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学校简介,西南民族大学-历史沿革

西南民族大学是中央部属高校,隶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于1951年创建。西南民族大学(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是中央部属高校,隶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是一所囊括文、史、哲、经、管、法、教、理、工、农、医、艺等12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民族高等学校。学校坐落于有天府之国、芙蓉之都美誉的锦绣成都,与闻名中外的武侯祠毗邻。学校前身为西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0年7月,并于1951年6月1日正式成立,2003年4月更名为“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是在周恩来、邓小平、王维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自关怀下,新中国最早建立的民族院校之一,现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_西南民族大学 -学校简介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是一所包括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管等学科门类的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坐落于天府之国,芙蓉之都的锦绣成都,与闻名中外的武侯祠毗邻。学校创建于1950年7月,于1951年6月1日正式成立,是在周恩来、邓小平、王维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自关怀下,新中国最早建立的民族院校之一,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

西南民族大学建立50多年来,培养出各类人才90000余人。在他们中间,涌现出新中国第一个藏族博士、羌族博士,涌现出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批藏族将军,涌现出不少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和大批各级领导干部,更多的毕业生成为各条战线的骨干,为民族地区的解放、政权建设、边疆巩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学校始终遵循“加强基础、拓宽口径、提高能力、办出特色”的原则,坚持不懈地推进以学分制改革为龙头的各项教学改革,切实加强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水平。近年来,学校在教学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以及远程教育等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已初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人才培养体系及现代高等教育教学运行机制。

学校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拥有西南民族研究院、西部大开发研究所等26家研究机构,拥有在海内外有很大影响的藏学文献中心和国内最大规模的彝学文献中心。“十五”以来,完成科研项目86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400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及教材300余部,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00余项次。特别是在新材料研制、畜牧兽医理论与技术、古典文学、民族文化研究(藏、彝、羌、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彝、藏、傣)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有着较大的影响。出版的学术刊物主要有向国内外发行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和内刊《彝学研究》、《藏学研究》等。

学校是四川省对外开放的重点单位,迄今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来校进行学术交流活动或参观访问。学校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伯明翰大学、新西兰怀卡托大学、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等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与交流关系。

学校是多民族统一的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的缩影。56个民族的师生员工平等团结,互相尊重,共同进步,各民族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得到充分尊重。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学校简介,西南民族大学-历史沿革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_西南民族大学 -历史沿革


西南民族大学近年来,学校各项事业突飞猛进,取得了跨越式发展:2003年4月,更名为“西南民族大学”;9月,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同年,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2004年6月新校区建成,并获得建设部“2004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05年,成为国家民委与成都市人民政府的共建院校。西南民族大学的办学实践为我国民族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谱写了新的历史篇章。

“十一五”期间,学校将继续坚持“二为”办学宗旨,弘扬“和合偕习、自信自强”的民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深化改革,铸造品牌,坚持走内涵发展为主、教学科研并重的办学之路,促进学校和谐发展,推动学校从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到2010年及以后一段时间,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方向明确、特色鲜明、实力雄厚、环境优美、人民满意的现代化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前身为西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0年7月,于1951年6月1日正式成立,2003年4月更名为“西南民族大学”。学校是在周恩来、邓小平、王维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自关怀下,新中国最早建立的民族院校之一,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王维舟将军任第一任校长。
1950年7月-1951年4月6日,建校筹备。
1951年6月1日,西南民族学院正式成立。
1951年6月1日-1954年初,学校由西南军政委员会主管;
1954年初-1979年,学校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
1979年,学校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主管;
2003年4月16日,经过教育部批准,“西南民族学院”正式更名为“西南民族大学”;
2003年9月,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同年,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
2003年6月,新校区建成,并获得建设部“2004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2005年,成为国家民委与成都市人民政府的共建院校。
2011年6月1日,西南民族大学六十周年校庆。
建校以来,学校英才辈出,校友取得了许多瞩目的成就:
2006年,管理学院获得第26届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GMC)中国赛区团体总分第一名,西南民族大学成为中国赛区历史上唯一能在总决赛中占据半壁江山的非重点大学。
2007年,韩晗同学破格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成为中国作家协会当时最年轻的会员,也是民族院校中有史以来唯一一位在读的中国作协会员。
2008年,狄月亮同学获得国家民委表彰全国民委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个人。
2008年,狄月亮同学走进中国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特别节目。
2009年,曲尼次仁同学获得2009年度东方卫视《加油!东方天使》全国总冠军。
2009年,在第34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赛中我校同学获得一银两铜的好成绩。
2009年,我校被人事部增列为博士后授予单位。
2010年,在中国水中机器人大赛中获得一项冠军、一项季军。
2010年,在“2010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获得三项冠军,并获三项一等奖和三项二等奖。
2010年,代表中国大陆远赴俄罗斯参加第十三届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GMC),以国际第六名的成绩载誉归来。
2010年,在第35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赛中我校同学获得一银一铜。
2011年,我校同学入选2011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2011年,在第36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赛中我校同学获得两块银牌。
2012年,校友唐俊逸同学在天津卫视《非你莫属》节目中获各方赞誉。
2012年,我校SIFE团队荣获2012赛扶(SIFE)中国创新公益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
2012年,管理学院同学勇夺全国大学生管理决策模拟大赛全国特等奖。
2012年,计科学院范治宏同学在东南卫视等单位举办的“全国大学生职场挑战赛”中夺得全国总冠军。
2012年,在第37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赛中我校同学获得三银两铜的好成绩。
2013年,我校获全国高校就业50强。
2014年,我校管理学院两支队伍荣获第三十四届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GMC)中国赛区决赛一等奖。
……
西南民族大学的办学实践为我国民族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谱写了新的历史篇章。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_西南民族大学 -科研概况


西南民族大学学校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拥有极富特色的民族博物馆和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藏学文献馆、彝学文献馆,拥有西南民族研究院、西部大开发研究所等60家校级研究机构。2000年以来,承担国家级课题180余项,省(部)级课题7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近万篇,出版学术著作及教材800余部,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近300项次。特别是在畜牧兽医理论与技术、民族经济、民族旅游、民族文化研究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有2个省(部)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全国彝语术语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全国高等院校彝汉双语教材编译审定委员会”挂靠学校,国家部委、中国社科院、四川省先后在学校建立了“国家民委少数民族古籍文献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西南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中国西南民族语言资源库建设基地”,“四川省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四川省少数民族双语科普基地”和“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出版的学术刊物主要有公开发行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民族学刊》和内刊《民族学信息》等。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_西南民族大学 -办学规模

师资力量

学校有56个民族的在校全日制学生2.8万余人,有教职员工19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400余人,副高以上职称680余人,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300余人。有47人先后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现有23人为国家民委或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53人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5人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聘请国内外客座教授200余人,其中院士6人。

校园建设


西南民族大学校园占地面积3000余亩,分为武侯校区、航空港校区、太平园校区三个校区和阿坝州红原县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高科技研发基地,校舍建筑面积112万平方米。
学校设有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校园网络管理中心、民族博物馆以及一批产、学、研结合的校办产业。民族博物馆收藏少数民族珍贵文物达1万余件,在建校初期就闻名遐迩。
学校在世界著名风景点九寨黄龙旅游热线黄金段米亚罗红叶风景区建立了多学科结合的产学研教学实践基地,在四川省大邑县建立了西南民族大学高纯硅科技园,组建了以智能工程、网络技术研制开发为主要业务的民兴数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院系设置

专业建设
西南民族大学学校下设23个教学单位;有本科专业78个,硕士点100个,专业学位10个,博士点7个,博、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现有1个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10个二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1个二级学科省级重点(培育)学科,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省级本科特色专业,15个双学位专业,5个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1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含1个国家民委与教育部共建实验室),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校馆藏图书资料400万册,教学科研实验设备总值4亿余元;建立了较完善的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办学基础设施和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均达到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指标A级标准。学校始终遵循“加强基础、拓宽口径、提高能力、办出特色”的原则,坚持不懈地推进以学分制改革为龙头的各项教学改革,切实加强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水平。艺术学院

美术学
绘画
动画
雕塑
摄影
视觉传达设计
舞蹈表演
舞蹈编导
表演
音乐学(师范类)
音乐表演(器乐)
音乐表演(声乐)
藏学学院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语言文学)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汉双语行政管理)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学)
民族学(藏学)
藏药学
文化产业管理(定向)
经济学院
经济学
财政学
金融学
金融工程
保险学
投资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
财务管理
会计学
市场营销
人力资源管理
行政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化学与环境保护工程学院
化学
应用化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
制药工程
药学
药物制剂
环境工程
环境科学
中药学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卓越工程师班)
自动化
电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通信工程(卓越工程师班)
应用物理学(电子信息材料)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技术
动物科学
动物科学(定向)
动物医学
动物医学(定向)
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质量与安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与湖南大学联合培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网络工程
数学与应用数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城市规划与建筑学院
环境设计
建筑学
建筑学(与湖南大学联合培养)
城乡规划
风景园林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汉语言文学
汉语国际教育
新闻学
广播电视学
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
旅游管理
民族学(文化人类学)
历史学
文物与博物馆学
文化产业管理
外国语学院
英语
法语
日语
朝鲜语
法学院
法学

彝学学院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彝语言文学)
体育学院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社会学与心理学学院
社会学
社会工作
应用心理学国际教育学院
英语(旅游英语)
预科教育学院
预科生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_西南民族大学 -校园文化

校风校训


西南民族大学校训:和合偕习、自信自强
学校是多民族统一的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的缩影。各民族师生员工平等团结,互相尊重,共同进步,各民族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得到充分尊重。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学校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秉承“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的西南民大宗旨,坚持“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西南民大道路,体现“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科研强校、特色铸校”的西南民大理念,弘扬“和合偕习、自信自强”的西南民大精神,实施“一体两翼”西南民大战略,进一步提高办学层次,彰显办学特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服务社会能力、文化传承创新功能,促进学校从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有特色、高水平大学。

社团(2009)

学校共有43个兴趣社团,以及25个报刊社团。每学年社团更换、新社团的成立等,都为学校的校园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其中校园十佳社团有:书法协会,辩论协会、企业模拟经营协会、乒乓球协会、繁星文学社、混合风尚街舞社、吉他协会、”善之力“爱心社等。加入社团可以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锻炼自己的才能。

周末舞会

每周末校园的各大广场都会举行周末舞会,有藏族舞蹈、维吾尔族舞蹈、彝族舞蹈、哈萨克族舞蹈等少数民族的舞蹈,同时也有也有交际舞、恰恰、国标等各种类型的现代舞蹈。同学们可以通过参与不同的舞会来放松身心和结交朋友。
航空港校区:
南区洗涤广场――藏族舞、现代舞
南区体育场旁――维吾尔族舞
南区平价超市前――彝族舞、现代舞
北区学生活动中心大食堂前――哈萨克族舞蹈
武侯校区:
体育场――维吾尔族舞、哈萨克族舞蹈
博物馆前――现代舞
小吃餐厅前――藏族舞、现代舞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_西南民族大学 -主要领导

校党委书记:边境(蒙古)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曾明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吉克跃林(彝)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土登(藏)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沙玛拉毅(彝)
副校长:王永
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永正
党委常委、副校长丁克毅
党委常委、副校长恩佳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_西南民族大学 -学校成就


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在教学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以及远程教育等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已初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人才培养体系及现代高等教育教学运行机制。学校建立60年来,培养出各类人才14万余人。在他们中间,涌现出新中国第一个藏族博士、羌族博士,涌现出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批藏族将军,涌现出不少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和大批各级领导干部,更多的毕业生成为各条战线的骨干,为民族地区的解放、政权建设、边疆巩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学校是四川省对外开放的重点单位,迄今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来校进行学术交流活动或参观访问。学校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伯明翰大学,新西兰怀卡托大学,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等近30所国(境)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与交流关系。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_西南民族大学 -知名校友


西南民族大学学校建校六十年来,培养了国内外知名人士近百位(排名不分先后):
党的优秀纪检干部、原四川省南江县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瑛

国际象棋大师、深圳棋院院长刘适兰

著名作家、青海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吉狄马加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刘国恩

著名学者肖雪慧

CCTV主持人沙玛阿果

著名制片人滕战
青年歌手曹方、三木科

青年批评家、作家韩晗

著名绘本画家、作家寂地

四川省抗震救灾英雄、国家民委先进个人、杰出创业青年狄月亮

云南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德强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副州长洪云龙1985年9月-1989年7月,行政管理专业学习。
中共贵阳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马长青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巡视员王雨顺

四川省农业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祝春秀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委副书记、州长益西达瓦

中共贵州省黔南州委书记龙长春

YBC杰出创业青年,成都通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潘元利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_西南民族大学 -六十周年校庆


西南民族大学2011年6月1日,西南民族大学迎来了建校六十周年华诞

西南民族大学新闻网6月1日讯:
6月1日上午九点,庆祝建校60周年大会在我校新校区南区体育场隆重举行。五湖四海的宾朋齐聚民大,来自海内外的校友也重返母校,齐贺我校六十华诞。
我校建校6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同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发来贺信。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司马义・艾买提同志、热地同志出席庆祝大会,对我校60华诞表示祝贺。
出席庆典大会的其他领导和嘉宾有: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同志,国家民委党组书记杨传堂同志,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斯塔同志,国家民委副主任吴仕民同志,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书记李崇禧同志,中共青海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吉狄马加同志,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副总干事洛桑・灵智多杰同志,中共四川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黄新初同志,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东升同志,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黄彦蓉、张作哈同志,西藏自治区党委原第一书记阴法唐同志,四川省政协原主席冯元蔚同志,西藏自治区原政协主席杨岭多吉同志,国家民委原副主任图道多吉同志,四川省政协原副主席阿称同志,四川省政协原副主席杨代蒂同志,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孙自强同志,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教授,四川省军区原副参谋长江木参少将,百岁老红军、原西南民族学院院长张天伟同志。
出席今天庆祝大会的还有来自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祝贺团,教育部;四川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各部门;四川省甘孜、阿坝、凉山三州州委、州政府及有关部门,红原县,若尔盖县,双流县,成都国际航空枢纽综合功能区管委会;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市、新疆、西藏;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中央驻川机构、人民团体的领导和嘉宾。
出席庆典的还有学校历届老领导、海内外校友代表、校地校企合作单位代表、新闻界朋友、社会各界人士,学校教职员工、离退休人员、外国专家和学生代表共计15000余人。校党委书记罗布江村主持庆祝大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220103/19193.html

更多阅读

翻译学习札记“中央民族大学”如何翻译

“中央民族大学”如何翻译前几天看到新京报上的一篇文章“中央民大英译校名引争议” (http://news.sina.com.cn/c/2012-07-22/033924819513.shtml),说有网友认为中央民族大学的英文译名不大准确。该校以前的译名是“Central Universit

西南科技大学第三届研究生支教团黑水分队 黔行支教小分队

西南科技大学第三届研究生支教团于2012年11月在西南科技大学层层筛选下正式成立: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支教团10名成员分别来自不同学院,其中,成员张鹏飞,王菡,朱春阳,何嘉哲,荣文钲,张劲松分配至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成立西南科技大学第三届研究

西南联大承载的“大学精神” 西南联大精神价值

上个世纪80年代,当年的西南联大教授沈从文先生出国访问,研究联大的外国汉学家问他:“抗战时条件那么苦,但为什么联大八年培养出的人才,却超过了战前北大、清华、南开30年人才的总和?”沈从文回答了两个字:“自由。”人们都知道联大的校训是

声明:《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学校简介,西南民族大学-历史沿革》为网友真心不过半斤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