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文化简介 印度文化 印度文化-基本简介,印度文化-主要文化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000年左右,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公元前1500年至前1200年,雅利安人迁入,他们带来了雅利安文化,成为印度教以及印度文学、哲学和艺术的源头,开始了恒河谷地文明。恒河,从喜马拉雅山起步,走过一个被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和印度洋环抱的亚洲半岛,滋润了这一方土地,也孕育了一片光辉灿烂的文明,成为一个国度的“圣河”。

印度文化_印度文化 -基本简介

历史地位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000年左右,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公元前1500年至前1200年,雅利安人迁入,他们带来了雅利安文化,成为印度教以及印度文学、哲学和艺术的源头,开始了恒河谷地文明。约公元前6世纪,出现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大种性,为奴隶制度的萌芽时期。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是印度文化史上灿烂的阶段,形形色色的哲学流派和社会理论蓬勃涌现,产生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

历史沿革

公元前325年,形成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入侵,带来了伊斯兰文化。16世纪欧洲殖民主义开始进入印度。1600年英国建立东印度公司,对印度进行经济掠夺。1849年英占领印度全境,开始了残酷的殖民统治。1947年8月15日印度宣布独立,成立自治领。1950年1月26日宣布成立印度共和国,但仍为"英联邦"成员国。

印度文化_印度文化 -主要文化

印度文化在世界上曾经产生过巨大影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印度文化具有十分鲜明而又强烈的宗教性、多样性和包容性。印度文化没有很大的扩张性,但也抵制任何外来文化的入侵。印度早期虽然有许多国王将佛教作为国教,后来被信奉伊斯兰教的蒙古和突厥王公所统治,近二百年来又被信仰基督教的英国作为殖民地,但每个统治者走后,印度又恢复印度教传统。伊斯兰文化对印度进行了几百年冲击,同化了巴基斯坦和孟加拉两片土地,没有能撼动印度主体文化。

印度是个宗教国家,历史上曾先后产生并流行多种宗教,对其他主要的世界宗教如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等也拥有广泛的信徒。多种宗教在印度的长期共存和印度人民对宗教的虔诚信仰,形成了印度文化浓郁的宗教性。宗教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国家政治法律的制定,人的道德观念的形成,以及各民族传统的风俗习惯,也都是在宗教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宗教也融入印度的文化之中,其民族语言、文学、艺术、音乐、舞蹈、雕刻等等更是以宗教为中心。

在印度文化体系中不难看出其他文化成分如希腊文化、伊斯兰文化、波斯文化、英语文化和中国文化的特点。形成印度文化多样性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历史上的外族入侵,二是和平方式的文化交流。此外,印度有数以百计的民族和众多的部落,这些民族和部落都有自己的语言、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因此,印度文化就是在不断吸收异族文化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呈现出举世罕见的多样性。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印度对所有的外来文化均采取兼容并蓄的方式,所以,印度所有的不同类型的地域文化、语言文化和宗教文化里,既或多或少地保留着各种不同的外来文化成分,又与外来文化融为一体。

印度的文化简介 印度文化 印度文化-基本简介,印度文化-主要文化

印度文化_印度文化 -饮食文化

印度人口约12.1亿,占世界第二位。印度属于多民族国家,而且还受到中国及西洋文化的影响,根据地区和宗教饮食种类繁多。例如:北印度受到莫卧儿帝国的影响吃肉类,但是南印度却坚持传统的素食主义。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差距渐渐缩小,但是印度有很多为素食主义者准备的菜单,而且饭店也分为素食主义者(Vegetarian)饭店和非素食主义者(non Vegetarian)饭店,部分饭店还把座位分开。

贫困阶层的人们不仅是因为过教原因,而是由于经济原因吃素食的较多。印度人互相尊重对方的宗教情感并避免吃牛肉或猪肉,所以鸡肉料理和羊肉料理非常发达。

提到印度饮食就会想起咖哩,但是像我国的咖哩哪儿都没有。印度的做法与我国大不相同,他们在肉或素菜中只选择一种做咖哩。

例如:Mutton Curry是将调料放入切好的羊肉里做的传统肉类料理,不放任何蔬菜,只放放各种调料做得稠一点,将这些作为菜肴吃饭或吃烤肉,即做为主食的菜肴吃得有点稠的料理叫做咖哩。

印度文化_印度文化 -发展历史

已知的最古老的印度文明是公元前第三千纪的印度河流域文明,通常以其代表遗址所在地哈拉帕(在西旁遮普)命名,称为哈拉帕文化。哈拉帕文化是一个分布范围非常广大的文明,在时间上大致与古代两河流域文化及古埃及文化同时。这一文化在达到相当发达和成熟的情况下,由于至今不明的原因而衰落以至最终彻底消失。取代哈拉帕文化的是由西北方进入印度的雅利安人带来的新文化体系,这一文化(有时以其圣典的名字称为吠陀文化)是古典印度文化的起源。吠陀一词的意思是知识,是神圣的或宗教的知识,中国古代曾将这个词译为“明”或“圣明”。吠陀是包括有大量的各种知识的宗教文献,是在很长的时期中由多人口头编撰并且世代口传下来的。早期吠陀时代的历史几乎完全无从考查;梨俱吠陀描述这一时期。雅利安人的主要活动是祭祀、迁徙和对土著居民(可能是达罗毗荼人)进行征服。雅利安人在这时的主要祭祀对象是代表自然力量的因陀罗、阿耆尼诸神。《沙摩吠陀》,《耶柔吠陀》,《阿闼婆吠陀》产生较晚,被称为“后期吠陀”。在后期吠陀产生的时代,雅利安人的文化相较以前有了很大发展;他们从早期主要居住的旁遮普移入恒河流域地区。种姓制度在这时大概已经出现。崇拜梵天、毗湿奴、湿婆三大神的婆罗门教代替了敬奉自然神灵的早期吠陀信仰,这种宗教的一个显着特点是抬高祭司阶层(婆罗门)的地位。往世书和印度大史诗描述这一时期雅利安人分成不同的部落集团,而且人民中已经有被称为“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480103/111085.html

更多阅读

龙山文化高脚杯的文化内涵 龙山文化红陶鬹

山东龙山文化距今约4500年,代表性器物是“蛋壳陶”高脚杯。考古学家一致认定其陶艺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地步。可惜考古学家的认识仅此而已,对高脚杯的文化内涵至今无人提及,没有过探究,可以说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种高脚杯不是实

李白饮酒诗的文化内涵及积极意义 李白的饮酒诗

翻阅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有许多著名作家写有不少脍炙人口的饮酒诗篇,其中曹操的《对酒当歌》、陶渊明的《饮酒诗》二十首、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醉时歌》、陆游的《楼上醉歌》、苏轼的《水调歌头》等,都是流传后世的不朽之作。但

声明:《印度的文化简介 印度文化 印度文化-基本简介,印度文化-主要文化》为网友我乃四叶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