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成就 都穆 都穆-人物简介,都穆-个人成就

都穆(1459年-1525年),字玄敬,明代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七岁能诗,长大后,泛览群书,精修博学。弘治十二年(1499年)己未进士。历官工部主事、礼部郎中、加太仆少卿。人称南濠先生。一生好学不倦,曾奉使到秦,搜访访求山川形势、故宫遗址、金石遗文,致力摹拓缮写,写成《西使记》。另着有《金薤琳琅》、《南濠诗略》、《南濠诗话》等书。

穆_都穆 -人物简介


都穆像

都穆少于唐寅交好,7岁能诗文,及长,遂博览群籍。

父都昂,字维明,博学多艺。尝诣九仙祠祈穆前程事,梦一叟告云:“汝子功名在何处?”觉而思之,颇感绝望。都穆年四十,馆于吴匏庵家,

悬一文于吴堂上,值巡抚何公谒吴,见而叹赏,知为布衣都穆所作。告于宗主,命以礼聘之,都穆方出领乡荐。都昂怪其子好名,每笑之云:“别人着书别人开,我家都穆着书自开。”

弘治十一年(1498)中进士,授工部主事,正德三年(1508)任礼部郎中。

正德八年(1513)曾“奉使至秦川”,实地考察西北的地理、人文环境,并形诸文字。官至太仆寺少卿。后告老还乡,住苏州阊门南濠里,“放情山水,绝迹公府,夜读不息”。里人夜里娶妇,天雨灯灭,到处讨火不得,有人介绍去阊门南濠里都家,因都穆一定在点灯夜读。

穆_都穆 -个人成就


都穆撰《金薤琳琅》

穆好学不倦,尝奉使至秦中,搜访金石遗文,拓印缮定,作《金薤琳琅录》20卷。又富藏书

,每得异本,则向人夸示以为乐趣。都穆对于书画的收藏兴趣源于其先祖的喜好,他尝自言:“余自高祖南翁以来,好蓄名画。闻之家君云,妙品有《吴道子鱼蓝观音像》、《王摩诘辋川图》、《范宽袁安卧云图》,惜今不存。”所撰写的《寓意编》是此期吴门地区出现的书画着录中重要的一部。《寓意编》明时未曾刊刻,却在鉴藏家间广为传抄,至清始付梓。现所见《寓意编》后有清人陆恒一跋,叙其原委:

有明都元敬先生,博雅好古,黄伯思、董广川一流人也。所着《金薤琳琅》,世皆有,独其《寓意》一编,殆仿米芾《书画史》,而作者抄白流传,亥豕杂出。近偶得曹秋岳先生家藏善本,即据以入梓。

都穆的《南濠诗话》,是有明一代较为著名的诗学批评着作。他在《都公谈纂》中提到的明代名臣于谦廉洁奉公、“两袖清风”的故事,常被后人引用;他的诗句“切莫呕心并剔肺,须知妙语出天然”,也常被后人诗话提及。他的好学求实,考据疑义,多有独到之处。特别是对我国西北地区山川形势、故宫遗壤的考察,对金石遗文的搜访,都有益于后世。都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对秦始皇皇陵进行实地考察的学者,当今考古学者实地勘察测量证实,都穆在《骊山记》对始皇陵的记载非常确切,没有臆度和虚构,这是相当难能可贵的。

都穆另着有《周易考异》、《使西日记》、《游名山记》、《史补类抄》、《史外类抄》、《听雨纪谈》、《玉壶冰》、《铁网珊瑚》、《吴下冢墓遗文》等。

个人简介 成就 都穆 都穆-人物简介,都穆-个人成就

穆_都穆 -诗作轶事


都穆行书

都南濠小时学诗于沈石田,石田问:“近有何得意作?”南濠以《节妇》诗首联为对曰

:“白发真心在,青灯泪眼枯。”石田曰:“诗则佳矣,然有一字未稳。”南濠茫然,避席请教,石田曰:“尔不读《礼经》乎?经云:‘寡妇不夜哭,’何不以‘灯’字为‘春’字!”南濠不觉叹服。

都元敬最善济人之急,尤爱食客,所有辄尽,尽则解衣为质。一岁除夕绝粮,作诗寄故人朱尧民曰:“岁云暮矣室潇然,牢落生涯只旧毡。君肯太仓分一半,免教人笑灶无烟。”尧民储钱千文为新岁之用,遂分半赠之。

穆_都穆 -会试案考证


都穆苏州石刻像

都穆逝世后,却屡受后人的指责,这是因为据说他在弘治十二年(1499)的科场案中,诬陷并告发了徐经、唐伯虎的缘故。明代的一些笔记如《游石湖纪事》、《敝帚剩录》、《

万历野获篇》等,都有所记载。实际上此事大有可疑,且不说双方当事人唐伯虎和都穆都未承认,当时与唐伯虎来往密切的师友们,如王鏊、文征明、祝允明、王宠等,也从未有只字片言提及。最为有力的反证是,上世纪50年代,在苏州灵岩山绣谷公墓出土了施怡庵墓志铭,即《故怡庵处士施公悦墓志铭》。此墓志铭是唐伯虎于弘治十二年“会试案”了结南归苏州后,与都穆合作的,由都穆撰文,唐伯虎书丹。如果“会试案”果然是都穆告密造成的,唐伯虎还能与之合作吗?

其实,“会试案”的背景是很复杂的,徐经、唐伯虎等人只是高层争权夺利的牺牲品,史书上说科场案“事秘,莫能明也”,许多人的冤屈,包括都穆的冤屈,很可能都在这六个字中了。

穆_都穆 -代表诗作

【学诗】

学诗浑似学参禅,不悟真乘枉百年。切莫呕心并剔肺,须知妙语出天然。

学诗浑似学参禅,笔下随人世岂传。好句眼前吟不尽,痴人犹自管窥天。

学诗浑似学参禅,语要惊人不在联。但写真情并实景,任它埋没与流传。

穆_都穆 -都穆的《砥柱》

砥柱・(明)都穆

砥柱在陕州东五十里,黄河之中。以其形似柱,故名。《禹贡》谓导河东至于砥柱,即此。癸酉五月,道陕,会佥宪段君文济饮间言及,跃然欲与之游,以使事不果。十月,予回至陕,则段君已先我游,遂决意而往。

乙卯,知州事颜君如环命州学生熊釜、张崇勉从予,离州二十里午食,又二十里循河行,十里至三门集津。三门者,中曰神门,南曰鬼门,北门人门。其始特一巨石,而平如砥,想昔河水泛滥,禹遂凿之为三。水行其间,声激如雷。而鬼门尤为险恶,舟筏一入,鲜有得脱名之曰鬼,宜矣。三门之广,约二十丈。其东北五十步,即砥柱。崇约三丈,周数丈。相传上有唐太宗碑铭,今不存。

蔡氏《书传》以三门为砥柱,《州志》亦谓砥柱即三门山:皆未尝亲临其地,故谬误若此。又按《隋书》载大业七年,砥柱山崩壅河,逆流数十里。砥柱,今屹然中流,上无土木,而河之广仅如三门,奚有崩摧而壅河逆流至数十里之远?盖距河两岸皆山,意者当时或崩,人遂以为砥柱,而史氏书之也。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有以哉!

注释

砥柱:一名底柱,在今河南省陕县北,山西省平陆县东南。特立黄河中,其形如柱,即所谓“中流砥柱”。

《禹贡》:《尚书》中的一篇,内有“导河,……东至于底柱”的记载。

佥宪:明代监察官佥御史的代称。

三门:即三门峡,在陕县以东,砥柱以西。河流中有两座石岛,把河划成三道,形成人门、神门、鬼门三峡。其中人门较广,可通舟楫;鬼门最窄,水流急湍,舟船不敢擅入。今已在此处修建三门峡水库。

蔡氏《书传》:指宋蔡沈《尚书集传》。《尚书.禹贡》::底柱析城,至于王屋。”蔡沈注曰:“底柱石,在大河中流,其形如柱,今陕州陕县三门山是也。”

史氏:指《隋书》作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490103/114995.html

更多阅读

个人简介 成就 王茂林 王茂林-个人简介,王茂林-个人成就

王茂林,男,汉族,1951年12月生,山西五台人,1974 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7年参加工作。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硕士毕业,教授。1987年王茂林离开太原市委到山西省委工作时,太原市的国民经济已开始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发展速度与国民收入、

个人简介 成就 傅佩荣 傅佩荣-人物简介,傅佩荣-个人成就

傅佩荣,当代著名《论语》研究专家,祖籍上海。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系毕业,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专攻宗教哲学。曾任比利时鲁汶大学客座教授,荷兰莱顿大学讲座教授,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长,现任台湾大学哲学系、

个人简介 成就 路长全 路长全-人物简介,路长全-个人成就

路长全,北京赞伯营销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著名营销战略咨询专家与品牌策划专家。工商管理硕士(MBA)、工学硕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MBA总裁班客座教授。他直接支持或影响的企业GDP达到3万亿之巨多。鲁花、伊利、三元、洋河、公

声明:《个人简介 成就 都穆 都穆-人物简介,都穆-个人成就》为网友夢也渺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