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人假定 理性人假设 理性人假设-概念,理性人假设-假定特征

理性人假设(hypothesis of rational man)是指作为经济决策的主体都是充满理智的, 既不会感情用事, 也不会盲从, 而是精于判断和计算, 其行为是理性的。在经济活动中, 主体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如消费者追求的是满足程度最大化, 生产者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理性人假设实际是对亚当・斯密经济人假设的延续。

理性人_理性人假设 -概念

在经济学里,“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通常简称为“理性人”或者“经济人”的假设条件。西方经济学家指出,所谓的“理性人”的假设是对在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人的基本特征的一个一般性的抽象。这个被抽象出来的基本特征就是: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也可以说,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在任何经济活动中,只有这样的人才是“合乎理性的人”,否则,就是非理性的人。但实际上由于受到市场信息不对称效应的影响,完全“合乎理性的人”不可能存在,只能作为一个理论上的抽象概念。

理性人_理性人假设 -假定特征

(1)完整性。理性人了解自己的偏好,对自己所要达到的目的具有明确的认识,对于经济生活中的任何变动,都能做出独立的选择。
(2)有理性地选择。它的经济行为都是有意识的和理性的,不存在经验型和随机型的决策。
(3)自利原则。消费者追求满足最大化,生产要素所有者追求收入最大化,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政府追求目标决策最优化。
(4)传递性。各种生产资源可以自由地、不需要任何成本地在部门之间、地区之间流动。之所以作出这种假定,无非是要在影响人们经济行为的众多复杂因素中,抽出主要的基本因素,以此为前提,提出重要结论,并据此对人们有关经济行为作出预测,提供行动方针或决策的理论基础。

理性人_理性人假设 -特点行为


理性人假设特点
一是自私。即人们的行为动机是趋利避害,是利己的。
二是完全理性。即每个人都能够通过成本―收益或趋利避害原则来对其所面临的一切机会和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手段进行优化选择。
行为
具体而言,在信息充分的前提条件下:
第一,理性人具有关于他所处环境的完备知识,而且,这些知识即使不是绝对完备的,至少也相当丰富,相当透彻;
第二,理性人有稳定的和条理清楚的偏好;
第三,理性人有很强的计算能力,能算出每种选择的后果;
第四,理性人能使其选中的方案自然达到其偏好尺度上的最高点,即理性人总是选择最优。用程式化的语言说,就是由于具备完全的信息和理性,理性人能够找到实现目标的所有备选方案,预见这些方案的实施后果,并依据某种价值标准在这些方案中做出最优选择。所以,所谓“理性人”就是会计算、有创造性、能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人。李嘉图将数理方法运用到经济分析中,用抽象的逻辑演绎系统代替现实经济运动。由于引入了边际的概念,“理性人”的理性性质就有了量的表示,即个人追求财富最大化就可以直观地表示为对经济变量求极值。至此,“理性人”假说的内容被转化为“理性人的最大化”:就是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生产者追求产出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此后,瓦尔拉斯和帕累托分别发明了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量化了“理性人”的价值目标;希克斯解决了效用与货币收入之间的联系,并且用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确定最优消费组合,避免了可能涉及道德的价值判定。
20世纪50年代,“理性人”假说发展到了极至,获得了纯粹工具主义的属性,彻底放弃了任何道德伦理观。阿尔钦提出完全“自利性”作为一种工具主义假设,放弃任何利他考虑;弗里得曼认为经济理论的基本假设不必受到现实检验,但一定要有猜测能力,假如理论的假设能够用来猜测未来,那么从理论导出的各种命题就是对世界的正确描述。一切命题只要推导逻辑正确,都是现实世界一部分,只不过有的命题尚未从现实可能转变为现实。

理性人_理性人假设 -一般偏误

理性人假定 理性人假设 理性人假设-概念,理性人假设-假定特征
1.“理性人”假设的意义由于各学科研究角度、研究需要的不同,对于人的抽象也各不相同。任何一种假设都与各自的研究目的有关,它必然会为了分析和解决某一种问题、现象或过程而忽略掉一些因素。进一步说,由于人在不同的经济研究领域中的地位不同,有些是基础性的,有些是附带讨论的,从而进行抽象的必要性就不同。
2.“理性人”假设还存在一系列相关假设,包括资源供给不受限制、市场信息对称、人的知识水平足够、市场机制充分有效等,但实际上这样的条件本身在现实中不存在。
3.在现代经济社会,生产者和消费者市场的细分越来越重要,从而对不同人群进行经济研究也越来越重要。在市场上,生产者和消费者分为不同的类别和群体,其知识结构、社会地位、传统文化等的差异,导致经济生活中人的“理性”水平出现差异,决定了“经济人假设”适用水平的不同。

理性人_理性人假设 -假设意义

第一,没有理性经济人假设就不能认识经济规律,也不可能得出任何有意义的经济政策。理性经济人假设是现代经济学具有分析力的重要标志,没有这个假设,就不可能具有分析力。如果假定人是道德人,社会几乎不需要任何制度安排,不需要任何经济政策,连国家都不需要。有些人说,人是复杂人,如果做出这样的假定,经济学发现的只能是偶然性,不可能有理论上的简化,无法处理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如果让主张道德人和复杂人的人来分析刑事案件,可以保证百分之百破不了案。因为失去了对作案动机的考察,只能凭空想象。因此,从道德人、复杂人向理性经济人假设的转化,是现代经济学成熟的重要标志。
第二,理性经济人只是认识经济规律的一个工具,并不是提倡人人自私自利。一些人把理性经济人这个假设说成是主张自私自利的东西了,看成是具有价值导向和政策趋向的东西了,好象是经济学家主张人们都自私自利。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第三,从哲学本意上来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是不排斥理性经济人这个假设的。有些人说,马克思主张“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马克思就不同意理性经济人假设。这种结论未免下得太武断了,也伴随某种程度的无知。事实上,马克思对人的看法本身是正确的,但他在经济分析里也一样不反对这样的假设。马克思在分析经济社会问题中也这样说,人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他在《资本论》讲:“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代替。”实质上,理性经济人只是复杂人的一个抽象,把利他的因素,感情的因素抽象掉了。不然无法分析经济问题,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理性人_理性人假设 -局限性

市场是残酷的,是无情的,你不追求利润最大化,不追求效用最大化,你就难以存活下去,同自然界“物竞选择”一样,从这个方面讲,人类社会似乎是一个“利”者生存的社会,没有利润,企业生存不了,工人存活不了。所以,自利的原则还是存在的。不可能使得最终所追求的利益最大化,但这并不是说人们不想最大化其利润,个体理性、个体利益最大,不一定能导致集体理性、集体利益最大,比如,“囚徒困境”就是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冲突的典型。
所以,经济人主要指的是个体,而非集体。因此,这并不能说明经济人的不理性。
事实上,理性人在现实当中很难存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360103/71680.html

更多阅读

对“理性经济人”假设的几点思考 理性的经济人

“理性经济人”是经济学领域的基本假设,是整个微观经济学体系推导的逻辑起点,从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和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出发通过市场上供求关系的调整形成一般均衡价格,这是现代经济学的核心框架。正由于这个基本假设在经济学理论中具有

逻辑条理性 人理性吗,生活逻辑吗?

人是理性的吗?这不止是一个问题,而且还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坚持理性人假设的人不少都获奖了,而且都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如加里·贝克、托马斯·谢林;有些人持反对意见,认为人是非理性的,他们同样获奖了,也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像莱茵哈德·泽尔

社会人假设名词解释 从“经济人”假设到“社会人”假设的转化

“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前提,是西方经济学基本的分析工具,从“经济人”假设出发,由此构建了西方经济学大厦,可以说,没有“经济人”假设,就没有西方市场经济理论和现代市场制度。认真分析“经济人”假设,并顺利完成从“经济人”

经济学假设 略论健康人假设及人本经济学构建

一、“人性”假设的历史演绎及其局限性“人性”概念作为一个历史性的哲学范畴,其内涵与外延的衍生与其本身的历史一样复杂和久远。“人”是什么,“人性”是什么,这是一个人类苦苦寻求的难解之谜。作为区别于自然界其它一切生物的人类

实证会计理论三大假设 综合理论与确定性人假设3

      (1)工作激励指:能过分配恰当的工作来激发职工内在工作热情,1)工作分配要考虑到职工的特长与爱好,2)工作分配要有挑战性,但经过努力是能达到,通常情况下,要把任务交给略低于任务要求的能力的人来做。   (2)奖罚合理公:,要做到这一点

声明:《理性人假定 理性人假设 理性人假设-概念,理性人假设-假定特征》为网友你还会回来的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