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行政区划图 昌都地区 昌都地区-概况,昌都地区-行政区划

昌都地区位于西藏东部,东经93°6′-99°2′,北纬28°5′-32°6′之间。总面积为11万平方公里,占西藏自治区总面积的8.9%,总人口约55万,其中藏族占98.26%。最高海拔为5460米,最低海拔约3100米,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享有"世界屋脊"的美称。

昌都地区位于西藏东部。东与四川省隔江相望,东南面与缅甸及云南接壤,西南面与西藏林芝地区毗邻,西北面与西藏那曲地区相连,北面与青海省交界。南北长约445千米,东西宽约527千米,总面积10.86万平方千米。总人口57万人(2003年)。

地区行政公署驻昌都县,邮编:854000。代码:542100。区号:0895。拼音:Changdu Diqu。
地处横断山脉,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属高原大陆性气候。西北部、北部严寒干燥,东南部温和湿润;日照时间长,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干湿分明,夏季多夜雨,冬春多风年平均气温7.6摄氏度,年降雨量400-600毫米,无霜期80-127天。

昌都地区_昌都地区 -概况

昌都行政区划图 昌都地区 昌都地区-概况,昌都地区-行政区划


昌都地区昌都地区位于西藏东部。地处横断山脉,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南北长约445公里,东西宽约527公里,东与四川省隔江相望,东南面与缅甸及云南接壤,西南面与西藏林芝地区毗邻,西北面与西藏那曲地区相连,北面与青海省交界,是西藏自治区东大门。昌都地区面积10.86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属高原大陆性气候,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享有"世界屋脊"的美称。昌都地区现辖11个县、10镇(区),159个乡。总人口57万人,居住着藏、汉、回、纳西等21个兄弟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98%。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藏族人民同汉族人民及其他民族一道开拓了辽阔的疆土,创造了光辉的历史和文化。

昌都气候多样,西北部、北部严寒干燥,东南部温和湿润;日照时间长,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干湿分明,夏季多夜雨,冬春多风。昌都地区年平均气温7.6摄氏度、年降雨量400-600毫米,无霜期80-127天。由于山高谷深,地形复杂,属于立体性气候;"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昌都地区气候的突出特征。是全国空气污染最小的城市,也是理想的避暑胜地。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自然资源极其丰富。农、牧、林、副、鱼五业俱全,瓜、果、桃、梨品种繁多;水能资源达三千多瓦;树类达一千五百多种;六百余种飞禽异兽;上千种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近百种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开采前景十分可观。

昌都人民在个族兄弟民族的帮助下,用勤劳的双手,聪明的智慧,绘画了昌都的大好河山,开发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建立起电力、建材、建筑、印刷、皮革、煤炭、机械、化工、矿业、自来水等多种行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工业。随之而飞速发展的商业、粮食、金融、气象、邮电、医药卫生、文化、广播、电视、饭店、舞厅、等现代化建筑和服务设施,遍布整个市区。

举世闻名的川藏公路跨经昌都。以昌都为枢纽的公路交通四通八达。这里有世界上海拔最高跑道最长的邦达机场。储量居全国之首的玉龙铜矿,具有四千多年的卡若遗址,达玛拉山的恐龙化石等等。

昌都地区_昌都地区 -行政区划

昌都地区辖11个县。

昌都地区 面积110154平方千米,人口57万人(2003年)。
昌都县面积10652平方千米,人口9万人。邮编8540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江达县面积13200平方千米,人口7万人。邮编854100。县人民政府驻江达镇。
贡觉县面积 6256平方千米,人口4万人。邮编854200。县人民政府驻莫洛镇。
类乌齐县面积 5879平方千米,人口4万人。邮编855600。县人民政府驻桑多镇。
丁青县面积12955平方千米,人口6万人。邮编855700。县人民政府驻丁青镇。
察雅县面积 8413平方千米,人口5万人。邮编854300。县人民政府驻烟多镇。
八宿县面积12564平方千米,人口4万人。邮编854600。县人民政府驻白玛镇。
左贡县面积11726平方千米,人口4万人。邮编854400。县人民政府驻旺达镇。
芒康县面积11431平方千米,人口7万人。邮编854500。县人民政府驻嘎托镇。
洛隆县面积 8184平方千米,人口4万人。邮编855400。县人民政府驻孜托镇。
边坝县面积 8894平方千米,人口3万人。邮编855500。县人民政府驻草卡镇。
*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5)》,人口截至2003年底。 *


昌都地区

昌都地区_昌都地区 -历史沿革

1950年10月23日昌都地区解放后,同年底召开昌都地区第一届人民代表会,设立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人民解放委员会驻昌都宗,辖昌都、察雅、江卡、盐井、三岩、贡觉、左贡、八宿、桑昂曲(察隅)、边坝、洛隆、硕督、类乌齐、江达、邓柯、丁青、色扎、尺牍、博德、博翟、博麦、街顿、拉多等23宗。

1954年将博德宗改为倾多宗,博翟宗改为曲宗,博麦宗改为易贡宗,街顿宗改为沙丁宗。昌都地区直辖昌都、察雅、左贡、八宿、江卡、拉多、贡觉、江达、类乌齐、西邓柯(邓柯)、硕督、洛隆、三岩、盐井、桑昂曲等15宗;并设立2办事处:第一办事处辖三十九族地区,包括丁青、色扎、尺牍、巴庆(巴青)、聂荣、比如、边坝、索宗、沙丁、嘉黎等10宗;第二办事处辖波密地区倾多、易贡、曲宗3宗。

1956年昌都地区划归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直辖昌都宗、察雅宗、左贡宗、八宿宗、江卡宗、拉多宗、贡觉宗、江达宗、类乌齐宗、西邓柯宗(邓柯)、硕督宗、洛隆宗、三岩宗、盐井宗、桑昂曲宗。第一办事处辖三十九族地区,包括丁青宗、色扎宗、尺牍宗、巴庆宗(巴青)、聂荣宗、比如宗、边坝宗、索宗、沙丁宗、嘉黎宗等10宗。第二办事处辖波密地区倾多、易贡、曲宗3宗。

1960年设昌都专区,专署驻昌都县。以昌都宗与拉多宗合并设昌都县;以江达宗与西邓柯宗合并设江达县(驻江达);以贡觉宗与三岩宗合并设贡觉县(驻莫洛);以察雅宗设察雅县(驻烟多);以左贡宗设左贡县(驻亚中);以江卡宗(芒康宗)与盐井宗合并设宁静县(驻嘎托);以桑昂曲宗设桑昂曲县(驻吉公);以八宿宗设八宿县(驻同卡);以洛隆宗与硕督宗合并设洛隆县(驻洛隆);以边坝宗与沙丁宗合并设边坝县(驻边坝);以丁青宗与色扎宗、尺牍宗合并设丁青县(驻甲木塘);以类乌齐宗设类乌齐县(驻类乌齐)。将嘉黎宗及倾多宗、易贡宗、曲宗划归林芝专区;巴庆宗(巴青)、比如宗、聂荣宗、索宗划归那曲专区。撤销第一办事处与第二办事处。昌都地区辖昌都、江达、贡觉、宁静、洛隆、丁青、边坝、察雅、桑昂曲、八宿、类乌齐、左贡等12县。

1961年八宿县由同卡迁驻白马。1962年9月,昌都专员公署办公会议对各县行政区划作了调整,全地区12个县划为94个区、1个镇(昌都县城关填),472个乡。

1964年原林芝专区所属波密县(驻扎木)划入昌都专区。辖13县。

196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将宁静县改名为芒康县(为尊重群众原有的习惯称呼)。1966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将桑昂曲县改名为察隅县(驻吉公)。

1970年昌都专区改为昌都地区,地区驻昌都县。洛隆县由洛隆迁孜托;边坝县由边坝迁驻草卡区的东马司(距草卡区6千米)。昌都地区辖昌都、贡觉(驻莫洛)、左贡(驻亚中)、察隅(驻吉公)、洛隆(驻孜托)、丁青、波密(驻扎木)、江达、察雅(驻烟多)、芒康(驻嘎托)、八宿(驻白马)、边坝(驻东马司)、类乌齐等13县。

1971年左贡县由亚中迁驻汪达。

1975年类乌齐县由类乌齐迁热扎卡。昌都地区辖昌都、贡觉(驻莫洛)、左贡(驻汪达)、察隅(驻吉公)、洛隆(驻孜托)、丁青、波密(驻扎木)、江达、察雅(驻烟多)、芒康(驻嘎托)、八宿(驻白马)、边坝(驻东马司)、类乌齐(驻热扎卡)等13县。

1986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将昌都专区的波密、察隅两县划归林芝专区。昌都地区实际辖11个县,90个区(镇)。

1987年3月始,实行撤区并乡,调整乡镇行政区划,保留13个区,全地区辖159个乡,9个镇,1622个行政村。

1999年5月,昌都地区再次对部分乡镇的行政区划作了调整:撤销原保留的13个县辖区,共设立24个镇、118个乡(含民族乡1个)。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昌都地区总人口586152人。其中: 昌都县 94419人、江达县 68993人、贡觉县 43160人、类乌齐县 40895人、丁青县 60586人、察雅县 53009人、八宿县 38170人、左贡县 41803人、芒康县 73155人、洛隆县 41144人、边坝县 30818人。

昌都地区_昌都地区 -自然环境


昌都地区昌都地区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界于东经93°40′~99°05′、北纬28°30′~32°28′之间,东西长约527公里,南北宽约445公里。总面积10.87万平方公里.由于它位于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中上游,有藏东三江流域之称。昌都地区东以金沙江为界,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隔江相望;东南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接壤;西南、西北分别与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那曲地区相邻;北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交界。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昌都地区成为连接藏、青、滇、川的枢纽。

昌都地区距离帮达机场较近的地方一年四季均可旅游,其它地方因处于高山峡谷区,11月至次年3月大都大雪封山,而7、8月雨季时泥石流和塌方较多,因此5、6、9月是去昌都旅游的黄金季节。

昌都是西藏东部横断山脉中的一个镇,恰好是川藏公路的中心点。从川藏公路的西端拉萨或它的东端成都乘客车,都是五天左右便可抵达这里。昌都气候多样,西北部、北部严寒干燥,东南部温和湿润;日照时间长,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干湿分明,夏季多夜雨,冬春多风。昌都地区年平均气温7.6℃,年降雨量400―600毫米,无霜期80―127天。由于山高谷深,地形复杂,属于立体性气候;“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昌都地区气候的突出特征。面积10.86万平方公里。

昌都地区_昌都地区 -资源概况

那里是最接近阳光的地方,空气因而透明;那里是最接近神明的地方,心灵因而宁静;那里是最后的世外桃源,憧憬因而向往……

昌都地区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澜沧江上游,是西藏自治区的东大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昌都地处三河一江地区(昂曲、扎曲、色曲、澜沧江),藏语意为“水汇合口处”。

昌都是雪域高原的另一个世界,是锁在横断山脉深处的一片净土,孕育着神秘、孕育着恢弘、预支育着古老而独特的高原文明。这里湛蓝的天空、苍茫的草原、神山圣湖、亘古雪峰,无一不向世人昭示着永恒的魅力。而那独特多姿的康巴风情、博大精深的藏传佛教,也对人们充满了无尽的诱惑。

昌都地处著名的横断山脉,这里山高谷深,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以及它们的60多条支流像条条玉带般盘绕其中。俯瞰昌都,万峰突起,气势磅礴,座座山脉犹如巨龙昂首。遥望远方,群山峥嵘,江河纵横,牛羊成群,真让人仿佛置身于雄伟壮丽的画卷之中。

昌都地区高山峡谷相间排列,特有的地形地貌造就了大面积的森林,林海茫茫,一望无垠,树种多达1500余种,珍稀树种繁多。

广阔的森林和草原为众多野生动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之地。在昌都,野生动物多达400多种,约占西藏的80%。珍稀动物有滇金丝猴、金钱豹、藏羚、白唇鹿、黑颈鹤、猞猁、盘羊、马熊、锦鸡等。在许多地方,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呈现出一派最美丽的自然画卷。

昌都地形复杂,许多地方从谷底到山顶相差2000多米。因此自然景色带有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山下是地毯似的草场,山腰是莽莽的森林,再上是五颜六色的杜鹃花丛,而山顶则是终年不化、重峦起伏的雪山。“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昌都地区的典型气候特征。

昌都不但风光秀美,人文景观也独具魅力。作为康巴文化的腹地,昌都人文景观丰富独特,多彩多姿,极具神秘色彩。茶马古道的沿线囊括了西藏原始宗教到藏传佛教各个教派的寺庙。
昌都地区山脉为南北走向,三条大江与三列山脉相间分布,平行骈走。从西向东依次是伯舒拉岭、怒江;他念他翁山、澜沧江;达玛拉山-宁静山、金沙江。山脉海拔多在4000~5000米左右,山脉之间有深邃的河谷,山岭与河谷的高差达1000~2000米。独特的自然地貌和地形结构,使雄美壮美的青藏高原愈加多姿多彩。

康巴文化是藏族文化最具性格、最具活力、最具特色的一部分。昌都地区是产生康巴文化的沃土。这里有奔腾豪放的锅庄,有轻歌曼舞的弦子,有金铃银鼓的热巴,有神奇怪异的"羌姆",有风马飘飞的转山会,有万马奔腾的赛马节,还有画师村、木刻村、纺织村、金银器皿镇,谁想了解康巴文化,了解康巴风情,了解康巴人,昌都是当之无愧的首选地区,最佳地域!不到这里来,能到哪里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500103/120033.html

更多阅读

辽宁省乡镇行政区划图_坤舆任我行 辽宁省海洋功能区划图

好久没上博客了,最近比较忙。毕业的事,考研的事。还好经过两个月奋斗,终于把辽宁省乡镇行政区划图做出来了! 一开始本打算用CorelDRAW12全程制作,但当线描完后,发现CorelDRAW图文件出了问题,无法继续保存新的修改,于是改用画图版继续完成。

中国 西藏行政区划调整:国务院批复昌都地区撤地设市

西藏行政区划图 昌都市地图国务院关于同意西藏自治区撤销昌都地区设立地级昌都市的批复(国函〔2014〕143号)撤销昌都地区和昌都县,设立地级昌都市,昌都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卡若区昌都西路378号。昌都市设立卡若区,以原昌都县的

中国行政区划图省份 中国行政区划地图

中国行政区划的划分: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其中:4个直辖市、23个省、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333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283个地级市、17个地区、30个自治州、3个盟),2856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853个市辖区、370个县级市、

定西市行政区划图 定西市 定西市-概况,定西市-行政区划

定西市地处黄河上游,位于甘肃中部,是甘肃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通称“陇中”。介于东经103°52′―105°13′、北纬34°26′―35°35′之间,是兰州市的“东大门”。被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审定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定西历史悠久,区位优

声明:《昌都行政区划图 昌都地区 昌都地区-概况,昌都地区-行政区划》为网友愚人自愈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