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简介,胃食管反流病-流行病学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食管腔因过度接触(或暴露)于胃液而引起的胃食管反流和食管黏膜损伤疾病的总称。胃食管反流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是多因素的,其中包括食管本身抗反流机制的缺陷,如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和食管体部运动异常等;也有食管外诸多机械因素的功能紊乱等。

胃食管反流病_胃食管反流病 -简介


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临床症状及(或)食管炎症的一种疾病。反流物主要是胃酸、胃蛋白酶,尚可有十二指肠液、胆酸、胰液等,前者临床上多见,后者主要见于胃大部切除术后、胃肠吻合术后、食管肠吻合术后。

GERD患者可仅有临床症状而无食管炎症表现,有食管炎症者其临床症状不一定与炎症程度呈平行关系。有生理性与病理性之分,病理性胃食管反流,轻者引起不适、呕吐,重者则可致食管炎及肺部吸入综合征,甚至窒息死亡。

胃食管反流病_胃食管反流病 -流行病学

易发人群


胃食管反流病1、中老年人:目前(21世纪初)普遍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40-60岁为发病高峰年龄。国内调查显示,30岁以上者的反流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30岁以下者;1997年台湾进行的研究发现,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在60岁和70岁达到高峰。

2、男性:多数报道认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男性患者显着多于女性。调查显示其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4:1。

发病因素

1、肥胖:肥胖是反流性食管炎主要症状发生的中度危险因素。超重是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对西班牙全国人口中随机抽取的2500名40-79岁的被调查者进行电话访问后发现,短期(1年)内的体质量增加与该病症状显着相关,体质量增加越多,越易出现反流、烧心等症状。

2、吸烟:经常吸烟是胃食管反流病的危险因素。1997年台湾曾进行一项研究,对455名有上消化道症状的患者进行内镜检查,检出5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其中50%的人吸烟,平均20支/天。

3、饮酒:很多研究发现,饮酒与胃食管反流病显着相关。调查发现,每周饮酒7次以上与频繁的反流症状相关,大量饮酒与有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相关。

4、裂孔疝:食管裂孔疝和反流性食管炎的关系令人注目。大的食管裂孔疝常伴有中至重度的反流性食管炎。食管裂孔疝可降低胃食管交界处的张力,增加胃底的感觉刺激以至触发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患者随年龄增加(尤其是50岁以上),膈食管韧带萎缩、松弛发生食管裂孔疝。

5、长期腹腔内压增高是诱发食管裂孔疝的因素,如妊娠、肥胖、慢性便秘及剧烈咳嗽等。

6、精神因素:研究显示,离婚或寡妇和有沉重生活压力的人易患本病。而另一项研究也发现,劳累、精神紧张、生气都与症状性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关系较大,提示心理压力可能会是其危险因素。

胃食管反流病_胃食管反流病 -病理机制

胃食管反流病是与酸或胆汁相关的上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是由于食管对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的防御机制下降,引起攻击因子酸以及胃蛋白酶、胆盐、胰酶等对食管黏膜的攻击作用。胃食管反流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主要是由于抗反流防御机制下降和反流物对食管黏膜攻击作用增强的结果。

抗反流防御机制下降


胃食管反流病

1、下食管括约肌功能失调

下食管括约肌是食管末端长3-4厘米的环形肌束。正常人静息时为一高压带,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一些因素可导致下食管括约肌压降低,如某些激素(如胆囊收缩素、胰高血糖素等)、食物(如高脂肪、巧克力等)、药物(如钙拮抗剂、安定等)。另外,当怀孕、腹水、呕吐、负重引起的腹内压增高及胃内压增高(如胃排空延迟),均可引起其压力相对降低而导致胃食管反流。

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是近年研究发现影响胃食管反流的一个重要因素。正常情况下当吞咽时,下食管括约肌松弛,食物进入胃内。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是指在非吞咽情况下括约肌出现自发性松弛,而且松弛时间明显长于吞咽时松弛的时间。因此易出现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

2、食管清除能力降低

生理状态下,吞咽后食管体部出现由上向下蠕动,将食物向胃内推进。遇有反流时,内容物使食道扩张,通过神经反射也可促发蠕动,达到清除作用。而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这种清除功能常减弱,酸性的胃内容物长时间作用于食管黏膜产生损害。唾液能有效中和胃酸,到达食管起化学清除作用。各种原因导致的唾液分泌减少,可导致食管炎的发生。如干燥综合征患者食管炎的发病率非常高。

3、食管黏膜屏障功能下降

反流性食管炎仅发生在部分有反流症状的患者。有的反流症状虽然突出,却不发生食管组织损害,提示有较强的组织抵抗力。食管组织抵抗力包括上皮前、上皮和上皮后三部分的屏障作用。任何导致食管黏膜屏障作用下降的因素(如长期吸烟、饮酒以及抑郁等),将使食管黏膜不能抵御反流物的损害。

反流物的攻击作用

在上述防御机制下降的基础上,反流物刺激、损伤食管黏膜。受损的程度与反流物的质和量有关,也与黏膜接触的时间、体位有关。其中损害食管黏膜最强的是胃酸和胃蛋白酶,尤其在pH<3时,使黏膜上皮蛋白变性,同时胃蛋白酶呈活化状态消化上皮蛋白。当胃内pH为碱性时,胆汁和胰酶则成为主要的攻击因子。

其他

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简介,胃食管反流病-流行病学

1、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约40%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可导致食管清除功能和胃排空功能延缓。

2、心理因素:对只有烧心症状患者的问卷调查表明,60%的患者认为应激是致病的主要因素,因此推测心理因素在本病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对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进行放松训练,不但反酸的症状明显减轻,而且食管酸暴露的时间也缩短;而患者的焦虑、抑郁、强迫症等发生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显着升高。目前推测本病和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可能存在两种机制,即内源性心身因素的影响,心理因素导致胃肠道的敏感性增加,食管内感觉神经末梢对酸的敏感性增加;以及免疫和内分泌系统异常激活的机制。

3、幽门螺杆菌:两者之间的关系尚有争议,多数研究支持幽门螺杆菌感染可降低食管炎的发生率,提出该菌可能具有保护作用。可能机制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幽门螺杆菌可提高食管下段括约肌的压力;胃窦部感染可致血清胃泌素升高,而根除后胃泌素浓度降低,胃泌素具有升高括约肌压力的作用;幽门螺杆菌可降低胃内酸度,其产生的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氨中和胃酸,胃内pH值升高,胃蛋白酶原激活减少,反流物对食管损伤作用减弱。

胃食管反流病_胃食管反流病 -临床表现

常见症状

1、反酸

每于餐后、躯干前屈或夜间卧床睡觉时,常有酸性液体或食物从胃、食管反流到咽部或口腔。此症状多在胸骨下烧灼感或烧心发生前出现。

2、烧心感或疼痛

为本病主要症状。症状多在食后1小时左右发生,可放射到肩胛区、颈、耳或上臂;或在身体前屈、仰卧或侧卧、剧烈运动时诱发;直立位或服制酸剂后症状可消失。过热、过酸食物可使症状加重。

3、咽下困难

初期常可因食管炎引起继发性食管痉挛,出现间歇性咽下困难;后期则可由于食管瘢痕形成狭窄,烧心感或疼痛逐渐减轻而为永久性咽下困难替代。进食固体食物时可在剑突处引起堵塞感或疼痛。

并发症

本病除可导致食管狭窄、出血等并发症外,还有许多食管外症状,包括非心源性胸痛、哮喘、慢性咳嗽、声嘶、慢性声带炎、咽喉炎、胃液反流;反流物吸入呼吸道,尚可引起吸人性肺炎、肺纤维化,甚至龋齿等。

胃食管反流病_胃食管反流病 -诊断检查

GERD是由异常的胃内容物反流入食道引起的症状和黏膜损害。其诊断和治疗的方法随着不断深入的研究,也在发生着变化。

经验性治疗

当患者的病史、症状提示为没有并发症的GERD时,可以选择经验性治疗。而对于可能有并发症、Barrett食管或内镜检查可以接受者,应首先进行内镜检查。GERD典型症状包括烧心、反胃,多出现于饱食或脂肪餐后。症状多于卧位或前屈时加重,可用抑酸药减轻。症状轻重不能预测食管炎的程度,更不能很好的预测并发症包括Barrett食管的发生。

检查方法

1、内镜检查

内窥镜加活检能够对食管黏膜进行直接的可视检查,是诊断Barrett食管的惟一可信方法,相比而言,食管X线钡餐即不敏感(26%)也不特异(50%)。尽管食管炎出现与否并不能决定病人下一步如何处理,但了解患者现在或曾经患有食管炎可以在手术或内镜治疗之前明确GERD诊断,因为典型的食管炎是GERD诊断的特征性指标。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内镜显示Barrett食管或食管炎可确诊为GERD,但正常的内镜表现不能排除GERD,也不意味着这些病人的症状不重或者容易控制。

2、便携式反流监测


胃食管反流病

便携式食管酸反流监测有助于对持续症状的病人确诊,也可用来监测治疗中仍有症状病人反流的控制情况。便携式ph检查不仅能确定患者有过多的酸暴露,并且能够确定患者的症状是否和酸反流有关,对于糜烂性食管炎的患者有很好的敏感型和特异性(96%),是研究个体病人具体反流程度的好方法。

非插管的酸监测是在食管黏膜上附着上一种无线电遥测胶囊,避免了鼻管的不适感,可以允许更长时间的监测(48小时),并且由于允许患者进行日常活动,从而增加了精确度。

3、食管测压术

食管测压可以为抗反流手术的术前准备提供帮助。如果食管测压记录提示患者有食管蠕动,则可考虑进行抗反流手术,反之,对于有无效食管收缩的病人建议避免手术。而且,术前食管测压可能是排除罕见动力性疾病如失弛缓或硬皮病相关的蠕动消失的最有帮助的手段。

胃食管反流病_胃食管反流病 -疾病鉴别

食管炎性胸痛与胃食管返流的鉴别要点是:

食管炎性胸痛表现为胸骨后或胸骨下烧灼痛、刺痛,也可以为钝痛;其发作与进食、体力活动、体位如卧位和弯腰等有关,进食牛乳、饮水、制酸剂可缓解。而心绞痛多在夜间发病,劳累后加重,进食后不能缓解,体位对病情影响小,服用扩血管药物,如消心痛、硝酸甘油等明显有效。

胃食管反流病_胃食管反流病 -治疗

在本病的防治上,要积极消除引起食管下括约肌削弱的因素,再用药物控制症状,做到“标本兼治”。大部分患者经注意饮食调节、减轻体重、垫高床头及加用药物治疗,都有良好的效果,在药物上可按医嘱选用1~2种药物。

降低腹内压


胃食管反流病据《食管疾病》杂志报道,腹内压降低70%以上能够显著减少腹水患者的胃食管反流。

巴西圣保罗大学医学院的T.Navarro-Rodriguez博士及其同事研究了腹内压降低对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LESP)和24小时pH值监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腹内压显著降低时,LESP不发生显著变化。腹水患者出现胃食管反流,而腹内压降低70%以上可使胃食管反流显著减少。

改变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的改变对许多GERD患者是有益的,但单纯依靠这些未必能够控制多数患者的症状。研究表明抬高床头,减少脂肪摄入,戒烟,餐后3小时避免卧床可以减少远端食管酸暴露。一些食物如巧克力,酒精,薄荷,咖啡以及大蒜被推测对患者有益。

抑制胃酸

制酸剂和非处方(OTC)的抑酸剂如海藻酸对于烧心和反酸的病人是个体治疗的选项,它们对于轻度的GERD是有效的。当症状持续,或者当报警症状、体征出现时,应该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抑酸是GERD治疗的主要手段。PPI(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泮托拉唑和埃索美拉唑)可以使症状快速缓解并使食管炎达到最高的愈合率。PPI类药物在美国已经使用了超过10年的时间,在欧洲和澳大利亚的时间更长。另外有些病人可以通过相对较弱的抑酸药如H2RA得到效果。一旦患者使用较弱治疗失败,他们应该转向长期PPI治疗。对于Barrett食管患者,通常需要两倍于常规的剂量,即使患者在低剂量的情况下没有症状。

促进胃动力

促动力药可以在部分病人中使用,尤其是作为抑酸剂的辅助用药,但不能作为GERD患者的理想单一用药。甲氧氯普胺和氨甲酰甲胆碱的常见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药物的应用。西沙必利和多潘立酮被证明可以缓解症状,但前者可导致致死性心律失常。多潘立酮是一种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因不容易通过血脑屏障,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很小。另一种药物巴氯芬据报道可以同时减少酸反流的次数和食管酸暴露的时间百分比,因有很高的副作用发生率,难以作为常规用药。

维持治疗

由于GERD是一种慢性病,许多病人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治疗。有效的维持治疗可以使患者的症状容易控制并且预防并发症发生。无论使用哪种药物多少剂量,能够控制症状的剂量即应该使用的剂量,包括足量甚至加量。

手术治疗

对于确诊为GERD的患者,可以考虑由经验丰富的手术医生进行抗反流手术。研究表明,10年以后92%使用药物治疗的患者仍然在服药,而一开始行手术治疗的病人仅有62%返回到药物治疗中。手术治疗在5年后略优于奥美拉唑20mg每天,而当药物剂量增大到40~60mg每天时,两种治疗的效果相当。最好的手术预测因子是:年龄小于50岁,可以通过药物完全缓解的典型反流症状,典型的反流症状相对于不典型症状更容易通过手术得到控制。药物治疗难以控制的病人,特别是有夜间反酸的病人,可以从手术中得益。

内镜治疗

内镜治疗对于确诊GERD的部分患者可以控制症状。目前有三组内镜治疗方法:在LES区域进行射频技术,内镜下缝合技术以减少反流,LES区域注射技术。所有这些技术都表明可以改善症状,但对于确诊为GERD并对PPI治疗有效的患者,目前(21世纪初)不支持应用。

胃食管反流病_胃食管反流病 -预防

患者在应注意以下几点:

饮食

注意少量多餐,吃低脂饮食,可减少进食后反流症状发生的频率。相反,高脂肪饮食可促进小肠黏膜释放胆囊收缩素,易导致胃肠内容物反流。

体重

超重者宜减肥。因为过度肥胖者腹腔压力增高,可促进胃液反流,特别是平卧位尤甚,故应积极减轻体重以改善反流症状。

卧位

床头垫高15~20cm,对减轻夜间胃液反流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睡姿

有人睡眠时喜欢将两上臂上举或枕于头下,这样可引起膈肌抬高,胃内压力随之增加,使胃液逆流而上。

生活习惯

尽量减少增加腹内压的活动,如过度弯腰、穿紧身衣裤、扎紧腰带等。

忌酒戒烟

由于烟草中含尼古丁,可降低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使其处于松弛状态,加重反流,吸烟还能减少食管黏膜血流量,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降低机体抵抗力,使炎症难以恢复。酒的主要成分为乙醇,不仅能刺激胃酸分泌,还能使食管下段括约肌松弛,是引起胃食管反流的原因之一。

胃食管反流病_胃食管反流病 -病例


法耶・坎贝尔

英国女子法耶・坎贝尔(FayeCampbell)多年来只吃披萨、汉堡包、薯片等垃圾食品,且从不做运动,还曾每日吸烟多达20支,可她的身材依然如模特般苗条,且身体健康,皮肤白皙。这种情况在她幼儿时期就开始了。最开始除了牛奶,小法耶拒绝吃其他任何东西,直到5岁,父母才发现她能吃些薯片。后来法耶的母亲带她去看了很多医生,大部分医生只说她挑食严重。直到15岁时在伦敦皇家医院,法耶才被查出患有慢性胃食管反流病,这种病会使胃酸从食管倒流进口腔,引起胃灼热和味觉变异,而喝牛奶可以缓解这种灼热感,吃难消化的食物可以减少胃酸产生。后来在坚持治疗后,法耶能慢慢尝试新的食物,如披萨和汉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4090103/174243.html

更多阅读

胆汁反流性胃炎烧心和反酸 胃反酸烧心吃什么药

胆汁反流性胃炎烧心和反酸最近,肝木逢春――发。遇热、遇塞、遇湿、遇燥,脾土各有喜恶。有许多人都说胃有点不舒,问题就出在这里。平时人们把胃酸叫烧心,过去有一种说法是烧起心来吃生花生米就可以,其实并不太有效,最有效的方法是喝一点

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的中医治疗

早在《黄帝内经》中,便对胃食管反流病有所记载。中医学认为,该病属“吐酸病”、“食管瘅”的范畴,病位在食管与胃,与肝、胆、脾、胃等脏腑关系密切,其基本病因是肝胆失于疏泄、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上犯食管。也就是说,肝、胆、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治疗 反流性食管炎中医冶疗

一、反流性食管炎的病因病机一般地认为,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原因是由于有化学性刺激作用的胃或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导致食管的远端产生炎症性的改变。实验发现,正常人也有胃食管反流的现象,但却没有临床上的任何表现。一般是进餐或饭后的

声明:《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简介,胃食管反流病-流行病学》为网友幽香清远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