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病 缺血性脑病-名词解释,缺血性脑病-危险因素

脑血管病分出血性脑病和缺血性脑病。通常称为中风。血性脑病如脑出血是因为长期的高血压、动脉硬化的基础上,突然激动和用力时血压增高导致血管破裂出血,出血压迫、破坏脑组织而在数分钟致半小时内出现偏瘫、失语甚至昏迷,严重者可发生死亡。而缺血性脑病,如脑梗塞患者,由于供应大脑或脑干的血管突然阻塞,血流中断,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使脑组织失去功能,故病人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出现一侧瘫痪、或失语,严重者可出现昏迷甚至死亡。冬季特别是春节前后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季节。身体的血管会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热胀冷缩,当病变血管收缩的时候会导致管腔的狭窄和闭塞,从而发生缺血性脑病。缺血性脑病北方比南方发病率要高,西部比东部发病率要高,因此有中风因素的人要特别注意冬季预防中风。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尽早控制类似发作,因为此病是缺血性脑病的危险因素,反复发作后有三分之一的病人最终发生脑梗塞。  。

脑病_缺血性脑病 -名词解释

缺血性脑病(ischemic encephalopathy):是指由于低血压、心脏骤停、失血、窒息等原因引起的脑损伤。

脑病_缺血性脑病 -危险因素

经过流行病学调查主要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和超重、吸烟、酗酒等。

脑病_缺血性脑病 -病理病机

影响病变的因素

脑的不同部位和不同的细胞对缺氧的敏感性不尽相同。不脑较脑干各级中枢更为敏感,大脑皮质较白质敏感。各类细胞对缺氧敏感性由高至低依次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内皮细胞。神经元中以皮质第Ⅲ、Ⅴ、Ⅵ层细胞,海马锥体细胞和小脑蒲肯野细胞最为敏感,在缺血(氧)时首先受累。
脑损伤程度取决于缺血(氧)的程度和持续时间以及患者的存活时间。轻度损伤往往无明显病变,重度损伤患者仅存活数小时者尸检时也可无明显病变。只有中度损伤,存活时间在12小时以上者才出现典型病变。
此外,损伤的部位还和局部的血管分布和血管的状态有关。在发生缺血(氧)时,动脉血管的远心端供血区域最易发生灌流不足。大脑分别由来自颈内动脉的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和来自椎动脉的大脑后动脉供血。其中大脑前动脉供应大脑半球的内侧面和大脑凸面的额叶、顶叶近矢状缝宽约1~1.5cm的区域。大脑中动脉则供应基底核、纹状体、大脑凸面的大部区域。而大脑后动脉则供应颞叶的底部和枕叶。这样在3支血管的供应区之间存在一个C形分布的血供边缘带,该带位于大脑凸面,与矢状缝相平行,且旁开矢状缝1~1.5cm(图16-19)。一旦发生缺血性脑病,该区域则最易受累。然而并非每例缺血性脑病病灶都呈C型,病灶的形状还受局部血管管径的影响,如果某支血管管径相对较小,或局部动脉粥样硬化,则其供血区较易受累。

病理变化

脑缺血的组织学变化在缺血12小时以后才较明显:神经元出现中央性Nissl小体溶解和坏死(红色神经元);髓鞘和轴突崩解;星形胶质细胞肿胀。1~2天出现脑水肿,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并开始出现泡沫细胞。第4天星形胶质细胞明显增生,出现修复反应。大约30天左右形成蜂窝状胶质瘢痕。
缺血性脑病的常见类型:

①层状坏死。大脑皮质第3、5、6层神经元坏死、脱失、胶质化,引起皮质神经细胞层的中断。

②海马硬化。海马锥体细胞损伤、脱失、胶质化。

③边缘带梗死(图16-20)。梗死的范围与血压下降的程度和持续的时间有关,如血压持续下降,则梗死区自远心端向次远心端扩大,称为向心性发展(cardiopetaldevelopment),即C形梗死区向其两侧扩大,并自大脑顶部向颅底发展。大脑缺血性脑病边缘带梗死的极端情况是全大脑的梗死,但脑干的各核团由于对缺血(氧)的敏感性较低仍可存活。患者靠呼吸器以维持生命,但意识丧失,成为植物人。如何处置这样的病人则成为目前医学伦理学和医疗实践的难题。一旦这种病人死亡,其大脑乃成为由脑膜包裹,秽暗无结构的坏死组织,称为呼吸器脑。
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因缺血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而异,轻者仅发现一过性精神错乱,或出现上肢肩带肌力和感觉减退,重者则可昏迷死亡。

脑病_缺血性脑病 -治疗原则

如果已经发生了急性脑梗塞引起的偏瘫、偏身麻木或失语的话,其治疗原则:
1、及时改善缺血区的血液供应,尽早终止脑梗塞的进展。
2、积极治疗缺血性脑水肿,预防脑水肿的扩大。
3、应用脑保护剂如西比灵或尼莫地平、达纳康等及时保护梗塞边缘区(半暗带区),以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
4、降低代谢,如带冰帽,低温治疗等。加强氧气的供应和利用输氧等。
预防治疗合并症,如肺部感染,肾功能衰竭等。

脑病_缺血性脑病 -高血脂和缺血性脑病有什么关系?

高脂血症不像高血压和高血糖有相应的临床症状,高脂血症的病人没有什么明显表现,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高脂血症对身体危害更大、隐蔽性更强.
积极治疗心脏病,控制糖尿病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病_缺血性脑病 -预防

第一患者年龄都在40岁以上,都有长期高血压病史,第二患者突然发病或者单侧肢体无力,站立不稳或者缓解以后又反复发作,第三反复发作的同时有可能伴有恶心、呕吐或者伴有头痛、视野缩小或者复视,第四原因不明的流口水,口眼歪斜,口齿不清或者舌头伸出来偏向一侧,第五血液流变学的检查多项指标是异常的,如果有以上五种情况,我们就视为中风的先兆表现。人到老年以后血管多是硬化的,血液多半是粘稠状态,情绪也不如中年时稳定,为了预防中风可以服用一些药物

如何控制危险因素

1、对于高血压我们主要应用有效的降血压药物,把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同时控制低盐饮食。

2、对于心脏病,主要是心瓣膜病或冠心病合并心房纤颤的病人。

3、对于糖尿病应把血糖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

4、高脂血症患者。首先是主动限制脂肪的摄入,不要食用过度肥甘厚腻的食物,然后应用药物治疗。

5、肥胖和超重是脑卒中的间接危险因素,应采取减肥措施,加强运动和锻炼,把体重减到标准水平。

6、吸烟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一定要戒烟以消除这种危险因素。

7、饮酒,少量饮酒,每天不超过一两对身体有好处,但是大量饮酒或酗酒容易引起脑卒中、因此应戒酒或禁止大量饮酒。

脑病_缺血性脑病 -治疗方法?

对已经发生的脑梗塞病人,根据发病时间和病情的轻重不同,采取相应的,进行个体化治疗。分为三个阶段的治疗。
1、发病3天以内的超早期和早期治疗。
A、发病3-6小时的超早期治疗。B、7-24小时的治疗。
第二阶段的治疗是4---15天的恢复期的治疗。

恢复期治疗

4-15天以内是恢复期治疗,半月以后就是康复期治疗了。4-15天的恢复期治疗是非常重要.

脑病_缺血性脑病 -相关链接

硬化性腺病,PrP病,幼年性息肉病,结肠黑变病,腹腔结核病,Langerhans细胞

缺血性脑病 缺血性脑病-名词解释,缺血性脑病-危险因素

脑病_缺血性脑病 -缺血缺氧性脑病检查

1、影像学诊断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
(1)头颅B型超声(B超)检查:对脑水肿,脑实质病变和脑室增大显示清楚。
(2)头颅计算机扫描摄影(CT)检查:作头颅水平位横断面多层次摄片,对硬膜下少量出血和蛛网膜下出血的显示较B超检查清楚,因此CT和B超互补检查可更提高诊断率。
2、脑电图和脑电功率谱检查脑电图可出现异常棘波,脑电功率图可发现功率降低或错位。
3、脑脊液检查为减少对患儿的扰动,应避免作脑脊液检查,只有在需要排除化脓性脑膜炎时才作这项检查,值得注意的是正常新生儿脑脊液可能有极少量红细胞进入脑脊液,或因黄疸使脑脊液呈淡黄色,并不表示有颅出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260103/35178.html

更多阅读

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治疗

【肝性脑病】基本概述:肝脏是人体重要的解毒器官。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各种有害物质都必须经过肝脏的解毒处理,生命得以维持。当严重的肝病(如肝硬化、急性肝炎、肝癌)引起的代谢紊乱,肝解毒功能严重损害,使中枢神经系统中毒发生昏迷,称为

胆红素脑病的症状、危害及对策 胆红素脑病后遗症症状

虽然每一个宝宝都要经历新生儿黄疸,但是若胆红素高到透过血脑屏障影响大脑神经系统,发展至胆红素脑病,造成的危害将是不可逆性。在实际中也发现有的妈妈对新生儿黄疸不了解、不重视,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给宝宝留下了终身的影响,非常遗憾

缺血性脑卒中的分类及治疗方案 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

分类:脑卒中,中医名为脑中风。常见的脑中风可分为:缺血性脑中风和出血性脑中风。出血性脑中风包括:脑出血(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脑中风包括:血栓性脑梗塞、栓塞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多发性脑梗塞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通

羊脑包虫病的综合防治 羊脑包虫病的治疗方法

(一)手术疗法1.寄生部位判断。手术成功与否关键是寄生部位的判断和术部选择。一般寄生在脑的颞叶顶区时(正中),病羊低头触地,口鼻流涎,呆立不动,对光反应不敏感;寄生在角根部位(左右侧、颞叶交界处),病羊向患侧方向转圈,头向患侧斜,多数病例

声明:《缺血性脑病 缺血性脑病-名词解释,缺血性脑病-危险因素》为网友女汉子万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