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校简介,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原国家级重点中专黄冈农业学校、黄冈财贸学校、黄冈机电工程学校三校合并,于1999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组建的一所综合性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2010年4月经湖北省政府批准,黄冈卫生学校、黄冈市中心医院附属护士学校并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设立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卫生学院。60余年来,特别是10余年的教育实践,学校已成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湖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湖北省职教先进单位,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时任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曾亲临学院考察,充分肯定学校的成绩。

湖北黄冈职业技术学院_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简介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组建的一所综合性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学院1999年7月开始组建,由原国家级重点中专黄冈农业学校、省部级重点中专黄冈财贸学校、黄冈机电工程学校三校合并而成。经过近60年的职教磨炼,特别是近十年的高职教育实践,学院已成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湖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湖北省职教先进单位,湖北省文明单位,是大别山革命老区一颗璀璨的职教明珠。学院占地面积1000余亩,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现设8系、1部、2院,开设45个专业,在校生12000余人,专任教师57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92人,“双师素质”教师289人。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校内风光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几百位将帅的故里、闻名中外的教育之乡黄冈。黄冈市是湖北省第一农业大市、第二人口大市、第二建筑大市,地处鄂豫皖赣四省交汇区。学院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黄州近郊,北依省级黄冈高新技术开发区,南临南湖农场,占地面积1000余亩,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现设8系、1部、2院,开设45个专业,在校生12000余人,专任教师57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92人,“双师素质”教师289人。拥有各类图书90余万册,各类计算机2500多台,校内实训室、实训中心58个,其中生产性实训中心10个,中央财政支持的高职教育实训基地2个,省级高职教育实训基地3个。建有校外实习基地266个。

近5年来,学院教职工在国家、省级刊物发表论文160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278篇。公开出版教材和专著400多种,其中国家级“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28部,湖北省“十一五”规划教材18部。承担国家、省级教科研项目68项。自主研发的“龟山松萝”、“春缈”茶叶多次荣获“中茶杯”名优茶评比特等奖,2007年,“春缈”茶叶荣获“中茶杯”名优茶评比金奖。

经过近60年的职教磨炼,特别是近十年的高职教育实践,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已成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湖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湖北省职教先进单位,湖北省文明单位,是大别山革命老区一颗璀璨的职教明珠。温家宝总理两度视察黄冈时,考察了学院农业技术推广基地;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时任教育部长陈至立曾亲临学院考察,充分肯定了学院在职教方面所取得的优异成绩。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校简介,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黄冈职业技术学院_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亮点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南区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组建以来坚持“特色兴院”的办学方针,坚持“为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的办学宗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形成了十大办学特色和亮点。

1、生源范围广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经教育部批准组建的综合性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面向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设8系、1部、2院,开设45个专业,在校生12000余人,专任教师57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92人,“双师素质”教师289人。学生来自31个省市自治区28个少数民族。

2、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过98%


2003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高于同类院校平均就业率40多个百分点、就业率达98.1%,2004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8.7%,受到省教育厅通报表扬,2005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8.65%。名列省高校前茅。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已在广东、上海、浙江、江苏、福建、山东、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建立了广泛而稳定的毕业生就业基地,并进入岗位优化期。已安置学生的情况:80%以上专业对口;60%以上为文员岗位、技术岗位、基层管理岗位。试用期内,70%的学生月薪900元以上,15%的学生月薪1500元以上,15%的学生月薪在2000元以上。2004年湖北省教育厅专业家组对学校就业工作进行评估,评估结论是: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就业市场拓展充分;就业成效显著。

学院实现了承诺:凡学院品德良好、成绩合格、技能过硬的毕业生,只要学生愿意,家长同意,学院100%地推荐到合适的用人单位、合适的工作岗位就业。

3、教学质量在同类院校中位居前列


学院组建以来,顺利通过了省教育厅组织的专业办学水平评估、图书馆现代化建设水平评估及实验室建设评估,其中专业办学水平评估为湖北省一次性通过的14所高等院校之一,近几年来,学院实施“三强”战略即“强师资、强专业、强技能”,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加强“精品课程”建设,进行教材及课程整合,成效显著。学院学生在英语及计算机历次等级考试中,参考率、累计过关率均位居省同类院校前列。2005年,计算机考试及及格率位居省高职院校第一。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南区校园

4 、学生动手能力强,各种大赛捷报频传


学院十分重视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对证施教,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全院每系均有一幢实习实训大楼,每个骨干专业都有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实验室已通过省教育厅的合格评估。2003年学院在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试中成为省办公高级证书首位获得者学校。2004年在电子、数控、电子商务、微机调试等大赛(湖北赛区)技能比赛中,学院学生均获得优异成绩,其中团体、个人一、二、三等奖8人次。2005年学院代表队荣获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湖北省二等奖、湖北省第四届移动梦网杯互联网知识大赛第二名,首届电子商务大赛团体赛湖北赛区一等奖。湖北省大学生篮球联赛暨中国大学生CUBA外围选拔赛男子丙组第四名,女子丙组冠军。

5、就业资证教育条件优越


学院积极应对劳动就业准入制度,已设有“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4254考点)”、“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点(42344考点)”、“实用英语考试考点”、“公共英语考试考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点”、“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158号站,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设)”,学生取得相应专业资格证书的获证率达95%以上,2005年度,学院获“职业技能先进单位”称号,为学生就业和选择就业创造了优越条件。

6、“订单教育”成效显著

学院“订单教育”起步早,效果好。第一、二、三批“订单教育”班已成建制履约就业上岗;2006届、2007届毕业生有6个订单教育班相继履约开班。就业实习的改革推进了“订单教育”工作,“订单教育”拓宽了就业渠道,捷足先登就业市场,提高了毕业生就业质量与就业率。中国教育电视台制作了专题节目,推广学院教学这方面的经验。

7、学院为渴求继续深造的学子搭建了“立交桥”

学院已形成了以普通大专教育为主,专升本、成人教育相结合的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格局,并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国内知名学府联合开办了研究生、本科生教育合作项目,与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建立了互派留学生、科教合作关系。学生继续深造通道畅通,学院成为继续深造青年“升本”或出国留学的起跳板。“专升本”录取率连续三年位居省同类院校前列。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南区荷塘

8、学院办学环境和办学条件优秀


学院地处风景秀丽的南湖教育区,校内小桥流水,曲径通幽,环境宜人。省级高校标准化食堂、省级标准化公寓楼群、现代化教学楼群和多功能图书、体育场馆,为师生员工学习、生活、工作和娱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9、推行“两情”管理及“四家”服务


学院坚持以人为本,对学生实施既要成人又要成才的“两成教育”,在学生管理上实施“两情”(父子情、手足情)管理,建立了“四率考核”(上课率、就寝率、及格率、事故率)的长效机制。在后勤方面,强化“四家”服务理念,即“创造家的环境,营造家的温馨,培养家的情感,提供家的服务”。受社会、学生、家庭的普遍赞扬。

10、学院社会形象不断提升

学院连年被评为市级安全文明单位。2002年,被省教育厅领导部评为“省职教先进单位”,2003年,被湖北省权威统计机构评为“质量、诚信、服务满意率三优单位”、“湖北市场杰出单位”,2004年被评为“湖北省美誉高校”(省十五所,与武大、华科大同列)、“湖北省最具影响力的学校”,被省综治委等部门评为“省级安全文明校园”,2005年被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评为“中国一流高职院校”,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最佳文明单位”。被中国消费者调查中心评为中国“百家诚信院校”,被省统计局评为“湖北省分行列十强”单位,再度评为“湖北省美誉高校”(省10所,与武大、华科大、武汉职院同列)。被湖北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授予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高校”称号(省16所,与武大、华科大、武汉职院同列)。

学院从2003年着手建设“511”工程开始,为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做基础性工作。2004年12月正式启动评建工作。学院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评估工作方针,采取多种办法和措施、动员、组织全院师生员工,不断增强评建意识,积极投身评建工作,并且在评建进程中,坚持科学发展观,边评边学,边学边改,边改边建,不断地明晰办学理念,规范办学行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基础建设,以进一步提升自身素质



・,提升教学水平,提高办学质量,为实现评估目标,推进学院建设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湖北黄冈职业技术学院_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院系设置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电脑艺术设计、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动漫设计、信息安全技术、软件

土木建筑工程系: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经济贸易系:财税、税收、经济管理、金融保险、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会计电算化、国际贸易实务.

机电工程系: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制冷与冷藏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检修与维修技术.

生物工程系:园林技术、作物生产技术、农村经济管理、生物制药技术、生物技术及应用、动物防疫与检疫、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人文科学系:文秘、法律事务、商务英语、社区管理与服务.

水利电力工程系

交通工程系:物流管理.

成教学院

基础课部

中专部

国际关系学院

校址:湖北省黄冈市南湖桃园街109号

湖北黄冈职业技术学院_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校徽校训


校徽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校徽以地名“黄冈”之汉字的汉语拼音第一个大写字母“H”和“G”为基本框架。以绿色为底色,红、黄、绿为基本色调,同时用中英文字标名学院全称,整个图形为圆形。

“H”与“G”的构成,说明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所在地是具有文化底蕴极其深厚,人文资源非常丰富,教育十分发达的黄冈,学院既深得黄冈地气之灵,又成为发达的黄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H”衍生为成才之路,学院为学生成人、成才、就业、创业铺就阳光大道。为学生搭建通向社会、谋求发展的桥梁,铸就成功之路。“H”中间一横衍生为一展翅飞翔的大鹏鸟,形为“V”意为胜利,同时体现了学院“一主两翼”的大鹏鸟战略思想。同时,“V”衍生为一本翻开的书,意为学院师生正在追求知识,探求真理。“H”与“G”之变化“C”,分别为英文单词“高”和“大学”第一个字母,有高等学府之涵义。

图案底色为绿色,代表着希望,有温馨之意。表示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充满希望。广大师生员工在这个在家庭中愉快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同时,整个图案给人以清新愉快的感觉。无边之圆形图案喻意师生员工发展空间无限,奋斗空间无限,成功机遇无限。


校训
学院校训为:崇德强能务实创新

崇德,出自《书・武成》:“崇德报功”,本意是崇尚有德者。“崇德”,即是指推重品行、品德。崇德反映了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突出以德治校的办学理念。党提出“以德治国”,是崇德的思想基础。“德惟治,否德乱”(《尚书・甲天下》)。德是最高的治政行为要求。治理国家如此,治校也仍然如此。在新时期,学校对于教育对象来说,崇德就是要求学生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服务社会,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对于教育者来说,崇德就是要修身养性,师德高尚。

强能,就是强化能力。“能”就是能力、才能、亦指有技能、有才能。学院从事的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技能的培养是学院的主要特点和特色。学院的培养目标定位就是培养生产管理第一线的高级专门人才。因此,强能符合学院的办学特色和培养目标定位。要求学生要理论联系实际,每个学生均应具有一技之长,能够成为某个行业或岗位的能手。对于教育者来说,也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专业教师要成为双师型的教师。

务实,是由“实事求是”转化而来,源自于班固《汉书・河涧献五传》。务实,就是致力于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教学和科研、各项管理都要有务实的工作作风,扎扎实实地办好每一件事。对于学生来讲,无论学习知识,还是实践技能也要有务实的精神,学好知识,掌握技能。对于教育者来讲,从事教学和科研,要一丝不苟,不能有半点虚假。代表着学院教师治学的态度、精神和方法。

创新,意为与时俱进,追求新高。义出《大学》引汤之《盘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源泉。学院正处在一个发展建设的重要时期,因此,要用改革的精神,超常规的胆识和胆魄,发展和建设学院。特别是在511工程的建设中,要敢于争先,敢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对于学生来讲,在学习乃至以后的工作中,不固步自封,不墨守成规,永不停息地追求新高。对于教育者来讲,要不断学习,丰富和完善自我,实现教学创新,科研创新。崇德是方向,强能是目的,务实是方法和手段,创新是动力。

湖北黄冈职业技术学院_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领导

张鹤桥
男,湖北黄梅县人,政治专业研究生毕业,现为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高级政工师。历任黄梅县卫生
学院领导
局股长,县老干局局长,县委[3]组织部副部长;麻城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市委副书记;黄冈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红安县委书记。
在卫生系统工作期间,就医院管理工作在全国医学会主办的报刊杂志上发表10余篇论文。在组织部门工作期间,参加了中央组织部组织的全国农村党员党课教材编写。在报社工作期间,曾担任湖北省报业协会理事。在红安工作期间,曾担任董必武研究会副会长。
陈年友

男,1956年2月出生,汉族,湖北武穴市人,中共党员,硕士学位,1973年3月参加工作。现为黄冈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化学会会员,湖北省科研优势与特色领域“杂环化学”学科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七届委员会委员,黄冈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湖北省高职教育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专家,湖北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
陈年友同志长期从事高校管理工作,对高校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的全过程都比较熟悉,有着丰富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经验。注重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创新和规范化建设,办学治校卓有成效。治学严谨,教学科研成果较多。在教学方面,以化学教育和计算机教育为主,现为省级精品课程《无机化学》的主讲教师,历年来教学评价均为优秀,先后指导学生获省优秀大学生科研成果奖6项,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6次。在科研方面,先后主持和参与省自然科学基金《卟啉-肽-蒽醌化合物及其配合物的微波合成和生物活性研究》等项目2项、省教育厅重大科研项目1项、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11项、省教育厅重点教学研究项目6项;主编教材及参考书6部,公开发表《系列二肽链键联的卟啉-蒽醌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微波合成及电子转移性质研究》等研究论文百余篇,熟悉物质的合成、分离、分析与鉴定工作。获国家专利5项,省级科技鉴定成果1项,黄冈市科技进步奖2项。非常注重产学研结合,常深入黄冈各县市进行科技攻关调查,为建立黄冈市科研课题库做了大量工作,被黄冈市政府授予“黄冈市科技十强带头人”。受邀参加了渤海大学等高校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及湖北科技职业学院等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王维华

男,1957年8月出生,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商业经济系毕业,副教授职称。
现任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分管学校办公室、党委组织部、纪委、监察处、党委宣传部(文明办)、工会、离退休人员管理处及审计处工作。
长期从事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对学校各项工作有较丰富的管理经验,先后撰写了《论高等教育主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对策》、《论学生厌学表现、原因及对策》等论文,编著了《学生思想品德修养》、《党的基础知识教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学生读本》、《形势与政策专题讲座》等专著,所撰的多篇论文获省高等教育研究会奖励。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成绩突出,被授予黄冈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汪晓凌

男,1965年生,中国共产党党员,1986年毕业于武汉工学院(现武汉理工大学)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副教授。
现任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党委委员,分管就业指导处、高职教育研究所、图书馆及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工作,协助校长分管产学研工作处工作。
长期从事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担任过实验室主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等职务,对高职教育的专业课程建设及实践教学工作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撰写的多篇论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参加了《电工基础》、《工厂供电》等高职规划教材的编写。主讲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电工基础》课程被湖北省教育厅先后评为“湖北省高校优质课程”(2002年)、“湖北省高校精品课程”(2004年)。
担任的社会职务有: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高职高专委员会副会长;湖北省职业院校图书馆协作委员会副理事长;湖北省高校成人教育评估专家组成员;中国教育网教育展示互动系统高级研究员。
段院生

副校长,1990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遗传育种专业,2000年9月至2002年3月在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油菜育种生物技术研究,2002年3月至8月在湖北大学生科院访问研修植物克隆及组织培养快繁技术。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的代表作有:一、《小麦不同轮回选择方案的遗传改良效果研究》(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3,12(2):95-100)(该文被国际粮农组织《AGRINDEX》收录);二、《甘蓝型油菜杂交种亲本指纹图谱分析》(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2,24(2):5-9);三、《用RAPD标记鉴定甘蓝型油菜杂交种H9909的纯度》(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2,21(4):301-305);四、《甘薯块根生长调控研究进展》(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2):14030-14032,14083)。
熊发涯

男,汉族,湖北新洲人,1963年7月出生,1983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硕士学位,教授,2008年度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理事,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计算机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黄冈市计算机协会副理事长。
现任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党委委员,分管教务处、骨干院校建设办、教学评估中心、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及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协助校长分管职称评聘工作。
在执教和教学管理过程中,积极探索具有针对黄冈老区特点的高职计算机教学特色,积极研究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特点与规律,将工作过程导向和行动导向的教育理念融入专业发展和课程建设之中,改革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主持建设的课程《VisualFoxPro程序设计》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2008年省级教学团队;完成省级课题3项,市级课题1项,院级课题4项;发表论文40余篇;编写教材9本,其中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1部;专著1部;参与专利发明2项。
万俊华

男,汉族,湖北浠水人,1961年5月出生,副教授职称,中共党员。历任原黄冈财校教研主任、教务科副科

学院领导
长、科长、办公室主任兼财务科长。黄冈职院组建后,任计划财务处处长,兼任院机关党总支书记,后调任机电工程系党总支书记。2008年6月调任黄冈卫校党委书记兼校长。
现任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党委委员,分管计划财务处、校办产业开发中心及国有资产管理处工作。
先后承担过物价学、企业管理学、微观经济学、管理会计、贸易谈判等十几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成功主持创办了市场营销专业。学院组建初期,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在构建学院新的财务运行体制,妥善化解历史债务,多方筹措资金保招生、保学院正常运转、保职工工资发放,促进学院财源建设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任机电工程系党总支书记期间,组织教职工在学生职业养成教育、专业技能教学改革、校企合作、职业培训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先后参编了多部教材,著有《企业定价学》。
郑柏松

男,汉族,湖北英山人,1971年9月出生,1992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硕士学位,副教授职称,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历任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党委组织部(人事处)副主任科员、副部长、常务副部长、人事处处长、党委组织部部长等职。
现任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分管学生工作处(团委)、人事处、保卫处(综治办)工作,协管党委组织部及离退休人员管理处工作。
积极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承担了《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学》、《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参与研究国家星火课题1项、省级课题3项,主持研究校级课题3项,主持编制了《黄冈市2008-2009年紧缺人才需求导向目录》,成为“武汉城市圈第四届人才联席会议”上的亮点材料。参与了《黄冈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编写工作。在国内各级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荣获黄冈市政府授予的“科技进步二等奖”,被黄冈市统战部评为“统战工作先进个人”。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其事迹曾以“在平凡中大写人生”为题被省高校先进性教育办公室作为典型予以宣传。

湖北黄冈职业技术学院_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校企合作专业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国家扶持的影视动画、3G移动互联、云计算等新兴产业,其中动漫设计

动画特效
与制作专业作为院校的重点改革专业,引进国内领先的四维公司专业课程体系,按照重点教学改革专业的一流标准对多媒体教室、实验室、项目开发室进行了全面的升级和扩张。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技能型人才的培养。[5]
学院共建专业主要开设一大方向,三大专业:
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采用全新校企合作实训模式,通过引进一线游戏开发制作企业商业项目案例教学,培养3D次世代游戏、手机游戏[6](Android和Iphone平台)、移动互联新娱乐应用领域高端实用人才,通过模拟游戏开发企业制作流程,模块化教学,全面提升策划设计、原画、网游次世代高精模型、游戏动画、游戏特效等岗位技能;
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下包括3个方向:
影视动画方向:培养影视动画等媒体制作岗位上,从事动画、原画、动画创意设计和编导及三维电脑动画创作方面的专业人才。
游戏设计与开发[6]方向:培养游戏策划设计、原画、网游次世代高精模型、游戏动画、游戏特效、游戏开发等领域的专业人才。
手机游戏开发专业方向:培养3G移动互联手机游戏策划、游戏开发、游戏测试、手机软件客户端、wap前端开发,服务器开发工程师。

湖北黄冈职业技术学院_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目标



学院从2003年着手建设“511”工程开始,为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做基础性工作。2004年12月正式启动评建工作。学院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评估工作方针,采取多种办法和措施、动员、组织全院师生员工,不断增强评建意识,积极投身评建工作,并且在评建进程中,坚持科学发展观,边评边学,边学边改,边改边建,不断地明晰办学理念,规范办学行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基础建设,以进一步提升自身素质,提升教学水平,提高办学质量,为实现评估目标,推进学院建设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湖北黄冈职业技术学院_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科研力量



学校立足黄冈市,对接大武汉,面向大别山,服务大农业,社会服务取得明显效益。在大别山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进程中,特别是在黄冈市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进而走向现代新型工业化城市的进程中,充分发挥了科技人才优势。组建了由41家企业和16所职业院校参与的黄冈职业教育集团。通过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参与科技扶贫与开发;开办技术培训班,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校企合作研发,打造品牌,提升企业竞争力;建立国家“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参与公益事业等途径,为促进黄冈及大别山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对黄冈食品饮料、医药化工、纺织服装、建筑建材、森工、机械电子6大支柱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近几年推广实用技术146项,取得直接经济效益9000万元;累计培训社会人员10万余人,开展了各类培训和“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培养工作。学校荣获“2005年度黄冈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先进单位”、“2007年度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品牌基地”等称号。2009年获“全省阳光工程实施五周年先进单位”。学校11名教师成为湖北省农业科技110首席专家、黄冈市科技顾问。学校正积极实施“十百千万”社会服务工程:即与十县对接、与百村共建、与千企合作、促万户致富,实现了高职教育与服务社会、服务经济的相互促进。
学校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优势,服务老区经济发展。在应用技术研究、高职教育教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等方面成效显著。10余年来,学校累计承担科研项目213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部)级118项,主持科技部星火计划项目3项,主持省科技厅攻关项目2项,与企业横向合作开发项目11项。获各类科研、技术成果奖励62项,其中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10项。获国家专利8项。学校教职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4000篇。公开出版教材和专著400多种本,其中国家级“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28部,湖北省“十一五”规划教材18部。自主研发的“龟山松萝”、“春缈”茶叶多次荣获“中茶杯”名优茶评比特等奖;“春缈”茶叶于2007年荣获“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金奖,2008年获得国家商标局的注册,获“2009年世界绿茶评比会”金奖。

湖北黄冈职业技术学院_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地址



地址:湖北省黄冈市南湖教育区桃园街109号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260103/35099.html

更多阅读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方案 淮南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方案来源:1 点击数:1906次 更新时间:2013-6-5 18:25:01淮南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方案(2009-2012年)一、专业建设背景(一)行业背景电子商务自1998年开展第一笔网络交易以来,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网上购物这种

转载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潮汕校友会 广东海洋大学校友会

团结!原文地址: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潮汕校友会作者:广东轻工职业技术2012年,在各地区校友会负责人的商议决定下,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潮汕校友会”正式成立!截止目前,总共有7大地区加入,分别为:汕尾,普宁,揭阳,潮南潮阳,澄海,汕头,潮州!(成员仍在

声明:《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校简介,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为网友爱在千年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