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吃汤圆的由来 正月十五吃汤圆的来历

   元宵节为什么吃汤圆

  相传,远古时候玉皇大帝为了一统天下,特派灶神菩萨长驻人间了解民情,每月逢三上天回禀。有年夏历冬月二十三日,灶神菩萨向玉帝回禀道:“人间百姓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吃的是粗茶淡饭。每日辛勤劳动,从不歇息,长此下去,我担心庶民们会因过度疲劳累坏身体,不能生产,必将影响贡献。”玉帝闻奏即命群臣共商良策。太白金星奏道:“大王可命衲陀祖师下凡,给百姓们吃些药,叫他们慢慢地发起病来,自然就会休息。”玉帝准奏,使命衲陀祖师下凡照此办理。

  夏历腊月初八早上,衲陀祖师就偷偷在百姓们的饭锅里丢下了疯人药,药一下锅就变成大豆、豌豆、蒜苗、豆腐和肉颗颗,百姓们吃了,果真慢慢地“疯”了起来:女的缝新衣、绣花鞋,男的杀猪、宰羊,都不想下地干活。过了腊月二十四日,疯人药性大发。人们就东家请人吃饭,西家邀客喝酒。到了腊月三十日中午,百姓们都拿出各种好吃的食物,围在桌旁,全家人大吃大喝起来。从正月初一起,男女老少不光吃好的,而且整日穿红着绿到处玩耍。有的画着花脸,敲锣打鼓四处游街;有的邀邀约约带着礼品,八方去拜年。

  正月十三日,灶神菩萨上天奏道:“大王,不好了,百姓们全疯了!光吃光耍,一样活不干,这样下去,如何得了。”玉帝闻奏,十分惊诧,即命群臣再议良策。太白金星又奏:“若要治好百姓疯病,可令药王菩萨设法。”玉帝准奏,即令药王菩萨下凡治理。

元宵节吃汤圆的由来 正月十五吃汤圆的来历

  正月十四日晚,药王菩萨就将百姓的夜餐变成了汤圆,里面放些芝麻、核桃、白糖等清醒剂,百姓们吃了,第二天早上疯病全好了,家家照旧男耕女织,恢复了往常的劳动。就这样周而复始地延续下去,就形成了过年的习惯。

  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大约形成于宋代。据记载,唐朝时,元宵节吃“面茧”“圆不落角”。到了南宋,出现了“乳糖圆子”,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宋代周必大所写的《元宵煮浮圆子》诗,里面有“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的诗句。及至明朝,“元宵”的称呼就比较多了。

  民俗专家表示,元宵一开始多被称为“汤圆”,因为它开锅之后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挂在云空。天上明月,碗里汤圆,家家户户团团圆圆,象征着团圆吉利。因此,吃元宵表达的是人们喜爱阖家团圆的美意。调查同时也显示中国人对传统节日的传承和热爱,也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热爱。吃元宵要吃出不一样的味道。

注:更多内容请关注爱华节日知识栏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6937971/190618318.html

更多阅读

元宵节汤圆少不了 特色手工汤圆的做法 元宵节吃汤圆的由来

【元宵节汤圆少不了】特色手工汤圆的做法——简介 这个手工汤圆做法比较特别,味道比外面买的好吃太多,不是太甜也不腻,非常可口。做这个汤圆要用烫水调和糯米粉,使劲揉,干湿要掌握好,不粘手,不裂口。煮好的汤圆晶莹剔透的,光滑的,煮好汤圆的

全国各地元宵节吃汤圆的风俗习惯

全国各地元宵节吃汤圆的风俗习惯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又名汤圆、说团、圆子等。元宵节吃元宵,是全国各地的共同习俗。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开始元宵称为"汤圆",因它飘在碗里,像是一轮明月挂在

冬至吃汤圆的寓意 冬至为什么要吃汤圆

随着冬至的日益临近,作为节俗食品的汤圆,销量急剧攀升。冬至吃汤圆,这是南方一带长久以来的传统,那么冬至为什么要吃汤圆?冬至吃汤圆的由来是什么?三联小编带你看看。吃汤圆在明、清时期已经约定俗成。在冬至这天,要“作粉圆”或“粉糯

端午节吃粽子的寓意 冬至吃汤圆的寓意

   说到冬至的,有“北方饺子南方圆”一说。冬至为什么要吃汤圆呢?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象征家庭团圆。具体冬至为什么要吃汤圆,小编为你讲解冬至吃汤圆的由来。  冬至为什么要吃汤圆?  吃汤圆在明、清时期已经约定

声明:《元宵节吃汤圆的由来 正月十五吃汤圆的来历》为网友风追烟花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