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视剧 香港电视剧-概述,香港电视剧-历史沿革

香港电视剧简称港剧,主要由香港本土两家电视台――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简称“无线”电视或者TVB)和亚洲电视(简称ATV)拍摄而成。近几年来,媒体迅速发展,香港的其他电影公司及传媒集团也开始拍摄电视剧,形成一股新的电视剧力量。港剧早年观众群主体为香港本地及广东地区,80年代开始影响渐广,以至对全球华人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香港电视剧的大举播放成为内地上世纪80年代末的一大主流偶像文化的引领者。由于20世纪80年代的武侠古装类电视剧在香港本地的逐步消失,亚洲电视在与TVB的常年斗争中已经失势,宣布电视剧减产;TVB的电视剧又多以本土剧为题材,同时题材多是换汤不换药,故事雷同结构老套,加上大批颇有观众缘的小生花旦往电影圈发展,而TVB又缩减拍戏的支出,令TVB的香港电视剧对于看了10多年的内地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

香港电视剧警花出更_香港电视剧 -概述

港剧在内地声名鹊起始于80年代的《上海滩》《霍元甲》,80年代是港剧的黄金时期,明星云集,当大牌明星制度瓦解之后,进入90年代,一些伦理剧、武侠剧如《流氓大亨》、《鹿鼎记》等在内地也掀起了收视高潮。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是港剧对内地影响最深刻的十年,它带来了电视剧创作的成熟方法,同时也促成了明星文化的传播。90年代中期香港开始拍商战剧,1999年的《创世纪》达到了香港商战剧的顶峰。

香港电视剧警花出更_香港电视剧 -历史沿革

20世纪80年代


香港电视剧

香港电视剧的武侠记忆20世纪80年代的香港电视工业正和香港的经济一样处于黄金时

期。那个时代香港的电视剧工业人才济济,香港两大商业电视台亚洲电视和TVB正是旗鼓相当的时期。为了收视两台均各出法宝,而电视剧便成为争夺观众的最大砝码。

内地认识的第一部香港电视剧《霍元甲》是亚洲电视台的作品,该剧开创了新派历史人物与功夫相结合的经典作品,以爱国武术家霍元甲的一生为蓝本改编。《霍元甲》不但在内地兴起了一股习武练武的热潮,也令广东话歌曲第一次在中国内地广为流 传。《万里长城永不倒》至今听起来仍令大众热血沸腾,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操。该剧也令一批香港电视艺员成为内地舶来偶像,黄元申、米雪、梁小龙、董骠、黎汉持等等,都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除了每到电视播出时万人空巷,一个大院的人围坐在一家条件较好的人家中看电视之外,由于没有彩色电视,全国流行起一种电视屏幕的五色彩纸。虽然在今天看起来非常不科学,但在当年蒙上五色彩纸的电视剧立刻变得有颜色了,成为当时中国电视观众的最爱。而随着《霍元甲》的成功,香港功夫电视剧成为内地观众的最爱,随后亚洲电视台又推出了《陈真》、《霍东阁》、《再向虎山行》等系列电视剧,依然受到观众欢迎,而“密宗拳”也成为当时孩子和年轻人之间最流行的“招式口号”。

就在《霍元甲》余波未散,仍然在各地方电视台不断重播时,1984年,一部至今仍被称为华人电视史上开山巨作的《射雕英雄传》迅速在全中国开播。这是香港电视剧值得称道的一部作品,也成为TVB作为内地观众最喜欢的电视剧厂牌的重要因素。

作为被华人地区电视台播放最多次数和出版音像制品最多版本的电视剧,《射雕英雄传》影响了内地两代人的价值观、择偶观,成为内地70后一个集体的回忆。

《射雕英雄传》影响了两代人的成长,在那个商业不发达、娱乐只是电视的年代,黄日华、翁美玲曾是大众集体的梦中情人,在每个人心中恐怕都保留着一份关于《射雕》的成长日志。而想亲眼去看看《射雕英雄传》里面的演员,去感受《射雕英雄传》的拍摄场地,成为那个年代不少小孩子最大的心愿。香港因此成为那代人渴望又觉得不可及的神秘旅游目的地。


香港电视剧

《射雕英雄传》成为港剧最受欢迎的代名词,香港的武侠电视剧成为内地

观众的最爱。在上世纪80年代播出了200多部香港电视剧,有80%是以古装为主。其中至今仍被视为经典的有《十三妹》、《天龙八部》、《绝代双娇》、《神雕侠侣》、《陆小凤》、《楚留香》、《雪山飞狐》、《侠客行》、《倚天屠龙记》、《八仙过海》、《萍踪侠影录》、《鹿鼎记》、《天涯明月刀》、《四大名捕》、《决战玄武门》、《魔域桃源》等等。港剧风行全国,成为在内地电视剧制作薄弱的20世纪80年代大众最佳的娱乐方式。

在武侠片轰动一时之时,香港的历史戏说电视剧也成为另一个重要的题材。其中以亚洲电视制作的由冯宝宝主演的《武则天》,刘永、刘松仁主演的《秦始皇》和刘雪华和伍卫国主演的《少女慈禧》最轰动,将历史人物跃然于电视,并以惊心动魄的情节和华丽服饰,以及对大众所熟知的历史人物的全新演绎作为包装,令内地观众耳目一新。但随着上世纪90年代初内地历史正剧的大规模崛起,内地制作的《雍正王朝》、《康熙帝国》等大型历史正剧在香港轰动一时,无论在历史细节和场景上面都比香港更加严谨。在此之后香港戏说历史人物的大型电视剧逐步退出了香港电视剧的舞台。20世纪80年代录像带的流行和版权意识的逐步加强,令香港电视剧失去了初期在内地全民轰动的情景。也许正是这种大环境的隔断以及内地人生活娱乐方式的逐步丰富起来,香港电视剧早期的黄金记忆才成为人们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一个成长情节。虽然这些拍摄于早期的电视剧在今天看来,在拍摄技术和化妆以及场景和清晰度上已经过时,但无可否认,这是内地人对于香港最早的生活记忆,今天一听到那些经典古装剧的主题歌响起,依然令人激动不已。

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

时装剧潮流和香港巨星

在《射雕英雄传》之后,香港的现代剧和时装剧也陆续打开内地市场。


香港电视剧

现代电视剧中以《霍元甲》、《上海滩》、《万水千山总是情》最为轰动。由于这三部电视剧在内地的轰动效应,剧中的男女主角也成为内地观众心目中的巨星。赵雅芝、米雪、周润发、黄元申等成为香港文化

的代表,而几部电视连续剧的主题歌依然是备受欢迎的香港歌曲。叶丽仪的《上海滩》和叶振棠的《万里长城永不倒》与之前的古装剧主题歌相比,更加贴近内地人当时的生活。而从人物的年代和演绎手法上更与生活息息相关。《上海滩》中冯程程式的麻花辫、旗袍、学生装成为新时代女性模仿潮流。许文强的造型成为当时男青年的最新潮流――潇洒的许文强,黑色长大衣配上白色围巾,头上一顶礼帽,越发显得英俊挺拔。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大批香港现代剧出现在内地荧屏上,其中以警匪剧和伦理剧最受欢迎。出自这个时代而被内地观众视为经典的港剧有《猎鹰》、《警花出更》、《流氓大亨》、《火凤凰》、《义不容情》、《我本善良》、《灰网》、《法网柔情》、《大班密令》、《干探群英》等等。随着这些电视剧的热播,令香港明星成为上世纪80年代内地最受欢迎的明星,他们的海报成为年轻人的时髦装饰品。刘德华、万梓良、郑裕玲、温兆伦、刘嘉玲、黄日华、关礼杰等走红内地。而演唱这些电视剧的一大批香港歌星也逐步在内地推出磁带,如梅艳芳、谭咏麟、张国荣、温兆伦、陈百强等等。香港电视剧的大举播放成为内地上世纪80年代末的一大主流偶像文化的引领者。

香港电视剧在上世纪80年代达到了巅峰。由于20世纪80年代的武侠古装类电视剧在香港本地的逐步消失,亚洲电视在与TVB的常年斗争中已经失势,宣布电视剧减产;TVB的电视剧又多以本土剧为题材,同时题材多是换汤不换药,故事雷同结构老套,加上大批颇有观众缘的小生花旦往电影圈发展,而TVB又缩减拍戏的支出,令TVB的香港电视剧对于看了10多年的内地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

随着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的各种电视剧陆续在内地播出,以及引进电视剧的限制等因素,香港电视剧曾经统领内地电视剧主流市场风光不在。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之时,一大批由香港无线电视元老级金牌监制李添胜监制的TVB金庸新武侠连续剧又一度成为内地电视台的收视冠军,如《神雕侠侣》、《鹿鼎记》、《天龙八部》等。并且成功向内地推销了几位TVB上世纪90年代的超级明星,如古天乐、陈小春等。当时热闹的情况曾经出现了6个卫星台同时播放《天龙八部》的盛况。

21世纪

后香港电视剧时代

香港电视剧 香港电视剧-概述,香港电视剧-历史沿革

港剧

直到2000年到来时,一部在1999年拍的100集大型商战题材的亿元之作《创世纪》在CCTV8的播出再次引起轰动。由于当时CCTV8延后播出该剧的下半部曾经引起众多观众的不满情绪,且该剧在湖南台重播依然高居收视第一的好成绩,再次为内地的“后港剧”时代带来了新的骄傲。而《创世纪》作为一部以纯正香港背景为题材的电视剧,成为

港剧在内地观众心目中新的里程碑。豪华的场景、扣人心弦的故事、靓丽当红的演员以及前期的轰动宣传都创造了内地观众又一次港剧情结。而该剧也充分考虑了内地市场的口味,演员阵容算是TVB10年港剧之最,如罗嘉良、陈锦鸿、古天乐、郭可盈、秦沛、汪明荃、郭晋安、陈慧珊、蔡少芬、吴奇隆、郭峰、邵美琪等等。

为了更好赢得内地市场,以“背靠祖国,放眼全球”的策略,TVB回归之后,除了将大量的电视剧外景到内地实景拍摄外,还与内地不少发行公司合作拍摄电视剧,如《血荐轩辕》、《大唐双龙传》等等,同时也广邀内地电视台和媒体出席在香港的活动,以期推销和扩大香港电视剧在内地的影响。

“后港剧”时代,针对内地各电视台以争夺收视为主要考核目标的情况,一部成为香港收视最高的电视剧,自然会成为内地电视台的抢手货。比如在湖南台播出的《金枝欲孽》和安徽台已经购买的《铁血保镖》,均是由于内地媒体和香港媒体同时刊登了众多的新闻报道引发了内地电视台的注意。由于《金枝欲孽》在内地的轰动效应,为港剧在内地的播出创造了更好的口碑效应,也令新的一批香港艺员成功打入内地市场。不过由于DVD的先行出版和网络同步下载的流行,港剧已不可能再现当年《射雕英雄传》那种一夜轰动的盛况。但是作为我们集体回忆的一部分,即将播出的由TVB和CCTV共同制作为迎接回归10周年的大戏《岁月风云》有望再次令人回忆起那些港剧陪伴我们走过的日子,并且在全新合作模式下,以内地的优势结合香港的优势,为华人电视剧打造出全新的代表作。

香港电视剧警花出更_香港电视剧 -发展


流金岁月

金融危机以后,香港文化产业受到影响最大的就是电视行业,产量少,成本低,演员素质差,造成电视剧剧情重复、乏味,收视率低下,每年除了年度大戏,其他的收视都很惨淡。直接对香港文化输出造成很大影响,随着内地开放的加深,港剧的地位已经大不如前,港剧已经开始淡出大家视线,这其中外因虽然很多,但是香港电视剧制作方,亚视和TVB的内部管理问题也对其发展造成一定影响,尤其是TVB随着掌门人的年事渐高,其运作及管理都受到很到影响,最年来TVB发展很不顺利,其对香港文化的影响力也随之减弱,试想一下,没有管理,没有规划,没有明星,没有新面孔,没有影视歌全方位,谁还会单一的在乎一个昔日娱乐大鳄。但我们依然坚信港剧的美好前景。

香港电视剧警花出更_香港电视剧 -光辉业绩

辉煌鼎盛八十年代


香港电视剧

香港电视业企业化的管理模式从六、七十年代开始,在八十年代走向成熟。所谓企业化的影响就是在制作上讲求回报,也就是近些年来内地终于为电视人套上的收视率紧箍咒。

在制作中具体表现为题材上选用大众口味,而演员方面则实行明星制,因而涌现出如同周润发、刘德华、梁朝伟等一大批日后在电影界呼风唤雨的超级巨星。回顾八十年代的经典作品,如无线电视台1980年的、,1983年的《神雕侠侣》(刘德华版),1984年的、;亚洲电视台收视率达21点的,18点的以及20点的。

普遍认为八十年代后期的作品较之前稍微逊色,可能是成熟的管理体制过分追求收视率而约束创作所至,但期间也不乏佳作问世,如无线的、,亚视的。总的来说,那时候的作品除古装戏外多以豪门恩怨、黑帮火拼或是警匪争斗为题材,节奏紧凑,情节跌宕,人物命运及性格多变,往往能透发出一些深刻的人生哲理,吸引了一大批观众。同时,八十年代是整个香港电视行业的黄金时期,有史以来最高的收视率记录也在那时写下,《神雕侠侣》创出的62点收视率约300万观众观看了该剧。

随市应变九十年代


香港电视剧

进入九十年代,随着一些内因、外因的影响,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港剧也起了相当的变化。一方面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变大,渴望通过电视节目松弛紧张的神经。因而港剧的整个基调轻松了许多。一些具有中产阶级感觉而不再煽情的作品受到欢迎,如在香港创造高收视率的、系列。

对于港剧的招牌菜长篇豪门剧,电视台采取集中投入的方式,最具代表性的是无线一年一度的台庆剧,每每大牌荟萃、星光灿烂,短则40集,长过100集,必然成为当年的收视冠军。其中经典的有、、、、。

另一方面,电视制作业本身面临着人才匮乏的窘境,尤其缺少能挑大梁的明星人物。单以无线为例,80年代何其风光,男有周润发、无线五虎(黄日华、汤镇业、刘德华、梁朝伟、苗侨伟),女有赵雅芝、刘嘉玲、翁美玲等名旦,如今这些人大多或从影或从商或隐退,只有黄日华还留在无线苦苦支撑。90年代的台柱,如温兆伦、邵美琪也很少出现在荧幕上,黎明、郭富城早已另攀高枝,连无线曾力捧的郑依健、张智林、古天乐也与电影界打得火热,把电视剧当作第二选择。面对无法阻止的人才外流,无线的做法是重新发掘、整合内部资源。将做了十几年反派人物、男二号的罗嘉良、吴启华拨乱反正,并且迅速走红。

港剧期待重整山河

超强的应变能力固然是港人的一大优势,当我们衷心钦佩那些电视制作人能面对观众口味改变、人才外流作出迅速反应时,也注意到现代香港荧屏上一个十分显着的现象“外剧入侵”。

首先是日本,日剧在香港的流行程度从各大媒介的报道上就可见一斑,、等杂志对当季日剧都有大篇幅详尽的报道。而电视台方面,先是将在日本放过的剧集拿来播放。后来顶不住盗版的强大压力,在金城武的时开始尝试与日本同期播出。看看木村拓哉来港时媒介、影迷的疯狂程度,想想连王家卫也找他拍片,可见日剧在港的势力有多强大。最近,韩剧的势头也直追过来,金喜善、安在旭的名字也在年轻人中耳熟能详。


香港电视剧

以中国人自己的作品来说,在香港打响的第一炮是,对哼哼唧唧的琼瑶片不屑一顾的香港人喜欢的原来是“包黑子”,其实这同当时民众追求廉正、严明的政府有关。接着,金牌制片人杨佩佩的古装大戏登场,她善于用不同的方法诠释金庸的作品(如新版、《神雕侠侣》等),倒也打开了局面。不过,近期最令人瞩目的还是、取得的成功。无论大家对赵薇的评价如何,看到港人为之疯狂也着实为内地争了口气。失去往日霸主风光的港剧,面对日剧的侵入、内地电视剧的追击,不由让人想起了一句歌词“重整河山待后生”……从初建到鼎盛,从辉煌走向徘徊,整个香港电视剧制造业以企业化为大前提随市场的变化不断沉浮、前行。我们终究不知道它将走向何处,但无论如何港剧专业化的制作、管理水平、从业人员高度的敬业精神是很值得我们一学的。

伦理剧武侠剧――港剧的两大招牌

港剧遭非议最多的莫过于伦理剧和武侠剧。前者被认为胡编乱造、只重商业效果没有教育意义,后者被指篡改原着。作为看了十几年港剧的老观众,我在这里倒要为它们说几句公道话。

伦理剧,情真何必在乎戏假。说港剧很假,可凡是戏都是编出来的,从莎士比亚到好莱坞巨片都一样,否则叫作纪录片。观众却很佩服无线那几个编剧、导演,大处虽不免雕琢痕迹明显,但能做到细节很真。尤其在处理法庭戏、商战戏、警匪戏时,情节、对白、表演是何等精彩,以至观众的注意力、思维完全被其牵引。能做到让观众入戏,就等于观众从情感上已承认其真实性了。

港剧的另一个招牌菜就是古装武侠剧。毕竟香港有近20年拍摄武侠片的经验,拥有包括导演、编剧、演员在内的大批专业人才。前阵子,金庸先生批评港剧对他的作品大肆篡改。作为金先生的忠诚读者,许多观众真想为港剧叫声冤枉。事实上,是电影版的、《鹿鼎记》等改变较大,电视剧大多是原汁原味的,能抓住原作精髓的。即使有所改变,也是在无关大局的细节处作了改动,以简化剧情。把原作搬上荧屏选角几乎是成败关键,因为人物的塑造是小说的精神所在,而一些经典香港武侠剧在选角上十分成功。互联网上“许多观众最喜欢的金庸作品改编剧男女演员”分别是香港的翁美玲(《射雕英雄传》饰黄蓉)、梁朝伟(《鹿鼎记》饰韦小宝)。

香港电视剧警花出更_香港电视剧 -影视习惯

香港电视剧中的好习惯


香港电视剧

一、现在但凡有开车的戏,都能看到驾驶员和副驾驶座位上的乘客一上车就系好保险带的好习惯,虽然香港是弹丸之地,开车到达目的地也许几分钟就到。可在香港有明文规定上车必须系保险带的强制性措施,违者扣分。在港剧中能看到这一措施是深入人心的,在内地就很少看到有如此自觉的行为,当然除了上高速公路,那时就有危机意识了。 就算是在的士后座也绑安全带,港人真的做得很好,不妨学习一下。

二、随着手机的蓝牙技术和耳麦的出现,现在的港剧中已经看不到主人公开车时听到手机铃响分神翻找电话的危险状况了。其实开车打手机非常容易出事故,一边要掌控方向盘,一边还要顾着电话聊天,心自若建议新手不要学着耍酷,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开车时尽量不要接听电话。

三、港剧中经常能看到主人公进入医院区域自觉不接听手机来电,尽量使用呼机和公用电话回复电话,尊重他人生命等于尊重自己,心自若时常在内地医院看到有人为了摆阔显富随便亮亮最新款的手机而在医院随意接听电话,嗓门吊到八丈高,生怕别人听不见似的,非常令人反感。进入医院自觉关闭手机,好习惯!


香港电视剧

四、不管是老港剧还是新港剧,观众都可以察觉到香港人是说“唔该”(即谢谢)最多的城市了吧。去餐馆点菜后要说唔该,上菜后也要说唔该,买单后还要说唔该,好有礼貌的香港人。尽管短短两个字,可经常挂在嘴边也不易啊。相反在内地就没有如此好的传统,特别是年轻人,要说声谢谢觉得非常难,人家为我服务是应该的,我付钱享受这一切,应该是别人谢我才对。

五、也许港剧中为了凸现男主人公的绅士风度而特意设计了一些为小姐开车门、拉椅子的情节,可我觉得作为有风度的男人的确应该如此。在内地,为女士服务的观点不但是百年难见,而且男士有时好勇斗狠起来跟女人顶真得要命。心自若就曾遇到过有一次刚准备迈进麦当劳推开玻璃门的时候,后面突然冲出一个男人,抢在我前面进去,而且也不扶好因为惯性而摔回的玻璃门,差点撞到我的头。不要说是风度,他根本没打算让着女人。与这种男人还能再计较什么呢?

六、常说香港人市侩、现实,可在港剧中我们能时常看到“义工”这一群热心助人不计报酬的义务工作者,他们牺牲自己的业余时间,自愿服务于社会。在内地近年来也推行类似的“志愿者”活动,报名者非常踊跃,在大型展览和公益活动中出了不少力。

七、电视剧里他们坐公车的时候,上车前总会自觉的排队,看上去很有次序。不像我们这里有的地方,就知道乱挤,容易制造混乱,让那些小偷有机可乘呀。

香港电视剧警花出更_香港电视剧 -戏里情侣


香港电视剧

在萤幕里面他们是一对,数十年的香港电视剧不知成就了多少鸳鸯眷侣,他们在观众的脑海里留下了多少回忆,美好的向往!

苗侨伟VS翁美玲

爱况分析:二人可算是“二见钟情,相见恨晚”型,共出演“83次决战玄武门”等四部连续剧,苗翁的合作随着翁美玲的猝逝,画下令人震撼的休止符。

结缘剧集:

匹配指数:4颗星


香港电视剧

刘德华VS陈玉莲

爱况分析:刘陈版“83神雕侠侣”天时、地利、人和具备之下的作品,神赐予人间的礼物。很少TVB萤幕情侣会只合作一部电视剧便成为最佳模式。

结缘剧集:《神雕侠侣》

匹配指数:5颗星


香港电视剧

郑伊健VS陈松伶

爱况分析:郑陈两人饰演的角色,从青春活泼到沉稳内敛,随着年龄与演技的增长,渐入佳境,结束在最精彩的《笑看风云》。

结缘剧集:

匹配指数:3颗星

陶大宇VS郭可盈


香港电视剧

爱况分析:这是一对斗嘴型的萤幕情侣直来直往,喜怒哀乐都会在一秒钟内表达出来,不吵架就不精彩,偶尔有相敬如宾的时候。

结缘剧集:系列

匹配指数:5颗星

欧阳震华VS关咏荷

爱况分析:欧阳震华和所有女星都称得上登对,但是在广大观众的感觉里,他似乎只有和关咏荷才会有“情侣”的感觉。


香港电视剧

结缘剧集:

匹配指数:5颗星

林保怡VS陈慧珊

爱况分析:好一对头脑派的萤幕情侣,无论是当敌人还是当情人,都是高来高去的斗智族,即使是在谈情说爱时,头脑清醒。

结缘剧集:


香港电视剧

匹配指数:4颗星

蔡少芬VS吴启华

爱况分析:当程至美与唐姿礼在片头曲现身之时,相信有不少观众在心里大叹:“以前怎么从没想过这两个人这么相衬?!”

结缘剧集:

匹配指数:4颗星

罗嘉良VS宣萱

爱况分析:两人在《流金岁月》当中一段爱恨缠绵,难舍难离的感情,至今仍是萤幕经典,让人不禁拍案叫绝。

结缘剧集:

匹配指数:4颗星

香港电视剧警花出更_香港电视剧 -电视剧列表

tvb

太平山下梦断情天法网难逃录音机情杀案本姑娘君子好逑奔瘾君子幼吾幼心焰少奶奶的扇子三个演员及他们的戏等待警察局长天之骄子陋巷清宫怨小城风光今夕何夕刻薄成家年晚钱梁上君子罪恶根源巡按使诗礼传家佳期近冷暖亲情父归西施家玻璃动物园镀金世界雷雨油漆未干财神到向日葵文天祥我爱夏日长慈母恩杀妻记歧途患难真情
斗室
武则天星河一家之主不速之客良友三部曲琉璃世界紫薇园的秋天梦影乐韵雏声紫薇园的春天万世师表春晖智多星喜事重重刽子手一家人烟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280103/41555.html

更多阅读

几部香港经典武侠电视剧 香港80年代武侠电视剧

几部香港经典武侠电视剧收看地址陆小凤刘松仁版之金鹏之迷01陆小凤刘松仁版之金鹏之迷02陆小凤刘松仁版之金鹏之迷03陆小凤刘松仁版之金鹏之迷04陆小凤刘松仁版之金鹏之迷05陆小凤刘松仁版之金鹏之迷06陆小凤刘松仁版之金鹏之迷07陆

香港电视剧 警匪片131部 香港电视剧2016警匪片

香港电视剧 警匪片  25集全 仁心解码27.2“方中信杨怡直面精神病”主演:方中信蒙嘉慧杨怡徐子珊蒋志光年代:20131集2集3集4集...25集 全部>>25集全 谈情说案7.3“2010年TVB收视冠军”主演:林峰杨怡马国明廖碧儿罗乐林年代:2010

香港武侠怀旧电视剧 香港怀旧武侠电影

90年代香港武侠电视剧列表1990年:02月05日《天上凡间》(20集)04月01日《剑魔独孤求败》(20集)(黄日华,邵美琪)05月28日《蜀山奇侠》(20集)(关礼杰,李婉华,郭富城)09月10日《江湖小子》(20集)(温兆伦,陶大宇,刘美娟)11月05日《乌金血剑》(20集)(刘锡明,罗嘉良

周润发的另类电视剧大香港 大香港 电视剧

周润发的另类电视剧【大香港】【大香港】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20304246.html优酷专辑:大香港(周潤發 關禮傑 龔慈恩版) 全卅集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A3MjAwNjcy.html?f=20304246优酷专辑:【大香港】.19

声明:《香港电视剧 香港电视剧-概述,香港电视剧-历史沿革》为网友囿壓仂材宥働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