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教学设计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课标要求】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教学设计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分析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理解十月革命的爆发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培养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了解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和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巩固政权等十月革命的过程,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分析历史、归纳历史的能力。

3、认识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观看相关历史影片片段,补充典型历史图片、历史史料,讲述典型历史事件经过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并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掌握解决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

2、通过情景再现、问题探究、知识链接,引导学生分析世界大事,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注生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树立坚定的信仰和信念。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历史发展的进程,让学生懂得无产阶级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社会主义观,使学生认识到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人类历史新篇章开始的标志,人类由此而进入一个新时代。

3、通过学习苏联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过程中首创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让学生了解和

认识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性和艰巨性。

4、通过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学习,缅怀革命先烈,培养爱国情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历史条件;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理解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探究十月革命的深远影响、升华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流程导入新课图说历史导入——学习新课 背景:阅读材料,分析问题——过程:设置问题,步步推进——意义:知识链接,拓展延伸;感悟历史,以史为鉴——小结:创设情境,升华思想——巩固新课训练巩固、板书设计、布置作业。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预习导学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看图说历史:你认识以下几个重要历史人物吗?能大致说说他们对国家对世界都做出过怎样的贡献吗?从他们的身上你学到哪些高尚品质和爱国情操?

(设计思路:在议论中感悟历史,渲染课堂气氛,点燃学习欲望!导入列宁的十月革命)

战无不胜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万岁

【讲授新课】

一、十月革命的背景

(十月革命的含义:广义的十月革命—从二月革命到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

狭义的十月革命—指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所以命名为十月革命)

▲阅读材料,分析问题

(设计思路: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分析背景。高度概括,抓关键词,加强记忆。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记忆能力)

阅读材料: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一战前,垄断组织已分布于各工业部门,在国家经济生活中起决定性作用。 (信息—俄国已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俄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5,无产阶级在全国人口中占少数,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2.1%。1913年按人口计算,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英国的1/5,法国的1/4。俄国在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存在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农村保留有贵族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形式。(信息—封建农奴制残余,俄国发展落后)

材料二:在俄国统治者眼里,农民阶级是畜生,必须施以恫吓、束缚和监视。……世纪之交的俄国农民的生活是十分贫苦的。1861年获得解放以后,高额的地租和频繁的饥荒,许多农民的生活条件比以前恶化了。俄国无产阶级受剥削、压迫特别严重,工人工作时间一般长达10小时,但工资低微。

(信息—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国内矛盾尖锐)

材料三: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由于许多历史原因(俄国比其他国家落后得多,战争带给它的困难特别大,沙皇制度腐朽透顶,人民继承着1905年的传统),使得俄国革命比其他国家先爆发。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信息—一战加剧了社会矛盾)

材料四:俄国无产阶级随着工业发展不断壮大,身受资本主义和封建农奴制残余的双重压迫的无产阶级具有较强的革命性。1903年,建立了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并经过革命的曲折探索逐渐走向成熟。并且他们注意发动农民,获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

(信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坚强成熟)

材料五:十月革命前的俄国,虽然不是资本主义发达的国家,但却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是各种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最集中的地方,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汇集得最充分的地方,也就是说,是革命形势最成熟的地方。无产阶级政党及其领袖的伟大作用,就在于不失时机、因势利导地抓住历史机遇,领导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去夺取革命的胜利。并在革命胜利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恢复国民经济,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力争赶上和超过资本主义国家。这是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予我们的一条极其宝贵的经验。

(信息—革命形势最成熟的地方)

从材料中了解十月革命前俄国的社会状况,结合教材和预习教材内容,说明俄国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汇集得最充分的地方,是革命形势最成熟的地方。(必然革命)

客观条件:

1)俄国是落后的帝义国家,但已具有帝义的基本特征。(物质基础)

2)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封建残余)

3)俄国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国内矛盾尖锐。(矛盾集合)

4)一战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为革命创造了机会。(一战影响)

主观条件:

1)俄国无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有很强的革命性和战斗力。(革命性强)

2)有列宁领导下的比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政党领导)

3)有成熟的革命理论——马列主义。(革命理论)

4)广大贫苦农民成为革命的同盟军。(可靠同盟)

二、十月革命的进程

(设计思路:播放十月革命的录像。学生看录像结合预习学案和教材,在老师引导下,构建宏观历史发展线索的结构体系。多媒体课件展示十月革命的基本过程可概括为五个环节,抓住主干。意在培养学生宏观把握历史的能力)

二月革命倒沙皇──并立两个政权;

四月提纲指方向──提出过渡任务;

七月流血抛幻想──革命时机成熟;

十月革命现曙光──取得革命胜利;

二大召开颁法令——建立政权体制。

▲设置问题,步步推进

二月革命倒沙皇──并立两个政权

(设计思路:多媒体课件给出提示语:革命的爆发、主力、特点、性质、结果、形势,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完成。意在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历史的能力)

革命爆发: 1917年3月8日(俄历2月23日),首都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市民举行示威游行,要求面包和停止战争,旋即转变为武装起义。

革命主力:工人和士兵。

革命特点:自发的武装起义。

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革命结果:推翻了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资产阶级建立起临时政府;同时,起义者工人和士兵也在起义中组织自己的权力机关——工兵代表苏维埃,但仍然承认临时政府是俄国合法的全国政权。

革命后形势:出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临时政府没有满足民众的要求,拒绝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俄国社会发展,并且继续进行战争。

Ⅱ 四月提纲指方向──提出过渡任务

(设计思路: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加深对十月革命进程的理解和对《四月提纲》内容作用的认识。并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培养学生迁移知识、获取信息和概述问题的能力。)

材料:总结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提出纲领性政策:退出帝国主义战争;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从下到上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一切官员应由选举产生;国内一切土地归国家所有,没收地主土地,由当地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把全国所有银行并成一个国家银行,由工人代表苏维埃进行监督;直接任务不是“实行”社会主义,而是立即过渡到由工人代表苏维埃监督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1)上述内容出自谁的什么文献?是谁在什么背景下制定的?

(列宁的《四月提纲》;背景:①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②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早日实现和平,但临时政府却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2)材料中提到的革命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分别是指什么?“第一阶段”是如何完成的?这一文献提出的革命任务是什么?

(第一阶段指资产阶级革命,第二阶段指社会主义革命;第一阶段通过二月革命完成,

革命任务: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3)归纳:列宁为俄国革命指出了哪些目标?(略)

Ⅲ 七月流血抛幻想──革命时机成熟

1917年7月,临时政府使用武力镇压革命,造成七月流血事件。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矛盾激化。表明形势已无和平发展的可能,革命时机成熟,布尔什维克党决然确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Ⅳ 十月革命现曙光──取得革命胜利

1917年11月(俄历10月24日),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彼得格勒的武装工人、士兵发动起义,推翻了临时政府,取得了起义的胜利。

(设计思路:多媒体展示图片史料,让学生介绍、了解起义的概况。并作出简单思考)


列宁指挥起义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工兵攻打冬宫

史料介绍:11月6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开始了,上午,工人、士兵夺取了几座桥梁。下午,占领了中央电报局和电报通讯社。晚上,起义达到高潮。第二天清晨,除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外,几乎整个首都均在起义者手中。克伦斯基乘坐美国大使馆的汽车,逃出彼得格勒。

11月7日上午10点,彼得格勒军事革命委员会发表了列宁起草的《告俄国公民书》,宣告:“临时政府已被推翻,国家政权已转到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的机关。”下午6点,起义队伍完成对冬宫的包围。二千多名士官生保卫着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部长,拒绝投降。晚9点45分,在冬宫后面的“阿芙乐尔”巡洋舰一声炮响,开始了对冬宫的总攻击。经过几个小时的枪战,终于攻下了冬宫,彼得格勒的武装起义取得了成功。

11月20日,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被工人、士兵占领,到1918年初,各地相继建立起苏维埃政权,列宁称之为苏维埃政权的凯歌行进。

Ⅴ 二大召开颁法令——建立政权体制

(攻打冬宫的行动尚在进行之时,全俄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在彼得格勒召开,通过了颁布《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等三个法令,宣布推翻临时政府,全国政权转归苏维埃,选举了委员会。)

政权建立——

(1)建立: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大会的召开。建立人民委员会。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2)革命措施:①《土地法令》:宣布立即没收地主土地,把土地及生产工具分给劳动者使用。②《和平法令》:宣布俄国退出帝国主义战争,签署〈布列斯特和约〉。

政体建立——

(1)建立:1918春,全国各地普遍建立起苏维埃政权,苏维埃政体在苏俄初步确立。

(2)体制特点:(看书归纳,略。)

苏联成立——1922年,苏联成立(加盟国看书了解)。

三、十月革命的意义

(设计思路:提问——十月革命对俄国有什么影响?对各国无产阶级和东方有什么影响?对人类历史有什么影响?学生看书进行讨论,归纳总结。)

对俄国: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从一个相对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改造成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

对各国:宣告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给各国

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

对人类: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使世界进入了一个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在人类的现代化进程中首创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知识链接,拓展延伸

(设计思路: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比较;十月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比较,对下一节课的学习铺垫)

马克思主义法国巴黎公社 ——由理想到实践——尝试

俄国十月革命——由科学到现实——成功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由一国到多国——结合

合作探究一:巴黎公社起义迅速失败,而俄国十月革命却在短时间内取得成功,一成一败的原因是什么?

(1)巴黎公社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十月革命是在列宁为领导的比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进行的。

(2)巴黎公社孤军奋战,没有取得农民的广泛支持;十月革命中俄国无产阶级有自己的同盟军——广大农民。

(3)革命胜利后,巴黎公社没有立即向凡尔赛的资产阶级反动政府发动进攻,给敌人以喘息的机会;十月革命后,坚决镇压反革命叛乱,对各种反动势力和外国武装干涉坚决斗争。

结果:巴黎公社只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十月革命成功地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合作探究二:俄国革命有哪些特点?十月革命的胜利将对中国革命产生怎样的影响?中国人是如何正确反思并找到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你有何启示?

(1)特点:从革命理论上,列宁主义理论指导,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从革命道路上,由大城市武装起义扩展到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

从革命阶段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

从革命方式上,由和平夺取政权到暴力革命形式夺取政权。

(2)影响:十月革命一声响,中国传来了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

(3)道路:中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

(4)启示:革命和建设都不能照搬照抄别国的模式,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结合本国国情。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感悟历史,以史为鉴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八十多年,对于历史而言,或许只是短短的一瞬。在经历了国内战争、卫国战争的考验后,社会主义苏联在半个世纪中,是唯一能和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然而经历了战火考验的苏联却解体在和平年代。解体后的苏联也在对自身的历史进行着反思,于是有人认为这都是十月革命的错!俄罗斯国家杜马也于2005年通过法律,废除了11月7日的“十月革命节”。可是每年11月7日,仍然有数十万人自发地走上街头,纪念俄国历史上这难忘的一天:“11月7日过去、现在、将来都是人民的节日!”俄罗斯最近的民意测验也说明超过半数的俄罗斯人积极评价苏联“十月革命”。

在力主将前苏联国歌的旋律作为俄罗斯国歌时,普京强调:“我想对那些不同意这个决定的人说,请大家不要加剧局势,不要拆桥,不要分裂社会。如果有人认为不能使用苏联时期的标志,那等于说,我们的父母虚度了一生,活得毫无意义。我无论如何不能同意这种观点。我国历史上有过砸烂一切的时期。如果我们再一次这样做,世人就会说我们是数典忘祖的人。”

思考:你怎样看待今天的俄国对十月革命的不同的态度?你认为十月革命对俄国而言意味着什么?我们从苏联的历史中应反思些什么?

引用:“一个伟大的民族,她不会因为结束一个旧政权,就把旧时代的所有一切光荣与梦想都丢弃。在经受短暂的非理性后,又统统复原了历史本相,成为了建设新的俄罗斯国家的精神资源。这个民族知道怎样来连接过去与现在,知道怎样让历史生活于现实,知道怎样使历史成为一个整合的力量”!

我们学习历史,就在于学习历史的这些经验和精髓,让历史再现我们的生活和现实,让历史推动社会永无止境地向前发展。

【课堂小结】

▲创设情境,升华思想


苏联国旗 普京向革命烈士献花圈

1991年,飘扬了74年的苏联红旗在莫斯科悄然降落,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宣告结束。然而任凭时光流逝、沧海桑田,人们都会时常想起苏联曾有的荣光。每当十月革命的纪念日到来之际,前苏联境内的各共和国都会举行隆重的庆祝仪式,怀念那段如火的岁月。

… …

“革命死了,但毕竟她来过,毕竟千百万人曾是其信徒。虽然革命已被自由和资本联合谋杀,那绚丽的倩影,那醉人的红旗,那慷慨激昂的《国际歌》仍在无数曾激起过希望的人们心底回荡。人们在悄悄传说,革命已经复活,生活在神圣天国里”。

谨已此文纪念十月谨以此献给伟大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九十二周年

按照时间顺序,运用合适的语言对下列词语或事件进行恰当连接,写成关于十月革命过程的陈述报告。以此加深对十月革命的掌握。

(二月革命、苏维埃、工兵代表苏维埃、《四月提纲》、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七月流血事件、沙皇专制、帝国主义战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人民委员会、彼得格勒斯武装起义、冬宫、十月革命、苏维埃第二次大会、《土地法令》、《和平法令》、苏联、苏维埃。)

(设计思路:运用适当语言对词语或事件进行恰当连接,写成关于十月革命过程的陈述报告。以此来纪念那段永不泯灭的历史!培养爱国情操。)

【训练巩固】

1、列宁说:”假如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甚至几十年内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段话理解准确的是()

A.一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B.没有一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C.一战急剧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加速了革命的发生

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战争条件

2、《全球通史》中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得人心。一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

A.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B.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C.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战争D.巩固苏维埃政权

3、一部影片有一组镜头:夜色中,成群的武装起义者冲向首都的一座宫邸,从停在不远处河面上的战舰传来隆隆炮声;人流很快冲垮了守卫部队设立的防线,宫邸沉重的大门在起义者的呼喊中缓缓打开。这组镜头所取材的历史事件应该发生在 ()

A.1640年英国的伦敦B.1871年法国的巴黎

C.1917年俄国的彼得堡 D.1949年中国的南京

4、列宁晚年在总结十月革命经验时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办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这一“不同的办法”是()

A.进行全面的改革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建立苏维埃政权

【板书设计】

客观条件

十月革命的背景——必然革命

主观条件

二月革命倒沙皇──并立两个政权

四月提纲指方向──提出过渡任务

十月革命的过程七月流血抛幻想──革命时机成熟

十月革命现曙光──取得革命胜利

两令一约出措施——建立政权体制

对俄国

十月革命的意义对各国

对人类

【布置作业】

找出你知道的生活中与苏联有关的任何事列(如:名称、人物、思想、体制、词语、书籍、歌曲、电影、电视等等),体验苏联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广泛影响。谈谈你的感想或启示。

(设计思路:联想、归纳所了解的苏联历史,一方面利于掌握有关苏联各方面的知识。另一方名面,再现历史,※如:名称—沙俄、苏俄、苏联;人物—如高尔基、列宁;思想—列宁主义;体制—计划经济体制;词语—苏维埃;书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歌曲—《山楂树》;影视—《列宁在1918》等等。从而体验历史,感悟历史,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目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7/364415.html

更多阅读

《侧向滑步推铅球》教学设计 背向滑步铅球教学视频

《侧向滑步推铅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侧向滑步推铅球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2、能力目标:发展学生腰腹部力量及身体上下肢协调配合能力,提高投掷能力,并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教案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张文波一、导入“九·一八事变”以后,日寇加紧侵略我国,国土日益沦丧。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在践踏了东北三省之后,又向关内步步进逼,亡国灭种的局面迫在眉睫,悲观失望的情绪主宰了一部分人的头脑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设计 赶圩归来啊哩哩 教案

教学目标1、学习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能用活泼、亲切、富有弹性的声音和欢快、喜悦的情绪,多形式的演唱歌曲。2、感受彝族音乐风格,学习简单彝族舞步,体验彝族风俗人情,增进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3、通过本课的学习,激

声明:《《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教学设计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网友岁月打更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