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给胡耀邦起了个外号“胡乱邦” 王震看透邓小平

胡耀邦有个满带贬义的外号“胡乱邦”,就是王震起的,被人们一直叫到今天。

胡耀邦和王震是湖南浏阳同乡,又都是党内重量级人物。就军功而言,王震是当年八路军赫赫有名的359旅旅长,建国初授衔时在55名开国上将中位列第一,战争年代裡的贡献似乎大些。

但建国后特别是粉碎“四人帮”后,胡耀邦以极大的魄力拨乱反正,发动真理标淮讨论,纠正了大批冤假错案,在80年代初担任党中央主席、中央总书记,历史功绩和地位当然远超王震。如今两人的后人关系却较为尴尬。胡耀邦的亲人回到浏阳,浏阳的陪同人员十分识趣,他们可以随意谈及其他人物,却绝口不提王震。

早年毛泽东就对王震抱有好感,是因为萧克、王震部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王震坚决拒绝张国焘拉拢。而后王震率359旅在南泥湾开荒,解决了当时延安缺粮的窘境,大受毛讚赏,毛泽东还亲笔题词称讚有“创造精神”,一首《南泥湾》被传唱至今。

“文化大革命”初造反风刮到农业口,时任农恳部长的王震被揪出来示众。造反派要王震低头,挂牌子,玩喷气式,王震说:我这身上是挂奖章的不是挂牌子的!1967年“五一”,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握著王震的手说,有人想打倒你,你是打不倒的。最高指示一传达,王震从此无事。

但到了改革开放初期,王震的态度却变得“左得可爱”了——这话是聂荣臻说的。聂荣臻对王震的这句评价其实是接著叶剑英的话说的,叶帅的原话则严厉得多:“王震是个左派,有时候左得厉害。”原中办副主任李颉伯曾经有过一个评价,他说王震这个人心眼还是不错的,雪中送炭的事也没少做,但是,他也是一个“凡是派”:凡是毛泽东的主张他都拥护,毛的话他都认为对。

王震和胡耀邦原来的关系不错。有一次王震和其他人座谈,这样提及胡耀邦,他说:“湖南出了很多英雄,大英雄,像毛主席、少奇同志、弼时同志,还有耀邦同志。”有人说也有王老,王震还很谦虚:“我不算什么,我就是一个粗人,是革命的马前卒。”

胡耀邦在拨乱反正时,王震与他的合作濒临尾声。说到二人的分歧,主要是如何对待毛泽东的评价。王震始终认为,在中国,否定毛泽东就等于否定共产党。王震的这个理解与当时的中国的政治气候分不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之后,次年一月召开了理论务虚会,这次会议被很多人称作“思想解放的春天”,在会议上很多人大胆发言,其大胆程度即使在今天也被官方视作犯忌。胡耀邦是会议主持人,本意是揭开盖子,可一旦盖子揭开之后怎么办,他自己也胸中无数。会上的许多言论,使王震等一大批忠君老将十分反感。邓小平最后不得已出来说话:毛主席的问题不是不能说,但是不能全盘否定。王震和胡耀邦的分歧在这次务虚会后逐步显现。

成为反胡马前卒

十一届三中全会增补陈云、胡耀邦、邓颖超、王震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根据吴江等人的回忆,当时胡耀邦被告知提名王震为政治局委员,不同意,他说他和王震都是湖南同乡,而且还是小同乡,容易授人把柄,不严肃。

这个十分正常的讲话以后被谣传成为“胡耀邦认为王震当选政治局委员是不严肃的”。谣传直到80年代初期王震才知道,而胡耀邦则始终蒙在鼓裡。王震知道后当然非常生气:为什么我当选就不严肃了?难道否定毛主席就严肃了?支持自由化就严肃了?从而,器量狭小的他十分负气地成为反胡的马前卒。

胡耀邦当上党中央主席后不再兼管中央党校,出乎意料的是陈云提名大老粗王震接任。这其中牵出个邓力群。

号称“党内一支笔”的邓力群在新疆时和王震共事过,与王是铁哥们,王震对邓力群可谓言听计从。当时邓力群主持编撰《陈云文选》,集中反映陈云从1956年到1962年的经济思路,对于改革开放很有借鉴意义。

根据吴江的回忆,邓力群去中央党校宣讲《陈云文选》时,一些讚扬话说得十分过头。如“毛主席没有读过《资本论》,陈云同志熟读《资本论》”,“毛主席发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陈云同志发现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道路”等等,这些把陈云凌驾于毛泽东和邓小平之上的话传到邓耳中,邓小平大不高兴,得知情况的王震跑到邓力群那裡,警告他不要胡说。

邓力群惊出一身冷汗,从此收声,也十分感激王震。党校有空缺,邓力群专门去找陈云推荐王震,陈云转而向邓小平建议,获得批淮。

王震走马上任后,针对党校《理论动态》两篇署名文章《谦虚谨慎和实干精神》、《跳出圈子想问题》,立即“拨乱反正”。两文提及的“言必称‘一五’,行必法‘一五’”,被人告状告到陈云面前,说是讥讽陈云。陈云在一次政治局常委碰头会上对胡耀邦说:“我是支持你的,你不要搞那么一批人在党校裡面反对我。”

客观地说,陈云对于胡耀邦本来十分欣赏,但经过这次事件之后,陈云对于胡耀邦的看法有所改变,在政治局主持召开的生活会上指责胡耀邦八个字:“不懂经济,用人不当。”后面四个字就是专门指的党校事件。王震到党校上任后,胡耀邦原来扶植的一批骨干先后去职,黯然消失。

1985年,胡耀邦在接受香港记者陆铿的採访时,陆问胡耀邦:“你和王震都是湖南同乡吧?”胡耀邦回答:“我们离的很近,他是北乡,我是南乡。”陆说:“那你们是南北呼应啊。”胡耀邦回答:“也有可能是南辕北辙。”

1986年夏季,邓小平找胡耀邦谈话,就十三大的人选提出自己的看法,邓说:“我全下,辞去军委主席,你半下,接我的军委职务,紫阳也半下,去当国家主席,总书记和总理都让年轻人去做。”

胡耀邦举双手赞成,并第一时间把这件事告诉了时任国务院总理的赵紫阳。赵紫阳随后“意外”泄露给王震。王震立即气势汹汹在中央党校公开说道:“谁让小平同志退休,谁就是‘三种人’(指“文革”帮派分子等)。”“谁敢反对邓小平?谁反对邓小平,我就要他的狗头”。“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就是关云长庙裡的那个周仓,我手裡就是有那么一把大刀……”引发一大批老人同仇敌忾,由此胡耀邦的结局,可想而知。

转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8/372877.html

更多阅读

胡耀邦当年视察沙河时,提出了要‘有水快流’ 视察二院

胡耀邦当年视察沙河时,提出了要‘有水快流’莲峰俗 子河北省沙河市是个煤炭、铁矿资源大市,但是在1981年8月19日以前,国家规定煤炭、铁矿资源是不允许个人开采的。当时国家对矿业开采证控制的较严,煤炭和铁矿的开采证,顶多发到乡村一级

胡耀邦——好大一棵树 好大一棵树原唱

献给耀邦的歌:《好大一棵树》一直以为,《好大一棵树》是用来歌颂教师的,每次听他,都会感同身受,好像在歌颂自己的职业,也让自己对自己的职业肃然起敬。今天才知道,他是献给胡耀邦的。1989年4月15日胡耀邦逝世的当晚,艺人邹友开在从北京开

邓力群:我与胡耀邦同志的磕磕碰碰

1、调王忍之去《人民日报》搁浅在这一年里,研究室出现了各种矛盾。在1983年3月发生雇工问题的争论,在书记处会议上,我说要调查研究,胡耀邦就说这是从概念出发。后来说要召开各省市研究室主任的会议,胡耀邦又说:这个会一开就给下面一个印象

声明:《王震给胡耀邦起了个外号“胡乱邦” 王震看透邓小平》为网友发奋图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