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名将 明朝开国名将李文忠之死是正常病亡故还是毒杀?

1384年12月明朝开国名将、朱元璋的外甥、曹国公李文忠患病不起。新年过后,李文忠的病情仍不见好转,于是朱元璋于1385年2月29日(文中日期为阴历)派遣皇太子朱标前去探视。第二天朱元璋亲自驾临曹国公府,并命淮安侯华中督理太医进行诊治。期间他们这对这对君臣、甥舅、父子相谈甚久。朱元璋离开后,李文忠召集诸子“训以大义”。3月1日李文忠“病”死,终年46岁。

从上面这段资料很难看出李文忠是非正常死亡的,朱元璋派太子探视、自己亲自探视、派遣重臣督查太医治疗。但在李文忠死的前后,朱元璋的一些举动实在是匪夷所思,让人不得不怀疑李文忠的死并非偶然。

其一,据《明史》记载,李文忠死后,朱元璋怀疑是淮安侯华中下的毒,未经任何司法审判,下令削去华中的侯爵,将其全家流放到建昌卫(今四川西昌),同时将“李文忠医疗小组”的太医们及其家属一百多人全部处斩。华中死于流放地后,朱元璋又将他们一家列入胡惟庸的党羽,尽数诛灭。

众所周知朱元璋不是个讲法的,但还算是个讲理的人。若真是有人暗中下毒,他为何不通过司法审判,严刑拷问,挖出幕后人呢?再说这华中,他是开国功臣、淮安侯华云龙的儿子,他与李文忠可以说是往日无缘、旧日无仇,平白无故的怎么会敢去毒死皇帝的外甥?这不“科学”啊!这其中缘由恐怕只有朱元璋自己清楚,但我们不难推测恐怕这就是朱元璋一手策划,然后再杀人灭口。

其二,李文忠死后,朱元璋亲自为文致祭,并追封他为岐阳王,谥武靖。同时将李文忠“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三”,并赐于葬钟山之阴,即今日的南京蒋王庙。从这些资料来看,李文忠身后事可谓是哀荣至极了。但通过一个细节,我们却不难李文忠的葬礼非常草率。

李文忠墓前耸立着一座巨大的神道碑,上面刻着皇帝对他的一生的总结,此外还有华表、石羊、石虎、石马、翁仲等石刻。但在神道石刻之中,有一匹已经凿出轮廓,但尚没有雕成型的石马却弃置一旁。李文忠身份尊贵,功勋卓著,却将这种“半成品”摆放在墓前,这显然是不合规制且不符合礼法的。也许这个半成品就是朱元璋对李文忠复杂感情的一种流露。

其三,李文忠死后两年,朱元璋下令李文忠之子李景隆承袭曹国公爵位,并颁下诏书,其中有一句颇耐人寻味。“前朕姊之子李文忠,朕命居群将之列,功至公位。呜呼,非智非谦,几累社稷,身不免而自终。”在朱元璋看来,李文忠之死不是由于身患疾病,而是因为他“非智非谦”,最终“身不免而自终”。

明朝开国名将 明朝开国名将李文忠之死是正常病亡故还是毒杀?

李文忠,字思本,1339年出生,泗州盱眙人。他的父亲叫李贞,母亲是朱元璋的二姐、曹国长公主朱佛女。李文忠12岁时母亲去世,他跟随父亲辗转于乱军之中,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后来听说朱元璋驻军滁阳,便来投奔。

朱元璋的亲人大多死于饥荒瘟疫之中,见到李贞、李文忠父子非常高兴。十几岁的李文忠牵着舅舅朱元璋衣服玩耍。此时朱元璋还没有子嗣,对这个外甥非常喜爱,言道“外甥见到舅舅就如见母亲一样”,于是将他更改姓名为朱文忠,“令高后(马氏)育之为子”。

李文忠经过几年的习武修文,19岁时第一次出征就勇冠三军,立下战功,此后更是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李文忠被封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大都督府左都督,曹国公,同知军国事,食禄三千石”。此后一度执掌大都督府与国子监。

天下平定后,曾经英勇敢战的猛将李文忠“恂恂若儒者”,“常师事金华范祖干、胡翰,通晓经义,为诗歌雄骏可观”,成为明朝开国武将中唯一一个文化人。这是李文忠的优点,但也是朱元璋的“忧点”所在。朱元璋不怕那些一勇之夫起兵造反,怕就怕那些有文化的武将存在异心。

此外由于李文忠颇好文学,因此府上养了一些文人门客。这些人并不懂政治,希望李文忠向朱元璋进谏。应该说李文忠并没有私心,他生性耿直,不像徐达那样向来恭慎,在“帝前恭谨如不能言”。他对于朱元璋来说,既是外甥,又是臣子,家事即国事。因此便屡次向朱元璋谏言。

李文忠先是劝说朱元璋减少诛戮,不要大肆屠杀开国功臣;然后又劝朱元璋不要征伐日本;此后又上疏说目前宦者过多,有悖于“天子不近刑人之义”。李文忠一而再再而三的上疏,最终惹恼了朱元璋,他多次下诏斥责李文忠。

其四,驰骋一万里,纵横五千年。纵观历史,小编甜心即可总结出一个道理来,“权力面前无父子”。而朱元璋的亲属大多死于瘟疫与饥荒,只有侄子朱文正、外甥李文忠存活下来。虽然他们为明朝的开创立下赫赫战功。但权力连父子之情都容不下,那权力面前又怎么会有叔侄、甥舅呢?前有朱文正,后来的李文忠之死就不足为奇了。

其五, 1375年正月刘伯温患病,朱元璋知道后,派胡惟庸带了御医携带医药去探望。刘伯温服药,觉得肚子里好像有一些的石块挤压在一起,让他十分痛苦。最终于当年4月后不治身亡。胡惟庸案后,朱元璋将毒死刘伯温的罪名放在了已经被处死的胡惟庸及其党羽身上。后人普遍认为,如果没有朱元璋的命令,胡惟庸岂敢擅自做主,毒死刘伯温?可见刘基之死与李文忠之死的手法如出一辙。

假如李文忠像徐达那样谨小慎微,是否会躲过这场灾难呢?今天我们已无从得知。李文忠死后的第二年,徐达病死,假如徐达真的死于蒸鹅,我想李文忠也不会幸免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4410103/264051.html

更多阅读

从庙号评点明朝历代皇帝 明朝历代皇帝

庙号是皇帝死后由后人为其所加的称号,基本是于其性格特点,生平事迹有关,大体符合本人的特征,但也有名不副实之类。现就从庙号起对明朝历位皇帝逐一点评。(1)太祖朱元璋太祖是没什么好说的,反正朱元璋除了“太祖”,“高祖”之外也没什么好选

皇权与相权斗争的牺牲品——明朝开国丞相李善长 明朝李善长

皇权与相权斗争的牺牲品——明朝开国丞相李善长李善长(1314年—1390年),字百室,凤阳定远(今属安徽)人。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李善长在滁阳投靠朱元璋,任掌书记,因力劝朱元璋图谋帝业,成为最被信任的谋臣。曾历任参谋、元帅府都事、江南行中书

中国历史上百位将领之63 --- 穆桂英 (北宋名将) 北宋开国将领

中国历史上百位将领之(63)--- 穆桂英穆桂英,戏曲及小説《杨家将》中人物。原为穆柯寨穆羽之女,曾生擒杨宗保,并招之成亲。成为杨家将之一员。穆桂英最大的事迹是大破天门阵。后来穆桂英等十二名杨门女将曾奉命出征西夏。卫聚贤撰《杨家将

声明:《明朝开国名将 明朝开国名将李文忠之死是正常病亡故还是毒杀?》为网友捧沵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