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想社会主义产生 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简单介绍,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发展

空想社会主义是建立在唯心史观基础上的向往理想社会的社会主义学说。它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企图在脱离现实的情况下,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对立的新社会。亦称“乌托邦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经济尚未充分发展,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尚未充分展开时期的一种社会思潮。在有关著作中,有时依其是否主张生产资料公有把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前的各种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区别为空想社会主义和空想共产主义;有时统称为空想社会主义,泛指盛行于16~19世纪中叶的各种空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

空想社会主义_空想社会主义 -简单介绍


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空想社会主义”又音译为“乌托邦社会主义”。“乌托邦”一词源于希腊文,乌即没有,托邦即地方,含义为不存在的地方。即空想。

1516年,英国莫尔创作的一部最早的空想社会主义文学作品,就是以“乌托邦”命名的,描绘了一个实际上不存在的海外狐岛上人们所向往的理想社会。1839年,法国经济学家日洛姆・布朗基在他的《政治经济学》中,首次将“乌托邦”一词同“社会主义”联系起来,用来泛指空想社会主义学派。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文学作品,著名的还有与莫尔同时代的意大利的康帕内拉所著的《太阳城》等。从严格意义上说,这此文学作品还不是社会主义学说,他们对新社会图景描绘有极端的原始性。
空想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理论学说,产生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反映了这时人民群众对政治平等、社会平等特别是财产平等的要求。从17世纪英国革命时代温斯坦莱的《自由法》至18世纪法国莱的《自由法》至18世纪法国摩莱里的《自然法典》和马布里的《论法制和法律的原则》等,开始从理论上探讨和论证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平等社会。
19世纪初,伟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欧文,摆脱了平均主义、禁欲主义,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制度的暂时性,看到了新的社会生产力是改造社会制度的依据,就未来社会必须建立在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见解。这些极其重要的思想,后来成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来源。19世纪30-40年代,在法、德两国还产生了卡由、魏特林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因有弱点,在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以后,它们就成为阻碍工人运动的思潮和宗派。

空想社会主义_空想社会主义 -产生发展


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背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尚处在形成之中;无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很不成熟;人类的科学文化发展水平还不够高

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第一阶段: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第二阶段: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第三阶段:产业革命基本完成时期

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⑴深刻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宝贵思想材料;⑵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

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⑴不能从本质上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⑵找不到埋葬资本主义、建设新社会的阶级力量;⑶许多具体设想带有猜测性,缺乏理论论证。

空想社会主义_空想社会主义 -发展过程


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在资本主义逐步发展终于取代封建制度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资本主义只不过是剥削、压迫劳动群众的一种新制度。作为揭露和反对这种剥削、压迫的理论表现的社会主义学说也随之出现和传播开来。由于时代条件的限制,社会主义学说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能不陷于空想。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的发展史可追溯到英国T.莫尔于1516年写成的《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全书》(简称《乌托邦》)。该书以文学虚构方式描绘理想的公有制社会,谴责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罪恶,反映劳苦大众对未来的憧憬,揭开了近代空想社会主义史的最初篇章。16世纪德意志农民战争领袖T.闵采尔的“千年天国”在宗教色彩掩盖下表达早期无产者消灭剥削压迫的愿望,并以实际的战斗留下了革命的传统。在17世纪,意大利的T.康帕内拉和法国的D.维拉斯先后用对“太阳城”和“塞瓦兰国”的描述,表现对共有共享的美好社会的构想。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掘土派领袖G.温斯坦利的空想社会主义则同劳苦大众要求消灭土地私有的实际斗争相结合,所著《自由法》是以立法方式表述建立新社会设想的先声。进入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主要出现在资本主义经济逐步发展,阶级斗争错综复杂的法国。早期有《遗书》作者J.梅利埃,其后有《自然法典》、《论法制或法律的原则》等著述的作者摩莱里和G.B.de马布利。他们的理论比以前对理想社会作虚幻描绘或带有宗教神秘色彩的空想社会主义前进了一步,把理性论贯彻到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共产主义的理论探索中,并试图将设计的新社会蓝图法律化和制度化。


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18世纪末平等派运动领导人F.-N.巴贝夫是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反映法国下层群众对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不满,要求实现社会平等,消灭阶级,主张通过密谋组织武装夺取政权,实行“人民专政”。16~18世纪末期的空想社会主义仍具有明显的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色彩。在大工业生产在欧洲日益发展,两大阶级对立日益显露,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已经发生的条件下,19世纪初,法国的C.-H.de圣西门、F.-M.-C.傅立叶和英国的R.欧文这三大思想家把空想社会主义推向新的高峰。他们的“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不仅对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弊端作了广泛深刻的揭露和批判,而且努力探求这些矛盾和弊端的根源,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作了有力的抨击。他们对旧社会的改造和新社会的设计提出许多光辉构想:如消灭城乡之间的对立,把国家变成单纯管理生产的机构以及对社会历史的看法等,包含可贵的辩证法因素。但是,他们不承认阶级斗争,企图向包括统治阶级在内的全社会呼吁,以宣传和示范方法来实现其主张。

19世纪30~40年代还出现过法国的┵.卡贝、T.德萨米、L.-A.布朗基和德国的W.魏特林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他们更多地受到工人运动的直接影响,其中魏特林和布朗基曾经是工人运动的著名领袖。他们的思想和活动有一些新的特点和建树,但未超出空想社会主义的范畴。

空想社会主义产生 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简单介绍,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发展

空想社会主义_空想社会主义 -发展阶段


空想社会主义者巴夫贝空想社会主义最初出现于16世纪的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到19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为止,前后经历了三个世纪,这一历史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16~17世纪,是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一阶段,这一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通常称为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其主要代表有英国的托马斯-莫尔和意大利的托马斯-康帕内拉,他们揭露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社会矛盾,对理想社会制度作了空想的描写。

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进入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空想社会主义与法国大革命的准备相联系,主要代表有法国的摩莱里、马布利和巴贝夫。他们认为,应当消灭的不仅是阶级特权,而且是阶级本身,他们要求建立完全平等的共产主义体制。但是由于当时社会生产力还不发达,于是他们设想通过普遍平均的办法来消灭阶级的不平等和社会矛盾,因此他们的学说具有明显的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特点。

19世纪初期是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三阶段,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为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这时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最高阶段。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特别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他们的著作已经不是像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那样单纯地描绘未来的理想社会,也不是像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那样具有明显的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倾向,他们不仅相当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而且还从各自的特点出发设想未来社会,并作了广泛的社会实验。

空想社会主义_空想社会主义 -代表人物

托马斯・莫尔

克劳德・昂列・圣西门

查尔斯・傅立叶

罗伯特・欧文

空想社会主义_空想社会主义 -历史评价


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作为一种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它对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弊端的揭露批判,启发了成长中的无产阶级的觉悟,其消灭阶级对立、建立没有剥削、压迫的新社会的见解,

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者在思想上仍然受到历史唯心主义支配,在不同程度上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看成天才头脑的发明、理性和正义的体现。相信天才创造历史,希望理性统治世界,始终不能正确认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他们中的大多数并不把自己看做是无产阶级的代表而看做是全人类的代表。某些人虽然承认阶级斗争并自命代表无产阶级,但仍然相信只要通过少数革命者的密谋就可以实现革命,始终未能正确认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

空想社会主义既和科学社会主义有本质的区别,它的优秀成果,特别是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又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它曾经在历史上起过进步的作用。但它的意义又同历史的发展成反比,在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以后,宣扬和坚持空想社会主义就成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前进道路上的障碍。

空想社会主义_空想社会主义 -参考书目

1,中共云南省委党校编:《空想社会主义参考资料》,云南人民出版社,昆明,1959。

2,吴易风:《空想社会主义经济学说简史》,商务印书馆,北京,1975。

3,吴易风:《空想社会主义》,北京出版社,北京,1980。

4,山东大学等八院校编写组编:《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史》(第2版),浙江人民出版社,杭州,1986。

5,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1691926.html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4130103/186579.html

更多阅读

李玉娟:网络舆情危机的深层透视——基于社会心态的分析视角

摘要: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关键期,网络舆情危机频发,网络舆情危机的发生和社会心态具有内在关联性。目前社会不良社会心态主要有:非理性心态、群体性怨恨心态、焦虑心态和质疑心态等,这些不良心态都有其产生的社会原因并对舆情危机产生严重

精神文明建设基本知识 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

1、什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包括那两大部分?答:精神文明,是指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社会精神生活积极成果的总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含两大部分,即科学教育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不仅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

恐怖的报复社会现象 处女座报复真的很恐怖

南平血案出现后,许多有良知的精英开始反思:为什么频繁出现滥杀无辜的“疯子”?《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杨英以“并非天生杀人狂:“报复社会”成流行病”向社会发出一篇报道,从深层次揭示了杀人狂产生的社会根源,并对如何预防以减少类似事件发

声明:《空想社会主义产生 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简单介绍,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发展》为网友阳光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