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陌生化理论” 陌生化理论

浅谈“陌生化理论"

注:自动化:是一个动态概念,有着十分广泛和深刻的内涵。在今天主要包括过程自动化,管理自动化等等。

陌生化:与过度自动化不同,目的也是超越自动化,它是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陌生化”,就是要使现实中的事物变形。这符合俄国形式主义的主要理论之:文学创作的根本艺术宗旨不在于审美目的,而在于审美过程。人们感知已经熟悉的事物时,往往是自动感知的。这种感知是旧形式导致的结果。要使自动感知变为审美感知,就需要采用陌生化手段。这个理论是由俄国形式主义的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陌生化的意义正在于瓦解艺术形式和语言方式运作上的自动化和心理上的惯性化,从而重新构造我们对世界的感觉,把一种奇异的与实际生活完全不同的现实展现给我们。也正如“使形式变得困难,加大感知的难度和长度,因为感知过程就是审美过程,必需延长”

浅谈“陌生化理论” 陌生化理论

苏格拉底曾说“未经审视的生活是没有意义的”,可见,一个故事中,事件到结局之间的过程是至关重要的,生活也如此。想要与众不同那么就让过程精彩,放慢审视的速度,也就是使其不同于常规的陌生化。

“艺术的存在在于让人们恢复对生活的感知,使石头具有石头的质地……”,举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周星驰主演的《大话西游》和汪家卫导演的《东邪西毒》了,就《大话西游》来说,既是大话,自然是充分展现了导演编剧的幻想的本事,时光的交替转换。人物语言的犀利聪慧,对于传统的颠覆和对现代的解析,都能体现,对当时来说,这当然是一种超前,这种独特的风格,似乎到现在,已形成自身的文化了,影片用了典型的解构主义的手法,使过程陌生独特新奇。汪家卫的电影《东邪西毒》,张扬的个性把人物塑造的极为到位,巧妙而颇具黑色幽默的情节把传统意义的武侠电影进行了颠覆。不创造,更多的是在颠覆。把那种超越的人性回归到普通人的身上,让武侠电影中的人物具有了个性和灵魂。这是一部极具人性色彩的电影,错落的人物和故事相互交错发展,优美的摄影展...典型蒙太奇的拍摄手法让人们不知道到底在拍什么,每个人物絮絮叨叨的经典台词让人们慢慢串联起来,看到最后也模糊不清,知道你放慢速度细细审视这个陌生化的过程才终于理解到它的真谛,才明白生活也是如此,生活不是具体的情节蒙太奇而是这一生过后你回首发现自己的一生是多么的戏剧化多么平淡却真的无奇。

陌生化理论主要体现在语言艺术上,大体分为三个方面,语音方面,也正如东邪西毒中东一句西一句的经典台词。诗歌的例子那就唯徐志摩了,一首《沙扬娜拉》,使用了新的节奏,使语言阻滞,却那么富有韵味那么让人难以忘记……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

道一声珍重

沙扬娜拉

语义方面,产生歧义或新的意义。陌生化是文学作品中体现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倾向于不用习见的“称谓”,以作者或人物似乎都未见过此事物,不得不以陌生的眼光如实地描写它,以消除“套板反应”,进而使读者产生某种新奇感的构思方式。但是它并不能解释整个文学作品。文学作品中的陌生化也只是通过文学作品的语言体现出来的。比如《红楼梦》中刘姥姥初进贾府时对所见王熙凤屋里的大挂钟的描写;再比如《静静的顿河》中,主人公葛利高里埋葬了爱人婀克西妮亚后对太阳的描写等等。其实作家本身是知道《红楼梦》里的挂钟的,也知道葛利高里埋葬完爱人后的心情的,但是作家偏偏不作直接说明。说白了,所谓陌生化就是作者将本来清晰的事物作不直接的侧面说明,甚至设置悬念,埋下浮笔,从而引领读者一步步的走进去,去揭开面纱,获得意外收获的写作方法。从而使作品达到引人入胜的的特殊审美效果。语言方面,改变日常用语的词序等。语言是指人们说话的共同规则,是一种相似性。言语则是指,个人说话的习惯特点等,是一种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正如《大话西游》里曾流行一时的可爱的倒装语序“我走先”,仅三个字,打破了正常语序就变得格外耀眼了。穆卡诺夫斯基对日常语言和文学语言的研究也证明了此观点,文学语言之所以比生活语言更“陌生化”就是因为它具备了浪漫有趣的色彩,如,甲:办公楼在哪?乙用日常语言回答:往南走左拐那座红色的楼。丙用文学语言回答:在秋风吹过的地方。可见陌生化的文学语言给生活带来了多么大的情趣。

什克洛夫斯基把陌生化理论运用到小说研究中,提出了两个影响广泛的概念,即“本事”和“情节”。作为素材的一系列事件即“本事”变成小说“情节”时,必须经过作家的创造性变形,具有陌生的新面貌,作家越自觉地运用这种手法,作品的艺术性就越高。现代派小说更自觉地运用了陌生化手法,所以更有艺术生命力。这些理论原理带给人们的启示和良好的效果也是数不胜数,陌生化的语言可以使读者反复回味,延长了感知时间,从而增强了作品的审美效果。现在作家运用陌生化的手法由其能给读者带来反差性的打激,取得让人不可思异的效果。在教学中陌生化也被越来越多的提到。教课中的陌生化能改变教师常年教学的思维定式,从而有利于新思想的产生;而学生接受中的陌生化也能增强学生独立品读,理解的能力,从而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广告创意中的"陌生化"其实就是将事物从其正常的感觉领域中移出,重构事物的领域,扩大认知的难度和广度,给受众带来新鲜和深刻的印象,也正是广告大师们倡导的"旧的元素新的组合"。这也就是"陌生化"理论在广告创意中的潜意识运用。优秀的广告创意往往会包含有"陌生化"在其中。第十届影视获奖作品中的美的电饭锅之"足球篇",就是利用了陌生化的手法,把常在住宅小区内踢足球的小孩换咸了家庭主妇,紧紧地抓住了观众的眼光,引起了人们的好奇心--这到底是在卖什么呢。最后一切浮出水面,美的电饭锅有24小时预约功能,让主妇也能像小孩一样轻松享受休闲的乐趣。而对于自己的专业而言,创新是美术创作的永恒命题,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陌生化理论”,在创作观念上深深地暗合和影响着中国画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7/360252.html

更多阅读

浅谈小学英语学习方法

浅谈小学英语学习方法——简介对英语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策略,从而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享受学习英语的乐趣,为将来的英

浅谈李清照创作豪放词的原因 李清照前期的创作风格

浅谈李清照创作豪放词的原因词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产生于隋唐,经过五代到宋朝时进入鼎盛时期。“婉约派”和“豪放派”是后人论宋词的特定概念。其实,将宋词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最早见于明代张蜒《诗余图谱》:“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

浅谈小学生读后感的写作指导策略 浅谈朗读教学指导策略

浅谈小学生读后感的写作指导策略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各方面有效的指导,注重读写结合,感想集中,联系实际,思路创新以及读后沟通和写后交流,指导学生从读到写,从写到说,从说到写,从写到读,形成一个读后感的写作循环,将读书和写作有效结合,逐步提高

黄宗之:浅谈王传利长篇小说《陋巷》

读罢《陋巷》话故乡——浅谈王传利长篇小说《陋巷》(长篇小说《陋巷》,王传利著,九州出版社,2014年)2014年底,趁着圣诞至新年我一家去中加州海滨度假之际,我于旅途之中的闲暇读完了王传利送给我的长篇小说《陋巷》。

浅谈我国工会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其现状 广东书院制度沿革

浅谈我国工会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其现状——兼议我国工会制度的完善南京审计学院法学院张宇彬摘要:工会,是社会经济矛盾的产物,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工人开始成立与雇主对抗的组织,这便是工会;伴随着中国近100年来的政治经济大变动,工会制度也

声明:《浅谈“陌生化理论” 陌生化理论》为网友绵薄流光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