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置效应 处置效应 处置效应-概念,处置效应-样本与方法

所谓处置效应,是指投资人在处置股票时,倾向卖出赚钱的股票、继续持有赔钱的股票,也就是所谓的‘出赢保亏’效应。这意味着当投资者处于盈利状态时是风险回避者,而处于亏损状态时是风险偏好者。处置效应还有一个不太适当的推论是卖出盈利股票的数量超过卖出亏损股票的数量,这一推论不适当的原因是当市场处于牛市时,投资者的投资组合中的大部分股票会处于盈利状态,盈利股票的数量远超过亏损股票,买出更多的盈利股票是合理的;而当市场处于熊市时,投资者的投资组合中的大部分股票会处于亏损状态,亏损股票的数量远超过盈利股票,买出更多的亏损股票是合理的,采取推论1的比率方式有利于克服上述问题。

处置效应_处置效应 -概念

处置效应(Disposition Effect),即投资者趋于过长时间地持有正在损失的股票,而过快地卖掉正在盈利的股票,处置效应是资本市场中一种普遍存在的投资者非理性行为。

普通投资者比专业投资者更容易受到处置效应的影响。但是,投资者可以通过学习避免处置效应的影响。

处置效应_处置效应 -样本与方法

1、样本描述

如前所述,本文考察的对象是某证券营业部共9945个股票帐户在1998--2000年的交易数据库,辅助数据库是深沪两市1998--2000年的行情数据。对原始数据库进行适当处理后,我们可以得到投资者每日股票的交易量、交易价格和清算价格。为简化起见,我们对同一投资者在同一天内对相同股票的交易汇总,如果净额为正,则投资者买入该股票;若净额为负,则投资者卖出该股票;若净额为零,则去掉该该股票交易。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使当日投资者在特定股票上的交易的含义更明确。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在同一天对同一只股票进行反复买进卖出的意义并不大,原因是这样投资者需要付出交易成本,而从买卖差价中所获得的收益根本无法补偿交易成本。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如果该投资者或投资者集团可以操纵某只股票的价格,则当日反复买进卖出,故意使一些账户盈利或亏损也是可能的。

目前,投资者的注册账户分为个人投资者账户和机构投资者账户,但由于管理上的漏洞和机构投资者为了达到逃避监管、操纵股价的目的,部分机构资金使用个人账户进行操作,根据注册类别来区分个人投资者还是机构投资者是不妥当的。一般来说,个人账户的资金量相对较少,平均股票投资组合市值较小;机构投资者的资金量相对较大,平均股票投资组合市值较大。根据股票投资组合的市值大小来划分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是可行的。

由于我们研究的核心是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处置效应上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我们将9945个账户按平均投资组合市值分成3类:1、小于50万;2、大于等于50万,但小于等于1000万;3、大于1000万。大致上,我们可以认为第一类是个人投资者,第三类是机构投资者,第二类是个人和机构的混合体。

2、检验处置效应的两个推论

处置效应的基本结论是投资者更愿意卖出盈利股票,和继续持有亏损股票。与此相关的两个推论是:1、卖出盈利股票的比率超过卖出亏损股票的比率;2、持有亏损股票的时间长于持有盈利股票的时间。处置效应还有一个不太适当的推论是卖出盈利股票的数量超过卖出亏损股票的数量,这一推论不适当的原因是当市场处于牛市时,投资者的投资组合中的大部分股票会处于盈利状态,盈利股票的数量远超过亏损股票,买出更多的盈利股票是合理的;而当市场处于熊市时,投资者的投资组合中的大部分股票会处于亏损状态,亏损股票的数量远超过盈利股票,买出更多的亏损股票是合理的,采取推论1的比率方式有利于克服上述问题。此外,从处置效应我们亦可以推论股市在跌市的成交量应少于升市的成交量,本文不拟对这种较为明显的现象展开。

实证研究中,我们考虑了六种定义参考价格的方式:

1、投资者最近一次买进的成交价格;2、投资者最近一次买进的清算价格;3、投资者买进交易的平均成交价格;4、投资者买进交易的平均清算价格;5、投资者所有交易的平均成交价格;6、投资者所有交易的平均清算价格。

成交价的优点是与申报价格一致,容易成为投资者心目中的参考价格,清算价格的优点是包含了交易成本,计算的损益更符合实际损益;最近一次买进价格的优点是与投资者最新股价定位一致,缺点是没有考虑历史交易对投资者参考价格的影响,所有交易的平均比所有买进交易的平均能更好地反映投资者的实际成本。总之,参考价格的确定因人而异,在总体上也很难说哪一种定义方式更科学。

参考点确定后,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盈亏的确定。盈亏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实现的盈亏,另一种是账面的盈亏。实现的盈亏是指投资者卖出投资组合中的股票,成交价格减去参考价格就是不考虑交易成本的盈亏,清算价格减去参考价格就是考虑交易成本的盈亏。账面的盈亏是指投资者账面的盈利或亏损,若当日最高价大于参考价格,则是不考虑交易成本的账面盈利;若当日最低价低于参考价格,则是不考虑交易成本的账面亏损。如果考虑交易成本,账面盈利的条件是当日最高价乘以(1--0.0075%)大于参考价格;账面亏损的条件是当日最低价乘以(1--0.0075%)大于参考价格。实证研究中,我们将考虑不同处理方式对结果的影响。

对于每一个投资者,计算至少卖出一只股票的交易日卖出股票实现的盈亏和没有卖出股票的账面盈亏。然后,对所有投资者或满足某种特征的投资者计算所有交易日或某一段时间的卖盈比率(PGR)和卖亏比率(PLR),

一般来说,卖盈比例和卖亏比例自身的大小并没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但这两个比例相对大小则可以反映投资者卖盈还是卖亏的倾向。如果卖盈比例远大于卖亏比例,则投资者倾向于卖盈;如果卖盈比例远小于卖亏比例,则投资者倾向于卖亏。我们分别用卖盈比例和卖亏比例之差PGR--PLR(记作)和之比PGR/PLR(记作)来衡量投资者"售盈持亏"的程度,数值越大,则越愿意卖出盈利股票,继续持有亏损股票;数值越小,则越愿意卖出亏损股票,继续持有盈利股票。从统计角度,检验和,相应的统计量显着且大于0或小于0。处置效应表明,投资者愿意售盈持亏,检验统计量应显着大于0。

为了检验处置效应的推论2,我们计算了每次卖出股票和最近一次买入该只股票的时间差,如果投资者具有较强的"售盈持亏"的心态,那么平均来讲,投资者在卖盈股票上的持股时间会短于卖亏股票上的持股时间。检验持股时间差是否显着非零,可以验证上述推论。

3、处置效应中理性因素的分析

投资者的处置效应倾向并不一定意味着投资者是非理性的,它可能与投资者采取反向投资策略有关。当股价上涨后,投资者可能降低股价进一步上涨的预期,售出股票也在情理之中;当股票价格下跌,投资者可能预期股价反转的可能性加大,也有理由继续持有亏损股票。

处置效应 处置效应 处置效应-概念,处置效应-样本与方法

我们可以通过研究投资者卖出股票后股价的涨跌来考察投资者决策的正确与否。如果卖出股票的价格进一步上涨,则投资者的决策是错误的,继续持有股票会增加收益;如果卖出股票的价格下跌,则投资者的决策是正确的,继续持有股票会减少收益。事实上,在一段时间内,股价大多同涨同跌,如果卖出股票的股价涨幅小于(或跌幅大于)持有股票的股价涨幅,则投资者的决策是正确的;反之,投资者的决策是错误。本研究是从事后结果考察投资者决策有理性因素。

从事前来看,如果投资者相信股价将继续原有的趋势,则会"售亏持盈";如果投资者相信股价会反转,则会"售盈持亏",即会表现处置效应倾向。因此,"售盈持亏"现象与股价反转是一致的。

为了检验投资者"售盈持亏"行为是否基于对价格反转或相对价格反转的预期,我们考察投资者卖出股票后10、20、30、60个交易日卖出股票和没有卖出股票的收益状况。

处置效应_处置效应 -数据

表1:投资者交易特征基本统计


处置效应

1998-2000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投资者数量(人) 9749 5481 6185 7853

股票数量(股) 1051 825 923 1050

买进次数 260028 62610 79181 118237

卖出次数 237813 56144 73672 107997

买进成交数量(股) 2200 1927 2627 2058

卖出成交数量(股) 2458 2009 2885 2400

成交数量(股)

最大值 2520000 997400 1340622 2520000

99%分位点 25000 20000 30000 23800

90%分位点 4900 4000 5000 4500

中位数 1000 900 1000 1000

平均值 2323 1966 2752 2221

成交金额(元)

最大值99% 43691845 13739693 34084579 43691885

分位点90% 307731 218179 350757 325660

分位点 54200 44604 58000 57018

中位数 9830 8600 10002 10430

平均值 28662 22442 31442

表2:投资者交易活跃程度基本统计

交易次数 1998-2000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平均值 51 22 25 29

最大值 1760 752 587 941

99%分位点 440 179 209 222

90%分位点 123 53 60 66

中位数 22 9 12 15

25%分位点 7 3 4 5

10%分位点 2 1 2 2

表3:日内相同股票反复交易分类

交易类型 频率 百分比(%) 累计频率 累计百分比(%)

都是买进 32090 53.71 32090 53.71

都是卖出 21901 36.66 53991 90.36

买进多于卖出 1697 3.84 55688 93.20

买进少于卖出 1979 3.31 57667 96.52

买进等于卖出 2080 3.48 59747 100.00

表4:不同规模的投资者卖盈卖亏比例之比

1998-2000年 1998年

小于50万 3.40(38.11) 3.34(24.72)

50-1000万 2.77(11.79) 3.32(9.58)

大于1000万 1.81(4.84) 1.94(5.48)

1999年 2000年

小于50万 3.00(29.86) 3.33(32.62)

50-1000万 2.73(11.68) 2.80(8.71)

大于1000万 1.92(4.92) 1.49(3.36)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4070103/170013.html

更多阅读

质量效应3支线任务图文攻略:神堡篇

神堡:沃勒大使神堡介绍:这个巨大的外太空空间站是神堡议会的首府,据猜测是由灭绝已久的普洛仙所建。其重力由旋转来模拟产生,卫区是舒适的1.02倍标准重力,而在圆环区则是较轻的0.3倍标准重力。质量效应3支线任务图文攻略:神堡篇——步骤

高考前调整心态注意三种效应 心态的三种体现

高考前调整心态注意三中效应2014-04-24传媒编辑部张清波英语高端教育培训再过一个多月就要高考,学生们的心理压力也与日俱增,适度的压力能够激发学生们的斗志,压力过大则严重影响考生临考前的复习和考场发挥,因此,教师、家长应了解考前

短板效应:水桶效应及其演变

水桶效应水桶效应是指一只水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是说一只水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4Θ→鲇鱼效应 ←⊕〖沙丁鱼效应〗 什么是鲇鱼效应

相传,挪威人从深海捕捞的沙丁鱼很难活着上岸,抵港时如果鱼仍然活着,卖价就会高出许多,所以渔民们千方百计想让鱼活着返港。但种种努力都归失败。后来有位老渔翁发现了一个成功的秘密:鲇鱼效应。原来鲇鱼是沙丁鱼的天敌,在沙丁鱼群里适量

声明:《处置效应 处置效应 处置效应-概念,处置效应-样本与方法》为网友狂风般洒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