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俄罗斯的“民族布尔什维克”党 布尔维克 坐标

原文地址:俄罗斯的“民族布尔什维克”党作者:鲜卑密码俄罗斯的“民族布尔什维克”党


  “民族布尔什维克党”是俄罗斯的极左政党,以激进极端的行为闻名国内外。因其领导人利莫诺夫的姓在俄语中的意思是“柠檬”,因此该党又称柠檬党。2001年11月8日,“民族布尔什维克党”支持者、16岁少女列别捷娃试图袭击英国王储查尔斯,抗议英国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以及支持立陶宛加入北约。2002年11月22日,在布拉格举行的北约峰会上,该党两名成员向北约秘书长投掷西红柿。
  而在俄罗斯国内,“民族布尔什维克党”也是频频制造事端,多次强闯国家机关。2004年12月4日,40名左右“民族布尔什维克党”成员冲进总统办公厅,要求与普京对话。而今年5月4日,他们又在位于红场边上的俄罗斯饭店外悬挂了10米长的大幅标语,上面写着:“普京,自己下台吧”。
[转载]俄罗斯的“民族布尔什维克”党 布尔维克 坐标
很难相信,戒备森严的俄罗斯财政部大楼竟然被人攻占,但这样的事的确发生了。当年9月25日,俄罗斯左翼极端组织“民族布尔什维克党”的30多名成员分子强行占领了位于莫斯科伊利英卡大街的财政部大楼,要求政府归还上世纪90年代初“休克疗法”期间由于卢布贬值民众所损失的银行存款。这些情绪激动的激进分子不仅要求总统普京和财长库德林下台,还振振有词地将他们称作“人民公敌”。
  俄财政部大楼内的安宁和平静在本周一中午12时30分被彻底打破了,30多名“民族布尔什维克党”成员向财政部大楼发起“总攻”。他们分成两组,一组从主门进入,一组经由出入登记处,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迅速占领了大楼的一至三层。
  站在大楼护墙上和从窗户里探出身来的激进分子高喊着“库德林下台”、“普京下台”、“把存款还给人民”、“钱是人民的,当官的都是废物”等口号。他们点燃焰火,挥动着镰刀和斧头的旗帜,并向空中抛撒传单。“8月21日,俄罗斯还清了巴黎俱乐部的债务。美国和其他国家得到了几十亿美元,而俄罗斯公民却一无所有”,传单里写道:“俄罗斯联邦也有内债。7000万公民在1991-1992年间失去了自己的劳动所得,2160亿卢布的存款化为乌有。”
  俄罗斯在1995年5月10日曾通过一项名为“关于恢复和保护俄公民存款”的法律。根据该项法律,俄罗斯百姓在1991年6月20日之前存入储蓄银行的存款被认定为“国债”。
  “民族布尔什维克党”激进分子认为,国家不应“先外后内”,解决自己的“内债”才是首要问题。“民族布尔什维克党”的示威行动引得不少路人驻足观看,财政部的工作人员也纷纷走出办公大楼,捡起散落在地上的传单,饶有兴致地阅读。
  无力回天的财政部安保人员只好叫来特警。他们冲进大楼内部,抓捕“惹是生非”的激进分子,而街上布满了特警。仅几分钟,私闯国家机关的“民族布尔什维克党”成员就被“揪”出财政部大楼。一些人见事不妙从二层楼的窗户上直接跳到地上,却摔伤了腿。
  据“民族布尔什维克党”新闻发言人亚历山大·阿维林介绍,所有参加抗议行动的党员都被逮捕,其中包括他的妻子。但莫斯科内务部门消息人士说,警方一共逮捕了38人。他们将面临着组织非法游行的指控和500-1000卢布的罚款。据俄塔社报道,莫斯科检察部门还对其中一人提出了伤害罪指控。据悉,参加此次抗议行动的“民族布尔什维克党”很多是未成年人,其中也有几个是独联体国家的公民,只有7人为莫斯科当地人。
  俄罗斯财政部对此事的反应相当“戏剧性”。此前,当记者电话询问此事时,该部新闻发言人矢口否认:“我们这里一切平静。我们还在工作。但我现在就出去看看。”当事态扩大,已是众人皆知时,财政部又发表声明,承认确实受到攻击,但称该事件并未影响正常工作,也未造成任何物质损失。只有一名保安在冲突过程中手臂受伤。
该党的人数仅在莫斯科就有15000人名青年,组织内部除俄罗斯人外,还包括中东地区的伊拉克、阿富汗等国青年。在欧洲,该党拥有诸多总部。

利莫诺夫喜欢穿一身黑衣,灰白色的胡子、戴眼镜,很多见过他的人觉得他很像俄国作家里奥·托尔斯泰。在2010年的新年夜,俄罗斯安全部队驱散了首都莫斯科未经允许的集会者,集会者首领、反对派人物利莫诺夫被判处15天监禁,这不是他第一次蹲监了。
  2002年,普京下令取缔的“带有恐怖色彩的党派”——俄罗斯国家布尔什维克党,正是由利莫诺夫于1993年创建的。利莫诺夫曾经公开表示说他要组建一个“与众不同的政党”,而所谓的“与众不同”,其实就是用荒诞怪异的手段甚至是极端暴力的活动,去对抗普京政府。该党总部设在莫斯科一条普通街巷的地下室里,进进出出的党徒们称之为“货舱”。墙上悬挂的党旗虽说有布尔什维克的影子,但很多人都觉得那更像是纳粹党卫军的标志。
  1943年2月,利莫诺夫出生于俄罗斯与乌克兰边境的捷尔任斯克,那时,苏联卫国战争中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已近尾声,33万德军被歼灭。20世纪70年代,利莫诺夫凭借着他的文学才华在莫斯科成了一名先锋诗人,可是好景不长,因为激烈地批判政府而被捕。后来,身无分文的他去了纽约,和一些落魄艺术家混在一起。回忆起年轻时自己还是个摇滚青年,利莫诺夫说:“我现在变聪明了,因为我成熟了,谁会在63岁时依然是个摇滚青年?太白痴了。”
  后来,他在美国出版了回忆录《是我,艾迪》,书中详细披露了他作为一个身在纽约的俄罗斯流亡作家的生活,其中也包括他与一名无家可归的黑人男子的同性恋经历,1987年他取得了法国国籍。
 
  苏联解体后,利莫诺夫回到俄罗斯,依然是把那股子摇滚青年的冲锋劲头用在了政治上。2001年,他在哈萨克斯坦组织了一队武装民兵,派人去莫斯科买枪时被发现,随即被判刑4年。堂而皇之招兵买马,无怪乎有俄罗斯媒体认为利莫诺夫和他的政党具有“黑手党倾向”。
  在俄罗斯,利莫诺夫因为非法集会被捕或监禁的新闻已经是家常便饭。然而也不是每一次集会都不被准许,长期担任莫斯科市长的卢日科夫因贪腐涉黑被总统梅德韦杰夫罢免之时,利莫诺夫组织的反卢日科夫的集会却出乎意料地获得了准许。
  即便是在俄罗斯,也有人觉得利莫诺夫是个伪君子,因为他利用了那些热血青年,把他们送进了监狱,自己却赢得了“普京最著名的反对者”的政治名声,甚至有9名他的跟随者在屡次与警察的冲突中丧生。利莫诺夫却说:“你想改变世界,你却连夹克上的扣子都舍不得弄掉,可能吗?”那些追随者的性命成了他衣服上的“扣子”。
  利莫诺夫在他2003年出版的书《另一个俄罗斯》中说,为了解决俄罗斯的人口负增长危机,应该让25岁至35岁的俄罗斯女人每人生4个孩子。孩子会走路以后就离开父母,送到“儿童之家”由国家统一养活和教育。“无论男孩女孩,都应该学习用火箭筒,训练他们从直升机上往下跳,锻炼他们扒猪和羊的皮,去做热腾腾的饭菜,还要会写诗。”还好,他在火箭筒、扒皮之外还记得写诗。
  即便在一贯反普京的美英等国,也有人在媒体撰文认为利莫诺夫鼓动人带着武器去冲击克林姆林宫的收发室等等的疯狂行为,说明他是一个恶棍,而不是一个政治家,顶多也就是一个“搅局的”,完全不具备处理国内和国际问题的战略思维和政治素养。
  然而,国家布尔什维克党把利莫诺夫同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联系在了一起,他们成为俄罗斯国内最著名的“普京反对者”。但利莫诺夫对卡斯帕罗夫也颇有微词:“卡斯帕罗夫有缺点,他缺乏政治经验,总是觉得自己在下象棋,独往独来,过度亲美,这都是我反感的。我不希望我身上有西方的影子。即便是有个美国议员支持我竞选俄罗斯总统,都是对我形象巨大的破坏。”尽管在美国生活多年,利莫诺夫清楚地知道,美国始终是俄罗斯人心中最反感的字眼,你反对普京可以,但若是接受了美国的支持或是援助,就等于成了全体俄罗斯人的敌人。
  
  在政治方面利莫诺夫主张俄国迁都西伯利亚 ,“欧洲社会又老又弱,就像是老人的家,很多东西不能谈、不能动。美国也差不多,幸运的是俄罗斯人仍然具有某种野性。”至于何为野性,他并没有解释。但他确实因为他的野性而被曾经宠爱过他的欧美文学圈给“开除了”。因为一位塞尔维亚导演无意中拍摄到利莫诺夫端着机关枪参与围攻了波黑前领导人卡拉季奇的住处。
  “我都解释了差不多15年了,我只是对着一处着火的房子开火,并不是枪击卡拉季奇那栋楼,只不过那个导演家伙的拍摄角度看起来好像我在枪击那栋楼。”利莫诺夫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气急败坏地说。
   诸如此类的冲动言行几乎充满了利莫诺夫的人生。2010年7月,利莫诺夫提议俄罗斯在西伯利亚南部地区“重建首都”,以发展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改变该地区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而迁都曾经是德国、以色列、韩国等多个国家为了平衡局部发展等目的而进行的手段。
  在俄罗斯媒体进行的“最性感俄罗斯政治家”排名中,普京雄踞第一,利莫诺夫屈居第14位,他很不高兴地说:“普京那么矮,他有什么性感的?”虽然没有女大学生会拍摄性感的新年日历给利莫诺夫,可是他在俄罗斯的女人缘也一直不错。2006年,利莫诺夫出任俄罗斯最有影响力的文学奖项——俄罗斯畅销文学奖的评委会主席,他的女友、演员卡捷琳娜·伏尔科娃恰恰也是评委,媒体嘲笑说,还好他的女朋友不会写书,否则利莫诺夫一定会把奖颁给她。
  
  为了对付该党派组织,俄罗斯政府也可谓煞费苦心,甚至谁派女间谍勾引利莫诺夫。
  2009年7月的一次会议上,一个名为凯雅的俄通社—塔斯社记者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对利莫诺夫大出难题,却也让他印象深刻。不久,凯雅就成了他的贴身记者,专门报道关于利莫诺夫的一切活动。不久,在利莫诺夫的生日酒会上,她趁着他醉意几分,说女人做记者太吃不消了,她想成为利莫诺夫的私人秘书。此后的一切都顺理成章,她偷偷地拍下了她与利莫诺夫的性爱视频,以及他吸食毒品可卡因的视频,发布到了网上。
  尽管利莫诺夫不是国家领导人,但在俄罗斯,一个政治活跃分子的性爱视频和吸毒视频仍然是民众眼中的“罪恶”,利莫诺夫一时间名声扫地。直到去年4月,俄罗斯媒体才调查发现,包括59岁的电台著名时政记者维克多·申德洛维奇、利莫诺夫、俄罗斯版《新闻周刊》总编辑米哈依·菲什曼等6人都曾在性爱视频上“中招”,而女主角居然是同一个人,就是业余模特叶卡捷琳娜·格拉西莫娃。
  鉴于这6名政客无一例外地都曾严厉抨击过俄罗斯总理普京的政策,有媒体分析人士认为,克格勃特工出身的普京很可能是在通过“设局”,开展一场大规模的“整肃异己”运动。耐人寻味的是,自从格拉西莫娃的真实身份被揭露之后,她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可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利莫诺夫完全不相信她是个间谍。最后,俄罗斯警方宣布在美国夏威夷逮捕了格拉西莫娃。
   
俄罗斯“民族布尔什维克”党历史图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7/366460.html

更多阅读

歌舞片马激情片马——片马火把节里的民族风情 民族村火把节

歌舞片马 激情片马——片马火把节里的民族风情七月流火,大地飞歌,彝汉一家,欢聚一堂。动人的旋律、翩跹的舞影和熊熊的篝火中,汉源县片马彝族乡迎来了“2011片马彝族火把节”的狂欢盛会。一年一度的彝族火把节是片马人民最盛大的传统佳

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说的由来 布尔什维克岛

人民网 >> 理论 >>书讯书评 >>“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说的来龙去脉——谈新版《王明传》的一个重要变化戴茂林2009年04月27日13:55来源:《北京日报》《王明传》,戴茂林、曹仲彬著,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11月出

伏特加酒——俄罗斯的民族饮品 买到俄罗斯伏特加酒

一 伏特加酒——俄罗斯的民族饮品  (一)伏特加酒概述。伏特加酒(водка)是从俄语“水”一词派生而来的,是俄罗斯具有代表性的白酒,也是俄罗斯的国酒。该酒以酒体纯净著称,特别符合现代食品卫生方向。从现代生物学角度分析,优质伏

声明:《转载 俄罗斯的“民族布尔什维克”党 布尔维克 坐标》为网友讓迴憶失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