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试卷分析报告 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2013年9月3日

一、基本情况:

卷面分:120,参考人数:53,最高分:106,最低分:87,均分:98.17,高分数:38。

二、得分统计:

第1题: 满分3分,均分2.74,得分率0.91;第2题: 满分4分,均分2.26,得分率0.57;

第3题: 满分6分,均分5.66,得分率0.94;第4题: 满分3分,均分0.94,得分率0.31;

第5题: 满分3分,均分0.57,得分率0.19;第6题: 满分5分,均分4.55,得分率0.91;

第7题: 满分6分,均分4.81,得分率0.80;第8题: 满分2分,均分0.91,得分率0.45;

第9题: 满分2分,均分1.94,得分率0.97;第10题:满分2分,均分1.94,得分率0.97;

第11题:满分2分,均分1.96,得分率0.98;第12题:满分2分,均分2, 得分率100;

第13题:满分6分,均分4.25,得分率0.71;第14题:满分2分,均分2, 得分率100;

第15题:满分2分,均分1.97,得分率0.9; 第16题:满分2分,均分1.43,得分率0.72;

第17题:满分2分,均分2, 得分率100; 第18题:满分2分,均分1.49,得分率0.75;

第19题:满分3分,均分2.81,得分率0.94;第20题:满分5分,均分4.62,得分率0.89;

第21题:满分3分,均分2.66,得分率0.89;第22题:满分3分,均分3, 得分率100;

第23题:满分50分,均分41.87,得分率0.84。

三、失分点及原因:

第1题(考查卷面书写):有11人失分,3分1人,2分1人,1分9人。(还有几个应该扣分却没有扣的)

第2题(考查字音、字形和词义):只有4人没有失分,6人扣1分,问题是对“剪影(比喻对事物轮廓的描写)”不能给出准确的解释。

第3题(考查默写):10人失分,一人将“幽径独行迷”写成了“幽境独行迷”,一人将“挥手自兹去”写成了“挥手至兹去”,8人将理解默写(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写错。

第4题(考查名著《朝花夕拾》):2人未失分,20人扣1分,4人扣2分,27人扣3分。主要问题是没有读过《朝花夕拾》,对《范爱农》一文并不熟悉,对鲁迅的思想变化(先想“医学救国”,后决定“弃医从文”)不了解。(窃以为没学过《藤野先生》,对鲁迅的思想变化不清楚实在是情有可原。)

第5题(考查概括信息的能力):这是全卷得分率最低的一道题,有10人未扣分。窃以为,这道题出得不好。一是陈旧,来自05年湖北黄石中考语文试题;二是作为提炼信息题,学生很不容易把握这段文字的中心(老师不可能一切都知道),何况这段文字还是节选的片段。

第6题(考查病句修改):14人失分,2人没能将“忽悠”改为“忽视”,13人修改病句时,没有把“因为……,所以……”改为“虽然……,但是……”(其中3个同学是改为了“尽管……,可是……”没有得分)。

第7题(综合性学习,考查语言运用及传统节日知识和看法):在“活动一”中有6人因对仗不工整失分(参考示例:彰显民族文化瑰宝 或: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在“活动二”中有5人扣分,其中3人将“元宵节”写成了“春节”,1人将“清明节”写成“重阳”,1人“元宵节”中的“宵”误写为“霄”;“活动三”大概是阅卷老师要求过高,全班仅1人未扣分,52人都被扣1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现象:传统民俗文化在不断丧失,越来越多的人崇尚西方文化。(1分)原因:①媒体宣传不够②有关部门没有定期组织相关的活动③西方文化的影响④审美价值的多元(其它言之成理的答案亦可,答出两条即得1分)

第8题(考查《春望》写法上的特点):这是一道讲过的题,可惜还有29人失分。(即便是不记得,也可凭借理解来揣摩出答案啊。)“承上启下”的首先可以排除首尾句,什么景象让人“感时”,“恨别”又体现在哪儿呢,这样思考便不难得出答案了。

第9题(考查《春望》中诗人感情的把握):有2人失分,作者“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竟然没有把握。

第10题(考查文言文实词解释):有3人失分,都是解释“与”出现错误。

第11题(考查文言文虚词意义和用法):有1人失分。

第12题(考查文言文翻译):无人失分。

第13题(考查文言文理解,有重点词词义、表达方式和思想感情):第(1)题有38人失分。这道题出自台湾的中学语文试题,有人说很意意思,也有人说bt。同学们做来大概象猜谜吧。A项中“小斋幽敞明朱曦”是一句古诗,意思是:小书房里清静敞亮,照进灿烂的阳光。其中的“曦”就是“日光”的意思(《三峡》中有“不见曦月”);B项“弹琴的蝈蝈”和C项“在松针稀疏处闪烁的小镇灯火” 比较好理解一些;D项“夜啼慈乌”可能也有同学不理解,慈乌,较小的一种乌鸦,有母慈子孝的美德,故称慈乌。参考答案是A,不过很多同学可能认为皓月当空,不可能看到“在松针稀疏处闪烁的小镇灯火”而选了C。

第(2)题和第(3)题是做过的原题,共有16人失分。错误在于:把表达方式写成了“叙情”(估计是笔误)“形态”“结尾”之类;不能准确表述出两文作者的思想感情。(甲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乙文: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第14题(考查说明文内容概括):无人失分。

第15题(考查说明对象特征):有8人失分,其中5人表述不完整。(假山的堆叠有自然之趣,让人忘却其是假山。)

第16题(考查说明文信息筛选):有27人失分,一是概括不全面,两点只答出了一点(1.大多引用活水2.高低屈曲任其自然);二是“池沼”的特点却答到“桥梁”上去了。

第17题(考查说明语言准确):无人失分。

第18题(考查句子上下文的内容理解):这道题,表面上看是考标点符号,实则是理清上下句子在内容上的关系,共有17人失分。(表示冒号之后的话是解释前文内容的原因)

第19题(考查线索的把握和事情的概括):共有10人失分,主要问题在于没抓住叙事的线索(“我”要切除瘤子)。文章的线索,或人、或物、或事、或情,要仔细辨别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字眼。

第20题(结合语境理解人物的心理):共有18人失分,主要问题是不能准确理解人物的感情和心理,答题语言没有做到清晰、完整。参考示例:(1)这5块钱凝聚着母亲对孩子无私而真挚的爱。(2)被“我”的母亲无私而真挚的母子情震撼了心灵,同情“我”的家境,下决心给“我”免费切除瘤子。

第21题(记叙文语言品味):共有14人失分,品味语言时只注意了人物,却不能结合文章的主题展开表述。参考示例: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夫为“我”免费切除瘤子的坚决态度,突出了人间真情。

第22题(考查写法:结尾段的作用):无人失分。这是一道开放性题,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但要说明理由。没说明理由的不给分。否定示例:不能去掉。最后一段直抒胸臆,点明中心,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去掉后就没这样的效果了。肯定示例:可以去掉。因为文章要写的事情已很清楚,读者可以从中领悟到人间真情,没有议论抒情的文字,还可以留给读者回味的余地,耐人寻味。

第23题(作文):最高47分,最低37分,45以上10人,40-44之间18人,40分20人,40分以下5人。

作文思路:“从那一刻开始”,按字面透露的信息分析,虽然体裁不限,但一般属于写事为主的记叙文。“那一刻”必须为后面“开始”的意蕴伏笔,所以选择好“ 那一刻”尤其重要,可以是激动人心的社会见闻、震撼心灵的亲身经历等事件和人物,越鲜活越具时代气息。描述好“那一刻”的场面和情景是成功的前提,将“那一刻”描写具体、形象和生动,加以不遗余力的渲染,这就为后文的“开始”作了必要的铺垫,才能使“开始”水到渠成、不留痕迹。当然,这“开始”最好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启示、启发,或者是某种行为、思想、观念的转变,或者豁然开朗、焕然一新。“开始”应该是“那一刻”的照应,关键在于有丰富的内涵,突出和深化主题,起画龙点睛作用。如果“那一刻”缺乏踏踏实实描述,那“开始”只能给人牵强附会和空洞生硬的印象。

四、努力方向:

1.花大力气抓好卷面书写。

2.基础知识要落实,比如字词,文言文实词、虚词等,该记住的东西一定要记牢。

3.名著要好好地读,不可走马观花。

4.学习中要重理解和思考,如默写第(5)题、古诗赏析、课内阅读等,都暴露出了并没有真正理解的问题。

5.增加集体阅读课,读时文美文和赏析佳作,坚持摘抄和练笔,作文要尝试自评自改。一定加强语言的积累,加强思想的积累。从作文看,选材立意没有新意和深度,语言难以出彩。有些同学课外阅读,时间较多却收效甚微,文章没有好好读。

标题: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网址:http://u.www.AihuAu.com.net/subject/1555773.html
沙发回目录

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2

歌德 | 2013-09-02 14:17

本次期末测试卷分为六大部分,分别是:写好钢笔字、处处留心、诵读积累、连线课文、根据课文,回答问题、阅读链接、自由习作。考试的意义一方面是检查学生学得好不好,老师教得好不好,另一方面是为了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总结经验和教训,以期待以后教得更好,学生学得更好。下面我就这几部分对我们班这次考试情况进行分析。

第一部分:写好钢笔字。

这一项的要求是用钢笔抄写先面的语句,注意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美观。我班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这一点,个别学生书写训练有待加强。还有一些学生虽然做到了书写端正,但是缺少顿笔。在平时的教学中,在针对怎么样把钢笔字写美观这方面,我觉得我对学生的指导和训练还是远远不够的。

第二部分:处处留心

这一项有分为五个小题,第一题根据拼音,填写字、词。这一题中错的比较多的字是据说的“据”,我们班有很多学生把它与形近字“居然”的“居”混淆,翩翩起舞的“翩”字左半边的“扁”字里面多写了一横。在平时的教学中,虽然我注重了形近字之间的比较,但总是有个别学生会在这方面犯错误。

第二小题是联系句意,选择正确的画----,这题的错误集中在最后一题,选择该句的说明方法上,虽然题目上有提示该题为多选,可仍然有学生只选一个,还有的学生选错。因为三年级学生刚接触

第三小题用直线把对应的诗句和成语连起来,其中满园春色关不住和近水楼台先得月错误率较高,我们班的有些孩子在古诗积累上还是比较薄弱的。

第四小题仿写句子比较简单,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好的完成,只有个别学生存在“有的。。。有的。。。”这个句式少写一个“有的”的现象。这其中让我吸取的教训是:集中复习不如平时经常地隔时复习的效果好,我们在遗忘之前就要及时复习,要经常提醒自己,“忘记了等于没学会。”

第三部分:诵读积累

在读背写这些积累性学习方面,我们功夫下得不够。比如说《长城和运河》这篇课文的默写,由于是期中考试以前的内容,所以有一些学生渐渐遗忘了,我想这是因为平时应该会背应该会默写的内容复习得不及时、不全面。

期末考试试卷分析报告 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第四部分:连线课文

这大题分为两小题,第一小题是根据阅读积累填空。该题正确率较高,只有个别学生出现写错别字的现象。我觉得这个跟平时熟读课文并理解课文是分不开的。

第二小题是根据课文,回答问题。这一题中我们班学生普遍回答不够完整,特别是在填写“狼成为功臣的原因”这一题上,学生只回答了其中一点。这说明我在课堂教学中讲解得还不够细致。而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读了课文后的感想这题中,很多学生不能很好的联系生活实际。生活不等同于知识,但知识是从生活中产生的。让学生懂得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是活化学生知识的关键。因此,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在生活中去理解,在生活中去体验,让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五部分:阅读链接

该题型是我班学生的薄弱环节,我觉得在课堂上给学生读书的时间太少。由于授课时间紧,教师唯恐完不成教学任务,将大量时间花在教材的讲读上。阅读课堂上都充斥着词句训练、篇章分析等教学,学生阅读量太少,不利于学生发展;师生共同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多,但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缓慢,读写教学严重脱节,学生表达能力低下。课堂教学老师包办代替太多,学生自己读书的时间少,自己琢磨的时间少,自己活动的时间少,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是用教材,而是教教材,把语文教学引入死胡同,只在课本的语言文字形式上兜圈子。对优秀语言材料的记忆、背诵和对汉字的练习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六部分:自由习作

在这一题中要求学生展开想象,自己接着“三个和尚”的故事来编童话故事,这给了学生较大的发挥空间。我班有一些学生不会审题,导致偏题,没有围绕“怎样做才能使水缸满满”的来写。部分孩子的语句不够通顺,错字较多,标点的使用不当。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词析句还不够,阅读教学中没有很好的渗透写作因素,读写脱节。应根据各单元教材的特点,安排写作训练的切入点,渗透写作知识的学习,做到细水长流。

这次测试,经过反思,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关注课堂,学有实效。

“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在每一堂的课堂教学中,我们都要注重精讲精练,夯实语文基础,只有强化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学生能力的形成、素养的提升才有依托。

语文教学要主则详,次则略,不可平均用力,如果认为什么都很重要,平均使用力量进行教学,就难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学效率必然低下。教师必须做到,“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饮。” 课堂上要紧紧围绕目标进行教学,内容要讲到点子上,力求精讲点拨。只要紧抓住课文的重点,紧扣这一重点进行教学设计,就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一节课只有短短的40分钟,如果老师多占一分钟,就意味着学生将失去自主学习的一分钟。因此,我们要牢记“惜时如金”四个字。我们在课堂上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40分钟的利用率。要节省教学时间,把节省出来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读、背、思考、记忆,让他们在课堂上听、说、读、写,从听读中感悟、积累,在说写中运用、提高。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

2、关注生活,重视体验。

从这次试卷来看,对学生来说阅读理解题和写作依然是最难的部分,是学生语文能力中的薄弱环节。应明确的是,知识目标是否实现,不单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重要的是看学生能否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因此,教学前的设计和实际的课堂教学都应特别重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课程特别强调学习方式的变革,我们的教学就是要在学生学习母语的同时,培养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受到情感熏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材中的一篇篇课文反映了作者对于生活和自然以及社会的认识,反映着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真从生活中寻找与课文上所学知识的联系,那么学生就会将书本知识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样,学习融入了学生的生活,知识与生活想结合 ,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激发,就会联系生活感知、理解文本。

3、关注兴趣,运用巧妙。

三年级的习作,着眼于培养学生作文的基本功――观察思考、准确表达,以简便易行的操作方式,具体直观的内容材料,透出浓浓的语言意识。其特点是角度小,指向明,落点准,使学生能比较快地掌握一些表达技巧,从而喜欢上写作。《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一理念拨开了作文教学上空的云雾,让人感到眼前一亮实践表明,这样的作文教学确实也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个性和创新精神。

本次测验让我班学生体会到了语文学习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学习语文要持之以恒,长期积累。作为语文教师,要做一名充满智慧的引领者,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更多些实效性。所以,我们还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积累,不断提高教学艺术,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更高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师,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具高效性。

板凳回目录

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3

歌德 | 2013-09-02 14:17

小学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一、考试基本情况:

本次考试试题由教导处联系兄弟学校统一组织命题,学校领导严格审查把关,1月5日,在统一时段由学校编排考场,安排主、监考教师组织考试,巡视在考试前15分钟到教导处领取试卷并送达各考试场,提前5分钟发卷。统一时间、地点组织各学科教师阅卷(阅卷工作由学校统一安排进行,一、二年级交插、三、四年级交插流水批阅,各教研组长分别为阅卷组长,教导处还给各年级派2~4名协助阅卷人员,协助各组更快、更好地完成批卷任务)、登分、进行试卷及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全校除六年级参加毕业会考、五年级参加总校抽测外,其余一至四年级共20个班参加考试,实有人数1596人,参加考试1586人。

二、对试题总的评价:

本次试题题量大,符合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实际,重视基础知识,突出重点内容。试题充分体现语文学科试卷的特点,考点分布合理,覆盖面广。题型多样,涉及知识面广。一、二、三、四年级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下册内容为主,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试题不仅测试了基础知识,还注重检测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和灵活运用能力,考查了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达到了综合考查及水平测试的目的,为今后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确定了导向。

三、成绩统计及分析:

1、成绩统计(见附表)

2、成绩分析:

A、及格率:全校及格率为99.45%。其中一年级为100%;二年级为99.28%;三年级为99.28%;四年级为99.23%;五年级为98.91%;六年级为100%。

B、优秀率:全校优秀率为90.69%。其中一年级为94.78%;二年级为83.33%;三年级为91.01%;四年级为91.15%;五年级为89.13%;六年级为94.74%。

C、过差率:全校过差率为0.06%。其中五年级为0.36%。其余年级为0。

D、平均分:全校平均分为88.67。其中一年级为91.77;二年级为85.81;三年级为90.09;四年级为88.17;五年级为87.16;六年级为89。

E、综合分:全校综合分为94.30。其中一年级为96.49;二年级为92.05;三年级为94.87;四年级为94.3;五年级为92.43;六年级为95.65。

四、对个别年级学生答题情况的典型分析

一年级:

试题贯彻了《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突出了学生学习实际。涉及面广、题型灵活,具有“重基础、重积累、重思维”的特点,充分体现出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努力为学生设计出开放而有创新活力的检测评价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兴味盎然地完成任务。整套试卷从基础知识、基本认知层入手,既有认知检测,又有情趣激励,双通道叠加,体现出试卷的层次性、适当性、全面性,概括起来,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1.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

2、重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3、注重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4、注重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核。

第一题:找整体认读音节。大多数学生能够准确的区分哪些是整体认读音节,但也有少部分学生找不准。

第二题:补充音节。同样是只有少数学生将“去年”的“去”的音节“q””、学生的“学”字的音节“xu?”及“青草”的“青”字的音节“q‰ng”,这反映出少数学生没有掌握“<”与“jqx”相拼时去掉两点的规则,以及方言矫正的缺陷。这提醒我们在拼音教学方面应高度关注这一难点。

第三题: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为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少数学生有失分现象,分析其中原由,一是学生还不会审此类题目,二是学生在老师读题时没有听读句子。

第四题,看拼音写词语。少数学生将词中画线的字“再见”“以前”“办法”“怎样”的拼音读不准确或没有记住字形。

第五题,拼汉字并写出来。小部分学生没有理解题目的意思而失分。

第六题,组词。学生能够正确判断并组词而失分极少。

第七题,区别形近字义、近义词,并正确使用。少数学生失分,究其原因,一是粗心,二是对近义词的意思不理解而失分。对数量词的正确使用失分较多的是一粒米的“粒”字不是学生必写的,因此少数学生照着抄也抄错了。

第八题,给词语分类一题答得较好。失分极少。

第九题,我会连这一题也答得好,说明学生能够将学过的课文内容记熟。

第十题,补充句子。此题中的“

。”一句,学生错将“

妈妈

。”当成比喻句而失分。

第十一题,给诗文填空。这题答得较好。

第十二题,选词说句话。许多学生将短语当句子而失分较多。

第十三题,读短文,完成文后题。此题中让学生画出小动物们的叫声,而一部分学生未理解题意,不知去哪里画。问短文分别把太阳比作了(

)(

)和(

)。部分学生因找错的,写错字的现象而失分。

第十四题,想想画画。这一题让学生为自己的家人画一张新年贺卡,还要写一句自己最想说的话。部分学生绘画不涂色或绘得不精致而失分;极少部分学生写了一句与新年无关的话而丢分。

二年级:

试题的优点:

1、加强了对汉语拼音的检测。第一、二题都对拼音进行了复习。

2、重视学生生活的积累。第三、五、六、七、九题基本上都是考查学生日常生活积累,并在生活中有很强的运用性。

3、侧重阅读理解。阅读题简短却有新意,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4、有较强的亲和力。从试卷题目的表达上来看,语句使学生感到亲切,缓解了学生考试时的紧张情绪。

不足:A卷题量与难度适中

A卷

第一题写字:失分较少,说明大部分学生对生字的书写掌握的还是很好,个别人书写不够规范。

第二、四题,补充音节和选择正确的读音,学生掌握的还不错,因此本题失分较少。

第三题,辨字组词。有部分学生对个别字的书写掌握的不好,造成失分。

第五题包括5个小题,其中第1、2、3、5小题学生答的较好,第4小题查字典失分较多。很多学生将大写字母不会写了,笔画数错,还有少部分学生将组词遗忘而失分。

第六题连一连,排一排,学生掌握的较好,较少失分。

第七题改错字。很多学生找出了错字,但是书写时又将字写错而失分。

第八题阅读短文。大部分学生做的不错,个别学生有漏题现象,还有学生不知道花开时间造成失分。

第九题按要求写话。这种题型在平时的练习中做过,所以学生答的还可以,失分少。

B卷

第一题是书中的知识,大部分学生掌握的好,失分较少。

第二题学生都会背出24个节气,但是不会应用,说明学生知识掌握的太死。

第三题书写除了课本上学过的杜甫以外的诗:学生课外积累太少,干脆不会造成失分。

第四题填空:四大发明是书上的知识,学生都会,但是四大名著绝大多数人都不会,造成严惩失分。

不足:

1、语文教学中继续改进生字教学的方法。首先联系音形义,联系语言环境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在理解中学习,加深学习印象。其次,对于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错别字,教师要及时发现,及时纠正,防止演变为习惯性错误,否则将积习难改。另外,要继续加强对填词、造句、缩句等的练习,使学生在运用中巩固字形,继续理解字义、词义。

2、加强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和训练,认真细致地指导学生学会分析,学会理解,学会归纳,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3、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面向教材,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4、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

5、针对学生差异,加强对个别学生的单独辅导,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学习,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扎扎实实的提高,从而提高班级的优秀率

6、作文教学要打好基础,从本次考试中可以看出,有些学生基础很差,叙述欠条理,在怎样选择材料上、在怎样表现主题思想上,都做得很不好,因此,作文教学要从篇章教学开始,扎扎实实地训练、讲评,不要求多,也不能随意拔高要求。其次作文教学要课堂与课外相结合,加大学生练笔的力度。

六年级:

1、试题分析

本次语文期末测试,于2006年1月5日下午结束。六年级组应参加考试人数为267人,实际参加考试人数为267人,其中一人成绩不计入班级总分(六年二班王家旺)。年组平均分89.00,综合分95.65,优秀率为94.74%,及格率为100%,最高分为99.5(六年五班张昕钰),最低分为66(六年一班王海涛)。下面就这次考试成绩做进一步分析。

2、试题内容及效度分析

卷面分为A卷和B卷俩部分,分值分别是100分和50分。纵观此次试卷,感觉试题的覆盖面不够全面,没有突出本册教材的重点,题型呆板,不灵活,没有一定的梯度,有的题类型重复出现。尤其是阅读题,出自课文中的一篇课文,这样考查不出学生的真正阅读水平(建议课外阅读还应该出一篇)。此试题没有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另外,这学期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应该在A卷对学生进行考查,而出题老师竟将《学弈》一题安排在B卷了。

3、试卷分析:

A卷包括识字写字、知识积累、语文实践和作文写作等四个部分。现逐个板块分析如下:

1、识字写字:从卷面看,学生识字掌握较好,有近一半学生答满分,正确率在42%以上,平均失分0.83分。失分最多的是:天赋中的“赋”字,罪魁祸首中的“祸”字,祷告中的“祷”字。说明学生对生字词掌握的不扎实,有回生现象。需要指出的是:第三小题要求学生用“然”字组成四个不同词语填入句子中,此题学生答的不理想,全年组平均失分1.53分,这道题分值大占8分,每一词2分。而且这部分内容出现了三次,第四题、第七题都是这种类型,共占19分。

2、句子内容:从卷面看,学生答的比较好有近半数学生人得满分,平均失分1.65分,共12分。其次第四题用成语比喻义考查词义,失分之处在“万马奔腾”和“千军万马”这两个成语上,学生混淆了它们的比喻义,其它六道题答得很理想。

3、阅读短文:是选自课文《第一场雪》中的一段,共15分。此题六年五班学生答的令人满意,其它四个班答的不好,学生失分较多,年组平均失分为3.85分。主要原因是审题不严谨,阅读不够认真。也说明了学生对文章理解的不够深刻,平时老师在授课时有个别学生听讲不专心致志,思想不集中。

4、作文部分:本次作文考查形式是半命题作文,共有两个题目。从学生作文来看,大部分学生能扣住主题,只有少数几个学生失分在6分以上,年组平均失分为3.49分,有二十几人没扣分。只有少部分学生写得不够具体。可见学生思路还不够开扩,对如何表达文章的中心,如何将事情叙述的具体,把握的还是不到位。综上分析,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基本技能(读写技能、运用技能)还需努力。

B卷分析:B卷题型灵活,形式多样,此题主要是检测学生课外阅读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大多数学生答得较好,最高得分47.5分,有近十人没答。

4、学生答题状况分析:

1、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

2、部分学生书写习惯不好。

3、积累课外知识的习惯和能力还较差。

4、运用学过的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5、写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5、不足:

1、要继续重视识字和积累。本次考试中,识字和积累部分得分率最高,说明学生掌握得最好。对此我们不能有所松懈,而是必须继续重视识字和积累,在以后的教学与复习中要采用分散与集中的办法,检查学生对常用字的掌握程度,要鼓励学生背大段的课文,整篇的课文。

2、要立足于课堂培养阅读能力。阅读部分历来失分严重,本次考试也不例外。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立足课堂,立足课本,而不是靠课外的大量的阅读短文的练习,这是常识,但并未引起足够重视。精读课的教学,老师要根据教材特点指点学习方法;略读课的教学,老师要更放手,让学生运用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自主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一是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能力,二是体会重视词句含义的能力,三是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四是自己提问题自己回答问题的能力。

3、习作教学要在按一定的顺序写,围绕一个意思写上下功夫。重点还是要写好记实文,要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4、在平常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二是课外学生能主动读书、主动积累,完成作业和扩展学习。

5、抓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

6、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进一步加强。

五、教学经验及努力方向:

1、教学中,教师要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课堂教学由“教给学生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让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上好语文活动课。

2、依纲靠本,夯实基础。教师一定要认真学好课程标准,引导学生熟悉课本。而不能造成课本只是供我们做作业用的,其他作用本现不出来。夯实基础是根本,对于基础知识,课本知识,课本内容要立体化地理解,不能死记硬背、机械地模仿,而是要深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在知识的发生、发展上下功夫,仔细体会知识中蕴含的某种方法,技巧和规律,将所学的基础知识与阅读、写作紧密地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3、注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从低年级做起,培养学生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善于分析、勤于思考的习惯,在理解前提下进行记忆习惯,在练习中规范解题的习惯,阅读课文,认真审题的习惯。

4、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学会用已有的知识去探索新问题,使知识学习成为学生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

5、增加课内、课外阅读时间,规定学生阅读书籍。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诵读优秀诗文,背诵优秀诗文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开放阅览室,鼓励学生多读书。

6、加强识字教学。教会学生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7、学生作业的设计和练习的强度要有层次性。

当前学生的作业与布置中存在着统一要求的问题。老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态度,关注儿童能否学会从学习的角度思考问题,特别要注意保护学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并给予积极而善意的帮助。同时,对于学有潜力的学生,要注重作业设计的层次性。

8、虚心学习他人成功经验,集思广义,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4楼回目录

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4

歌德 | 2013-09-02 14:18

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4

期末考试结束了,目的不是为了看学生能考多少分,也不是为了评比,就是为了让教师能够对前段时期的教学有个了解和掌握,并发现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予以改进。

一、基础知识掌握尚好。

本次考试,大多数孩子的表现还是很让老师欣慰的。本学期实行了生本,加上我有些懒惰,孩子们的练习量说实话没有跟得上去;但从考卷来看,学生的掌握还是可以的;足可证明数学最重要的是对知识的理解而不是大量的机械练习。如:口算、笔算、概念性的题目、解决问题,大多数学生能较好地做题。

二、灵活度不够。

这点在本次考卷上成为一个问题凸显了出来,表现在填空、选择、判断的些个题目上。如下:

1、600分=(

)时

2、一场球赛,从16: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钟。比赛结束的时间(

)。

3、判断:平年和闰年下半年天数同样多。

4、判断:10月份最多有5个星期日。

5、选择: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 )。

(1)两位数 (2)三位数 (3)两位数或三位数

6、被除数中间有0,商的中间(

(1)一定有0 (2)没有0 (3)可能有0

对于这些题目,学生都有知识基础在里面,但都需要综合各方面的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所以,大多数学生在做这些题目的时候有些不知所措,不知从何下手。当然,这与平时的训练有关,在此,体现出适当的练习还是必要的;我们要精选练习题目,精讲精练。

三、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对于三年级的孩子而言,读题、分析题目的能力真的有待加强。考卷最后一道题目:统计――统计表中出示了第28届和第29届奥运会我国健儿获得奖牌数。有一到问题是这样问的:

在这两届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各获得奖牌多少枚?

刚考试完,有一老师就告诉我说“你们学生不知道健儿是什么意思,有些也不知道这道题是什么意思?”

改卷子时就发现了以下几种错法:

1、 计算出了第28届、29届的总奖牌数。

2、 分别计算出了两届奥运会金牌、银牌、铜牌的总数。

这只是个例子,在平时的做题中,也发现有这样的状况。

四、我的思考。

1、教学中基础知识要打牢;

2、练习要适当、精选精练;

3、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4、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端正个别学生的学习态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370103/75548.html

更多阅读

七年级上语文成绩分析 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重视期末试卷质量分析,提高七年级语文教学质量。小编整理了关于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范文一一、命题指导思想1、试题体现期末考试性质,所考查的内容是以今学期的教学内容为主,体

小学期末试卷分析语文 四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重视试卷分析是提高学生分数的一个重要手段。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关于四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以供大家参考。四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一)一、试题结构特点试卷共分三大部分:基础知识 阅读 习作。试卷难易程度基本适中,本张

四年级下册期末试卷 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科学的试卷分析,对于提高命题水平和考试质量、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尤为关键。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分析的内容,希望对你有用。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四年级下册期末试卷 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试卷分析是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的起点.每一份试卷,都是学生思维与智慧的结晶。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关于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以供大家参考。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一)一、试题分析:从学生的答题分析,对基础知识

声明:《期末考试试卷分析报告 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为网友知你莫若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