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积极心理学论文 关于大学积极心理学论文

积极心理学关注于力量与美德等人性中的积极方面,致力于使生活更加富有意义。当前主要集中在研究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个性特性,积极的心理过程对于生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培养天才等方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学积极心理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大学积极心理学论文篇一

《浅析积极心理学》

摘 要:积极心理学关注于力量与美德等人性中的积极方面,致力于使生活更加富有意义。当前主要集中在研究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个性特性,积极的心理过程对于生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培养天才等方向。我们在研究积极心理学时发现它具有的一些问题同时也发现了它具有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积极心里学 研究领域 意义 局限

心理学自从1879年取得独立以后,就面临三项主要使命:一是治疗人的精神或心理疾病;二是帮助普通人生活得更充实幸福;三是发现并培养具有非凡才能的。二战以前均得到了心理学工作者同等程度的关注。但是二战后,任务注意集中在第一项任务上,对人的积极情绪的研究似乎被遗忘了。随着整个人类社会和平的发展,对正常人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心理学家的重视。正如Seligman所言:“当一个国家或民族被饥饿和战争所困扰的时候,社会科学和心理学的任务主要是抵御和治疗创伤;但在没有社会混乱的和平时期,致力于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则成为他们的主要使命。”积极心理学也在这时应运而生。

1、积极心理学的定义

那么什么是积极心理学了?塞利格蔓于认为“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 潜力和美德的科学”。认为积极心理学的力量,是帮助人们发现并利用自己的内在资源,进而提升个人的素质和生活的品质。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致力于使人们幸福生活为目标。

2、研究领域

目前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个性特征,积极的情绪对生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培养天才等方面。

2.1积极情绪

积极情绪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它主张研究个体对待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积极体验。在对待过去方面,主要研究满足、满意等积极体验;在对待现在方面,主要研究幸福、快乐等积极体验;在对待将来方面,主要研究乐观和希望等积极体验。

2.2积极的人格特征

Hillson和Marie将积极的人格特征与消极的人格特征进行了区分,认为积极的人格特征中存在两个独立的维度:一是正性的利己特征指接受自我、具有个人生活目标或能感觉到生活的意义、感觉独立、感觉到成功或者是能够把握环境和环境的挑战;二是与他人的积极关系指的是当自己需要的时候能获得他人的支持,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愿意并且有能力提供帮助,看重与他人的关系并对于已达到的与他人的关系表示满意。积极的人格有助于个体采取更为有效的应对策略,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情景。在积极的个性特征中,引起较多关注的是乐观。有时候,乐观有时会产生“乐观偏差”(optimistic bias),即判断自己的风险要比判断他人的风险要小,盲目乐观而不够现实,这是有害的。为了解决这一矛盾,Sandra L.Schneider讨论了一种“现实的乐观”,即在现实的基础上乐观,不脱离实际。认为“现实的乐观”与现实并不相互抵触,因为从原则上说,人们能够作到乐观而又不自欺。这种对于“现实的乐观”的研究是积极心理学的很好的注解:使生活更加富有意义。这也使得我们要培养健全的积极人格。

2.3积极情绪与健康的关系

从日常生活我们就可以看到积极情趣对于健康的重要作用,如,一些癌症患者,当他们抱有积极的情趣来面对这种对人类伤害的疾病时,他们会更容易控制病情。Salovey和同事讨论了情绪和身体健康的关系。他们指出积极的心理和情绪状态对保持或促进生理健康有很大的意义,如可以增加人的心理资源,使内心变得更强大,变得积极乐观积极进取。

2.4创造力与培养天才

在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中,还有许多研究是关于创造力与天才的培养。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关于创造力和天才培养的研究蓬勃发展起来。对于创造力是先天形成的还是后天培养的这一话题,Ericsson通过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创造力是源于普通认知过程的一种脑力活动,更多地是培养出的而非与生俱来的才能。强调不光具有遗传的作用,环境的作用对于创造力与培养天才的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3、积极心理学的意义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从不平横到平衡:对心理学现代重构的意义。心理学家们从过度关注于对问题的修复的这种不平衡的病理性心理学到也关注积极心理学的发展。

(2)从单一视觉到双重视角:对现代心理学功能完善。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在心理评估和测量方面的意义。过去总是按照《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的标准来进行评估和测量使得健康的人都隐约感到自己心理有问题,这就夸大了病人的消极方面的特质。而积极心理学改善了这个方面。第二个方面在心理或行为干预方面的意义。积极心理学认为需要致力于研究使人积极向上的积极品质,认为无论采取怎样的心理措施,都要有利于人的长久健康发展。

4、积极心理学的局限和不足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研究对象上存在的不足。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大多数都是成年人,这种成人化研究的价值取向就使得积极心理学不能很好地对个体的积极结果的发展历程,发展途径和一些的相关影响因素做出客观而公正的分析。

(2)缺少令人信服的纵向研究。积极心理学由于发展历史还比较短暂,也就最近一二十年才兴起,它的一些结论常常只能在一种假设或在有限的横向比较基础上得出,这就影响了这些结论的生命力,而且还有落入哲学思辨的危险。

(3)积极心理学表现出一定的话语霸权。积极心理学从一开始就是由少数身居要职的心理学权威提出和发起的,对传统心理学采取了一种批判的口气和态度,他们忽视了消极心理学所具有的一些积极作用。

(4)积极心理学和早期的一些相关研究存在着一定的脱节。积极心理学和早期的初级预防,增进幸福的心理学运动存在着脱节以及和人本主义心理学也存在着脱节。积极心理学缺少一个完整有效的理论框架。

我们在明确积极心理学的重要意义时,也要发现它的问题,这样它才能不断前进和逐步完善它。通过对积极心理学的学习,它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培养积极的人格品质,在现实的基础上乐观等等,都有利于我们解决人生旅途中的矛盾,维持自己的心理健康,像一盏明灯给自己人生的大方向上指明一个前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李金珍,王文忠,施建农.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文化转向[J].心理科学进展,2003.

[2] 叶浩生.当代积极心理学运动存在的几个问题[J].心理科学进展,2006.

[3] 任俊,叶浩生.西方心理学运动是一场革命吗?[M].心理科学进展,2005.

关于大学积极心理学论文篇二

《积极心理学述评》

摘要:积极心理学不仅是当前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同时其积极的理念也对我国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归纳总结当前研究的基础上。认为积极心理学为心理健康教育带来新视野、新取向、新技术,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基础、教育思路、技术手段的创新。积极心理学正在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趋势。对此问题的研究对于促进积极心理学应用研究以及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具有很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创新;趋势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从关注人类的疾病和弱点转向关注人类的优秀品质,将散落在心理学领域中的有关积极内容的研究集合在一起,用客观实证的方法来探索人类的积极品质和力量,倡导人类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包括我们常说的许多心理问题)做出新的解读,并以此来激发每个人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从而使每个人都能顺利地走向属于自己的幸福彼岸。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兴起反映了心理学从ill-being取向到well-being取向模式的转换,对我国方兴未艾的心理健康运动具有重要影响与启迪,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索正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一、积极心理学在当前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趋势

“一石激起千重浪”,积极心理学一经引入我国,迅速引起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并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引起极大反响。众多学者各抒己见,分析与思考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研究趋势呈以下三种:

(一)转折――从问题导向到健康关注

积极心理学重视积极心理品质、积极心理测量、积极干预,实现研究视野从“问题导向”到“健康关注”的转变,强调从积极的层面来研究与探讨心理健康问题,更注重培养人们的积极心理品质,这为心理健康的教育与实践开辟了新的思路。

1、转变价值取向,提高教育功效

曹新美,刘翔平的研究中认为消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削弱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贫乏化、教育形式的单调性和教育途径的单向性,形成教育对象和教育者关系的对立。其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价值取向上偏离了心理健康的积极取向,陷入一种心理疾病预防和治疗的病态心理学取向。而以积极心理学引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取向,可以整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改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客体的关系,挖掘教育的资源,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效。

2、增强积极取向,拓展积极意义

积极心理学增强了心理辅导的积极取向,强化了心理辅导者积极的人性观和价值观,拓展了心理辅导的方法和策略的积极价值。积极型心理教育的意义在于为心理教育乃至整个社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认识视野,打开了心理教育为人类命运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大门,积极型心理教育是当今世界心理教育范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是我国心理教育范式建构的现实而正确的选择,必定会从“边缘”走向“中心”,成为21世纪心理教育的主导范式。

(二)渗透――从理念导入到思想渗透

积极心理学不再只是“改良”现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添加物”,积极心理学已经成为一种理念渗透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并开始从理论上探讨积极(型)心理教育的构建。

1、提出积极(型)心理教育定义

积极心理学为开展积极心理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越来越多的心理研究发现,人的积极心理因素是人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内驱力,因此,积极心理因素也就成为实施积极心理教育的心理依据。进而王希永对积极心理教育做出定义,认为积极心理教育是指主体为了塑造积极的心理品质,通过积极的心理体验充分发掘积极的心理因素的教育活动。各级各类学校应当高度重视积极心理教育,使之成为心理教育的主流和重点。崔景贵也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导人心理健康教育中,从科学信念、目标构成、建构策略来构建积极型心理教育,并提出积极型心理教育的定义:即是一种致力于培养人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促进心理积极和谐发展与心理潜能充分开发的心理教育。

2、探索积极心理教育途径

在积极心理教育思想下,培养人的积极心理品质成为积极心理教育的培养目标。研究认为积极的心理品质表现在人的认知、情感、意志、心态、道德等诸方面。增加积极心理体验是培养积极品质的途径,积极心理教育的主要手段主要是自助式教育。包括自助式心理探讨、自助式心理辅导、自助式心理暗示、自助式心理训练、自助式心理激励、自助式心理社团等。

(三)构建――从理论思考到模式探索

除了进行理论思考外,还有学者开始了新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如孟万金教授便将积极心理学思想运用到心理健康教育,认为未来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应当是在以往诊断性和矫正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实施和推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具体操作上,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以“开发心理潜能”为主要手段,以“多元智能”为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和学科渗透的有效途径。在实施方法上,注重团体自主训练和学生活动体验。在研究方式上。以教师行动研究为主,其他方法为辅:在评价方式上,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终结性评价等其他评价方式为辅。

孟万金教授倡导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积极心理学为统领,借鉴和整合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的优秀模式,形成了独特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①特点:一切从“积极”出发;②目标:通过积极的手段引导学生从积极方面来看待问题,处理事情,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和乐观向上的品格,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学会运用积极的方法论解决问题,用积极的思想和心理武装自己。根除消极心理滋生的土壤。让个体学会创造幸福,分享快乐,使自身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保持生命最佳状态。从而塑造洋溢着积极精神、充满乐观希望和散发着春天活力的心灵;③在遵循一般原则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激扬生命为主。从正面点播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用阳光雨露滋润心灵的健康成长;二是分享欢乐、传播幸福为主;三是开发潜能、增强心理免疫力为主:四是学会应对、提高生活学习效能为主;五是扬长避短、发挥多元智能优势为主;六是全员参与、突出主体内因为主;④以“提高学习效能”为突出效标。与各科教育紧密结合,学科渗透成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形式之一。到目前为止,孟万金教授创立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全国已有三百多所学校(幼儿园)申请参加实验。

二、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综上可见,将积极心理学引入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已经从单纯的理论思考发展到理

论建构。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已不言而喻,而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引与结合也已势不可挡。积极心理学为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心理健康教育新理念、视野。

(一)积极心理学为心理健康教育带来新取向

心理学家英格里斯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状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够做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活力,而且能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这是一种积极、丰富的情况。不仅只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兴起,反映出现代心理健康教育取向的转换。即从消极、变态的心理研究转移到积极品质的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不能够仅仅局限于消极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变态等)层面,而应着眼于积极的发展层面。目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大多从关注防治心理障碍与疾病来维护心理健康,忽视从根本上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这种情况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本意相悖离。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充满生气,对个体生命的肯定、激励,培养学生热爱生命,昂扬向上,热情洋溢。自由舒展,把学生的心理素质引向高处。心理教育是张扬人性的教育,体现在人的心力、人的潜能、人的德性三方面:心理教育是发展性教育,包括求上心态、自主意识、健全人三方面;心理教育是幸福教育,主要表现为察知幸福、体验幸福、追求幸福三方面。因此,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心理成长发展(包括心理疾患的矫正)的过程应该是不断促进人的心理积极的、良性的发展。指向幸福的追求,终极目标是导引人追求幸福,是心灵不断成长、发展、完善的过程。

教育必须保护学生心灵中巨大的、无可比拟的精神财富,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积极能力。自主地创造美好人生,从而实现教育的目标与价值。马斯洛指出:“人应该成为自我完善的人,也可以成为完善的人。”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造就与培养具有积极品质、美德以及幸福能力的完善的人。

(二)积极心理学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技术

国内对心理健康的测量、评估以及相关的原因分析、对策的研究众多。但在心理健康评估中,使用的最多的量表是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其他还有Zung焦虑量表(SAS),生活事件调查量表等。严格说这些都不是专门的心理“健康”评估量表,而是反映心理负面、病态的倾向,用这些量表来刻画心理健康状况显然是不合适的,也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批评。例如,在以大学生为样本的大多数研究中,大学生的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各项得分都高于全国青年常模,但如果据此得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结论不免有失偏颇。实际上,在国外SCL-90只是作为“幸福感”的负面指标与评价工具来使用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发展与应用正面指标,从积极的心理状态方面刻画与评价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从而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轨迹,为现代心理教育的评估、诊断、研究提供有效的工具,这已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其实,我国1997年就已经有人用美国国立统计中心制定的总体幸福感量表和Kamman和Flett制定的情感量表对大学生进行测试(景淑华、张积家。1997,),尝试将幸福感指标引入大学生研究中。

(三)积极心理学为心理健康教育增加新内涵

心理健康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常常存在很多困惑。诸如: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为什么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正在做什么?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做什么?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做什么?心理健康教育该如何操作?积极心理学为现代心理教育提供了新的方向与内涵。

心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与行动,目标就是培养拥有积极人格,能够创造幸福、拥有幸福的人,使人的生理与心理,人格与社会性相互融合、转化和提升。积极,不仅仅是一种情绪状态,而是对生命的理解与领悟,是对人生价值的自我直接肯定。对美好生活的感觉和衡量将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将不断开拓新的教育视野。

三、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作用

(一)理论基础的创新

1、理论的变革

心理学是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理论来源和技术支持。什么样的理论决定什么样的实践。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导向”模式是在传统心理学消极影响下形成的工作方式,究其实质是因其理基础的性质决定的。积极心理学是不同于以往心理学的积极理念,是致力于研究人类积极力量与美德的科学,其理论给心理健康教育注入了积极的血液,从消极走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实现了理论的创新。

2、理论的整合

心理健康教育虽然轰轰烈烈发展二十多年,但是,这二十年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说是在没有相对确定的理论基础的情形下倔强地成长着。它就如同一个流浪的小孩。一会敲敲精神分析的门、一会拍拍人本主义的窗,在行为主义家寄宿几天又在认知心理学家短暂做客。心理健康教育游走在各种理论之间,虽说亦可以集各家之长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但是没有统一的思想和理念指导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工作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家一个做法”,干预手段随实际工作者对各理论的掌握程度或喜好而定的现象。

积极心理学将散落在心理学领域中的有关积极内容的研究集合在一起,用科学的方法来探索人类的积极品质和力量,建立了自己的研究体系,拥有了自己的研究方法和治疗技术。因此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基础创新还表现在理论的整合方面。

(二)教育思路的创新

1、构建积极品质,实现积极预防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类自身存在着可以抵御精神疾病的力量,它们是:勇气、关注未来、乐观主义、人际技巧、信仰、职业道德、希望、诚实、毅力和洞察力等等。积极心理学认为单纯地关注个体身上的弱点和缺陷不能产生有效的预防效果,人类自身的积极品质和美德正是战胜心理疾病的力量,通过发掘并专注于人类自身的积极潜力,就可以做到有效的预防。

积极心理学认为在预防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要在个体内部系统地塑造各项能力,而不是修正缺陷。预防的主要任务是构建一门有关人类力量的科学。其使命是去弄清如何在青年人身上培养出这些品质。通过可靠并有效地测量这些起到内驱力的积极品质,进行适当的纵向研究来弄清这些品质的形成过程、途径,并进行恰当的干预以塑造这些品质,采取方法增强这些积极品质从而实现积极预防。也就说心理学家教会人们如何使用乐观的品质,就可以非常有效的来预防抑郁和焦虑,而不是去一味地去修正缺陷。以此类推,如果我们希望处在高危情况下的青少年能都避免出现问题,有效的预防不是简单的去治疗,而是发掘并培养他们自身所拥有的积极品质。

2、使用积极指标,评价心理健康

积极心理学家Diener认为心理健康有三个标准:一是主观性,心理健康是个人的主观体验,客观条件只作为影响主观体验的潜在因素:二是积极方 面,心理健康并非仅仅只是消极因素较少。同时也是积极因素较多:三是多维性,心理健康应包括个人生活的各个层面。还有学者认为,心理健康分为正负两个方面,它不仅仅是负面情绪、情感的减少,同时也是正面情绪、情感的增多,幸福感、生活满意感都是心理健康重要的测量指标。

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的心理健康四条标准中有一条是“具有幸福感”。国内也有越 来越多的学者把幸福感作为心理健康的正面指标,或者作为心理健康的一个正性维度,或者作为心理健康的一个内容。程灶火等认为:生活质量与幸福感研究是心理学传统目的的补充,有利于增进人们对心理健康的理解,同时也为探讨心理障碍的机制提供一种新的途径。可见,幸福感与心理健康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幸福感是基于个人对生活的感受、态度和评价而建立的指标,它是通过人们的心理状态、满意程度的测量而获得的,能深刻地反映心理素质的综合状态,是解释和衡量心理健康水平的正面的、核心的、重要的指标,为全面反映心理健康水平开辟了途径。

(三)技术手段的创新

1、多种测量技术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新型心理健康教育以正面指标评价心理健康状况,而作为正面评价指标之一的幸福感的测量技术已经形成以结构化问卷测量为主体并结合其他评估技术的多样化测量体系,为全面、准确、深入揭示幸福的本质,评估生活质量、生活满意提供着坚实的技术基础、技术支持。

2、积极心理干预

积极心理学认为,“治疗并非首先以消除病人身上现有的紊乱为准,而是首先在于努力发动患者身上存在的种种能力和自助潜力”,治疗在修复弱点的同时,更要培养和建立人们自身的优点和力量。因此,新型心理健康教育致力于用积极干预来进行心理问题的解决。积极心理干预从人的发展的可能性人手,通过激发人的内在积极潜力从而实现问题的消解与积极力量的升华。积极干预主张用人类自身的积极力量来完成心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这种积极力量不是通过外在的灌输获得的,而是在干预中个体自主建构得来的,是个体积极品质的发掘与培养、积极力量的保持与提升。

综上可见,将积极心理学引入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发展,思考与建立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新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势必成为当前研究的重心。这对促进积极心理学应用研究以及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于积极心理学论文 关于大学积极心理学论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5461/400331939.html

更多阅读

关于大冰 大冰经典语录

最近兴致不高,有些懒得写字,但突然就想写写大冰。  没事的时候总是喜欢来天涯逛逛,作为一个生活在丽江的人,自然经常关注柔软丽江板块,更新更新自己的帖子,看到感兴趣的帖子也会点进去看看,甚至跟帖。这更多只是一种习惯,就像每天吃饭睡觉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心理学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一、积极心理学的内涵与实质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美国兴起的以研究人的积极心理品质为主要内容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它认为,科学心理学主要面临三项主要使命[1]:一是治疗人的精神或心理疾病;二是帮助普通人生活得更充实幸福;三

家里大扫除作文400字 关于大扫除作文400字

关于大扫除作文400字叮铃铃,上课铃响了,这节课的目标是大扫除,因为我常常帮妈妈做家务,所以我充满了自信。开始大扫除了,我仔仔细细地擦着桌子的每一个角落。最难擦的要数挡板了,我用力地擦着挡板,擦了一会儿,我的小手酸了,但是我还是忍着

关于大爱的名言 关于大爱的名言大全

 关于大爱的名言大全:爱华阅读配图  1、贞操是从丰富的爱情中生出来的资产。——泰戈尔  2、爱情,这不是一颗心去敲打另一颗心,而是两颗心共同撞击的火花。——伊萨可夫斯基  3、爱情是一位伟大的

积极心理学:因为坚韧所以成功

  积极心理学认为,坚韧是取得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没有坚韧的品质作为积淀,就很难在专业领域内达到一定的高度。心理学家们通过研究证实了这一点。  题记:在11月10日于清华大学召开的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上,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先

声明:《关于积极心理学论文 关于大学积极心理学论文》为网友浪推晚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