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黔江中学校 重庆市黔江中学校-历史沿革,重庆市黔江中学校

重庆市黔江中学校_重庆市黔江中学校 -历史沿革

黔江中学,创于民国十四(1925)年,全名黔江县立初级中学校。民国时期,学校分“公立”与“私立”两大类,公立又有“国立”、“省立”、和“县立”的区分。民国元年,教育部推行《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将清朝的“学堂”改为“学校”。民国十四(1925)年黔江县视学彭阜成倡导创办黔江县立初级中学校,兼第一任校长。遂按以上规定命名。校址在县城北面寨子顶新文庙内,前身为墨香书院,墙外是县立高等小学堂。民国十七(1928)年校舍为驻军所占,乃迁至东门外的三元宫。民国十九(1933)年恢复。民国二十五(1936)年三月,四川省第十八区政务组视察员王书祥来黔视察,面嘱黔江县政府第三科科长王华轩,黔江县中应与黔彭联中合并,以求实效。黔彭两县,成立黔彭联立初级中学校,校址选在两县适中的郁山镇,将禹王宫和丹香书院的房地产作为校舍校址。学校三月八日开学。黔江中学并入联中。
民国三十(1941)年,根据四川省政府指令,每县都要设立一所中学,第八区专员公署通知黔彭两县,黔彭联中于1941年秋季结束,黔彭两县应忙筹办县立中学。四月十四日,黔江县政府召开有关人员会议,推定尚惜凡、查允更等 13人为委员,组成黔江县立初级中学筹备委员会,并规划在9月1日开学。任命尚惜凡为校长,如期开学选课。共新旧5班220余人,民国三十二(1943)年开始附设国民教育师资培训班,次年招女生一班11人,黔江县立初级中学恢复单设重建时,正值抗日战争紧张时期,经济拮据,且防空袭,学校只好暂时设在青岗乡灵芝寺。民国三十五(1946)年春,学校迁入县城老文庙。民国三十七(1948)年迁至武官衙门(原川黔湘鄂绥靖公署所在地,今人民小学校址)。
1949年11月黔江解放,人民政府接管黔中,黔江县产初级中学校校址不变。1951年,根据中央规定,公立学校取消原“国立”、“省立”、“县立”的区别,统一实行分级管理,原“黔江县立初级中学校”改名为“川东区黔江中学校”。1952年四川省建制恢复,1953年“川东区黔江中学校”改名为“四川省黔江初级中学校”。1958年学校增设了三个高中班,附设了中师班、初师班,学校升格为完全中学。1959年涪陵专署办(59)字第115号文件批复,改名为“四川省黔江中学校”。1968年至1978年文革时期曾将学校改名为“四川省黔江中学校革命委员会”,1978年9月废止,恢复“四川省黔江中学校”名称,1997年重庆直辖市建立,黔中改名“重庆市黔江中学校”至今。

重庆市黔江中学校_重庆市黔江中学校 -办学规模

重庆市黔江中学校 重庆市黔江中学校-历史沿革,重庆市黔江中学校

师资力量


学校名师荟萃。截止2010年,学校有编教职员工410人,其中全国优秀教师8人,市级优秀教师15人;特级教师3人,中学研究员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62人,市级骨干教师9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8人。

教学规模


截止2010年,学校有10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7500余人。

教学设施


自1998年到2010年,重庆市、黔江区两级政府及学校自筹,先后投入建设资金近3000万元,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学校实验设备齐全,拥有“班班通”、校园网、双向控制系统等先进电教设备,图书馆藏书近10万册,考试系统、资源库、激光照排系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等处于时代前沿。
图册来源

重庆市黔江中学校_重庆市黔江中学校 -学术研究


学校教师参加了国家及省市级共八项科研课题研究,其中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学校心理教育体系的理论建构及心理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子课题《寄宿制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获总课题组课题科研成果一等奖;重庆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项课题《学科综合学习实验研究》获黔江区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同时获得重庆市教科院“十佳课题”称号;国家教委规划课题子课题《民族地区示范性高中素质教育评估与监督机制研究》获黔江区科研成果一等奖。

重庆市黔江中学校_重庆市黔江中学校 -部门设置


党政办公室:负责党政日常事务、党风廉政、业务党校工作。负责公文处理、来电接传、拟定请示报告、综合材料、工作简报、宣传、值周工作、印鉴及公务车辆管理、信访、接待、联络协调、会务、会议记录和考勤、学校档案管理、人事劳资统计报送、评职材料统筹报送等工作。
学生处:负责德育教育、学生管理、校风学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寝室管理、班主任培训及考核、国防教育、卫生与健康教育、疾病防控、环境卫生、学生体检、学生保险、学生表彰与处分、学生资助、学生实践活动、关爱工程、家长委员会、学籍管理、“两基”及均衡教育资料统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工作。
教务处:负责教学、常规教研管理指导、教学检查评比、通报、教学质量监控评估、听评课活动、师德师风建设、教师年度综合考核、实验、电教、图书、艺体教育、课外活动管理、教师工作考勤、课表及作息安排、教师工作安排、考务、实习安排与管理、学绩档案管理、校本课程开发等工作。
教科室:负责教育科研、校本教研、课题培训、申报管理、师生竞赛活动、教师业务培训、教师论文推评、骨干教师推评及考核、继续教育、学科组建设、指导教研活动及学生科技活动等工作。
总务处:负责师生生活服务、校产管理维护、水电管理、基建管理、物资采购、绿色校园建设、财会管理等工作。
安稳办:负责安全稳定、综合治理、消防工作、法制教育、协助学生违纪处理、平安校园建设等工作。
招生办:根据主管部门的招生政策,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招生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学校地址:重庆市黔江区新华大道中段239号 邮编:409000

重庆市黔江中学校_重庆市黔江中学校 -学校领导


校长:郑小波
书记:王朴书
副校长:徐昌权,吴仕清,杨举波

重庆市黔江中学校_重庆市黔江中学校 -学校荣誉


1997年10月,被国家体育总局表彰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1998年,被国家科委、教育部命为“九五”重点课题中小幼科教实验学校;1999年,被重庆市教委命为重庆市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示范学校、重庆市电化教育示范学校、卫生工作先进学校;2003年,被科技部、教育部、团中央、中国科协命为2001-2005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实施项目示范学校;2004年,创建成重庆市文明示范学校、重庆市家长示范学校、“长江三峡文明长廊”建设示范点;2005年,创建成国家级绿色学校,重庆市园林式单位、重庆市卫生与健康促进示范学校。在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黔江中学学生均有上乘表现。多次囊括男女高初中四个团体第一名,并有多人在个人项目中获第一名,并破黔江区纪录。学生民族舞蹈《摆手舞》,在首届全市重点中学艺术节活动中,夺得市第6名;学生自编自演话剧《灰姑娘》,参加首届武陵山民族文化节社区演出并获得好评。学生参加市级以上学科奥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大赛等活动,共有50人次获一、二等奖。

重庆市黔江中学校_重庆市黔江中学校 -发展前景


学校以“创名校、促发展、增效益”作为学校的发展方向,制定了《2003年~2010年发展规划》,并确立了近、中、远期发展目标,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工程、德育工程、队伍建设工程、科研兴校工程、现代教育信息工程、校园文化工程等六大工程。

重庆市黔江中学校_重庆市黔江中学校 -文化传统


校训:厚德博学善思笃行
办学思想:以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280103/41790.html

更多阅读

坪头中学校本教研制度 校本教研管理制度

陈仓区坪头中学校本教研制度目 录5-1……………………………………校级领导教研管理制度5-2 …………………………………教务处教研管理制度5-3 …………………………………教研组教研管理制度5-4 …………………………………年级组

29 重庆市忠县 重庆市忠县中学校

忠县 忠县地图忠县位于重庆市中部,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上距重庆主城区180公里,下距万州105公里。东邻万州,南接石柱,西界丰都、垫江,北壤梁平,是三峡移民搬迁重点县。全县幅员面积218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1.4万亩。境内呈"三山两槽"地形,系

河北丰润寿峰寺药师灵塔、中学校旧址国保 南寿峰健康产业园

游完天宫寺塔,我们四个人驱车赶往第二站:车轴山中学。车轴山中学内有两处国保单位:寿峰寺、车轴山中学校旧址。不过大家都知道,车轴山中学校门难进啊,在惴惴不安中到达目的地。说个小插曲,从丰润到车轴山可以走唐丰快速路,高速的标准嘛,路况

声明:《重庆市黔江中学校 重庆市黔江中学校-历史沿革,重庆市黔江中学校》为网友朝朝润孤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