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花鼓 凤阳花鼓-概述,凤阳花鼓-区别于花鼓戏

凤阳花鼓,又称双条鼓、打花鼓、花鼓小锣,是安徽地区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汉族民间表演艺术,流行于明清时期,最初表现形式为姑嫂二人,一人击鼓,一人击锣,口唱小调,鼓锣间敲。“音节凄婉,令人神醉”(《扬州画舫录》),内容多是“状家室流离之苦”(《清稗类钞》)。

凤阳花鼓戏_凤阳花鼓 -概述


凤阳花鼓 曲谱

凤阳花鼓――流行于明清时期,唱的都是民间小调,曲目有近百种。历史上凤阳地区灾荒不断,许多人家离开家园,以打花鼓唱曲为生,凤阳花鼓又成了贫穷讨饭的象征。其中有一首著名的《凤阳歌》,歌中唱道:“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卖牛马,小户人家卖儿郎,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根据清代的记载,早期花鼓“音节凄婉,令人神醉”。

可是,在当时凤阳年岁丰收时,仍然有人唱着凤阳花鼓出走他乡谋生,清代顾见龙绘“花鼓演唱图”这又是什么缘故呢?其实,当时的凤阳也并不是每年都闹灾荒,出走他乡据说还另有原因:在明朝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后,为了要充实自己故乡凤阳的富裕,下令把江南富庶地方的苏州、松江、杭州、嘉兴、湖州一带有钱人家十四万户迁移到凤阳,不准他们返回原籍。那些人家不敢违反皇帝的禁令,但又想回乡扫墓探亲,只好在冬季借口年荒,打鼓唱曲卖艺回乡,来年春季再回凤阳。随后相沿成俗,不论丰收灾荒,仍要到江南去唱一番“花鼓”。凤阳花鼓又以这种卖艺的形式走遍了四方。

凤阳花鼓戏_凤阳花鼓 -区别于花鼓戏


凤阳花鼓戏

凤阳花鼓戏又称卫调花鼓戏,因产生于安徽凤阳长淮卫而得名,形成于清光绪年间,与凤阳花鼓、花鼓灯并称凤阳“三花”,鼎盛时期,一天常常要演出两三场,主要传统剧目有《观灯》、《秦香莲进京》、《点兵》、《王二英四盼》等。民国初期,凤阳花鼓戏进入全盛期。但是在随后的发展里,凤阳花鼓戏逐渐被当代年轻人冷落,甚至面临失传灭绝的命运。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凤阳花鼓在诠释着与凤阳人解不开的情缘的同时,也派生出了一个深受欢迎的地方稀有剧种――凤阳花鼓戏。

凤阳花鼓戏_凤阳花鼓 -艺术比较

民间音乐的艺术风格的比较凤阳花鼓
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大地养育了56个兄弟民族,随着自然环境和人们的生活习惯的不同,各地的风俗民情和民间艺术也各具鲜明的特色。在湖北、四川一带,也有一种类似凤阳花鼓的小曲表演,但使用的节奏乐器不是花鼓和镗锣,而是像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碟子。让我们一面学习这种民间节奏乐器的演奏技巧,一面以这种清脆的碟声分别为凤阳花鼓和湖北小曲伴奏。通过我们的对比伴奏,感受我国南北民间音乐的艺术风格,体验表演民间艺术的乐趣。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曲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凤阳花鼓戏_凤阳花鼓 -由来

凤阳――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是安徽省一个普普通通的县,但是,这里却有几样东西很出名。其中之一就是凤阳人的绝活――凤阳花鼓,这是凤阳民间独有的传统艺术,在全国都很有影响。

凤阳花鼓 凤阳花鼓-概述,凤阳花鼓-区别于花鼓戏

花鼓――是我国一种民间歌舞,南宋时期就有记载,是由农民在田间插秧时击鼓演唱发展而来,表演形式是一男一女,男敲小镗锣,女打小花鼓,边歌边舞,有时增加乐器伴奏。各地花鼓的风格、曲调不同。

凤阳花鼓――流行于明清时期,唱的都是民间小调,曲目有近百种。历史上凤阳地区灾荒不断,许多人家离开家园,以打花鼓唱曲为生,凤阳花鼓又成了贫穷讨饭的象征。其中有一首著名的《凤阳歌》,歌中唱道:“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卖牛马,小户人家卖儿郎,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根据清代的记载,早期花鼓“音节凄婉,令人神醉”。

可是,在当时凤阳年岁丰收时,仍然有人唱着凤阳花鼓出走他乡谋生,清代顾见龙绘“花鼓演唱图”这又是什么缘故呢?其实,当时的凤阳也并不是每年都闹灾荒,出走他乡据说还另有原因:在明朝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后,为了要充实自己故乡凤阳的富裕,下令把江南富庶地方的苏州、松江、杭州、嘉兴、湖州一带有钱人家十四万户迁移到凤阳,不准他们返回原籍。那些人家不敢违反皇帝的禁令,但又想回乡扫墓探亲,只好在冬季借口年荒,打鼓唱曲卖艺回乡,来年春季再回凤阳。随后相沿成俗,不论丰收灾荒,仍要到江南去唱一番“花鼓”。凤阳花鼓又以这种卖艺的形式走遍了四方。

凤阳花鼓戏_凤阳花鼓 -歌舞形式

例如:民间舞蹈《花鼓新声》凤阳花鼓
凤阳花鼓又称“花鼓小锣”“双条鼓”等。花鼓小巧玲珑,鼓面直径三寸左右;鼓条为两根一点五尺左右的细竹棍。表演者单手执鼓,另一只手执两根鼓条敲击鼓面,“双条鼓”由此得名。凤阳花鼓的打法、舞步、花势、演唱等在保持浓郁的地方特色的同时,揉进了现代歌舞的技巧,形式更加活泼多样,气氛更加热烈欢快,还发展出新的舞蹈形式,名声越来越大。凤阳花鼓已在多部影视片中出现,并在全国表演和比赛中获奖,走出国门也获得赞誉。凤阳花鼓这种流浪卖艺的民间歌舞表演,在新中国成立后,被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保留下来,并成为我国汉族民间喜庆丰收、欢度节日和反映劳动人民幸福生活的一种民间歌舞表演形式。


歌舞形式

凤阳花鼓戏_凤阳花鼓 -艺术风格融合

英籍亚裔青年女小提琴家――陈美的演奏曲目中,有一首以《凤阳花鼓》音乐为背景的小提琴曲,这首中西音乐要素合成的乐曲,又再次由我国的舞蹈编导们编排为现代舞《千红》。由此可见:凤阳花鼓不仅是我国劳动人民创作的艺术珍品,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贡献,也成为了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凤阳花鼓戏_凤阳花鼓 -现状


工作人员在展示最小凤阳花鼓第二届中国・凤阳花鼓文化旅游节将于2007年10月22日至31日在花鼓之乡安徽凤阳举行。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安徽凤阳是我国农村改革发源地,也是著名的花鼓之乡。凤阳花鼓产生于明初,是根植于凤阳民间的戏曲艺术瑰宝,有凤阳“一绝”和“东方芭蕾”之美称,并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1世纪以后,凤阳县高度重视对凤阳花鼓这一充满浓郁民间传统和地方特色的艺术进行保护与传承,并于去年9月成功举办了主题为“敲凤阳花鼓,唱经济大戏”的第一届中国凤阳花鼓文化旅游节。

本届凤阳花鼓文化旅游节活动主题是“新凤阳,新发展”,节会为期10天,内容包括开展大型文艺演出、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及凤阳民俗风情文化周等。

地方戏种面临巨大危机

凤阳花鼓戏成了许多地方戏种生存现状的一个缩影。

“阜阳的嗨子戏、芜湖的梨簧戏、巢湖的含弓戏……”安徽省艺术研究所所长、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王长安扳着指头数,这些地方戏种无一例外地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如果要严格地按照戏种存在的三个基本要素――专业的组织、正常的演出活动、一定的观众群体来要求的话,曾经在安徽省各地活跃的30多个戏种,如今可能只有10来个了。

凤阳花鼓戏_凤阳花鼓 -曲目介绍

演唱形式:童声、民间、娱乐、流行、伴奏

《凤阳花鼓》的前十小节优美抒情,后面的衬词部分幽默风趣。通过学习和欣赏,可以对安徽的民歌音调和当地的风土人情有进一步的了解,可以扩大我们的民族音乐语言,培养我们对民歌的兴趣。要注意的重点是:切分音节奏。民间歌舞凤阳花鼓的表演形式有什么特点呢?

歌词:

左手锣右手鼓

手拿着锣鼓来唱歌

别的歌儿我也不会唱
只会唱个凤阳歌
凤阳歌来咿哟嘿
得儿铃咚飘一飘
得儿铃咚飘一飘
得儿~飘得儿~飘
得儿飘得儿飘飘一得儿
飘飘飘一飘
左手锣右手鼓
手拿着锣鼓来唱歌
别的歌儿我也不会唱只会唱个凤阳歌(MUSIC)
得儿~飘得儿~飘
得儿飘得儿飘飘一得儿
飘飘飘一飘
得儿铃咚飘一飘
得儿铃咚飘一飘
得儿~飘得儿~飘
得儿飘得儿飘飘一得儿
飘飘飘一飘
得儿铃咚飘一飘
得儿铃咚飘一飘
得儿~飘得儿~飘
得儿飘得儿飘飘一得儿
飘飘飘一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210103/14252.html

更多阅读

“名扬花鼓”电视剧 名扬花鼓演员表

名扬花鼓主题曲我敲鼓你打锣手拿着锣鼓来唱和别的歌儿我也不会唱只会唱这支花鼓歌江山风光多么美如人生远大理想纵是也曾波折重重最终必然迈进平坦的路幸福乐逍遥男子汉英雄心义重情浓潇潇洒洒不追求名扬天下惟求情义真爱永留存在心

《凤阳花鼓》教学设计 凤阳花鼓古筝教学

《凤阳花鼓》教学设计(五年级)一、教学年级:五年级二、教学课时:1课时三、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凤阳花鼓》,让学生体验凤阳花鼓独特的表演风格,在相互合作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安徽地方风格的音乐和文化。2、能够用圆润而富有弹性

声明:《凤阳花鼓 凤阳花鼓-概述,凤阳花鼓-区别于花鼓戏》为网友快乐丶在明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