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詹宁斯 彼得・詹宁斯-简介,彼得・詹宁斯-职业生涯

彼得・詹宁斯1938年出生于加拿大的多伦多。他的父亲曾做过记者、播音员,后任加拿大广播公司副总经理兼副总裁。受父亲的影响,詹宁斯从小便立志成为一个像父亲一样的播音员,詹宁斯在9岁的时候,便开始每星期在加拿来的CBC主持一个名为《彼得的节目》的儿童节目,到了17岁,詹宁斯高中还没毕业,就决定从学校退学从事专业广播工作。退学以后,他找到在一家安大略广播电台的工作,随后又加入到CBC主持一个公众事务节目。通过不懈的努力,詹宁斯在他24岁的时候,终于成为加拿大第一个国家级商业广播节目的主持人。

詹宁斯_彼得・詹宁斯 -简介


彼得・詹宁斯

美国ABC王牌主播――彼得・詹宁斯

彼得・詹宁斯(Peter Jennings),男,1938年出生于加拿大多伦多的一个新闻世家,詹宁斯的父亲查尔斯・詹宁斯是加拿大著名新闻记者和电台播音员。据报导,詹宁斯十岁大的时候就进入过播音室展示他在播音方面的才华了。

彼得・詹宁斯 彼得・詹宁斯-简介,彼得・詹宁斯-职业生涯

詹宁斯本人的正式学校教育并不完整,他曾先后在加拿大三一学院、卡尔顿大学,以及美国新泽西州的莱德尔学院读过书,但是他的记者工作经验主要是后来在实践中得到的。詹宁斯最早涉足电台和电视台是他二十多岁时在加拿大安大略省为一家小电台作记者,后来由于出色地报导了一次铁路事故而来到加拿大第一家独立电视台工作。

詹宁斯_彼得・詹宁斯 -职业生涯


彼得・詹宁斯

在加拿大电视台,詹宁斯英俊的相貌、优雅的风度受到美国广播公司(ABC)的注意,于是,1964年詹宁斯二十六岁的时候应邀来到美国,到美国广播公司(ABC)作新闻记者。

1965年,美国广播公司(ABC)破格提拔詹宁斯担任晚间新闻节目主播,在美国电视界引起一定争议。而后迫于压力,1968年,也就是詹宁斯主持晚间新闻节目三年之后美国广播公司(ABC)把他调离主持人的位置,派他到意大利罗马,担任驻外记者。

从1968年到1974年,詹宁斯一直担任美国广播公司(ABC)驻外记者,除罗马外,詹宁斯还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率先设立美国主要电视网在中东地区的第一个记者站。在驻外记者的职位上,詹宁斯的新闻报导技巧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七年驻中东首席记者的经历不仅使詹宁斯增加了阅历,也使他在国际新闻界获得了很高的知名度。

1975年,詹宁斯回到美国,担任美国广播公司(ABC)驻首都华盛顿记者和早间新闻节目主持人。1977年,当时担任埃及总统的萨达特特邀詹宁斯报导埃及与以色列缔结和约的重大新闻。1978年,在国际新闻界具有很高声誉的詹宁斯再次成为同行羡慕的对象。这次,詹宁斯成为第一位采访当时还在巴黎的阿亚图拉?霍梅尼的美国记者,并随后与霍梅尼搭乘同一架飞机前往伊朗。

1978年,重新命名的美国广播公司(ABC)“今晚世界新闻”开播,詹宁斯重回主持人岗位,担任今晚世界新闻节目主持人之一。五年以后的1983年,詹宁斯成为今晚世界新闻主播,这时距詹宁斯当年离开这一职位已经有十五年了。不过,那时的詹宁斯通过多年驻外记者的阅历早已跃升世界知名记者的行列,已经非昔日初出茅庐的詹宁斯所能相比了。

詹宁斯一生采访过许多重大新闻,从1960年的柏林墙建立,之后的越战,再到上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他都有现场见证。美国“9・11”事件发生时,他连续转播60个小时,没有休息,创下ABC历史纪录。他对新闻的热情,可见一斑。他的报道足迹踏遍全球,几乎成为美国电视台重大新闻的代名词。

詹宁斯乐观开朗的性格也颇有感染力。在四个月前他当众宣布,长期吸烟的习惯使他患上了肺癌。可他乐观地表示,他将会继续播出。宣布消息的那天晚上,他用嘶哑的声音说:“状况好的时候,我的声音不会这样的。”但是从那以后,他还是未能重续播音生涯。

詹宁斯_彼得・詹宁斯 -去世

美国当地时间2005年8月7日,詹宁斯因患肺癌在纽约家中离世,享年67岁。随着詹宁斯的过世,最后一个象征上个时代主播标志也退出了舞台,但詹8月7日,美国广播公司(ABC)晚间新闻金牌主播彼得・詹宁斯(Peter Jennings)因身患肺癌,在曼哈顿的家中去世,享年67岁。

自1983年担任ABC的晚间新闻主播以来,詹宁斯在美国新闻界一直享有很高的声誉。他和全国广播公司(NBC)的汤姆・布罗考(Tom Brokaw)、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丹・拉瑟(Dan Rather)一起,被誉为美国三大王牌主持人,联手开创了一个辉煌的新闻时代。他们所主持的节目牢牢掌握时政节目收视率的前三名位置,陪伴众多美国普通家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夜晚。此前,布罗考于2004年12月从NBC光荣退休,拉瑟则因为在报道美国总统布什的兵役记录过程中证据使用不当,已于2005年3月迫于压力离职,如今詹宁斯的去世,则为这一辉煌时代画上了句号,标志着美国电视史上主播“三巨头”时代的终结。

詹宁斯_彼得・詹宁斯 -生平


詹宁斯1938年出生于加拿大多伦多,父亲是加拿大广播公司(CBC)的高层人员。在父亲的严格训练和家庭熏陶之下,詹宁斯从小就培养了敏锐的观察能力,并在9岁时拥有了自己的第一档节目――“彼得的节目”。17岁时,詹宁斯从中学辍学,并在20岁出头时成为一档舞蹈秀节目的主持人。24岁时,詹宁斯进入加拿大新闻台担任新闻主播,并在那里一直工作到26岁。

1964年,詹宁斯来到美国,开始成为ABC的通讯员,随后成为ABC晚间新闻的主播。虽然他年纪轻轻就能有与许多新闻前辈并驾齐驱的机会,但他认为当时的自己并不适合那份工作,因此选择了放弃,继续为ABC担任驻外通讯员。

而正是在这随后的十多年里,詹宁斯通过在世界各地的实地报道,了解了世界,了解了新闻。为此,詹宁斯也一直对ABC心怀感激:“我从来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广播教育,我所学的一切都是在ABC得来的,是ABC为我提供了在世界各地工作的机会,并且让我受益良多。”
1978年,ABC开始尝试两人播新闻的模式,詹宁斯重回主播台。1983年,其搭档弗兰克・雷诺兹(Frank Reynolds)因癌症去世,此后,詹宁斯成为ABC唯一的晚间新闻主播。

身价千万美元


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美国普通观众判断某个新闻事件是否重要,主要是(至少在一定程度上)看詹宁斯等三大王牌主播是否出现在事件的现场。
事实上,人们早已经习惯于看到詹宁斯身穿防弹衣出现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从现场发回最新鲜、最及时的报道。例如,1961年柏林墙建立的时候,当时还身为ABC驻外通讯员的詹宁斯就出现在柏林,而1990年柏林墙拆除的时候,他又以主播的身份出现在了现场。
詹宁斯不仅从世界各地发回报道,对美国国内各大州的重要事件也毫不懈怠。每次发生危机,他总能综合运用他的经验与能力,向观众再现事件的本来面目。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期间,詹宁斯就一连做了60多个小时的报道节目。
根据尼尔森媒体研究的资料显示,在詹宁斯主播事业处于顶峰时期的1992~1993年度,收看他节目的观众平均每晚多达1400万人。而在此之前的连续8年时间里,詹宁斯的收视率一直位居美国国内主持人排行榜榜首位置,甚至有的时候,收看他节目的观众人数比收看布罗考和拉瑟两人节目的观众人数总和还要多200多万。

随着有线电视新闻频道的蓬勃发展以及互联网等高科技的发展,收看无线电视新闻的观众人数开始大幅度下降。但是总的来说,詹宁斯等三大王牌主播的新闻节目,去年仍然吸引了2500多万美国观众收看。
虽然观看詹宁斯节目的观众普遍年龄偏大,平均达到60岁,但是广告商们仍然对詹宁斯大为看好,并不惜花费超过1亿美元的重金对其节目进行宣传。詹宁斯的年薪是1000万美元,而另外两位主播布罗考与拉瑟的年薪则维持在700万美元左右。此外,他与ABC的合约本来将于今年年底到期,但ABC高层早就表示,准备与詹宁斯续签合同。而詹宁斯在今年4月5日宣布身患肺癌时,也曾经真心地表示,希望等到自己健康有所好转时再回来为ABC效力。不过,这次的他,没能够兑现自己的诺言。

徘徊在主流与非主流之间


身为每天晚上与观众见面的新闻主播,詹宁斯不像布罗考那样带有典型的美国中西部风格。虽然他的举止在电视中有时略显僵硬,却并不妨碍他得到众多观众的喜爱和欢迎。

去年秋天总统大选之前,詹宁斯来到堪萨斯、宾夕法尼亚及俄亥俄等州进行采访,所到之处大受欢迎,地位不亚于摇滚歌星。其中一位66岁的观众贝里曼深情地回忆说:“他又高又帅,讲话是如此的轻柔,让我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当然,如同另外两位王牌主播一样,美国从来不缺反对詹宁斯的声音。有些批评家认为,他对巴勒斯坦和古巴卡斯特罗政府的态度太过温和;还有文章认为,詹宁斯其实是反对美国对伊拉克动武的。可能是在加拿大度过少年岁月的缘故,詹宁斯潜意识里总是对美国行为持有一种怀疑情绪。而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或者至少部分是),他比较喜欢为美国的少数阶层说话。

但与此同时,詹宁斯又精心地营造着与美国主流文化的协调关系。这种心态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在2003年的夏天,他骄傲地宣布自己成为了美国公民,并且在美国公民入籍考试中得到了满分。此外,他还公开高调赞扬自己的新祖国――美国,称其是一个“热情而高尚的梦想之都,艺术家、发明家和企业家的摇篮,积极乐观的圣地,活力无穷的发电机……”

随着詹宁斯撒手西去,他对于诸多问题的立场将永远成为谜团。但不管如何,他毕竟见证了20世纪中下叶至今这几十年的世界历史,并作为一个新闻把关人和评论员,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詹宁斯的离去,意味着美国电视新闻界一个时代的彻底终结。

“描述一下天空”,这是彼得・詹宁斯童年时候父亲经常让他做的事情,在此后的数十年中描述了从越战到伊拉克战争,从柏林墙到“9・11”等现代历史中的重大事件,并担任美国广播公司(ABC)主播20年以后,8月7日,67岁的詹宁斯由于肺癌离开人世。

没能重返主播台

今年4月5日以后,彼得・詹宁斯就没有再出现在电视荧屏上,那天他宣布自己得了肺癌。他曾经是一个老烟枪,虽然20年前他戒了烟,但是2001年“9・11”事件以后,他又故态复萌开始抽烟。最后他还是决定戒烟,但是却发现得了肺癌。

詹宁斯曾经为40年中不曾请过一次病假而非常骄傲,并且对那些请病假的同事表示轻蔑。40多年来,他的面孔每天出现在新闻节目中,已经为美国数百万家庭所熟悉。他那浑厚的嗓音、广博的学识以及实事求是的态度让美国全国广播公司《今晚世界新闻》栏目在过去20年中11次蝉联收视率首位。甚至在广播公司日益受到有线电视、因特网挑战的时候,人们还是会在家庭晚餐的时候习惯性地在电视频道中寻找詹宁斯的面容。

对于许多美国家庭来说,多年来一直在电视荧屏上陪伴着他们的詹宁斯离去得很突然。在离开主播位置前最后播报新闻的那天晚上,在节目的结尾,詹宁斯的声音略微嘶哑,他告诉观众,他希望能在健康情况允许的情况下重返主播台。但是他再也没有做到这点。

最后一次拜访

在离开主播台到去世的几个月时间里,詹宁斯极度想念着广播和编辑部。

在4月29日公布在美国广播公司网页上的一封信里,詹宁斯描述了他接受的癌症治疗,但是这些治疗并没有像他希望的那样有效。他在信里写道:“昨天我决定去办公室看一下,我就住在离办公室几个街区的地方,但是我最远只走到了门边。”一个月后,詹宁斯终于如愿对美国广播公司新闻总部作了一次短暂的拜访。他穿着灰毛衣、短袜和软拖鞋,回到了他位于主播室楼下的办公室,在那个早晨,他在自己的办公桌前恋恋不舍地坐了半个小时。他的嗓音仍然温和,体重已经比从前轻了20磅,他告诉围绕在他身边的同事,他已经接受了第一次放射性治疗。

詹宁斯转向接替他主持晚间新闻的查理・吉布森,感谢他“为了彼得・詹宁斯和美国广播公司新闻的所有人”继续晚间新闻的播报,他把手放到自己的心脏位置,说:“这对我意义太重大了”。

詹宁斯_彼得・詹宁斯 -报道风格

冷静到近乎冷酷

在过去的那些岁月中,詹宁斯作为记者和主播,在世界各地报道新闻,他从这些经验中吸取营养,培养出了一种独特的个人风格:当新闻事件在直播中展开的时候,詹宁斯总是能以一种冷静到冷酷的态度来描述它们。

1972年9月5日,詹宁斯在慕尼黑报道奥运会。在这一届奥运会上,阿拉伯恐怖分子绑架并杀死了以色列运动员。熟悉这个恐怖组织历史的詹宁斯对这一事件进行了冷静全面的系列报道,为了拍到恐怖分子的清晰画面,他和摄像师一直努力将摄像机向恐怖分子移近。巴巴拉・马图索在她撰写的《晚间明星:打造广播公司新闻主播》中评价詹宁斯在那次报道中的表现说,他展现出“相当的勇气”,她认为詹宁斯的那一系列报道是“现场直播出现以来最扣人心弦的报道”。

29年之后,“9・11”事件发生了,在两架飞机撞进世贸双子塔后仅仅几分钟,詹宁斯就出现在了直播新闻中,在之后的12小时里,他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岗位,在“9・11”之后的第一周里,他主持新闻的时间达到了60个小时。在播报这一震惊世界的新闻时,即使冷静如詹宁斯,也在无数观众的注视下发出了“上帝啊”的惊叹,表现出了非常罕见的脆弱。

《华盛顿邮报》电视批评家汤姆夏莱斯曾经这样赞扬詹宁斯有关波斯尼亚战争的特别报道:“在他周围的广播公司新闻日渐变得低俗的时候,他成功地保持了他的威严和形象。他的报道远远超越了冲突本身,……他的报道并不是血腥的或者是充实色情的,可能也不会赢得很高的收视率,但是那却是电视新闻本来应该的样子……美国广播公司新闻会记住詹宁斯那样的报道。”

詹宁斯_彼得・詹宁斯 -点评

主播时代的终结

美国广播公司曾经拥有三位金牌主播,也由此创造了一个辉煌的新闻时代。CBS的丹・拉瑟、NBC的汤姆・布罗考和ABC的彼得・詹宁斯,长时间以来一直是很多美国普通家庭“未注册的家庭成员”,是他们家庭晚餐桌上的伴侣。这三张脸本身已经成为三个价值连城的媒介,让传媒更贴近人们日常的生活。

如今,随着詹宁斯的去世和布罗考、拉瑟的相继离去,美国三大无线新闻老牌主播的辉煌时代,已成为永远的过去式。

“无线电视新闻的收视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佛罗里达大学新闻系教授麦克・弗利(MikeFoley)评论道,“美国观众心目中一直有最喜爱的主播。当这些人离开时,收看电视的观众也会跟着减少。”

与此同时,新闻竞争格局变化也促成了主播时代的终结。在互联网等新技术问世前,美国新闻界一直保持着CBS、NBC和ABC三足鼎立的局面。

新科技的出现,改变了新闻界竞争的格局。现今美国电视新闻节目的竞争,已不再是无线电视网之间单纯的竞争,而转变为电视网与有线电视、传统媒体与博客及其他电子传媒之间多角的竞争关系。

根据尼尔森媒体研究的资料显示,1980年,全美有72%的家庭会在晚餐时间收看美国三大无线新闻网的晚间新闻节目;10年前,这个数字降到57%的家庭;而现在,仅有约36%的家庭会在晚餐时段收看无线电视的晚间新闻。

正如佛罗里达大学新闻系主任威廉・麦基恩指出的那样,像沃尔特・克朗凯特这种观众可以完全信任的主播再也不会有,像过去那种单一的竞争环境也不复存在,无线新闻的辉煌时代已经一去不返。

詹宁斯_彼得・詹宁斯 -成长历程

从“男孩主播”到ABC第一人

出生在加拿大多伦多的詹宁斯是加拿大著名广播先驱查理・詹宁斯的儿子。

詹宁斯的第一个广播节目是为孩子们制作的节目“彼得的人们”,詹宁斯当时也只是一个9岁的小男孩。他从高中辍学后,在一家银行工作了一小段时间后就进入了广播业。1964年,他在报道美国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中的出色表现,吸引了后来成为美国广播公司总裁的埃尔默・劳尔的注意,3个月后,詹宁斯接受了劳尔的邀请,投在了美国广播公司的麾下。

在纽约,詹宁斯迅速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在进入美国广播公司后仅一年,26岁的詹宁斯就被提名担任15分钟晚间的联合主播,很快,他又成为了惟一的主播。他的经验不足不可避免地暴露了出来,尤其是在与竞争对手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著名主播沃尔特・克朗凯特以及全国广播公司主播戴维・布林克里相比的时候,詹宁斯更显得生嫩。他被嘲弄为“男孩主播”,他那种英国式的措词以及对美国历史和习俗的无知遭到广泛的奚落。3年后,他离开主播台,成为了国内新闻报道的记者。多年后,回忆起他当年的离开,詹宁斯说自己感觉到并不适应那个职位,“我很清楚地感到我需要离开”。

1969年,詹宁斯被派驻中东,并在阿拉伯世界里建立了第一个美国电视新闻报道部门,他在这里重新找回了自己。在派驻黎巴嫩贝鲁特的7年时间里,詹宁斯几乎去过了所有的阿拉伯国家,积累下了此后岁月中让他获益匪浅的知识。

1975年,詹宁斯返回美国,10个月后,他再度被派往伦敦。1983年,担任华盛顿主播的弗兰克・雷诺德患癌症去世,詹宁斯被召回美国,接替了雷诺德的位置,并从此开始成为美国广播公司惟一的主播。

詹宁斯_彼得・詹宁斯 -个人成就

观众超过NBC和CBS之和

詹宁斯的去世似乎是标志着无线新闻辉煌时代的结束,在他去世的这个时刻,美国三大广播公司的著名晚间新闻主播都已经离开了主播的位置。

曾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担任制作人,后来又成为詹宁斯同事的美国广播公司“夜线”节目执行制作人汤姆・贝塔格说:“他在观众中拥有如此的信任,其他任何人都很难再与之匹敌”。

1992到1993年,在他职业生涯的顶峰时期,詹宁斯每晚拥有的平均观众数字达到了1400万人。在长达8年的收视率竞争中,詹宁斯拥有的观众数字有时候甚至会超过全国广播公司布罗考以及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拉瑟两者拥有观众数字的总和,而且有时候还超出200万人之多。

在20多年的日子里,在美国人的心目中,詹宁斯以及他在另外两家广播公司的对手主播是否出现在电视上,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衡量新闻事件的大小的标准。在那些报道美国国内外大事的过程中,他们的新闻报道几乎变成了现代历史的书签。例如,詹宁斯在美国广播公司的个人传记里就这样记录着,上世纪60年代,担任驻外记者的詹宁斯见证了柏林墙的竖立,到了上世纪90年代,作为主播,詹宁斯又见证了柏林墙的倒下。

1973年,詹宁斯出色地报道了阿以战争,这为他赢得了观众的尊敬。他是第一个对阿拉法特进行电视访问的记者,1974年,他制作的有关埃及总统萨达特的节目为他赢得了美国广播界最具声望的“乔治・佛斯特・皮博迪奖”。他还是第一个访问伊朗前宗教领袖阿亚图拉・霍梅尼的美国记者。

詹宁斯和NBC的汤姆・布罗考、CBS的丹・拉瑟并称为美国电视新闻节目的三大名嘴。从80年代晚期到90年代中期,詹宁斯一直是ABC新闻节目收视率的最大保证。

一、ABC新闻的象征

广播电视机构所生产的产品中,新闻是最具竞争力、最能代表机构实力的产品。谁最有资格做新闻的“代言人”?当然是新闻主播。对节目而言,主播是负责冲刺重任的“最后一棒”。对广播电视机构而言,主播是机构的“代言人”。对社会而言,主播又是公众的“代言人”。广播电视机构最具名牌效应的新闻主播实际上已经成为享有较高社会地位的“新闻明星”。美国在六十年代开始意识到新闻主播的“代言人”价值,并开始精心地挑选和培养主播。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在四、五十年代推出了爱德华・默罗,在六十年代推出了沃尔特・克朗凯特,在八十年代推出了丹・拉瑟。默罗、克朗凯特、拉瑟是CBS 承前启后的三面“旗帜”,是CBS 新闻半个世纪的“象征”。

亨特利和布林克利(1956年-1970年在任)这一对伙伴主播与约翰・钱塞勒(1970年-1982年在任)、汤姆・布罗考(1982年-今在任)则成为NBC新闻在三个时期的“旗帜”。

在美国三大电视网中,ABC长期排列第三,无力与对手竞争。1983年,彼得・詹宁斯出任ABC《今晚世界新闻》(World News Tonight)主播,从而结束了ABC没有超级明星主播的历史。詹宁斯的崛起标志着三大电视网新闻主播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标志着新一轮竞争的开始。近二十年来,拉瑟、布罗考和詹宁斯一直是三大网新闻的“代言人”、“旗帜”和“象征”,被誉为美国三大电视网的三大超级电视明星,在美国社会公众舆论中占据独特的地位。彼得・詹宁斯以出众的外交报道、富于哲理的思想闻名于美国新闻界。三大网以各种方式突出主播的“代言人”作用,例如ABC主播的名字被放在与栏目齐名的位置,使World News Tonight With Peter Jennings(詹宁斯主持今晚世界新闻)这样的栏目名称更加直观地突出了主播的“代言人”作用。

他的观众说,他温文尔雅、老练沉着,是三大超级明星中思想最深刻的一位主持人。他主持的《今晚世界新闻》被认为是报道突发性新闻事件的最佳节目。

二、两度出任ABC主播

1965年,26岁的詹宁斯被ABC新闻部经理看中,要他担任《晚间新闻》主播。经理希望他能吸引青年观众,但批评界说他太年轻、太“嫩”,还不知道新闻是怎么一回事,同事们也不合作,对他冷眼相待,他的建议、想法无人采纳,弄得他六神无主。他后来回忆说:“一个26岁的年轻人试图与克朗凯特、亨特利和布林克利这样大名鼎鼎的主持人一比高低,我真不够格。”

经过一段痛苦的折磨,1967年底,他主动辞职,再次回到记者队伍中。此后,他做过ABC流动记者、中东分社社长、首席驻外记者。1978年,40岁的詹宁斯再次被调回ABC纽约总部,与弗兰克・雷诺兹、马克斯・罗宾逊联合主持《今晚世界新闻》。三位主播的合作不太成功,节目收视率没有进展。两年后,罗宾逊被淘汰,不久雷诺兹也被迫退出主播行列。詹宁斯从1983年开始单独主持《今晚世界新闻》。三年后,节目收视率明显上升,曾几次跃居三大网晚间新闻节目之首,成为ABC新闻部的支柱节目。美国电视新闻界认为,詹宁斯如今完全成熟了,是一流的主播。《纽约时报杂志》在1986年7月27日的报道中称赞詹宁斯“是一位有哲学头脑的新闻节目主播。”

三、“我不能丝毫怠慢我的观众”

彼得・詹宁斯1938年出生于加拿大,父亲是加拿大广播公司的副经理。小彼得在10岁时便主办了自己的广播节目《彼得的节目》,由加拿大广播公司定期播出。他只在加拿大读过10年书,中学学历。成年后,他从广播转入电视,在加拿大商业电视网担任主持人。

1964年,他加入ABC,开始做记者。1965年出任主播失利后,他回到记者队伍更加勤奋地工作,磨练自己。他成名后对朋友们说:“我从20岁就开始拼命工作,把工作置于一切之上。在我20几岁的时候,我就发现工作使我学到了许多学校根本学不到的经验。在我成年的岁月中,我没有虚度过一天:每天我都在学一点东西。”

他的努力使他重新回到主播岗位,使他得到了舆论的肯定评价,受到观众的喜爱。美国新闻学术界认为,他的写作水平在三大主持人中名列榜首:清晰、简洁、口语化,长于分析和解释,往往能触及问题的要害。他自己却说:“作为主持人,我深深感到社会责任的份量。我不能丝毫怠慢我的观众。”

宁斯对事物的坚持与他亲切温和的声音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2010年12月,已故的彼得・詹宁斯入选2011年度美国电视名人堂。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240103/25848.html

更多阅读

JamesFranco詹姆斯·弗兰科帅得很怪…… 詹姆斯弗兰科女友

James Franco詹姆斯·弗兰科帅得很怪……2010年10月19日,詹姆斯·弗兰科的小说集《帕洛·阿尔托》上市,让人惊讶于这个一直低调但与众不同的帅哥原来有着LADYGAGA的精神。《蜘蛛侠》的那几年,自己写自己排自己演一些看名字就很荒诞的

戴维.彼得雷乌斯 彼得雷乌斯辞职的明线与暗线

     11月9日,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局长彼得雷乌斯因婚外情问题曝光而主动辞职。这位军中宿将、情报界新星和政坛潜力股一向以“军政双优”面目示人,深得奥巴马信任,且在民主、共和两党中都不乏人脉,原本在奥巴马连任后被寄望“更上

詹文明:彼得-杜拉克是这样教我的

詹文明 管理学教父留给我的黄金笔记 自从高一学生时,在一家中药房取药时读到彼得·杜拉克的文章,最深刻且给我一辈子不忘记的小故事“三个石匠”的隐喻,从此我与杜拉克结下了不解之缘。于是我就留意他的文章或其人其事,但是奈何自己住

声明:《彼得・詹宁斯 彼得・詹宁斯-简介,彼得・詹宁斯-职业生涯》为网友爱情请稍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