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萼楼 花萼楼 花萼楼-简介,花萼楼-楼内建筑

花萼楼是现存古建筑,客家土围楼的典型代表之一,花萼楼位于广东省大埔县大东镇联丰村,距县城有45公里,建于明朝万历36年(公元1608年),距今有近400年的历史。花萼楼是粤东地区历史最久、规模最大、最具有开发价值的客家土围楼。该楼整体保存完好,楼中间有较大的活动空间,周围自然环境优美,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正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花萼楼_花萼楼 -简介


花萼楼花萼楼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86平方米,属土木结构的圆形建筑。共有三环,内环为一层30个房间, 二环为二层60间,外环为三层120间,共有210个房间。楼高11.9米,楼的墙体用生土夯筑而成,底层宽2米。顶层宽1.3米,楼顶为木梁灰瓦。楼的第一层不设窗,第二、三层墙上设有内小外大呈三角的枪眼,整座楼只有一个大门供出入,大门框用厚而宽的花岗岩石板组成,大门板钉上坚厚的铁皮,这些门窗设施是为抵御外人侵扰而特意设计的。楼内有面积为283.4平方米的圆形天井,用大小不等的鹅卵石铺成,中心装饰着一个直径3米的古钱币图案,寓意着人们祈求丰衣足食的心愿。天井一侧有口古井,用于防火和生活之用。楼内还有砻、碓等常用生活设施。整个土楼布局合理、通风采光、冬暖夏凉,现楼内还住着十多户林姓人家。2000年10月,客家土楼千人茶会在这里成功举行。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中国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秘书长郭旃前来考察后,认为该楼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条件。目前,大埔县正积极准备相关材料,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花萼楼_花萼楼 -楼内建筑


花萼楼内部花萼楼是民居建筑造型艺术中最粗旷、最典型、最富魅力,属世界著名的四大民居建筑之一的古建筑。花萼楼构 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608年,距今已近400年的历史。该楼占地面积2886平方米,坐西北向东南,背靠虎形山,面向梅潭河,周围群山环抱,碧水环绕。该楼与天地浑然一体,圆的外形与天穹呼应,本色的黄土墙与大地密接。墙体厚度为1.2米,用土夯实;楼顶木梁灰瓦,楼高三层,层内加开两个半层,顶层外墙开窗,内设有一环形回廊,宽度为1.2米;里外三重,内底外高,最高点达11.9米;楼内可供28户人口生活住宿,各户可单独上顶楼,通过回廊,户户通连,公共梯口设在大门右内侧,全楼共有房间210间;楼内天井占183.6平方米,全用鹅卵石铺成,中心有一个圆的古币图,直径达3.8米;天井南边有一水井,深达18.6米;楼内房屋正中为大厅,是合族议事的地方;大厅对面是该楼的唯一大门。门框用宽而厚的花岗岩石板组成。门板钉有厚厚的铁皮,门顶设有一个蓄水池,二楼不开窗,多处设有枪、炮眼,供灭火、防盗之用。花萼搂构建匠心独运,按易经八卦形态设计,玄藏天机,文化内涵丰富,包含着客家独特的建筑风格。

花萼楼_花萼楼 -土楼特点


花萼楼土楼的特点是建造工期长,一般要花两三年时间才能完工,较大者甚至要积数十年、几代工匠的辛劳。所用木材须300~500立方米。因土墙下厚上窄,坚实牢固,“三防”(防风、防水、防震)性能好,有的还能防火(三环土墙便是3道封火墙),特别是其超凡的抗震能力令人叹服,几乎所有土楼都曾经受过程度不同的地震考验,皆安然无恙。好的土楼即使经历地震也仅在楼与楼之间裂一条裂缝,由于圆楼墙结构下面厚1.2米,向上延伸时略向内斜,呈梯形状,向心力强。70多年来竟神奇地自然弥合,现仅留下一道一二公分宽的裂缝。土楼建筑的另一特色是结构极为规范,房间的规格大小一致。大多数土楼均只有一个大门供出入,楼内均有天井,可储半年以上粮食,犹如一座坚固的城堡,易于防盗和防匪(旧时客家人常遭匪患,故垒筑高大土墙以防不测)。由于墙壁较高较厚,既可防潮保暖,又可隔热纳凉,优点甚多。客家人建土楼时,将烟囱砌入土墙内,使厨房免受黑烟污染,十分洁净。土楼的兴建,也是旧时客家人笃信风水的表现。迷信说法,认为路有“路煞”,溪有“溪煞”,出口处有“凹煞”。建方楼时,他们以为其某个角会碰上“煞气”,就在楼角基石上刻上“泰山石敢当”字样以避邪,或在楼角钉上绘有八卦、写上字符的木板,用以“制煞”。圆楼无角,据说“煞气”能滑走,所以为避“煞”,清代以后的土楼多为圆楼。总的看来,建土楼讲求实效性是显而易见的。

土楼不仅在建筑风格上特色鲜明,大多数土楼的命名也寓意隽永、意味深长。土楼作为福建客家人引为自豪的建筑形式,同时又揉进了人文因素,堪称“天、地、人”三方结合的缩影。数十户、几百人同往一楼,反映客家人聚族而居、和睦相处的家族传统。因此,一部土楼史,便是一部乡村家族史。土楼的子孙往往无须族谱便能侃侃道出家族的源流。此外,就地取材,用最平常的土料筑成高大的楼堡,化平凡为神奇,又体现了客家人征服自然过程中匠心独运的创造。20世纪60年代后,传统的土楼已基本歇建,如今在闽西和闽南保存有数百座形态各异的土楼,其中永定县和南靖县的数量最多,各有100多座大小土楼。在永定,土楼麇集于湖坑、古竹等少数乡镇,仅湖坑乡就有54座;在南靖则以书洋、梅林等乡为多。绝大多数土楼保留完好并依然住人。与一般民居错杂共存,使庞然土楼犹如鹤立鸡群,格外引人注目。

花萼楼 花萼楼 花萼楼-简介,花萼楼-楼内建筑

花萼楼_花萼楼 -传说

相传花萼楼是由林姓的第五代上祖援宇公经手兴建的,当年,援宇公家境清贫,衣不蔽体,为避风遮雨而寄宿在
花萼楼狮头山上的一个石洞里,常年来往于福建、江西、饶平等地,靠担盐,挑石灰为生。援宇公忠厚老实,为人正气豪爽,虽家境贫寒,仍时常接济更加贫困之人,深得乡邻口碑。据说,有一天,援宇公担石灰到饶平回家,感觉很困,尚未吃饭宽衣便昏昏沉沉睡了,睡梦中,仿佛看见观音娘娘端坐莲花座,驾着祥云,领着三头白马向他走来,朝他笑了笑便不见了,醒来后,他觉得很奇怪,便到山洞四周寻找,结果发现了三大缸白银,于是他便用此银两建造了这座土围楼,并把村里所有没有房子住的乡邻都接到这里来住,因为所建圆形楼形似花萼,又取兄弟邻居相亲相爱之意,所以取名为花萼楼。后来人们就说这是大慈大悲的观音娘娘同情人间的灾苦,显灵为他们盖了这栋房子。为感其恩德,到现在,狮头山上的石洞里还供奉着观音娘娘的莲花座像,林姓族人逢年过节都会去拜祭。

花萼楼_花萼楼 -被毁的花萼楼

花萼相辉楼代表了盛唐宫廷建筑的最高成就,在当年号称大唐第一楼,是各种庆典活动的中心,尤其是有唐玄宗与民众同欢共乐的动人故事,并展现过无数气势恢弘的宫廷乐舞艺术而彪炳于世,引起历代文人学者的青睐与瞩目。它与江西的滕王阁、湖北的黄鹤楼、湖南的岳阳楼、山西的鹳雀楼统称为天下五大名楼。遗憾的是被焚毁于唐末之战乱,令世人为之叹息。

唐兴庆宫是古长安十三王朝中最为豪华富丽的宫殿群,也是唐王朝鼎盛时期的皇宫御苑,其建筑技术在当时达到了顶峰,宫中的各种楼堂殿宇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和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花萼相辉楼是兴庆宫楼殿的精华,又是唐代建筑艺术的风范,创建于开元八年(公元720年),位于兴庆宫内的西南隅,楼名取自《诗经》“棠棣”篇,意即花复萼,萼承花,相互辉映之意,在开元天宝年间声誉齐天,流传有大量的诗赋颂扬。花萼相辉楼属于高大建筑,唐人高盖在《花萼楼赋并序》中写道:“幸夫花萼之楼,遥窥函谷之云,近识昆池之树。”花萼相辉楼代表了盛唐宫廷建筑的最高成就,在当年号称天下第一楼,集多种功能于一体,又与著名的勤政务本楼相近,是各种活动的中心。花萼楼的首要用途是国宴的重要场所,《唐六典》记载,大型宴会多在花萼楼上举行,唐王朝曾和世界上三百多个国家及地区相交往,每年都有大批外国使者来到首都长安。朝廷在兴庆宫花萼楼设国宴为使者洗尘,诗人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4050103/162809.html

更多阅读

花魁楼 花魁楼-简介,花魁楼-社团成员介绍

花魁_花魁楼 -简介花魁楼logo花魁楼,古风音乐原创团队,创建于2010年3月22日,由老鸨歪歪发起组织。主要从事活动为:古风原创歌曲制作及演唱、古风音乐剧制作。我们社团的宗旨是广纳古风美人,弘扬古风音乐文化。花魁_花魁楼 -社团成员介绍

膺白楼 膺白楼-简介,膺白楼-历史遗迹

膺白楼杭州西湖边南山路上的“1917花园餐厅”,原来叫“膺白楼”,根据民国初期名人黄郛的别墅旧居改造而成。路旁车水马龙,人流熙攘,园内却是一片清静。1917花园餐厅_膺白楼 -简介膺白楼膺白楼即黄郛旧居,在南山路113号。这是一处濒湖临

藏族碉楼 藏族碉楼-简介,藏族碉楼-碉楼民居与村寨间的关系

藏族碉楼是由藏族先民用石头建造的具有军事防御功能的方形建筑物。一般高三、四层,在高层有窗,可以抵挡外敌入侵。随着时间的逝去,已经成为古迹,在一些旅游业发达地区,也有商家建造,作为吸引游客的装饰。羌族碉楼_藏族碉楼 -简介藏族碉

华宝楼 华宝楼-简介,华宝楼-特点

华宝楼,高四层,飞檐翘角,巍峨挺拔。“华宝”楼名取自初唐四杰,著名文学家王勃所写《滕王阁序》中“物华天宝”之句。意指楼内各类工艺品、丝绸、饰品、古玩、文物,其中不少是万物中的瑰宝。华宝_华宝楼 -简介华宝楼,高四层,飞檐翘角,巍峨

濯锦楼 濯锦楼-简介,濯锦楼-成都望江楼公园濯锦楼对联

濯锦楼,原建于清嘉庆十九年(公元1814年),咸丰初毁于兵燹,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马长卿在崇丽阁(即望江楼)西重建此楼。据说锦工所织之锦经锦江水洗涤后色彩分外鲜亮,故锦江又名濯锦江,该楼面向锦江,因此得名。濯_濯锦楼 -简介濯锦楼濯锦

声明:《花萼楼 花萼楼 花萼楼-简介,花萼楼-楼内建筑》为网友不败的恋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