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阶段如何学习、做研究2

研究生阶段如何学习、做研究【2】

来源:陈逸伦的日志

四、用两条腿走路,练习培养自己的兴趣

最后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我们的人生是两只脚,我们不是靠一只脚走路。做研究生的时代,固然应该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学业上,探索你所要探索的那些问题,可是那只是你的一只脚,另外还有一只脚是要学习培养一、两种兴趣。很多人后来会发现他的右脚特别肥重(包括我自己在内),也就是因为忘了培养左脚。很多很有名的大学者最后都陷入极度的精神困扰之中,就是因为他只是培养他的右脚,他忘了培养他的左脚,他忘了人生用两只脚走路,他少了一个小小的兴趣或嗜好,用来好好的调解或是排遣自己。

去年夏天,香港《亚洲周刊》要访问我,我说:「我不想接受访问,我不是重要的人。」可是后来他们还是把一个简单的对话刊出来了,里面我只记得讲了一段话:做一个研究生或一个学者,有两个感觉最重要--责任感与罪恶感。你一定要有很大的责任感,去写出好的东西,如果责任感还不够强,还要有一个罪恶感,你会觉得如果今天没有好好做几个小时的工作的话,会有很大的罪恶感。除非是了不得的天才,不然即使爱因斯坦也是需要很努力的。很多很了不得的人,他只是把所有的努力集中在一百页里面,他花了一千小时和另外一个人只花了十个小时,相对于来说,当然是那花一千个小时所写出来的文章较好。所以为什么说要赶快选定题目?因为如果太晚选定一个题目,只有一年的时间可以好好耕耘那个题目,早点选定可以有二、三年耕耘那个题目,是三年做出的东西好,还是一年的东西好?如果我们的才智都一样的话,将三年的努力与思考都灌在上面,当然比一年还要好。

五、营造卓越的大学,分享学术的氛围

现在很多人都在讨论,何谓卓越的大学?我认为一个好的大学,学校生活的一大部份,以及校园的许多活动,直接或间接都与学问有关,同学在咖啡厅里面谈论的,直接或间接也都会是学术相关的议题。教授们在餐厅里面吃饭,谈的是「有没有新的发现」?或是哪个人那天演讲到底讲了什么重要的想法?一定是沉浸在这种氛围中的大学,才有可能成为卓越大学。那种交换思想学识、那种互相教育的气氛不是花钱就有办法获得的。我知道钱固然重要,但不是唯一的东西。一个卓越的大学、一个好的大学、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表示里面有一个共同关心的焦点,如果没有的话,这个学校就不可能成为好的大学。研究生专题讲座——薛晶:如何有意义地度过研究生阶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薛晶

2006级汽车与交通学院—车辆工程专业研究生,历任专业党支部书记、研究生会副主席,是2008年春晚小品《公交协奏曲》的原创作者。曾获2007年校级优秀研究生干部、2008年校级优秀研究生、2008年校级优秀研究生干部、2008年优秀学术奖、2008年宗倬章先生奖学金、2008年山东省优秀学生干部等光荣称号;2008年6月,赴清华大学参加了由世界银行北京办事处、交通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共同举办的为期三天的主题为“中国城市交通的全球化解读”的交通短期培训;小论文《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置对驾驶安全性的影响研究》发表于2008第八届海峡两岸智能运输系统学术研讨会,收录入会议光盘版,并刊登于核心期刊《交通与计算机》杂志2008年4期;2008年9月参加了“2008第四届智能交通年会”,在“车路协调和辅助驾驶”交流专场第一个作题为《驾驶员视觉特征与驾驶安全的关系研究》的主题报告;2008年10,作为青岛理工大学代表赴长沙参加2008年智能计算技术与自动化国际会议(ICICTA2008),其间发表的论文《Test of Urban Road Traffic Facilitieson the Driving Safety》被EI、ISTP收录。

如何有意义地度过研究生阶段

此次讲座着重讲解了如何正确做好自我定位,如何正确处理考博问题,以及如何学好外语等内容,希望研究生同学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畏惧生活,根据个人情况,明确学习的目的,不断提高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一、生活方面

刘墉先生年轻时候参加登山队,有一次领队在山路上遇到每个岔路,都排列石头或折树枝作记号。他起先不解,说我们是由山的这边上,那边下去,又不走回头路,何必浪费时间。

当时领队一笑,说:对已经熟悉的路,作进一步的打算,对不熟的路,要作退一步打算,爬什么山,最好都有迷路的准备。人生不就像登山吗?

那么研究生生活应该怎样度过,找到合适的生活方式?

(一)珍惜时间  研究生期间是人生发展很关键的时期,但是现在的大学生中比较流行的说法是“郁闷”,“颓废”,很多同学找不到自己的方向,没有目标,生活得很虚无,很懒惰,直到毕业才发现自己这几年里收获很少,荒废了很多时间。其实研究生期间有很多有意义的事可以去做,但从一个具体想法产生到完成是需要一点一滴的努力的,需要你的付出。

(二)选择后的坚持

研究生阶段也会面临很多选择,包括选择自己的下一步发展。是考博,工作,还是出国?对于一个慎重考虑过的选择,轻言放弃,即使是动摇曾经的选择,都是有害于发展的。成绩出在坚持之中。要学会调整心态,将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示出来,证明自己的选择。放弃,往往会和很多机会失之交臂。

(三)广泛的涉猎

研究生教育是比较自由的,工作之余,你有机会学到各方面的知识,接触越多,领悟越多。要培养自己的实用技巧,累计经验,培养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为以后的人生打下基础。

(四)全面发展

课余时间多参加活动,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多结交朋友,会让你受益匪浅。坚持自己的爱好,最好能把它变成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成就特别的自己。

(写作、体育爱好)

二、科研方面

(一)早进实验室

对于有意向搞科研工作的同学来说,早一点进实验室作实验是非常必要的。要对自己的课程修定作出合理规划。多向师兄师姐请教,与他人交流的过程正是自己学习和提高的过程。

做科研很重要的部分是读文献。怎样读才算是达到效果?

对比和总结。

读文献是思考的过程,先是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做,再想一想若是自己会如何;文章读多了,就要思考不同作者对于同种问题有什么不同理解。在这样的对比分析中,作出总结。这是创新的前提。

(二)有计划的完成

做实验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得到创新。

(三)有耐心,要持之以恒

扎实的专业基础对于今后的科研是很有必要的。发现自己学习的薄弱环节应当及时补上,当然做科研时很多识点是以前没有涉猎的,就要现学现用了。因此说在研究生阶段,扎实的自学本领是非常重要的。

写学术论文是一件非常费时费心的事,但其中的收获也不能比拟的。在耗时一个月的准备中,对于以前很多方面知识点的浅显认识甚至是错误认识,都在查阅大量的资料,深入了解中暴露并且给予纠正。在此过程中,浅读文献对于以后做研究工作时大量阅读文献的要求起到铺垫的作用,受益匪浅。

要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建议用最原始的写的方式。度过的东西一定要作好记录,照抄要点,写下心得体会。说来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贵在坚持。读一篇文章,收获如果不及时总结下来,会很快的遗忘,等过些天再读,和重新读没什么两样。费时费力,知识点仍然是零散的,形不成体系。如果坚持读一篇整理一篇,当你有任何灵感时,可以迅速的在本子上找到哪一篇是你需要的,比较现在和当时的想法,事半功倍。

__________________

糊涂虫? 为什么要读研?

这是最大的“窍”。这个“窍”不开,赶快卷铺盖卷回家。多读一天都是浪费自己的青春。读研期间的科研活动可以让你经历很多你在一般的工作岗位十年、二十年都不一定有机会经历的事情。因此,读研是一种浓缩的人生经历,是一个在相对短的时间里对学生进行高强度、全方位训练,甚至是磨练的过程。读研期间所做的试验与读本科期间所做的实验最大的不同是,你和你的导师都不知道最后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那种在黑暗中摸索、徘徊,不断碰壁,不停的遭受各种挫折的感觉的确让人非常难以忍受。而那种经过艰苦努力以后发现自然新规律给人带来的愉悦和自豪根本就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科学研究的魅力就在于把未知变成已知,并用她为人类造福。哪怕是小小一篇论文,只要有哪怕是一点点全人类过去都没有发现过的新地方,是自己从头至尾亲手做出来,写出来的,都会使你豁然开朗、大彻大悟!真正的“开窍”。所以,读研是快速成长的捷径!挠、思路清晰、有条有理、善于表达、善于沟通的人,你会掌握很多在现代信息社会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离不了的各种技艺和技能,例如,计算机、英语,特别是根据工作需要快速掌握一门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这样的学生,无论是在学术界、产业界还是政府部门工作,都不会给我这个导师丢脸!我这个人特别爱面子,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活广告,他/她的脑门上会一辈子写着“赵立平的学生”这几个字,走到哪里,都会告诉别人,这是赵立平的学生,他们表现怎么样,与我的声誉直接相关。他们好,我自豪,他们不好,我要丢一辈子的人哪!

跟着谁读研?

明白了为什么要读研,需要开的第二个“窍”,就是跟着谁读研,即如何选导师呢?导师的研究方向与你的兴趣相投吗?你选择的导师所做的事情一定是你自己有兴趣,至少是能够培养起兴趣来。实际上,你读研期间要做的研究工作,不仅仅是要感兴趣,你要充满热情才行!充满激情才行!你要一天到晚想着你的课题而不觉着枯燥和单调,一谈起你的课题来,你要两眼放光,热情洋溢,自内向外散发着你对这个课题的热爱和信心,可以深深的感染你周围的人!没有这么高的热情,或者,培养不出这么高的热情,你很难克服困难,很难坚持下来,难以做出什么有创新性的东西。因此,选择导师时,首先要对他的研究方向有兴趣,愿意深入的了解,并能很快热爱上她!导师在他的研究领域里一定要做的越前沿越好!好好查查他的publicationlist,看看他近年来的产出,看看他在国内和国际学术组织中是否以及担任何种职位?看看他是否被邀请参与国内项目指南的制定?看看他承担些什么机构的项目?经费总量大概如何?这些都是一些比较容易看到的“硬指标”。但是,仅仅依靠这些硬指标是不够的。当年张学礼和魏桂芳选择我做导师时,我一篇SCI论文都没有!刚来交大时科研经费也很少。魏桂芳是听从了内蒙古大学生命学院领导的推荐,来我当时工作的山西大学跟我读研的。张学礼是交大最后一届少年班的学生,也是听了交大生命学院领导的推荐来跟我读的。相信他们都不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

导师要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导师不能只是关注学生的科研工作。其它方面的发展也很重要。比如,要让学生学会关心集体,关心他人。例如,一个非常实际的标准,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用完东西放回原处”。在一个大多数人都很自觉,懂得关心别人的实验室,所有试验需要的器材和药品,都会规规矩矩的放在规定的位置,准备试验时不需要花很多时间找东西。如果每个人都图自己方便,心目中没有别人。势必会出现用完东西随手乱丢,很快所有的东西都不知去了哪里。所有的人都在做re-search(反复找东西),而不是research(研究)了。如果一个导师,“用完东西放回原处”的规矩在他的实验室都建立不起来,或者根本就不在乎你们花多少冤枉时间找东西,你恐怕在选他做导师之前要三思!

如果条件许可,最后找你感兴趣的导师谈谈。没有任何交流能够像当面谈话那样让你对一个人产生比较准确的“感觉”。谈一会儿话,你就会凭直觉判断你是否喜欢跟着这个人度过自己一生中最宝贵的那几年青春年华!当然啦,导师也会利用这个机会好好看看你是否合适做他的学生,双向选择嘛!

问一问那些已经跟了这个老师几年的学生,了解一下他们的看法和感觉,也对你很有帮助。例如,前几天统考的硕士生选导师时,我的一个在读学生就收到一条新同学的短信“师兄,赵立平那里怎么样?变态嘛?”。不过,我早在大半年前就把学生物色的差不多了,这时候才打听,未免太晚了。说了这么多选导师的注意事项,可能你也还是没有完全“开窍”。不过,沿着我给你提供的思路往下走,你离“开窍”就不远了。好的导师永远是难选到的,怎么才能引起他的注意,让他认可你,实在也是对你的创新能力和坚持精神的考验。能在选择好导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正好说明你搞科学研究大有前途!做导师的如果选不到好学生,那他也没法子混下去。所以,科研搞得好的导师,也有很多吸引和选拔优秀学生的绝招,这是相辅相成的。一点也不奇怪。

祝你好运!

如何读研?

明白了自己为什么要读研,也通过了考试,获得了研究生的学籍,并且选好了导师,接下来需要开的第三“窍”,就是“如何读研”?读研的过程是把自己培养成一个professional(专业人士)的过程。任何一个领域或者行业的专业人士,都需要具备一些必不可少的知识、素质和技能。要想成为专业人士,你需要从读研的第一天开始,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准确的理解和把握每一个基本概念,能够准确无误的使用所有的专业名词(中英文的),特别是那些本学科领域已经很成熟的概念、观念和理论,你要理解的十分准确和到位,不能模棱两可。本来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可是,我发现很多很聪明的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后,本科期间应该掌握的概念居然也不清楚。这说明本科期间的训练实在是形同虚设!从名牌大学来的学生毕竟还是好一点,可是也很不理想,根本经不住追问,许多概念说不清楚其准确的含义,中文名词不太清楚,英文术语更是一塌糊涂。到底本科期间教给了孩子们些什么?令人感到痛心和悲哀。因此,根据我的经验,你到了研究生阶段,需要恶补本科期间没弄明白的概念,同时要学习很多新的概念,而且,研究生期间的概念因为接近学科前沿,往往一个名词,可以有几种不同的理解,每一种理解你都要清楚。在和别人讨论问题时,你一定要知道双方对有争议的名词的用法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你要与对方约定好采取那一种理解,否则,你们根本无法沟通和交流。如果你连一些成熟的、没有争议的概念也理解的不准确,那你根本就无法形成自己的科学思维,更无法与同行讨论科学问题。所以,搞清楚每一个基本概念的含义,准确的使用每一个专业术语是读研的一?

第二,搞实验科学的,要学会很多实验技能。所有的这些技能都是由一个又一个的单项动作组成的。你要让自己的每一个动作都准确和到位。一招一式,看上去都像回事。你只要一出手,有经验的人就能看出你研究生期间受到的训练怎么样。从一个又一个的单项动作训练自己的实验技能,把自己培养成一个熟练、周全的“好把式”,应该是读研的极为重要的任务。跟着高年级的师兄、师姐认真学习,是培养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径。在日常工作中,要勤于观察、勤于思考。注意师兄、师姐的每一个动作,琢磨为什么要那么操作。从中总结出规律和窍门来。实际上,在本科期间,每一门有实验的课程,都在教你基本动作的要领。可惜的是,很多同学对那些实验不够重视,没有能够把自己的基本功训练好,比如,量桶和烧杯的正确用法,很多同学都不标准。本科训练不扎实,到了研究生阶段操作基本功也需要恶补。这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第三,要学会看文献、做ppt报告以及写文章,特别是英文的表达和写作,已经成为理工科研究生水平高低的核心技能了。怎么培养这些用英语表达自己学术思想的技能,以后可以专门谈谈我的看法。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要学会与别人沟通。要学会沟通,学会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培养团队精神,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科技人才。这需要注意四个问题。

1)学会读懂别人的感情反应。在和别人交流时,不要只顾自己的表达,要注意对方的细微的感情反应。并对交流方式及时做出调整。

2)要有宽广的胸怀,要有abundancementality。要相信世界上的机会是足够多的。这次你没有得到,别人得到了。你要真诚的为他高兴。也要相信,会有更适合你的机会在等着你。

3)无论是研究工作不顺利,还是与别人有了矛盾,要首先问自己错在哪里?不要把责任推给客观条件,不要总是责怪别人。

4)对伟大的自然规律,要身怀敬畏之心,不要稍有进展了,就不知天高地厚;为人要谦逊,甚至是谦卑,惟有此,才能从别人那里学到一点东西。学生腹中空空,是没有资格谦虚的。只有谦卑的才对!说了这么多,要想读好研,用功是最关键的。不用功,却想得到文凭。不肯吃苦,却企盼受人尊敬、幸福、富足的生活,是目前不少研究生的通病。研究生们聚在一起,如果不是热议科学问题,而是比谁的论文做的轻松,谁的导师抓的不紧,读研之余,还可以出去打工捞外快,那就彻底完了。还有相当一批人,认为导师把自己当劳力,做实验是给老板卖命。其实,你要想明白,动手做事情越多,你的本事就越大。你从一个生手,变成一个好手,你知道自己要把多少钱冲进下水道才行吗?如果导师的目的仅仅是做好实验,完全没有必要用研究生去浪费经费,雇上几个手艺好的技术员足以。你再想一想,如果你的论文没有能够发表,对教授有多大影响?而对你有多大影响?不言自明。那些故作世故,认为自己看透了人生的年轻人,其实才是最傻,最不开窍的。如果你和他们不一样,你就开窍了。祝贺你!

研究生阶段学习规划

2009年09月07日 星期一 12:01 P.M.

作为一名研究生,你也许已经感觉逐渐适应了研究生学习生活、你也许为研究生读起来如此轻松和自由而高兴,你也许正在为选择方向、如何进入课题、如何开展研究工作而迷茫。但有一点得提醒你:三年的研究生学习阶段并不像多数人想象的那么长,而该阶段又是多数同学人生和事业的关键时期,有许多重要的任务和目标需要奠定基础或完成。所以,你需要制定好自己在本阶段的人生和学业的整体计划,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改进,尽可能好地完成计划中的各项任务。研究生的学习与你以前的学习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大有区别,你也必须要充分意识。结合一些专家的认识和我们的一些体会,下面就该阶段的学习内容和任务按学年作个简单介绍,供同学们参考。根据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情况,在时间和内容上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仅作参考。 

硕士1年级

第1学期入学后按计划填写《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计划》。本学年需完成学位课,部分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习,对部分跨专业的学生还应该补修现专业的部分专业基础课程。本学期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学好上述课程,拿到硕士研究生所必须的部分学分。

第2学期完成剩余课程学习,专业课的学习以自学为主。你将逐步体会到,研究生的学习有越来越多的自由度。这既为你施展自己的才能提供了空间,同时也是对你学习能力的考验。

第1学年,除了以课程学习为主外,还应该积极阅读文献,并开始尝试写出1-2篇文献综述报告;同时,一些基本的硬件开发环境、软件开发平台、仿真工具、设计平台等工具也必须逐步学习、练习、熟悉,以便日后研究工作的需要时不至于还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工具。

第2学期,对于部分基础较好和能力突出的同学,可以考虑开始选择研究方向,并在该方向上开始部分跟踪型研究工作或为以后的研究课题奠定基础。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跟着课题组参与导师的课题,逐步了解课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便逐步适应研究工作。

硕士2年级

采取定期学术研讨会的形式,学术研讨是训练科研和教学能力、训练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对此要有正确和充分的认识,不应无故缺席或迟到。在研讨会上你会越来越明显地感受到研究生学习与本科生学习的本质区别,要有意识地尽快适应这种新的学习形式。别人报告时应认真听讲并积极提问,更要特别珍惜自己每次报告的机会。如果你的志向是硕士毕业后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请抓紧时间认真读几本经典专著。华罗庚先生“由薄到厚,由厚到薄”的读书经验对现阶段的你是非常适合的。如果你的志向是毕业后走向社会,至少现在就要开始积累和储备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自己的工作思路。

这一年,你可能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这是你感到轻松和愉快,这段时光因此稍纵即逝。你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在导师指导下查阅本方向的新近文献,研读有关的论文。在此基础上,撰写1至2篇《文献阅读报告》,请导师审阅后在研讨会上报告。对于论文的选择,宜由易到难,切忌好高骛远。尽管如此,你仍可能觉得多数论文像“天书”般难读。此时也不要急躁,多半原因可能是你的知识储备还不足,请补学相关的知识后再来读这些论文。遇到读不懂的论文可在同学之间讨论讨论,不应过多地依赖与请教老师,因为你读的论文老师未必很认真地读过。要做出有创新的研究工作,你首先要在某个专题上超越自己的导师。

按照通常的要求,这一年你必须要开题,且由于第三学年要找工作、考虑就业等可能让你不能完全静下心来的事情,加之还要撰写论文,所以在本年度是您完成论文重要研究内容的一个关键阶段,切勿放松。同时,应该将研究成果(进展)写成paper,试着投稿。争取能够参加一些国内外的学术会议,认识和你从事相同或相关方向研究工作的研究生、学者、知名专家并与他们交流,这对开阔你的视野,改进你的研究思路非常有意义。当然,不是每个研究生都有机会,因此,你必须要做出让导师肯定的研究进展或成果,你必须要有好的idea or innovation.

开题前,确认你已修够了《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要求的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大多导师提倡同学们发掘潜能自行选题,硕士阶段的研究可从模仿别人的工作开始,并逐步深入下去。也可以选择导师或本方向博士生研究中的某个子课题。这一年(或下一年度初),你还得接受中期检查,填写《研究生中期检查表》。通过筛选的同学将正式继续论文阶段,未通过的同学将提前毕业(不授学位)。

硕士3年级

第1学期,工作重点应放在研究工作上,在选定得学位论文题目方向上,并取得相当的研究进展或成果,并发表论文。

第2学期初完成论文初稿。修改、润饰论文,并于6月中旬以前完成学位论文答辩。硕士学位论文的主要结果应尽可能达到公开发表的水平,工科硕士论文的工作应该以应用或应用基础研究为主,强调研究过程中对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训练以及表达(书面和口头)能力的训练,因此这几方面最好在论文里能够有所体现。

因为这是硕士研究生学习的最后一年,你还要考虑好毕业后的去向,并做好相应的准备。不管是去工作还是考博,你通常都需要导师的推荐。对你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情况作出客观真实的介绍是导师的职责和义务。为了使导师的推荐更为全面和准确,请准备一份详实的个人情况介绍材料供参考。

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研究工作训练后,已经掌握了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为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奠定了一定基础。但是Learningto do,Learning together,Learning tobe--也就是学习如何去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认识自我,只有等你们进入社会后,才能慢慢地了解和掌握。不要指望一离开学校就有年薪百万,不可希望用最少的劳动会获得最大的成功,一切成功都源于坚持不懈的努力。“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

人的一生能有几个三年?拿出你们的干劲、拼劲来,作点有意义的事,看点有意义的书,努力学习和培养自己。

2009-08-29 14:55

《程序员》杂志的编辑约我写一篇命题作文,想了几天都无从下手不知道写什么才好。在这篇文章里,我不打算将创业的艰辛与喜悦重新回忆一遍,我确实不想去误导大家,因为我所处的年代是一个物质缺乏的年代,成功相对来说要容易得多。每个人的成长经历都有其个性化的东西,每个人的成功创业经验虽然有一些可以遵循的普遍规律,但一般来说都很难复制,成功需要不断地创新。

对于今天很多的年轻人来说,一味注重技术至上的观念刻骨铭心,其实很多时候努力并非一定有回报。事实上,有不少出类拔萃的人才往往做出来的产品就是卖不掉,因为设计者压根儿就不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心理以及产品功能的恰当定义,而总想在同事及其老板面前卖弄自己的技术和产品功能。其实有很多思维性的东西恰恰是很多人所忽视的,因为从一开始的出发点就错了,怎么可能取得辉煌的成绩呢?所以有时拥有卓越的技术并不一定代表人生的成功,很多企业就是死在一些自命不凡的“卓越人才”手中。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减少“阶段0”的开发

有所“创造”确实是人人期待的,令人瞩目的发明虽然激动人心却谈何容易,人们时常将盖茨没有任何爆炸性的发明作为茶余饭后的笑料,我们不妨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探索微软的成功奥妙从而为我们所用。

确实不假,盖茨的DOS源代码是从帕特森手上“买”来的。这些年来,我收集了世界各地中英文版有关微软的专著来比较研究,大家仅仅注意到盖茨为建立整个行业架构标准的远见,并叹服盖茨深得市场运作经验的精髓,我认为这些研究成果都是后来者研究微软成功经验,是“牵强附会”不可复制的理论总结。

当初微软公司还仅仅是一家很稚嫩的公司,可以说生存下去是盖茨作为老板唯一的使命。事实上,正当盖茨决定动手来写IBM所要的OS时,原计划在一年左右完成,但IBM公司只给了他几个月的时间。尽管帕特森的QDOS并不完善错误百出,但为了履行对IBM的承诺,盖茨购买了QDOS改贴标签后卖给了IBM公司。盖茨对此心知肚明,因为他知道如果用一年的时间来做OS的开发,他将失去与巨人IBM的合作机会,那是一种浪费。付一小部分的技术费用没有关系,只要能获得Know-how,获得更高的利润就好了。通过支付权利金引入技术,然后以模仿的方式学习他人的技术,再改造成符合IBM需要即可。

“买”――只要有现成的就不需要自己开发,这就是盖茨的过人之处,而且恰恰是很多人忽视的地方,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和仿效。盖茨就是由于没有“阶段0”,从而大幅度地降低开发风险。

当年,我是一个人单枪匹马借了2.15万元出来创业的,可以说是负资产,后来才开始有伙伴注资6万元。没有经验怎么办?我有一个非常好习惯,读书从不拘泥于他人的观点,也满足于人云亦云,否则那就是听别人讲故事,那不是您的东西,有入宝山空手而归。我认为,要想成功就必须“研究”成功者的轨迹,向成功者学习。

下面我会把我“第一桶金”的故事告诉你,这也是尽量减少“阶段0”开发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当年,《羊城晚报》几乎每天都有半版广告刊登信息台(听歌、悄悄话等)广告,一打听广告费每天几十万。当时相信不少人在利用公费电话在拨打这些信息台。后来我送货到客户那里发现电话机都外加了一个铁壳并上了一把锁,从看到那一幕开始,我决定做电话加密码锁,锁长途电话0字头,手机、BB机、信息台的9字头。通过朋友介绍,福州某公司有这个技术,于是我打了一个试探性的电话,使用5000元购买方案和源代码,对方非常爽快地同意了。我生怕有变立即坐飞机到福州去,很快就见到了郑新建工程师,他原来在福州某公司工作,我见到他的时候已经离开了福州某公司,但仍然自己写一些产品解决方案,通过福州某公司销售。买到方案与源代码之后,我立即带样机到各地去做测试,发现这台样机兼容性太差,而且市场已经开始在卖的产品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我想只要解决好兼容性的问题,如果在任何地区交换机局域网都能够使用,那就是最好的产品不愁没有市场。

我当时既没有资金也没有生产和销售经验,到底怎么将技术变成市场上所需要的产品呢?那是因为我找到了生产电话分线器的广州市白云区百新电器厂的老板陈国亮,由他生产和销售,每销售一台产品给我提成。以这个项目为起点,我们使用PIC单片机的数量很快就达到了每月100K以上,一年以后Microchip香港公司经理Andi主动找上门来将当时的广州强力电子研究所发展成为了授权分销商。

毫不否认盖茨的远见和判断力是微软至关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但盖茨也绝非天才,否则盖茨就不会在浏览器上输给网景了,尽管微软使用的很多技术都不是微软所发明的,但毫不妨碍微软独步天下。

注重核心技术,其余的外包

通过创业以来第一个项目的成功,我深深地体会到商业模式比技术本身更重要。

通过十多年的努力,我们设计的“铁将军(SteelMate)”品牌汽车防盗器、汽车倒车雷达不仅成为了全世界范围的“隐性冠军”,而且为GE等世界著名汽车厂商售前市场提供配套产品,与此同时我们为智能卡酒店门锁厂商设计与制造的各种智能卡门锁控制模块在国内也一直处于第一名的地位。

他们为何能够取得与众不同的成功呢?其最大的长处就是产品创意与制造、简约时尚风格的工业设计、模具制造技术以及精心打造的销售渠道,这些厂商深刻明白“注重核心技术做自己擅长的,其余的外包分段取利”的基本道理,而对于我来说就是“智慧出租”,通过与强者合作获得双赢。

通过这些成功经验的积累,我们开始全力以赴注重发展核心技术,将自己不擅长的技术全部外包。比如,我们长期投资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并建立以陈渝博士后为主Linux内核开发团队,为公司底层的技术提供良好支撑,而我们自己则将精力集中于Linux驱动开发。这种分工合作、协同开发的模式赢得市场上宝贵的时间,并快速取得了应用成果。

也许有程序员会关心JTAG开发工具问题,那也是一个“外包”的项目。当时,我们在网上发现了一个由计算机爱好者业余时间设计的H-JTAG,这是一个比较稳定的调试器软件,正好适合我们使用。于是我就同设计者联系,并决定由周立功单片机资助他继续开发,同时,其开发成果还免费提供给网上的用户下载,保证它作为一个自由软件。其实,无论是Linux还是H-JTAG都是开源软件,如果担心其它的同行因此受益而超越自己的话,难免需要在公司负担很多开发人员,面面俱到地做许多事实上是重复的开发工作。

其实,我们的合作伙伴都是所在领域的专家,如果自己从头到尾去学习和开发,不仅抢了合作伙伴的饭碗,而且结果未必理想。这种情况下不但会延误宝贵的商机,而且还会影响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其实只要引入我们企业长期积累和制定的嵌入式系统工程管理思想和规范,即可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做你最擅长的,其余的外包”,类似这样的案例在周立功单片机将会越来越多。

专注与差异化生存

999年1月23日我离开了原公司,先后分别创立了广州周立功单片机发展有限公司与广州致远电子有限公司,分别从事贸易业务与产品制造。

作为代理商通过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从而达到大批量销售芯片是代理行业惯常使用的手段,而实际上通过设计能够真正达到增值获得丰厚回报的代理商却少之又少。要知道过去公司的人才数量和资源是非常宝贵的,如果没有正确的战略,机会可能稍纵即逝。

事实上创业开始的前几年,我们一共为用户设计了超过100个品类的产品,产品型号超过500种,可以说几乎涉及到了各行各业,但能够带来稳定而丰厚回报的案例几乎没有。我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报表分析发现,目前公司的业务做得太多、太杂,没有将任何一个行业做精。于是我下定决心减少用户数量集中精力在1-2个行业做强、做大,直至成为顶尖的行业专家,坚持十年如一日重点做好汽车配套产品与智能卡门锁控制模块的开发。通过多年的精耕细作,我们通过为直接用户设计产品增值年销售单片机的数量已经超过了1000万片,无论是对用户还是对半导体公司来说,我们无疑是一家非常有价值的代理商。

1999年5月,PHILIPS半导体公司邀请我去上海洽谈是否有意向代理LPC700单片机,当我拿到用户手册时离去上海的时间只有5天。当时公司不像现在有250位大学生,总共只有8个人,怎么办?我一边写商业计划书,一边与大家翻译用户手册、打字和贴图,面对机会就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加班加点,每天只休息3-5个小时。第5天我赶到上海东亚富豪酒店时,我将整整齐齐的材料放在了来自美国PHILIPS半导体公司2位经理的面前,包括吃饭在内仅仅只洽谈了2个小时,代理权就正式谈下来了。事后他们告诉我,就是因为我与众不同,专注且非常有个性。

风雨变换诱惑莫测,人怕出名猪怕壮,这是常理!随后找上门来要求我们代理芯片的著名半导体公司不下10家。这时候,对于很多人来说不做什么就是一个艰难的选择。此时,我认为不管对方开出的条件多好,有冲突的就是不做,性能不突出的也不做,如果能够形成价值链互补,就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业绩表现主动去“求”半导体公司授权给我们,我就是这样取得了Keil、Catalyst、Sipex的代理权和信用额度。

2004年SHARP半导体公司北京、日本、美国一共五位经理来到我的办公室要求我代理SHARP的ARM,帮助SHARP在中国推广以及制造用于全球销售的开发套件,我根本没有思考就一口回绝了,可以说SHARP给我的条件非常之好,特别是美国人觉得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作为商人这么好的赚钱机会都不要。为什么?我们之所以暂时“强大”,就是因为我们长期以来专注于发展PHILIPS半导体,集中精力对准焦点成为了小河里的大鱼,进而才引起了众人的关注。如果我们分散了精力,最后的结果一定会什么都不是!

当决定专注的目标之后,接下来的就是想办法如何做得与众不同,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最重要的就是穷举用户最大的需求和竞争者最容易忽略之处,然后将其做到最好。

为了推广好PHILIPS的单片机和ARM,我们定位于帮助初学者快速入门,至今一共编写出版了20多本专著,并将大部分版权全部捐献给了出版社用于降低成本,同时我也还会继续坚持将这项工作做下去、争取做得更好。邓小平有一句名言:“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我认为,任何一个有远见的厂商,要想成功地推广嵌入式系统,一定要从在校大学生抓起,这必定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既能够提高企业的美誉度,又能获得市场占有率,还能为学生提供实践的理论基础。为何很少有厂商或者代理商心甘情愿去做?这不仅可帮助企业建立差异化,而且还能够给企业带来长远的利益,何乐而不为?

比如说,至今在国内任何一家代理商的网站上几乎都找不到完整的芯片中文数据手册、用户手册与应用手册,不是我们的同行不知道其中的重要性。首先大家普遍认为这是半导体公司的份内之事,其次大家或许感到自己做好之后放到网站任由用户免费下载,会给其它代理商占了便宜。但很多人却始终不明白,这是满足用户需求制造公司服务差异化的最佳机会。

于是我们决心从网站入手坚持长期投资,做中国最好的嵌入式系统专业技术网站,建立专业的技术支持与开发团队。特别是对于优质用户的服务,网站还专门开通了“快速绿色通道”,如果这样的用户遇到问题,都是由我、分公司经理及其相关服务部门的经理牵头负责实施“保姆式”的服务,我们实施的服务战略就是:“用有限的资源为有效的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你若亲近神,神就亲近你!”2001年8月一篇来自PHILIPS内部刊物的报道《风险意味着机会》,我是被推上了“本地英雄”封底人物栏目的第一位亚洲代理商;2004年PHILIPS半导体公司又给我授予了“优秀卓越贡献奖”,来自全国各地的用户连续多年通过《亚洲资源》媒体将我们公司评选为“本地十大最受客户欢迎的分销商”。没有用户崇高的忠诚度和长期的大力支持,我们不可能从1999年以来连续多年销售单片机取得PHILIPS亚太区第一名的业绩。

一个“人弃我取”的机会成就了我,尽管个人与团队的努力至关重要,但可以毫不掩饰地说,如果没有PHILIPS半导体经理的慧眼相马,一定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业界不会再有我的一席之地。在嵌入式系统应用技术方面与我们不相伯仲或者说比我们聪明能干的人才何止万千,为何只有少数人能够脱颖而出呢?就是因为想法太多、不专注,不能坚持在一个行业里面十年如一日地下苦功夫。但面对众多的竞争者和后来者,我每天都如履薄冰,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每天坚持学习到深夜,因为唯有不断地学习和更新思维才有可能具备远见并及时规避可能出现的失误。

关注用户的需求

其实维系企业生命的关键在于产品是否能够获得市场的青睐,我们要做的并非是成为技术的领先者,而是要将技术成果转化为迎合消费者需要的商品。

八十年代是一个物质缺乏的年代,而今天的人们更加注重消费享受和情感的分享,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现实。我们公司刚开始做产品时,由于我个人偏爱蓝色,所以我凭着老板的权威将所有产品的外观全部都做成蓝色,其实当时也有不少的人向我提出改进意见,但我仍然还是无动于衷,为什么?就是因为我是做技术出身的,而且从创业初期开始一直都是依靠技术一路拼杀过来的,可以说过于迷信技术的力量,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公司完全走的是研究的路子。而我却恰恰忽视了用户读产品的心理需求,以至于在产品推向市场之后一直都无法打开局面。

当时,EasyPRO系列编程器面市的时候,其销售数量一年下来都不到500套,同时有用户表示对于产品的设计很不满意,这可以说是一次深刻的教训。于是我下定决心组建工业设计事业部,首先从EasyPRO系列通用编程器开始,亲自管理、研究和参与产品的外观设计,将原来的模具全部废掉重新设计。尽管是第一次设计,在产品的外观上没有做出非常杰出的效果,但无论如何,新产品外观比原有的产品出众得多。2005年10个月的时间里,EasyPRO系列通用编程器的销售数量达到了6000套。2006年我们又推出了SmartPRO系列智能型通用编程器,预计本年度销售编程器的总数量将超过10000套,而这些产品将带着我和我们公司跻身于国内编程器市场主流品牌之列。

从那次深刻的教训以后,我明白好的外观设计可以凸现产品的魅力,让产品与环境融为一体,刺激消费者产生强烈的购买欲望。即使是普通产品,经过精心设计,也会成为一件时尚产品,甚至让人们觉得它就是一件艺术品,从这一点来说,时尚、新潮、艺术化的外观设计是塑造产品品牌形象的第一要素。从那以后,我开始改变产品简介、广告以及展示会的形象设计,为了配合新的形象,我们展开了大规模、全方位的宣传:一方面尽量多地为用户提供产品简介手册,同时通过大量的媒体广告,让用户认识并初步了解公司,从而迅速有效地提高了品牌知名度;另一方面组织各种全国巡回演讲、免费ARM技术培训活动和产品展示会,而且我们每次参加展示会都是投入4个摊位并进行特装展位设计,目的就是为了获得与用户积极沟通的机会。

2003年暑假期间,周立功单片机投资80万元邀请了行业3位著名的嵌入式系统专家组成讲师团在全国10个城市主办了免费的ARM巡回演讲,提供了免费的午餐,可以说规模空前。这次巡讲中,共有8000多人参加了这次活动,随后公司趁热打铁推出了售价400元的EasyARM2104开发学习套件,第一个月生产的1000套在15天之内抢购一空,直到销售了15000套之后才因新产品的推出而停产。这次活动不仅收回了80万元的宣传费用,而且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超过50万嵌入式相关人员,强有力地达到了品牌宣传的目的。在赢得丰厚利润回报的同时,也打造了嵌入式行业一次非常成功的“事件营销”经典案例,我深深地体会到“俘虏”用户的心是提升品牌的唯一途径。

全球化市场意识

过去,一个公司可能需要等到10年之后才开始考虑是否全球化,而今天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无论我们身处何地,世界各地的新信息仿佛就在眼前,谁也不会被边缘化了,所以今天成立公司明天就要准备全球销售。

这几年ARM已经到了热得不得了的程度,很多人不以为然,其实这是一种必然趋势。事实上,我在美国PHILIPS半导体公司看到,美国1997年出版的《嵌入式系统》杂志就已经大量刊登OS与32位嵌入式系统开发工具等文章和广告。在美国硅谷主办的嵌入式系统展示会上,来自欧美的上千展位展现在我眼前的是各种各样嵌入式系统产品,中国厂商普遍展示的是蜂鸣器、继电器等低档元器件。我第一次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中美之间的差距究竟有多大。中国太需要懂得国际市场需求和游戏规则的人才和企业家了。

同样是做USB分析仪,全球只有5家,我们自己的USB分析仪升级版在中国目前定价为3800元,这款产品原来的售价只有1800元,用户还认为太贵了。其实这样的产品在国内一年的销售数量也就200台,但是同样的情况在美国,一个小公司一年的销售额就能够到2000万美元,他们的单台最低售价不低于10000美元,以至于美国同行直接给我来电话,希望我在售价的基础上至少加一个0。

中国企业不做全球化销售能行吗?不行!而且中国企业必须向价值链顶端攀升,否则我们只能做欧美消费品市场的廉价加工基地。

个性化的企业文化,帮助他人走向成功

通过与用户合作所经历的共同成功过程中,用户将我教育成为了一个善良、上进、诚实、优秀的人才。我不仅懂得如何做自己最擅长事情的方式方法,而且也懂得了如何与用户、与员工分享成功的道理。一旦芯片销售数量增大成本下降就主动给用户降价,赢得了用户更长远的支持;公司效益提高了,年终就主动给员工涨工资、加奖金并对优秀员工提供购房津贴。由于公司的规模不大,我们一直以招聘二类本科应届生为主,在内部采取导师制的培养模式,为他们提供至少一年的严格训练,帮助他们规划职业生涯,想尽办法提供机会将他们培养成优秀的人才。这些年来不少公司打电话向我们公司挖人,关键人才从未出现过流失,至今跳槽的员工不超过12人,我深深地感到这就是我人生最大的快乐和财富,离开了支持我的用户和追随我的人才,我将变得一钱不值。

为了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所带来的人才困境,我与江西理工大学合作以五年为期开办了“3+1”嵌入式系统应用开发特训班,与此同时还设立了每人3000元共10人的“周立功奖学金”资助那些动手能力极强而成绩中等的学生,开展校企无缝联接,培养嵌入式系统创新性开发人才的有益尝试,即就是从7个班中选拔30位爱好者用3年的时间修完所有课程,我们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一台计算机、全套开发工具及其设计中所发生的一切费用,由我们组织著名专家开设专题讲座和课程,学校组织1位专职辅导员和2位指导教师,并由我们提供必要的津贴,然后用一年的时间专门做毕业设计,为此我们制定了严谨、细致的培训计划。

这些年我们还不断赞助各省电子大赛、毕业设计大赛、创新设计大赛,捐赠了50所大学单片机创新实验室,以求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和广泛寻求人才的来源。

最后的话

很多开发工程师以为这些都是老板或者经理们应该考虑的问题,与己无关,其实是大错而特错。作为一位优秀而卓越的开发人员,如果希望获得人生的完全成功和快乐,我们时刻需要明白,任何一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一定是群策群力的结果。

1981年我经历了高考失败之后上了技校,1999年我作为劳动模范被保送上了大学,创业至今十多年来,往事依然历历在目,用户给予我的回报很多,很难在此一一完全道来,谨以此文与同行、用户分享和交流。

这些年来,我陆续捐资资助教育、设立奖学金以及帮助家乡修建乡村水泥公路、祠堂等公益事业回馈社会。1990年的中秋节,我只身一人南下广东打工,不曾想到会有今天这样的成绩,我一直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

作为一个嵌入式技术爱好者,我的愿望就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力争为发展中国的嵌入式系统应用技术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转载的。是真实的吗?慢慢体会吧)

2003年大学毕业时,那时很容易被爱情电影中感人剧情所煽动,背下《河东狮吼》《大话西游》等的台词,用手机发给女朋友;2005年研究生毕业时,一看到感人场面,觉得导演纯粹是胡说八道,哪有这么傻的人?不再相信爱情的纯洁。

大学毕业时,看到大学同学在谈论工作的事、房子的事、公积金的事,就觉得他们俗;研究生毕业时,不自觉得谈到这些话题,除了这些话题外,没有其他可感兴趣事。但“美女”仍是两个阶段共同的话题。

大学毕业时,对未来充满憧憬,漂亮女人、车、别墅、事业;研究生毕业时,对未来充满迷茫,战战兢兢,诚惶诚恐,如履薄冰,什么时候能买得上房子?不再期望拥有漂亮女人,她们智商都不低,不会跟你走的。

大学毕业时,很有学习欲望,英语、AutoCAD、Foxpro、C语言学了一大堆,期望工作后能用上派场;研究生毕业时,发现到最后最有用的还是自己的爱好和能力,而不是我学了多少专业知识。

大学毕业时,曾雄心勃勃一直读到博士后;研究生毕业时,发现中国大学的博士大都是高级民工,为了获取一张文凭,只能出卖自己体力精力,沦为导师的廉价劳动力。

大学毕业时,把研究生奉若神明,跟他们说话感到很紧张;研究生毕业时,发现中国现阶段的研究生徒有虚名,硕导博导们也是误人子弟。

大学毕业时,我很狂,在酒席上狂言“没有比我更牛X的人”,我深信前面是海阔天空;研究生毕业时,背负着所有荣誉赞扬,颤颤微微的走到学生生涯高峰,再往前一步就是万丈深渊。

大学毕业的散火宴上,大家很伤感,哭的一塌糊涂;研究生毕业的两次散火宴上大家很兴,整个现场高潮迭起。

大学毕业前夕,我什么都舍不得扔,总觉得这一切都是记念;研究生毕业前夕晚上半夜三更,我跑到公用洗手间,把我大学以来所有的信件付之一炬,都结束了,一切从零开始。

大学毕业时,大家都很自觉得在规定时间内离开了学校,带着无限留恋;研究生毕业时,大家都没有走的意思,最后被学校无情地赶出了校门,世态炎凉。

一、愿景我一直认为:人,应该有那么一些理想,并有那么一点为理想而奋斗的决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位虽卑微,心却高贵。人,向死而生,过程集于一个“修”。三年修行中,我的核心目标是做一个好学生、一个好妈妈;三年之后,希望事实能检验出:在生活中,我是个快乐的人;在事业上,我是个合格的旅游领域的集研究应用于一体的优异人才。

二、目标

我有两个榜样人物,是我学习的目标。

第一位,导师戴斌。他是我远处的一盏灯,是引航的灯塔,是带领我前进的导师和舵手。学习他的人格和治学,努力像他一样做到正心诚意,从容淡定;格物致知,心高志远。学习他学而优则仕,经邦济国,努力把自己的知识应用到为人民服务的现实里去,做到理论应用于实践,实现个人价值与理想价值的完美统一,真正做到用一生去学去做,去又好又快的全面可持续的做好人、做好事。戴老师真正做到了“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一句话,我要踏踏实实做人,兢兢业业做事,努力做到德才兼备。

第二位,学姐束菊萍。她是我现阶段直接学习的榜样,是给我很多帮助的大姐姐。学习她的为人坦诚热情,严谨执著,能为喜欢的事业坚定的去努力,克服种种艰难,矢志不渝。学习她的大方得体,规矩有度,能在各类不同环境里尽快适应,和不同身份、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人处理好关系,办稳、办妥、办好事情。一句话,我要扎扎实实学习,认认真真办事,努力做到学以致用。

三、学习计划

(一 )知识树的构建

以旅游管理学为主杆,以经济学,哲学,文史学科为枝叶,构建出自己主次分明的知识树,再辅之以英语、会计等工具,让其茁壮成长。

(二 )论文写作

1.毕业论文写作。研一有几个重点关注焦点,进行深入了解;研二确定毕业论文研究范围并开始展开深度研究;研三全力进行毕业论文写作,写出有(应用或理论)价值的具有较高水平的毕业论文。

2.期间训练。每学期给予自己至少一个挑战,比如参加论文大赛等。通过这些活动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保持可持续的常态化的学习热情,同时体验专业领域的新鲜感、掌握行业的动态。另外,通过诸如参加比赛、竞赛、论坛、沙龙等形式锻炼自己的研究、写作、表达、演讲、观察、协调、驾驭等能力,将“进步是一种美德、优秀是一种习惯”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督导自己学习进步。

3.熟悉并运用几个论文写作工具。掌握比如SPSS、EViews等数理统计工具。同时熟练、精确运用基本的分析手段,如运用供给与需求理论分析社会现象。

(三)读书计划

读的书很少,理解消化的更是不多,有感而发乃至影响一生的甚至没有。主要还是以前贪玩,读书面不宽,读书心不深。最大的遗憾是没有认真读几遍甚至读透的书,对先贤们很多的著作都只是一知半解。希望自己研究生学习的这三年,能在读书的层次、水平、涵养上有个很高的提升。

多读书,读好书,活读书,读活书。书中自有象牙塔,书中自有真自在。多进行深度思考,杜绝对文字片面的理解或解读,避免因对作者背景及其思维局限性的掌握而导致自己在学习上形成定向思维和八股思想,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用。

三年应该坚持的读书计划和之前的学期计划一样:一是每月至少读一本戴老师推荐的书籍,写读书笔记;二是读各类著作、文章并创建一个读书博客,便于交流、回顾与更新。

(四)专业知识应用实践

应用实践(实习)的时间段主要放在研二。珍惜和利用好老师推荐的暑期实习机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寒假调研的任务;把握好期间学校以及社会提供的各方面的实践学习机会。

四、检验机制

每学期学习成绩都达优;读书笔记按质按量完成;读书博客坚持了下来并能有些积累;研二之后每学期必须有论文发表,争取能获奖;写出优秀的毕业论文,争取在核心期刊上发表。

五、计划总结

我要通过三年时间,努力为以后人生事业(兼顾家庭)打下坚实基础,不管是治学还是做人,不管是齐家还是“治国”,都要围绕一个“好”字,突出一个“快”字,依靠一个“实”字,真真切切的做到“成功”。

虽然这只是一个理想,但我会用心、用力、用神——存心高远、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地去推进。虽然结果很重要,但过程也是一笔人生财富,永不言败、永不气馁、永不骄惰,做到内可相夫教子、外可济人利物的有机统一,实现人生全面和谐美满的终极目标。

吴仪总理的离职演讲让我为之感叹,特别喜欢她始终挂在嘴边的“小女子吴仪”,总值得人体味。说一句题外话,弘一大师临终时说的那句“悲欣交集”,最是我为之感动的人生境界。

1. 念硕士研究生,不在于你学习了多少知识,而在于你是否学习到了导师的思想和工作习惯。

现在回忆起三年的研究生生活,自己学到的知识非常有限,反而是导师的思想和工作习惯使我收益非浅。我的导师是一个专心做学问的学者,其专业成就数国内领先。那他是如何作到的呢?(1)平时注意了解行业信息,经常参加学术会议,对国内本专业的知名学者概况和工作进展简直了如指掌。(2)阅读大量专业文献。导师常说的一句话大体意思就是:看50篇文献和100篇文献的收获是不一样的,要先看中文文献,再看外文文献,通过看最新的期刊你的思路比别人至少晚了一年,要想赶超别人,你就要看网络的最新简报,并且综合多人的观点进行创新。(3)要有新颖的思路,使自己现在想做的事情在未来2-3年内都做不完。(4)每个周末至少有一天也要来办公室工作。每天下班比别人晚,每天吃饭时最后下来吃饭以节约吃饭时间。(4)对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当初我们实验室购买了新仪器,导师为了调试新仪器,连续一个多月每天12点才回家休息,第二天正常上班。

2. 要多听专家的讲座,即使这个讲座与本专业关系不大。

我在上研究生时,几乎每个学期都有很多专家来做讲座,并且这些专家的名气都很大,里面也有一些老外。我几乎每个讲座都会认真去听,本专业的报告听起来比较熟悉,听了之后,感觉收获颇多。其他专业的报告听起来有些吃力,但是听了之后也能丰富自己的知识。不仅可以在平时与其他同学聊天时可能派上用场,而且自己的研究方向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说不定哪天就用上了。

3. 要时时刻刻具有一种危机意识。

现在回忆起来自己的导师其实也挺辛苦的,对于他们来说必须要不断努力,争取申请到国家级的课题,发表高水平的论文,才能够在国内争的一席之地,才能够养的起一帮硕士、博士研究生。假如自己哪天因为不努力,一两年内没有申请到国家级课题,那么只能沦落为给别人打工的地步。正因为他们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所以他们的成就才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研究生阶段要注意的事项

2009年08月13日 星期四 13:31

一,时间要合理安排

一半时间做科研工作,一半时间看文献

要多看文献 、多研究别人的思路,边做边思考。

准备越充分,科研越顺利

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开始的几步偷懒,将造成后面总有一些无法排除的障碍。

分析、记录要真实详尽

人总有一点虚荣心。只把成功的步骤或漂亮的结果记录下来,是很多人的做法。殊不知,许多宝贵经验和意外发现就这样与你擦肩而过。客观、真实、详尽的分析、记录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做好心理准备

任何研究,都有失败的可能。如果当时心浮气燥,就要果断地放一放,等到心情平静时再去做

二,科研入门有次序

先看综述(前言),后看论著

先看导师既往发表的文章与专著,再看师兄师姐答辩的论文,看前者知道大方向,看后者知道哪些可以借鉴;2早动手,在师兄师姐离开之前学会关键技术;如果接师兄师姐的工作往下做,一定要看其实验记录,前人的结果不一定可信

三,文献阅读有技巧

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

掌握了一点查全文的技巧,往往会以搞到全文为乐,以至于没有时间看文章的内容,更不屑于看摘要。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

集中时间看文献看过总会遗忘。看文献的时间越分散,浪费时间越多。集中时间看更容易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印象。

做好记录和标记

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直接用笔标记或批注。pdf或html格式的文献,可以用编辑器标亮或改变文字颜色。这是避免时间浪费的又一重要手段。否则等于没看。

准备引用的文章要亲自看过转引造成的以讹传讹不胜枚举。

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但要注意引用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支持还是反对,补充还是纠错。——有人花了6年研究的成果,居然也是错的

四,如何迅速找到合适的文献?

首先,要确定查找的目标:

选题之前可能会有一段时间处于迷茫状态,不知从哪入手。胡乱看了大量文献,却不知所以然。在导师的指导下,在同行的启发下,有些人可以迅速明确目标,有的放矢,入门就从这里开始。即使导师不导(导师与教师的区别),没有定题,自己也要先设定一个具体的问题看文献。不管你将来做不做这些东西,总比没有目标好得多,保证有收获。科研的一般法则是共通的。

其次,要确定查找资料的层次

对于一个具体的课题来说,相关文献分属于三个层次:研究方向(交通安全)、研究领域(人-车-路-环境的某个方面)、研究课题(碰撞吸能系统)。研究方向的文献:一般涉及基础知识,学科水准,了解当前重大进展与趋势,达到专业人员水平;

研究领域的文献:了解焦点与热点、已/正/将进行的课题,达到专家水平;

研究课题的文献:要全面,了解历史、现状、展望、主要方法、手段,达到No1专家水平。正确分辨文章的层次,才能把精力用到点子上。

广义的文献包括:教科书、专著、会议摘要汇编、期刊、网页、甚至ppt文件。

比如要了解汽车的基本构造,最好是看教科书;要了解汽车的安全性能,最好是看专著;要知道最新进展,最好是查阅期刊;要了解别人的研究动向,最好是参会或看会议论文汇编。不要找错信息源。

根据对资料的熟悉程度查找文献对文献的熟悉程度不同,阅读文献的方式大不相同。

新手(研究生):学习式阅读,逐字逐句,搞清细节,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最初的十几、几十篇要精读,精华的几篇甚至要背诵。

老手(导师):搜索式阅读,已熟悉研究的常见模式和套路,能迅速提取关键信息,把握思路。

高手(审稿人):批判式阅读,一针见血,直指要害。认真钻研的研究生完全可以在3年中实现从新手到高手的嬗变。

要寻找各种文献之间的矛盾或漏洞

文献读的多了,脑子里塞满了信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反而无所适从?恭喜你:找到了相互矛盾或有漏洞的文献,你的科研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头!发现矛盾或漏洞,学会批判,是第一步;找出异同,学会比较,是第二步;

思考解决,学会研究,是第三步。

——第三步的结果就是研究成果。

五,如何迅速提升自己的能力?

科研要有两手准备

设计课题要为了阐明问题,即不论结果为阳性或阴性,都能写文章。阳性结果说明什么,阴性结果说明什么。

要准备至少2套研究方案,以防万一。

实验课永远也学不会实验

实验课之前老师把前面的步骤做完了,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上课的时候让大家见到完美无缺的最后一步的表演。这是真正的实验吗?

对多数人来说,实验技能只能是在实验室里“泡”出来的。

交流是最好的老师

科研中遇到困难是家常便饭。

反复尝试?放弃?看书?——这些做法都有道理,但首先应该想到的是交流。

对有身份的人,私下的请教体现你对他的尊重;对同年资的人,公开的讨论可以使大家畅所欲言,而且出言谨慎。千万不能闭门造车。

一项研究折腾半年,后来别人告诉你那是死路,岂不冤大头?

最高层次的能力是表达能力表达能力——写和说的能力,是需要长期培养的素质。

比如发现一个罕见病例,写好了发一篇论著;写不好只能发一个病例报道。

比如做一个课题,写好了发一篇或数篇论著;写不好只能发一个论著摘要或被枪毙。一张图、一张表,无不是表达能力的体现。寥寥几百上千字的标书,可以赢得大笔基金;虽然社会关系很重要,但写得太差也不行。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研究生(转载)

摘要: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对于研究生来说取得成果是很重要的,并给予了一些方法,同时也为那些希望可以帮助他们的学生的指导老师提供了参考。文章的目的不是提供说明性的建议,不是为了完成一篇文章而采取固定的模式,也不是描述成为一名更好的老师所应该采取的12个步骤,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和老师对师生关系的重视度,并且分析了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是大家所期望的,一名研究生应该在学业过程中应该完成些什么,如果老师没有明确指导,学生应该朝何方向前进等问题。

绪论

这篇文章引发自一次我同几名女性教授关于女研究生问题的争论,并且讨论到如何鼓励更多的女学生在研究生阶段从事计算机科学这个领域。谈话的主题最终转变成这些女教授如何来支持鼓励她们的女学生。在读研究生时,我在课程以外的时间担当志愿者,收到了各种各样的书面来信和电子邮件讨论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指导老师,如何完成研究生学业,以及如何面对女性。他们很渴望得到这些资料,我告诉他们如果我有机会收集到这些信息将会转发给他们。

当我向学生和老师提到这个问题时,所有的这些人都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我意识到两点:第一,我们所谈论的问题不仅仅是单独针对女性而是所有的学生以及认真负责的指导老师都感兴趣的问题。第二,为了更好的向他人传达这些信息,我意识到自己应该完成一本书或者论文来总结我所收集到的更多有用建议和意见。

我发动朋友和同事通过电子邮件和电子公告版的方式收集了大量的信息。从这数百万的电子邮件和大量的文章中整理出对我们相关的信息并非是易事。我希望可以为学生和老师提供有用的资源,我所提供的建议是直接面对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博士生以及他们的指导老师的,但是我认为这些建议同样适用于其他领域的学生。

在我的经历中,对于研究生学校有两件事情难事,一件是过程的无组织性,另外一件是不清楚自己应该把时间花费在什么上边。我希望这篇文章可以不仅为研究生也为指导老师们提供一些建议来减少大家的痛苦。

在此我要感谢大卫查普曼,他的文章对于我的这篇文章以及研究生学校都给予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使大家意识到研究生和指导老师之间相互沟通交流的重要性,同时也为学生和老师在博士学习期间的迷惑提供了指导,也为其他那些希望学到更多知识的人们提供了建议和指导。

在你开始前

做一些有建议的计划是可以避免许多令人头疼的事情的。第一,为什么要上研究生?通常的理由是博士学位可以更好的找到工作,尤其是在研究和学术性机构里。并且研究生可以使你在某一领域中有机会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研究生的学习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激发创新和灵感的空间。想要推迟你找工作的时间则不是一个好的理由。研究生的学习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并且要求创新和集中学习,你必须是发自内心想要进行研究生的学习。

这也有助于你决定自己将在哪一个领域进行研究,通过阅读该领域的一些书和前沿的杂志以及其他的参考书,可以更好的帮助你进行研究学习。通过阅读这些大量的资料你可以了解在这些领域中其他人所已经研究出的成果。一旦你进入研究生阶段你将阅读大量的资料并将会受用。这是指导老师第一步所应该做的事情:帮助本科学生找出各种相关的研究领域及其研究学校。尽量参与到研究当中:向教授及其他的人员询问在这个正在进行的项目中是否需要人手,或者是否可以开始一个独立的新研究课题。

同你所感兴趣的同学和老师保持联系,交流彼此的背景和兴趣,了解他们所从事的研究课题。如果有条件的话,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交流是最好的方式,电子邮件即容易又比普通的信件反应快捷。一个优秀的指导老师愿意回答各种各样的问题,虽然有时他们很忙,只能给你简要的答案,或者为你简单的指点一下,你应该用直觉判断一下他们是真的很忙还是出于应付你。如果你根本不能得到任何答案,也许指导老师的意见你还未理解。考虑这些问题可以帮助你缩小选择范围,如果和你保持联系的教授对你所从事的研究也非常感兴趣的话也可以增加你参与到课题当中的机会。

最好的情况是你所在学校有至少两名同学从事同样的课题。这样如果一个人完不成工作,或者一个人太忙而不能完成工作时,你就会有后退的余地。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与别的学生合作也会感到比较愉悦。有必要同研究生一起找出他们的兴趣爱好,哪位指导老师比较优秀,以及可以获得哪些帮助。因为每个学校都会有很多学生申请,经常会有高素质的学生被拒绝。你的申请应该扩大范围,不要因为被其中的某些学校拒绝而归为你自己的个人因素。

你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增加自己进入研究生院校的筹码。获得优异的成绩,尤其是在你自己所感兴趣的学科上;对于自己的研究领域及其相关领域有广泛的知识背景;如果需要的话应该获得一个分数较高的GRE成绩;同你的教授以及其他工作同事融洽相处,这一点是获得推荐很重要的因素;参与一个科研课题;对你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应该有所计划,也许有时你会改变方向;考虑资金的来源:向NSF申请或者向你的指导老师及学校申请学费。

从事研究

对于大多数研究生来说,研究生院校不像他们曾经所在学校,有时很难准确的了解你应该学习些什么。是的,你已经完成了论文,但是你是如何开始的呢?你应该如何安排你的时间呢?在大多数情况下,研究生院校是一个无组织的环境,研究生可以每学期只花九个小时或者更少的时间来学习,尤其是在第二年里。在第三年里,当大部分课程和考试已经结束时,这就成为一个非常困难并且有压力的时间段。找到论文题目通常是很幸运的,假定你已经找到了论文题目的,那么你可以在两年或更长的时间内完成这篇论文。接下来的部分来谈一谈在做研究过程中每日的工作,包括评价、修改论文以及研究的资金预算。

每日工作

一名优秀的研究人员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创新他们的观点并且完成它上面。然而大部分研究人员把时间主要花在阅读文献,与同事讨论,撰写修改论文上,当然,他们也会偶尔有创新的观点并且来完成它。

接下来的部分将要讨论成为一个较大研究团队中的一员的过程与重要性,这是成为一名出色研究人员的重要品质。这一部分包括如何在你的研究方向上继续向前进,你已经完成了哪些研究,保持活力,如何合理的安排时间。

定期把你自己的研究活动和想法记录下来是非常有必要的。记录下你所感兴趣的问题、问题的解决、随时迸发出的灵感以及所查找的参考书,阅读的文献后的笔记,论文的提纲和精彩的论据。周期性的重新来看看这些记录,你将会发现这些随机的想法会形成一种模式,这些想法会经常转变成为一个研究课题有时甚至成为一篇文章。当我完成了我的论文后回过头来看我的日记,惊讶的发现在我的观念中很早就已经产生了这种想法,并且和现在这些观点如此相似。

你必须阅读大量的科技论文以便于了解各个领域的发展情况,必须了解最新的科研动向。你会发现自己花大部分的时间用于阅读文献上,尤其的在开始的时间里。这种情况很正常。当你阅读了大量自己认为是应该阅读的文章后而遭受到反对时,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记住想要把所有相关类的文章阅读完是不可能的事情,而是要有选择的阅读。当你开始阅读一个新领域的相关文献时,向指导老师和同学询问在这个领域内最著名的期刊和参考书目,以及一些经典的论文。对于AI研究者来说,一个有用的也可能是过时的观点是各种参考书目的基础。相似的观点可能存在于其他相关领域。仔细研读这些论文和近几年的期刊杂志。

在开始阅读繁琐的文章前,首先要确定这些文章是有价值的。浏览题目,然后是摘要,如果这时你对这篇文章还没有失去兴趣的话,可以简单看看绪论和结论。如果你的指导老师告诉你这是一篇很重要的文章,那么就可以跳过这几步。在开始认真研读论文前,要浏览下全文,掌握文章的重要观点。有必要的话还应该多次阅读文章。许多人发现阅读时做笔记是很有帮助的。以后不再重新阅读时,笔记可以帮助你回忆所阅读过的文章中的重要观点。如果需要回顾文章时,阅读你的笔记要比阅读整篇文章轻松并且快速的多。

当你阅读有价值的文献和期刊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确保文章的观点是实用的而非仅仅是理论上的模型。

2.找出比喻词:这些词听起来很生动,但是可能含义不大,这其中是否隐含着更实质有趣的内容呢?

3.真正的理解文章内容。尽量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问题的方式的选择,假定是否成立,没有这些方法问题是否仍然能够得到解决,这个研究的未来方向是什么,实际中已经完成的部分是什么,理论方法或者实践中经验的有效性是多大,问题存在的潜在的扩大或缩小范围是多大。

把你所阅读的文章先拿开,写出文章的段落提纲。我发现列出关键词非常有用,尤其是当这些书是你从图书馆借来的,一个简短的摘要则是文章的精华。这些参考书目会对以后你自己撰写的论文以及同其他同学分享文章起到作用。

保持活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在研究中期的时候,很难继续保持一个积极的态度和活力。许多学生感到不安全、焦虑甚至厌倦。首先,要认识到这些都是正常的感受。尽量去找一个有相同感受的倾听者——另一个学生、你的指导老师或是学校外的朋友。接下来,找出你所困惑的原因,制定正确的步骤以改变现在的形式。一定要保持活力,这可以帮助你自己安排任务,从而强迫自己每天合理利用时间来完成工作。定期与你的指导老师谈话,参加讨论会,并且可以参加课外活动,例如运动或是音乐可以都帮助你保持一个正常的心态。

查普曼列举的一些“固定不变的所应该完成的事情”将会让你为自己的停滞不前而感到内疚并且认为这是没有价值的。告诉自己应该有一个伟大的主题,在n年内应该完成的事情,自己应该每日工作4个小时或者8个甚至12个小时,所以的这些决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毫无帮助的。要清楚的认识到你可以完成什么,对自己所完成的任务应该给予积极的反馈而不是消极去完成自己所做不到的事情。

应该制定每日计划、每周计划和每月计划,团队合作的工作则会使你工作的更好,你同其他的学生一起组成一个团队定期讨论你们的工作进展。尽量找到可以组成团队的人,如果你可以和别人一起讨论问题激发灵感并且及时的得到反馈,那么研究工作将会变得更加容易。

当课题难以操纵时,把课题划分为几个小部分来完成也是一个好的策略。处于最高的水平时,在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前完成一个硕士的课题也是一个好的方法。硕士课题可以使你有机会完成一些更小范围内的研究课题,同时也可以使你同指导老师和其他同学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划分策略是基于日复一日的工作的。在完成一篇论文之前,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撰写每个章节,每个段落和每个提纲上面。在完成一个大系统前应该致力于完成每个小部分和每个时间段所应该完成的工作。判断这些任务你是否可以在一个小时内完成,然后制订出每日的工作进程。如果是否能完成抱有怀疑的态度,不要停滞不前,尽量在一天内去完成。记住,你所完成的任何工作都会使你离最后的工作结束目标更近。

获得主题

获得博士学位最难的事情就是撰写学位论文。这是一个寻找论文题目,进行研究,撰写论文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区别于其他任何学生阶段所做的事情。如果你有一个好的指导老师和支持群体,你将会在确定方向和目标时得到建议和帮助。如果没有,你就得独立的去完成这些工作,但是不要独自埋头苦干,尽量从外界寻找资源,这样你可以得到一些教授、其他同学、朋友、家庭以及出版社的支持。

寻找指导老师

一个合适的指导老师可以帮助你成功地完成论文。应该通过选择老师来选择你所申请的理想学校。如果条件不允许的话,尽可能早的开始观察周围的情况。当然,理想的指导老师所从事的研究是你所感兴趣的领域,所做的研究也是高质量的研究,这种老师参与团队研究并且受到尊敬。

阅读教员们的研究报告,与他们谈话,参加或者旁听你所感兴趣的老师的课程。与其他的同学或者新来的研究生谈话。询问他们与老师的关系如何,老师的学生多久可以毕业以及他们的研究成果如何。他们的关系是哪一种,经常交流还是合作工作,还是鼓励性的独立研究?或者是指出题目,帮助学生独立研究课题,还是其他的一些方式?

关于寻找未来指导老师还有其他的注意事项:

1.他们的博士生完成学业的平均时间是多久,他们的学生的退学率有多大。

2.他们在学校从教的时间有多长。如果你的老师在这个学校从教不久,那么你成为这个研究团队中的一员有优势也有劣势。积极的一面是,你可以有更多的自由选择你所研究的主题,并且可以影响团队的研究方向。消极的一面是,团队中没有年长一点的研究生,你可能会被孤立,你的指导老师可能会没有足够多的经验。

一位好的指导老师好比一项好的技术资源。导师应该提供或者帮助你找到你所需要的资源,例如资金、设备以及心理上的支持,他们应该向领域内的重要人物介绍你和你的工作,鼓励你继续完成自己所感兴趣的事情。好的老师会对你的论文和职业方向有好的建议和指导,并且在你完成学业后帮助你找到工作。他们应该帮助你设计并且完成各种长期和短期的目标。

一旦你确定了一个或更多的未来指导老师就要去认识他们。自我介绍并且让对方了解自己所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参加他们的研究团队的讨论会议。如果你对你自己想从事哪方面的研究有一个很好的规划,那么给老师一份研究计划,并且要求他们给予评论。问老师是否有TA或者RA职位,或者他们是否有正在进行的课题,如果有的话尽量申请参与课题。阅读他们的论文以及他们的学生的成果。问一些相关的问题并且互相发表意见,在阅读他们的文章时应该多加思考而不是仅仅做一些校正性的工作。

每个学生所需要和指导老师建立的关系都是不同的。有些学生喜欢被给予更多的方向性指导,有些喜欢经常和老师保持联系,而有些学生则很独立。有些学生需要经常和老师保持联系而又会在独立思考的情况下向老师咨询一些问题。其他的问题则是多样化的,包括哪种反馈是首选的,是独立工作还是在团队中工作,是在一个已经成立的课题组中工作还是开始一项独立的新课题研究,是同你的指导老师从事同一项课题的研究还是做别的方面的研究。

你也许会发现论文指导老师所给你的意见并不都是你所需要的。同时有多个指导老师也是很普遍并且对你有所帮助的,这些指导老师是指学院里或者其他地方的其他老师、年长一些的同学以及其他同事。如果你的指导老师难以接近或者对你的研究方向没有兴趣,只是给予你少量消极的反馈意见,或者这些老师根本不具备专业背景或是骚扰你,这时你可以仔细考虑是否应该更换老师。

最重要的事情是了解自己到底需要什么。

论文的选题

做一个硕士项目通常是一个好主意(而且某些学校要求这么做)。也许找到一个合适的层层递进的主题并不容易,但是不能找到一个非常理想的主题并不太重要,因为大概一年以后你有重新选择的机会。如果你对你的博士论文有很好的想法,选个能向这个方向深入的硕士项目是很明智的:你会为你的博士学习开个很好的头,或者通过做这个项目发现上面的想法其实你并不感兴趣(这样由于只在这个方向做了一点而省了很多工夫和痛苦)。

从硕士项目(有时从论文选题)中获得一个好的想法将是未来研究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当努力发展和实施以延伸现有的体系或技术。

一般来说,好的博士论文选题既是自己感兴趣的,也是导师和研究团体所感兴趣的。在一些研究生院,在这种均衡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你和导师的关系。有些教授早已详细制定了长期的研究计划,因此他们希望学生能够直接完成该项目的研究工作。另一些教授没有长期的安排,但要求他的学生做正在进行中的项目。还有些教授,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兴趣,并能为不同兴趣的学生提出广泛的指导想法。要小心那些让你任选研究领域研究的教授,你很可能不能从教授那里得到技术支持,并且如果接下来的研究生提出了好的想法,这些教授会对你失去兴趣。

如果你选择了一个自己并不是真正感兴趣的题目,而仅仅是因为这个选题是你导师当前的研究领域,这将使你很难长时间保持对研究的专注与热情,如果你的导师在你研究结束之前转向新的领域,你很可能处在没人管的状态。同样的情况出现在你的选题是一个市场热门的研究领域,但是你对它并不是真正的感兴趣。你将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完成这个选题,同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说服别人,你的研究是有意义的。更何况,很多时候市场热点切换的很快,在你的研究完成之前,它已经不再是热门的领域了。

为了能够做出原创的研究,你必须时刻关注你的研究领域内最新的研究成果。很多研究生需要花费一年的时间阅读和学习当前的研究论文,以确定哪些是目前非常重要的,有待解决的问题。然而,因为新的论文、专著总在出版,你是不可能读遍相关领域内的所有文章。

要关注相关领域内的研究成果。但当你发现新的研究成果与你正在研究的很接近时,请不要慌张。在研究生中一个很正常的现象就是他们看了相关的一系列论文后,认为论文是有问题的。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你身上,你应该重复看论文并找到别人论文到底取得了哪些成果。把论文给你的导师或者在熟悉该领域的人看。在学术会议上或者通过的电子邮件的方式,将自己介绍给原作者,并解释你在该领域所做的一系列工作。开始对话的方式最好是你发现两篇的论文有所不同。这样也留给你以一定的空间。可能达成的一种结果是合作。优秀的学者非常欢迎和与他相同领域的人交流与协作。

想尽快地完成论文,最好选择窄的,精心设计的题目。这样做一个不好的结果是你对它并不感兴趣,或者研究团体对此不感兴趣。如果你是一个风险接受者,你可以选择一个拓展新领域的题目。这里的风险在于很难周全的定义问题,也很难估量你研究的成果到底有多大意义。当你有了这样的选题,如果你还有个导师能告诉你要点,还能帮你找到一个合理而有力的途径解决这个问题,你将会受益良多。

一种极端的情况是,你的选题非常的独树一帜,以至于没有相关的论文。这时你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说服别人你的研究是有意义的。事实上创新性的研究工作是令人激动的,同时你的成果可以得到研究团体的认可,然而如果没有成果你也很可能一事无成。如果你选择了这样一个研究题目,一定要确认人们对此事确实是有兴趣的,否则你很难发表你的研究成果,你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另外,独创性的选题亦很难找到和你研究内容相同的同伴,因此你也很难得到别人的建议和反馈。

在任何情况下,好的选题关注重要的问题,你应该努力去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而不是那些意义不大的问题(更甚者,不是问题的问题)。你应该做出扎实的理论工作,或者良好的实证结果,或者两者兼备。同时选题应该与现有的研究结合。好的选题同样是易于处理的。选择一个合适大小的问题往往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一个最好的选择问题大小的手段是阅读别人的论文。Chapman提出的压缩组织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

要记住,论文只是几年的工作,如果一切正常的话,你的研究生涯将保持30-40年。因此,没有必要害怕留下一部分工作以后完成,你也无需和那些资深的学者比较。(另一方面,如果你过多地考虑了未来的工作,你的论文看起来将不会那么精彩)。研究生常常犯的错误是他们往往选择过于有挑战性的题目(理论上讲,老师应该帮助学生选定一个合适的题目)不要过高的评价别人的成果。只需要好好学(别的你的老师将会帮助完成)

一些学校会要求你写一篇论文的写作计划(即开题报告)。即使学校没有要求,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它促使你定义问题,勾画出可能的解决方案,确定评价指标。从开题报告中,同时可以得到导师和其他同事的有用的反馈意见。一篇高质量的开题报告往往需要花费几个月的时间,当然这也依赖于平时的基础工作以及在选题时的准备工作。

开题报告应该为论文写作提供一个基础。首先,你必须描述清楚这个问题,而且令人信服的说明解决这个问题的必要性。你还需要说明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同时你必须讨论相关的研究工作:这个问题以前是否提出?现有研究工作的不足之处在哪,以及你的研究与其他人的研究有何不同,改进的地方等等。

尽可能细致的介绍你的研究思路,制定出详细的研究计划。开题报告应当包括论文的概述。事实上,除非最后的选题与计划的选题有很大的不同(很多情况时如此),你可以在论文中重复使用开题报告的内容。

你有可能需要参加答辩,回答关于开题报告的问题。这时,你要尽可能的使答辩委员会委员的事先了解你的工作。比如事先复印开题报告给那些委员,并同他们讨论。在答辩中,当你不知道如何回答时不必紧张。你可以简单的表示:“我不太确定”,然后尽可能地认真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当前可能的答案。答辩委员会的委员非常在乎你分析问题的技巧,而非想得到一个预先准备的答案。对老师及其他同学做的介绍要实用,你要记住:你对这个选题的了解要比委员会更深入,你是在教他们。

论文的写作

研究生经常会认为论文的写作有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做研究,写论文。对于有些同学可能确实如此,但更多时候,这两个阶段是交迭的和相互影响的。有时在动笔之前,很难想出检验和证明的方法;同时检验的结果常常需要你回过头,重新修改论文的部分内容;发展和检验你的想法是永无止境的(总会有需要不断深入的地方),所以大多数研究生在论文提交前的一两天才完成研究工作。

“分块击破”的方法对于论文的写作以及研究工作都非常有效。大多数研究的问题是他们唯一的目标就是“完成论文”。无论写论文还是做研究,将大的问题分解为可以处理的小部分很必要,如果任务一周就能完成,一天完成,甚至半小时就能完成,这个目标将更为现实。尽可能的把任务按照所需时间和难度上分成不多的若干并行的部分。这样的话,你精力比较旺盛和热情高的时候可以啃一些难题;动力不足的时候解决简单的,这样你至少可以完成一些小任务。

“分块击破”同时可以帮助你在混乱无序中开始写作,逐步精炼中最后的论文。不要开始不动笔,期望将整篇论文从头写到尾一气呵成。首先,应答记下论文中准备涉及的内容,接下来组织成提纲(提纲在研究和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可以随时修改)。再下来,写草稿部分,先写你最有把握的部分。论文的初稿不要奢望写得很完美:比如当有些段落没有写不出来时,你就标注“something”继续写下面的。你可以随时返回来完成比较困难的章节的写作。写作中尤其重要的一点就是循序渐进。

在写作论文(或者任何技术性的文章)时,你要意识到你的听众几乎都没有你熟悉这个领域。你需要清晰地解释写作的动机,期望的目标以及使用的方法。你可以在不觉得无聊的情况下适当的重复。把你的想法分出层次,同时穿插一些例子做具体说明问题。

有一个“笔友”是一个不错的想法。如果他们同时也在写论文,那就更好了。但最关键的是笔友愿意对你写得论文初稿提出反馈意见,可以经常和你见面,引导你的进步并给你精神上的支持,足够熟悉你的研究领域,可以评价你的论文。

收到反馈

学会甚至积极探索如何对待批评意见是科研成功的一个基本要素。学会倾听建设性的批评,忽略带有破坏性的和无意义的指责(在发掘出埋藏在其中的任何一颗智慧的珍珠之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为了得到反馈,你必须阐述你的观点。把你现在正在做的工作写下来给大家看,即使你不打算写一份会议或者期刊的论文。即使对即将发表的论文,仔细清楚的写下来,也会大大增加你得到有用评论以及让人们读你作品的机会。

只要你有机会,就要在你学校的系列研究会,会议上,以及其他的学校和研究室等作阐述。你的指导老师应该帮你去找合适的论坛去阐述你的工作和思想。很多领域都有对阐述工作紧张很理想的非正式的讨论场所。

出席会议并谈论你的研究工作。当你遇到一个生人问你正在做什么工作时,要抓住这个机会。不要只是说“我正在做关于某种算法的foobar应用的论文”,而应该在他们愿意听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告诉他们。你应该在很短的时间内作好30秒,2分钟,5分钟,和10分钟的论文总结,但不用一个词一个词的记下来,没有人喜欢听录音似的讲述。

和其他人谈话可以帮你认识到和你的研究完全不同并且具有创新的方面,你的工作如何才能适应你的领域和发展方向,哪些方面是你的工作难以做到的(因此你需要多考虑调整一下)。

同样,给其他同学或者同事反馈在很多方面来说是很有用的。首先,会帮助你提升你评论的技巧,同时也对你理解别人的工作和评估你自己的研究内容都有好处。其次,帮你建立一个若干年之后可能是你的同事的交际网络。最后,如果你给了有用的回馈,很多人会乐意像你对待别人一样来帮助你。

对你或者其他你要评论稿子的作者来说,以摘要递降的顺序组织对一篇文章的评论是很有帮助的:高层的内容注解,中层的格式和阐述注解,底层的语法文法注释。试着做些建设性评论如“也许你在引入Y之前定义一下X读起来会好一些”,而不是破坏性的“这是废话”。

一篇文章,你应该至少读两遍。第一遍是得到一个基本内容,第二遍做些注解。高层的注解描述了你对这片文章的整体印象,在组织结构,表达方式,选择途径,扩展潜能和相关的参考文献方面的建议是很有意义的,也是比较难给出的。底层的注释一般是对那些即将发表的而不是对那些没有发表的建议或者对初步研究的描述。

资金支持

很多研究生(至少自然科学领域)都有一个支付他们的学费资金来源和生活费津贴。虽然读研究生不会有多富有,至少不会饿死。资金源头包括奖学金(NSF,大学,基金会,政府部门,产业),老板的资助,助研津贴(系里的老师的科研经费)和助教津贴。

早动手寻找资金。很多学校在第一年以助研或助教的岗位形式统一安排,之后,你就要靠自己了。申请的截止时间是不缺定的,如果你错过了一个,你很可能要等到第二年。你申请了之后需要6个月左右去复审,实际收到钱可能要需要更多的时间。

咨询一下系里的老师,特别是你的导师,就是能够帮你找到奖学金或者可以在他或她的经费里面给你支持的人,系主任,和其他同学。到你学校的奖学金办公室或者类似的机构,查阅一下清单,如"Theannual Register of Grant Support","The Grant Register","The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和"Foundation Grants toIndividuals"。看一下NSF的讲学金(通常由很多项目)。利用你的优势如女士,或者少数民族之一(这可能是唯一一次其作为优势的机会)。很多大学都有奖学金项目被分配到各个系或者整个校园范围内。

如果你现在还没有开始做科研,从一个系里老师那得到一个助研的职位是进入一个科研项目的不错的方式。

从事一个现有的研究项目中的维护或者开发软硬件,写文档或者做实验都会让你一种做科研的感觉,没准你会发现一个论文题目。问一下周围的人看看是否可以利用,去和你感兴趣的工作的负责教授谈一下。

科研经费支持或者奖学金,你很可能需要写建议,关于论题潜力的内容,思考的越多,就越有好处。你需要调整你的建议去满足你所申请的特殊的基金会政策或者计划,但是要保留你的兴趣所在。

写一个普通的稿子,因为审查你的申请的人可能并不一定都是这一个领域的。把重点放在你的目标和你提的这个课题重要性。尽可能多的介绍你是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确定你提出的解决方案可以完成你预订的目标。按照这个规则对格式的要求,调整页面布局和长度,否则,你的申请可能不会被审核。

对导师的建议

要做一个好的导师,你必须把你的研究生当成单独的个体,而不是仅仅认为是匿名的助研或者,所有和共同发表作品的人。和你的所有研究生一起工作而不是那些你喜欢的,或者和你有共同兴趣者。试着亲自并且专业的去了解你的学生。帮助他们评定他们的优势和缺点,发扬优势,克服缺点。对他们的工作和表现给与最正直的评价:不是仅仅假定他们知道做的如何和你怎样评价他们。

从发现你的学生中有困难,或者是没有意识到重要性的研究生经历某些方面的角度,来读这篇文章和其他类似的。试着去观察他们的不同经验阅历,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背景和不同的才智和理想。

导师的角色包括:

1.领导学生的科研:帮助他们选择一个课题,写研究计划,完成研究,严格评估,完成论文。

2.帮他们融入到更广阔的研究团体:把他们介绍给同事,和他们进行研究课题的合作,参加会议,鼓励他们发表文章,推荐他们获得奖励。

3.寻找资金支持:提供助研或者帮他们申请讲学金和暑期实习。

4.毕业后找份工作:帮他们寻找和申请博士后,大学教学职位,工业企业职位,大力推荐他们以支持他们的申请,帮助他们

如何读研(转载)

这个题目我非常喜欢,因为这个题目,对大家多少都有实际的帮助。如果下次我必须再登台演讲,我觉得这个题目还可以再发挥一两次。我是台大历史研究所毕业的,所以我的硕士是在台大历史研究所,我的博士是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取得的。我想在座的各位有硕士、有博士,因此我以这两个阶段为主,把我的经验呈现给各位。我从来不认为我是位有成就的学者,我也必须跟各位坦白,我为了要来做这场演讲,在所里碰到刚从美国读完博士回来的同事,因为他们刚离开博士生的阶段,比较有一些自己较独特的想法,我就问他:「如果你讲这个问题,准备要贡献什么?」结合了他们的意见,共同酝酿了今天的演讲内容,因此这里面不全是我一个人的观点。虽然我的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都出版了,但不表示我就是一个成功的研究生,因为我也总还有其它方面仍是懵懵懂懂。我的硕士论文是二十年前时报出版公司出版的,我的博士论文是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的。你说有特别好吗?我不敢乱说。我今天只是综合一些经验,提供大家参考。

一、研究生与大学生的区别

首先跟大家说明一下研究生和大学生的区别。大学生基本上是来接受学问、接受知识的,然而不管是对于硕士时期或是博士时期的研究而言,都应该准备要开始制造新的知识,我们在美国得到博士学位时都会领到看不懂的毕业证书,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我问了一位懂拉丁文的人,上面的内容为何?他告诉我:「里头写的是恭喜你对人类的知识有所创新,因此授予你这个学位。」在中国原本并没有博硕士的学历,但是在西方他们原来的用意是,恭贺你已经对人类普遍的知识有所创新,这个创新或大或小,都是对于普遍的知识有所贡献。这个创新不会因为你做本土与否而有所不同,所以第一个我们必须要很用心、很深刻的思考,大学生和研究生是不同的。

(一)选择自己的问题取向,学会创新

你一旦是研究生,你就已经进入另一个阶段,不只是要完全乐在其中,更要从而接受各种有趣的知识,进入制造知识的阶段,也就是说你的论文应该有所创新。由接受知识到创造知识,是身为一个研究生最大的特色,不仅如此,还要体认自己不再是个容器,等着老师把某些东西倒在茶杯里,而是要开始逐步发展和开发自己。做为研究生不再是对于各种新奇的课照单全收,而是要重视问题取向的安排,就是在硕士或博士的阶段里面,所有的精力、所有修课以及读的书里面都应该要有一个关注的焦点,而不能像大学那般漫无目标。大学生时代是因为你要尽量开创自己接受任何东西,但是到了硕士生和博士生,有一个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完成论文,那篇论文是你个人所有武功的总集合,所以这时候必须要有个问题取向的学习。

(二)尝试跨领域研究,主动学习

提出一个重要的问题,跨越一个重要的领域,将决定你未来的成败。我也在台大和清华教了十几年的课,我常常跟学生讲,选对一个领域和选对一个问题是成败的关键,而你自己本身必须是带着问题来探究无限的学问世界,因为你不再像大学时代一样泛滥无所归。所以这段时间内,必须选定一个有兴趣与关注的主题为出发点,来探究这些知识,产生有机的循环。由于你是自发性的对这个问题产生好奇和兴趣,所以你的态度和大学部的学生是截然不同的,你慢慢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是一个主动的探索者,并学会悠游在这学术的领域。

我举一个例子,我们的中央研究院院长李远哲先生,得了诺贝尔奖。他曾经在中研院的周报写过几篇文章,在他的言论集里面,或许各位也可以看到,他反复提到他的故事。他是因为读了一个叫做马亨教授的教科书而去美国柏克莱大学念书,去了以后才发现,这个老师只给他一张支票,跟他说你要花钱你尽量用,但是从来不教他任何东西。可是隔壁那个教授,老师教很多,而且每天学生都是跟着老师学习。他有一次就跟那个老师抱怨:「那你为什么不教我点东西呢?」那个老师就说:「如果我知道结果,那我要你来这边念书做什么?我就是因为不知道,所以要我们共同探索一个问题、一个未知的领域。」他说其实这两种教法都有用处,但是他自己从这个什么都不教他,永远碰到他只问他「有没有什么新发现」的老师身上,得到很大的成长。所以这两方面都各自蕴含深层的道理,没有所谓的好坏,但是最好的方式就是将这两个方式结合起来。我为什么讲这个故事呢?就是强调在这个阶段,学习是一种「self-help 」,并且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 self-help」,而不能再像大学时代般,都是纯粹用听的,这个阶段的学习要基于对研究问题的好奇和兴趣,要带着一颗热忱的心来探索这个领域。

然而研究生另外一个重要的阶段就是 Learn how to learn,不只是学习而已,而是学习如何学习,不再是要去买一件很漂亮的衣服,而是要学习拿起那一根针,学会绣出一件漂亮的衣服,慢慢学习把目标放在一个标准上,而这一个标准就是你将来要完成硕士或博士论文。如果你到西方一流的大学去读书,你会觉得我这一篇论文可能要和全世界做同一件问题的人相比较。我想即使在台湾也应该要有这样的心情,你的标准不能单单只是放在旁边几个人而已,而应该是要放在领域的普遍人里面。你这篇文章要有新的东西,才算达到的标准,也才符合到我们刚刚讲到那张拉丁文的博士证书上面所讲的,有所贡献与创新。

二、一个老师怎么训练研究生

第二个,身为老师你要怎么训练研究生。我认为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训练,哪怕是自然科学的训练,到研究生阶段应该更像师徒制,所以来自个人和老师、个人和同侪间密切的互动和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跟大学部坐在那边单纯听课,听完就走人是不一样的,相较之下你的生活应该要和你所追求的知识与解答相结合,并且你往后的生活应该或多或少都和这个探索有相关。

(一)善用与老师的伙伴关系,不断 Research

我常说英文 research 这个字非常有意义, search 是寻找,而 research 是再寻找,所以每个人都要research,不断的一遍一遍再寻找,并进而使你的生活和学习成为一体。中国近代兵学大师蒋百里在他的兵学书中曾说:「生活条件要跟战斗条件一致,近代欧洲凡生活与战斗条件一致者强,凡生活与战斗条件不一致者弱。」我就是藉由这个来说明研究生的生活,你的生活条件与你的战斗条件要一致,你的生活是跟着老师与同学共同成长的,当中你所听到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带给你无限的启发。回想当时我在美国念书的研究生生活,只要随便在楼梯口碰到任何一个人,他都有办法帮忙解答你语言上的困难,不管是英文、拉丁文、德文、希腊文……等。所以能帮助解决问题的不单只是你的老师,还包括所有同学以及学习团体。你的学习是跟生活合在一起的。当我看到有学生呈现被动或是懈怠的时候,我就会用毛泽东的「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来跟他讲:「作研究生不是请客吃饭。」

(二)藉由大量阅读和老师提点,进入研究领域

怎样进入一个领域最好,我个人觉得只有两条路,其中一条就是让他不停的念书、不停的报告,这是进入一个陌生的领域最快,又最方便的方法,到最后不知不觉学生就会知道这个领域有些什么,我们在不停念书的时候常常可能会沉溺在细节里不能自拔,进而失去全景,导致见树不见林,或是被那几句英文困住,而忘记全局在讲什么。藉由学生的报告,老师可以讲述或是厘清其中的精华内容,经由老师几句提点,就会慢慢打通任督二脉,逐渐发展一种自发学习的能力,同时也知道碰到问题可以看哪些东西。就像是我在美国念书的时候,我修过一些我完全没有背景知识的国家的历史,所以我就不停的念书、不停的逼着自己吸收,而老师也只是不停的开书目,运用这样的方式慢慢训练,有一天我不再研究它时,我发现自己仍然有自我生产及蓄发的能力,因为我知道这个学问大概是什么样的轮廓,碰到问题也有能力可以去查询相关的资料。所以努力让自己的学习产生自发的延展性是很重要的。

(三)循序渐进地练习论文写作

到了硕士或博士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完成一篇学位论文,而不管是硕士或博士论文,其规模都远比你从小学以来所受的教育、所要写的东西都还要长得多,虽然我不知道教育方面的论文情况是如何,但是史学的论文都要写二、三十万字,不然就是十几二十万字。写这么大的一个篇幅,如何才能有条不紊、条理清楚,并把整体架构组织得通畅可读?首先,必须要从一千字、五千字、一万字循序渐进的训练,先从少的慢慢写成多的,而且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训练到可以从一万字写到十万字。这么大规模的论文谁都写得出来,问题是写得好不好,因为这么大规模的写作,有这么许多的脚注,还要注意首尾相映,使论述一体成型,而不是散落一地的铜钱;是一间大礼堂,而不是一间小小分割的阁楼。为了完成一个大的、完整的、有机的架构模型,必须要从小规模的篇幅慢慢练习,这是一个最有效的办法。

因为受计算机的影响,我发现很多学生写文章能力都大幅下降。写论文时很重要的一点是,文笔一定要清楚,不要花俏、不必漂亮,「清楚」是最高指导原则,经过慢慢练习会使你的文笔跟思考产生一致的连贯性。我常跟学生讲不必写的花俏,不必展现你散文的才能,因为这是学术论文,所以关键在于要写得非常清楚,如果有好的文笔当然更棒,但那是可遇不可求的,文彩像个人的生命一样,英文叫style , style本身就像个人一样带有一点点天生。因此最重要的还是把内容陈述清楚,从一万字到最后十万字的东西,都要架构井然、论述清楚、文笔清晰。

我在念书的时候,有一位欧洲史、英国史的大师 Lawrence Stone,他目前已经过世了,曾经有一本书访问十位最了不起的史学家,我记得他在访问中说了一句非常吸引人注意的话,他说他英文文笔相当好,所以他一辈子没有被退过稿。因此文笔清楚或是文笔好,对于将来文章可被接受的程度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内容非常重要,有好的表达工具更是具有加分的作用,但是这里不是讲究漂亮的style ,而是论述清楚。

三、研究生如何训练自己

(一)尝试接受挑战,勇于克服

研究生如何训练自己?就是每天、每周或每个月给自己一个挑战,要每隔一段时间就给自己一个挑战,挑战一个你做不到的东西,你不一定要求自己每次都能顺利克服那个挑战,但是要努力去尝试。我在我求学的生涯中,碰到太多聪明但却一无所成的人,因为他们很容易困在自己的障碍里面,举例来说,我在普林斯顿大学碰到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就是没办法克服他给自己的挑战,他就总是东看西看,虽然我也有这个毛病,可是我会定期给我自己一个挑战,例如:我会告诉自己,在某一个期限内,无论如何一定要把这三行字改掉,或是这个礼拜一定要把这篇草稿写完,虽然我仍然常常写不完,但是有这个挑战跟没这个挑战是不一样的,因为我挑战三次总会完成一次,完成一次就够了,就足以表示克服了自己,如果觉得每一个礼拜的挑战,可行性太低,可以把时间延长为一个月的挑战,去挑战原来的你,不一定能做到的事情。不过也要切记,硕士生是刚开始进入这一个领域的新手,如果一开始问题太小,或是问题大到不能控制,都会造成以后研究的困难。

(二)论文的写作是个训练过程,不能苛求完成精典之作

各位要记得我以前的老师所说的一句话:「硕士跟博士是一个训练的过程,硕士跟博士不是写经典之作的过程。」我看过很多人,包括我的亲戚朋友们,他之所以没有办法好好的完成硕士论文,或是博士论文,就是因为他把它当成在写经典之作的过程,虽然事实上,很多人一生最好的作品就是硕士论文或博士论文,因为之后的时间很难再有三年或六年的时间,沉浸在一个主题里反复的耕耘,当你做教授的时候,像我今天被行政缠身,你不再有充裕的时间好好探究一个问题,尤其做教授还要指导学生、上课,因此非常的忙碌,所以他一生最集中又精华的时间,当然就是他写博士、或是硕士论文的时候,而那一本成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也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不一定要刻意强求,要有这是一个训练过程的信念,应该清楚知道从哪里开始,也要知道从哪里放手,不要无限的追下去。当然我不是否认这个过程的重要性,只是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把论文的完成当成一个目标,不要成为是一种的心理障碍或是心理负担。这方面有太多的例子了,我在普林斯顿大学念书的时候,那边旧书摊有一位非常博学多文的旧书店老板,我常常赞叹的对他说:「你为什么不要在大学做教授。」他说:「因为那篇博士论文没有写完。」原因在于他把那个博士论文当成要写一本经典,那当然永远写不完。如果真能写成经典那是最好,就像美丽新境界那部电影的男主角John Nash一样,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博士那二十几页的论文,不过切记不要把那个当作是目标,因为那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应该要坚定的告诉自己,所要完成的是一份结构严谨、论述清楚与言之有物的论文,不要一开始就期待它是经典之作。如果你期待它是经典之作,你可能会变成我所看到的那位旧书摊的老板,至于我为什么知道他有那么多学问,是因为那时候我在找一本书,但它并没有在旧书店里面,不过他告诉我:「还有很多本都跟他不相上下。」后来我对那个领域稍稍懂了之后,证明确实如他所建议的那般。一个旧书店的老板精熟每一本书,可是他就是永远无法完成,他梦幻般的学位论文,因为他不知道要在哪里放手,这一切都只成为空谈。

(三)论文的正式写作

研究生阶段如何学习、做研究【2】

1. 学习有所取舍

到了写论文的时候,要能取也要能舍,因为现在信息爆炸,可以看的书太多,所以一定要建构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树,首先,要有一棵自己的知识树,才能在那棵树挂相关的东西,但千万不要不断的挂不相关的东西,而且要慢慢的舍掉一些挂不上去的东西,再随着你的问题跟关心的领域,让这棵知识树有主干和枝叶。然而这棵知识树要如何形成?第一步你必须对所关心的领域中,有用的书籍或是数据非常熟悉。

2. 形成你的知识树

我昨天还请教林毓生院士,他今年已经七十几岁了,我告诉他我今天要来作演讲,就问他:「你如果讲这个题目你要怎么讲?」他说:「只有一点,就是那重要的五、六本书要读好几遍。」因为林毓生先生是海耶克,还有几位近代思想大师在芝加哥大学的学生,他们受的训练中很重要的一部份是精读原典。这句话很有道理,虽然你不可能只读那几本重要的书,但是那五、六本书将逐渐形成你知识树的主干,此后的东西要挂在上面,都可以参照这一个架构,然后把不相干的东西暂放一边。生也有涯,知也无涯,你不可能读遍天下所有的好书,所以要学习取舍,了解自己无法看遍所有有兴趣的书,而且一但看遍所有有兴趣的书,很可能就会落得普林斯顿街上的那位旧书店的老板一般,因为阅读太多不是自己所关心的领域的知识,它对于你来说只是一地的散钱。

3. 掌握工具

在这个阶段一定要掌握语文与合适的工具。要有一个外语可以非常流畅的阅读,要有另外一个语文至少可以看得懂文章的标题,能学更多当然更好,但是至少要有一个语文,不管是英文、日文、法文……等,一定要有一个语文能够非常流畅的阅读相关书籍,这是起码的前提。一旦这个工具没有了,你的视野就会因此大受限制,因为语文就如同是一扇天窗,没有这个天窗你这房间就封闭住了。为什么你要看得懂标题?因为这样才不会有重要的文章而你不知道,如果你连标题都看不懂,你就不知道如何找人来帮你或是自己查相关的数据。其它的工具,不管是统计或是其它的任何工具,你也一定要多掌握,因为你将来没有时间再把这样的工具学会。

4. 突破学科间的界线

应该要把跨学科的学习当作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但是跨学科涉及到的东西必须要对你这棵知识树有帮助,要学会到别的领域稍微偷打几枪,到别的领域去摄取一些概念,对于本身关心的问题产生另一种不同的启发,可是不要泛滥无所归。为什么要去偷打那几枪?近几十年来,人们发现不管是科学或人文,最有创新的部份是发生在学科交会的地方。为什么会如此?因为我们现在的所有学科大部分都在西方十九世纪形成的,而中国再把它转借过来。十九世纪形成这些知识学科的划分的时候,很多都带有那个时代的思想跟学术背景,比如说,中研院的李院长的专长就是物理化学,他之所以得诺贝尔奖就是他在物理和化学的交界处做工作。像诺贝尔经济奖,这二十年来所颁的奖,如果在传统的经济学奖来看就是旁门走道,古典经济学岂会有这些东西,甚至心理学家也得诺贝尔经济奖,连John Nash这位数学家也得诺贝尔经济奖,为什么?因为他们都在学科的交界上,学科跟学科、平台跟平台的交界之处有所突破。在平台本身、在学科原本最核心的地方已经search 太多次了,因此不一定能有很大的创新,所以为什么跨领域学习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常常一篇硕士论文或博士论文最重要、最关键的,是那一个统摄性的重要概念,而通常你在本学科里面抓不到,是因为你已经泡在这个学科里面太久了,你已经拿着手电筒在这个小仓库里面照来照去照太久了,而忘了还有别的东西可以更好解释你这些材料的现象,不过这些东西可遇而不可求。John Nash这一位数学家为什么会得诺贝尔数学奖?为什么他在赛局理论的博士论文,会在数十年之后得诺贝尔经济奖?因为他在大学时代上经济学导论的课,所以他认为数学可以用在经济方面来思考,而这个东西在一开始,他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大的用处。他是在数学和经济学的知识交界之处做突破。有时候在经济学这一个部分没有大关系,在数学的这一个部分也没有大关系,不过两个加在一起,火花就会蹦出来。

5. 论文题目要有延展性

对一个硕士生或博士生来说,如果选错了题目,就是失败,题目选对了,还有百分之七十胜利的机会。这个问题值得研一、博一的学生好好思考。你的第一年其实就是要花在这上面,你要不断的跟老师商量寻找一个有意义、有延展性的问题,而且不要太难。我在国科会当过人文处长,当我离开的时候,每次就有七千件申请案,就有一万四千个袋子,就要送给一万四千个教授审查。我当然不可能看那么多,可是我有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看申诉。有些申诉者认为:「我的研究计划很好,我的著作很好,所以我来申诉。」申诉通过的大概只有百分之十,那么我的责任就是在百分之九十未通过的案子正式判决前,再拿来看一看。有几个印象最深常常被拿出来讨论的,就是这个题目不必再做了、这个题目本身没有发展性,所以使我更加确认选对一个有意义、有延展性、可控制、可以经营的题目是非常重要的。

我的学生常常选非常难的题目,我说你千万不要这样,因为没有人会仔细去看你研究的困难度,对于难的题目你要花更多的时间阅读史料,才能得到一点点东西;要挤很多东西,才能筛选出一点点内容,所以你最好选择一个难易适中的题目。

我写过好几本书,我认为我对每一本书的花的心力都是一样,虽然我写任何东西我都不满意,但是在过程中我都绞尽脑汁希望把他写好。目前为止很多人认为我最好的书,是我二十几岁刚到史语所那一年所写的那本书。我在那本书花的时间并不长,那本书的大部分的稿子,是我和许添明老师同时在当兵的军营里面写的,而且还是用我以前旧的笔记写的。大陆这些年有许多出版社,反复要求出版我以前的书,尤其是这一本,我说:「不行。」因为我用的是我以前的读书笔记,我怕引文有错字,因为在军队营区里面随时都要出操、随时就要集合,手边又没有书,怎么可能好好的去核对呢?而如果要我重新校正一遍,又因为引用太多书,实在没有力气校正。

为什么举这个例子呢?我后来想一想,那本书之所以比较好,可能是因为那个题目可延展性大,那个题目波澜起伏的可能性大。很多人都认为,我最好的书应该是剑桥大学出的那一本,不过我认为我最好的书一定是用中文写的,因为这个语文我能掌握,英文我没办法掌握得出神入化。读、写任何语文一定要练习到你能带着三分随意,那时候你才可以说对于这一个语文完全理解与精熟,如果你还无法达到三分的随意,就表示你还在摸索。

回到我刚刚讲的,其实每一本书、每一篇论文我都很想把它写好。但是有些东西没办法写好,为什么?因为一开始选择的题目不够好。因此唯有选定题目以后,你的所有训练跟努力才有价值。我在这里建议大家,选题的工作要尽早做,所选的题目所要处理的材料最好要集中,不要太分散,因为硕士生可能只有三年、博士生可能只有五年,如果你的材料太不集中,读书或看数据可能就要花掉你大部分的时间,让你没有余力思考。而且这个题目要适合你的性向,如果你不会统计学或讨厌数字,但却选了一个全都要靠统计的论文,那是不可能做得好。

6. 养成遵照学术格式的写作习惯

另一个最基本的训练,就是平时不管你写一万字、三万字、五万字都要养成遵照学术规范的习惯,要让他自然天成,就是说你论文的脚注、格式,在一开始进入研究生的阶段就要培养成为你生命中的一个部份,如果这个习惯没有养成,人家就会觉得这个论文不严谨,之后修改也要花很多时间,因为你的论文规模很大,可能几百页,如果一开始弄错了,后来再重头改到尾,一定很耗时费力,因此要在一开始就养成习惯,因为我们是在写论文而不是在写散文,哪一个逗点应该在哪里、哪一个书名号该在哪里、哪一个地方要用引号、哪一个要什么标点符号,都有一定的规定,用中文写还好,用英文有一大堆简称。在1960年代台湾知识还很封闭的时候,有一个人从美国回来就说:「美国有个不得了的情形,因为有一个人非常不得了。」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得了,他说:「因为这个人的作品到处被引用。」他的名字就叫ibid 。所谓 ibid 就是同前作者,这个字是从拉丁文发展出来的,拉丁文有一大堆简称,像 et. al.就是两人共同编的。英文有一本 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就是专门说明这一些写作规范。各位要尽早学会中英文的写作规范,慢慢练习,最后随性下笔,就能写出符合规范的文章。

7. 善用图书馆

图书馆应该是研究生阶段最重要的地方,不必读每一本书,可是要知道有哪些书。我记得我做学生时,新进的书都会放在图书馆的墙上,而身为学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把书名看一看。在某些程度上知道书皮就够了,但是这仍和打计算机是不一样的,你要实际上熟悉一下那本书,摸一下,看一眼目录。我知道现在从计算机就可以查到书名,可是我还是非常珍惜这种定期去browse新到的书的感觉,或去看看相关领域的书长成什么样子。中研院有一位院士是哈佛大学信息教授,他告诉我他在创造力最高峰的时候,每个礼拜都到他们信息系图书室里,翻阅重要的信息期刊。所以图书馆应该是身为研究生的人们,最熟悉的地方。不过切记不重要的不要花时间去看,你们生活在信息泛滥的时代,跟我生长在信息贫乏的时代是不同的,所以生长在这一个时代的你,要能有所取舍。我常常看我的学生引用一些三流的论文,却引得津津有味,我都替他感到难过,因为我强调要读有用、有价值的东西。

8. 留下时间,精致思考

还要记得给自己保留一些思考的时间。一篇论文能不能出神入化、能不能引人入胜,很重要的是在现象之上作概念性的思考,但我不是说一定要走理论的路线,而是提醒大家要在一般的层次再提升两三步,conceptualize你所看到的东西。真切去了解,你所看到的东西是什么?整体意义是什么?整体的轮廓是什么?千万不要被枝节淹没,虽然枝节是你最重要的开始,但是你一天总也要留一些时间好好思考、慢慢沉淀。conceptualize 是一种非常难教的东西,我记得我念书时,有位老师信誓旦旦说要开一门课,教学生如何conceptualize,可是从来都没开成,因为这非常难教。我要提醒的是,在被很多材料和枝节淹没的时候,要适时跳出来想一想,所看到的东西有哪些意义?这个意义有没有广泛连结到更大层面的知识价值。

傅斯年先生来到台湾以后,同时担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所长及台大的校长。台大有个傅钟每小时钟声有二十一响、敲二十一次。以前有一个人,写了一本书叫《钟声二十一响》,当时很轰动。他当时对这二十一响解释是说:因为台大的学生都很好,所以二十一响是欢迎国家元首二十一响的礼炮。不久前我发现台大在每一个重要的古迹下面竖一个铜牌,我仔细看看傅钟下的解释,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傅斯年当台大校长的时候,曾经说过一句话:「人一天只有二十一个小时,另外三小时是要思考的。」所以才叫二十一响。我觉得这句话大有道理,可是我觉得三小时可能太多,因为研究生是非常忙的,但至少每天要留个三十分钟、一小时思考,想一想你看到了什么?学习跳到比你所看到的东西更高一点的层次去思考。

9. 找到学习的楷模

我刚到美国念书的时候,每次写报告头皮就重的不得了,因为我们的英文报告三、四十页,一个学期有四门课的话就有一百六十页,可是你连脚注都要从头学习。后来我找到一个好办法,就是我每次要写的时候,把一篇我最喜欢的论文放在旁边,虽然他写的题目跟我写的都没关系,不过我每次都看他如何写,看看他的注脚、读几行,然后我就开始写。就像最有名的男高音Pavarotti唱歌剧的时候都会捏着一条手帕,因为他说:「上舞台就像下地狱,太紧张了。」他为了克服紧张,他有习惯性的动作,就是捏着白手帕。我想当年那一篇论文抽印本就像是我的白手帕一样,能让我开始好好写这篇报告,我学习它里面如何思考、如何构思、如何照顾全体、如何用英文作脚注。好好的把一位大师的作品读完,开始模仿和学习他,是入门最好的方法,逐步的,你也开始写出自己的东西。我也常常鼓励我的学生,出国半年或是一年到国外看看。像现在国科会有各式各样的机会,可以增长眼界,可以知道现在的餐馆正在卖些什么菜,回来后自己要作菜也才知道要如何着手。

四、用两条腿走路,练习培养自己的兴趣

最后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我们的人生是两只脚,我们不是靠一只脚走路。做研究生的时代,固然应该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学业上,探索你所要探索的那些问题,可是那只是你的一只脚,另外还有一只脚是要学习培养一、两种兴趣。很多人后来会发现他的右脚特别肥重(包括我自己在内),也就是因为忘了培养左脚。很多很有名的大学者最后都陷入极度的精神困扰之中,就是因为他只是培养他的右脚,他忘了培养他的左脚,他忘了人生用两只脚走路,他少了一个小小的兴趣或嗜好,用来好好的调解或是排遣自己。

去年夏天,香港《亚洲周刊》要访问我,我说:「我不想接受访问,我不是重要的人。」可是后来他们还是把一个简单的对话刊出来了,里面我只记得讲了一段话:做一个研究生或一个学者,有两个感觉最重要--责任感与罪恶感。你一定要有很大的责任感,去写出好的东西,如果责任感还不够强,还要有一个罪恶感,你会觉得如果今天没有好好做几个小时的工作的话,会有很大的罪恶感。除非是了不得的天才,不然即使爱因斯坦也是需要很努力的。很多很了不得的人,他只是把所有的努力集中在一百页里面,他花了一千小时和另外一个人只花了十个小时,相对于来说,当然是那花一千个小时所写出来的文章较好。所以为什么说要赶快选定题目?因为如果太晚选定一个题目,只有一年的时间可以好好耕耘那个题目,早点选定可以有二、三年耕耘那个题目,是三年做出的东西好,还是一年的东西好?如果我们的才智都一样的话,将三年的努力与思考都灌在上面,当然比一年还要好。

五、营造卓越的大学,分享学术的氛围

现在很多人都在讨论,何谓卓越的大学?我认为一个好的大学,学校生活的一大部份,以及校园的许多活动,直接或间接都与学问有关,同学在咖啡厅里面谈论的,直接或间接也都会是学术相关的议题。教授们在餐厅里面吃饭,谈的是「有没有新的发现」?或是哪个人那天演讲到底讲了什么重要的想法?一定是沉浸在这种氛围中的大学,才有可能成为卓越大学。那种交换思想学识、那种互相教育的气氛不是花钱就有办法获得的。我知道钱固然重要,但不是唯一的东西。一个卓越的大学、一个好的大学、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表示里面有一个共同关心的焦点,如果没有的话,这个学校就不可能成为好的大学。

如何做好研究【转载】

1. 做计划! 我告诉我的学生, 写研究论文的第一步就是承认你有一份研究论文. 写一份计划书,其中应当包括在某一天需要完成的一系列的重要进展. (例如: 9月20日前找到10份资料, 10月15前完成初步的研究).按照计划来执行. 你也需要时间来看看自己还缺什么材料, 什么材料在图书馆中可以查到, 选择相关的材料, 阅读并做笔记, 并整合之.之后, 你需要弄清自己要在论文中提出的观点.

2. 开始使用Wikipedia, 不要停下. Wikipedia是一个很适合开始进行你的研究的地方,你可以搜寻与你的主题相关的关键词, 浏览每页上的链接, 并且接着看它所建议的资源. 做笔记, 尤其是对任何它推荐的好的资源.我们在这里的目标是: 获取对你要写的主题的一个相对较好的综览. 并且由于它的超链接的特性,Wikipedia比大多数纸质的资料更有用. 到你准备好动笔写之前,你应该已经由此得到了许多比Wikipedia上所呈现的更好的资料. 所以, 不要直接在你的论文中引用Wikipedia.

3. 整理自己的参考书目.一旦你找到了关于你的主题的一本好的学术书籍或是一份文献, 那很棒.在它的最后将会出现几十甚至上百份资料供你去查阅. 通常, 你可以略读这份参考书目并且将标题看起来与你的研究相关的东西记下来.学术文献的作者们并不会竭尽心机来给标题起一个很有创造力的名字, 所以通常你可以很容易的从标题与子标题中了解他们的研究方向. 接下来,返回开头并且寻找你是否认识哪位作者的名字, 这将很有用.对第一本书完成这样一份工作之后, 你可以接着对后面的书继续做这样的工作.这样,你将迅速获得远比你所需要的多得多的资源. (但是你确实需要这样做, 因为你的图书馆不一定拥有所有这些提及的书籍以及期刊,馆际间的图书传递速度很慢以致于对于需要在学期末完成论文的学生来说并没有多大价值.)

4. 脑海里要有研究的问题. 学术的说, 当数据展现在你面前的时候, 你的主题应当从你的研究中浮现出来. 当你做研究的时候,你需要一个"研究主题", 也就是你想回答的问题. 当你遇到新的材料的时候, 问问自己这对回答你的问题有没有帮助.你应当放弃那些看起来相关但实际上对回答你的问题没有帮助的资料. 找到一大堆资料看起来很有吸引力, 的确, 找到一些资料是必要的,但是太多就会浪费你的做研究的时间. 找一两个好的资料做背景(你最初在Wikipedia上找到的在大多数情况下足够了),然后坚持把精力放在向着回答自己的研究问题的方向上.

5. 一次只处理一个论点. 不要试图一次把你的主题搞定. 对整个主题有一个大概的感觉, 为你需要了解的东西建立一份大纲.之后每次处理一个论点. 在完成初稿之后, 你将发现论点间的联系.

6. 使用信息组织系统. 开始你的研究时, 应当对计划如何收集和组织你的笔记与数据有个概念.尽管我曾经利用过索引卡片来写过论文, 但我最喜欢的系统还是一个关于单一主题的笔记本. 在新一页的最上面, 我写上参考书目的名字,然后抄写需要引用的, 并且做笔记. 在旁边, 我会加上它们的页码做标签, 并且记下我阅读时突然萌生的一些想法.我喜欢有效率的使用电脑, 我尝试过做数据库, 使用Wiki软件, 做Outline以及其它软件,但是我从没有发现哪个系统特别卓有成效. 我的时间都花在与软件本身打交道了,而不是做我的研究. 无论使用何种系统, 确保每一个引用,事实以及思想都能找到它的来源. 这样你就可以在写作的时候方便的添加上参考文献了.

7. 了解你要用的资源. 花点时间去了解你的图书馆究竟提供哪些在线或者离线的资源. 大多数图书馆都为学生提供介绍,或者是让学生可以与图书管理员交流.至少, 你应当在图书馆里面走一遍并且知道什么东西在什么地方放着.对微缩胶卷的储藏室以及期刊室要特别留心, 你将在许多研究项目中使用到它们. 多数大学的图书馆 订阅 了许多学术的数据库,其中许多是在线的. 你要了解那些是从家里就可以连接的. 例如, J-stor储存了数百种学术期刊的全文图片, 并且它们都很容易搜索.你可以半夜突然有点思想, 然后登录, 把两三篇相关的论文打印出来留到早上看.

8. 寻求他人的帮助. 不仅要利用这些材料, 你同样应当利用你能利用的人力资源.很多教授失望地在办公室里花时间等待,希望某位学生能够闯进来提出一个值得他们花这么长时间等待的问题. 要做这样的学生! 在寻找,评价资料的时候可以寻求帮助. 你也可以请人帮助你指出你已经收集的资料的用途. 另一个经常忽略掉的资源是友好的图书管理员.在我眼中,他们是世界上最好的人: 在他们的管理范围内的资料, 他从头到尾都知道. 他们很关心这些资料的利用,他们的任务就是使信息更好的利用. 多数的图书管理员很高兴帮助你去找和你的项目相关的资料.一些图书管理员甚至能将那些很难找到的信息定位到具体的一卷书中. 当然, 不要忘记向学生们寻求帮助.有些人可能正好和你的主题相关.

9. 带一个记录思想的笔记本. 当你真正开始你的项目时, 你的大脑也同时在搜寻你所读过的资料. 如果你像我一样的话,你可能在最不方便的时候突然获得启发. 比如说在浴室里, 超市里, 或者是准备睡觉时. 随身携带一个小笔记本以及一支笔.将你的灵感记下来, 然后尽快的把它转移到你的研究日志上(或是软件等).

10. 使研究跟上时代. 要注意你的材料的发表日期 — 尽管使用旧的材料也可以, 但是你肯定还是希望你的参考资料都来自近十年.如果关于你的主题的研究在近十年几乎枯竭, 那么可能是研究领域改变了, 但还可能是资助消失, 主要研究者去世,或是其它偶然因素.一个小技巧是 去Google搜索主要的研究者, 看看能不能找到他们的主页. 在 主页上,多数人会将最近的研究活动以及发表的文章列出来. 如果这样的话, 你可以尝试去馆际互借,或是联系这位研究者本人然后询问能否发给你一份草稿或是复印件. 要有勇气, 你要解释你在研究什么, 你希望发现什么, 你的研究进展如何,他们的文章能给你的主题什么启示等. 不要去要求一份参考资料或是你的主题具体是什么, 没有人愿意帮助你做本应属于你自己的工作.

这些技巧将帮助你在写作之前获得一份不错的参考书目以及充实的笔记和数据资料. 尽管评估资料也是做好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我将独立的来写这一部分, 因为它涉及的东西在一点中很难说清. 图书管理员或是你的教授可以帮助你,尤其是你的资料都限制在你的图书馆可以获得的资料时. 网络资源更难处理些. 但是记住, 没多少年以前, 我们都没有互联网但成功的做研究.打字机而已. 这就像在雪中赤足爬到山顶一样.

谈研究生在研究生学习阶段应如何培养自己

教育学院

研究生是本科学习的延续,但与本科学习又有根本的不同。如果说本科主要是在教师的教授下学习,而研究生主要应该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自学和创新学习。

研究生如何把握好三年,争取有大的收获呢?

一、立志

首先,每个同学一入校就要树立高远的志向,要立志在研究生阶段有大的收获和成果,这是首当其充的最重要要求。“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取得的成就越大。”我国古人也说“发乎其上,得乎其中,发乎其中,只能得乎其下。”历届的研究生成长经历也表明,凡是优秀的学生,都有高远的志向。

二、增强理论思维,加强思维深度

研究生阶段一个重要的任务是要练脑子,长智慧,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首要能力就是要增强理论思维,具体体现在:一是有较强的分析能力,能沙里淘金,从众多的材料中看出有价值的信息,及时抓住这些信息,并能由此伸展、发展;二是有概括能力,能从纷繁复杂的材料中提炼出需要的信息;三是有批判思维能力,能在已有的材料中发现问题,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要达到上述培养理论思维的要求,可以从下面方面入手:

第一,在日常学习中,无论是听课、看书都离不开思考、提问题。首先要练习提问题,能提出问题;在此基础上,要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再是会提问题,即能对一个命题,从不同角度提出3个问题,或者能提出逐步深入的、递进的3个问题。不仅能提出问题,还要能解答问题,这样能力就会在提问题、解答问题过程中得到增长。

第二,要培养专业素养和专业理论思维能力。在一年级要过“文献关”,至少要看100篇以上的高水平专业论文,20篇以上英语论文。只有专业术语、专业思维方式娴熟,才能尽快以专业方式与同行进行口头的和书面的对话、深入专业领域。第三,通过写专业综述文章和理论文章培养理论思维能力。综述文章和理论文章是分析、概括和批判思维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如果能通过写出几篇高水平的综述文章、理论文章,就是对以上方面能力的综合培养。

三、要娴熟掌握工具学科

作为研究生需要娴熟掌握统计、研究方法、测量、实验设计和SPSS(社会科学分析软件包)是十分重要的。以上每门

工具学科,每个同学至少要备有1本以上有代表性的教材或专著。特别是心理学兼有文理科性质和特点,因此从事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不仅要有理论思维,还应具有较强的量化分析能力。

此外,学好外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专业文献也必不可少。特别是心理学“舶来品”学科,因此要掌握研究前沿,必须经常、不间断地阅读专业文献,跟踪、掌握研究动态。

四、培养科研能力

研究生顾名思义就是要有研究能力。研究能力培养的最好方式就是做课题,通过参加老师的课题、甚至独立提出并做课题,“做中学”。我个人认为“做中学”是培养科研能力的最好途径。只要有良好的“idea”就可以做。不要完全懂了才做,可以边做边学,不懂可以向老师请教、同伴请教、书本请教和上网查询。总之要“不耻下问”,把不懂的问题搞懂,在搞懂的过程中,能力就得到了长进。

五、不畏难,有积极进取精神和勇气

研究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不懂的问题、不会的问题及从没做过的问题。要知难而进、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敢于解决困难,敢于做从没有做过的问题,甚至做对自己来说有难度的问题。只有具有这种积极进取和敢于拼搏的精神,不断解决困难,在解决困难过程中,能力才会大幅度增长、快速增长。

六、具有抗诱惑能力、能耐寂寞和坐“冷板凳”

苏州经济较为发达,从事第二职业比较容易,研究生要有抗诱惑的能力,不要因为小钱分散自己的精力、耽误学习。研究生期间,应以增长本领、增长能力为目标。要有“延迟满足能力”,现在要坐得住板凳,甚至“冷板凳”,为以后能独立从事工作做好储备。充分利用学校、院上的现有条件和现有资源,多与导师联系,多争取参加导师的课题,得到导师的更多指导;多与同伴讨论、交流;多出科研成果,出高质量的成果。在出科研成果的同时,既锻炼、增长了能力,又为以后就业增加了底气,可谓一石二鸟。

如果在读研期间,能从以上几点来要求自己、督促自己,三年结束时,你一定会满载而归,收获多多。

研究生导师应该如何带学生

一、前言

我对国内研究生教育机制的了解并不多。之所以对这题目感兴趣是因为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些有关研究生导师与学生共同署名发文章的报道。有的报道指责研究生导师欺世盗名,在学生的论文上署名,当成自己的研究成果。有的文章意在揭示这种现象后面的原因。比如,期刊杂志社根本不会刊登不见经传的研究生的论文,为此导师署名会有助于学生达到发表文章的数量要求。这类潜规则的确令人为中国的研究生教育感到担忧。华中科技大学的做法更是干脆,将潜规则变成显规则,将导师署名的做法用明文规定下来。

不过,本文的中心不是有关导师署名这类潜规则。而是一个更严肃的问题:研究生导师应该如何带学生。有一位北方某大学的博士导师,因在学生的论文上署名被他人在网上撰文指责为巧取豪夺。这位教授的反驳文章中有如下一段解释:“……我培养研究生,是将合作撰写论文作为锻炼学员的方法之一,选题、主要观点、直至写作提纲多是由我确定,资料也是大多我早掌握。这种方法没有什么不妥,今后还会坚持,……。”这段话应该可以最后解决这桩导师署名的“公案”了。但也就是这段话驱使我动笔撰写此文。

二、何为研究生的学习?

高等教育的内容可以粗粗地被分为两大块:教学和学术研究。教学就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即教内容,又教方法。所谓内容,就是“是什么”,方法就是“如何”发现是什么。高等教育将大学学习按照内容和研究程度的深浅分为本科,硕士和博士三个不同层次。本科学习的目的意在使学生对某一领域中的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关系有较普遍的理解。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知道有什么”。硕士阶段的学习目的主要是使学生掌握专业中的原理,进行开发或者描述性研究,寻找答案来。也用一句话来总结呢,就是知道“为什么”。博士阶段学习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探寻、发现并解释物质或者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换言之,博士阶段的学习目的是要发现新的“是什么”并解释“为什么”。高校的学生只有到了研究生阶段才能真正接触学术研究层面的活动。本科生的学习基本上还是在某个领域中打底子。

到了硕士生学习期间,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仍然是教的比重大于学生的独立研究。导师的作用还是集中在观点介绍,文献引用和综合讨论的方法上。学习的目的是将所学专业中的问题搞精通,达到能够解释的水平。但是这并不排除硕士学习中发现新关系的可能。美国学术界就不乏这样的例子,一篇硕士论文揭示了一个新的因果关系。因篇幅所限,在此就不引用具体例子了。

博士学习与硕士学习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博士学习的目的是要在专业领域中发现并证明一种新关系的存在。其中的关键就在于这个“新”字。被前人发现而且已经证明存在的关系没有任新的何学术价值。在另一类研究中,博士论文的目的是要证明一个被前人认为是存在的关系并不存在(推翻)。

这里提到的“关系”是什么?就是两个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学术研究可以被分为三大类,一是描述性研究,指的是对事物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将直接观察到的事物以它们之间的关系系统地加以描述就是描述性研究。二是开发性研究。开发性研究是将一个新的研究对象概念化、系统化的研究。这类研究在将直观的观察上升到系统研究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最后是解释性研究。解释性研究的目的是在事物之间发现并建立因果性关系。博士阶段的学习是一个为解释性研究做准备的过程,最后的博士论文也因该是解释性研究。

建立一个新的因果关系(或者推翻一个被公认的因果关系)是一件非常困难的工作。这正是为什么博士学位会怎么难读的原因。从观察到一个值得研究的关系,到确认其学术价值,课题的建立,等等,都需要大量的工作。所有的困难之处都源于这个“新”字。正是由于博士研究中的“新”字,导师的“教”的工作越来越少,“导”的工作越来越多。

三、博导都“导”些什么?

导师的作用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选题。导师必须能够为学生指出学术兴趣中的问题是否有人研究过。既然有导师之称,那么博导就应该对自己的专业领域中的各种研究的主要成果,派别,主要观点,研究状况的过去、现在、发展趋势等问题了如指掌。所以,当学生开始考虑一个博士论文课题的时候,博导就应该帮助学生弄清楚计划中议题的“新”的程度,在理论上对该领域的贡献。

在选题上有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在美国的博士学习中,博士生在通过博士资格的总考后才真正成为“博士候选人”。其中许多人在成为博士候选人时都还没将博士论文的题目确定下来。没有确定的题目,就提不上有自己博导了。这是美国的体制。中国的博士培养体制基本上是“作坊师徒”方式。导师挑选学生,进校后就跟着导师“学艺”。学术上的独立性可能会较差。博导在学术选题的问题上的主要角色是建议和帮助。如果在快毕业时学生都不能自行找到感兴趣的博士论文议题,需要导师为自己选题,那导师带研究生的水平就值得怀疑了。

第二,导师应该能够为学生指出文献的范围、阅读重点。文献的阅读实际上涉及到如何从理论上对所选议题的支持。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因为要确定博士论文选题是否“新”,完全依靠对相关文献的熟悉程度。作为博导,对本领域中文献应该十分熟悉。在这个阶段中,从学生的水平来看,虽然尚未像自己的导师那样读书破万卷,但在博士阶段的学习中,应该能够在文献研究中将本领域各个学派的观点加以分类和综合,用以支持自己的观点,最终建立新的因果关系。如果一个博士生到开始写博士论文时都还没具有自行对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导师要负责任。换言之,导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所能教给学生的东西中,重要的东西莫过于教学生如何读书。本科生和硕士生读书,目的还倾向于汲取和理解。到博士学习阶段,除了能够读懂,更重要是具备能够批判(Critique)的能力。

在学术研究中,文献研究是一道难关。一个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其后面所待发掘的理论不会是凭空出现。于是,文献研究就成为建立“新”关系的理论支持。“读书破万卷,下笔自有神”是指文学创作。在学术研究上,只有书读够了、读懂了,才能建立自己的理论。教学生读书是博导带学生重要一个环节。读博士论文,只需要读文献讨论那部分,就可以看出博士生与导师的水平。

顺便说一点,不是每一个博士生都具有在读书破万卷之后就能将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学术的敏感性,一部分是培养出来的,还有一部分是天生的。同样看到一篇文章,或者观察到一个社会现象,一个学生就能立刻觉得其中有研究点。但另一个学生就视而不见。在美国的体制中,学生找不到题目,或者自己完成不了博士学业,与学校和导师没有太大关系。美国高校中有许多ABD(AllButDissertation)在获得博士资格后,因写不出论文而没能得到博士学位。但在中国“导师学生如父子”的关系中,自己招来的学生要是不能毕业,那老师就丢面子。怎么办,干脆替学生搞研究,甚至连文章都替学生写了!这里涉及的问题是,博导的面子与整体学术研究的水平哪个更重要。

第三,研究方法。在所有研究生导师能够教给学生的本领中,研究方法最为重要。如果说博士论文是对整个研究生学习的一个总结的话,对研究方法的掌握程度将影响一个新博士今后作为学者的一生。各类观点、各学各派,哪位名人说的什么、这一切都会从记忆中慢慢流逝。再需要时,可以从文献中查找。但研究方法却是时时刻刻地在学术生涯中起作用。

什么是学术研究方法?简单说,学术研究方法包括几个相关的方面。首先是如何读文献,并利用文献支持自己的观点,利用文献为选题提供理论背景,等等。

其次,如果学术研究的性质属于定量研究类,那么导师在数据的采集,统计学方法以及统计结果的分析上还要有所指导。中国的政治学领域中,搞定量分析研究的学者不多。作为政治学的一个分支,行政和政府管理中政府组织行为效益评估就属于定量研究。定量研究是一个利用数字对事物之间关系进行量化的分析方法。但由于众多的各个政治学领域中的研究生导师们不重视定量研究的重要性,造成了中国政治学研究方法上的一个弱点。

最后,学术研究方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如何撰写论文。硕士和博士论文是对研究过程的总结,是将研究成果与他人分享的工具。虽然说论文的撰写是一门艺术(Art),而不是科学(Science),但是,其中也还是有章可循的。除了行文的风格各异之外,论文的撰写的逻辑性、前后的呼应、引用他人研究成果的方式、如何用文献支持自己的观点,有“约定俗成”的格式。从网上可查到的大量“论文”来看,许多论文读起来更像工作报告或者是政策分析报告。

博士生学习的独立性十分重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由本科的被动学习到研究生阶段的主动学习。但导师的“导”的水平终究要在毕业论文上体现出来,这也包括论文撰写的水平。

从本科生开始,我们就要求学生写论文,各门课的学期论文,毕业论文,等等。虽然目的和学术水平要求各异,但从立论、利用文献来支持自己的论点、数据讨论、得出结果等步骤是一样的。这就是学术研究的方法问题。今天当教授人的都应该有这样的体会:自己当学生时所背下来到东西,到今天都已经随着时间而飘逝。但留下来的是学习方法。如果在教本科生时还是在“灌”学生们,那么到研究生的时候就应该是在方法论上引导学生了。

四、再看博士研究中的“新”字

杰伊*列侬(Jay Leno)是美国NBC(National BroadcastingCo.;美国三大电视网之一)“今夜”节目(Tonight Show with JayLeno)的著名主持人。他用来逗笑的节目之一是将美国各地报纸上出的错误拿来当笑料。老百姓给他寄去一个笑话,可以得到几十美元的奖励。有一天,他拿出一张报纸,报纸上用粗体字报道一项医学研究的成果。这条报道的标题是《研究发现癌症能够致死》(‘StudyFound Cancer CausesDeath’)。列侬连话都没说,只用手在太阳穴那里划里两个圈,表示此报道的作者脑筋有问题,就引起全场大笑。这篇报道的标题虽然可笑,但笑声后面所揭示的道理却正是我们讨论的核心。癌症致死已经是众所周知的因果关系,根本不用进行学术研究来证实了。电视中的笑声显示一般观众也都明白这个道理。

我前文中反复提到的博士研究对象的“新”这个属性,就是要引起大家的注意。“新”这个属性是评判博士研究水平的基础标准。我们常说某某的博士论文对某个研究领域做出了“新贡献”或“填补了一项空白”。这说的也是这个“新”字。

这个“新”概念为博士导师如何带学生增加了另一层关系。就一篇博士论文中所要揭示的新的因果关系来说,博士生本人是最有发言权的人。如果有包括导师本人在内的其他人提出异议,最多只能在方法论方面或者论述方法上找碴。因为博士生所研究的关系是前人所没有研究过的东西。我在美国上学的时候,参加过几个博士论文(政治学方面)的答辩会。这些答辩会上的焦点,无一不在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文献讨论这类方法论的问题上打转转。我自己的博士论文答辩更是如此,三个小时的时间似乎都放在统计学方法的应用和结果分析上。六七位教授对论文的结论本身没有提出任何问题,而只是紧紧地盯着得出结论的方法。

五、结尾

至此,大家可能也已经看本文的核心了。如本文开始提到的那位教授所言,从选题、主要观点、直至写作提纲多是由教授确定,资料也是大多由教授掌握,那么,学生还能学到什么呢?学生岂不成了教授的秘书?虽然是为了帮助学生完成论文数量的额度,但此举从根本上“摧毁”了研究生学习的目的。这位教授虽然帮助自己的学生完成了一篇论文,也发表了,但学生又能学到什么呢?我手边没有具体的数字来支持我的讨论。但我相信,在更多情况下,学生的论文干脆就是由导师直接执笔撰写。这种做法虽然显示了导师爱学生的慈善心,但却从学业上害了学生。

最后强调一点。我在国内讲方法论时就提到,“就博士论文的议题而言,博士生的导师都没有自己的学生懂得多”。在座的同学们似乎对这一点比较吃惊。前文已经讨论过了。博士论文所要探索的关系,必须是“新”的。所以,如果一个博士生在毕业时,就自己毕业论文所考查的关系上仍然没有超越自己的导师,那么,这位导师基本就失败了。最多了,是“克隆”出一个自己。

这类问题比眼下令人痛恨的剽窃,克隆,等学术不正之风更有长远的负面影响。我相信,学术上的不正之风早晚会被根治。但本文提到的导师的无意“误导”这一类问题却还没有受到重视。就连那位教授本人也还认为他那种做法没有什么不妥,今后还会坚持。如此下去,中国的学术研究水平如何从总体上得到提高呢?

最后再谈这个“新”字。博士论文题目中的这个“新”属性似乎没有受到国内学术界的注意。不久前,我在网上看到有人对一篇博士论文的合作方式提出质疑。但我对那篇博士论文的题目却更感兴趣。那篇论文的题目是《冷战与美国的外层空间政策(1945-1969)》。我试图到网上寻找原文,未果。仅仅找到了这篇被评为国家级优秀博士论文的摘要。

我对这篇论文的兴趣就在这个“新”字上。众所周知,在上世纪50-80年代末期,东西方两大阵营是“麻秆打狼,两头害怕”。故被称为“冷战”。前苏联率先发射卫星,美国紧跟,双方具有不派一兵一卒就摧毁对方的能力。空间技术导致了冷战,冷战又推动了空间技术的发展。美国学术界在这个方面的文献很多。类似的文献在《网络大百科全书》就可查到。 我自己在读博士时,必修的第三研究领域(Field ofStudy)是国际关系。在有关课程中被老师“逼”着读了不少有关的空间技术与冷战发展书籍和论文,还写了好几篇“读书心得”(BookReport)。我没能读那篇论文的全文,没有发表评论的权力。但仅就文章的标题和摘要而言,我对那篇论文的“新”字,极感兴趣。希望以后能有机会阅读全文。

希望此文能引起国内同行的共鸣。

作者吴量福:公共行政管理学博士,美国道纳斯格罗夫市CIO,美国北伊利诺大学MPA系兼职教授

[经济学院] 导师如何带研究生

研究生, 导师

吴量福关于研究生教育的文章充满无知与错误

作者:审美士

偶见《学术批评网》10月8日刊出的吴量福《研究生导师应该如何带学生》一文,感觉其论题有一定的重要性,于是细细阅读,希望得到一些启发。然而十分遗憾,通篇仅凭想象,对中国博士生教育状况无丝毫调查、对各学科的特点无起码的知识,仅仅以所谓“美国如何如何”为依据。即使所云美国情况,也只是他个人片断感觉,并无切实证据。完全属于“嘴尖皮厚腹中空”之类。吴量福文章(以下简称“吴文”)在思维方式上的错误,择要而言,可概括为以下几类:

一、混淆概念,无事生非

吴文自称他撰文起因,是某博导“将合作撰写论文作为锻炼学员的方法之一”,甚至为之选题、指明思路和主要资料。这里讲的明显是对博士生平时学习的一种“锻炼”而不是最终的博士学位论文。可是,吴文绕来绕去,混淆了博士生入学初期锻炼和毕业论文的界限,于是诘难说:“从选题、主要观点、直至写作提纲多是由教授确定,资料也是大多由教授掌握,那么,学生还能学到什么呢?”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作为一种专业锻炼,学生从实际写作中能够学到教师的研究方法与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举一反三,较快掌握本专业特别的学术理路。这与理工科研究生的实验工作在性质上是一样的,对于从其他专业转而进入本专业的博士生,尤其重要。当然,研究生的情况千差万别,有的自己就已经是本专业教授、副教授,仍然来读博士学位,就没有必要再如此锻炼。吴文借此大讲博士生毕业论文应当自己选题、独立发现问题,批评对“博士论文”的所谓“误导”,岂不是混淆平时锻炼与毕业论文之间的区别,因而借以无事生非吗?

吴文不仅混淆博士生初期锻炼撰文与毕业论文之间的区别,而且在一般的行文论断上也同样逻辑混乱。例如他说:“如果在快毕业时学生都不能自行找到感兴趣的博士论文议题,需要导师为自己选题,那导师带研究生的水平就值得怀疑了。”这里是说研究生如果找不到自己的选题,那责任是在导师身上,是导师“带研究生的水平”值得怀疑。可是他又说“在美国的体制中,学生找不到题目,或者自己完成不了博士学业,与学校和导师没有太大关系。”显然,吴量福是认可美国体制的,于是人们就可以看出吴文乃随意发论,自相矛盾。

吴文还说:“如果一个博士生在毕业时,就自己毕业论文所考查的关系上仍然没有超越自己的导师,那么,这位导师基本就失败了。”凡是有正常思维的人都能认识到,如果博士生论述的某种问题没有超过导师,那是博士生自己的失败,是他自己用功不够、能力低下或选题不好,怎么能够说是导师失败了呢?照此逻辑,如果博士生完不成学业,岂不成了导师的罪过?那么这还是吴文所说的那样,“与学校和导师没有太大关系”吗?而且不也是与吴文别处强调博士生独立研究的立场很不协调吗?

二、笼统想象,自作聪明

众所周知,研究生教育具有不同学科、不同地区的千差万别、十分复杂的具体情况。即使具备多年指导研究生经验的导师,也不应认为他的专业经验适合所有专业、所有地区。就笔者所从事的历史学科而言,中国的情况是:从大学本科起,同一高校内学习历史学的学生,多数是高考成绩较低者。报考硕士生,近年实行专业全国统一命题,具体专业知识要到硕士生入学后才真正刚刚接触。而从硕士进入博士生阶段,改变具体的专业方向又十分普遍,所以中国的历史学博导,远远没有美国导师那样省心、放手的福气。吴文中没有谈到他自己有无指导博士生的体验,也没有任何调查资料,其立论似乎仅凭笼统想象,仅此就大讲所有一切学科的博士生培养问题,未免过于自作聪明。

吴文认为:“中国的博士培养体制基本上是‘作坊师徒’方式。导师挑选学生,进校后就跟着导师‘学艺’。”这暴露作者对中国的博士生培养体制一点儿也不了解,因为中国大陆“导师挑选学生”的自主权与选择空间很小。在目前大部分专业学科中,艺术类的导师选择学生,其自主空间还要大于一般学科,但陈丹青教授还是因为不能自主选取研究生而辞职。吴先生没有实践体验,又不调查研究,空疏议论培养博士生这类严肃、重要而又十分复杂的问题,难脱诞妄之嫌。

三、侈谈美国,招摇过市

吴文近日被多处网页转载,重要原因是他侈谈美国如何如何,借此招摇过市。美国固然有许多高水平的大学,有不少培养研究生的先进经验,但同时美国也有很多低劣的大学校,也有很多学术水平低下的教授,尤其是在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领域。而且即使美国名牌大学内先进的教育经验,也不一定就适合中国的国情。况且美国各个专业、各个教授在培养博士生时,也未必同样一个模式。因此,片断、片面地声称美国如何如何,只怕是根本毫无意义。

吴文介绍他在美国的经历说:

我在美国上学的时候,参加过几个博士论文(政治学方面)的答辩会。这些答辩会上的焦点,无一不在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文献讨论这类方法论的问题上打转。我自己的博士论的应用和结果分析上。六七位教授对论文的结论本身没有提出任何问题,而只是紧紧地盯着得出结论的方法。

姑且不追论这里披露了作者只有当博士生和听答辩的经历,让我们就其反映的情况评析一下美国博士论文答辩的水平吧。

博士论文的答辩会,既要审查论文的研究方法与资料的确切性,又应当审视其结论是否正确,这是最起码的责任。研究方法与结论是紧密相联、密不可分的,方法大体正确,结论就不会出现大的谬误;方法荒唐,结论必然不能成立。美国的这次答辩,“六七位教授对论文的结论本身没有提出任何问题”,真是咄咄怪事!可以断定:他们对论文的研究方法也没说出什么有水平的见解。这个美国答辩会,不出以下三种情况:

1、六七位教授都碍于情面,不负责任,避开主题,敷衍了事。

2、六七位教授全都不学无术,对相关的研究方法一无所知,当然更不敢评审博士论文的结论。

3、这篇博士论文所属的“学科”,就是江湖上的冒牌膏药,根本不具备学术性质,因此也就没有判断其方法和结论的学术标准。答辩“三个小时的时间”都是东拉西扯,类若玄谈。

不言而喻,属于上述任何一种情况,都丝毫不值得拿到中国来招摇、炫耀。然而,吴文要是缺了这样的“西洋镜”,或这样的西洋镜被拆穿,剩下的就只有无知与错误,吴先生的高论可以休矣!

源地址:http://blog.renren.com/GetEntry.do?id=716154379&owner=357447511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8/374863.html

更多阅读

征途2智取任务怎么做 征途2常州v恶棍

征途2智取任务怎么做——简介今天小编要给大家分享的是征途2智取任务怎么做,征途2中有2次的的智取任务,分别是在85级和125级的时候,125级的智取任务难度相对85级要难一些,但是还是可以完成的,下面和大家说话完成的方法。征途2智取任务怎

如何学习化妆

如何学习化妆——简介 现在有很多人都喜欢化妆,天天化就化出瘾头了, 这里是别人自己得出的一些经验,我转载、整理供大家参考下哈! 如何学习化妆——工具/原料如何学习化妆 1、工具:海绵扑,粉扑,眼影刷,腮红刷(这4样必备)眉刷,眼线刷,睫毛刷,散

如何用电压力锅做米饭 红三角电压力锅做米饭

如何用电压力锅做米饭——简介电压力锅是传统高压锅和电饭锅的升级换代产品,它结合了压力锅和电饭锅的优点,采用弹性压力控制,动态密封,外旋盖、位移可调控电开关等新技术、新结构,全密封烹调、压力连续可调,彻底解决了压力锅的安全问题,解

如何打造完美PPT:2 如何设置幻灯片版式?

如何打造完美PPT:[2]如何设置幻灯片版式?——简介PPT是我们平时在学习以及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办公软件,拥有一个高超的PPT水平不仅可以给自己办公带来便利,而且一个优秀的PPT会使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如鱼得水,这里,我将向大家介绍PPT制作的系统

大学生怎么学习 如何学习

大学生怎么学习 、如何学习?为何我的一张学历成了一张白纸,为何我的三、四年换来的就是十多块钱的书本,为何我的工作任人摆布,我的大学为何找不到工作?为何现实这么残酷?为何我不能融入社会、为何我四年青春换来毕业就失业?到底怎么啦!我们

声明:《研究生阶段如何学习、做研究2》为网友孤指數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