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视新闻采访的方式与手段 新闻采访方式

浅谈电视新闻采访的方式与手段

无棣电视台张海鹰

摘要

电视新闻采访是一门艺术,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就电视采访技能而言,它包括对采访具体方式的把握以及采访技术手段的运用。由于电视采访方式的多样化发展,又由于新的技术手段日益渗透,从而促成了电视采访方式手段的复杂化特性。因此,在电视新闻采访中把握好方式与手段极其重要,是做好电视新闻写作的前提,也是电视新闻从业人员的基本功。

Abstract:

TV newsinterview is an art, is a kind of special investigation and study.TV interview skills, it includes interviews with specific way thehold and interview technique. Because of television interview waydiversification development, and as a result of new technology isincreasingly permeating, thereby contributing to a televisioninterview means complicated characteristics. Therefore, in the TVnews interview grasp ways and means is extremely important, is todo a good job in TV news writing premise, also a TV news workersbasic skill.

关键词

电视新闻采访 方式手段 技巧

引言

电视新闻采访的方式与手段是新闻从业人员的基本功,采访的方式与手段在电视新闻宣传报道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正文

电视新闻采访是记者对客体事物的认识过程,是记者运用自己的新闻观点、知识积累和思维方式,通过亲自观察、倾听,经过思索而做出分析判断的过程。电视新闻采访包括采访前的策划、准备,以及采访的方式与手段,其中电视新闻采访的方式与手段是新闻从业人员的基本功,所谓“七分采,三分写”。可见,采访的方式与手段在电视新闻宣传报道中的重要性。

一、采访具体方式与技巧

采访具体方式是指记者在进行采访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行为方式。在采访过程中,一系列行为方式的顺序排列、过度、组合能否达到协调统一,依赖于记者掌握技能熟练程度。

电视新闻采访中,常用的具体方式有等候采访、追踪采访、隐性采访、同步采访、体验采访等十余种。采访具体方式的运用往往是由一种过渡到另一种,几种方式交替发挥作用。

(一)、等候采访

等候采访即是记者预知或预测即将有新闻发生,提前到特定场所等待采访。等候采访虽说是一种简单的方式,但是它对记者提出了特别要求。

1、记者要磨练出非同一般的耐性,不但有耐心,甚至于要有恒心;

2、事先选择好拍摄位置和采访线路;

3、抓住一切能够接近重要新闻人物和进入特别现场的机会,抢先采拍。

同文字、广播记者相比,电视记者在等候采访中要更为艰辛。等候采访是在事先预知必有新闻发生、预测可能有新闻即将发生、预知新闻发生时间突然变化和新闻人物不断出现在特殊场合等情况下进行的。

(二)、追踪采访

追踪采访,也称“跟踪采访”,它是为了回答报道给读者留下悬念所进行的一种采访,它又是根据读者提出的问题所进行的一种采访。追踪采访的种类包括人物追踪采访、事件追踪采访和其他追踪采访。

追踪采访是指采用公开或不公开的手法,获取采访对象不愿公之于众的信息,将其曝光。主要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公开追踪,这种方式在国外被“帕帕拉齐”们所使用;另一种是非公开追踪,即隐性采访,记者为了获取第一手材料,隐藏身份如用偷拍等方法进行采访。

追踪采访是常用的采访行事,特殊情况下,是唯一有效的方式。20世纪90年代,追踪采访引入我国后被许多新闻工作者采用,至今越来越流行,特别是在批评性的电视新闻节目中,追踪采访已成为重要的方式之一。

(三)、隐性采访

隐性采访也称“秘密采访”或“暗访”,指新闻记者由于某种原因而不公开身份的采访。它是与显性采访相对而言。这种采访的优点是不会因为记者的采访而改变采访对象活动的原貌。

隐性采访是隐藏记者的身份与采访目的的采访方式。只适用于某种特殊场合、特殊题材或特殊采访对象。运用这种方式,目的在于减少采访障碍和干扰,获取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务必十分慎重,一般应控制在法律和新闻道德允许的范围之内,或已经得到有关部门的授权,切勿滥用。

隐性采访具有社会映像的真实再现、实施舆论监督和参与新闻竞争等社会价值。隐性采访得以成立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记者隐去了记者身份而出现在新闻事件的现场;

2、采访是在被采访者未知的情况下进行的;

3、采访未事先征得被采访对象的同意。

(四)、同步采访

同步采访也称“现场采访”,是指记者通过话筒或镜头在节目录制或拍摄现场进行的同期声播出的口头采访,也是最能发挥电视的特长与优势的形式之一。同步采访是记者的必修课,是衡量记者优劣的重要标准,也是充分展示记者个性风采的窗口。

同步采访的新闻篇幅短小、内容集中、事实新颖、时效性强,堪称新闻报道的“轻骑兵”。它能迅速反映老百姓的心声和他们最关注的难点、热点和焦点问题。让现场短新闻在老百姓中产生更大的魅力,就要靠新闻记者现场采访的本领。在采访中,记者要架起与采访对象之间的桥梁,并能打开采访对象的心扉,获得人物之真、人物之善、人物之美。

记者在同步采访中须掌握一定的提问技巧:

1、宜短不宜长;

2、开门见山,因势利导;

3、口耳眼手并用;

4、有的放矢;

5、态度和蔼,气氛和谐。

(五)、体验采访

体验采访是指记者直接投入到所要报道的新闻事件中去体验生活,以获得新闻报道所需要的素材,以及对新闻事件的认识。体验式采访是新闻记者深入生活、体察民情的一种好方法,对于记者的思想作风和新闻写作都有好处。

体验采访的优点:

1、体验采访能更真切地了解事物真相;

2、体验采访能更方便地获得需要的材料;

3、体验采访能写出更生动的报道;

4、体验式采访有时能了解到其他采访方法了解不到的情况。

总之,体验式采访不仅有利于记者正在进行的这次采访,而且有利于记者的总的生活体验和生活积累。经常进行体验式采访,能够使记者同生活保持有血有肉的联系,同社会上的人们保持息息相通的联系,避免仅仅从记者角度看问题而产生的许多“职业病”。

体验式采访虽然有不少优点,但它只能是众多采访方法中的一种,是一般采访方法的一种补充,我们不能盲目使用体验式采访,以体验式采访为万能。

(六)、易地采访

易地采访,顾名思义就是交换地点进行采访活动,或叫“换位采访”。

易地采访是一种多赢互利的形式,会给采访活动带来一定的魅力,但同样会带来不适应。陌生的环境、陌生的题材、陌生的采访对象,尤其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突击采访,这对记者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都是一个考验。这就要求记者首先要有不怕苦累的思想准备,其次就是要有良好的观察力、想象力、快速捕捉和反应能力,最后还要看记者能否引起被采访者的兴趣,顺利完成采访。

(七)、书面采访

书面采访是指记者在同采访对象不能面对面交谈的情况下,通过书面提问的形式进行采访,得到书面答复。

1、可用于书面采访:(1)、采访对象无时间亲自接受面访的情况下,记者可另辟蹊径,征得受访者同意,用书面采访;(2)、采访对象在外地,记者抽不出时间分身前往,但又必须采访,这时书面采访可以成为记者的替身;(3)、记者在无法接近采访对象的情况下,书面采访往往可以成为传递信息,达成采访目的的一种手段;(4)、可以突破时空界限,在同一时间内采访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许多人;(5)、它是进行补充采访的一种方式。

2、书面采访具体操作:(1)要说明采访意图,表示出恳切之意,以引起对方重视,从而乐于接受你的书面采访;(2)设计好问题;(3)要给对方答复一个限期,并给对方的答复以反馈,写信向对方的支持表示感谢。

(八)、预约采访

预约采访是随着新闻竞争日趋激烈而出现的一种采访方式。目前,在西方电视界已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采访形式。

预约采访的任务是设法找到同新闻事件有联系的并适合上电视发表意见的人物。同时,还要撰写人物简历、进行事先预先采访、观察对方态度、判断对方能够发表什么样的意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等等。

预约采访主要适用于电视讨论、辩论节目以及重大事件的反应性报道和人物专访节目。

预约采访,提问的技巧是关键,要遵循一下几点共性规律:

1、准确清楚。记者提问所要表达的意思一定要含义准确、表述清楚,使采访对象能迅速理解,切忌含糊不清。

2、讲求逻辑。提问要有逻辑,切忌思路混乱,否则得到的回答一定是支离破碎,甚至连事件的来龙去脉也搞不清楚。

3、讲内行话。记者要会用采访对象熟悉的话语体系、思维体系与其交流,防止互不投机半句多。

4、具体明白。提问要具体,切忌笼而统之,否则对方很难回答。

(九)、调查采访

调查采访指的是在新闻采访业务当中通过掌握更多的新闻线索和时间背景之后,记着与新闻当事人的采访交流,在调查采访中记着必须遵守新闻真实性的原则,做到事件报道的准确和及时和深入。西方记者把调查采访喻为侦探式采访。

调查通过记者来完成。记者既是调查主体,同时也是一个节目的结构元素,他是调查行为的实施者、调查过程的表现者,所以,调查记者就理所当然地成为这个栏目的外化标志和品牌形象。调查的起因是求解。调查采访中,记者的调查路径是围绕悬念展开的,每一次调查行为都是通过悬念的提出、悬念的求证、悬念的解决来完成的。悬念的开始是调查的开始,悬念的结束也是调查的结束。层层剥笋、步步追问,是调查采访独有的话语机制。

(十)、目击采访

目击采访是记者为获取新闻,深入现场,亲自眼见其人,目击其事,认真观察,集材料。

目击采访作为一种新闻采访方式,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察看与思考活动,借以印证与收集新闻素材和线索。要明确目击采访艺术在新闻报道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目击采访的核心是观察。巴甫洛夫把“观察、观察、再观察”当作自己的座右铭。学习目击采访艺术,就应当明确观察在新闻报道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十一)、巡回采访

巡回采访也叫“游动采访”或“旅行采访”,是记者按照预定设计好的线路对沿途与采访主题有关的情况进行的采访。它具有开阔记者眼界、使报道样式活泼等优点,适用于某些特殊的、重大题材的报道。

(十二)、交叉采访

交叉采访是指记者因工作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同时交叉采访两条或几条新闻。这种采访可以充分利用交通、通讯和资料等有利条件,防止漏发或迟发重大新闻,并可节省重复找人的时间。

记者到一个单位或一个地区采访,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往往可以发现好几个新闻线索。对这些新闻线索,不外两种做法:一是单打一,采访完一个线索,再采访另一个;一是在采访第一条新闻的同时,就顺便为第二条、第三条新闻搜集材料。

(十三)、联合采访

联合采访两个以上新闻机构进行合作,对重头报道或特别题材的采访。

联合采访是一个多快好省的方法,要保证媒体的发稿率,自然每个媒体的记者需要润润笔,写好你的新闻通稿。

联合采访要求记者要求记者对各方的工作方式、采访意图等都了如指掌,这样才能合作默契。同时,要求记者要有合作精神,发挥集体智慧,所谓“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以上,对记者日常采访中运用的具体采访方式进行了归纳和分析。

记者采访的各种方式是随记者的新闻实践经验不但丰富和新的技术手段的不断渗透而发展扩充的,任何一种形式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和效果。

采访的各种形式是指采访的具体方式而言,采访的基本方法是采访的实施手段;每种形式都离不开方法的运用,每个基本方法都依靠各种形式来体现。

二、采访技术手段与技巧

电视声像结合、视听兼备,是最具有表现特色的传播媒介之一。电视采访技能的发展依赖于现代技术的开发利用。不掌握电视采访的技术手段,就不能充分发挥采访的潜在功用。

电视新闻记者在新闻采访过程中必须充分掌握、运用电话采访、话筒采访、录音采访等近十种主要采访技术手段,以增强报道的感染力。

(一)、电话采访

电话采访是一种采访形式,在很多情况下它往往补其他采访的不足,使得新闻得以真实迅速地报道出来。电话新闻给人的印象是新颖,活泼,形象生动可信。

1、电话采访的优势:(1)、跨越空间。这是电话采访的显著特点;(2)、节省时间。电话采访最能节省时间;(3)、补充扩展。在新闻采访中,常常发现采访归来后还有个别数字、细节存有疑点,这时再去一次采访从时间和经费上讲都是浪费。

2、电话采访的缺陷:(1)、容易造成听觉上的误差;(2)、获得材料有限;(3)、缺少形象画面。

3、电话采访提纲的要求:(1)、不要提太大的问题;(2)、不要提过多的外行问题,当然一点不提也不可能;(3)、不要提暗示性的问题;(4)、不要提过于轻率的问题;(5)、不要提太硬的问题;(6)、不要审问式的问题;(7)、时间宜短。

4、电话采访基本规则:(1)、交待身份、讲明意图;(2)、准确记录、核实要点;(3)、提问简洁、语气平和;(4)、录音要争得对方同意;(5)、致谢与回音。

(二)、话筒采访

话筒采访是电视采访的“常规”技术手段,称职的电视记者应该熟练掌握话筒采访技术。

1、必须熟悉话筒的特性,各种话筒所具有的性能;

2、必须能够选择合适的话筒,选择合适的话筒可以产生理想的效果;

3、必须能够熟练地使用话筒。

许多电视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往往只重视电视画面,而忽视录音工作,使得同期声中不够干净,有的甚至几乎淹没在环境噪声当中而无法使用。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话筒的特性及基本使用方法缺乏足够的认识。

使用话筒八忌:

1、试声时忌拍打话筒及向话筒吹气;

2、忌话筒离开音源过远过近;

3、忌拉话筒的引线;

4、忌使用好后不关闭话筒电源;

5、忌嘴贴住话筒使用;

6、忌长期不用话筒时,不退出电池;

7、忌话筒随意放置;

浅谈电视新闻采访的方式与手段 新闻采访方式

8、对于电容式话筒,忌盲目加幻象电压。

(三)、录音采访

录音采访又称“即兴的录音报道”或“现场直播的口头报道”,它与新闻事实同步进行不需要后期制作。录音报道中还有一种“录音剪辑”样式,它可以把实况音响浓缩、剪辑,再与解说词组合而成一个完整的广播节目。因为录音剪辑有一个加工过程,所以质量自然高于实况广播,但时效性会弱一些。录音采访是随着录音机日趋小型化而日渐流行的现代采访手段。录音采访被西方新闻界称之为“新的浪潮”。

电视记者使用录音机采访同广播、报纸记者有所不同。广播记者往往采用录制的声音组合成报道;报纸记者也能够采取记录体方式进行报道;而电视报道采用的是摄录系统的同期声,因而使用录音机采访的目的不是播放,而是完整录制采访谈话。

录制采访谈话主要作用有助于记者快速决定使用哪几个片段的同期声以及音响切换的长度。在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人物专访等采访中,使用录音机采访是最便利的手段。

1、录音采访的长处:(1)、具有清晰的真实感;(2)、节省记录时间;(3)、避免漏记与误记,保证引语来源的准确;(4)、在无法作记录场合发挥作用。

2、录音采访的短处:(1)、易使访问对象感到紧张;(2)、整理录音耗费时间;(3)、容易造成谈话的中断;(4)、分散访问对象的注意力。

录音采访需要注意的是,当场要以笔头记下录音的时间长度、人物讲话顺序、主要内容录制在哪盘磁带上面,这样就更便于收听录音。

(四)、航空采访

乘坐热气球和飞机在空中采访是现代电视采访的有利手段。

1、航空采访的优势:(1)、不受地理环境限制;(2)、扩大活动范围;(3)、开阔视野。

2、航空采访的短处:(1)、噪音大,不够安全;(2)、有的低空采访,还给地面活动带来了干扰。

3、航空采访有两种形式:(1)、随机采访飞机内人的活动;(2)、随机采访地面的活动。

(五)、磁带采访

利用录音磁带作为中介进行采访是一种现代化采访形式。由于盒式录音磁带价格越来越低廉,使用范围越来越广,给磁带采访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记者采用此种方式较普遍,许多记者用磁带采访取代了书面采访。

1、磁带采访有两个较突出的优点:(1)、可以使访问对象无拘无束地不受干扰地回答问题;(2)、便利省时。

2、磁带采访适用于:(1)、时间性不强的采访;(2)、对于较深思想观点采访;(2)、较轻松的题目。

(六)、演播室采访

演播室是利用光和声进行空间艺术创作的场所,是电视节目制作的常规基地,除了录制声音外,还要摄录图像。嘉宾、主持及演职人员在里面进行工作、制作及表演。因此,除了必要的摄录编设备外,它必须具有足够的声、光设备和便于创作的条件。

演播室录像采访是电视记者独有的采访技能之一,它既是一种固有的报道方式,也是一种讲求技术的采访手段。

演播室录像采访分为快速采访、人物专访、座谈讨论、辩论等形式,需要注意下述几个问题:

1、事先指导。经常上电视的采访对象往往熟悉此道,不用事先指导。但从未上过电视的采访对象,则需要指导,以使他们消除紧张情绪,表现得自然一些。

一般情况下,记者事先把访问的范围、程序告诉对方,让对方对这种采访方式有个大概了解,以使求得良好合作。

2、掌握时间长度。做演播室专访,记者必须掌握好时间限度,因为专访往往是实况直播。

一般情况下,记者在掌握时间限度的同时,还要注意不要过早结束采访,不要低估在几秒钟内也能说几句有用的话。

3、设计好问题。演播室专访一般都是围绕某个题目在一定时间内完成采访,所以事先一定要把问题设计好,在有限时间内得到有用的信息。

一般情况下,记者事先与受访人商定交待清楚,采访过程中又能够引导。

4、同摄像机配合。演播室录像多采取固定机位和流动机位结合的录像方式,记者同摄像人员配合好,才能取得完美的效果。

一般情况下,记者要告知受访人如何面对摄像机,特别要注意采访过程中的交流感,不要两眼死盯着摄像机。

(七)、现场切换采访

现场切换采访是在20世纪70年代采用小型电视转播车而得以发展起来的采访手段。

小型电视转播车的出现,使电视现场的流动采访得益匪浅。它不但简化了以往多机拍摄素材回到编辑部剪辑的程序,而且提高了采访环节的艺术处理技巧。现场切换采访可以作同步报道,也可以进行再编辑剪辑。总之,这种方式对于采访、编辑、报道都带来了进步与突破。

现场切换采访最大的特色是可进行流动式现场采访。故此,记者要对活动画面的切换技巧及其要求有所了解和掌握,否则就很难同摄像和切换剪辑环节配合好。

(八)、摄录一体采访

一体化摄像机的问世,预示着电视记者独立采访将成为普遍的方式。ENG的问世使得电视记者的工作方式由“采摄合一”过渡到“采摄分工”,虽然这并不意味着电视记者可以不掌握拍摄技术,但是“采摄分工”毕竟减少了记者动手拍摄的实践。相对来讲,拍摄技术操作水准同专职摄像人员相比自然会出现差距。然而,ENG的更新换代摄录一体化的普及将电视记者又推上了操作摄像机的第一线。

毫无疑问,摄录一体化采访将会在今后的采访活动中普遍应用。因为它能够轻装前进,可以深入到任何地方,对于突发性新闻采访则更具优势。

摄录一体化,要求电视记者一人多能,如果遇到突发事件,能够抢拍到精彩的画面和场景。

摄录一体采拍可以说是电视记者的基本技能。作为电视记者,只有熟练地掌握拍摄技巧,才能了解电视画面对采访报道的要求。从发展走向看,一专多能的记者,往往能够应付各种采访活动。

(九)、卫星电视采访

卫星电视采访是利用通信卫星技术而进行的最现代化的采访技术手段。

卫星电视采访不但可以跨越空间距离,而且可以在电视屏幕上进行面对面交流。一般情形下,卫星电视采访在屏幕上显示记者和采访对象的图像和同期声,也可以经过特殊编辑插入活动画面。

在电视发达国家,卫星电视采访已不仅仅是局限于演播室内的采访了。在我国,近年来也开始利用卫星进行同步采访报道。从发展的趋势看,卫星同步采访正在朝着立体化、多元化方向发展。以一个正在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为主线,穿插其它报道。通过卫星,以共时态报道方式播出。

在电视新闻的报道中,新闻采访是极其重要的,它是记者深入实际、认识实际、反映实际的过程。总之,电视电视新闻采访的方式与手段是对新闻从业人员思想水平、业务水平、政治立场、社会活动能力的综合锻炼和检验,研究、探讨并不断创新新闻采访方式与手段,应成为电视新闻从业者永远的追求。

参考文献:

1、赵淑萍 《电视采访》

2、汪竟鸿 《浅议电视新闻采访技巧》

3、李玉龙陈建军 《谈电视新闻采访的前期构思》

4、张涛 《电视新闻隐性采访的法律界限》

5、汪蕾 《浅谈电视新闻采访》

6、曹日昌 《普通心理学》

7、栗思倩 《浅谈如何做好电视新闻采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8/373787.html

更多阅读

浅谈我国工会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其现状 广东书院制度沿革

浅谈我国工会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其现状——兼议我国工会制度的完善南京审计学院法学院张宇彬摘要:工会,是社会经济矛盾的产物,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工人开始成立与雇主对抗的组织,这便是工会;伴随着中国近100年来的政治经济大变动,工会制度也

浅谈国际项目管理的几点思路 项目汇报思路

浅谈国际项目管理的几点思路摘要:在国内建筑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的同时,走入国际市场成为每个中国建筑企业的新方向,如何在进入一个国际市场后在这个市场中长期生存,是每个企业面对的共同的课题。中国建筑企业寻求和维持在国际市场生存

浅谈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写作 解说词的写作要求

解说词,顾名思义即口头说明解说[de]词。也可以说,解说词是“口头文学”。它依靠文字对事物、事件或人物描述、叙说,词语[de]渲染来感染受众,使人们在对其所表述[de]内容有所认识和了解[de]同时,起到更进一步加深认知和感受[de]作用。就电

浅谈数学教学案例的特点与其研究作用 浅谈广告语言的特点

浅谈数学教学案例的特点与其研究作用数学教学案例是对数学教学活动中具有典型意义的具体数学事件的描述和分析。我们所研究的数学案例应同时具备以下几大特点,才具有研究价值。 第一、真实性。案例是我们教学实践的真实记录。案例

声明:《浅谈电视新闻采访的方式与手段 新闻采访方式》为网友分手达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