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阳县 宾阳县-历史,宾阳县-行政区划

宾阳县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所辖的一个县。已有2100多年的发展历史。县城宾州镇为广西四大古镇之一。黎塘镇为广西传统强镇。宾阳县有广西少有的双子城镇,宾州镇和黎塘镇。宾阳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南部,南宁市东北部,为南宁市辖县,县城宾州镇距南宁市城区公路里程78公里。县境介于北纬22°54′~23°27′,东经108°32′~109°15′之间。东与贵港市交界,南接横县、青秀区,西连武鸣县、兴宁区,西北衔接上林县,北与上林县及来宾市为邻。县境从东西最大横距75.2公里,南北最大纵距60.6公里,面积2308平方公里。自古以来就是商贾云集之地,以“百年商埠”闻名于桂中南。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的北部湾地区最大县城,到2020年,宾阳县城总人口规划达到40万人,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黎塘镇区总人口22万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

宾阳_宾阳县 -历史

古为百越(粤)西瓯之地。夏、商、周为荆州地。
秦一统后(公元前214年),地属桂林郡。西汉时属郁林郡。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领方县(县境内有领方山而得名),为县地建立行政建置之始,时治所位于今宾州镇古城村一带。时领方县域范围大致包括今宾阳县、南宁市区、武鸣县、上林县、合山市、及横县部分(原永淳县)、来宾市兴宾区部分(原迁江县)。
三国时代,县地为吴国属地。吴元兴元年(264年),改县名为临浦县。西晋太康年间(280年~289年),恢复领方县名,并在县域东部汉广郁地另设绥宁县。
南北朝梁天监二年(503年),撤绥宁县置安城县。旋以州统郡,领方、安城两县升为郡,皆属南定州。隋朝开皇八年(588年),两郡同改为县,属郁林郡。
唐朝废郡立州,领方县地属南方州。唐武德四年(621年),领方县名为岭方县,在岭方县域南部、西部分设琅琊、思干县。唐贞观五年(631年),在岭方县域置宾州(因州境内有宾水而得名),为县地设州行政建置之始。宾州属岭南道,时辖岭方、琅琊、思干、安城4县。贞观十二年(638年),撤思干县。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宾州为安城郡。唐至德二年(757年),又改为岭方郡,同时将安城县更名为保城县。唐乾元元年(758年),将岭方郡恢复为宾州,时辖岭方、安城、琅琊3县。
五代十国时,沿唐制,宾州隶属南汉。宋开宝五年(972年),废宾州,将琅琊、保城两县并入岭方县,隶属邕州。次年又恢复宾州建置,属广南西路。宋端拱二年(989年),上林县(原为澄州)归属宾州辖;天禧四年(1020年),迁江县(原为思刚州)归属宾州辖。时宾州共辖岭方、上林、迁江3县。
元世祖初年,宾州升为路称宾州路。元惠宗至正十六年(1356年)复名宾州,属广西两江道。
明洪武二年(1369年),撤岭方县并入宾州。宾州隶于柳州道(府)。清雍正三年(1725年),宾州升为直隶州,辖上林、迁江、来宾、武宣4县;十二年(1734年)降为散州,改属思恩府。
清宣统三年(1911年),宾州改称宾县。民国元年(1912年),改名宾阳县(县城在宾水之北故名),隶属柳州道。次年(1913年)隶属邕南道,民国3年(1914年)属南宁道。
民国16年(1927年)直属广西省政府。民国19年(1930年),属宾阳民团区。民国21年(1932年),改属南宁民团区。民国23年(1934年)改属南宁行政区。民国28年(1939年)改属武鸣行政区。次年(1940年)改属广西第八行政区。民国31年(1942年),改属广西第四行政区。
1949年12月宾阳县解放后,属南宁专区管辖。1951年11月南宁专区改称宾阳专区。1952年8月改为邕宁专区。同年12月属桂西壮族自治区(1956年3月改为自治州)管辖。1958年1月自治州撤销,宾阳县属邕宁专区辖。同年9月,邕宁专区改称南宁专区。同年12月,宾阳县与上林县合并,称宾林县。次年5月恢复原两县建置。1971年,南宁专区改称南宁地区。2003年6月27日,南宁地区撤销,宾阳县划归南宁市管辖。

宾阳_宾阳县 -行政区划

宾阳县有
宾阳县是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程思远先生的家乡,位于广西中部偏南,东邻贵港市,南偏东与横县接壤,西南部与邕宁区接界,西部与武鸣县连接,西北部与上林县相衔,东北部与来宾市毗领,东西相距75.2公里,南北相距60.6公里。全县有16个镇(乡),总面积231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4224.5公顷,有林面积7.03万公顷宾阳县辖15个镇:芦圩镇、黎塘镇、新桥镇、新圩镇、大桥镇、邹圩镇、甘棠镇、古辣镇、露圩镇、洋桥镇、王灵镇、武陵镇、中华镇、思陇镇、和吉镇,1个乡:陈平乡。

宾阳_宾阳县 -地理

地形地貌

宾阳县整个地势南高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县境东、南、西三面边缘土山环亘,北及东北面边缘石山群立,中部为不闭合盆地,属大片冲积平原,北部及东北部为溶蚀平原及缓丘地区,东部为低山丘陵地带,东南部为高低丘为主的丘陵区。中部平原,延伸至新桥、宾州、大桥、武陵、古辣、甘棠等镇,海拔高度在100米~120米之间,虽有部分丘陵,但高低相差在10米以内,起伏甚微。宾阳一武陵山前平原面积446平方公里,地表平坦,堆积层厚度较大。北部、东北部溶蚀平原及缓丘地区,延伸至邹圩、新圩、宾州、洋桥、和吉、黎塘、王灵等镇,海拔85米~110米之间,面积816001公顷,东部低山丘陵区起伏变化较大,山坡相对高度一般在100米左右,坡度多在15~40度之间,面积20740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8.96%。县境内有山峰200多座,海拔500米以上30多座。山脉分两大支。东支镇龙山脉,盘踞于县境东和东南部边缘,与贵港市、横县交界,东西长32公里,南北宽27公里,山沟深壑狭窄,山峰海拔多在7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多半在100米~200米以上,主峰镇龙山海拔1170米,为全县最高山峰。西支大明山余脉,绵亘县境西南与南部,其扭轴位于宾阳县思陇镇与上林、武鸣两县交界处,东分支在新桥、芦圩、武陵、古辣等镇,长43公里,宽13公里,一般海拔500米,西分支为宾阳县与邕宁、横县的界山,主峰白凿山海拔1041米,为宾阳县的第二高峰。

气候特征

地处低纬度,受海洋暖湿气流调节,高温多雨,夏长冬短,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宾阳在北回归线以南,太阳辐射强,热量多,不仅盛夏炎热,冬季有时也颇温暖。雨量分布特点是南部多于北部,山区多于平原。

宾阳_宾阳县 -人口民族

人口变化

宾阳县 宾阳县-历史,宾阳县-行政区划

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本州有17460户,91658人;三十九年(1774年),18236户,92625人。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17万人。1933年,


宾阳县本县有48707户,245651人;1943年,46949户,258112人,其中:男性132996人,女性125116人。1938年(1949年)85527户,375119人,其中:男性188505人,女性186614人。

2009年,宾阳县人口103.25万,其中农业人口87.73万人、非农业人口15.4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89‰。2009年,县境内居住有汉、壮、瑶、苗、侗、仫佬等25个民族,汉族人口占全县人口的80.8%。除世居的壮族、瑶族外,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均在200人以下,2009年壮族人口19.17万人,其他少数民族0.69万人。在人口分布上,汉族多居平原,壮族多居边远山区,瑶族主要聚居在邹圩镇白山、龙塘村。全县总人口99万人。宾阳是一个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县,聚居着壮、瑶、苗、侗、仫佬、毛南等21个少数民族,其中壮族人口约占全县总人口数的20%。

民族

全县各族人民和睦共处,别具一格的少数民族风情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开放、宽容、创新的文化氛围。除了传统的春节等节日外,民间传统节日主要有清明节、端午节、天贶节、关公节、灯酒节、中元节、重阳节、冬至节、送灶节、三月三,在民间和传统的节日里,除了家家户户烯放炮仗外,人们舞龙、舞狮、舞马、舞貔貅、舞鹤、舞蝶、舞蚌、游彩架、跳板鞋舞、抢花炮、彩灯、踩高跷、武术表演以及跳民间歌舞等,别有一番情趣。此外,宾阳的民间舞蹈、戏剧丰富多彩,戏剧方面有:粤剧、师公师戏、丝弦戏、采茶戏;歌舞方面有:仙马彩凤舞、鹰歌饮酒舞、群鼓舞等;音乐方面有:八音、民歌、马歌、侬歌及各种形式的配乐演奏等。与此同时,宾阳人民还创造了剪纸、刺绣、壮锦、竹篾编织、木器、制陶、雕刻、绘画等传统工艺,这些有上千年历史的传统工艺是宾阳独特文化积淀的精髓,一直流传至今。

宾阳_宾阳县 -景区景点

宾阳县秀山丽水,风光旖旎,景色醉人。比较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东有龙岩公园、相思潭、燕山六五寺、狮子岩、边山村仙女湖、程思远旧居、朝霞石壁;西有清平湖、昆仑关战役遗

址、葛翁岩抗日战争指挥部旧址、思陇凤凰瀑布、万盆林区、陈平江漂流;南有桃源忘忧谷、六莲渡抗日战争后方医院旧址、蔡氏古宅建筑群;北有邹圩清水河、八仙岩;中部以县城为中心有大汉回风塔、蒙大赉恩荣坊、南桥、南街、中山公园、秀峰塔、思恩府科试院。在明朝年间就有闻名遐迩的宾阳八景,先人以八景为诗,颂曰:
宾阳宝水涌春涛,流出镜湖秋月高;
夕阳鞍山藏虎豹,朝霞石壁产英豪;
迎晴淑女留仙迹,消暑葛翁显圣韬;
鹤观灵泉水滚滚,马潭烟雨浪滔滔。

宾阳_宾阳县 -区位优势

宾阳交通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昆仑关雄峙于南,屏障宾邕,前控关山,后镇古漏,扼桂中南交通之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桂海高速公路与南梧二级公路在宾阳交汇,国道322线、324线交汇于县城。湘桂铁路纵贯全境,黎湛铁路、黎钦铁路都以黎塘为首发站,黎塘火车站是广西第二大货运编组站和一级客运站。县城距广西首府南宁市80公里,距南宁国际民航机场只有一个半小时的车程,距华南第三大内河港口――贵港港口仅70公里。可以说,宾阳是广西的交通咽喉,是大西南与东南亚经济联系的枢纽地域,具有接受首府南宁经济、科技、文化、物流的辐射优势

宾阳_宾阳县 -自然环境


宾阳美景宾阳
宾县位于东经108°32′~109°15′,北纬22°54′~23°37′,处在北回归线南缘。属南亚热带季风候区,县境受海洋暖湿气流调节,高温多雨,夏长冬短,年平均气温为28.8℃,日照1566.6小时,雨量1589.2毫米,蒸发量1569毫米,相对湿度81%,霜日5天,为南亚热带气候区,又寓有中亚热带气候牲,便于多种经营。县境东、南、西三面边缘土山连亘,北及东北面边缘石山崛起,中为广西第三大冲积平原。一马平川,大片肥田沃野宜种性广。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到宾阳考察旅游时,惊叹其“平畴一望天豁岚空,不意万山之中,复有此旷荡之区也。”

宾阳_宾阳县 -资源状况

土地资源

全县有16个镇(乡),总面积231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4224.5公顷,有林面积7.03万公顷。宾阳县境土地资源丰富,土地类型以平原、丘陵、台地和山地4种为主。平原是本县农业种植的耕地基本来源,丘陵主要用于发展林业和种植果类。县境土壤类型多样,


宾阳县分为6个土类、15个亚类。6个土类是水稻土类、砖红性红壤土类、黄壤土类、石灰(岩)土类、紫色土类、冲积土类。水田以淹育性水稻土、潴育性水稻土、潜育性水稻土、沼泽性水稻土为主,畲地以耕型第四纪红土赤红壤、耕型铁砾赤红壤为主。荒林牧地以砂页岩赤红壤、石灰岩亦红壤为主。全县土壤成土母质以砂页成土为多,主要分布于县境西南大明山余脉和东南镇龙山脉的低山丘陵区;红土母质成土次之,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花岗岩成土主要分布在昆仑关一带,紫色页岩成土主要分布在甘棠、和吉、邹圩等地,河流冲积成土主要分布在沿河两岸和平原地区,洪积成土一般分布在山前的冲积扇或河谷地带,石灰岩成土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的黎塘、和吉与邹圩一带,石灰岩组成的残峰平原、硅质页岩成土主要分布于新宾至大桥公路两旁的狭长地带。全县耕地主要集中在县境中部广阔的冲积平原和西北部及山前的中丘地带。全县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南、西部边缘的黎塘、王灵、露圩、甘棠、陈平、思陇、武陵、中华、古辣等乡镇的土山。牧草地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的洋桥、和吉、邹圩和中部的大桥、宾州等镇。2009年,全县有耕地面积5.56万公顷。

水资源

宾阳县水资源有地表水、地下水。县境无大河巨川,但溪涧密布,小河溪江纵横,流量丰富。境内河流长5公里以上的有37条,长15公里以上的有20条;流域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的有33条,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有7条。河流分为红水河、郁江水系,统属珠江流域之浔江水系。大部分河流因地势由东南、西南向北汇流。全县河道总长688.45公里,总流域面积2304.08平方公里。正常流量44.03立方米/秒,枯水流量19.50立方米/秒。最大的河流清水河流经县境长39公里,流域面积381.15平方公里,

正常流量14立方米/秒,枯水流量12立方米/秒。其余河流大部分属季节性溪流。全县有中小型水库127座,其中库容1000万立方米以上的中型水库4座,小一型水库40座,小二型水库83座,水库集雨面积520.48平方公里,总库容33882.18万立方米,有效库容22691.41万立方米。此外还有小塘库622座。全县最大的水库清平水库总库容971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6207.23万立方米。全县90%以上的水库分布在县南部山区。有地下水42处,主要分布在黎塘镇及和吉、洋桥、邹圩、宾州、大桥、王灵、古辣等乡镇的岩溶区内,蓄流量3.23立方米/秒。有富水地段6个。地下河11条,枯水流量2381升/秒。黎塘富水地段面积为47平方公里,姚村地下河流量为123/秒。全县地下泉34处,枯水期流量3.13立方米/秒。此外还有地下孔隙水,主要是打深井使用。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12326.7千瓦。可开发6480.7千瓦,已开发利用3345.5千瓦。县境受海洋暖湿气流调节,高温多雨。全县平均年降雨量1552.9毫米,产生的径流总量20.70亿立方米。人均占有地表水资源量2422立方米,公顷均耕地占有地表水量3600立方米。年可利用水量0.2124亿立方米。引水流量4.64亿立方米,年可利用径流量7.06亿立方米,占产水量的35.2%。

植物资源

宾阳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丰富,夏温冬干,夏长冬短,雨量充沛,终年适宜植物生长。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2009年,全县有林面积8.3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5.9%。

动物资源

宾阳县动物资源丰富,属广西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雉鸡(山鸡)、八哥、大山雀、喜鹊、画眉、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250103/32179.html

更多阅读

冕宁县 冕宁县-历史沿革,冕宁县-地理环境

冕宁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北部,处在东经101°38′~102°25′,北纬28°05′~29°02′之间,东邻越西、喜德,南接西昌、盐源,西连九龙、木里,北毗石棉。2012年,冕宁县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77.41亿元,比2011年增长16.3%。截至2013年,冕

大宁县 大宁县-历史沿革,大宁县-地理环境

大宁县,隶属于山西省临汾市,位于山西省吕梁山南端,北与永和县接壤,南同吉县毗连,东与蒲县、隰县为邻,西与陕西延长县隔黄河相望。总面积967平方千米,人口6.8万人(2013年)。2010年,大宁县生产总值完成4.9亿元,比2009年增长13%。财政总收入完成33

怀集县 怀集县-历史沿革,怀集县-行政区划

怀集县是广东省肇庆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广东省西北部,肇庆市北部,绥江上游,东接阳山县、广宁县,南连德庆县,西界封开县和广西贺州,北邻连山与连南。总面积3573平方千米。总人口93万人(2003年)。县人民政府驻怀城镇,邮编:526400。代码:441224。

钟馗故里 周至县 周至县-历史沿革,周至县-钟馗故里

周至县属西安市辖县,距西安市区68公里,是关中平原著名的大县;域内西南高,东北低,山区占76.4%。境内有道教文化发祥地、世称“天下第一福地”的楼观台,《长恨歌》诞生地仙游寺,世界第一大植物园---秦岭国家植物园。周至县是全国最大的猕猴桃

声明:《宾阳县 宾阳县-历史,宾阳县-行政区划》为网友字不醉人人自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