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冷知识 《水浒传》中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识?

水浒中提到了世界上最早的足球俱乐部——齐云社
高俅拜道:“小的是何等样人,敢与恩王下脚!”
端王道:“这是齐云社,名为天下圆,但何伤。”但实际上齐云社是南宋才正式得名的,意为球踢的高,与云同齐。宋代这种民间俱乐部和行会组织十分发达,追忆南宋都城城市生活的《武林旧事》中提到的社团有
绯绿社——杂剧
遏云社——唱赚,即说唱
同文社——耍词,即填词唱词
角抵社——相扑
锦标社——射弩
绘革社——皮影戏
云机社——变戏法
等等,北宋时亦有类似组织,市井生活十分惬意。

忽律是个什么东西。
朱贵的绰号为“旱地忽律”,景阳冈上的猎户见到武松说“你那人吃了忽律心、豹子胆、狮子腿”,根据《水浒》的版本不一样,有些书上是“(犭忽)(犭聿)心”,(这两字打不出来,莫非我以前看的水浒用的是特制的字模?)忽律有时也写成忽雷、骨雷,忽峍。唐人郑常的《洽闻记》中提到”鳄鱼别号忽雷,一名骨雷”。可见,忽律应当是指鳄鱼或者形似鳄鱼的猛兽。《薛仁贵征东》中有个嫉贤妒能的奸臣张士贵,实际上张士贵一生作战勇猛,并无嫉贤妒能之事,他曾是李世民的禁卫军队长,死后陪葬昭陵,没错,他以前叫张忽峍,即张鳄鱼。72年在陕西发现了张士贵的墓碑,上有墓志铭《大唐故辅国大将军荆州都督虢国公张公墓志铭并序》,署名作者是上官仪,也就是上官婉儿的爷爷。

论鸟的作用
初中读水浒,学了“鸟人”一词,遂被语文老师强行修理。水浒中“鸟”是一个神奇的字,可以各种组合
鸟+名词:鸟事,鸟婆娘,鸟大汉,鸟货,鸟大虫
鸟+形容词:鸟强,鸟好,打甚鸟紧
鸟+动词:鸟说,鸟撞着许多事,鸟耍
形容词+鸟:贼鸟,撮鸟,呆鸟,村鸟
动词+鸟:淡出鸟,饥出鸟
名词+鸟:鳖鸟
还有两个不好界定的,船火儿张横说的
那梢公冷笑应道:“老爷叫做张梢公!你不要咬我鸟!”
王婆骂郓哥
含鸟猢狲!也来老娘屋里放屁辣臊!
如果鸟是男性脖子以下不能描写的部位那还真是有点少儿不宜。。。。

鸭子不是男妓
郓哥发现了潘金莲的奸情,报与武大郎知道
郓哥见了,立住了脚,看着武大道:“这几时不见你,怎麽吃得肥了?”
武大歇下担儿,道:“我只是这般模样!有甚麽吃得肥处?”
郓哥道:“我前日要籴些麦稃,一地里没籴处,人都道你屋里有。”
武大道:“我屋里又不养鹅鸭,那里有这麦稃?”
郓哥道:“你说没麦稃,怎地栈得肥耷耷地,便颠倒提起你来也不妨,煮你在锅里也没气?”
武大道:“含鸟猢狲,倒骂得我好!我的老婆又不偷汉子,我如何是鸭?”郓哥(内心痛苦万分,妈蛋怎么又被骂成含鸟猢狲了?!)说话非常含蓄,通过屋里有鹅鸭吃的的麦稃,暗示武大郎是“鸭子”,即被戴了绿帽。
为啥这样说呢,下图是一只鸭子。。。。。
更有趣的是山东南部有一种微山麻鸭,公的是绿头更有趣的是山东南部有一种微山麻鸭,公的是绿头
下次如果你的好友被带了绿帽子但你又不想明说那就带他去买活鸭吧。下次如果你的好友被带了绿帽子但你又不想明说那就带他去买活鸭吧。

继续说王婆
王婆笑道:“老身为头是做媒;又会做牙婆;也会抱腰,也会收小的,也会说风情,也会做‘马泊六’。”
我一直在想为何把西洋女子称为“大洋马”,后来明白过来原来中国一直把女人比喻成马,比如1939年的香港电影《胭脂马》,讲的是喜爱玩弄男人于股掌中的千金小姐,号称"胭脂马"。还有有一年的春晚还提到了“马上风”,即在啪啪啪的过程中不慎中风,还好当年全家看这段面无表情,后来上网才发现卧了个大槽,从此我对春晚失去了兴趣。明朝末年文学家张岱在《陶庵梦忆》中提到过扬州的“养瘦马”,养即为调教,实际就是买卖妇女,人贩子先从贫寒人家买来幼齿小萝莉,因为穷人的孩子瘦弱,故称养瘦马,培养她们的各种才艺直到高价卖给大富人家充当宠妾艳婢。扬州由于富商极多,所以此行当颇为兴盛。ps:镇江和扬州部分地区称讨老婆为“要马马/娶马马”,似乎延续了这种说法。
扯远了,所谓的“马泊六”其实是“拉皮条”。《坚瓠集》曰:“俗称撮合者为马伯六,群碎录云,北地马群,每一牡将十余牝而行,愚合计之,每伯用牝马六匹,故称马佰六。“牡为雄性的鸟或兽,牝为雌性的鸟或兽。
突然发现不能直视“上马”一词了

王婆的语言艺术
西门庆也笑了一回,问道:“乾娘,间壁卖甚麽!”王婆道:“他家卖拖蒸河漏子,热烫温和大辣酥。”西门庆笑道:“你看!这婆子只是风!”王婆笑道:“我不风,他家自有亲老公!”西门庆道:“乾娘,和你说正经话:说他家如法做得好炊饼,我要问他做三五十个,不知出去在家?”王婆道:“若要买炊饼,少间等他街上回来买,何消得上门上户?”西门庆道:“乾娘说的是。”当时年轻看这段全然不知所云,后来一边对照词典一边看,终于发现了此中玄机。看似王婆在说武大郎卖的食物,实际上全是隐喻。“河漏”为“饸饹”
北方的一种面食(江苏人好想再吐槽一遍,在我眼里,条状食物都是面,大不了分成粗面细面和干面,怎么还这么多名字。。。。。。),制作的时候先将牛角钻孔,再将揉好的面团放入牛角挤压,面从小孔挤压而出(亦有说法称做法是把和好的面团轧成滚圆长面条,直接进开水锅煮熟),所以这是在比喻男性脖子以下不能描写的部位。前面的“拖蒸”则是鲁菜的一种做法,特点是做出的菜软嫩可口。这是说武大郎 Micro Soft 啊!但是后面的“大辣酥”是蒙语中的一种酒,似乎暗示的意味没那么强烈了。到底是什么情况呢?北方的一种面食(江苏人好想再吐槽一遍,在我眼里,条状食物都是面,大不了分成粗面细面和干面,怎么还这么多名字。。。。。。),制作的时候先将牛角钻孔,再将揉好的面团放入牛角挤压,面从小孔挤压而出(亦有说法称做法是把和好的面团轧成滚圆长面条,直接进开水锅煮熟),所以这是在比喻男性脖子以下不能描写的部位。前面的“拖蒸”则是鲁菜的一种做法,特点是做出的菜软嫩可口。这是说武大郎 Micro Soft 啊!但是后面的“大辣酥”是蒙语中的一种酒,似乎暗示的意味没那么强烈了。到底是什么情况呢?
除去以上这种比较流行的解释,我猜测可能是方言的缘故,施耐庵是苏州人,曾长期在兴化(今属泰州,苏北)躲避战乱,也是在此写就了《水浒传》,恰巧此二处离我家均不远,亲戚往来,方言略有通晓。“河漏子”是苏北方言,指河蚌,这解释了上文的一个瑕疵,“河漏”是北方的面食,但是“河漏”为何后面还要带个“子”?何况王婆也不知道武大郎男性腰部以下不能描写的部位到底是怎样的。如果指的是河蚌,那么则是在隐喻女性腰部以下不能描写的部位。
我再猜测一下“大辣酥”则是“大落苏”,“落苏”即为茄子,此叫法通行于东南地区。陆游提到“《酉阳杂俎》云:‘茄子一名落苏。’今吴人正谓之落苏。或云钱王有子跛足,以声相近,故恶人言茄子,亦未必然。”即我国东南部分地区的方言中“茄子”发音接近“瘸子”,故而避讳。由此看来“大辣酥”应是指女性腰部以上不能描写的部位。
这想不通这两处部位为何能比喻成河蚌和茄子的同学请自行服用日本相关影视作品一个疗程。
注意到武大郎卖的是炊饼,并无提到上文的这些食物,不管是面还是河蚌什么也好。所以王婆这番话说完,西门庆就会意了,知道这是不“正经”的话。接着西门庆说的“我要问他做三五十个(炊饼)”实际在暗示要接近潘金莲,王婆也迅速会意,“少间等他街上回来买,何消得上门上户”意为武大郎在街上随时可能回来,西门庆若是直接上门会引起疑心。后来王婆以做针线为名把潘金莲骗进自家,好方便西门庆,真是不必“上门上户”了。
施耐庵的水平要是给现在国产电影当编剧,何止是绰绰有余,对白得多精彩。

继续少儿不宜
王庆勾搭了娇秀,日夜不回,把她寡旷的久了,欲心似火般炽焰起来,怎饶得过他,便去爬在王庆身上,做了个"掀翻细柳营"
不得不说,古代这帮写色情小说的真特么是想象力超群。什么是“细柳营”?《史记》中记载,名将周亚夫驻军细柳,汉文帝前去慰问,而周亚夫治军严格,即使是皇帝也不得擅入。文帝只得派使节执牌通报,周亚夫这才打开营门,率部迎接皇帝进营。所以用“细柳营”比喻女性腰部以下不能描写的部位。至于“掀翻细柳营”是个什么情况,我这种注孤生进度已达24%的人肯定是不知道的。。。。。。

各地骂人的方式不同,比如后来的淮西反贼王庆一开始被流放北邙山一带
龚端见是黄达,心头一把无名火,高举三千丈,按纳不住,大骂道:“驴牛射出来的贼亡八!前日赖了我赌钱,今日又上门欺负人!”
那边输钱打的,与那放囊抢钱的两个汉子,分开众人,一齐上前喝道:“驴牛射的狗弟子孩儿,恁般胆大!怎敢跌我妹子?”《水浒》中骂人“驴牛XX”的仅此二处,应该是当地的方言,施耐庵的用心可见一斑。不过这骂法的意思莫非是驴牛杂交?

吹死你之吹筒
只见这殷天锡,骑着一匹撺行的马,将引闲汉三二十人,手执弹弓川弩,吹筒气球,拈竿乐器;城外游玩了一遭,带五七分酒,佯醉假颠,迳来到柴皇城宅前
这种猎具不知道现在国内用的人还多不多,农耕民族用的少,土著的吹筒更出名些。通常吹筒威力比较小,需要在箭头上蘸麻药,适合用来伏击兔子之类的小型动物。这玩意百度上的解释是“属觱篥之类”,但“觱篥”的解释是形似喇叭的管乐器,不知道这种说法是从哪而来的。
当然,中国的吹筒爱好者有特殊的技巧当然,中国的吹筒爱好者有特殊的技巧

《水浒传》开篇提到的洪太尉误走妖魔,实际上在中国第一部小说总集《太平广记》中有类似的故事
《太平广记》卷一百四十
唐苏州吴县甿汪凤,宅在通津,往往怪异起焉。不十数年,凤之妻子洎仆使辈,死丧略尽。凤居不安,因货之同邑盛忠。忠居未五六岁,其亲戚凋陨,又复无几。忠大忧惧,则损其价而摽货焉。吴人皆知其故,久不能售。邑胥张励者,家富于财,群从强大,为邑中之蠹横,居与忠同里。每旦诣曹,路经其门,则遥见二青气,粗如箭竿,而紧锐彻天焉。励谓实玉之藏在下,而精气上腾也。不以告人,日日视之。因诣忠,请以百缗而交关焉。寻徙入,复晨望,其气不衰。于是大具畚锸,发其气之所萌也。掘地不六七尺,遇盘石焉。去其石,则有石柜,雕镌制造,工巧极精,仍以铁索周匝束缚,皆用铁汁固缝,重以石灰密封之。每面各有朱记七窠,文若谬篆,而又屈曲勾连,不可知识,励即加钳锤,极力开拆。石柜既启,有铜釜,可容一斛,釜口铜盘覆焉,用铅锡锢护。仍以紫印九窠,回旋印之,而印文不类前体,而全如古篆。人无解者。励拆去铜盘,而釜口以绯缯三重幂之。励才揭起,忽有大猴跳而出。众各惊骇,无敢近者。久之,超逾而莫如所诣。励因视釜中,乃有石铭云:祯明元年,七月十五日,茅山道士鲍知远,囚猴神于此。其有发者,发后十二年,胡兵大扰,六合烟尘,而发者俄亦族灭。祯明即陈后主叔宝年号也。励以天宝二年十月发,至十四年冬,禄山起戎,自是周年,励家灭矣。或许施耐庵参考了这段故事,但是讽刺的是“祯明”,这是南朝末代皇帝陈后主的最后一个年号,而崇祯乃是明朝的末代皇帝,大约只是巧合吧。

宋代火葬盛行
那妇人(潘金莲)带上孝,一路上假哭养家人。来到城外化人场上,便叫举火烧化。
化人场便是火葬场,因为宋代人口空前增加,土地资源极为紧张,所以有些官员提倡火葬以节约耕地。反对火葬的力量也不小,不过土葬派和火葬派各自尊重对方的自由,地方政府有的在官地中划出一块“义地”,建成公墓,收葬贫民。也有的设立公益性的火葬场,帮助贫苦人家。

宋代也有印度式运输法
武松在蹲监狱的时候,施恩使人给他送饭
看看天色晚来,只见头先那个人又顶一个盒子入来。
有趣的冷知识 《水浒传》中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识?
脑补如下画面

“浪里白跳”还是“浪里白条”
《水浒传》的蓝本《大宋宣和遗事》中用的是“浪里白跳”,南宋龚圣与的《宋江三十六人赞》也用了“浪里白跳”,但是现代很多出版社则改成了“浪里白条”,这个白条不是打白条的白条,而是白条鱼,善于跳跃,在阳光下跃出水面时鱼鳞反光,状如白条,故而得名
但张顺的得名不仅仅是因为他长得白,之后梁山被招安之后有一赋,提到了几乎所有好汉。但张顺的得名不仅仅是因为他长得白,之后梁山被招安之后有一赋,提到了几乎所有好汉。
摸得天,跳得浪,决不走邪佞两途
跳得浪便是张顺,即踏浪,形容游水技术高超。
第一百十五回中“张顺魂捉方天定,宋江智取宁海军”,张顺在杭州涌金门被乱箭攒射而死,死后借了张横的躯壳对宋江说
小弟是张顺。因在涌金门外,被枪箭攒死,一点幽魂,不离水里飘荡,感得西湖震泽龙君,收做金华太保,留于水府龙宫为神。今日哥哥打破了城池,兄弟一魂缠住方天定,半夜里随出城去,见哥哥张横在大江里,来借哥哥身壳,飞奔上岸,跟在五云山脚下,杀了这贼,迳奔来见哥哥。
宋江大为伤感
想起张顺如此通灵显圣,去涌金门外,靠西湖边,建立庙宇,题名"金华太保",宋江亲去祭奠。后来收伏方腊,有功于朝,宋江回京,奏知此事,特奉圣旨,敕封为"金华将军",庙食杭州。
张顺是梁山诸人里面唯一一个享受此待遇的。
但宋代时杭州城外的涌金门附近确实有一座金华将军庙,《咸淳临安县志》记载:“金华将军庙,在丰豫门(即涌金门)内涌金池前。神姓曹名杲,真定人,仕后唐为金华令。时郡兵叛,神以计平之。吴越王嘉其功,就擢婺守。国初,钱氏来朝,委以国事。尝即城隅浚三池,曰涌金。邦人德之,为立祠池上。”施耐庵游历江浙,说不定知道此事。
查《宋史》中的《忠义传》
张顺,民兵部将也。襄阳受围五年,宋闯知其西北一水曰清泥河,源于均、房,即其地造轻舟百艘,以三舟联为一舫,中一舟装载,左右舟则虚其底而掩覆之。出重赏募死士,得三千。求将,得顺与张贵,俗呼顺曰“矮张”,贵曰“竹园张”,俱智勇,素为诸将所服,俾为都统。出令曰:“此行有死而已,汝辈或非本心,宜亟去,毋败吾事。”人人感奋。
汉水方生,发舟百艘,稍进团山下。越二日,进高头港口,结方阵,各船置火枪、火炮、炽炭、巨斧、劲弩。夜漏下三刻,起矴出江,以红灯为识。贵先登,顺殿之,乘风破浪,径犯重围。至磨洪滩以上,北军舟师布满江面,无隙可入。众乘锐凡断铁絙攒杙数百,转战百二十里,黎明抵襄城下。城中久绝援,闻救至,踊跃气百倍。及收军,独失顺。越数日,有浮尸溯流而上,被介胄,执弓矢,直抵浮梁,视之顺也,身中四枪六箭,怒气勃勃如生。诸军惊以为神,结冢敛葬,立庙祀之。这个张顺亦是英雄,结局与水浒中的张顺类似,可以猜测施耐庵应该是把这两个故事融合了一下,创造了出了《水浒》中的张顺。

佛教与被打
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
众人只得拿翻李逵打得一佛出世,二佛涅盘。
打得宋江一佛出世,二佛涅盘,皮开肉绽,鲜血淋漓。佛家称生为出世,死为涅盘。所以“一佛出世,二佛涅盘”指死去活来。

鲁智深喜欢骂人“直娘贼”,有些地方把“直”解释为“入”,我觉得不妥。《梦粱录》中提到“有一等直卖店,不卖食次下酒,谓之‘角球店’。”即有种店,只卖酒,不卖酒菜、点心
之类(食次),直应该是从此处引申,直娘贼指把自己的母亲给卖了。

水浒中共计150个人有绰号,还有一匹马有绰号,方腊麾下的尚书王寅有匹好马“转山飞”,另有一副盔甲有绰号,即徐宁的雁翎锁子甲“赛唐猊”,唐猊为一种皮厚的猛兽。有些人有多个绰号,比如宋江的“呼保义”“及时雨”等等,共计157个绰号,绰号中有48个与动物相关,比如“玉麒麟”“豹子头”这种。
应该没多少人会这么无聊统计这种东西。

写得有点太长了,就到这里吧。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270103/8908.html

更多阅读

为什么《水浒传》中的顾大嫂很有人情味 新水浒传顾大嫂图片

《水浒传》百单八好汉中,男人多,女人少,仅有的三名女人成为焦点人物,扈三娘是三打祝家庄之后,李逵斧头杀死了她的爹爹,导致无家可归,在宋江的促成下,第一美人扈三娘与丑男矮脚虎结成夫妻,扈三娘武艺很是高超,由于被活捉上梁山的,个性很不明显。

(4)《水浒传》中人物故事及性格特点 水浒传的人物性格特点

《水浒传》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一)人物(绰号) 相 关 故 事 性 格 特征鲁智深(花和尚) 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嫉恶如仇、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武 松(行 者) 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 醉打

谁才是《水浒传》中的第一大色狼 水浒传谁的武功最高

谁才是《水浒传》中的第一大色狼梁山好汉资格证书上,大多写有这么两条“好习枪棒”、“不近女色”,这两点几乎成了加盟梁山的必要条件之一。譬如说晁盖,四十多岁了依旧单身,即便上了梁山,也没有找个压寨夫人填补生命的另一半;再比如小说

《水浒传》中的黄文炳不是“害人精” 水浒传是不是武侠小说

历史上的宋江起义原因有很多,而《水浒传》的作者为了爱护好汉,把造反设计成一个个的“逼上梁山”的镜头,林冲是典型的代表,被高俅为儿谋妻逼上梁山,为宋江设计的是一个文字狱,把宋江逼上梁山的是大宋朝的通判黄文炳,作者把黄文炳作为一个宋

声明:《有趣的冷知识 《水浒传》中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识?》为网友伴梦长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