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鸡的尾巴像什么 孔雀的尾巴像什么

孔雀的尾巴像什么

孔雀尾巴的美丽,是不用怀疑的。 孔雀开屏,是人们观赏孔雀时最希望看到的一幕。名噪一时的《雀之灵》,舞蹈演员杨丽萍身着一袭孔雀尾花长裙,在空灵的灯光中起舞,回风舞雪,仪态万方,更是极尽了孔雀的形象之美。

孔雀的尾巴美则美矣,但从生物学的角度讲,这条尾巴实在大而不当。由于过于长大,孔雀起飞时就显得十分困难,飞行的速度也慢;降落时,由于不便藏于枝叶之间,只好落在枝干稀疏的地方,成了天敌容易袭击的对象。既然如此,孔雀的尾巴为什么没有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进化掉呢?动物学家的研究揭开了谜底,原来雄孔雀的尾巴是展示给雌孔雀看的,只有又长又大又美丽的尾巴,才能得到异性的赏识,才能得到配偶权。正如人类社会所说“男人是由女人塑造的一样”,追求对象的好恶决定了孔雀的尾巴只能越进化越大越美丽。

汽车和孔雀有些相似,它的发展和变化轨迹,就是一部由“追求对象的好恶”来塑造的历史。在它被追求的对象―――消费者塑造的过程中,消费者的文化诉求有时候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提到文化,我们觉得它仿佛是一个比较虚的东西,但它却是一个民族的内核,几乎浸洇着一个民族的每一根神经。你可以身上穿着洋装,嘴里吃着麦当劳喝着可口可乐,但你的价值观、审美情趣,以至思维习惯,却一定是本民族的。这是因为,一个民族的文化,是经过上千年沉淀形成的,它体现在一个民族的饮食、建筑、服饰乃至世界观的各个方面,它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可以说全盘西化了,但本民族的文化,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更加强化了。这可以从日本的绘画艺术、戏剧艺术、建筑艺术,以及汽车设计中得到体现。

我们说美国的轿车个头大,这和美国人以大为美紧密相关;德国车外形保守,但工艺精细,这和德国人严谨保守的作风是相一致的;而日本人造的车,则秉承了东方人的审美情趣,以白为美,以柔为美,内饰多用浅色,车身线条处理得柔和圆滑。凡此种种,都是本民族文化在汽车设计中的体现。

我们现在强调自主开发,往往从技术层面上讲得多,而从文化层面上讲得少。要知道,从文化层面进行思考,比从技术层面更全面更深刻。我们的设计师不仅应该是技术专家,更应该是中国文化的大家。世界著名设计师贝聿铭,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他了解世界先进的设计理念,更具备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因此他设计的香山饭店、北京西单中国银行大厦和苏州博物馆,既是世界的也是中国的,成为富有民族特色的典范之作。同理,我们的汽车设计师,也应该具备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舍此不能设计出富有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汽车。

现在引进的一些车型,无论美国的还是德国的,或是日本的,都与中国人的审美情趣有些距离,这就为中国的汽车设计师留出了足够的创造空间。那末,哪些文化因素值得我们考虑呢? 作为门外汉, 我觉得中国人有勤俭的美德,像日本人那样把轿车的寿命设计为5年,像美国人把轿车设计得那样高油耗,那样宽大,就不适合中国人。因为中国人刚刚进入小康,不会三五年后马上就换辆新车,当然那些腰缠万贯的大款除外。再比如,中国人性格内敛,处事平和,在外形设计上就不宜过分张扬。还有,中国人以和为贵, 以婉约为美,内饰的设计就要细致温婉,等等。

“追求对象的好恶”使得孔雀的尾巴越来越漂亮,中国消费者的文化诉求也一定会促使富有中国特色的轿车尽快诞生。

孔雀为什么长着大尾巴

我们一想起孔雀,首先想到的是那又长又大美丽的尾羽,其实这是雄孔雀的性征。为什么雄孔雀要长这么好看的大尾巴?似乎连小学生都知道答案:为了吸引雌孔雀。但是答案并非如此简单。首先注意到这个问题的复杂性的是达尔文。长一个鲜艳的大尾巴对孔雀的生存一点也没有好处,甚至有很大的坏处,它要浪费很多能量,妨碍孔雀的活动,容易被天敌发现和捕捉到。根据达尔文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这种对生存不利的特征应该被淘汰掉才对。但是为什么雄孔雀,以及许多种类的雄鸟都会进化出这些不利于生存的第二性征呢?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达尔文又提出了性选择学说。他认为,虽然雄孔雀的大尾巴对生存不利,但是由于雌孔雀喜欢挑选长着美丽尾巴的雄孔雀为配偶,这种繁殖优势弥补了大尾巴的生存劣势。一代又一代选择的结果,导致雄孔雀都具有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硕大美丽的尾巴。达尔文把这种现象称为雌性选择。正是由于雌性的选择,使得鸟类成了被达尔文诩为“所有的动物中最有美感”的动物。

但是,即使是独立发现自然选择机理的华莱士也表示不敢苟同达尔文的这个解释。他认为雄性如果仅仅通过华而不实的宣传来欺骗雌性,未必能够真正经受自然选择的严酷考验。后来的许多生物学家也认为没有足够的证据认为雌性在对雄性作出选择。

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在达尔文提出这个假说一百多年以后,有生物学家做实验对此做了验证。实验的设计其实很简单。把一些雄鸟的尾羽剪短,再把剪下来的部分粘到另一些雄鸟的尾羽上,人为加长后者的尾巴。结果发现,尾羽的长度对雄鸟的求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例如,正常雄燕从飞到繁殖地到找到配偶平均要花8天,那些尾羽剪短的要花上12~13天,而尾羽加长的只需要3天左右。达尔文的假说被证实了。

但是,达尔文留下了一个问题没有回答:为什么雌性会这么“变态”,偏偏去选择这些对雄性而言有害无益的性征?

首先试图回答这个问题的是达尔文之后最重要的进化生物学家之一、英国人费歇。他的思路是这样的:雄性第二性征在萌芽阶段对雄性的生存其实是有益的,例如,稍微长一点的尾羽可能有助于在风中稳定地飞翔。一开始,有些雌鸟碰巧喜欢长尾巴的雄鸟(当然还有些雌鸟喜欢短尾巴的,或者对尾巴的长短不感兴趣),这样它们的后代就同时有长尾巴和喜欢长尾巴这两种基因。由于这时候的长尾巴有生存优势,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长尾巴的基因在群体中保留、传播开来,喜欢长尾巴的基因也沾光跟着保留、传播。最后,所有的雌鸟都具有了喜欢长尾巴的基因,她们全都选择长尾巴雄鸟为偶。她们对长尾巴的喜欢只是“单纯”的喜欢,越长越好,并不考虑长尾巴雄性的生存优势,因此雄性的尾巴被越选越长,长到对生存有害无益,出现了失控。

另一位英国生物学家汉密尔顿认为,长尾巴并非失控的结果,而是雄鸟在向雌鸟炫耀自己有好的基因:你看,我身体多么健康,这么笨重的尾巴我都负担得起!我身上没有寄生虫(如果有寄生虫羽毛就会黯淡无光甚至脱落),放心,我不会把寄生虫传给你和我们的儿女,而且,我天生对寄生虫特别有抵抗力,我们的儿女也会像我一样!

公鸡的尾巴像什么 孔雀的尾巴像什么

对燕子的研究发现,尾巴长的雄鸟身上寄生虫确实比较少,它们的后代也比较不容易感染寄生虫,表明尾巴长的雄鸟确实对寄生虫有可以遗传的抵抗力。而且雌鸟对雄鸟尾巴的偏好,不仅是越长越好,而且是越对称越好。对称性是基因良好的表现,如果有遗传缺陷,就会影响发育,从而破坏对称性。“越对称越好”符合好基因假说,但是并未否定失控假说。

对失控假说的否定来自一个意外的发现:雄燕的尾巴越长的,也越对称。为什么这很意外呢?因为一般来说,某个器官(比如说燕子的翅膀)越偏离正常值,就会越不对称。尾巴越长反而越对称,这不是失控假说所预测的。在失控假说看来,雌燕只是单纯地选择雄燕的尾巴长度,因此尾巴越选越长,也应该像其他器官那样越来越不对称。这种尾巴长度和对称性的相关性正是好基因假说所预测的。它表明这些长尾巴的雄燕同时拥有异常优良的基因,因此在尾巴很长的情况下仍然能够维持对称性。

孔雀和燕子一样,雄性尾巴越长,也越对称,表明是好基因在起作用。但是,别的物种,比如雉鸡,却是作为雄性第二性征的鲜艳羽毛越大,越不对称,表明是失控在起作用。现在看来两种假说都正确,只不过适用于不同的范围:如果一种雄鸟拥有许多种不同的装饰品(比如羽毛的颜色、大小等等),那可能是失控的产物;而如果他只有一样勾引雌鸟的法宝(比如尾巴的长度),那是在炫耀他的基因。

孔雀的美丽尾巴

不管是在逛公园还是动物园,人们都喜欢看各种各样的动物,不少人更喜欢看孔雀的美丽尾巴。

据说在很久很多久以前,美丽的花仙子来到了茂密的大森林,想为动物们整整容,修修身,于是,花仙子真诚地说;“动物朋友们,我叫花仙子,你们长得已经挺好看了,但是我还想给你们免费美美容,你们说,可以吗?”话音落了许久,还不见一只动物主动找花仙子美容。这时,一只顽皮的松鼠蹦蹦跳跳地来到了花仙子的面前,指着大黑熊说:“花仙子,你看大黑熊多胖呀,它那大长脸多难看呀,黑毛看上去脏兮兮的,快给它美美容吧!“不知怎么搞的,小松鼠说的话被旁边的大黑熊听见了,大黑熊生气地说:“去去去,说我丑,你年长颈鹿,它那大长脖子,那才叫难看呢,花仙子,你快去给它美美容吧!”长颈鹿听见大黑熊说自己的坏话,当然恼羞成怒,非常气愤地说:“花仙子,乌鸦最丑了,人们都管它叫‘黑老蛙’,快给它美美容吧!”乌鸦听了很自信地说:“我乌鸦既能说会道,又能远走高飞,你有这样的本事吗?”说完,就飞走了。

正当动物争论不休的时候,孔雀不紧不慢地走过来,不好意思地说:“花仙子姐姐,人们说我最美丽了,但是,我觉得自己还不够美丽,请你把我的尾巴变得再漂亮些。”花仙子高兴地立刻施展魔法,不一会儿,孔雀的尾巴变得更加异常美丽。

不爱美容的动物们看到孔雀的尾巴变得那么美丽,他们一个个后悔莫及,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再看看孔雀,欣赏的人越来越多了!

孔雀的尾巴怎么了

雄孔雀长着漂亮的大尾巴,作用是什么呢?经典解释说是为了吸引异性。但长尾巴付出的代价也很大,消耗能量,容易被天敌发现。

达尔文提出了性选择学说,认为雄性个体的生存能力再强,如果不能获得雌性的芳心,也就无法获得交配权,做不了爸爸,只好孤老终身了。而长尾巴的雄孔雀虽然不利于个体存活,但它能得到女友,就会儿孙满堂,长尾巴对自己不利,但在儿孙中却被大量地保留下来了。

疑问来了,难道雌孔雀们就不产生喜欢短尾巴的“良好”嗜好,让老公能活得长久点?一旦出现了这样的贤妻,有优势的短尾巴基因就会占领整个种群,从此长尾巴消失了,哦不,应该说像如今长这么长的尾巴的孔雀,就根本不会出现在生物进化史上。

但它出现了,还占据了种群的绝对优势。华莱士也不同意这种解释。

可历来的实验却表明,长而漂亮尾巴确实对异性有吸引力,这样的结果确实是妻子的“变态”嗜好所造成的。

一种新奇的说法就这样产生了:稍长一点的尾巴对飞行有好处,也不算笨重。只要对存活有好处,妻子的嗜好就算正常。但后来妻子的嗜好稳定地遗传下来后,变本加厉了,失控了,于是雄性为了取悦老婆,让儿孙们的尾巴更长了。长啊,长啊,长成现在这个样子了。

这……这有点过分了吧?

于是另一种说法产生了:英国生物学家汉密尔顿认为,老婆的嗜好并非失控,而是长有漂亮尾巴的雄孔雀的基因也比较健康,孔雀老婆的这种嗜好对遗传优良基因有好处。

这也是为了吸引异性,即这两种假说都是在性选择学说的框架下展开的。为了健康,宁可与天敌作斗争!为了后代健康,宁可牺牲自己!多么伟大的父爱啊!

如果因优良基因而获得的种群好处能抵抗由此产生的不利因素,那雌孔雀的这种要它男友性命的嗜好也不算是不良嗜好了。

最后,“基因炫耀假说”和“失控假说”都没有被否定,也没有被完全确定下来,就这么的“假说”着,它们的基础都是“为了老婆的嗜好”,即性选择学说。

峰回路转,哦不,是学说灾难!

2008年4月,《动物行为学》杂志上报告了一项研究结果:日本东京大学的动物行为学家Mariko Takahashi的研究小组试图证明这些结论,然而在观察了268对交配的印度孔雀(Pavo cristatus)后,研究小组却依然无法确定任何一种遗传特征是雌孔雀所喜爱的。他们发现,在印度孔雀的野生种群中,雌性并没有表现出这种偏爱。

老婆不偏好长尾巴了,你还消耗生命跟我玩这一套,你自己找死,不要怪孔雀家族的女性们了。但奇怪的是,这群印度男孔雀们并没有死绝,活得好好的。

进化论的经典解释,就这样走进了迷糊中。真是:证明一百次,不如否定一次。

早期的很多进化“理论”大都产生于思辨,即根据事实套上“理论”,并且此“理论”不用数学公式,不用形式化来描述,而是用通俗的“说理性质”的语言描述,缺乏严密的逻辑。虽然初读该“理论”,认为思路严密,说理充分,但绝不是逻辑严密。

如今随着化石挖掘、生物实验、基因理论、分子生物学等发展,思辨性质的理论被大量质疑和重新验证,进化论也经过多次改版,更趋完善,在进化的框架内出现了各种新的学说。但与其他的现代科学理论相比,进化论的框架还是太松太松,需要未来科学家为它加砖添瓦。

正在想下一篇,写人脑的困惑,或是……唉,看看再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460103/105847.html

更多阅读

闪闪的星星像什么 闪闪的星星像什么造句

语文课本里有一项是《我会说》弯弯的月亮像()蓝蓝的天空像()闪闪的星星像()儿子填的分别是“小船”、“海洋”、“宝石”。前两个空我们大人也是这么想的,第三个,闪闪的星星像什么好呢?大家有不同的答案,爸爸说像“珍珠”、姥姥说像“眼

第45节:生气的时候,我们看起来像什么

系列专题:《受益终生的快乐圣经:不抱怨的智慧》  生气的时候,我们看起来像什么  生气的时候,我们是什么样的?你想过这个问题吗?拿出镜子,看一看,就知道了。生气的时候,没有可爱、快乐、祥和,有的只是一张紧绷、变形、看起来令人憎恶的脸

老师的身影像什么 老师的话像什么

《老师的话像什么》好句子大全老师的话像什么老师那深深的温暖的和海水一般的爱从我的鼻子、耳朵、嘴鼓进我的身体里。听见翠泠泠的声音。我睁开眼睛。就能看见老师手上的粉笔灰漂浮了起来。凝成一颗一颗的光亮的精灵。照亮我学会

兔子的尾巴有什么用? 鸭子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鸭子的尾巴有什么作用?鸭子的尾巴是帮助它们保持身体平衡的,它的尾巴可以分泌很多油,它通过嘴巴将油涂抹在厚密轻巧的羽毛上,使羽毛不会被水弄湿,里面始终留有空气,这样就可以浮在水面上就是这个作用。鸭子的尾巴有什么作用?鸭子的

壁虎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松鼠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松鼠的尾巴有什么作用?1、松鼠尾巴收拢,像笤帚,可以扫地2、松鼠尾巴张开,像降落伞,可以安全落地3、松鼠尾巴翘起,像小帆,可以帮助游水4、松鼠尾巴盖在身上,像棉被,可以御寒保暖5、最近科学家发现,松鼠把摆动尾巴的变化,当做它们互相交流

声明:《公鸡的尾巴像什么 孔雀的尾巴像什么》为网友逾寸丆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