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方舟 《俄罗斯方舟》 《俄罗斯方舟》-剧情介绍,《俄罗斯方舟》-导演

《俄罗斯方舟》讲述一位当代电影人与一位来自19世纪的法国外交官开始了一场历史的漫游,目睹了俄罗斯千年来的风云变幻。他们见证了彼得大帝用鞭子狂怒地抽打他的将军,凯瑟琳女皇的个人生活,以及革命前夕末代沙皇一家最后的晚餐,还有1913年最后一场辉煌盛大的皇家舞会。在他们的时间旅行逐渐展开之时,两人之间也不断就俄罗斯的历史文化问题发生争执:侯爵秉持西方对俄罗斯爱恨交织的传统感情,而现代电影人却反思和质疑着他的国家的过去和现在。

俄罗斯方舟_《俄罗斯方舟》 -剧情介绍


《俄罗斯方舟》一位当代电影人突然发现自己置身于1700年前圣彼得堡的一座古老宫殿里,同时周围的人都无法看到他。和他有同样经历的是一位来自19世纪的法国外交官,这一奇遇使两人开始了一场历史的漫游,目睹了俄罗斯千年来的风云变幻。他漫步在宏伟壮丽的宫殿里,见证了彼得大帝用鞭子狂怒地抽打他的将军,凯瑟琳女皇的个人生活,以及革命前夕末代沙皇一家最后的晚餐,还有1913年最后一场辉煌盛大的皇家舞会。在他们的时间旅行逐渐展开之时,两人之间也不断就俄罗斯的历史文化问题发生争执:侯爵秉持西方对俄罗斯爱恨交织的传统感情,而现代电影人却反思和质疑着他的国家的过去和现在。

俄罗斯方舟_《俄罗斯方舟》 -导演介绍


《俄罗斯方舟》亚历山大・苏古诺夫,男,生于1951年6月14日,前苏联Podorvikha,当代俄罗斯影坛最重要的导演,认为是塔可夫斯基的精神继承人。虽然这样的比较多少抹煞了一些索科洛夫的个性,但两者之间确实存在不少相似之处:对长镜头的偏好,演员的自然表演,以及对于人类存在的本质问题和精神领域的共同关注。

索科洛夫1951年生于西伯利亚的乡村,毕业于高尔基大学历史系。19岁时就开始担任助理电视导演。直到1975年,他一直为高尔基电视台执导电视节目。后来他前往莫斯科进入国立电影学院学习,在此期间他初露峥嵘,引起了塔可夫斯基的注意。在大师的推荐下,他进入列宁格勒电影制片厂工作。但大部分他的早期作品在制片厂内部遭到了消极评价。改革前,几乎每部影片都被禁映,这使他一度转向纪录片创作。直到80年代末,他才进入了国际观众的视野。先是他于1978年完成的故事片处女作《孤独人类之声》在卢卡诺影展上获奖,此后他的作品得到了持续的关注。


俄罗斯方舟_《俄罗斯方舟》 -幕后花絮

在一个镜头内拍摄完成。前三次拍摄都因技术上的难题而中断,第四次终于大功告成。

第一部未压缩的高清晰电影。

由于俄罗斯国立美术馆即将要关闭了,制片方只有一天的时间用来拍摄。


《俄罗斯方舟》

电影中凯瑟林女皇穿过的下雪的庭院,当她住在那里的时候,里面布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热带植物和动物。这个第二层的院子现在到处是雕像和丁香花丛。

超过四千五百人参与了影片的制作,包括台前幕后,如临时演员、女裁缝师、剧组工作人员和博物馆员工。

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导演拒绝说出电影中有多少主要演员和临时演员,或者是电影成本是多少。

俄罗斯方舟_《俄罗斯方舟》 -制作

2002年,在第五十五届戛纳电影节上,罗曼・波兰斯基反映二战波兰犹太人境遇的《钢琴家》荣获金棕榈大奖。但有人说,史诗巨片《钢琴家》并不是那届电影节上最大的轰动。最大的轰动来自于俄罗斯导演亚历山大・索科洛夫的《俄罗斯方舟》。

《俄罗斯方舟》的轰动首先来自于它在拍摄手法和技术上的创新。这部电影创下了两个世界之最:一、它拥有着电影有史以来最长的长镜头;二、它是世界第一部只有一个镜头的电影长片。

所谓“长镜头”,是指用一个镜头连续地对一个场景、一场戏进行拍摄而形成的一个比较完整的不间断镜头段落。常规的长镜头,拍摄时间一般在30秒到10分钟之间。可在圣彼得堡一个博物馆的宫殿里,索科洛夫用高清晰度数码摄影机一次性连续拍摄了九十分钟,没有间断,也没有切换。一部电影一个长镜头,把他钟爱的长镜头美学发挥到了极致。

《俄罗斯方舟》的剧情很简单:一个生前拍电影的幽灵,突然堕入圣彼得堡的埃尔米塔日宫。在这里,他能任意穿行不同的世纪,并遇见了一个穿着古怪、举止优雅的欧洲幽灵。欧洲幽灵说,自己原先曾做过外交官。他在这里迷路了。俄国幽灵于是给欧洲幽灵带路,一同在这座宫殿里漫游了从彼德大帝时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近三百多年的俄国历史。在这里,他们看见了著名的叶卡捷琳娜女皇,看见普希金,以及形形色色不同历史阶段的人们。一路上,欧洲幽灵对俄罗斯的音乐、绘画乃至皇宫礼仪和收藏惊叹不已。最后他们参加了帝俄时代的一个盛大宫廷舞会。欧洲幽灵跟俄国幽灵告别,他说自己非常喜欢这里,不想再去别的时代了。于是,一次跨时空的文明和历史之旅在影片绵长、婉约的乐曲中宣告结束。

《俄罗斯方舟》在那一届的戛纳没有得到任何奖项,但索科洛夫对传统电影美学所做登峰造极的挑战,还是震动了世界影坛。索科洛夫曾说,这部电影他已经构思了15年,是数码摄影技术的发明,给他实现自己的构想提供了前提。

任何创新的背后,都蕴涵着无限的艰辛。因为影片需要一气呵成,所以德国摄影师提尔曼?巴特纳,在90多分钟里,一人扛着30多公斤的高清晰索尼数码摄影机,一遍完成全片所有画面的拍摄。而在本片所涉及的35个宫殿房间里,共有850多名群众演员参加演出,要将拍摄时间与电影时间做到完全的重合,每个场景每句对白都必须精确地计算安排。索科洛夫给演员排练了7个月,巴特纳则7次、每次一个星期来研究布景。而因为埃尔米塔日宫博物馆,是俄国的重要的宫殿群落,著名的“冬宫”就在这里,博物馆只给了剧组两天的拍摄时间,其中26小时还用来让40个电工在33间屋子里布光,剩下的时间才能用于拍摄,而且博物馆不允许再补拍,摄制的难度可想而知。

虽然《俄罗斯方舟》创下了影史之最,但索科洛夫自己对影片还有不少遗憾:录音、摄影都做得与理想中的有一定距离,还有演员的数量等等。看来十全十美的事物在这个世界上是没有的,对于导演们来说,电影永远是一门充满着激情与遗憾的艺术。或许也正是因为有遗憾,才会出现象索科洛夫这样不停地去挑战极限的艺术家吧。

俄罗斯方舟_《俄罗斯方舟》 -穿帮镜头

时代错误:管弦乐队的一个成员在看的活页乐谱,是用双面胶带粘成的。

俄罗斯方舟 《俄罗斯方舟》 《俄罗斯方舟》-剧情介绍,《俄罗斯方舟》-导演

时代错误:在冬宫开始建造前,彼得大帝已经死了32年并且40年之后才开始建造最初的国立美术馆,是在1765年为凯瑟林女皇而建,建筑师是法国人Vallin de la Mothe。

俄罗斯方舟_《俄罗斯方舟》 -荣誉

《俄罗斯方舟》在2003年多伦多电影节上获最佳视觉效果奖。

俄罗斯方舟_《俄罗斯方舟》 -媒体报道

这部影片是一次雄心勃勃的实验。影片连续不断地在圣彼得堡的一座著名宫殿里一次性拍摄90分钟,从而使拍摄时间与电影时间完全重合。整部影片由一个镜头完成,索科洛夫反复强调了他的这部作品中将没有一次切换,算是把他偏爱的长镜头美学发挥到了极致。另外这是第一部直接拍摄在硬盘上的故事片,并使用高清晰度数码摄影机。这是一项浩大而复杂的工程,摄制场地包括35个宫殿房间,850多名演员参加演出。影片横跨四个世纪,扫视了俄罗斯历史的动荡风云。对于导演来说完成拍摄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甚至可以说是冒险。影片不采用同期录音,每一个场景细节都必须精确地计算、安排,后期制作将对色彩、光线等画面效果作出调整,而不进行剪辑。索科洛夫和他的摄制组从4月开始准备,12月23日进行实地拍摄。

影片将尽可能准确地重现发生在这座宫殿里的历史事件,尤其是通过现代先进的媒体技术。观众将跟随着摄影机进入到古老的宫殿中,遇到彼得大帝,陶醉在欢快的舞会中;将参加尼古拉斯一世迎接外国使者的招待会;和著名艺术家在他的作品前聊天。历史,政治,视觉艺术,音乐,舞蹈,将完美地融合到影片中。索科洛夫称影片是多种艺术形式的混合体:剧情片,纪录片,音乐剧。宫殿是历史的见证人,也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象征。

俄罗斯方舟_《俄罗斯方舟》 -相关评论

影片共90分钟,我想看过它的人对其中的一个场景印象深刻,在46分钟左右,摄影机从Hermitage博物馆内“走”了出来,其要表现凯萨琳二世慢慢走出历史舞台。前45分钟作为叙述者视角的摄影机一直在Hermitage博物馆内徘徊参观博物馆,而当46分左右,Marquis和叙述者在博物馆里遇到了凯萨琳二世,她看上去身体虚弱,当凯萨琳二世在其仆人搀扶下,走出博物馆来到馆外的一条积满白雪的长道上,并蹒跚沿着长长的雪道向前奔跑时,叙述者(即摄影机)跟在其后慢慢前推,此时画面里由内景转为外景,由封闭转为开阔,配合着铺满整条长道的雪花,给人一种彻底的豁然开朗的感觉,就如同长时间积压在心中的一股怨气得到释放。即使之后不到2分钟时间,镜头又转到了室内,在这里,46种转到室外并非是一种偶然。

通常一部精彩的电影都有三个情节点及一个情感点,后者往往发生在影片进行到一半的时候。通常说来,情感点将整个故事划为前后两半,是主人公情感的转折点。在这里,Marquis在这个场景发生的前后,在情绪上有了改变,前半部分里,他是个彻头彻尾的欧洲拥护者,即对于俄罗斯的音乐、绘画等等一概尽力表示不屑,但Hermitage博物馆里太多的震撼使他本来的信仰受到颠覆,并从这个场景开始,我们会发现Marquis转而主动的加入到了那场盛大的华尔兹舞会中,并最终决定留在这里。

前面提到,整部电影只有一个镜头,采用“一镜到底”的手法,但丝毫不感到镜头的单调,原因在于镜头的推拉摇移做的很漂亮,其时而俯冲滑行,时而平移拉进,在同一个镜头里表现出了多变的镜头特点。长镜头给我们的愉悦快感是“发现”,在镜头里,我们和 Marquis及叙述者一起发现冬宫及Hermitage博物馆的秘密――彼得大帝训斥部下、凯萨琳大帝急着去厕所、尼古拉斯?凯赛家族的最后晚餐,我们目睹了沙皇的奢华生活、欣赏了上百幅世界名画及雕塑、见证了俄罗斯的步步衰落、遭遇了天使与死亡,最后与叙述者一起乘上“方舟”,在茫茫无际的大海上漂泊,漂泊。

大海滚滚向前,历史滚滚向前,昔日的乌托邦已死,我们的心不死,因为相信,“艺术精神”不死。在“一镜到底”的艺术“猎奇”中,亚历山大?索科诺夫向我们展现了艺术的魅力――“艺术精神”的魅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310103/53194.html

更多阅读

《穿越火线》:当俄国大兵遇到疯狂少妇

《穿越火线》不是韩国那款游戏,也不是国产抗日神剧,而是一部俄罗斯“亲子”电影。这部电影在儿童节后上映并非师出无名,儿童视角以动画大战的形式时隐时现。这是一部母性电影,穿越火线者非是旁人,而是一个误将儿子送入虎口后不惜一切代价

佳片U约 俄罗斯二战经典:《头号劲敌》

雨中笠翁图书馆更多精彩请您欣赏    《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6周年影视展播》俄罗斯二战经典:《头号劲敌》[海报剧照][热诚推荐]此片既要表现主人公的英雄行为,又要表现斯大林时期对军人的迫害,但都是蜓蜻点水,反而用主要

声明:《俄罗斯方舟 《俄罗斯方舟》 《俄罗斯方舟》-剧情介绍,《俄罗斯方舟》-导演》为网友胡渣熟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