述唐虞,山河□固,垂裕我子孙万世磐石之宗。惟朕否德,适丁艰会,上帝眷顾,转危为安,韧独立之基,行自主之权,群臣百姓军伍市井一辞同声,□□□□章数十上,必欲推尊帝号,朕揖让者屡无以辞,于今年九月十七日告祭天地于白岳之阳,即皇帝位,定有天下之号曰大韩,以是年为光武元年,改题太社太稷,册王后闵氏为皇后,王太子为皇太子。惟兹丕□耿命,□称钜典,爰据历代故事另行大赦……”

注意,这里说的是有天下之号,也就是说这个即将新建的国家,国格和汉唐宋明是一样的,朝鲜国王的登极典礼,完全照搬了大明会典的高皇帝登极典礼,就是明太祖从吴王变成大明皇帝的那一套,朝鲜王也通过这个典礼摇身一变成了大韩皇帝,按照天无二日,理论上来说,现在清朝已经成了西朝or前朝,如果要写韩史,清朝大约要跟北魏一样,北魏被南朝写入《魏虏传》(当然北朝也把刘宋写进了《岛夷传》),清朝也许会编入《索虏传》。。。

不过在这帮明粉皇汉玩得起劲的时候,日本的福泽谕吉撰文揶揄道:“据近日的消息,原来传闻中的尊号之议已经确定下来,朝鲜国王今后将以皇帝陛下称之。这实在是令人惊讶不已的事。称号为国王或皇帝,其实都是无所谓的。但如果说到其皇帝陛下支配的‘帝国’之状况如何,从外面看该‘帝国’简直不成体统。这位国王直到近日还寄居于他国公使馆,连国王自身之居所都难以安定而遽然称帝,对国内外还能施加怎样的威严呢?”果然到了1910年,我大清还没完,大韩帝国就已经被日本吞并了。在这之后在对抗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朝鲜民族自身的民族情绪日益上升,到了今天,虽然所有朝鲜人一定知道大韩民国四个字,但是大约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大韩两个字意味着什么了。不过陈旧的天下观的破坏是一件好事,日本的皇国史观与扩张主义不就建立在日本自身的天下观之上么,至于说今日国朝内部也有了鼓吹天下观之声,这才是最让人忧虑的地方啊。

ps:最后几个朝鲜史料都是我对着网上下载的高宗实录手打的。。。。水平有限,不保证句读打对,也不保证字句无错,希望方家指正。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270103/9007.html

更多阅读

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信息位置以及乘车 新加坡驻华大使馆网站

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信息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的地址位于Tanglin Road,在英国专员公署边上。最近的地铁站是Orchard,但还是比较远。建议从RedHillMRT站南边乘坐132路或Commonwealth站的北边乘坐111路(这个也可以从Somerset坐)。两路公共汽车都会在英国最高专

乌干达总统阿明送给中国大使馆的礼物 乌干达阿明总统访华

1973.10.11.中午1点30分,中国驻乌干达大使馆的电话响了。来电话的是阿明总统的副官,他说:“俺奉阿明总统之命,通知贵馆,总统有紧急事情约见中国使节。请代办先生立刻到指挥部来。”翻译将电话内容告诉了牟屏临时代办。代办随即问:“他说要

声明:《大韩民国驻中国大使馆 大韩民国大在何处?》为网友早茶月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