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报社 文化艺术报

文化艺术报社 文化艺术报
《文化艺术报》是陕西省文化厅主办的文化专业性报纸。其前身是陕西省文化局办的《陕西文化报》,1958年1月1日创刊。这份4开4版的周报向全国公开发行1年多,后因经费紧张改为月刊杂志《陕西文化》。1985年1月16日,时隔27年的《陕西文化报》又以《文化周报》创刊出版,4开4版,周报。1987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对全国报刊进行注册登记,由于陕西省的《文化周报》同安徽省的《文化周报》同名并注册时间稍后,故于1988年1月16日更名为《文化艺术报》,仍为4开4版周报,全国政协副主席方毅为报纸题写了报头。

地址:西安市西一路213号。

《文化艺术报》是主编和总编负责制。1958年《陕西文化报》初创时,谷岗任主编;1985年至1989年,张户惠、孙豹隐先后任主编、总编,舒明义任副总编。报社为县级单位,设有编辑部、发行部、公关广告部。正式在编人员8人,聘用3人。邮局发行量稳定增长。1989年在全国报刊发行普遍下跌情况中,报纸递增了40%。《文化艺术报》的足迹已遍及全国30个省区,并发行到苏联、日本、新加坡、香港等8个国家和地区,总发行量平均6.4万份。为了解决办报资金短缺的困难,1988年7月报社在海南设置了办事处,积极开展以文养文活动,为弥补报纸亏损起了一定作用。同时,报纸也经常开辟文化、旅游、电影专号,不仅为读者提供精神食粮,而且也获取了经济收入。几项工作加在一起,为报社提供了近乎一半的经费。报纸先后由商业厅、国棉五厂印刷厂采用电脑激光照排双色胶印。

《文化艺术报》本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大力宣传中共的文艺政策,为普及和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多次受到中共中央和中共陕西省委领导同志的赞扬。早在《陕西文化报》初创时期,就有力地宣传了中共的“双百”方针和中共的文艺政策。值得一提的是,陕西三大秦班(秦腔、眉碗、阿公腔)应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邀请,曾赴中南海演出,报纸及时有力地加以宣传,对秦腔事业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文化艺术报》在宣传内容上,注重突出陕西文化特色。如1989年二版辟有“陕西中青年艺术家”专栏,系统介绍陕西省文艺界名人。同时开辟多种栏目,为艺术表演团体、文学界、美术界、戏曲界、音乐界、文物、影视、书法、体育、民间艺术等各种文化艺术门类提供园地,向国内外介绍绚丽多彩的三秦文化。

《文化艺术报》还发挥其特长,为颂扬祖国壮美山河、文物古迹,不定期出版文化旅游专号,如“华山”、“乾陵”、“法门寺”、“秦始皇兵马俑”、“楼观台”、“茂陵”、“嘉峪关”等10多种专号。为全面介绍文艺活动盛况和艺术名家以及各行各业文化活动,还出刊过“中国艺术节西北荟萃”、“首届全国霹雳舞大赛”、“西影”、“费翔”、“奚秀兰”、“金堆城工人书画”、“九成宫书法大赛”、“农民企业家”等各类型专号专版近30种。为了沟通报纸同读者的关系,编辑部于1988年至1989年还先后主办了“太白杯全国书画大奖赛”、“华青杯全国小小说报告文学大奖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400103/86676.html

更多阅读

全球化:中西方文化艺术的交往与互动

作者:曹桂生全球化这一概念在20世纪八十年代首先出现于经济领域,在九十年代作为一个学术话语开始引起西方学术界的重视,到了九十年代后期就已经成为我国学术界的热门话题。迄今,它早已超越单纯的经济范围,广泛影响到政治、科学、技术、

田小娥---旧时代悲剧的牺牲品 时代悲剧—易建联 下

田小娥---旧时代悲剧的牺牲品(本文发表于2013年5月初的文化艺术报,并在2013年12月获“文化艺术报”征文大赛优秀奖。)田小娥是上个世纪初生活在白鹿原上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女子,她出身于书香门弟,具有八百里秦川古朴民风的很多优点,比

声明:《文化艺术报社 文化艺术报》为网友邪恶小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