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洞》 《地洞》-简介,《地洞》-主要情节

《地洞》中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幽居世界,展示了一种与世俗化的外部世界生活方式相对抗的内在生活方式,还原了他的心灵世界图景。

地洞_《地洞》 -简介


《地洞》

《地洞》写于1923到1924年间,即卡夫卡住在柏林期间,这是卡夫卡短暂一生的最后两年.1924年的6月3日,作家就因病重而离开了人间.写于这一时期的《地洞》,可以说是作家最后一部篇幅较长的小说了.

《地洞》以第一人称“我”作为小说叙述主角,“我”是一行将年老的动物,“我”建造了一个地洞,打算在此度过余生.卡夫卡的小说往往都隐藏了一个象征体系,《地洞》也不例外.

卡夫卡一生中最后一个名篇《地洞》就可以看作是他这一创作风格的总结。在《地洞》中,作者借“地洞”这一特定环境展示了一种与世俗化的外部世界生活方式相对抗的内在生活方式,一种内心生活,还原了他的心灵图景。

地洞_《地洞》 -主要情节

一个人为了给自己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挖掘建造了一个巨大的地洞。这个地洞有通道、广场、城郭,有伪装的入口,有使敌人找不到入口的迷津。城郭里,穹顶上镶嵌着星星,仓库里储藏着丰富的食物。在这样花费了巨大精力建造的地洞里,建造者完全可以静下心来,无忧无虑地安享天年度过余生了。可是,一种莫名的巨大不安却时刻笼罩着他。他总是害怕敌人来临,夺走他为之付出了劳动和心血的地洞。这种恐惧感使他惶惶不可终日,难以享受自己精心打造的地洞。于是,他会去入口外躲藏起来,监视有无敌人走近入口识破迷津。有时,他听到洞内细微的声音,便挖地三尺地寻找和猜测危险的来源;亦有时,他把自己的储藏品放在一处,觉得不安全,又把它们分散开来……

《地洞》 《地洞》-简介,《地洞》-主要情节

地洞_《地洞》 -人物形象

这位地洞的建造者花费了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才建造了这样一处躲避纷乱的“地下桃源”。在他为其耗费了壮年时光,步入老年的时候,地洞却没有给他带来安全感。地洞俨然成了建造者的主人,成了其供奉的神明,使这位缔造者永远不能静下心来,从容地安享于地洞之中,反而却为之背负上永久的劳役。他难以平息心中对敌人和危险的想象,于是注定要在恐惧和忧虑中,通过某种形式排遣和驱除心底的不安,在忙忙碌碌中度过余生。

地洞_《地洞》 -评论

这篇小说看似荒诞,可现实世界中却有许多人正在时刻演绎着相同的版本。人们都希望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安定家园,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上,能够拥有这样一处家园是许多人的愿望。于是,人们便建起了各种形式的地洞用于托寄他们的财富、事业、家庭、朋友甚至生命。这些有形或无形的东西鉴证了人们的存在。可是我们不禁要问:人们是这一切真正的主人吗?人们能通过这些享受生命,安托灵魂吗?还是为了保卫这“地洞”里的一切而终身忙碌却无暇享用片刻欢愉?这是为了自己,还是背叛自己呢?

《地洞》就像一个的寓言,痛苦地揭示了生存的永恒悖论。

地洞_《地洞》 -作者


《地洞》作者卡夫卡

卡夫卡是一个内省的、思辨的、带玄学意味的人,这一性格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创作风格,一方面他把写作当作他的内心世界的表达,另一方面他又把他的创作当作他的哲学意念、心灵世界的形象化,卡夫卡曾说,他的创作是“图像,仅仅是图像,别无其他”,还说他的“图像”是他“个人的象形文字”,因此卡夫卡的很多作品都是他内心世界的折射投影,是他内心世界的对应世界,即他的内心世界的心灵图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290103/46260.html

更多阅读

歌剧《江姐》简介 江姐歌剧全部曲目

歌剧《江姐》简介歌剧《江姐》选曲(人民音乐出版社)196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将小说《红岩》中有关江姐的故事搬上歌剧舞台,这就是歌剧《江姐》。此剧由阎肃编剧,羊鸣、姜春阳、金砂作曲。   全剧以四川民歌的音乐

《藕与莼菜》简介&课后练习

《藕与莼菜》简介  中国古代有一个故事,说的是晋代张翰在洛阳做官,当秋风乍起时,想念起南方故乡的莼菜鲈鱼之美来,于是慨然辞官,千里迢迢奔回故乡。法国作家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时,一块小玛德兰点心,勾起了他对童年往事的记忆。食物不

《楚辞》简介 楚辞取名男孩猴年宝宝

大换藏书屋dahuan5856《楚辞》简介编辑大换《楚辞》是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和骚体类文章的总集。“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东汉王逸作章句。原收战国楚人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

声明:《《地洞》 《地洞》-简介,《地洞》-主要情节》为网友稚嫩的笑容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