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姑 麻姑-基本概述,麻姑-古籍记载

麻姑又称寿仙娘娘、虚寂冲应真人,汉族民间信仰的女神,属于道教人物。据《神仙传》记载,其为女性,修道于牟州东南姑馀山(今山东莱州市),中国东汉时应仙人王方平之召降于蔡经家,年十八九,貌美,自谓“已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故古时以麻姑喻高寿。又流传有三月三日西王母寿辰,麻姑于绛珠河边以灵芝酿酒祝寿的故事。过去汉族民间为女性祝寿多赠麻姑像,取名麻姑献寿。又传说她是在江西省境内的麻姑山进行修炼成仙的,后来这座山自然就成为道教所尊奉的圣地之一。她看起来是个不到20岁的女子,自称目睹了大海三次变成陆地,因此人们就把她视为寿星。相传一年的3月3日,天上最高女神王母娘娘举行生日宴会,邀请诸位女神参加,麻姑就带着自酿的灵芝酒献给王母娘娘。


麻姑道教神话人物。据《神仙传》记载,其为女性,修道于牟州东南姑馀山,中国东汉时应仙人王方平之召降于蔡经家,年十八九,貌美,自谓“已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故古时以麻姑喻高寿。又流传有三月三日西王母寿辰,麻姑于绛珠河边以灵芝酿酒祝寿的故事。过去民间为女性祝寿多赠麻姑像,取名麻姑献寿。

麻姑节_麻姑 -基本概述


麻姑东汉桓帝时,某年的七月七日,神仙王远降临在江苏吴县一个名叫蔡经的人家里。蔡经的家人早就预备好丰盛的酒菜,迎接神仙的降临。当神仙起驾的时候,人们听到了天上人马、锣鼓喧腾的声音。王远到来了,只见此人中等的身材,头戴远游冠,身着朱衣,佩带五彩的绅带,背上挂着宝剑;乘坐在羽车上,由五彩飞龙拖着座车。

王远接见了蔡经一家人后,就派遣使者,请仙女麻姑赴宴。使者传达了麻姑的意思后,不多久,天上又响起了喧腾的声音,麻姑下凡了。只见麻姑是个十七、八岁俏美的姑娘;头顶结了一个警,剩余的长发乌溜溜的垂到了腰际,穿着光彩夺目。仙女和王远寒暄完毕后,各人拿出了携带的食物,大多数是水果、干肉之类。 麻姑说:“自从上次和你见面以后,我亲眼见到东海三次变为桑田;不久前,我又去了一趟蓬莱,这地方的水,比昔日召开群仙大会时少了一半,我想,不多久,也会变成陆地吧!”王远也感叹道:"古代的圣人也曾说过海中会飞扬尘埃这样的话。" 麻姑也―一地会过蔡家的女眷,忽然间叫住了蔡经的弟媳。她几天前才生下孩子,麻姑叫她拿出些米来,然后,把这些米洒在地面,结果,这些米竟变成了一粒粒丹砂。王远看到这情形,也把他从天庭带来的一升美酒,拌了一斗水后,邀请蔡家同饮。蔡经看到麻姑鸟爪一样的手指头,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用那爪来抓背搔痒,一定很舒服。想不到王远洞察了他的心思,大声地喝叱道:"麻姑是神仙,你竟然想用她的手爪搔背,大胆!"说完后,就把蔡经捆绑起来鞭打。大家目睹了蔡经被鞭打的情形,可是却没有看到施刑的人。王远说:"平常人是无福消受我的鞭答的。”

宴偿完毕后,王远和麻姑升上了天庭。这时候,天上传出了和他们下凡时同样的仙乐。

麻姑节_麻姑 -古籍记载


麻姑献寿麻姑为道教所尊的女仙。

葛洪《神仙传?麻姑传》曰:“汉孝桓帝时,神仙王远,字方平,降于蔡经家,……与经父母、兄弟相见。独坐久之,即令人相访(麻姑)。”继云:“麻姑至,……是好女子,年十八九许。于顶中作髻,余发垂至腰。其衣有文章,而非锦绮,光彩耀目,不可名状。入拜方平,方平为之起立。坐定,召进行厨。……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复扬尘也。'"又说:"麻姑鸟爪。蔡经见之,心中念言,背大痒时,得此爪以爬背,当佳。方平已知(蔡)经心中所念,即使人牵经鞭之。谓曰:'麻姑神人也,汝何思谓爪可以爬背耶?'但见鞭著经背,亦不见有人持鞭者。”“宴毕,方平、麻姑命驾,升天而去,箫鼓、道从如初焉。”①杜光庭《墉城集仙录?麻姑传》全抄上文,仅在传前冠一句云:“麻姑者,乃上真元君之亚也。”

《神仙传?王远传》所记内容略同。但上述二传皆无王远与麻姑有亲属关系的记述,而《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后集》却谓:“麻姑乃王方平之妹,修道得仙”。②自为后人所增益者。

葛洪《麻姑传》以其所具有的丰富想象力而闻名于后世。其“东海三为桑田"和"海中复扬尘也”,更成为后世著名的“沧海桑田”和“东海扬尘”典故的来源。

在此《麻姑传》和后世文人称引的影响下,许多地方又有称名麻姑的女仙出现。如《太平广记》卷一百三十一引《齐谐记》所记麻姑,为东晋孝武帝太元(376~396)时人,称“太元八年,富阳民麻姑”,后因吃蛇肉,“呕血而死”。③《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百七十引《太平清话》所记麻姑,“姓黎,字琼仙,唐放出宫人也”。④同书卷二百三十七引《登州府志》所记麻姑,为“后赵麻秋女,或云建昌人,修道于牟州东南姑余山,飞升,政和中封真人”。⑤,以上麻姑皆偶然同名,或有意附会而取此名。其次,一些地方又出现麻姑山、麻姑洞、麻姑庙。唐颜真卿《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云:“按《图经》,南城县有麻姑山,顶有古坛,相传云麻姑于此得道”。⑥《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谓江西宁国府东有麻姑山,“麻姑尝修道于此,丹灶尚存。又尝居建昌,山故亦号麻姑”。⑦宋洪迈《夷坚丙志》卷四称:“(四川)青城山相去三十里,有麻姑洞,相传云亦麻姑修真处也”。⑧《异苑》卷五载:“秦时丹阳县湖侧有梅(一作麻)姑庙。姑生时有道术,能著履行水上。后负道法,婿怒杀之,投尸于水,乃随流波漂至今庙处铃(岭)下”。⑨大都亦为托名麻姑而来。

《神仙传》中之麻姑,原是亲见“东海三为桑田”的仙人,是长寿不死者,故后世多以之象征长寿,至迟在明代即有画家作“麻姑献寿图”,以为人祝寿之礼品。

麻姑节_麻姑 -神话传说

麻姑成仙
麻姑在盱江西岸,离县城十余里的地方,有座麻姑山,相传很早以前这山不叫麻姑山,而叫丹霞山。

山中有个庄户人家生有一女,取名麻姑,麻姑长得聪明、漂亮,十几岁就常同嫂嫂去采菇、打柴,两人往往同时出门,回来老碰不到一块,而且每次麻姑采的菇,打的柴都比嫂嫂多。

一天,嫂嫂追问麻姑,是否有谁帮了你的忙,麻姑照实说了。原来,麻姑每天都有一女童帮助他,只是不知这女童家住何方。一天,麻姑仍旧上山采菇,遵照嫂嫂的吩咐,暗暗跟踪女童,走呀,走呀,发现女童走到一棵大松树下就突然不见了。回家后,她又如实地告诉了嫂嫂。嫂嫂告诉她,你明天再去,偷偷把一绺红丝线系在她的后面,再找就不难了。

第二天,麻姑依计而行,把红丝线偷偷系在女童衣后,然后再偷偷尾随,到了那棵松树下,女童就不见了,只见地面上露出了一绺红丝线。早已暗中跟随在麻姑后面的嫂嫂窜了上来,举起锄头就挖,居然在地下挖出了一个扎红丝线的人形茯苓,麻姑心里不忍,哭着要嫂嫂放回原处,嫂嫂不肯,对麻姑说:“这是千年茯苓,吃了可强身健体,你不取,别人也会挖掉”。

回到家里,嫂嫂借故把麻姑支开,立即生火烹煮茯苓,打算一个人吃掉。谁知茯苓还在锅里煮,被邻居有事叫去。这时,麻姑回来,忽闻得一阵异香,禁不往揭开锅盖,舀了一点尝,哈,可鲜美了,小孩子不懂事,索兴吃了个精光。等她想到嫂嫂,茯苓已经下肚,自己也飘飘悠悠,腾空而起,飞上蓝天。嫂嫂回家见锅中无物,又不见麻姑,正待寻找,忽听麻姑在空中呼喊嫂嫂,这时,只见麻姑端坐彩祥云之中,在向嫂嫂招手。

麻姑升仙后,太上老君授以攘除灾厄之法,能掷米成丹。麻姑每年显灵,为穷苦乡亲除病消灾,频赐丰年。唐玄宗时,人们建麻姑庙,纪念这位仙姑,老百姓把最好的米叫麻姑米,最好的茶叶叫麻姑茶,最好的酒叫麻姑酒,把这座丹霞山,也改名叫麻姑山了。

麻姑节_麻姑 -旅游景点

之一:


麻姑在今天湖北省麻城市市区北有五脑仙山有麻姑的景点。

相传东汉时,有个姓麻的官吏,夜里做了个梦,自己从江水中垂钓上来一朵含苞欲放的荷花。早上醒来,妻子生下一女婴,貌美不凡,听力过人,三天后便可依依呀呀说话,一个多月后便能跟父母学读诗文,到了七八岁的时候,一把米从她手里抛撒到地上,便成了无数色彩绚丽的宝珠。

后来,帝王派她父亲监工修筑城墙,役工头用皮鞭迫使役工们每天从日出干到日落,又从日落干到鸡鸣方可休息。连干几天,役工们个个疲惫不堪,叫苦不迭。心善的麻姑于心不忍,为了让役工早点休息,她在天黑时便仿效公鸡叫,引起四邻的公鸡一齐啼叫。可是,此事很快被发现,其父盛怒之下,把她关进了牢狱。父母多次劝她认错,许之予荣华富贵,可她却始终不为之心动。后来,她将米粒化作宝珠,撒在地上引得贪婪的狱官追捡,趁机逃狱。其父率兵随后追赶,追至深谷边,麻姑走投无路,刚想投谷而去,王母娘娘巧过此处,于祥云中拔下玉簪扔下谷去,化作一道玉桥,麻姑得救。

过了深谷后,麻姑又在王母娘娘的指点下,乘清风白云走了九天九夜,来到海上一座仙山。这里云缭雾绕,松青柏翠;坡上桃林,果大味美;谷底泉水,穿过坚石巨岩,潺潺声似箫音笙韵。于是麻姑在此仙山净土处潜心修炼,并精心培育仙果,采集灵芝酿造美酒。数年后,麻姑修炼成仙,选择农历三月三,带着酿好的美酒和采摘的仙桃,升空去拜见王母娘娘,答谢救生点化之恩。

至今,昆嵛山中麻姑住过的洞、用过的“器具”依然可见。

之二:


麻姑在江西省南城县城西有座麻姑山,山姿奇秀,景色优美,是道教三十六洞天中的第二十八洞天,全称叫:“麻姑山丹霞宛陵洞天”,又是七十二福地中的第十福地。这座洞天福地本属女仙麻姑所有,相传她在此隐居得道成仙,缘此成名。

麻姑是中国传说中有名的女寿仙,“麻姑献寿”是民俗画中最重要的题材之一。《神仙传》里说,她的本事有惊人之处,一是能穿着木屐在水面上行走,可与达摩祖师踩芦叶渡海相媲美。二是能掷米成丹砂。

麻姑曾说她已经看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还说现在的蓬莱水也浅于旧时的一半,将来还会变成陆地。沧海变成一次桑田,不知要经过多少个千万万年。麻姑已经见过三次沧海变桑田,她该有多大寿命?虽说她长得象十八、九岁的大姑娘,可她的实际岁数是无法估算的,麻姑做个女寿星当之无愧。民间传说王母娘娘三月初三过生日时,举办蟠桃盛会,麻姑特酿制寿酒献给西王母,这就是所谓的“麻姑献寿”。

今天的麻姑形象多为绘画和工艺品,或腾云,伴以飞鹤,或骑鹿,伴以青松,也有直身托盘作献物状,手中或盘中,一般有仙桃、美酒或佛手。过去给女者祝寿,常送麻姑献寿图。

麻姑发祥地江西省南城县,利用麻姑山的甘泉,人们酿出了有名的“麻姑酒”。此酒透明醇厚,果香浓郁,确实有益身心。

麻姑节_麻姑 -《麻姑仙坛记》


《麻姑仙坛记》天下第二书――《麻姑仙坛记》

秀出东南的麻姑山,不仅以它优美的风景和神话传说名闻遐迩,更以它独具的书法艺术而饮誉天下。明代墨客金章登麻姑山后留下了“读罢幽碑增夙慨,思余正气凛秋穹。神仙事缈文章在,不拜麻姑拜鲁公”的感慨之作,充分说明了古代游人上麻姑山除了欣赏其自然野趣外,颜公书法佳作是使人们慕名登游的巨大“引力源”。

颜鲁公即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709―785年),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开元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封郡公,人称“颜鲁公”。唐大历三年(768年)年近花甲的颜真卿赴任抚州――南城之间,并多次登游麻姑山。对这里优美的风景,神秘的色彩感触良多。大历六年(771年)四月,他再次登麻姑山,游览仙坛。是时,书兴大发,挥笔写下了记述麻姑仙女和仙人王方平在麻姑山蔡经家里相会的神话故事,及麻姑山道士邓紫阳奏立麻姑庙经过的楷书字碑《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简称《麻姑仙坛记》)。全文九百余字,笔力刚健浑厚,开阔雄壮,布局充实,大气磅礴。被历代书家赞为仅次于东晋王羲之在浙江绍兴兰亭所书的《兰亭集序》,誉之为“天下第二书”。

颜真卿撰书《麻姑仙坛记》时,已是62岁的老人,同时也是他书法成熟后的辉煌时期。现代书法评论家金开诚在论颜真卿书法的专著中写道:“颜真卿后期的代表作是《大字麻姑山仙坛记》……同时也是足以代表整个颜氏楷书的典型之作。因为它最突出地表现整个颜氏楷书的典型之作。因为它最突出地表现了‘颜体’的独特风格,并在艺术上达到了高度的成熟与完整。”《麻姑仙坛记》这篇佳作,成为历代书家临摹研习的范本,柳公权、苏轼、黄庭坚、蔡襄、米芾、李东阳、何绍基等一代名家,都受过其较深的影响。

《麻姑仙坛记》当时用石板镌刻,故又称“鲁公碑”。后人又在碑背镌刻了卫夫人、褚遂良、虞世南、欧阳询、薛稷、柳公权、李邕等人的楷书,安放在仙都观内。各郡邑名门贵族,文人墨客以上麻姑山能一睹“鲁公碑”为乐事。宋代,为了保护好这块碑刻,由仙都观精心收藏起来,一般不予展出。北宋思想家李观登麻姑山在《鲁公碑》诗中写有“……惟恐此碑坏,收藏于天府,自非大祭时,莫教凡眼觑”的诗句,足见这块碑刻受到人们的钟爱非同一般。


麻姑北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建昌府知军事胡舜创建鲁公祠,碑刻移到祠内保。可惜,由于政局动乱,这件书法珍品在南宋时不慎丢失。明正德年间,有一樵夫在山涧发现,这时已断缺一角,乡民把它送往郡府文库收藏。后来又被当时的郡守偷回家中,叫石匠摹刻,把仿制品放回文库,自此,颜氏《麻姑山仙坛》真迹便消失无踪。明弘治年间,潢南道人四处寻找宋代拓本,请名匠精刻,藏于邸宅。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太守季英在理学家罗汝芳家中获得旧藏宋代拓本,请人精刻,不久碑刻也渺无踪迹。1982年由武汉古籍书店重新影印出版了《唐颜真卿大字麻姑山仙坛记碑》字贴,1986年、1987年再由天津古籍书店两次影印出版《宋拓颜鲁公大字麻姑山仙坛记》字贴,1990年武汉古籍书店第五次次印刷,都很快被国内外书法爱好者购之收藏。

千余年来,这一民族瑰宝令多少人迷醉,多少人登上麻姑山总不禁为这一珍品的遗失而激动、叹息,然,“鲁公碑”虽失,麻姑山依然,相信不需多久,这块千年古碑将重新竖立在麻姑山仙坛,欢迎四方游客的登临。

《麻姑仙坛记》(全文)

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颜真卿撰并书麻姑者,葛稚川《神仙传》云:王远,字方平,欲东之括苍山,过吴蔡经家,教其尸解如蜕蝉也。经去十余年,忽还,语家言:七月七日,王君当来过。到期日,方平乘羽车,驾五龙,各异色,旌旗导从,威仪赫如大将也。既至,坐须臾,引见经父兄。因遣人与麻姑相闻,亦莫知麻姑是何神也。言王方平敬报,久不行民间,今来在此,想麻姑能暂来。有顷,信还。但闻其语,不见所使人。曰:“麻姑再拜,不见忽已五百余年。尊卑有序,修正无阶,思念久,烦信,承在彼登山,颠倒而先被记。当按行蓬莱,今便暂往。如是便还,还即亲观,愿不即去。”如此两时,闻麻姑来,来不先闻人马声。既至,从官当半于方平也。麻姑至,蔡经亦举家见之。是好女子,年十八、九许,顶中作髻,余发垂之至腰,其衣有文章,而非锦绮,光彩耀日,不可名字,皆世所无有也。得见方平,方平为起立,坐定,各进行厨,金盘玉杯,元限美膳,多是诸华,而香气达于内外。擗麟脯行之,麻姑自言:“接侍以来,见东海三为桑田。向间蓬莱水乃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陆陵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行复扬尘也”。麻姑欲见蔡经母及妇,经弟妇新产数十日,麻姑望见之,已知,曰:“噫!且止勿前。”即求少许米,便以掷之,坠地即成丹沙。方平笑曰:“姑故年少,吾了不喜复作此曹狡狯变化也”。麻姑手似鸟爪,蔡经心中念言:“背痒时得此以杷背,乃佳也。”方平已知经心中念言,即使人牵经鞭之。曰:“麻姑者,神人。汝何忽谓其爪可以爬背耶?”见鞭著经背,亦不见有人持鞭者。方平告经曰:“吾鞭不可妄得也。”

大历三年,真卿刺抚州。按《图经》,南城县有麻姑山,顶有古坛,相传云,麻姑于此得道。坛东南有池,中有红莲,近忽变碧,今又白矣。池北下坛旁有杉松,松皆偃盖,时闻步虚钟磬之音。东南有瀑布,淙下三百余尺。东北有石崇观,高石中锋有螺蚌壳,或以为桑田所变。西北有麻源,谢灵运诗题:《入华子岗是麻源第三谷》,恐其处也。源口有神,祈雨辄应。开元中,道士邓紫阳于此习道,蒙召入大同殿修功德。廿七年,忽见虎驾龙车,二人执节于庭中,顾谓其友竹猷曰:“此迎我也。可为吾奏,愿欲归葬本山,仍请立庙于坛侧”。玄宗从之。天宝五载,投龙于瀑布石池中,有黄龙见。玄宗感焉,乃命增修仙宇、真仪、侍从、云鹤之类。

于戏!自麻姑发迹于兹岑,南真遗坛于龟源,华姑表异于井山,今女道士黎琼仙,年八十而容色益少,曾妙行梦,玉仙而餐华绝粒。紫阳侄男曰德诚,继修香火,弟子谭仙岩,法录尊严,而史玄洞、左通灵,则曷由篡流光若斯之盛者矣!真卿幸承余烈,敢刻金石而志之。时则六年夏四月也。

麻姑节_麻姑 -相关内容

麻姑节


麻姑在河北省冀东一带,有“七月十五请麻姑”的风习。旧时,每年农历的这一天,各家各户都要煮肉、蒸馍馍,被称为“麻姑节”。

这个风俗是怎么形成的?民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起源于秦朝。传说,秦始皇有个女儿,因脸上长得满是麻子,大家都叫她“麻姑”。麻姑虽其貌不扬,可 聪明伶俐,心地善良。在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时,为了加快工程进度,他派了大批的士兵做监工,谁要是干得慢,就用皮鞭拼命抽打。这还不算,残暴的秦始皇还用 棍子把日头支上,不让它落下,三天当一天。他又命女儿麻姑到工地去宣读他的圣旨,让苦工们三天吃一顿饭。善良的麻姑不肯这么干,她就跪下来向秦始皇求请, 说民工们很苦很累,一个个累得精疲力尽,饿得皮包骨头,希望父王开恩,放民工回去与家人团聚,至少应该放松对他们的监督,减轻他们的劳累。秦始皇一听,马上火冒三丈,大声吼叫道:“你这个不忠不孝的逆女,连我的话也敢不听,留你何用?来人哪,把她推出去斩首!”随着喊声,拥来几个刀斧手,把麻姑推出了皇 宫。这一天正好是七月十五。当地的成千上百万民工和老百姓,听说了这件事,无不感到心如刀绞。以后,就在每年的七月十五举行仪式,纪念被害的麻姑。千百年 来,形成了一个习惯。

民间还有另一种说法,说麻姑是唐代人,她出身微贱,但从小聪明绝顶,心灵手巧,成人后知书能文,嫁给了一个唱戏的“伶人”为妻。后来,丈夫被一个姓李 的刺史害死,麻姑就沦为李的小妾。因遭李的大老婆妒忌,在这一年的七月十五被暗杀。当时天下着绵绵细雨,那情景是极为凄凉的。“七月十五麻姑节”的成因, 是由于人们同情这位无辜被害的麻姑,她的悲惨身世令人泪下。民间纪念她,实际上是寄托了人民群众对受侮辱、受损害的弱女子的深挚同情。

麻姑茶


麻姑茶麻姑茶,属绿茶类名茶,产于江西省南城县西南10公里处有“洞天福地,秀出东南”的麻姑山区,以产地而得名。这里山势磅礴,峰峦叠嶂,溪瀑飞流,风光秀丽。山上有著名的神功泉、丹霞洞天、寻真寺、半山阁、仙都阁等名胜古迹。

工艺特点:采摘初展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制成。制作分采青、杀青、初揉、炒青、轻揉、炒干等六道工序。各道工序均有精细的规范要求。

品质特点:条索紧结、整匀,色泽银灰翠润,香气鲜浓清高,汤色明亮,滋味甘郁等特点。分为特、一、二、三、四共五个等级。

功效:麻姑茶有明显益思、止渴、利尿、提神、解忧之功效,对伤风感冒、腹胀吐泻、肠胃不适有一定疗效,亦能防蛀牙、抗病毒。

来历:南城县麻姑山产茶,迄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据《南城县志》载:麻姑茶的制作盛于唐代。关于麻姑茶的来历,当地还流传着一个美妙动人的故事:相传,在东汉时,有一仙女麻姑曾云游仙居此山修炼,春时常常采摘山上茶树的鲜嫩芽叶,汲取清澈甘美的神功泉石中乳液,烹茗款客,其茶味鲜香异常。

麻姑山茶园:麻姑山茶园大多分布于海拔600~1000米的山地,常年云雾缭绕,气候温和,年均气温15℃,年降水量2300毫米,日照短,空气湿润,相对湿度85%以上;土壤多为石英砂岩母质风化而成的碎屑状紫色土,土层深厚,吸水力强,腐质层厚,土质肥沃。

采制工艺与品质特色:采摘初展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制成。制作分采青、杀青、初揉、炒青、轻揉、炒干等六道工序。各道工序均要求按规范精细操作。其成品茶具有条索紧结、整匀,色泽银灰翠润,香气鲜浓清高,汤色明亮,滋味甘郁等特点。成品分为特、一、二、三、四共五个等级。特级茶含氨基酸3.5%。有明显益思、止渴、利尿、提神、解忧之功效。对伤风感冒、腹胀吐泻、肠胃不适有一定疗效,亦能防牙蛀、抗病毒。1985年被评为江西省优质传统名茶。除销于国内,还出口香港及东南亚地区。

麻姑 麻姑-基本概述,麻姑-古籍记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300103/48395.html

更多阅读

大网膜肿瘤 大网膜肿瘤-基本概述,大网膜肿瘤-发病原因

大网膜肿瘤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多为转移瘤,原发部位常在结肠、胃、胰腺或卵巢。原发性网膜瘤十分罕见,有良性、恶性之分。大网膜扭转_大网膜肿瘤 -基本概述良性瘤包括脂肪瘤、平滑肌瘤、血管瘤和神经纤维瘤等。恶性瘤有平

新飞 新飞-基本概述,新飞-品牌成就

新飞是以冰箱、冷柜、空调为主导产品的现代化白色家电制造企业品牌,中国最大的绿色冰箱生产基地,中国冰箱、冷柜行业前两强。因出色的无氟与节能技术而被公认为中国家电绿色品牌。自1984年建立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新飞已发展成为拥

城域网 城域网-基本概述,城域网-承载业务的要求与特征

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指大型的计算机网络,是介于LAN和WAN之间能传输语音与数据的公用网络,这些网络通常涵盖一个大学校园或一座城市。一些常用于城市区网的技术包括:以太网(10Gbps/100Gbps)。ip城域网_城域网 -基本概述

声明:《麻姑 麻姑-基本概述,麻姑-古籍记载》为网友一夜十次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