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发展历史及特点 加农炮 加农炮-历史发展,加农炮-主要特点

加农炮是指炮管较长,发射仰角较小,弹道低平,可直瞄射击,炮弹膛口速度高的火炮,常用于前敌部队的攻坚战中。反坦克炮、坦克炮、高射炮、航空炮、舰炮和海岸炮也属加农炮类型。加农炮起源于14世纪。16世纪时,欧洲人称之为加农炮。其名来自拉丁文Canna,意为“管子”。

加农炮_加农炮 -历史发展

14世纪


加农炮

中国的火药和火器西传以后,火炮在欧洲开始发展,加农炮的发展引起了攻城战的重大变革。加农炮最早起源于14世纪,是由一位德国僧侣发明。14世纪出现了种类繁多的重型加农炮。其中最重要的是一种称为射石炮的巨型炮。这种炮的炮管较短,最早以青铜或铁浇铸而成,有时也用紫铜和黄铜制造,口径600多毫米。由于它发射的石弹重达135公斤(300磅),因此必须使用大量的火药。火药常常塞满整个炮管,石弹则突出在炮管的外面,因此精确度极差,而且初速也极低。为了提高炮的效能,不得不将炮放到离城墙很近的地方,这样石弹才能轰击到目标。英法百年战争期间,法国战场几乎成了火炮的试验场。法军在战争期间,建立了常备炮兵部队和攻城炮队。

15世纪


加农炮

公元1450年左右,在欧洲开始使用铁弹取代石弹,使炮弹的威力有所提高。

据记载,15世纪中叶之前已在法国第戎炼出了铸铁块,显然这是仍处于初级阶段而不太成功的一项孤立的技术成果。英国都铎王朝初期,这种铸铁新技术传到了英国,从而为苏塞克斯的炼铁业奠定了基础。在此之前,苏塞克斯的炼铁业一直在欧洲的枪炮制造业中占据着统治地位。铸铁的优点在于价格便宜,而不是它的性能优于别的金属,无论黄铜或者是青铜,虽然价格昂贵,但质地坚韧,不易爆裂。整个15世纪欧洲出现了三种火炮:即长炮、加农炮(现代榴弹炮的原型)和迫击炮。

1453年,屹立千年不倒的君士坦丁堡城墙,也在加农炮的炮火下崩裂。事实上,加农炮的出现与发展,迫使大部分的防御工事要重新设计,因为围绕大部分城市的直立高墙很容易被直接射击的方式破坏。

川菜发展历史及特点 加农炮 加农炮-历史发展,加农炮-主要特点

16世纪

16世纪时,欧洲人便开始把这种身管较长的炮称之为加农炮,当时身管长为16~22倍口径。

16世纪前期,意大利人N・塔尔塔利亚发现炮弹在真空中以45度射角发射时射程最大的规律,为炮兵学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16中叶,欧洲出现了口径较小的青铜长管炮和熟铁锻成的长管炮,代替了以前的臼炮。还采用了前车,便于快速行动和通过起伏地。

1600年前后,一些国家开始用药包式发射药,提高了发射速度和射击精度。

17世纪

西班牙制铸造青铜舰炮17世纪,伽利略的弹道抛物线理论和牛顿对空气阻力的研究,推动了火炮的发展。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在位期间(1611~1632),采取减轻火炮重量和使火炮标准化的方法,提高了火炮的机动性。1697年,欧洲用装满火药的管子代替点火孔内的散装火药,简化了瞄准和装填过程。

17世纪末,欧洲大多数国家开始使用榴弹炮。

18世纪

18世纪,加农炮的身管长增至22~26倍口径。

拿破仑时代,法国士兵对加农炮的保养最好,因此常常能在战斗中占得先机。

19世纪

19世纪中叶前,在炮的制造上,除了海军重炮外,青铜炮和黄铜炮始终以优势压倒了铸铁炮。但是,青铜炮的炮管比较软,在多次发射圆形炮弹时,炮弹以不正圆的方式穿过炮管,容易使它变形,因此青铜不适宜制造重型炮。

现代战争运用


加农炮

二次大战前后,口径在105~108毫米之间的加农炮得以迅速发展,炮身长一般为30―52倍口径,初速达880米/秒,最大射程30公里。

20世纪60年代,炮身长达到40~70倍口径,初速950米/秒,最大射程35公里。

60年代以后,加农炮基本没研制新型号,性能仍保持在60年代水平。同时榴弹炮的性能有了显着提高,能遂行同口径加农炮的任务,因而有些国家已用榴弹炮代替加农炮。

加农炮_加农炮 -主要特点


牛顿加农炮

加农炮是弹道低伸的火炮,属地面炮兵的主要炮种之一。主要用于射击装甲目标、垂直目标和远距离目标。对装甲目标和垂直目标,多用直接瞄淮射击;对远距离目标,则用间接瞄准射击。主要由炮身、炮架、瞄准装置等部件组成。主要特点是身管长(一般为口径的40―80倍)、初速大(通常在700米/秒以上)、射程远(如152―155毫米加农炮的最大射程可达22―35公里)。它是进行地面火力突击的主要火炮。

加农炮射程较其它类型的火炮都远,例如美国175mm自行加农炮,最大射程32.7公里;而口径比它大的203mm榴弹炮,最大射程只有29公里。因此加农炮特别适合于远距离攻击敌纵深目标,也可作岸炮对海上目标轰击。加农炮是一种先进的火炮部队,能够炮轰邻近方格上的敌人部队,削弱它的实力。加农炮没有任何的近距离攻击或防御力,所以一定要派兵守护。此外,加农炮所使用的车轮也使其无法进入高山或丛林中,除非这些地形上具有道路。城市的战略资源贮存区中,必须要有铁以及硝才能生产加农炮。

分类


加农炮

按口径可分为小口径加农炮:75mm以下;中口径加农炮:76―130mm;大口径加农炮:130mm以上。

按运动方式和结构

可分为牵引式、自运式、自行式和运载式(安装在坦克、飞机、舰艇上)加农炮。

使用弹种

包括杀伤榴弹、爆破榴弹、杀伤爆破榴弹、穿甲弹、脱壳超速穿甲弹、碎甲弹、燃烧弹等。

59-1式


59-1式加农炮

59-1式130毫米加农炮是59式130毫米加农炮的改进型,1970年定型,大量装备部队,是我军的

主力加农炮。该炮采用60式122毫米加农炮的炮架;炮闩改为半自动立楔式;反后坐装置由上下配置改为在炮身上方左右配置;摇架由框式改为筒式;增加射击支承座盘,将多孔式炮口制退器改为双室冲击式炮口制退器;增加架尾滚轮;取消炮身推拉器和行军时的前车。该炮采用药筒分装式炮弹,配有杀伤爆破榴弹、杀爆燃榴弹、A型远程杀爆榴弹、B型远程杀爆榴弹、底部排气增程弹、反坦克子母弹、箭式榴霰弹、烟雾弹、照明弹。 59-1式130毫米加农炮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一直是中国炮兵的主力当家炮,装备炮兵师及以后各集团军属炮兵。59-1式130毫米加农炮配用有杀爆燃弹(射程30公里),远程杀爆弹(32公里),底排增程弹(38公里),反坦克子母弹(25公里)等弹药。

美国M-2式


美国M-2式加农炮

美国制造,也称M-2式加农炮。40年代初定型生产的155毫米牵引火炮。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装备部队,

是美军战时最主要的远程重型火炮,用以装备军及集团军炮兵部队之加农炮营(约3-5个)。每营炮12门。战后装备美国、法国、澳大利亚、阿根廷、丹麦、希腊、意大利、日本、约旦、南朝鲜、巴基斯坦、土耳其、前南等国及台湾国民党军。本炮射程远、威力大,但重量太大、机动性差。履带车牵引。早已停产,为M-107式取代。加农炮身管长、初速大、射程远、弹道低伸、变装药号数少,适用于对装甲目标、垂直目标和远距离目标射击。18世纪,欧洲的加农炮炮身长一般为口径的22~26 倍。20世纪20年代,出现了具有加农炮弹道特性的专用火炮。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口径在105~180毫米之间的加农炮得到迅速发展。炮身长为口径的30~52倍,初速达880米/秒,最大射程达30000米。20世纪50~60年代,加农炮发展到炮身长为口径的40~61倍,初速达950米/秒,最大射程达35000米。

59式


59式130毫米加农炮

59式130毫米加农炮。1959年兵器工业部127厂按前苏联M-46加农炮仿制。火炮采用单筒身管,装

多孔式制退器;手动横楔式炮闩;变后坐制退机,液体气压式复进机,两机分别布置在炮身上、下部,均为杆后坐形式;炮架由摇架、上架、下架、大架和防盾组成,大架装有炮身推拉器,行军时,解脱反后坐装置,将炮身后拉,以缩短火炮行军长度;瞄准部分分为方向机、高低机、平衡机、瞄准装置组成,高低机为单齿弧外啮合式,平衡机为气压式,瞄准装置由瞄准具、周视瞄准镜、直接瞄准镜与照明具组成。全重8.5吨,炮班8人,六轮卡车牵引,射速 6-8发/分。最大射程27千米。此后结合了122毫米加农炮和152毫米加榴炮的炮架和结构设计,使得59式的全重减轻了2.1吨,射速提高到8-10 发/分。命名为59-1式。该炮在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时表现出来的性能非常优越,火力猛、射程远、命中精度高、使用可靠,受到参战官兵的赞誉。进入80年代,我军又为130毫米加农炮研制了底排弹、底凹弹、子母弹等多种新弹种,最大射程增加到38千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490103/114679.html

更多阅读

计算机动画的历史及发展前景 动画产业发展前景

计算机动画的历史及发展前景——作者:杨青峰摘要:随着当今科技的迅猛发展,社会的巨大进步,计算机的普及程度也越来越高了。当今计算机已经应用于各种领域,在动画方面的应用也日趋成熟,而且动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了。本文主

水彩画工具及特点 水彩画入门工具

水彩画的工具性能及特点,水彩画是广为普及的一个画种,作为独立的绘画形式,其形成与发展经过了一定的历史过程,世界上第一幅水彩画是出自德国画家丢勒之手,但成为独立画种并兴盛、发展是在英国,至今已有三百年的历史了。水彩画同其他画种一

磁带随身听发展历史及经典产品一 ----索尼篇 索尼随身听经典型号

  谈起随身听,MD,CD,MP3。大部分人都已经不会想到磁带机了,但是恰恰磁带机在这25年来给我们的回忆和对音乐的向往是最原始,最纯洁的。陪在我们身边已经25年了。作为随身听,最早出现的也都是以磁带为载体的。谈到随身听的历史,就不得不提到索

货币及货币理论的发展历史 货币的发展历史

昨读蔡定创先生的《货币迷局》,其中第一部分是关于货币来历及货币理论的发展历史,感觉非常精彩,讲述极其清晰通俗易懂,而且逻辑性很强,通过对货币及其理论发展的逻辑过程进行考察,从中找出了货币的本质属性,颠覆了传统的货币观念,给出了货币

声明:《川菜发展历史及特点 加农炮 加农炮-历史发展,加农炮-主要特点》为网友相对愧疚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