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作性嗜睡病 发作性嗜睡病怎么办

发作性嗜睡病怎么办

发作性嗜睡病(Narcolepsy),又名猝睡症、渴睡症,是一种睡眠障碍,与睡眠机制相关的异常。最早是由美国史丹佛大学的附属医院发现。

编辑本段概述

病人普遍在日间有无法用意志控制的渴睡情况出现,一天可能好几次,有时更会在没有预警之下(连病者也不知道)而突然昏睡或猝倒。而且跟夜间的睡眠时间无关。而摔倒是因为对肌肉控制能力的短暂性丧失。时间可以从几秒到长达几分钟。这段时间,患者的意识完全清醒却连一根手指头都动不了。这种失去肌肉控制能力的症状的原名是Cataplexy,是嗜睡症的附带症状。通常出现在患者情绪突然转变的时候,比如笑,生气,惊讶或害怕。这种病遍及世界各地,不分年龄种族。但很多学生往往被误认为是爱在上课时睡觉的顽皮学生,而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及治疗。而成年患者却容易把这种病的症状误解成压力或睡眠不足。

这种病的特点是患者会在很短的时间进入看上去像深度睡眠的阶段。一般人需要一个半小时左右从轻度睡眠进入到深度睡眠,而患有此病的人可能只需要一分钟甚至更短。而患者的夜间睡眠大多间断而且容易醒来。所以大脑才会在白天自动进入睡眠状态。患者睡着的速度跟醒来的速度都可以快得惊人,而醒来几秒钟之内可能会意识模糊不清。而且大部分患者的梦都丰富多彩而且自己会记得多数的梦。甚至可以在睡着几秒钟之内就做一个梦,所以也有人称之为梦境一般的幻觉。

编辑本段病因

目前这种病的真正原因还不得而知。现在所发明出来的药也只是用来治疗症状而不能治本。安排每天固定的小睡时间可以大大降低无法预料又无法控制的瞌睡发作的可能。

编辑本段中医

目前现代医学对本病没有很好的办法。多采用心理治疗加小剂量的精神兴奋药物。我诊所根据祖国医学理论,辨证论治,用纯中药治疗本病,上百例取得非常良好的疗效。嗜睡症与发作性睡病的治疗是相同的,因为两种疾病的中医病机大体相同既多是由中气不运所引起的,中气即是脾胃之气,祖国医学有脾困人则困之说。还有因为“阳”主动,“阴”主静。所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时也会出现嗜睡症与发作性睡病。《灵枢寒热病》篇说:“阳气盛则,嗔目,阴气盛则瞑目”说明了嗜睡症的病理主要在於阴盛阳衰。《脾胃论肺之脾胃虚论》“脾胃之虚怠惰嗜卧”《丹溪心法中湿》:“脾胃受湿,沉困无力,怠惰嗜卧”。亦有病后或高龄阳气虚弱,营血不足困倦无力而多寐者。

编辑本段中医分类及建议治疗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不分时间、地点、场合的睡眠发作综合症,患者在走路、吃饭、工作时不能自控地睡眠,可伴有猝倒症、睡眠瘫痪和催眠期幻觉等。诊断本病的依据为:①体检无异常发现;②临床脑电图正常;③白天发生短暂的自动症行为或遗忘;④入睡时间短暂(不足5分钟),入睡时出现眼快动睡眠期;⑤排除原发性睡眠增多症,此病无发作性。其中③、④条是诊断本病的关键。

本病病因不明,临床医学主要用兴奋剂如利他灵等,但收效不佳,且易产生耐药性和副作用。中医将本病归於“多寐”、“嗜睡”、“善眠”等范畴。可从以下几方面治疗。

痰湿困脾型

多见於形体肥胖之人,胸闷、纳呆、大便不爽,痰多泛呕、口中粘腻,身重嗜睡舌苔白腻脉孺缓。治疗原则:燥湿健脾豁痰开窍。方药:“醒脾开窍汤”加竹茹、半夏等。

脾气不足型

多见於病后或高龄之人,神疲乏力、腹胀食少,食后困倦嗜睡,少气懒言,形体消瘦或肥胖、浮肿等,舌淡苔薄白,脉虚弱。治疗原则:益气健脾。方药:“醒脾开窍汤”加人参 、白术、黄芪等。

肝郁脾虚型

长期忧愁思虑精神萎靡不振头昏欲睡多梦时有两胁不适,纳呆食少,大便不利或腹痛泻泄,泻后痛减,舌苔薄白或稍腻,脉玄细或涩。治疗原则:舒肝健脾开窍。方药:“醒脾开窍汤”加柴胡、党参、枳壳等。

气血两虚型

面色萎黄无华或淡白,纳呆食少,神疲乏力,心悸多梦、气短懒言,或有自汗,头晕目眩,舌淡嫩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治疗原则:益气养血醒脾开窍。处方:“醒脾开窍汤”加黄芪、当归、人参等。

湿浊蒙蔽型

头重如裹,口干粘不思饮水,胸闷不饥,二便不利,舌苔厚腻。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头为诸阳之会,若被湿浊蒙蔽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则困倦嗜睡。治疗原则:芳香化浊醒脾开窍。处方:“醒脾开窍汤”加佩兰、苍术、白寇等。

肝胆实热型

以本病特征加精神昏愦,胸胁满闷,口苦口干,或痰多,舌边红,苔黄,脉弦数或弦滑为主症。宜清胆泻热,用蒿芩清胆汤(青蒿、黄芩、竹茹、法半夏、赤茯苓、枳壳、陈皮、碧玉散)。若兼见两目红赤、咽干溲赤等,则改用龙胆泻肝丸;若痰热偏重者用温胆汤加胆南星、鲜竹沥等。

脾气困顿型

以本病特征加四肢乏力,脘腹胀满,食入益困,语言低微,或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细缓或沉细弱为主症。当益气健脾,以解脾困,方用六君子汤加味(党参、炒白术、陈皮、法半夏、茯苓、炙甘草、建曲、广木香、石菖蒲)。

心脾两虚型

以本病特征加心神恍惚,失眠健忘,面色萎黄,少气懒言,纳呆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或细缓为主症。宜补益心脾,用归脾汤加减(党参、炒白术、黄芪、当归、炙甘草、炙远志、生枣仁、广木香、桂元肉、生姜、大枣、石菖蒲)。

肾气虚弱型

以本病特征加腰膝酸软,精神疲惫,少腹拘急,小便清长,思维迟钝,记忆力减退,舌淡,苔薄白,脉沉细为主症。宜补益肾气,用肾气丸加味(生地黄、丹皮、泽泻、茯苓、山药、山芋肉、桂枝、附片、石菖蒲、郁金)。若偏阴虚者,选用六味地黄丸或左归丸;偏阳虚者,用右归丸等。

瘀血停滞型

以本病特征加面色晦暗,舌暗红或青紫或鲜红,脉沉涩或沉迟为主症。宜补血活血,用桃红四物汤加味(熟地黄、当归、川芎、白芍、桃仁、红花、郁金、黄芪、鸡血藤),若化热者加黄芩、丹皮、忍冬藤。

暑湿伤气型

夏季以本病特征加四肢困倦,纳呆胸满,身热自汗,头痛口渴,大便稀溏,小便短赤,苔腻脉虚等为主症。宜清暑益气,用《脾胃论》清暑益气汤加减(黄芪、苍术、升麻、西洋参、炒白术、陈皮、建曲、泽泻、麦冬、当归、炙甘草、青皮、白芷)。

发作性嗜睡病的中医治疗

1、湿邪困脾型

以本病特征加头昏身重,脘痞纳呆,或恶心欲吐,口粘而干,神倦不爽,面色晦滞,或眼睑沉重,或大便溏薄,舌淡或暗红,苔白腻或厚,脉缓或濡为主症。治宜芳香化浊,燥湿醒脾,用藿朴夏苓汤加减(藿梗、厚朴、法半夏、赤茯苓、杏仁、薏苡仁、白蔻仁、豆豉、泽泻、建曲、佩兰、广木香),化热者加猪苓、滑石。若湿聚生痰,痰浊壅盛者,改用二陈汤加味。

2、肝胆实热型

以本病特征加精神昏愦,胸胁满闷,口苦口干,或痰多,舌边红,苔黄,脉弦数或弦滑为主症。宜清胆泻热,用蒿芩清胆汤(青蒿、黄芩、竹茹、法半夏、赤茯苓、枳壳、陈皮、碧玉散)。若兼见两目红赤、咽干溲赤等,则改用龙胆泻肝丸;若痰热偏重者用温胆汤加胆南星、鲜竹沥等。

3、脾气困顿型

以本病特征加四肢乏力,脘腹胀满,食入益困,语言低微,或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细缓或沉细弱为主症。当益气健脾,以解脾困,方用六君子汤加味(党参、炒白术、陈皮、法半夏、茯苓、炙甘草、建曲、广木香、石菖蒲)。

4、心脾两虚型

以本病特征加心神恍惚,失眠健忘,面色萎黄,少气懒言,纳呆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或细缓为主症。宜补益心脾,用归脾汤加减(党参、炒白术、黄芪、当归、炙甘草、炙远志、生枣仁、广木香、桂元肉、生姜、大枣、石菖蒲)。

5、肾气虚弱型

发作性嗜睡病 发作性嗜睡病怎么办

以本病特征加腰膝酸软,精神疲惫,少腹拘急,小便清长,思维迟钝,记忆力减退,舌淡,苔薄白,脉沉细为主症。宜补益肾气,用肾气丸加味(生地黄、丹皮、泽泻、茯苓、山药、山芋肉、桂枝、附片、石菖蒲、郁金)。若偏阴虚者,选用六味地黄丸或左归丸;偏阳虚者,用右归丸等。

6、瘀血停滞型

以本病特征加面色晦暗,舌暗红或青紫或鲜红,脉沉涩或沉迟为主症。宜补血活血,用桃红四物汤加味(熟地黄、当归、川芎、白芍、桃仁、红花、郁金、黄芪、鸡血藤),若化热者加黄芩、丹皮、忍冬藤。

7、暑湿伤气型

夏季以本病特征加四肢困倦,纳呆胸满,身热自汗,头痛口渴,大便稀溏,小便短赤,苔腻脉虚等为主症。宜清暑益气,用《脾胃论》清暑益气汤加减(黄芪、苍术、升麻、西洋参、炒白术、陈皮、建曲、泽泻、麦冬、当归、炙甘草、青皮、白芷)。

引起嗜睡的因素有哪些

1、最常见的原因

夜间睡眠差,或睡眠时间过短,或有睡眠呼吸暂停,即睡觉时打呼噜,并有呼吸间歇现象,影响了睡眠质量;时间长了使生物钟紊乱。疲乏、嗜睡,伴有头晕、头脑不清,可能是早期神经衰弱的一种表现。

2、营养不足,能量摄入降低。

营养不足容易导致困乏爱睡。补充蛋白质,会使嗜睡好转。另外还有一种是发作性睡病,发作性睡病多在青春期以后起病,主要症就是白天嗜睡,表现为不分时间、地点犯困,如与客人谈话、或在工作中,都会有睡眠发作,发作性睡病一般不会引起其他器质性病变。

3、其他原因

(1)老年嗜睡症并不少见,引发老年嗜睡症的因素较多,环境因素、身体因素、药物因素、脑部因素等等都是常见原因。

(2)青少年或中青年肥胖、体重超重也会引起白天过度困倦;

(3)抑郁症,可能是白天过度困倦的主要诱因,抑郁症患者,白天感到过于困倦的几率是正常水平的3倍。

(4)糖尿病,白天过度困倦与糖尿病关系密切。糖尿病出现日间嗜睡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近2倍。甲状腺机能减退,甲状腺患者由于基础代谢低,常有嗜睡的表现。

(5)最新统计,世卫组织:12国儿童接种甲流疫苗后患上嗜睡症。当地儿童在接受了甲型流感疫苗注射后患上嗜睡症,患者突然昏睡的概率比未接受注射者高出9倍。

乏力嗜睡是怎么回事

身体出现乏力、嗜睡的症状,可能和气虚、肾虚有关。气虚如何调理?

一、乏力嗜睡是怎么回事

日常生活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非常容易疲劳嗜睡,总是感到精神不济、健忘等。一般地,人们总是把容易疲劳嗜睡的情况归因为睡眠不足。专家表示,在很多时候,容易疲劳嗜睡并非只是睡眠不足那么简单,而可能是某种疾病的征兆。

1.气虚

气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少气懒言、全身疲倦乏力、声音低沉、动则气短、易出汗,头晕心悸、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虚热,自汗,脱肛,子宫下垂,舌淡而胖,舌边有齿痕,脉弱等,此为功能减退,不一定有病,气虚者需补气。

2.血虚

血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苍白,唇爪淡白,头晕乏力,眼花心悸,失眠多梦,大便干燥,妇女经水愆期、量少色淡、舌质淡、苔滑少津,脉细弱等。

3肾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410103/89980.html

更多阅读

窦性心律不齐不是病? 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律不齐不是病?——简介由于心脏有精致而完整的传导系统,在正常情况下,窦房结发出的搏动频率主宰整个心脏的跳动,为心脏跳动的主导节律,称之为窦性心律。而实际上窘窦性心律不齐本身并不是一种病,下面就来详细解析下!窦性心律不齐不

如何预防月经性哮喘的发作 哮喘发作

?  有些女性哮喘患者,每到月经前或月经期就会哮喘发作,真叫人感到莫名其妙,医学上把这些哮喘称为“月经性哮喘”。月经性哮喘可发生于月经前,也可发生于月经期。那么,如何预防月经性哮喘的发作?  如何预防月经性哮喘的发作?这类哮

得了发作性睡病怎么办? 发作性睡病中医治疗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经常在白天会不由自主地进入睡眠状态,这是发作性睡病的典型表现。专家表示,人们普遍比较重视失眠问题,但对于嗜睡症的表现如发作性睡病却缺乏关注。其实,发作性睡病是一种比较严重的,也是比较危险的一种疾病,很容易引起

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治疗

【肝性脑病】基本概述:肝脏是人体重要的解毒器官。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各种有害物质都必须经过肝脏的解毒处理,生命得以维持。当严重的肝病(如肝硬化、急性肝炎、肝癌)引起的代谢紊乱,肝解毒功能严重损害,使中枢神经系统中毒发生昏迷,称为

声明:《发作性嗜睡病 发作性嗜睡病怎么办》为网友小黑君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