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萨达是犹太人的圣地,联合国世界遗产之一。位于犹地亚沙漠与死海谷底交界处的一座岩石山顶,北距EnGedi约25公里。其东侧悬崖高约450米,从山顶直下死海之滨;西侧悬崖高约100米。山顶平整,呈便菱形,南北长约600米,东西宽约300米,周围城墙长约1400米。通向马萨达的自然道路都极为险峻,最主要的是东侧的“蛇行路”(SnakePath)。
马萨达马萨达是犹太人的圣地,联合国世界遗产之一。位于犹地亚沙漠与死海谷底交界处的一座岩石山顶,北距EnGedi约25公里。其东侧悬崖高约450米,从山顶直下死海之滨;西侧悬崖高约100米。山顶平整,呈便菱形,南北长约600米,东西宽约300米,周围城墙长约1400米。通向马萨达的自然道路都极为险峻,最主要的是东侧的“蛇行路”(SnakePath)。
马萨达_马萨达 -简介
马萨达马萨达是以色列古代犹太国的象征,公元1世纪晚期被突然彻底摧毁,犹太人就此散居在世界各地;马萨达的希律王宫殿是早期罗马帝国奢华宫殿建筑的代表,至今保存完好;当初犹太人借助希律王宫和周围的帐篷、防御工事成功的抵御了迄今时间最长的、著名的“罗马围攻”;躲避在马萨达古堡希律王宫的犹太难民在城池被攻破前全部集体自杀的悲剧事件不仅仅描述了犹太人的历史,更是人类自古以来寻求自由、反抗压迫的斗争精神的历史写照。马萨达是犹太人的圣地,联合国世界遗产之一。位于犹地亚沙漠与死海谷底交界处的一座岩石山顶,北距ENGEDI约25公里。其东侧悬崖高约450米,从山顶直下死海之滨;西侧悬崖高约100米。山顶平整,呈便菱形,南北长约600米,东西宽约300米,周围城墙长约1400米。通向马萨达的自然道路都极为险峻,最主要的是东侧的“蛇行路”(SNAKEPATH)。
马萨达_马萨达 -早期历史
马萨达“马萨达”(Masada)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希腊文手抄本中,可能是亚拉姆语中“堡垒”的意思。关于它的历史,主要的了解途径是弗拉维斯・约瑟夫(FlaviousJosephus)的记载。据约瑟夫《犹太战记》记载,马萨达最初由Jonathan所建,但史学家们对于这个Jonathan究竟是何许人并无一致意见,有人认为他是犹大・马卡比的兄弟(公元前2世纪中期),有人则认为他是亚历山大・亚纳伊(公元前103-76)。不过好像约瑟夫本人对这个问题也搞不太清楚,他在《犹太战记》的另一章节中,又说马萨达是“古代的国王们”所建。公元前40年,希律王为躲避帕提亚人扶植的国王MattathiasAntigonus,曾从耶路撒冷逃到马萨达避难。之后,从公元前37年到公元前31年,希律王在马萨达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并把它作为紧急情况下的避难所。――希律王面临的威胁一方面来自桀骜不逊的犹太人,一方面则来自南边虎视眈眈的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七世。有记载表明,希律王死后,从公元6年到公元66年,曾有罗马军团在此驻扎。
马萨达_马萨达 -犹太起义
马萨达公元66-70年爆发了犹太人反抗罗马人的起义。起义之初,MenahemBenJair率领“狂热者”夺取了马萨达。70年,耶路撒冷包括第二圣殿被罗马人摧毁,Menachem也已在耶路撒冷被杀。他的外甥Eleazar侥幸逃出耶路撒冷,在马萨达建立了自己的统治。此后,被罗马追捕的犹太人陆续来到这里,马萨达成为起义的最后据点。72年,罗马总督FlaviousSilva率领罗马第十军团包围了马萨达,并开始在西侧修筑高台。在围困2-3个月后(对于具体围城时间,有着多种不同的说法),公元73年,罗马军队完成筑城,并用攻城槌攻破马萨达的城墙,但他们看到的仅是约960具尸体、烧毁的建筑和保存完好的粮仓。约瑟夫没有记载罗马围城期间,犹太人曾发动过任何进攻,这一点颇令人费解。在马萨达即将被攻破之时,Eleazar对全体犹太人发表演讲,强调绝不能屈从罗马人的奴役,而宁可作为自由的人民死去。他最终说服了大家选择自杀。据约瑟夫说,最后仅有两个大人和五个小孩躲在一处蓄水池里得以幸免,他也因此得知了罗马破城前发生的故事。现代的考古发现对自杀的故事提出了怀疑,有人认为这是约瑟夫在刻意编造犹太人的英雄事迹。因为虽然他后来投靠罗马人,但作为曾参加起义的犹太人,他内心深处仍怀有作为犹太人的自豪。
马萨达_马萨达 -考古
1838年,美国考古学家Robinson和Smith首先确认了这一地点就是历史上的马萨达――当时阿拉伯人叫它al-Sabba。1848年,来自美国、英国的考古学家开始在此进行发掘。但主要的发掘工作是在1963年-1965年间完成的,负责人是以色列的著名将军兼著名考古学家YigolYadin。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马萨达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马萨达_马萨达 -马萨达精神
马萨达犹太民族历史事件演化而来的专门概念,意指向往自由的品格和英勇无畏的气概。马萨达又译马塞达,是罗马统治时代巴勒斯坦一要塞名,靠近死海东南岸,建于呈船形的山顶上,高出死海海面434米。公元66年,巴勒斯坦的犹太人首次掀起反对罗马残酷统治的起义,罗马皇帝尼禄派兵镇压,因尼禄猝死而中断进兵。70年春,新登皇位的维斯帕先继续派重兵进军耶路撒冷,很快攻占了耶路撒冷周围的据点。被围困在城中的起义将士坚守耶路撒冷,终因寡不敌众于70年8月被罗马军攻入城中,无数犹太人惨遭屠杀。义军残部撤退到马萨达要塞,顽强抵抗罗马军的围攻,坚持2年多时间,也曾给敌人以重创。最后决定在公元73年4月15日犹太教逾越节日集体殉难。殉难前起义领导人发表演说:“我们是最先起来反抗罗马,也是最后停止抗争的人。感谢上帝给了我们这个机会,当我们从容就义时,我们是自由人,不论敌人多么希望我们做活俘虏,但他们没有办法阻止我们。遗憾的是我们没能打败他们,但我们可以自由地选择与所爱的人一起去死。让我们的妻子没有受到蹂躏而死,孩子没有做过奴隶而死吧!……我们宁愿为自由而死,不为奴隶而生!”这次殉难总计960人。
1963~1965年考古学家对整个山头进行发掘,结果与史料的叙述完全一致。殿堂、库藏、防御工事和罗马军营、进攻工事一应俱全。马萨达要塞已成为旅游圣地,也是犹太民族进行传统教育的场所。在这一史实基础上抽象出来的马萨达精神成为犹太民族英雄主义和自由品格的概括。
马萨达_马萨达 -意义
马萨达马萨达是以色列历史上最惨烈的一次战斗的见证。它曾是约2000年前的犹太人这片土地上陷落的最后一个城堡。公元70年,罗马人占领了耶路撒冷,对犹太人大肆杀戮,幸存下来的犹太人纷纷携带家眷,投奔马萨达。
马萨达是希律王修建的,固若金汤,易守难攻。那里库里有满仓满檩的粮食;天上的降水被城堡里精密的道渠收集起来,后备充足。尽管是最后的孤城,但没有什么能够动摇犹太人抵抗的决心。
罗马人的围攻持续达数月之久,他们甚至还在山旁堆了一座与山同高、巨大无比的土堆,再堆一个巨大的斜坡到城堡的围墙下,以便采取火攻,这也许是唯一的能够让犹太人屈服的办法。根据介绍,当时罗马大军有1万到1万5千人,而坚守马萨达的犹太人包括妇女儿童在内一共967人。
公元73年4月15日,就在罗马人点燃柴火,马萨达即将陷落的前夕,马萨达要塞与上万罗马大军抗争到最后的犹太人决定集体自杀。他们抽签选出十名勇士作为自杀的执行者,所有人紧抱妻儿,躺在地上,自愿接受亲密战友的一剑。最后这10名勇士再抽签选出其中一人处死其他杀手,再放火烧毁城堡后自尽。
第二天清晨,攻入城内的罗马人惊讶地发现他们没有遇到任何抵抗。但是,他们很快发现,这死般的寂静比遭遇抵抗更为可怕:他们历经数月攻下的,不过是一座死城和遍地的尸骸。从此,犹太人的足迹从这片土地上消失,直到2000年后的1948年重新在这里建立以色列国。复国后的犹太人在入伍时,都会来到马萨达,许下自己的誓言:宁为自由死,不做奴隶生。以色列军队的新兵在马萨达进行入伍宣誓的另外一句著名的誓言是::“马萨达永远不会再陷落!”
在殉难前夕,犹太人领袖爱力阿沙尔(ElazarBen-Yair)发表了后来在以色列人人尽知的著名演说。他说:“天亮时我们将不再抵抗,感谢上帝让我们能够自由地选择和所爱的人一起高贵地死去。让我们的妻子没有受到蹂躏而死,让我们的孩子没有做过奴隶而死吧!把所有的财物连同整个城堡一起烧毁。但是不要烧掉粮食,让它告诉敌人:我们之死不是因为缺粮,而是自始至终,我们宁可为自由而死,不为奴隶而生!”
这就是马萨达,一个民族乃至世界的一段惨烈的往事,一个以少、弱勇敢抵抗强敌的往事,一个为了政治和宗教自由而不惜牺牲生命的往事。今天,它已经成为世界范围的一个勇敢、自由精神的象征,成为很多旅游者心目中的圣地。
马萨达_马萨达 -相关词条
阿斯塔那墓群
风采楼
顾亭林祠
七支刀
玉玺
马萨达_马萨达 -参考资料
1.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A9%AC%E8%90%A8%E8%BE%BE&variant=zh-cn"
2.http://tiandown.blog.hexun.com/10039105_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