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沙——民族血统骄傲一生不卖毒品中国只卖给欧美日坤沙——是傣 坤沙酒

933年,坤沙出生于缅甸掸邦莱莫山弄掌大寨,母亲是汉人,父亲则是傣人。“坤沙”这个名字则是他在年轻时候到泰国闯荡所取的假名。但在掸邦、佤邦、果敢等缅甸华人较多的地方,当地人还是称其为“张奇夫”,在泰国美斯乐(中华民国国军在华南最后的基地)云南人民反共救国军第二十六军第五军总司令段希文将军的陵墓上,捐建者名录的第一行就刻着“张奇夫”。

坤沙的部队原属国民革命军(中华民国国军前身)部署在中缅边境的一支军队,后来国民政府迁台,这支部队留在缅甸,成为坤沙旗下的一支部队。

坤沙,中文姓名张奇夫,著名毒枭,亦是缅甸军阀,前掸邦解放军(MTA)总指挥,因海洛因而闻名世界,原名张启福或张祈福;张奇夫是他少年时寄学于早咩市张凤翔老师家时,张凤翔为他改的。1989年金三角毒品贸易达到最高峰时,昆沙控制了整个金三角地区毒品贸易的80%。美国曾悬赏2000万美元捉拿这位曾经的世界第一毒枭。1996年1月5日,昆沙向缅甸政府军投降,随后前往仰光,开始了被软禁的晚年生涯,2007年10月26日,在仰光寓所病逝。

凤凰卫视10月13日《总编辑时间》,以下为部分文字实录:

吕宁思:近日发生湄公河惨案震惊了中国社会,中国政府已经督促相关国家给个说法,我们认为中国政府不但要参与对这一惨案的全面调查,而且必须对这个地区伤害中国人的势力,不管他们与中方关系如何,都要予以严厉的报复性打击。此次屠杀发生在金三角流域,杀人武装分子据说是缅甸掸邦地区一个贩毒集团,这是除缅族之外最大的缅甸少数民族大帮,掸族与中国傣族,泰国的泰族为同一族。

20年前掸帮最大的贩毒军事团伙金三角之王坤沙,坤沙有掸族、汉族的血统,1993年,坤沙在掸帮建立了自治政权叫掸帮共和国,由坤沙担任总统兼掸族革命委员会主席,掸帮共和国政府的实质就是军政府,军阀割据,坤沙统治时期,一直是动荡不断。后来佤邦与缅甸军政府联手围剿坤沙集团,坤沙向政府投降,放下武器规划为民,掸帮就都落入到佤邦之手。

我们知道中国的澜沧江自西双版纳处境后,就是湄公河了,而此次发生杀人惨案的那段湄公河水域分属缅甸和泰国,主要是在佤邦的地盘上,如果调查的话,对象首先就应该是缅甸的佤邦政府,而佤邦当局第一时间就宣称与自己无关,是否或者如何事件,是否与佤邦境内犯罪集团有关联,这就是一件很微妙的事情了。

据当地人回忆,在坤沙盘踞金三角掸帮的时代,中国境内几乎没有出自坤沙集团的海洛因,也没听说坤沙集团屠杀中国人的事情,毒品大规模进入和泛滥云南,到是在坤沙集团覆灭之后。目前的缅甸佤邦地区,军阀林明贤控制地区,还有果敢地区,那是被称为毒品输入云南的三大通道,很讽刺的是这些地区控制者的前身,都是上世纪末被解散的缅共武装。

有学者指出,倘若此次屠杀船员的武装势力,确实存在于佤邦势力的范围内,要是换做从前坤沙时代,用不着中国人发话,早被坤沙杀的是片甲不留。而现在的佤邦在还没有任何调查的时候,就马上出来推得干干净净,中国如何去参与缅甸还有佤邦政府的调查呢,各种复杂而微妙的情形,对有关部门倒确实是一个考验了。

开端  坤沙控制了“金三角”的毒品生产和贩运的大部后,拼命地把“金三角”的毒品输往世界各地。1967年6月,坤沙组织了至今仍被人们称为“世纪商队”的贩毒队伍——500名武装人员,护送300头骡马和16吨鸦片到老挝,出售给当时老挝王国政府军总司令——温·拉迫功少将。

发展  当时,坤沙的骡马队的主队由缅甸境内的永弄起程,向着100多公里外的老挝境内的班广进发。班广是老挝境内一个盛产木材的村寨,位于湄公河畔。这里有温·拉迪功的一个吗啡提炼厂,也是他向坤沙订购鸦片指定交货的地点。驮着重重鸦片的骡马队,冒着夏天的酷热和雷雨,穿往在热带密林的山道上,从当阳、孟根、孟平等地的小型毒品运输陆续加入行列。行列就像汇集了小溪的河流,越来越大,当到了景栋时,这支沿着山脊行走的骡马毒品运输队,已长达1.5公里以上。

然而,当这支队伍经过国民党军残部控制区时,由于坤沙一方不交纳“买路钱”,双方发生了武装冲突。此时,温·拉迪功少将大为紧张,一怕毒品丢失,会减少他的买卖;二怕此事张扬出去,“鸦片总司令”的恶名更会远扬四方。权衡得失之后,这位总司令决定扮演一名坚决保卫国土安宁的战士,他建议当时的老挝王国政府首相富马“以毒攻毒”,派遣王家武装“进剿”,装备有飞机的老挝王国政府军于是对正在激战的双方发动突然攻击,最后,坤沙军退回缅甸,国民党军残部退往泰国,而温·拉迪功却捡到了16吨鸦片!

此次战斗之后,温·拉迪功就此变成了霸占泰、老边境一带的鸦片大老板。他的5个海洛因加工厂日夜不停,把加工出来的海洛因源源不断地供应给驻在越南的数十万美军过瘾。当时东南亚海洛因黑市上赫赫有名的产品——“双狮地球”牌,就是这位鸦片司令的名产。直到1971年,案情败露,这位王家军队总司令才被迫辞职。进行  至于坤沙,虽丧财折兵退回老巢,然元气并未大损,很快又恢复了昔日声威。因而使缅甸政府深感疑惧,决心铲除这颗“毒瘤”。1969年10月,新任缅甸东北军区司令的史定上校,从司令部所在地东枝向坤沙发出邀请电报,请坤沙前往出席一项紧急军事会议。并派飞机到腊戍恭候,这是一项隆重的礼遇,坤沙踌躇满志,毫无戒备,全然不知隆重的礼遇正是陷阱。当他到了东枝,才发现根本没有什么紧急会议,而只有监狱,原来,缅甸政府为坤沙摆下了“鸿门宴”。

就在捕获坤沙的同时,缅甸政府军对坤沙贩毒集团进行了大规模军事扫荡。群龙无首,坤沙集团一时处境险恶。然而,坤沙的参谋长张苏泉脱颖而出,他迅速把残部纠合起来,且战且退,逃往丛山荒野,暂时蛰居起来。痛定思痛,有着一副灵活的、也可以说是“高瞻远瞩”的政治头脑的张苏泉,知道贩毒是受人唾骂的勾当,而贩毒武装又变为非法组织,不能再亮出这样的招牌。于是,他灵机一动,利用当地民族同缅政府矛盾,宣称其贩毒武装是“禅邦革命军”(一作“掸邦独立军”、“掸邦联合军”),作战的目的在于争取掸邦独立,以此稳定军心,减少矛盾。实则继续干其鸦片贸易勾当。进一步深入  过了不到4年,即1973年4月缅甸泼水节期间,张苏泉巧施伎俩,派遣特遣队在缅甸东枝高级宅区——“笛多堡”的一次盛大宴会上,将两名莫斯科直接派来“帮助”缅政府工作的所谓苏联医生贝特密斯基和维诺格达首夫绑架而去。本来,张苏泉对苏联人并无恶感,他无非是希望此举能造成一次小小的国际纠纷,然后通过交换人质的办法,迫使缅甸政府释放他们的“大王”坤沙。谁知苏联对此颇为冷漠;而缅甸政府对坤沙残部施以更加猛列的军事围剿以解救人质。但有人却认为,缅甸政府不是在营救人质,而是打算“借刀杀人”,置人质于死地,使心怀叵测的苏联人和坤沙的“掸邦革命军”之间发生矛盾,以免今后节外生枝。从而彻底断绝苏联妄图“援助”坤沙的打算。在此情势下,张苏泉只好带着两名苏联医生跋山涉水,四处流窜,有时还得用担架抬着两位洋人逃跑。解决  这件事僵持了一年多,逐渐引起了国际舆论的注意。一些外国报刊对此事大肆宣扬,既谴责苏联对待人质冷漠无情,又不满缅甸政府的“不人道”态度。而对于张苏泉来说,两名苏联人质也倒成了卡在喉头的“鱼刺”,吞吐维艰。然而,张苏泉真不愧是“军师”,不仅足智多谋,而且神通广大。后来,居然把当时泰国军队的总参谋长江萨·差玛南上将(70年代后期曾任泰国总理)请出来,居中斡旋。结果,江萨上将亲自乘直升飞机到万欣德镇接回两位养得又白又胖的苏联医生到曼谷交与苏联使馆,同时敦促缅甸政府尽快释放坤沙。而缅甸政府也在保全体面的情况下将坤沙释放。但要他定居仰光,并每月向缅甸保安部门报告自己的行踪。这是1974年秋季的事。结局  自然,这位纵捭横阖“金三角”多年的鸦片大王,当然不会安于蛰居状态。终于,在1976年2年,由黄金美钞的大力帮助,一辆商用吉普车把坤沙送到缅甸腊成附近的山谷,他从容地回到“金三角”的丛山密林中与旧部“会师”去了。这广阔而神秘的禅邦山林,又成为坤沙大显身手的场所。

这时,张苏泉经营的坤沙旧部——已改名为“掸帮革命军”——虽已有5年历史,鸦片的种植和贩卖也甚有进展,但尚无巩固的根据地及强大的贩毒武装,于是,坤沙自掌军权,刻意经营。然而,此时缅甸政府正因坤沙私逃而恼羞成怒,再度派遣军队死死追剿,而其他反政府武装也从缅甸北部南下。坤沙迎战不胜,节节向南败退,最后退入泰国境内,选定国民党军残部于1950年—1951年曾经立足过的泰缅边境那一片地区为基地,休养生息,重操旧业。这一带地区,泰国军队鞭长莫及,缅甸军队忙于巩固东部地区以对付其他反政府武装,一时无暇南顾。这里东邻媚公河及盛产鸦片的缅甸、泰国、老挝三角洲,西与国民党军残部第三军、第五军相壤,是坤沙“鸦片王国”发展的理想之地。特别是1978年底,越南军队悍然入侵柬埔寨,缅甸、泰国的注意力移到与印度支那毗邻的地区去了。这更是坤沙集团大显身手的好时机。于是,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成为坤沙毒品业及军事势力的全盛时期。

编辑本段独立王国的风采简介  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坤沙在泰缅边境地区建立了一支数千人的贩毒武装,使缅甸掸邦东部与泰国清迈、清莱、夜丰颂三府接壤的狭长地带成为其“独立王国”。在泰国清莱府夜庄县麦开区,坤沙控制了10多个村庄,并选择了万欣德村(又名“满星叠”、“万兴达”等)作为其“王国”的“都城”。经过坤沙扩建,这个地方与其说它是个村寨,毋宁称它为小镇。环境  万欣德在一个山谷中,长3公里、宽1.5公里,四面环山。地势险要,水源丰富,森林密布,距缅甸仅8公里。这里有273户人家,1600多人,内有坤沙集团成员及其家属。镇里有200多幢房屋,都是盖有石棉瓦屋顶、钢筋水泥柱和砖墙的平房。屋里都有电灯、液化石油气、自来水,有的还有电视机,其他摆设也颇为现代化。坤沙仅在该镇就有4幢住宅,其参谋长张苏泉则住在一所庭院式别墅中。此外,镇中有集市、医院、学校、群众集会的广场兼足球尝水库和寺庙,甚至还有一座发电厂。在镇里和周围有武器库、军事训练场和海洛因提炼厂。在镇北部制高点,坤沙建有一座可住1000人的军营,以保护泰北山区的毒品生产和贩运。在万欣德镇四周的泰国境内,坤沙另建有4座武装兵营:一个驻在清莱府夜庄县帕山区潘河村,有三四百人;一个驻在清莱府夜庄县马开区的木色贾哈瓦,约有二三百人;一个驻在夜丰颂府夜丰颂县苏麦苏村,约有三四百人;一个驻在夜丰府夜丰颂县干河地区,不到一百人。而在缅甸境内,“坤沙”集团的主要据点则在掸邦芒县,与泰国夜丰颂县的帕空河村隔国界相望。该武装贩毒集团的后勤供给,包括照管大小头目们的孩子和坤沙本人财产,均由坤沙的一个内弟统管。坤沙属下的各级头目大多数是其童年时代的朋友,他的一个叔叔坤盛也是其中一名负责作战的指挥官。

编辑本段坤沙“治国有方”  坤沙利用出卖毒品所得暴利,建立了一支训练有素的彪悍的毒品武装走私护运队,大约4000至5000人。因为坤沙深知,在“金三角”这样复杂的地界,没有枪杆子就没有一切。这支以缅甸山地少数民族青年人为主的军队,不仅有一般的武器如机枪、M一16步枪、冲锋枪,甚至装备有美式短程火箭,在国民党军残部训练下,战斗力日益增强,连“老师”后来也自愧不如。他们耳目众多,消息灵通。当缅军从缅方一侧进剿时,他们就溜到泰国;当泰缅军合力围剿时,他们又潜入老挝,兵力损失不多。

坤沙治军威恩并重。他本人相貌英俊,像个白面书生,两眼炯炯有神,颇为聪慧,并不凶神恶煞。虽识字不多,却颇尊重“读书人”。他对其同伴讲义气,对掸族人重感情,待人随和,甚至问寒问暖,以示关怀,颇有些草莽英雄的气概。

尽管坤沙贩毒无数,却不准其部下吸毒,他本人也早已戒毒,以为示范。规定任何人发现其部下吸毒均可当场处决。其上层官员也不吸食毒品。

坤沙军队实行供给制,每个士兵每月还发给津贴。中队长以上官员按职务大小在海洛因提炼厂占有股份,按股分红,经济十分宽裕,因而大多死心塌地为坤沙卖命。坤沙能在“金三角”崛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巧妙地利用了“金三角”长期存在的民族问题和民族矛盾。前已述及,在坤沙1969年被缅甸政府诱捕后,他的得力助手张苏泉立即在政治上来了个180度的转弯,把其贩毒武装更名为“掸邦革命军”。并宣称:要为掸族同胞的“自由独立”斗争到底,他们制造和贩运毒品是为掸邦的独立“革命运动”筹措必要的“经费”。这样,坤沙转眼之间就由“鸦片大王”变成了“民族英雄”,把一场从事毒品活动的肮脏勾当,化为“神圣”的争取民族独立的“英勇”斗争。因此,坤沙虽然遭受到缅甸政府军的围剿,但却博得掸邦反政府人士的拥戴和赞誉。

坤沙——民族血统骄傲一生不卖毒品中国只卖给欧美日坤沙——是傣 坤沙酒

尽管有人嘲笑说:“坤沙们如果是革命军,那世界上所有的毒贩都是革命家了。”但是,人们都不否认坤沙的投机行为是一次颇为高明的成功的政治突破。他的政治投机,竟然赢得国外某些人的钦佩和承认。据说,美国在卡特执政时期,根据保护“人权”的原则,曾派遣一个非正式代表团去“金三角”调查坤沙的“民族独立运动”和贩毒之间的关系。在美国代表团的考察报告中,充满了对坤沙同情的询句。为了取得美国的支持,坤沙提出,只要美国拿出35000万美元,他可以负责把“金三角”的鸦片全部收购,不再使毒品非法流入国际市场。1977年,一些美国国会议员在纽约州前议员沃尔夫的率领下,曾访问缅甸,并对坤沙表示会考虑他的建议。后来,美国卡特政府以“不能和叛军进行后门交易而干涉缅甸的内政”为理由,拒绝了坤沙的建议。

编辑本段与泰国政府周旋  坤沙进入泰国北部以后,“金三角”的毒品发展更快,产量大幅度上升。其“王都”万欣德镇,一时商贾云集,八方聚会。

缅甸、泰国、老挝的人自不必说,凡是到泰国旅行的人都可前去“游览”。许多外国毒品贩子便乘机把毒品夹带出去。同时,坤沙还利用泰国交通便利、对外开放、与西方国家关系密切等有利条件,把毒品改由曼谷出口。因此,曼谷便取代西贡而成为东南亚的“毒品之都”。致使泰国毒品问题日趋严重,国内外对泰国政府的批评纷至沓来。想当年,江萨上将为坤沙释放而辛劳奔波,殊不知却“养虎为患”,这是上将先生所始料不及的吧?

坤沙集团在泰国境内的贩毒活动,引起了泰国政府的极大忧虑和不安。前总理克立·巴莫亲王就指出:“当时坤沙只是小小的集团,不见有什么危害。就好像人身上的肉瘤,开始时以为是普通肉粒,但现在却变成癌了。”前任总理炳·廷素拉暖则于1982年1月公开承认:“这个烟毒贩运集团对我国是危险的,他们长期以来在我国从事毒品贸易……我们长期忽视了这一形势。”

为了把坤沙集团驱逐出泰国国境,泰国政府曾经采取了一些措施。诸如:1978年2月,300余名泰、缅军队乘美国提供的直升飞机对“金三角”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扫荡;1982年7月,泰国政府拨出50万株泰币(折合2.5万美元)悬赏坤沙的头颅;同年10月,正当炳·延素拉暖总理在美国访问期间,泰国军警组织特遣队深入万欣德镇擒拿坤沙,但未捉住。后来,泰国军警又搜查了坤沙在曼谷的住家,也未能发现坤沙的踪影。特别是1982年1月21日.在美国政府的强烈要求下,泰国军队出动重兵,一举占领了坤沙集团的老剿——万欣德镇,将坤沙贩毒集团主力赶进北部梁山。

然而,坤沙集团并未受到毁灭性打击,他指挥部下抵抗了一阵之后,撤出万欣德镇。然后派出小股武装和泰国军警打起麻雀战来。1月26日清晨,坤沙部队从缅泰边境大其力镇过河袭击夜赛县和液湛市的警察署和泰化农民银行,打死一名警察和4名平民,烧毁汽车5辆;1月28日上午,坤沙兵烧毁8辆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后,又闯入邻近村庄洗劫农户,使得清莱府的夜赛和夜庄两地的居民纷纷关闭门户,游客绝迹。坤沙还扬言将派7000兵马进攻清莱府,洗劫清迈市。

坤沙的这几次袭击和恫吓,使泰国北部城镇风声鹤唳,居民一日数惊,富者纷纷南逃。甚至联合国肃毒组织清迈办事处和美国驻清迈领事馆也恐惧不安,将家属及一般工作人员撤到曼谷,并要求泰国军警对其留在清迈的机构加强保护。

2月3日晚7时左右,一辆载着3个人的蓝色小轿车出现在夜赛市大街上,向路人散发传单。这张由坤沙集团炮制的传单在攻击了泰国政府给万欣德镇民众造成的伤害后表示,他们决定从此不与泰国政府对抗而隐居山林。

果然,到了三四月间,坤沙派其僚属去会见了泰国清莱府夜庄县“救济山地民族发展中心”的官员,要求他向泰国政府转告他们的几点“建议”:

(1)允许他们在万欣德镇附近另建营地,具体地点可由泰方指定。

(2)请泰国军警交还在万欣德战斗中所缴获的坤沙集

团的所有武器,因为这些武器是用来对付缅甸政府的,而非与泰国为敌的。

(3)坤沙军将尽力做有利于泰国政府的事,以确保泰国北部边境的安宁。泰国总理、内政部长和陆军总司令都收到同样内容的信。但泰国政府断然拒绝了坤沙的建议。

内政部长锡上将向报界宣布:“政府对此事已有明确的政策规定:即此事是没有商量余地的,因为有关国家人民的安全,所以政府不接受任何条件。”然而,尽管坤沙的巢穴已被摧毁,但这个集团并未遭到致命的打击,坤沙还可以在广阔的“金三角”的任何地方再建基地,重整旗鼓。“金三角”的毒品还照常往外流,事情远没有结束……

编辑本段从“繁荣村”到“掸邦革命政府”  坤沙贩毒集团被泰军赶出万欣德镇后,差不多一年多沓无音讯。直到1984年初,其大名又出现在泰国报纸上。原来1982年1月底,坤沙军主力撤出其总部万欣德镇后,重新窜入缅甸掸邦地区,并沿着泰缅边界缅方一侧西行了50多公里,到达一个名叫“多依朗”的村寨。该村南有一个横跨泰缅边界的小山,曾为一支反政府武装占据,坤沙派部队将他们赶走,于是就以多依朗村为新的总部。多依朗村离泰缅边境泰方一侧的清莱府夜艾村仅13公里。

坤沙选择这个村子作为总部后就扩大地盘,统领周围五个村寨,自称“公社”,宣布独立,不受缅甸政府管理。坤沙还把多依朗村改名为“繁荣村”。

1983年年初,为了向外界树立自己的”形象”,宣传自己的主张,坤沙会见了哥伦比亚记者戴尼斯·雷契勒。我们这里摘引哥伦比亚(万花筒)杂志中登载的他们的谈话内容:

坤沙首先作了一番自我介绍:我出生在莱文河村,这里靠近中国边界。我父亲一家8口,他排行老大。他和我爷爷一样,曾是我们村的村长。我5岁时,母亲去世了。她是中国人,但也出生在沙村。在第二次大战期间,我父亲同英国人一起进行了抗日斗争,因此我是由祖父祖母扶养成人的。他们非常疼爱我,由于学校离得远,他们就不叫我去上学。我20岁时,祖父死了,我当上了村长。

3年以后,我着手组建解放政治运动,我们号召脱离缅甸争取独立,并希望缅甸能承认我们。1947年在与英国人谈判时,我们希望这一问题能够得到解决。但是,我们不仅没有获得解放,反而遭到逮捕和监禁,于是被迫拿起武器来。最初我们只有几十个人。

1959年我们创建了“掸邦联合军”。一个中国国民党军官(他们也是我们的敌人)投靠了我们,并帮助我们搞军事训练。

今天,我们已经成了正规部队,拥有4000人,还有10000人的后备军,后备军要进行正常的田间劳动。我们的服役期是四年,征招的士兵是14—16岁的年轻人。在服役期间没有休假,免得往返途中冒风险。每人每月饷银5美元,阵亡了,就发给他家20美元。将领和军官挣得略多些,还允许他们做生意。缅甸想把我们征服,因为他们知道我们这里的土地非常富庶,有森林、有金、铜、铀等矿藏,有玉石、红宝石,还可以发展农业。我们愿向他们出口,也需要援助,因为我们什么都缺。没有医生,没有药品,没有教员,也没有学校。我曾写信给仰光政府,想和他们谈判做生意,结果他们却派大军来围剿我。

我愿我的人民幸福。我们生产鸦片、出卖鸦片是为了支持我们的战争,赢得我们的战争。我最推崇的是毛泽东和胡志明。他们领导自己的人民战胜了强大的敌人,获得了解放。早在30年前,我就站在他们一边。我的心同他们一样,是勇敢无畏的。

记者问:全世界都把您称做“鸦片大王”,您是怎样在“金三角”开始经营鸦片这一行当的?

坤沙答:我的人民、掸邦的人和我,都是为了从缅甸,也从泰国争得独立而斗争。我们得不到任何外援,种植鸦片就理所当然地成了我们唯一的经济来源。

问:人们估计您从鸦片上发了大财……

答:这简直是笑话。我为了购武器,维持一支4000人的队伍,哪还有什么钱?过去,越南战争还在进行的时候,我们从腐败的老挝兵手里买武器……

问:什么价钱?

答:从前花50美元可以买到一支M—16步枪。现在至少要花200一250美元才能买到。这还得要通过中间人……不错,我是有许多鸦片,可钱却不多。有钱的是那些中间商人。他们买1公斤海洛因只付给我们200美元,但运到美国后就能卖20万美元。您想想,究竟是谁有钱?反正我是没什么钱。

问:1967年,您组织了一个本世纪最闻名的商队,由500个人和300头牲口把16吨毒品运往泰国,但是中途却遭到中国国民党分子的袭击,“金三角”战争从此拉开序幕。

答:打那以后,缅甸政府就到处追踪我。我成了仰光政府要逮捕的头号人物。但是结果呢?我的军队一下子却增加了1000多人。

问:1969年10月,您在曼德勒遇捕,后又监禁达5年之久。只是由于您的一名得力军官俘获了两名苏联专家,用这两个苏联人做为交换,您才得以获释,是这样吗?

答:是的。谈判谈了很长时间,但是一切进行的却很令人满意。

问:几年以前,您曾建议把鸦片卖给美国。这项交易进行得怎样?

答:我们曾建议把全部鸦片都卖给他们。目的是想帮助他们杜绝毒品,把吸毒这一问题解决。

问:生意是在哪儿谈的?

答:在泰国的某个地方。美国的代表是位国会议员,他是乘直升飞机去的。我没有到场。谈判时我们建议他们用3500万美元买下我们生产的全部鸦片,卡特政府却坚持说我们不是他们所承认的仰光政权的合法代表。但是掸邦的人都承认我们是他们的合法政府,是这里最合法的政府,虽然这里没有国王。可美国人当时不这么看,所以生意也就没谈成。

问:泰国政府把你们从原来的万欣德要塞赶了出来,今天你们和泰国政府的关系如何?

答:我们同泰国前政府有着极其良好的关系。但是,自从炳将军执政以后,情况就变了。美国政府向他提供了350万美元的贷款,用来围剿我们。

问:那么说,他们是为钱而战?

答:泰国人本不好,一牵扯到钱就更坏了。炳也蠢得很,攻打万欣德的时候,他们死了90人,伤了100人;而我们仅仅6人阵亡,10人受伤。

问:泰国跟你们作对,美国又不同你们做生意,那你们怎样维持你们的“国家”呢?

答:光靠鸦片当然是困难的,所以得改。我们还做玉石生意,老百姓也纳税,但是税额不高,因为我们都是穷人。

问:怎么个征税法呢?

答:农民上缴的是实物,如鸡、猪、玉米、水果等。其余的人是钱。除此之外,凡是通过我们地界的商队,不管是从泰国来的,还是到泰国去的,都要缴税。

问:你们为什么单种鸦片,不种别的呢?

答:要想改种别的经济作物,那得好几年以后才有收益。在这段时间里,我们怎么活呢?

问:你们可以出售茶叶或咖啡什么的。

答:我们上哪儿去卖呢?又怎样运出去呢?这里连一条公路都没有,您不是已经看见了吗?

问:那就没有改变的可能了吗?

答:我们需要外界的经济援助,需要外界派农艺师来,帮我们研究研究这里的土壤,看看怎样才能改变这种单种罂粟花的状况。因此,要想变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这里种罂粟,长得倒是挺好。当然,开始也有困难,要防冷、防涝,但是以后就好办了。

问:您知道海洛因对人的危害,在成千上万的受害青年面前,您就毫无顾忌吗?

答:我愿到任何一个想要禁止鸦片的地方去,愿意去曼谷,也愿意去美国。但是,不跟我谈判,海洛因就仍要传到世界各地。

问:您的顾忌是什么?

答:我们掸邦的人,自然知道鸦片不是好东西。吸食的人受了害,贩卖的人却发了财。但,请您也想想:俄国人和和美国人生产了中子弹,人们为什么不问问中子弹扔下来会不会死人?吸食海洛因的人也是要死,但那是自寻的死。他们知道吸毒有危险,然而,那是他们的嗜好。他们不惜花重金去买毒品。

间:缅甸和泰国要逮捕您,您不害怕吗?

答:他们要抓我们,还要用2500美元要我的人头。所以我们不得不把这些来抓我们的人干掉,这是很令人痛心的。但即使把我杀了,问题也解决不了,说不定会有50个坤沙出现。因为我们是不为海洛因而战,我们是“掸邦解放阵线”。海洛因只是为了支持我们的战争。

问:在曼谷和仰光都说您是最大的罪犯……

答:讲这话的人是因为不了解真相。我坤沙是掸邦的领袖,人民承认我,尊敬我。我的斗争是政治性的。

问:您和共产党人搞联合吗?

答:目前我们和缅共是一致的,但并没有一起搞。他们要夺取全国政权,而我们又不喜欢共党政体。

问:如果您的国家真的成立了,您的鸦片会怎样呢?

答:国家一旦成立,我们就不允许再种植罂粟。现在我们这里是不准使用海洛因的,任何人都不准。对老年人也只允许吸用鸦片。我们知道海洛因的毒害。因此,我们这里不许用。

问:您怎样在老百姓中禁用毒品?

答:凡吸毒者,一律枪决。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问题。

坤沙集团经常与缅甸政府军发生小规模战斗,吞并禅邦一些小的地方武装;对泰国则实行“睦邻”政策。他欢迎泰国商贩越境到属他控制的另一个只有40户人家的邦奈村做买卖,每天从早晨到晚间8时均对泰国边民“开放”。1984年10月16至19日,坤沙军还在邦奈村举行大规模的缅甸佛节的庆祝活动,特邀边界对面泰方一侧的泰国村民及社会“贤达”前来联欢。到了第三夜,一个盛大的联欢活动开始了。坤沙军的士兵鸣枪庆祝节日后,其“文工队”便在临时舞台上表演歌舞,泰方居民也演节目助兴。400多名坤沙军官兵在锣鼓声中也与老百姓共跳民间舞蹈。坤沙本人没有出席晚会,但派人在场上宣读了他的一封信。

信中说:“缅甸掸族人与泰国人唇齿相依,但也免不了有些摩擦。我们对过去不愉快的事已经淡忘,并力求避免今后与泰军作战。”

此后,坤沙继续将其军队扩大,更新了武器。甚至利用贩毒的利润购买了苏联的地对空火箭,秘密地布置在5个基地里。据说,有的基地还在泰国边境内。坤沙在其新的“鸦片王国里”一面苦心经营其贩毒武装和贩毒事业,一面又玩弄新的伎俩。

1985年1月18日,几乎所有的泰国报纸都报道说,“鸦片大王”坤沙因长期患糖尿病卧床不起,已于1月16日死于“金三角”的黎兰山区,终年52岁。其亲友已去泰国北部欣德镇建穴造墓,花钱30万铢泰(约合1.2万美元),筹备举行隆重葬礼、泰国警方特派人员前往核实,等等。一时,有关国家总算松下一口气。

孰料这是坤沙的“策略”:当成为众矢之的时,他就蛰居不起,装出哀兵姿态,甚至发布假新闻,宣布已经死亡,后又悄悄“复活”。因此,9个月后,正当各国肃毒机构为坤沙的死弹冠相庆之际,此公又死而复生,再次出现在“金三角”,并公然在掸邦新的巢穴接受记者采访。他对记者宣称,他已经洗手不干毒品勾当了,而是正在计划建立“掸国”。

事实上,坤沙已逐渐恢复了元气,“以蒙古可汗式”的无情手段扫清了缅甸边境缅方一侧大片地区,为其贩毒组织建立了一连串的新基地。1985年3月,坤沙与掸邦一支由莫亨率领的反政府武装——“禅族革命委员会革命军”联合,正式成立了“掸帮军”。并在掸邦东枝附近的贺蒙寨成立了“掸帮革命政府”,推举莫亨为主席,坤沙则自任“禅邦军总司令”,牢牢控制武装。

“掸邦军”组织严密,下设6个师,其主要任务并非为了“掸邦独立”,仍以贩毒为基本职业。

编辑本段“为了民族解放”  1987年1月,坤沙为了壮大声势和欺骗世界舆论,在其设在贺蒙寨的基地举行了一次“盛大”的活动和记者招待会,来自泰国和其他国家的25名记者参加了招待会。泰国英文报纸《曼谷邮报》和香港英文刊物《亚洲周刊》等均纷纷报道了此次招待会和阅兵式“盛况”,并发表了记者们拍摄的大幅照片。新西兰驻泰国摄影记者特伦斯·怀特也在受邀之列。他在那里呆了十来天,和坤沙一起检阅了“掸邦军”军校第18期学员的毕业操练,并且亲自采访坤沙本人。在以下的报道里,怀特试图揭示坤沙的真实面目,同时也展出了坤沙“王国”的某些内幕:指挥官的号令响彻操场,应声入场的是由近700名新兵组成的四个连队的“勇士”。这些新兵可称得上是一支民族联军:有掸族、拉祜族,佤族、果敢华人,甚至还有一名廓尔喀人。他们未配武器,但队列整齐威武,穿着丛林色的军装和轻便胶鞋。虽然规定入伍的年龄是16岁,便他们之中年龄最小的仅有9岁。每个连的前面都有三面校旗引导,旗帜以蓝色为底色,上面有笔和枪交叉的图案。学员的臂章标志是蓝底上一颗白星,白星下方有三座金色山峰。坤沙承认这些士兵缺乏武器装备,为了满足训练之需,只好每人发一支木头刻制的步枪。

这是1987年1月掸族革命委员会在节日般的气氛中举行的这次军校学员结业典礼。并邀请了数百位来自边界两侧的掸族客人和泰国及外国的新闻记者参加。在这次盛会上,坤沙成了来宾们瞩目的焦点。坤沙过去极少抛头露面。他像一个幽灵,你可以经常感觉到他的存在,却很难亲眼见到他。因为要接受记者的私人采访,坤沙一大早就起床了。他身着绿装,谈话过程中一支接一支地吸烟。谈到美国毒品管制局对他的指责时,他举起手中的打火机作手枪射击状,说:“我们正在和反政府武装作战,和反政府武装有联系的是国民党军残部”。

他又反驳说,“是国民党残部在掸族地盘上提炼反政府武装提供鸦片的。”“鸦片贸易使国民党军残部大发横财,鸦片军阀的恶名却不公正地栽到我的头上,我成了一个替罪羊。”他愤愤不平地说道。

问:“掸族革命委员会的税收有百分之几来自贩毒?”坤沙回答:“60%。”又问:“那么它们是来自鸦片过境税,还是提炼海洛因税,或是海洛因销售税?”坤沙回答:“都是。”他声称,还将继续“无限期地进行有限的贩毒活动”。他接着说:“我们在掸邦是有海洛因提炼厂,但是泰国、香港、美国不是也有吗?这些国家(和地区)对此不也负有责任吗?海洛因掸邦有,美国不也有吗?那么我可不可以把里根先生称作鸦片军阀呢?”

在这次长达一周。组织得很好的盛会上,坤沙显示了多年来压抑着的另一个侧面。他简直是一名宣传鼓动的天才,在社交活动方面大放异彩,表现出一位有希望的“政治领袖”应有的才能。

在瑞士银行里,坤沙也许存有数百万美元。但在这个偏僻的丛林营地里,他却无处可以花掉它们。有报道说,坤沙住在装有空调的别墅里,过着荒淫无耻的生活。但事实上,他睡的是小茅屋,而且从不久留,怕遭不测。

坤沙竭力争当掸族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莫亨虽然是名义上的掸族革命委员会主席,但是真正大权在握的还是坤沙。在采访期间,我发现坤沙还是很尊重莫亨的(至少表面上如此)。不过,到底是谁掌握实权,人们还是一目了然了。实际上,这两位表面上团结一致的。他们仍然保持着各自的司令部、助手和保镖。然而,坤沙的地位并不巩固。他与毒品买卖上的竞争对手——国民党军残部等争斗不休。他在边境地区的处境可谓四面楚歌、腹背受敌:一面是缅甸政府军,一面是泰国军队和美国毒品管制局。因此,坤沙的未来较之“掸邦独立”的命运还要难以确定。

但事实也一再证明,坤沙具有强大的生命力。1987年,坤沙地盘上的鸦片产量可望达到800吨至1000吨,这些鸦片能够提炼出80吨至100吨4号海洛因(纯度为85%—95%)。每700克海洛因在泰国边境重镇清迈的售价即达4000美元。因此,坤沙有足够的金钱来为自己争取时间,巩固地位。

坤沙并非不知道毒品问题的严重性,也不是不知道自己声名狼藉。他不无夸张地说:“如果我能够重建我的祖国(指所谓‘掸邦独立’),那么八百万掸族人民会欢天喜地;但是如果我能够解决毒品问题,则全世界人民都会谢天谢地!”从这位新西兰记者的上述报道可知,”鸦片大王”坤沙及其贩毒集团仍然活跃在“金三角”,并且打着争劝民族解放”的旗号。看来,彻底清除这位魔头及其贩毒集团,并非一件指日可待的易事。

1993年11月,缅甸政府军开始对坤沙领导的蒙泰武装发动攻势,先后占据了坤沙的一些据点。此时的坤沙年事已高,开始无心恋战。61岁时,坤沙曾表示愿意向缅甸政府投降。他说,自己想隐居乡里,养鸡种菜,安静地度过余生。当时,美国正悬赏200万美元缉拿他。1995年12月,政府军对坤沙采取新的军事行动。1996年1月5日,坤沙领导的蒙泰武装开始向政府投降,到18日,共有9749人向政府缴械,共交出轻重武器6004件,其中包括地对空导弹。当天,他出席在他总部洪孟举行的受降仪式。此后,坤沙便隐居于仰光。

2007年10月27日,坤沙因糖尿病和肺气肿死于缅甸最大城市仰光的自己家中,终年74岁。

编辑本段个人履历  1969年,昆沙被缅甸军方诱捕,被监禁两年后,昆沙的参谋长张苏泉指挥绑架了两名援缅甸的苏联医生,要求交换昆沙。震惊世界,后在泰国斡旋下,昆沙被释放。

1971年,昆沙利用民族情绪号召掸族革命,竖起“掸邦独立建国”大旗,将部队改组成“掸邦解放军”,迅速成长为缅甸一支强大的反政府武装。在当地华族描述中,掸邦从此成为张奇夫、张苏泉“二张”的独立王国,其部队被称为“张家军”。总部设在掸邦东北部泰缅边境的满星叠。

1976年,坤沙继续他的贩毒事业,并于泰国北部设立了基地。他的军队一直为争夺掸邦的控制权而与缅甸政府对抗。

1985年,掸邦3支武装(SSA、SURA、SUA)合并为MTA,叫蒙泰军(掸邦摆夷山)阿尔毕(军队),后蒙泰军力达2.5万余人,民兵近两万,成为继缅共之后,金三角地区军事实力最强的民族武装。

1980年代中期,海洛因的加工提纯使金三角逐渐成为世界毒品中心,张奇夫事业崛起。

1988年,收取了2亿的保护税,

1989年的保护税为4亿。

1990年代初,昆沙事业如日中天,蒙泰军走私翡翠、宝石、贩运军火;采取措施鼓励当地人种植鸦片,征收鸦片税;在辖区内开设关卡,征收各种税费。为维持军费,昆沙每年征收的保护税高达40%。

1992年,缅甸军政府“恢复法律与秩序委员会”提出解决民族分裂武装的最后通牒,开始向佤族、掸族施加压力。

1993年,昆沙公开宣布成立掸邦共和国,自任总统。但内部开始走向瓦解,后被迫卸下“国家主席”和“军队总司令”的头衔。1995年,部队出现分裂,佤联军集结1万余人部队,在泰缅边境摆开决战架势,同时政府军3个作战师也做好进攻准备。

1996年1月5日,缅甸独立日第二天,满星叠昆沙大本营,昆沙率领麾下将士举行缴枪仪式,然后登上直升机,飞往仰光。据说坤沙为避免遭美国当局起诉运毒而向缅甸当局投降。美国政府悬红二百万美元追捕他,但缅甸当局拒绝引渡他。虽然坤沙已经缴械投降,但是坤沙的旧部继续占领缅甸北部,但是已经不再进行毒品交易。

昆沙初到仰光,军政府给其安排了一栋别墅,在他隔壁,著名民主领袖昂山素季已在此居住一年有余。

2007年10月26日,坤沙在仰光逝世。暂不知其死因,也有不具名的缅甸官员透露坤沙是于10月28日逝世,死后被火化。

喋血金三角——坤沙王国的覆灭

金三角,一个动人的名字中国人喜欢用流金淌银来形容一个地方的富裕,如长江三角洲的苏州、无锡和常州三市形成的三角地带,因为其特别富裕被称为“金三角”,而南京、镇江和扬州则 因经济实力略逊一筹而被称为“银三角”。可是,本篇所讲的金三角,可不是中国的苏、锡、常,而是在我国云南省南边泰 国、老挝、和缅甸交界处的金三角。 是这里盛产黄金?不是,这里有一块平原地区,但大部分地区都是山高林密的原 始森林。如果不是有一条公路,它与外界几乎是隔绝的。要是这里不闻枪炮声,人们倒会怀疑是否到了世外桃源。 是这里人民的生活特别富裕吗? 也不是,金三角人民的生活说不上富裕,有的地方甚至连温饱也没有解决,不少地方还停留在刀耕火种的年代。 可是,它的名字确实叫金三角,尽管无人能确切地说出它的详细位置,但一提起金三角,一般人都能说个八九不离十。而且,它与“金”也确实沾点边。在泰国、老挝和缅甸的交界处有一块小小的三角洲,它的上游是湍急的湄公河,每到雨季,河水挟带着大量的泥沙奔腾而下,倒灌入叶赛河,在这里沉淀下来。久而久之,这里就形成了一个三角洲。三角洲面积不大,但土壤肥沃,因此,物产也很丰富。每年的收获季节,这里一片金黄,稻谷飘香,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农民们载歌载舞,感谢造物主给他们带来的丰收。“金三角”三字由此得名。 稻米虽然香气四溢,但毕竟只能用来糊口,而且,由于这里交通闭塞,丰收后的农民面临着卖粮难的问题。他们必须手提肩扛,爬山涉水好几天,才能走出山外,找到买主,换回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运气不好,这点粮食还卖不出去,因此,几千年来,金三角的农民守着这块宝地,过着穷日子。不过,靠着金三角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他们的生活比起其他地方的农民来要好得多。但是,今天人们心目中的金三角,并不仅仅是这么一小块地区。今天的金三角,范围要宽得多,它包括了缅甸的萨尔温江两岸、掸邦高原,泰国西北的清莱府、夜丰颂府和清迈府,以及老挝西北部的琅南塔省、丰沙里省、琅勃拉邦省和南塔河沿岸。而且,人们提到金三角,首先想到的并不是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更不是它那闻名于世的香米,如果金三角仍然单纯种植稻谷,那么,在这个工业化已经普及的社会,金三角恐怕也会名不符实。事实是,今天的金三角声名远播,金三角与哥伦比亚的麦德林名声不相上下,巴基斯坦、阿富汗和伊朗交界处的“金新月”更是不可与之同日 而语。麦德林之所以闻名,是得益于古柯及其制品,金三角之所以闻名,是因为有了罂粟,那是一种与古柯同效的作物。而罂粟的制品海洛因,真是一种可以与金子比价的 东西。今天的金三角,平原面积很小。十余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大多是崇山峻岭。这里山高林密,气候炎热,雨水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各种作物生长。因此,山民们多开荒种植稻谷、咖啡等作物。偶尔,山上也开放出一种极绚丽的花,它有着绿色或白色的枝秆,深绿色的带有锯齿的叶片,花瓣呈鲜红、橙红或粉红色。它的果实是黑色的。山民们知道那叫罂粟,可以用来止泻、祛痛,也可以用来当烟抽提神。但是,他们谁也没有想到利用这种绚丽的花摆脱贫困。没有受过近代西方文明熏陶的山民们,还不知道世界上有这么一种东西极受瘾君子们的欢迎,更不知道,还有一帮天良丧尽的人, 专门打它的主意,用它来害人,靠它来致富。1825年,英国殖民者凭借其坚船利炮征服了缅甸。殖民者来到缅甸,并不是来传播上帝的福音的,他们先是用洋枪洋炮开路,轰开了东方小国封闭的国门,然后,不列颠的商人们就源源不断东进。殖民者发现,在这块被称为“金三角”的土地上,作物极易生长。发达的经济脑袋首先想出一个罪恶的念头:可以在这里种植罂粟,把这里当作鸦片的生产地,然后,把它远销世界,获取最大的利润。于是,凭借其军事力量,殖民者强迫刀耕火种几千年的山民们放弃水稻等经济作物,改种罂粟。就这样,深山里开满了那种绚丽的小花。由于利益驱动,种植这种小花的农民越来越多,种植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发展到最后,甚至有的农民干脆不种稻谷,反正也没人来收购。而种植罂粟则可以足不出户,就能把它销售出去,而且,平常就有买主驻在村里,比起种植稻谷来,那不知要方便多少倍。不过,大多数的农民还较有理智,他们毕竟没有经历过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不习惯于买粮度日,因此,他们大多种植一些稻谷,以维持生计。但是,罂粟也是绝对少不了的,没有罂粟就没有现金,这 个道理已经为大多数人所认识到。罂粟的果实经提炼后称为鸦片。殖民者指导农民如何种植,如何收割,如何提炼,最后,由他们全部收购。殖民者当然知道这种东西的危害,他们并不想享用这种东西,过一过神仙日子。他们知道,瘾君子们的天堂是假的,一旦离开吞云吐雾,天国就不复存在,而他们的天堂则是实实在在的,每做一笔生意,他们就离天堂近了一步。他们把这些鸦片交给东印度公司,由他们走私到当时的天朝大国中国。鸦片走私规模越来越大,天朝的臣民们体格越吸越弱,而东印度公司的钱囊则鼓了起来,最后,终于 引发了一场鸦片战争。以老大自居的中华帝国,不是船坚炮利的日不落帝国的对手,这场以鸦片为名发动的战争结束了。鸦片贸易的规模更大了,从偷偷摸摸的走私变成了堂而皇之的买卖。需求上升,进一步刺激了鸦片的生产。1886年,英国人征服了整个缅甸。殖民者凭着武力强迫掸邦种植罂粟。罂粟花盛开在金三角的山坡上,而后又蔓延到克钦、曼德勒 等省份。看着英国人从罂粟中获得了暴利,另一个殖民者法国人坐不住了。当时,法国已经征服了印度支那,于是,它就组织起一帮商人,从金三角向自己控制的印度支那走私鸦片,自己从中收取税金,最后,法国人干脆派专家到越南、老挝等地,向当地的少数民族苗族、瑶族、傣族和佬族传授鸦片种植的经验。罂粟花盛开在整个印度支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法国人为了对付印度支那的民族解放运动,联合了当地的部落酋长,合作的条件就是,法国人收购当地的鸦片,而各部落则提供兵员与共产党作战。尽管如此,法国人还是没有能挽救其失败的命运,最后退出了印度支那。不久,另一个列强趁虚而入,那就是美国。美国当时已经是世界一号霸主,趁着法国人的败退,它通过扶植傀儡,提供援助,逐步渗入印度支那。为了对付越南共产党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美国人绞尽了脑汁。前方,荷枪实弹的美军在与越共交战;后方,中央情报局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隐蔽行动,他们效法法国人,与当地的少数民族联合起来,由他们向越共发动进攻。在老挝,受中央情报局支持的苗族王室的军队 最多达到了3万余人。当地的苗族人生活困难,种植鸦片是他们唯一的经济收入。中央情报局凭着其快捷的网络和特殊的渠道,把他们收购的鸦片带上美国航空公司的飞机,销往海外。后来,中央情报局甚至在当地开设了一个海洛因制作场,从鸦片中提取海洛因,从中获取高额利润。就这样,罂粟越种越多,鸦片产量越来越大。金三角成了东南亚最大的罂粟种植地,而越南的西贡则成了东南亚最大的鸦片集散地。大量 的毒品从这里中转到世界各地。金三角与外界的联络颇不方便,只有一条公路从泰国的清莱通向金三角的中心腹 地万欣德镇。整个金三角大约有3000个村寨,100万人口,但村寨与村寨之间,只有 羊肠小道相连。要把鸦片从这种地方运出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收购鸦片的毒品贩子们都有私人武装。武装押运,这个规矩整个毒品界皆然。不过,金三角最初的毒品武装,规模不大,军事水平也不高,虽然对付当地的强盗已是绰绰有余,但要与政府军作对,只怕难有取胜的机会。一个偶然的机会,导致整个金三角的毒品 武装上了档次。那是1950年,中国解放战争接近尾声,国民党军队已经退出大陆。但是,还有一小部残余武装在负隅顽抗。3月9日,最后一支国民党武装在解放军的打击下,溃不成军,荒不择路,进入与我国云南省交界的缅甸。这支残军的番号是第8 军237师709团,团长是李国辉。他们与另外一支先期逃入缅甸的国民党残余部队第 26军93师278团会合,成立了“复兴部队”,指望在这里长期潜伏下去,等待国际局势和国内局势的变 化,以“复兴”国民党政权。 第8军和93师都是在中国历史上留下过痕迹的部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 们曾随同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与日军作战,当时第8军的军长是李弥,李弥不是蒋介 石的嫡系,但凭着勇敢作战,也一步步地升到了少将军长的位置。在著名的松山战役中,李弥身先士卒,亲自参加了一线战斗,为整个松山战斗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因此,李弥及其第8军在抗日战争中是有功于国家和民族的。但是,后来李弥又追随 蒋介石,参加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并且同样身先士卒。在淮海战役期间,李弥已是兵团司令,黄伯韬战死碾庄,杜聿明举起了降旗,55万大军全军覆没,成为俘虏的国民党高级军官不计其数,独李弥逃出了天罗地网。回到南京后,李弥继续其“反共事业”,深得蒋介石信任。蒋介石委派李弥为云南省主席,也算是对李弥坚决反共的一种回报吧。士为知己者死,李弥就这样顽抗到底,成为国民党留在大陆的最后一支武装。但是,国民党气数已尽,李弥再忠勇,也缺乏回天之术。因此,李弥的残部也不得不退出云南,逃到了缅甸。93师的资格也不比第8军浅。1942 年中国远征军远征缅甸,93师就排在远征军的序列里。它长期驻扎在车佛南地区,在当地颇有影响。当地的老百姓看到中国军队,就认为它是93师的,93师成了中国军队的代名词,足见其影响之大。因此,当这两支残余部队逃到缅甸后,当地的百姓仍以93师名之。1950年8月,“反共英雄”、第8军前军长、云南省政府主席李弥从台湾飞来金三角,接管他的老部队并将其改编成云南反共救国军,下辖193师和93师两个师。1952年,台湾派来700余名官兵增援云南反共救国军。1953年,这支军队发展到1.9万人,成为缅甸北部一支很重要的军事力量。缅甸政府对此十分不安。政府军与这支反共武装发生武装冲突。在联合国的监督下,蒋介石撤回了这支部队,但仍有几千人留了下来。这支残余部队后来与金三角的地方势力结合在一起,它的领导人段希文娶了当地一个土司的女儿为妻。后来,这支部队向泰国政府投降,变成了泰北山区民众自卫队。此后,他们在泰国境内建立了一个自治村,许多人加入了泰国国籍。 这支国民党残余武装,由于远离台湾,生活没有着落,因此,只得自食其力。前文说过,金三角盛产稻米,只要愿意耕作,吃饭不成问题。但是,军饷从何处来,军火从何处来?这都成了93师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当地的居民以鸦片换取现金,93 师也没有更多的出路,因此,他们一方面招兵买马,进行军事训练;另一方面,又组织人开荒垦地,种植罂粟,然后,将鸦片运出金三角,换取金钱。由于有军事力量作保障,这支鸦片武装在金三角站住了脚,并且很快成了当地最大的一支鸦片武装。反共救国军在当地网罗了很多地痞,但里面也不乏良家子弟。就在这帮少年中,成长起金三角的“后起之秀”,其中一个叫罗兴汉,一个叫坤沙。他们的雅号,都与 鸦片有关,一个叫“鸦片将军”,一个叫“鸦片大王”。论年纪,罗兴汉与坤沙并不是一辈的人。人们说,罗兴汉是金三角这个鸦片王国的第一代“创业者”,而坤沙则是鸦片王国的第二代“创业者”。没有罗兴汉这个大 毒枭在金三角的活动,也许就没有坤沙的鸦片王国了。罗兴汉生于1934年,缅甸掸邦果敢人。据说,他是一个华裔,身上流有华人的血液。他的缅文名字叫畏蒙,家族是村上的首富。罗兴汉曾进入军事专修班学习,后来国民党军退到掸邦,罗兴汉就跟在国民党军官后面,给他们跑腿。据说,他的中文名字就是这些军官取的。罗兴汉跟在国民党军后面厮混了一段时间,学得了一些军事知识,就去给当地的地头蛇杨家家族当兵。由于他受过国民党军的正规训练,身手自然非当地的地痞可比,因此,他很快在杨家武装中出类拔萃,当了一个分队长。后来杨家武装遭到缅甸政府军围剿,罗兴汉逃出法网,带领一部分部属,自立门户,回到老家果敢地区,专门给鸦片贩子搞武装押运。生意越做越红火,势力越来越大。正当罗兴汉志得意满的时候,政府突然出动大军,一举抓获了罗兴汉,没收了他的全部鸦片,而罗兴汉的罪名竟然是“卷入掸邦独立运动”。罗兴汉进入监狱后才知道缘由,不由得大喊冤枉。他拉起山头,只是想搞一点钱,哪里想过要搞什么“掸邦独立运动”?他本来是世家出身,生活优越,从小娇生惯养,根本没有经历过生活的磨炼,也没有什么政治抱负,说他卷入掸邦独立运动,那真是冤枉了他。缅甸军事情报部门与罗兴汉接触,说政府可以放他回去,归还没收的鸦片,但罗兴汉必须效忠政府,接受政府的改编,把所学的军事知识贡献出来,与当地的反叛势力作战。罗兴汉答应了。政府为他配备了人马,委任他为果敢自卫队队长。这下子,罗兴汉接受了“招安”,由山大王一跃而成为国家人员。罗兴汉拿着政府配备的人马,回去与杨家武装作战,一举剿灭了杨家武装。罗兴汉“剿匪”有功,被委任为果敢县人民主席。 新成立的自卫队比起以前的罗家军势力更大。现在它属于国家军队,可以使用政府控制的公路和城镇走私鸦片,走私起来更方便了。罗兴汉每年搞两次鸦片贩运,每次规模都在200吨左右,净获利600万美元。现在的“罗主席”,比起当年给毒品贩子做保镖的“罗镖头”,不知神气多少倍。他的鸦片走私已经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自己有贮藏鸦片的仓库,也有提炼海洛因的工厂。凭藉贩运鸦片得来的巨款,罗兴汉买通了泰国、老挝和缅甸等国的政府要员、海关职员和法院工作人员,在自己的周围营造了一个个保护网。他的果敢县人民自卫队,事实上成了“罗家军”,装备之精良,战斗力之强,缅甸政府军都望尘莫及。罗兴汉势力急剧膨胀,引起缅甸政府的不安。1973年,缅甸政府下令,解散所有的自卫队武装。此举表面上针对缅甸各路大小诸侯,实质上是针对罗兴汉的。但此时的罗兴汉与当年入狱时的罗兴汉已经大不相同了。他的羽翼已丰,再也不把政府的号令放在眼里了。因此,他对政府解散自卫队的命令置若罔闻,反而与国民党的反共救国军订立条约,互相支援,互不干扰对方的走私生意, 重新拉起山头,与政府军对抗。1973年下半年,泰国和缅甸政府军联合行动,扫荡金三角,一举攻占了罗兴汉的老巢,罗兴汉仓皇出逃,不久在泰国落网,并被引渡到缅甸。缅甸政府以阴谋颠覆政府罪判处罗兴汉死刑,判决书中根本没有提及他贩卖毒品之事。在缅甸政府心目中,贩卖毒品实在无足轻重。不独缅甸如此,当时全世界在毒品问题上的认识都是一致的,即毒品是落后地区摆脱贫穷的一条捷径。如哥伦比亚的麦德林本无毒品,可美国“和平队”在经过考察后,认为麦德林的气候适宜古柯生长,因此建议当地居民改咖啡种植为古柯种植。在缅甸政府眼中,走私毒品除了使国家的财政收入少一点外,尚不至于对国家政权产生致命的威胁,而罗兴汉拥有的私人武装,对国家政权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威胁,因此,必欲除之而后快。罗兴汉被处死刑,他当然不会在监狱里等死,未待死刑执行,关在监狱里的罗兴汉突然越狱潜逃。后来据说在马来西亚发现了他, 此后一直下落不明。当缅甸政府忙着对付罗兴汉时,另一个更大的贩毒集团在金三角崛起了。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坤沙集团。这次,缅甸政府遇到了真正的威胁。因为坤沙不仅贩毒,而且还打出了“掸邦独立”的旗帜,据说,贩毒只是手段,独立才是目的。缅甸政府这下 慌了。 毒品贩子?民族英雄?坤沙与罗兴汉是同一个时代的人,两人的家庭出身相仿,经历也差不多。罗兴汉的家族是村中首富,坤沙的父亲是掸邦莱莫部落的土司。两人都在国民党军队里混过。但是,罗兴汉的发迹比坤沙要早得多,当罗兴汉已是远近闻名的鸦片将军时,坤沙还 默默无闻。坤沙出生于缅甸掸邦当阳镇莱莫山弄掌大寨。坤沙是其缅文名字。与罗兴汉一样,他也有一个中文名字,叫张奇夫。他确实是一个奇异的汉子。他的先祖是从中国云南 迁入掸邦的,到坤沙已是第8代,他的母亲是土生土长的掸邦人,因此,坤沙的血管 中流着中国人的血。此外,坤沙虽然出生于一个世家大族,但其自幼父母双亡,由其祖父和叔叔抚养成人,身世也是很苦的。 坤沙的家族与掸邦卡佤部落有仇。当时部落仇杀盛行,坤沙的爷爷担心坤沙为仇家所害,因此一直把他寄养在外地避祸。20岁时,坤沙出落成一个体格健壮的大汉,而且在国民党军队里混了一段日子,学得了一手军事技术,已经足以与仇家对抗了。坤沙回到故里,成为莱莫部落的酋长。他很快拉起了一支私人武装,这在当时是很流行的做法。缅甸刚刚取得独立,政局一直动荡不稳。仰光的政客们忙于争权夺利,无暇顾及社会上的其他事务。一时间,缅甸盗寇风起。为保安宁,各个村寨纷纷拉起武装,保家护院。像金三角这种三国交界、与世隔绝、天高皇帝远的地方,要想保得平 安,非得有一支武装不可。20岁的坤沙,虽然已经是一个部落的酋长,而且拥有一支私人武装,但这在当时的缅甸实在算不得什么,谁也没有把他放在心上。坤沙就这样默默无闻地混了下去,一边当他的酋长,偶尔也贩卖一些鸦片。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在金三角这种与世隔 绝、出产不多的地方,要想维持一支私人武装谈何容易!种植罂粟、贩卖毒品几乎是 每个村寨都搞的勾当,坤沙自然也不例外。不过,当时他恐怕还未曾有当一个举世震惊的大毒枭的想法,更没有什么争取“掸邦独立”的念头,尽管他的军装上印有SSA(掸邦军)的字号,但掸邦独立到底是什么意思,他恐怕也没有搞清楚。1962年,缅甸政府发生人事变动,奈温将军通过政变上台。面对国内汹涌的反叛势力和民族独立运动,奈温将军着实很伤脑筋。乱世出英雄,但要把一个乱世治理成一个太平盛世,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奈温将军现在面对的就是一个乱世。对这么多大大小小的反政府力量,光靠政府军剿灭,政府很是力不从心。缅甸没有这么大的财力,何况,政局甫定,政府有多少事情要干!迫不得已,奈温想出了一个以夷制夷的法子。这是中国历代王朝处理少数民族事务的灵丹,缅甸与中国为邻,多少也接受了一点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因此奈温将军想出了这个高招。根据他的计划,听从政府号令的各地武装力量将得到政府的承认,他们将作为国家军事力量的一个组成部分,从此接受招安。但是,他们必须去进攻那些与政府为敌的割据力量。此令一出,各地拥兵自重的诸侯们,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也有之,而坤沙是积极拥护的。他看准了这么一个发展自己武装的良机,连忙向奈温将军献忠心:愿意为政府效劳,剿灭那些不听政府号令的乱臣贼子。驻守在掸邦的东北军区司令见坤沙有如此忠心,立即封他为“弄亮地区民众自卫队”长官,为他的武装配发武器装备,派军官帮助坤沙进行军事训练。凭着自卫队的旗号,坤沙立即带领他的军队东征西讨,并不断收留败军的散兵游勇,尤其是吸收了一大批国民党士兵。10年下来,反共救国军眼见复国无望,一个个心灰意冷,士气涣散。这批士兵加入坤沙的武装后,坤沙的军队战斗力大增,其他 地方武装相形见绌。坤沙接受改编的条件是可以继续进行鸦片走私,这也是奈温政府给所有接受招安者的优厚待遇,因此,坤沙的生意越做越红火。他不仅收购毒品,而且在自己的辖区内设立关卡,收取关税,设立毒品加工厂,对鸦片进行加工提纯。坤沙的实力迅速膨 胀起来。军队人数增到7000余人。1967年7月,坤沙派500名士兵武装押运16吨鸦片,前往缅甸和老挝的交界处班广。这批鸦片的买主也是一个有头有脸的人物,说起来令坤沙也自愧弗如,他就是老挝王国政府军总司令温·拉迪功少将,也是一个著名的鸦片将军。不过,他披着政府军的外衣,打着堂皇的旗号。300匹骡马,浩浩荡荡,从缅甸的永弄出发,直奔100公里外的班广。沿途山高林密,骡马队必须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一路上又遇到很多小贩子,他们也跟在坤沙的骡马队后面,因此,骡马队越走规模越大,到最后队伍几乎长达2 公里。 7月29日,大队行至距夜寨48公里处,遇到了一支国民党部队。原来,这里已经到达国民党的防区。虽然国民党是“非法入驻”,但金三角这个地方天高皇帝远,谁也拿它没办法。虽说国民党对金三角的一山一水都没有贡献,但对经过自己辖区的鸦片贩子,它照样要收取“买路钱”。平时的小贩子,慑于国民党的武力,也就答应了,但今天国民党军队遇到的是坤沙,而且是一个有7000人武装的大毒枭坤沙。国民党军队不给坤沙这个面子,坤沙一方好说歹说,国民党军队就是不改口:没有买路钱,休想过这一道关!说僵了,双方动起了手。坤沙的队伍有500人,国民党军队仗着自己是 地头蛇,出动了近千人。双方开始厮杀,打得不可开交。卖主坤沙在与国民党军作战,呆在班广的拉迪功少将心里也在打着自己的小九九。他十分担心这场战争的结果。不管哪方得胜,对他这个买主都没有好处。打起仗来,毒品难保没有损失,而且消息传出去,他是这批鸦片的买主,鸦片总司令的雅号将不胫而走。思忖再三,拉迪功想出一个恶毒的主意:让双方打去,他们打得筋疲力尽的时候,他可以出马当回“渔翁”,坐收渔利。于是,他向老挝王国的宰相富马建议:出兵打击贩毒分子,树立老挝王国的清廉形象。富马接受了他的建议,授权他全权指挥。于是,在坤沙与国民党军打得两败俱伤之际,战场上突然飞来了6 架战斗机,对着双方阵地狂轰滥炸。坤沙这才看清楚鸦片总司令的真实面目,不得不忍痛退出战斗,国民党军也退往泰国,留在战场上的是一大堆尸体和哭爹喊娘的伤兵,另外还有16吨鸦片。拉迪功将军一分钱不出,白捡了16吨鸦片。从此,拉迪功成了泰、老边境上的 大毒枭。5个海洛因工厂不分昼夜,开工生产,海洛因源源不断地流向东南亚市场, 远销欧美。直到1971年,拉迪功才身败名裂,被迫辞职。损失16吨鸦片,对于毒王坤沙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至于说 500个士兵,相对于7000之众,也算不得什么。因此,坤沙很快就恢复元气,卷士重来。坤沙的举动渐渐引起缅甸政府的重视。罗兴汉是前车之鉴,奈温不能再养虎遗患。因此,奈温政府 决意将坤沙剿除。1969年10月16日,新上任的东北军区司令丹定上校邀坤沙来司令部参加紧急会议,说有紧急军情商量,接他的直升飞机马上就到。坤沙不疑有诈,接电后立即出发。等他到了司令部所在地后才发现,丹定根本没有什么军事会议召开,等待他的只是一副 手铐而已。坤沙后悔莫及。在诱捕坤沙的同时,丹定派出大军围剿坤沙的自卫队。由于事发突然,坤沙的部属群龙无首。在优势大军面前,坤沙的军队不战自溃。就在这时,坤沙的参谋长张苏 泉挺身而出,搜罗坤沙旧部,且战且退,然后消失在深山老林中。张苏泉是中国国民党军人,老家在中国东北。后来随着军队东征西讨,国民党溃败后,他流落到老挝,后来投奔坤沙。此人是行伍出身,颇懂军事韬略,坤沙用其所长,让他当了自己的参谋长。这次多亏他处变不惊,坤沙才不至于全军覆没。张苏泉退回深山老林后,痛定思痛,觉得不能再打原先的自卫队招牌了,贩毒虽然是令人切齿痛恨的事情,但没有毒品,军队也就断了生计,放弃毒品生意决计不行。于是,他就挖空心思,为坤沙的毒品生意找到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这就是“支持掸邦民族独立”,为“民族独立运动”筹措经费。这个名目一出,立即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后来坤沙也认可了这个主张,并正式打起了“民族独立”的旗号,坤沙的自卫队也改称 为“掸邦独立军”。张苏泉躲在深山,坤沙还身陷囹圄。用什么方法把他解救出来呢? 张苏泉颇费心思。拉起队伍与政府军硬打,很明显不行。此次政府军突然袭击,坤沙的军队已经元气大伤,再与政府军面对面地交锋,肯定不是对手,劫狱也没有成功的希望。张苏泉想来想去,觉得还是得另出奇招。但到底用什么办法,张苏泉一时也拿不准。就这样, 4年时间过去了。 1973年4月,又是一年一度的泼水节。掸邦东枝的一所高级别墅前张灯结彩,大门口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原来,今天东北军区在这里举行盛大宴会,欢庆泼水节。别墅门口站着几名政府军侍卫和一名军官,今天他们一方面要负责警卫,另一方面要担任礼宾,接待来司令部的贵客。今天的贵宾中,有两名特殊客人,他们是来自苏联、执行援缅任务的医生。当他们走到大门时,侍卫彬彬有礼,向他们行礼,同时请他们出示证件。军官接过证件,仔细地看了一眼:没错,是两位苏联医生。于是,他对他们说:“对不起,请跟我们到情报局去一次,有要事相商。”两位苏联客人愣在那里。他们是医生,对军事一窍不通,而且,他们与苏联一些披着专家外衣、实则是克格勃特工的人不同,他们是真正的技术专家。不知情报局请他们去有何贵干? 他们正想问个明白,突然两支硬邦邦的枪口已经顶在他们的背后。他们只好跟在侍卫后 面走了。这一走就走到深山老林去了。带走两位苏联专家的是张苏泉的特别行动队。他对苏联人并无恶意,只不过想借他们向政府施加压力,让政府释放坤沙。苏联是一个世界大国,如果它出面向奈温政权施加压力,奈温少不得要考虑苏联人的意见。于是,这两个苏联人就成了绑架的对 象。两名苏联人光天化日之下被绑架,急坏了奈温将军。但是,释放坤沙,奈温是怎么也不能同意的。因此,奈温决心乘这个机会,彻底消灭坤沙的武装。政府出动大军,进攻坤沙的军队。张苏泉没有想到政府会来这么一手,只得带着两名苏联人连夜转移。行军途中,带上两名俘虏可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有时为了节省行军时间,张苏泉还 不得不让人用担架抬着两个苏联人,真是吃尽了苦头。缅甸的人质危机持续了一年多时间,国际舆论才真正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棘手。奇怪的是,苏联人这次倒挺有耐心,似乎在考虑掸邦民族军的耐心,又像在考验奈温将军的能耐。似乎绑架的不是两个苏联人,倒像是与自己不相干的人。这种现象引起国际舆论的抨击,各种报刊纷纷发文,指责苏联政府对待人质的冷漠无情,又指责奈温政府的不人道,对绑架人质的坤沙武装,却很少指责。这种尴尬局面,奈温将军还是 第一次碰到。张苏泉对这种局面也没有意识到。他所受的文化教养以及他接受的兵书韬略,都没有教给他如何处理这种事件。绑架人质并非中国国粹,他无法从中国的历史经验中吸取教训,也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一方面躲避着政府军的围剿,一方面又请各种人出来调解。最后,他竟然请出了泰国军队总参谋长江萨·差玛南上将出来调解。江萨亲自乘直升机到万欣德镇,接回了这两名苏联人,把他们交给了苏联驻泰国大使馆,同时又敦促奈温政府释放坤沙。奈温政府最后同意,在保全政府体面的前提 下,可以释放坤沙。这样,在身陷囹圄5年后,坤沙终于挣脱牢笼,获得自由。条件 是,坤沙必须住在仰光,每月向缅甸保安部门报告自己的行踪。过惯山大王生活的坤沙享受不了仰光的繁华,仰光的湿热气候似乎也不如深山的气候来得舒适,因此,坤沙在仰光呆了一年多时间,终于乘着吉普车重回金三角。对缅甸政府来说,这是挣脱囚笼的猛虎重回森林,自然不是什么好兆头。因此,派出重兵对坤沙武装围追堵截。 坤沙不敌,再次退入丛林之中,最后进入泰国境内。“掸邦独立国” 坤沙选中的宝地是泰国清莱府的万欣德镇,以此作为毒品转运总部和情报中心,实际上也是自己的老巢所在地。万欣德镇面积大约16平方公里,坐落在一条狭长的山 谷里,北面离泰缅边境只有8公里,东边就是汹涌的湄公河,西边又与国民党的势力 范围接壤。泰国军队对它是鞭长莫及,缅甸军队当时有更危险的对手——缅甸共产党要对付,因此,一时也顾不上坤沙。到1979年越南侵略柬埔寨后,缅甸和泰国的注意力又都集中到柬埔寨问题上去了,因此坤沙就在这里休养生息,大力发展他的毒品王 国。就在这段时间里,坤沙的毒品事业进入了全盛时期。万欣德镇有250余户人家,1600人。坤沙自己在这里有4幢别墅,张苏泉则保持中国传统,住在一幢四合院里。但是,他们到底住在哪里,恐怕谁也说不准。毕竟,想要坤沙颈上人头的人很多,坤沙还不敢大意。镇上设施齐全,医院、学校、足球场、武器库、训练场一应俱全。当然,海洛因加工厂更是少不了的。据说,坤沙的毒品事业全盛时期,仅海洛因加工厂就有十几个,一般设在深山密林中。坤沙集团廉价向山民收购鸦片,然后提炼成海洛因。10公斤重的生鸦片,只能提炼出 1公斤的吗啡,纯度大约为95%。这种吗啡可以继续提炼,纯度可达99.9%,通常会在其包装外打上“999”字样。这些吗啡并不是坤沙的最终产品。他还要把这些吗啡提炼成纯度更高的海洛因。刚开始,由于技术水平限制,坤沙集团只能生产三号海洛因。后来,在香港毒品专家的指导下,坤沙能提炼出四号海洛因,坤沙为他的得意之作取了一个名字,叫“双狮踏地球”。“双狮踏地球”成了世界上的畅销品,供不应求。这种海洛因成本价不过1200美元一公斤,但在美国市场上可以卖到20万美元。因此,坤沙说,他通过鸦片贸易赚的钱并不多,大量的钱让毒品贩子们赚走了。坤沙自己也知道,毒品不是好东西,因此禁止自己的部属吸食。如违禁令,一经发现,立即处决。坤沙自己也不吸食,只 是烟瘾很重,每天要抽4包美国烟。曾有人问,你既然知道毒品危害人类,为什么还 要生产呢? 坤沙振振有辞地回答说:“我们掸邦的人,自然知道鸦片不是好东西,吸食的人受了害,贩卖的人却发了财。但,请您想一想:俄国人和美国人生产了中子弹, 人们为什么不问问中子弹扔了下来会不会死人?吸食海洛因的人也是要死的,但那是 自寻死路。他们知道吸毒有危险,然而,那是他们的嗜好。”言下之意是,他们既然 自愿求死,关我什么事?在金三角生存的关键是武装。没有武装,坤沙的毒品运不出去,没有武装,坤沙的大量财产也保不住,坤沙深明此理,因此,他大力发展自己的“掸邦民族解放军”。虽然泰国和缅甸政府军多次对坤沙的毒品武装进行打击,但他仍然能维持5000人的兵力。他的军队正常情况下要进行军事训练。配备的武器精良,小到一般的小型武器,大到短程火箭、榴弹炮。坤沙自称,维持这支武装需要50万美元。这笔钱只能从鸦片 贸易中出,靠抽税是无法满足的。他在毒品王国四周建有4座武装兵营。除了正规军 外,他还通过户兵制度,建立了一支万余人的后备军。这种制度是从国民党那里学来的。根据这种制度,一个家庭,如果有5个男人,就必须抽 2名壮丁,如果有3个男人,就必须出一个。如果是独子,那么这个家庭可以免服兵役,每个士兵服役期为 4年, 服役期间不得回家。军队实行供给制,每月发饷5美元。如果士兵阵亡,其家属可以 领到20美元。而中队长以上的军官则在毒品工厂中拥有股份,毒品工厂赚的钱越多,那么其收入也就越多。共同的经济利益把一群毒贩连在一起。 坤沙在金三角打的旗号是“掸邦独立”,贩卖毒品则是为“独立运动”筹措经费。他曾公开说:“我们生产鸦片、出卖鸦片是为了支持我们的战争,赢得我们的战争。”他反对人们称其为鸦片贩子,说他的人民、掸邦的人和他,都是为了从缅甸也是从泰国争得独立而斗争,他们得不到任何外援,鸦片就理所当然地成了他们唯一的经济来源。对于毒品他也是深恶痛绝的。如果外界给他以经济援助,帮助他改变金三角单一的罂粟种植模式,他也是乐意的,但那不是一下子就见效的,必须有一个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仍然离不开鸦片。他声称,愿意帮助任何国家禁毒,条件是收购他的全部毒品。他曾向美国政府提出,只要美国政府出3500万美元,他愿将他生产的全部鸦片提供给美国政府,这样,美国政府不用费那么大的劲去禁毒,他的经济问题也解决了。由于美国政府坚持仰光政府才是缅甸的唯一合法政府,因此交易没有成功。坤沙声称,只要他的“掸邦独立国”一成立,他马上就禁绝鸦片。坤沙的旗号颇获掸邦人拥护,连外界也弄不清楚,坤沙到底是一个毒枭呢,还是掸邦的民族英雄? 对外国的“人权”格外感兴趣的美国政府还真的派出了一个代表团到金三角,考察坤沙贩毒与掸邦“民族独立运动”之间的关系。在美国代表团的考察报告中,充满了对坤沙的同情。这样,坤沙就成功地从一个毒品贩子转变成一个“民族英雄”,而对抗政府剿毒的战争就成了掸邦民族的“解放战争”。有人曾嘲笑说:“如果坤沙们都成了革 命军,那么世界上所有的毒品贩子都成了革命家了。”不管外界怎么说,坤沙还是沿着自己的计划继续向前走,掸邦独立的计划也在紧 锣密鼓地进行中。1985年3月,坤沙与由莫亨领导的另一支武装掸族革命委员会革命 军会合,正式成立了掸邦军,又称“蒙泰军”,成立了“掸邦革命政府”,莫亨出任“政府主席”,坤沙则成为“革命军”的“总司令”,牢牢地掌握了军权。革命军下 设6个师,组织严密。1993年12月,坤沙公然宣布掸邦“独立”,打出了“掸邦独立 国”的旗帜,自任“总统”。上任伊始,坤沙即致信美国总统克林顿,说如果美国支持掸邦独立,从此他将金盆洗手,彻底放弃毒品去私。但是,考虑到坤沙的臭名,克 林顿总统思虑再三,没有答应坤沙的要求。 四面楚歌自从坤沙进入泰国北部,泰国政府就觉得芒刺在背。本来,泰国的毒品问题并不严重,整个金三角,每年出产的鸦片达2500吨,而泰国境内的产量不过30余吨,可以说是九牛一毛。因此,对毒品问题,泰国政府并不在意。当缅甸政府囚住坤沙不放,泰国军队总司令江萨还充当说客,在坤沙与奈温之间调停,最后使坤沙获释。可是,泰国政府没有意识到,坤沙竟然恩将仇报,把他的大本营设到了泰国境内。一时间,泰国境内的毒品贩子越聚越多,最后都奔向同一个目标:万欣德镇。泰国本来就是一个西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与西方国家的来往比较多。坤沙看中了这一点,因此,他的海洛因都从泰国首都曼谷出口,曼谷立时成为毒品之都,致使泰国的毒品问题日趋严重,国内外都对政府的政策提出了批评。前总理克立·巴莫亲王也说:“当时坤沙只是一个小小的集团,不见得有什么危害,就好像人身上长了一个肉瘤。开始时只以为是个普通肉瘤,现在却变成癌了。”因此,泰国政府下决心要把坤沙这个祸害赶出 国门。 1982年1月21日凌晨,泰国政府出动12个连共1000人的兵力,突袭坤沙的老巢万欣德,坤沙的独立军派出2000余人进行抵抗。泰军久攻不克,就调动后续部队增援,出动了直升机、大炮、坦克进行围剿。激战三昼夜,泰军终于攻下了万欣德镇。但这次行动只伤及了坤沙的一些皮毛,大部分毒品武装跟随坤沙逃入了深山。坤沙后来对记者说,泰军死伤200余人,而他的手下仅6人死亡,10人受伤。坤沙此言可能有所夸 大,但毒品武装元气未伤,则是一个肯定的事实。坤沙退入深山,与泰国军警打起了游击战,并不时干一些恐怖行动。如 1月26日,坤沙袭击夜赛县和液湛市的警察署和泰华农民银行,打死了1名警察和4个平民,烧毁了5辆汽车。28日,他又烧毁8辆汽车,并闯入附近的农庄,将村舍洗劫一空。坤沙的行径吓得附近的农民不得不关门闭户,泰国北部的城镇风声鹤唳,富裕人家纷纷南逃,甚至附近的联合国办事机构和美国领事馆也将人员撤到曼谷,并要求泰国军方提供保 护。坤沙在进行这几次袭击后,觉得目的已经达到,可以坐下来与泰国政府谈条件了。他托人带了一封信给清莱府夜庄县“救济山地民族发展中心”的官员,要求他向政府转告他们的几点建议:一、允许他们在万欣德附近另建营地,具体地点可以由泰方指定。看来,坤沙想赖在泰国不走了;二、请泰国军警交还在万欣德镇战斗中缴获的武器,这些武器是用来对付缅甸政府的,而不是用来与泰国为敌的。再说,现在武器价格高涨,买点武器不容易;三、坤沙军将尽力做一些对泰国有利的事,以确保泰国北 部边境安宁。看到坤沙这封信,泰国内政部长、政府总理和陆军司令都面面相觑。难道坤沙还准备在泰国建立他永久的“掸邦独立国”?不管坤沙如何口口声声说与泰国政府是友非敌,如果泰国政府真的接受了他的建议,泰国恐怕非得与它的邻国为敌了。这种事情不能做。因此,泰国政府一口拒绝了坤沙的要求。内政部长锡上将受命就此事向外界发表谈话,也算是对坤沙建议的一种答复:“政府对此事已有明确的政策规定,此事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为有关国家和人民的安全,所以政府不接受任何条件。”这 个答复对坤沙无疑是当头一棒。泰国境内无法立足,坤沙武装只得重入缅甸。掸邦高原是他的老窝,那里是他的故乡,也是他进行独立战争的大本营,那里的掸邦乡亲支持他。因此,坤沙又回到了掸邦高原,沿着泰缅边界缅方一侧西行50多公里,到达一个名叫多朗依的村寨,这里距清莱府夜艾村仅13公里。村南有一座小山,坤沙觉得这里地势不错,是建立新王国的理想地点。于是他就发兵赶走了先期占山为王的一股土匪,然后就在这里建立自己的王国。他以多朗依为总部,建立了一个“公社”,改多朗依为“繁荣村”,然后不断扩展地盘,周围的5个村寨也被卷入王国的范围,不受缅甸政府管理。坤沙卷土重来,缅甸政府不断派兵进剿,但是,每次坤沙都钻出了政府军包围圈,因此,尽管坤沙遭到多次打击,却伤亡甚微。坤沙在金三角土生土长,手下的士兵也多是金三角的农民,他们熟悉地形,善于与政府军周旋,再加上坤沙打着掸邦独立的旗号,颇得一些掸邦人的信任,他们积极为坤沙提供情报。而政府军的情况则完全相反,他们好不容易赶到包围地点,已经筋疲力尽,再与坤沙作战,明显是勉为其难,因此,政府军不易取胜。经过多年的经营,坤沙的武装已经完全实现了现代化,其装备之精良,政府军难望其项背。因此,坤沙尽管屡战屡败,却总能在间不容发之际逃出政府军的包围圈,钻入深山后休养一段时间,再次卷土重来。就这样,坤沙的独立 王国维持了数年之久。坤沙在他的王国里舒舒服服地做他的毒品皇帝,外面的世界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1988年,缅甸新政府积极推行民族和解政策,不再用武力镇压作为解决民族矛盾的唯一手段。政府呼吁各反对派武装放弃与政府为敌的立场,与政府一道建设国家。1992年丹瑞大将执政,奉行更为灵活的政策,积极推进民族团结。在政府的号召下,缅甸国内的16支反政府武装,有15支坐下来与政府谈判,并达成了停火协议,唯一与政府对抗的就是坤沙,他还沉浸在掸邦独立的美梦中。坤沙成了一个孤家寡人,处境日益孤立。缅甸政府多次强调,坤沙不属反政府武装,他是人类的公害,政府决不与坤沙集团和谈,只有投降才是他的唯一出路。在坤沙宣布独立并自任“总统”后,缅甸政府更是与坤沙势不两立,加紧了对坤沙的围剿。1994年 5月上旬,缅甸政府军7000余人,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强渡萨尔温江,直捣坤沙的老窝。政府军采取铁壁合围、各个击破的战术,逐步掌握了战场上的主动权,一扫历次进剿行动中的颓势,先后攻占了泰缅边境坤沙集团的各个战略要地。坤沙集团元气大伤,被迫且战且退。国际局势更是风云变幻。毒品问题成了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由毒品引发的恐怖主义问题举世瞩目。有关国家在处理这个问题上正不遗余力。在另一个毒品大国哥伦比亚,政府每年耗资数千万美元,进行剿灭毒品的战争,大毒枭埃斯科瓦尔已经放下武器,向政府投降。至于坤沙自己的境遇只不过比埃斯科瓦尔略好一点。1989年12月,坤沙在美国纽约以10项贩毒罪名被起诉,美国政府悬赏 200万美元缉拿他。泰国也将坤沙列为通缉要犯,泰国警方发誓,只要坤沙一在泰国出现,泰国警察将立即将他逮捕并引渡到有关国家。为配合缅甸政府军的进剿行动,泰国加强了对泰缅边境的封锁。坤沙从国外购买的萨姆-7型导弹在泰国被扣留。坤沙集团的 7名干将也在泰国被捕。对坤沙来说,更直接的危险来自内部。走私毒品是一种高风险、高回报的冒险,为了牟取高额利润,很多犯罪分子铤而走险,他们积极参与毒品走私,从而产生了与坤沙集团的矛盾。坤沙集团的毒品生意由盛而衰,开始走下坡路。在坤沙集团内部,由于分赃不均,也是怨声载道,一部分人想撇开坤沙单干。坤沙的“掸邦独立”口号也越来越没有吸引力了。自1994年起,为报复缅甸政府军对坤沙的进剿,坤沙武装不断洗劫掸邦村庄,枪杀无辜掸民。令人发指的是,坤沙部下竟然袭击缅甸的寺庙,杀害里面的善男信女。缅甸是一个信佛教的国家,国民大部分是佛教徒,佛祖、寺庙在他们心目中有崇高的地位。坤沙竟然与寺庙为敌,在缅甸引起了公愤。就是在坤沙武装内部,对这种做法也存在分歧。很多士兵由此看清了坤沙的真实面目。掸邦独立是假,建立毒品王国是真。1995年6月,大约有6000余名蒙泰军官兵脱离坤沙,自立门户,与坤沙分庭抗礼。集团内部的分崩离析,对坤沙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坤沙只觉得四面楚歌,被迫辞去蒙泰军总司令职务。他对记者说:“我老了,不久将要退休了……”当时,记者还以为他是说说的,没想到坤沙此举是真的,他已经将兵权交给自 己的手下,自己开始策划投降事宜。1996年新年伊始,从金三角传出消息:当今世界最大的海洛因走私集团头目坤沙,已经正式宣布向缅甸政府投降。从1月1日下午起,缅甸政府军陆续进入位于泰缅边境的金三角坤沙集团的各个据点,占领了坤沙集团的老巢。1月8日,政府军接受贺孟、瑞兰地区坤沙武装的投降,共计有4431名士兵放下了武器,政府军收缴各种类型的武 器3483件。1月18日,缅甸政府在贺孟再次举行坤沙集团的缴枪仪式,坤沙出席了这次仪式。至此,坤沙集团的9000余人已经放下武器投降,少数残余武装也陆续投降。 缅甸持续30余年的禁毒斗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坤沙是投降了,但是,金三角的毒品问题并未因此而消失。只能说,没有了坤沙,金三角的毒品问题将不像过去那样严重。金三角的毒品问题绝不会一下子就消失得干干净净。庞大的毒品消费市场仍然存在,走私毒品的高额利润会刺激新的坤沙出现;而且,金三角长期形成的毒品生产氛围更不会轻易消失。这里的山民们现在除了种植罂粟外,其他经济作物的种植能力已经退化。不种植罂粟,他们以何为生? 改种其他经济作物,派专家进行技术指导,需要大量的经费,这笔经费从何而来 ?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山民仍会种植罂粟,金三角将会产生新一代的坤沙。因此,摆在缅甸政府和国际社会面前的任务并不比以前更为轻松。要真正解决金三角的毒品问题,人们仍 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8/373083.html

更多阅读

开书店不卖书,租书不要钱,草根老... 租书店为什么做不起来

丁老板在大学城开了一家书店,但是,他不仅不卖书,反而免费提供租书。然而就是这样,他每年可以净赚上百万元。他是如何做到的?丁老板书店里基本上是考研、雅思、托福、考公务员必备的一些参考书,同时还有一些考试必备的教辅材料,也提供一些往

爱你一生不后悔结局是怎样? 爱你一生不后悔第38集

结局是:大海被佟富贵害死,承辉悔过,与承砚一起联手查出佟富贵的罪证,佟富贵到头来一无所有,在法庭上发了疯。德刚最后还是病逝。承辉与小倩,承砚与锦娟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编辑本段基本资料  电视剧海报片名:爱你一生不后悔(又名富贵在天

死了都不卖 死了都不卖歌曲

巴菲特,对持有企业股票的态度,人所共知:死了都不卖。然后,就逐步演化成一种宗教,在国内这种宗教势力很强大。卖还是不卖?这关系到价值投资的信仰问题。 认真阅读过伯克希尔股东说明的应该很清楚,巴菲特选择死了都不卖的原因。作为价值投资

专栏:挂羊头不卖羊肉

专栏:挂羊头不卖羊肉文/冯 晞最近回美国经历了两件事,让我联想起歇后语“挂羊头卖狗肉”与营销之间的反向思维。挂羊头卖狗肉,表里不一,那是贬义。挂羊头卖羊肉,份内的事,不值一提,不褒不贬。如果挂羊头不卖羊肉,会不会变成褒义呢? 我经

声明:《坤沙——民族血统骄傲一生不卖毒品中国只卖给欧美日坤沙——是傣 坤沙酒》为网友泡沫冰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